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与人性的盲点

道德与人性的盲点

发布时间: 2022-03-28 01:59:24

1. 以"道德与人性的盲点"为话题的作文

此为典型的话题作文,提供材料,确定了学生理解的范围,提示了立意方向,既考查辨正分析能力,又考查认识水平.
从话题来看,是关系型话题作文,但是很明显,材料暗示“道德”和“智慧”并不是并重的,在立意时应该偏于道德.论证要具体举例,不能像材料一样抽象晦涩.我想观点可以定位为:道德是首要因素,然后才是智慧.可以从两个方面论证,道德高尚的人可以充分利用智慧为人类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而道德卑下的人有可能利用智慧做有悖于社会人性的事情.
举例时可以分别从古今中外,从正反两方面分别举例.
供参考的素材有:宋朝秦桧,为当朝状元,很有才华,也算是有智慧的了,但是道德败坏,迫害岳飞,一心卖国求荣,如此智慧,于国于家,有害无益.
近代的汪精卫,风流倜傥,叱咤风云,直至当一国之重,然而,一念之差,导致千古骂名,应该也能归咎于道德问题.
日本的小泉,智慧不可谓不低,但为什么如当街之老鼠?
法拉第和他的老师的故事.有了智慧,有了地位,成了权威,如果道德的天平稍一偏颇,就有可能阻碍科学的发展.
培根:科学上的巨人,道德上的小人.
——至于正面的例子,有道德,有智慧,从而让智慧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一个人,关键的是道德高尚,即使是没有多少智慧,也是一个平常的人.但如果一个人没有道德,那么,不管他有没有智慧,他都不是一个完整的真正的人.
另外,还应充分利用材料,特别是康德和但丁的话,可以灵活引用. 妖月90 2014-09-23

2. 《道德经》与《人性的弱点》哪个更适合社会人士读

个人认为《道德经》适合幼儿及少年时期阅读,而《人性的弱点》适合青年时期阅读。

3. 道德与人性 有何区别联系

1、区别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人性就是人的版属性,权也就是人同宇宙中的其它事物特别是动物相区别的特性。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
2、联系
①道德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表现,人的社会属性包括道德、教育和政治等等。
②道德规范的制定要符合人性,违背人性的道德迟早要被新社会否定,比如封建社会“二十四孝”中的“郭臣埋儿”。

4.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是什么意思

道德的沦丧是指严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性的扭曲是指人的自然、社会和精神属性严重失常。

“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个节目《道德观察》。这个节目播放的是一些关于伦理、道德、法理的案例讨论,主持人在播报开场白和过场的时候说过这句话,后来便被一些网友用来搞笑和调侃。

《道德观察》作为中国惟一一档全国平台播出的道德类全日播栏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在感动中激发每个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

5. 人性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这个问题比较复复杂,也比制较难办,所以很少有人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了三个内容,一是人性,二是道德,三是伦理。这三个内容有时是放在一起说的,但人们又常常对他们说不清楚。
我们天天在谈人性,但很少有人说明白,而且现在与古代谈人性的文章及诸子百家太多了。而且目前来说,很少人去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人性,比如,食色性也。母爱,父爱,友爱,都是人性,爱钱,爱财,爱帅哥,爱美女,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都是人性。
道德伦理都是对人性的需求量的控制,以使人在人性的发挥、发展方面有所止,有所足。
道德就是控制或限制人性的发散性,过分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灭,但可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比如,你是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人组成家庭,也是正常的。道德上,而且这个法律上,都是许可的。但是你有了心爱的女人,还是外面和别的女人非法同居,这就是违反道德,很多人都说你没有道德,或者叫缺德。你没有改变,还和这个女人结婚,这叫犯了重婚罪,违犯了法律。

6. 道德与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义是: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专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属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的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满足就是幸福。
从定义上看,不用说也应该明白了。

7.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那段句子是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这句话出自中央十版二套以前的一个权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道德观察》以记者的视角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涉及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的事件和人物,主持人在演播室对记者调查的事件和人物做深刻剖析和评述。

《道德观察》每天上演着关于:爱、恨、情、仇、恩、责、义的人间悲喜剧。这是一个个发生我们在身边的故事,这就是我们的真实生活——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关注我们心灵的环境,共同筑造我们良好的道德风尚。观察了别人,也就发现了自己。

(7)道德与人性的盲点扩展阅读

从业20年来,始终致力于纪录片创作和主持人谈话节目。

代表作有《我眼里的爸爸》、《回延安》、《天津市长李瑞环》、《天安门》、《毕业》、《魏家胡同》、《周恩来》、《小毛与麻雀》、《布达拉宫》等。多次获得国内各大奖项,如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金鹰奖、华表奖;几次参加国际电影节及展览,如鹿特丹纪录片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之“青年论坛”、美国MOMA现代艺术展等。

8. 人性道德的特点

人性的定义
人性就是人个体的价值观,其核心就是生存至上。
人性包含两个方面,经验性与构想性。或者说兽性与道德。
人性的本源
人类的兽性源自自然选择,是原始的生存选择价值观,或者叫生存经验。争食、护幼等行为,产生于独居状态的人类;随后,人类进入社会性生存的状态,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包括家庭利益),在这一部分的指导下,岳飞、狼牙山五壮士成为民族英雄。
道德来自未知的探索,是人类与其它物种唯一的区别。人类有机会探索未经验的事物,提早在人性构架中设置好预警机制,避免发生生存危机。

人性的核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出人性的真谛,无论道学家们如何遮掩,人性都是对利益的判断准则,人性的核心就是利。

现存的人种来看,从独居阶段起,人就必须为争夺生存空间而竞争,包括和蚊虫、病菌、猛兽进行的种外竞争,包括与同类争夺配偶、食物、领地的种内竞争。
进入社会性生存阶段,人类个体必须首先维护团队的利益,才有机会维持个体生存。这时,道德开始诞生,并因此设立了法律。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更确切的说,是“法律不外乎人性。”.

