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中法治的作用

中法治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2-03-28 08:09:43

法治的基本意义是什么(概括)

法治(fǎ zhì)汉语词语,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法治与人治是根本相对立的,是不同的治国理念。人治强调个人权力在法律之上,而法治理念正好与其相反。要法治就不要人治,要人治就没有法治。但要强调,国家依靠法治并不是不要依靠人的力量和人的作用,因为再好的法律与制度都需要人来实现与执行。但是,不可以将“人的作用”与“人治”相等同,两者是根本不同的概念。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法治包含两个部分,即形式意义的法治和实质意义的法治,是两者的统一体。形式意义的法治,强调“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实质意义的法治,强调“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形式意义的法治应当体现法治的价值、原则和精神,实质意义的法治也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运行机制予以实现,两者均不可或缺。

法治是以民主自由为基础,需要民主的力量,而我们的法治却看上去好像是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在理论上如何印证现行法治推行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现实的法治实践中确实存在缺少政府和民众的有效“互动”。冷静地思考分析和对“依法治理”现状的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缺少这种“互动”的现实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民众对于自身的权力不知道,知道不执行,执行不彻底,导致了21世纪初的这个结果。民众们在经历义务教育之后,依旧对于介绍法治的课程并不重视,法治观念、理念很难进入民众内心。使得法治推动成为看似官方在发动和推进,民众似乎处在旁观者的地位而表现出“被动”和“冷漠”。
谢谢阅读!

⑵ 法治的重要性是什么

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依法治国的方法: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

⑶ 嗯嗯,法治的作用是什么

法治之精神在于:其最大目标在于保证每个人拥有必要的自由和做人的尊严。其最大特征在于适用于所有社会个体。其最好机制在于公开透明地由独立司法机关实行。司法独立,写在我国及其它国家的法律教科书之中。而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人治”社会,由人来决定人,由人来裁定人,如无良法可依,则必有不文明之时。“人治”搞到最后,一切规矩会不成其为规矩,终还是野蛮社会。强者与弱者。弱者所希借冀的是法律为依靠,强者所惧怕的是法律为缰绳。为什么要保护弱者?因为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个体都有可能在某个时候成为弱者,既同是人,如果不能够以法律为依而平等,那么这种不平等终会适用于所有个体,任何人都将可能因这种不平等而受害,不管当时是强者否,因总有时过境迁之时,哪怕是贵为何人。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一个个体的自由和解放成为所有个体的自由和解放的必要条件。其实不管是在什么社会,都会是这样。观规则若水。人类社会如湖。一粒微石入水,如其代表不公平法则,水波扩展,终推及一湖。如其代表公平,亦必惠及一湖。是为所观,故须推行法治,以得共有公平和共有规则。以法明理、明德,则一湖水中所有水滴均受益。如有某水滴不愿以此法而存,愿逞亦能逞其强,实则侵了众水滴相安无事之规范,激起的是层层涟漪,一时难以禁止。一力推一力,渐成波澜大起之势。而非众人所愿。所谓文明,总是在和谐处。此时规则明立,各得自在,各扬其能,相互促进,群体共同进步。而人生世上,着实渺小。追名逐利,不过烟云。推动人类进步,惟此可系小水滴之价值。建立良法,推动法治机制形成,应当成为党员干部群众之共识。

⑷ 依法治国意义及作用

依法治国思想理念源于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
依法治国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经验总结
依法治国是对中国治国理政传统的继承创新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维护推进社会政治稳定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公允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证实现中国梦的愿景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长治久安。。。

⑸ 法治在人们和国家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法治,顾名思义,法治就是"法的统治"。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 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专和方式。属它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实施、普遍的遵守和有力的贯彻。

法治作为一种先进的治国方式, 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均依法而治, 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 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 这种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权威, 不是靠掌权者的威严甚至特权, 不依个人意志为转移。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中国,"法治"和"依法治国"这两个概念是根本一致的,依法治国实际就是法治的另一种表述,二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要全面认识法治的内涵,必须对法治与法制、法治与人治、法治与德治的概念做一下辨析,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⑹ 什么是法治精神,它的作用是什么

在中国特色社会的法治语境中,我们所说的“法治精神”当然是指中国特色社会的法治精神。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仅吸收和体现了人类法治文明的普遍规律和基本价值,而且立足和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主特定价值文化。

第四,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

权利与义务对称的精神是法治社会正义理念的具体体现。罗尔斯认为:“正义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社会主要系统对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一个公正的社会制度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致平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且否认特权的存在。

第五、依法维权和解决纠纷的习惯

中国社会正在进入“权利时代”。近年来,公众的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各级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急剧上升,信访数量激增。一些重大司法案件和法律事件,特别是公民权利保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

⑺ 法治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复是中国特制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需要从现在起加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步伐,才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得以全面实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法治对于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性的引导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调整和改革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关系,同样需要法律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要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必须及时地推进全面法治建设。我国已经进入需要系统全面治理阶段,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法治建设水平。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这就迫切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加快法治建设的要求

