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区制度和机制
Ⅰ 如何发挥依法治区办公室职能作用
1、提高法制宣传干部的认识,提升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在党委政府中的形象是发挥职能作用的前提。当前,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始终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作为法制宣传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要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消除厌战情绪,认真研究解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做实做好。同时,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要认真完成党委政府交办地各项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当好领导小组的参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升自身形象,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
2、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组织、人员、经费保障到位是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五五”普法即将开始,但由于乡镇改革、村组合并等原因,乡镇、村组干部职数减少,普法网络呈现萎缩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市区级党委政府首先要加强区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组织、人员等建设,配齐配全专职副主任,同时加大投入,配齐相关硬件设施,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充实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人员,减少兼职,加强办公室硬件建设,加大普法经费投入和办公经费投入,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不被其它工作挤占,出现工作打折扣现象,使普法依法治理经费保障作为乡镇工作“一票否决”的重要依据。三是在村组、户进一步完善组织网络,在组、户中推选出普法中心户和法律普及推广人,由乡镇、村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定期巡回上门指导、培训,并免费提供相应的辅导资料、书籍,从而加强村民之间对法律知识交流讨论,通过身边典型事例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知晓和理解。
3、加强培训,提高法制宣传干部的素质是发挥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全面提高法制宣传干部的素质,提高他们五种工作能力,即提高统观全局的能力,准确把握当前工作定位;提高宏观指导的能力,确保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服务各地各部门工作的能力,务求工作取得实效;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始终保持工作的活力;提高协调推进的能力,努力构建社会化法制宣传工作格局。提高法制宣传干部素质,不仅靠他们自觉加强政治理论、法律业务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是要加强培训,各级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应该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内容,通过各种方式,如观摩学习外地经验做法、聘请名师行家授课、普法网上在线学习等,分级分期分批对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系统学习,加强横向经验交流,共同讨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和发挥办公室职能作用的有效方法。
Ⅱ 普法工作的七项制度、五个体系、五个机制具体内容
普法工作七项制度是:一是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三是对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者培训制度;四是学法时间保证制度;五是普法工作督促检查与激励制度;六是普法信息交流制度;七是普法经费保障制度。
五个体系:一是目标管理体系;二是组织体系;三是教育体系;四是督导管理体系;五是信息沟通渠道体系。
五个机制:一是党委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的运行机制。二是以促进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办事为重点的实施机制。三是上下呼应、内外结合的监督机制。纪检监察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监督工作。四是全方位的普法依法治校保障机制。要按普法对象落实普法经费保障。五是科学的督导、评价评估机制。
很具体了 ~~
普法工作七项制度是:一是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培训考核制度;三是对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者培训制度;四是学法时间保证制度;五是普法工作督促检查与激励制度;六是普法信息交流制度;七是普法经费保障制度。
Ⅲ 如何在依法治企方面建立有效机制
一、普法与依法治企的主要做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铁运公司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结合实际,积极推进依法治企,逐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加快了企业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以强化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建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制度保障作用。一是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法守法、积极用法,为企业上下学法、守法、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创造了良好氛围。二是对职能做出分工。综合部负责建章立制,监督执行,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和突发应急事件,着重提高执行力和应对力;党群部和人力部负责制定计划,宣传教育、知识培训和重点对象,着重提高覆盖面;工会负责民主管理、依法维权和民事调解,着重提高和谐度。并纳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范畴,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普法与依法治企工作在任何时候不松劲,不断得到发展加强。
(二)以强化普法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法制意识,夯实工作基础。其一,每当有新法律法规颁布,就将其主要精神摘录编成学习材料,下发基层单位,组织学习,扩大普及教育和覆盖面。其二,利用国家、省市开展各种宣传月活动,上街或在内部开展有针对性板报普法宣传活动,着力扩大社会影响面和针对性。其三,根据企业改革发展的任务及出台规章制度,重点摘录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法规,汇编成册,人手一册,重点宣传,增强认识,统一意志。其四,利用开展5+4学习活动,邀请专家教授授课,对新实施法律重点讲解,着力提高全员法律理论知识,扩大视野,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其五,积极开展普法培训,一是积极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涉法培训,不断提高普法骨干和宣传员法律素质;二是利用学到法律知识和资料,在内部开展培训,逐步普及和繁衍,最终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三)以强化制度建设,推进依法治企,转变管理方式,完善科学决策机制,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发展。一是以市场为先导,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规范管理程序,转变管理方式,转换经营机制,对外签署的合同,需先经过法律顾问的审议再签字,一切都按规定程序进行,分清责任,维护利益。二是对大宗物资采购和工程项目建设一律实行招标。三是规范民主管理程序,实行厂务公开。一方面定期召开职代会,汇报工作、通报情况、讨论审议发展规划及重大改革事项、听取职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适时召开有管理人员、技术骨干、退休职工等人员参加的厂情发布公会,分析形势,听取意见,扩大知情权,形成共识,推进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促进发展。
(四)以开展综合治理,抓好防范和环境整治,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一是认真抓好综合治理工作。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以打造“平安单位”为重点,加强与协作单位、街道、居委会等方面沟通,着力搭建“联防共建”的工作平台,化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形成区域联创工作齐抓共管的网络。二是切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秩序的稳定。三是以依法治企为载体,构建和谐企业。积极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营造和谐、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谋民利、济民困、解民忧”内化成实际行动,聚心凝力,增强员工的大局观和主人翁意识,构建和谐氛围。
