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道德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对道德是怎么解释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专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属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1)马克思认为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
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
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2. 马克思如何论述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下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道德本质观,为我们认识当今社会的错综复杂的道德现象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说:道德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体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利益,决定着各阶级的共同道德观念。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3.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是怎样的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是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
(3)马克思认为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起源是道德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对道德起源有各种不同着法。宗教神学的伦理学把道德归结为上帝或神灵的意志和启示。奥古斯丁《天国》认为人间的善恶是按“造物主法则”和“神圣的天道”安排的“天然的顺序。伊斯兰教《古兰经》说,人间的善恶乃真主的旨意。
中国古代,董仲舒把天视为最高的人格神,认为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于天'唯理主义说把道德说成是理念或“天理”的产物。苏格拉底、柏拉图断言“善的理念”是“超乎存在之上”的至善或善本身,德行是灵魂对至善的回忆;黑格尔也认为美德是对精神或伦理精神的向我意识;
中国宋明理学家二程和朱熹认为“天理”、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的道理,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良德;另一些伦理学家把道德起源归结为人的先天的“善良意志”或良心。康德认为道德律令是由“先于经验纯乎自发”的善良意志所产生的,声称: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4.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
道德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才会产生道德.其次,人类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当人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社会的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或集体的不同利益关系以及产生了调解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5.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其产生有多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为人们共同生活及专其行为的属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5)马克思认为道德扩展阅读:
道德形成相关发展:
1、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2、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3、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6. 马克思强调道德属于什么的范畴
马克思强调道德属于社会上屋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在马克思看来,作为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道德,一定是特定社会形态的产物,是特定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根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产物”。因而现实的“道德”首先是个社会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自身并不否认道德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还明确指出道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类精神和社会意识形态,乃至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但是,马克思明确反对把道德视为纯粹的精神现象。
马克思道德观内涵
马克思是彻底的道德实践家,他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科学的实践道德观,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在反对旧道德的基础上,历史地建构的全新的道德观。
关于道德的本质,在马克思那里,道德本质上是一种最终受社会存在决定的特定社会意识,是物质活动的产物;道德实践本质上是“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精神交往。
7.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最深层的本质是利益关系。道德与利益的真实关系,当然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但这种提法至少表明,道德本质上是要以人的现实社会关系为载体的。
要在人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中展开的,是要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现实社会关系的。因此,道德所涉及的人的自由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自由如何在现实社会关系中实现的问题,它主要不是一个观念自由的问题,而是一个实在自由的问题。实在自由必然是受外物限制的自由,人要实现这些自由,首先要学会约束自己。
仅仅从一种工具价值的角度来讲:
道德其实只不过是人们获得其他诸多自由的必要条件,因为人若不尊重他人、不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就很难实现自己的诸多愿望和利益,在成熟的合作社会尤其如此。
其实,处理好人际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学会兼顾别人的利益,也就是使自己的利益实现形式具有某种普遍性。所以在某种意义上,道德的任务就是在个人独特利益的基础上实现对普遍利益的追求。这也就意味着,道德主体不仅要成为特殊的个体,而且要成为普遍的个体;不仅要实现个人的特殊利益,也要实现大家的普遍利益。
8.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什么是道德赖以生产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作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特别是经济关系的产物。人们在从事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必然会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必然会产生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利益上的矛盾或冲突,为解决这些矛盾或冲突,调节社会关系,就逐渐产生了一些行为准则和观念,这就是道德。道德归根到底是人们物质生产和交换关系的产物。
道德的独立性和能动作用
恩格斯指出,道德观念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以后,就会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而存在并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道德观念与经济、政治发展不总是相一致的。
另一方面,道德对经济基础乃至整个社会生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是道德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所谓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基本看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反映与体现。
9.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是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产生需要这么几个条件:
1、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都统一于人的生产实践。
10.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什么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1、道德的起源:道德起源于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这一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二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相应的道德体系的性质,它所体现的利益关系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或多或少地会打上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