⑻ 法治建设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

法治建设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如下:
1、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不断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同时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通过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断巩固。
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3、人权得到可靠的法制保障。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随着法律规定、司法体制、维护权益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权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人权事业全面发展,公民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到切实尊重和全面保障。
4、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中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律和制度,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5、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司法的组织法制和工作机制,保证了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立法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类公开办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6、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不断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监督制度,监督合力和实效不断增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监督行为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公众和新闻舆论对政府及司法工作的监督渠道不断拓宽。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的日益健全,保证了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有力有效。

⑼ 法治的作用是什么

一、维护现有社会关系方面的功能
(一)保障和维护秩序的功能
一定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保障,需要多种机制。法和法治对于秩序的维护和支撑,最明显的是通过规范的宣示和指引,使人们可以沿着设定的轨道预期相对方的行为,安排自己的行为。同时,当既定规则被违反时,法律会做出反应,规制和惩罚违法主体。权利被侵害时,按既定的途径和程序进行救济,恢复既定秩序,减少扰动。
现代法和法治不仅调整社会主体的多种行为,而且也调整自身的运行。这主要是指法的形成和运作都有既定的规则和程序加以安排。规则如何形成和确认,又如何在行政和司法中得以运用,都有相应的法律加以规定。通过这样的制度化运动,法制不断再生产自身,法律秩序也得以不断地再生产。法制通过调整社会和调整自身,使社会得以规范化和秩序化,减少无序和混乱,防止动乱和震荡。
(二)保护权利、保障社会活力的功能
一个社会里如果人们衣着统一,语言雷同,步调姿势完全相同,思想也人人一样,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很有秩序的社会,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甚至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社会必须拥有秩序,也必须同时具有活力。兼有秩序和活力,这样的社会才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法律通过对产权和交易安全的保护,使得社会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活力,人们的积极性得到调动,物质和精神产品才会大量产生出来。这就是法治化市场经济的优势所在。在经济领域如此,在其他领域也一样,每个人的自由得到保证,各人成为积极活动的主体,社会才会具有活力和后劲。
法治正是以保障每个主体的权利和自由为其圭臬。通过这种保护,通过对社会多样性的宽容,法治得以激发人们充分利用自己潜能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劳动和创造,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三)保障和制约民主的功能
现代法治经常是与一定程度的民主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和法治都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民主是法治的精神向度之一,如果缺乏起码的民主,法治一般也无法完善和发达。法治是对民主的保护,民主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也需要法治加以制约,以防止民主的非理性成分泛滥。法治以理性精神对民主轨道加以设计,对民主的范围、程序和效力提供清晰的界限,对民主中的争议加以预防和裁断。
同时,司法的权威也可限制民主中躁动不安的因素。如果一个社会法治的权威尚未树立,就径行推动民主的大跃进,很可能民主的好处未得,其所导致的纷争和危害却已肆虐。
(四)合法化既定政治秩序的功能
一定的政治秩序当然需要强制力的支持。合法化就是政治秩序所需要的最重要的非暴力支撑机制。德国思想家韦伯认为,历来的支配秩序大体有这样几种合法化机制:传统型,魅力型和法理型。传统型合法化机制,是说该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传统而得以确立的,比如一以贯之的王位继承传位制度。魅力型,是说该秩序的合法化建立在领袖人物的超凡魅力之上,该领袖类似救世主基督,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韦伯认为,现代社会已经祛魅,魅力型合法化机制即使存在也难以持久;传统型合法化机制也因为理性时代的到来而无法延续;法理型统治才合乎现代社会的需要。以理性为其核心的法律体系高居于社会之上,成为公认的权威,使现行秩序合法化。这种法理型统治,实际上即是法治。法的权威取代个人权威,即是法治取代人治。当神圣和传统的权威式微,理性和法治取而代之,实是自然而必要之举。二、裁决纠纷、维护正义方面的功能
(一)提供纠纷裁决权威机制的功能
社会纠纷的裁决机制是多样的,而司法在纠纷解决体系中具有终局性和权威性,它起着对其它纠纷解决机制的导向和矫正作用。社会的重大纠纷,如果能得到司法合理和平的解决,这种解决又具有巨大权威,能够为整个社会所接受,那么,这种中立性的巨大权威就成了一个社会的压舱石,可以保障这个社会临“争”不乱,大局稳定。法律的权威越高,这种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二)协调利益和价值、维护正义的功能
法律确认重要的利益关系,保护正当利益,但困难在于利益很多时候是互相冲突和重叠的。所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划定它们的优先顺序就成为法律的重要任务。法律协调利益关系就必然涉及到各种价值,如自由、平等、秩序等等。各种价值各得其宜,形成了和谐的共存关系,这就是人们所称的正义。
法律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公平正义紧密联系在一起。法治承诺最低程度的正义,内涵最窄的法治也要求规则的权威和规则面前的平等。规范调整本身,就意味着对同等的人和事给予同等的对待,这就是起码的平等。规范调整也给行为人一定的行为自由,这也与人追求自主的天性相一致。规范调整也较少任意性和专横,而且它的事先预知的特征,可使承受其利弊后果的人有所趋避。经过长期的进化,法治形成了复杂的机制来发现更多的事实,容纳更充分的说理和理性论证。法治虽然有时会有利于强者,但如果没有法治,弱者的处境会更加不利。由此而言,法治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均势,在追求一定程度的实质正义时,法治所能够给予的也较人治要多。
(三)丰富既有意识形态体系的功能
不需加以论证和思索就被理所当然地接受为正确的论断就是意识形态。这是对意识形态的一个简略定义。法治的性质和水平随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法治本身却几乎已经获得全球性认同,人们认为法治好,应该实行法治,可见法治本身已经成了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具有正当化和固化既定秩序的作用,法治实际上也具有这种功能。这里所说法治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不是说法律保护既存的意识形态体系,而是强调法治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被人们轻易接受和不加质疑的特点。
西方学者多认为法治是中立和非政治的,与意识形态无关,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认为资本主义法律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从而起着神圣化现存秩序和掩盖其剥削压迫本质的作用。西方最近几十年崛起的批判法学也揭示了法治的非中立性,认为法治是披着中立外衣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无疑地,以上看法有其合理性和深刻性。但如果从稳定既存秩序角度看,也许更具有现实意义的是,如果一个国家或秩序具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性和正义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其相关的意识形态就在总体上具有正面价值。
法治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神话”。它“神化”现存的社会格局和秩序。法治的引入,可以丰富既有的意识形态体系,并使意识形态更具弹性和韧性,也提高了意识形态的安全性。
(四)继往开来、保存和助跑文明的功能
着名法学家庞德认为,要保有文明和发展文明,就必须努力控制各种各样互相冲突的需要和利益。如果对各种欲望不加协调和节制,文明就会停滞或者消亡,因为这样就会导致或者过于消费而无法积累,或者缺乏、丧失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或者在互相斗争中同归于尽。节制和协调的机制,可以有习惯、宗教、道德和法律。
法律在诸种机制中最为晚出,但发展速度却很快,直至成为主导性的协调方式和手段。在近现代,法律文化在西方较为普遍地发展成为法治。法治又很快地成为全球性的流行话语。人自己建造了房屋,而后安居于其中。人自己制造了助跑器,而后借助之以达到更高的速度。法律和法治即是此类人工设施,是主体性力量的外化和结晶,是人的对象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对象化和外化表现的法制,同时也是人类发展的跳板。法治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同时又可起着加速文明进步的作用。法律和法治保存文明,也加速文明。它翻译、表达、保存人类的经验和智慧,并且传播之,扩大之。同时,作为客体化的成果,它又有超越一时一地具体存在的特性,这就是在物质和精神之外的第三世界:文化。这就是制度和制度文明。这样,法律文明就可以在代际间传承,在空间上传播,成为尊重和“崇拜”的对象