同样基于生存至上,这时人类个体的价值观开始变化,即人性有了升华,不再等同于独居兽性。

举例来说,战士为了维护祖国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这就是社会性的一面。如果按照自身的原始性生存而言,他大可逃跑回家照顾老婆孩子,或着根据形势选择不同阵营。但在社会性利益面前,他的同群体伙伴不会允许他这样作,不仅对他进行个人道德的灌输,还通过法律等暴力手段对他的行为加以约束。

人性的社会兽性还表现在敬老习俗中,只有在社会性生物中,敬老才可能成为本性。因为社会性生物经常需要作出群体选择,这时有经验的老生物往往能够发挥作用,为群体生存作出贡献。中国人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与野生山羊群中老羊受信赖的情况如出一辙。

兽性与道德

许多学者喜欢将社会兽性称作道德,这实在是贬低了道德。

社会兽性归根结底,依然是利益驱动下的价值体系,而道德是超出我们所经验。

例如见义勇为行为,这种行为撼卫了局部社会的安定,并且为整个社会创造了精神财富,如同法律一样,震慑少部分将独居兽性凌架于社会兽性的个体,并且鼓励了将社会兽性放在独居兽性的个体。

按照人类由独居生物进化到社会生物的进程,这种行为推动了人类进步,是对人性的改良行为。

但既使在昆虫界,见义勇为也不少见,一只蚂蚁见到另一只蚂蚁与别人格斗,也会上前帮忙;蚂蚁也会自发地将受伤伙伴救回巢穴。因此,见义勇为不是道德,而是社会兽性的范畴。

同样,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也都不是道德,而只是社会兽性。

道德的定义

人类不可能有道德,只有人类成为神,才会拥有道德。

这是因为,道德的定义是对未知经验的价值观,而人类目前还没有超越自身经验,还依然在独居兽性和社会兽性的冲突中挣扎。

人类成为神,只是一个比喻,是指人类拥有传说中神一样的能力,按照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恐怕已经不远了。

那时的人类,甚至有能力创造新的物种来平衡这个世界。而在那时起,人类必须建立道德,因为那时已经不能凭经验约束人类的行为。谁也不知道人类的某些行为是否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那就是人类超越兽性的阶段,人性才会完整,同时拥有兽性与道德。

而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有机会超越生存至上的范畴,生存已经不再成为人类的第一需求,这时的人性将全部归于道德,彻底脱离兽性。

宗教与科幻都描述过这种境界,不同的是,科幻是通过对科技发展的预测,而宗教只是智者超前的想象,没有物质基础,只好归结到成仙、成佛、轮回等方式。

人性的现实

我们不可能超越这个时代,最脚踏实地的方式就是接受现实。

既然人性还处在独居兽性向社会兽性进化的阶段,现实中的人性典范就是抬高社会兽性,贬低独居兽性。

我们可作的,就是探索社会兽性的准则,用教育、法律等等手段加以推广。这就是现实社会的需要。

9. 论语道德经和人性的弱点哪个更值得读

你可以先看人性的弱点,因为是现代白话比较好懂,如果仔细看完联系身边实际,受益匪浅,之后再看论语,再看道德经。

10. 关于道德盲点的800字作文

道德盲点

所谓道德盲点,就是预期的和实际的道德行为之间的差距,即理想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之间的差距,用很中国式的解释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在巴泽曼和坦柏伦塞(美)两人合著的《发现你的道德盲点》一书中,作者试图运用旨在研究人们面对道德困境时如何行事,并解释其原因的行为伦理学这一新思路,研究那些导致普通人甚至善良的人做出与他们自己理想的道德标准相悖的行为的驱动力。

一提起道德,言必谈教育。然而作者一开篇便对“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提出了严肃的质疑。在作者看来,行为决策必取决于“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意图、道德行为”四个不可颠倒次序的步骤。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弊病恰恰在于,只懂得填鸭式的灌输,而在具体决策程序上发力不多。

这也很容易令我们想象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空前丰富,另一方面是一些人道德伦理素质堕落,生活作风靡烂。每每检讨反思这些现象时,教育总是首当其冲,而亡羊补牢之举也常常是以教育为重点中的重点。结果又往往是,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但类似现象依然如故。过度拔高道德教化意义,其后果往往只是扎扎实实地走过场,而真正影响到道德行为的其它重要环节一再落入盲区,这些人的巨大道德盲点并未得到完全消除。
道德盲点虽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善于正视个人、组织、社会的道德盲点,大力构建覆盖个人至社会的向善激励机制,努力降低因道德盲点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才可能在对道德盲点的努力修漏补缺过程中,逐渐让道德之美爆发出最为强大的力量。

热点内容
刑事法律责任是什么 发布:2025-01-21 21:22:58 浏览:759
法院系统层级 发布:2025-01-21 21:21:04 浏览: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发布:2025-01-21 21:20:55 浏览:182
16岁以后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20:10:58 浏览:337
劳动法里强制性加班 发布:2025-01-21 19:54:04 浏览:450
根据劳动法诉讼时效期是多少年 发布:2025-01-21 17:53:36 浏览:762
政府违法强征承包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7:04:20 浏览:769
合肥市县处级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789
李惠娟法官 发布:2025-01-21 16:54:59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