Ⅳ 如何落实强化法治政府建设领导机制和责任机制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法律实施的重中之重。要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核心,通过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发掘市场潜力,激发社会活力,释放改革红利。
坚持职权法定。职权法定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最重要的是形成一整套体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特色的法律制度体系。我国与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把发展规划、投资管理、重大产业布局等都纳入宏观管理体制框架下,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确定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的综合导向,因此我们的宏观调控更具协同性、综合性、有效性。坚持发展和完善这种特有的宏观管理模式,就是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具体体现。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发展规划、政府投资、经济安全等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初步构建起以此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为落实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也为我们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制度自信提供支撑。
坚持全面履职。全面履职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核心环节。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全面履行职能。一方面要在法治化轨道上行使行政权力,防止权力任意扩张,行政行为的主体、权限、依据和程序都要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做到不越权、不滥权。另一方面要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履行到位,该管的一定要管住管好,做到不缺位、不失职,防止出现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重事前审批轻事后监管等问题。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关切,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事不避难,敢抓敢管,切实履行好法定职能。此外,在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修法建议。
坚持权责统一。权责统一是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是现代责任政府的基本理念。法治的核心是约束权力,尊重公民和企业的权利和自由,保障其权利;监督政府的权力和行为,制约其权力。要坚持有权必有责、权责要相当、违法受追究、侵权需赔偿,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和行政问责。自觉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全国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支持审计和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责。虚心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理并改进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处理结果。
建设法治机关,加快机关转型
去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按照切实转变职能转变作风的要求,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大调研大讨论大转变”学习推进活动中,坚持问题导向,用法治机关建设统领各项制度建设,组织编制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法治机关建设规划(2013—2018年)》,提出了“职权法定、运行规范、公开透明、权责统一、廉洁高效”的法治机关建设目标。四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的发布,对建设法治机关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机,发展改革部门要把法治机关建设作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持续深入加快转变职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破除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和法治意识,切实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作风,真正实现微观向宏观、审批向监管、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的转变。坚持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多提创新性建议,多做原创性工作,为党中央国务院当好参谋助手。
加快职权法定进程。落实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要形成一整套体现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特色的法律制度体系,形成权力与责任相匹配、调控与监管同加强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管体制。我们将配合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法制办,争取用几年的时间,在政府投资条例、发展规划法、经济安全法、价格法、信用法等宏观调控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上取得大的进展。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认真落实四中全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要求,继续坚持“开门立法”。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程序。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重大投资项目会审机制,建立重大政策委内协调机制、委外会商和沟通机制,健全重大决策评估机制等,强化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在已取消和下放44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完善行政审批程序规定,按照条件明确、环节优化、高效便民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建设政务服务大厅,行政许可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受理。健全行政审批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完善网上审批制度,做到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针对行政审批事项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务实有效的监管体制,建设统一的行政审批事项在线监管系统,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建立纵横协管的监管机制,形成权责统一、分类指导、部门协同、地方联动、制度保障、科技支撑、系统覆盖、全程监管的新型监管格局。
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打牢结实管用的制度笼子。编制行政权力清单,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向社会公开。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规范行政行为,推进行政审批裁量权基准制度,及时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政策、项目等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媒体的监督。持续深入根治作风顽疾,健全加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切实落实好主体责任,持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做到有案必查、一查到底,决不手软、绝不姑息,努力打造廉洁高效法治的政府机关。