⑽ 法治的重要性

法治是一个国家的立身之本,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必要元素,正所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就我国而言,我认为法治的重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是依法治国深入党心,深入民心,防止了贪污腐败,塑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和谐社会。就落马官员而言,很多的贪污腐败的官员大多是因为他们不懂党国法纪,心中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从而使他们没有扛住利益的诱惑,跨出了“红线”,走向了贪污腐败的不归路。很多犯罪份子也都是如此,他们犯罪大多也是因为对法律没有遵从,没把它放在心上,从而使他们走向了犯罪的道路。所以依法治国是防治贪污腐败、降低犯罪率的一剂良药,也是促进我国快速发展发展的根本之源。

二是依法治国纠正了冤假错案,增强社会的公平性,使人们群众获得了安全感。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推行,过去的冤假错案被推翻,如受人关注的聂树斌案、孟存明案以及刘志连案等等,这一系列的冤假错案的纠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是人民群众获得了安全感。随着依法治国层层推进,无论是谁都要受到法律的监管,违法必究,如震惊我国的长春长生疫苗造假案,事件发生后,我国司法机关立即响应,对长春集团相关责任人进行了执法,没有一人逃过法网,此事一出,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点赞,维护了人民的权利。

三是依法治国是我国发展的动力之源。古云:“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从古至今,所有强盛的国家无不法治严明的;我国有商鞅“立木建信”,强调“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国迅速跻身强国之列,国外有古巴比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刻于石柱,严格要求,最终推动古巴比伦王国进入上古两河流域的全盛时代。就中外历史来看,强国往往通法治而生,所以,依法治国是我国发展的动力之源。

热点内容
刑事法律责任是什么 发布:2025-01-21 21:22:58 浏览:759
法院系统层级 发布:2025-01-21 21:21:04 浏览:947
2018年新出婚姻法 发布:2025-01-21 21:20:55 浏览:182
16岁以后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20:10:58 浏览:337
劳动法里强制性加班 发布:2025-01-21 19:54:04 浏览:450
根据劳动法诉讼时效期是多少年 发布:2025-01-21 17:53:36 浏览:762
政府违法强征承包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7:04:20 浏览:769
合肥市县处级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789
李惠娟法官 发布:2025-01-21 16:54:59 浏览: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