Ⅳ 如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市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把这项任务落实落地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有序推进。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键在党。中国人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关于党的领导地位,必须理直气壮讲,大张旗鼓讲。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实现中国梦只能南柯一梦。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坚持推进这一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这一奋斗目标提高到新的高度,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始终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要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在这一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明确。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确立了党的领导地位。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第二,改进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是关键。要坚持宪法确定的党的领导地位,把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原则,按照宪法法律规定,不断加强和改进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即各级党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上,集中精力抓好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党委要从推进全局整体工作的要求出发,统筹协调好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各方面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集中统一。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动力。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前所未有,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不能停滞和倒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法治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依法治国。历史方位的变化和国家治理的转型,重要的是以法治建设为重点,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依法治国的新格局,这其中就包括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机制,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绝不是直接干预宪法和法律的实施,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机制来保证。作为政治体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党对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有利于党对依法治国工作的领导。反之,则制约和影响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质量和水平。所以我们必须在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上下大功夫,实现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具体化、制度化,为宪法和法律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健全党领导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工作制度。一是要健全党领导立法的工作制度。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
Ⅵ 如何在依法治区进程中做到 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一、加强道德建设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法治与道德具有一致性、兼容性和互补性。
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公序良俗,培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过程中,要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社会层面中“法治”的宣传教育,使之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增添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二、大力宣扬法治文化 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法治的生命在执行,短期的执行靠奖罚,长期的遵守靠教化。”全委会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全民普法守法,进一步强化全民法治观念。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区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加强法治宣教,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全区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大力宣扬法治文化,推动依法治区与以德治区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法治文化。要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作为区级文明单位、文明镇街、文明细胞创建的重要内容,推动法治文明建设。
结合依法治区工作,文明办将着力引导社会诚信建设,深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窗口行业为重点,以依法行政、文明守信为核心,着力推动行风建设,在各行各业建立一批严格执法、优质服务的示范点。
三、将依法治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
要将法律服务纳入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法律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制度,依托文化馆、站、中心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依托三级服务中心体系,同步建设区司法行政服务中心、镇街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服务点,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建立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多渠道、多方式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区文明办将把依法治区融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把法治宣传教育、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市民创建全过程;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引导法律服务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公共法律服务。
Ⅶ 公共行政中的系统,机制,体制,制度,法治,法制都是什么意思
“机制”指的是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泛指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如: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用人机制等。“体制”指的是国...
Ⅷ 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不包括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1-01
Ⅸ 结合我区实际,谈谈你对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区两者关系的理解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 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坚持专党的领导和坚属持依法治区,二者是有 机统一、相互协调的,而并非是相互对立、互相排斥的。
缺乏党的领导,依法治 区就会失去方向,不能保证依法治区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依法治区是党在新的 历史条件下改善和促进党的领导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 区的有机结合,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的特殊要求。
Ⅹ 党的领导法治工作的制度机制主要有多选题
摘要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