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的集体原则

法治的集体原则

发布时间: 2022-03-28 11:49:22

Ⅰ 论述法治原则基本内容

法制是与人治相对的一种国家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中的地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对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的最低限度的确认。人权来源于人的理性、尊严和价值。基本人权则是当代国际社会所确认的一切人所应当共同具备的权利。人的主体地位、尊严、自由和利益之所以被宣布或确认为权利,不仅是因为它们经常面临着被侵犯、被否定的危险,需要社会道德的支持和国家强制力量的保护,而且是因为人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和动力。现代法律就是保护人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强制力量。正是人权体现了现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权保障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础。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就是为了争取和实现人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开放的时代,随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利益多元化和社会矛盾复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突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理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高度重视和维护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问题,把工作重点从调整对立的阶级关系转移到承认和保护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等权利义务关系上来,转变重政权轻民权的观念,克服“防民”思想,提高人权保障意识和依法执政的能力。当前,在刑事司法领域,一些执法人员还存在着重打击犯罪、轻人权保障的观念,习惯于有罪推定,忽视刑事司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因此,我们必须着力提倡打击与保护并重的观念,增强以人为本、文明执法的意识。
其它的内容也简要列一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二,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四,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五,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六,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Ⅱ 法治的基本原则

(1)法治基本原则可分实体原则(或价值原则)和形式原则(或程序原则)。

(版2)从实体原则上看权,社会主义法治的实体基本原则和资本主义国家法治的实体原则虽然有共同点,但也有不同的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实体原则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引。具体地看。这些原则包括生存、安全、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共同福利、正义、和平、发展等目标。

(3)从形式基本原则上看。法治在形式方面的基本原则是本国法律发展经验的总结。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可以从《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中得到说明。包括:①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②进行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③审判公开举行;④实行回避制;⑤实行两审终审制;⑥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⑦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等;⑧适用法律一律平等。

Ⅲ 法治原则主要有哪些内容

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内依法进行管理的一容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与法治对立的主要是人治。凡是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权威的都是法治,而法律权威屈从于个人权威的则是人治,法治和人治绝不可能结合起来的。法治一词并不意味着只是单纯的法律存在,它是要创造一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也就是说,法的权威高于人的权威,由法律支配权力才是法治的根本。

Ⅳ 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容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依法治国具体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要建立一个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和协调发展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且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二)社会主义法制应当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要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原则,实现民主的法制化与法制的民主化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依法办事
(四)要进一步推动司法改革,健全和完善司法体制,切实保证案件审理的客观、公正、廉洁和高效
(五)建设现代法律文化,提高广大干部和民众的法制观念,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建设现代法律文化,提高广大干部和民众的法制观念

Ⅳ 法治原则的内容

中国的法治原则的具体内容有:(1)在序言中郑重宣告中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确认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政党、团体、组织和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在总纲中明文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等。(3)在国家机构中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社会团体、行政机关和个人的干涉。
拉兹提出的法治八项原则:(1)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2)法律应相对稳定;(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4)保障司法独立;(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7)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8)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提出的法治原则的内容主要有:(1)法律目前人人平等;(2)未经审判不为罪,法律不得溯及既往;(3)未经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所未列举的权利应为人民保留;(4)国家机关不得行使法律所未授予的职权;(5)司法独立;(7)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任何法律、法令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8)国家机关之间应严格实行分权。

Ⅵ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原则,目的,内容 集体主义原则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你在中国最好不要

Ⅶ 依法治国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从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出发,应该遵守的法治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法律应具有至上性:任何社会都存在法律,但未必有法治。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概念,法治意味着法律拥有至上的权威,是为所有人、组织与国家机构所应遵循的。
第一,政党应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第二,政府行为要与法律相一致。
第三,须有确保政府行为与宪法和法律相一致的制度机制。
二 、法律应具有普遍性与一致性:一般来说,法律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针对立法而言的,要求法律调整的对象应具有普遍性,不应因人立法、因事设法。
其次,法律的普遍性也体现在法律的适用上。
最后,法律的普遍性意味着法律制度的统一性。
三 、法律应公开、明确和可预期:从纯粹规范功能的视角来说,法律公开的基本目的是使法律为人们所知晓,以指引人们的行为。然而,法律的公开性还来自其他的非功能性价值,如服务于共同体的民众对所立之法的公共审思与批判。法律应当是明确的。如果法律要想指引人们的生活,那么就需要被人们所理解,其规定应当清晰,而不是模糊不清或晦涩难懂。法律应具有预期性,即法律应面向未来,而不是面向过去。追溯性法律是对法治硬生生地违反。
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中国法治的重要原则之一。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按照这一原则,任何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约束,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权。
五、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第一,司法审判活动应忠于法律,不受政府、公共舆论等的支配,无论是受理私人间还是政府与普通群众之间的纠纷。
第二,要建立保障司法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的制度条件。这就涉及到任命法官的方法、任期制度、工资保障和其他服务条件,其目的是确保他们在行使司法权时,不受外来压力的干扰,除了服从法律的权威外,不服从于任何权威。
第三,司法既然是纠纷解决的最基本机制,那么就应该是民众易于接近的。
六 、正当法律程序的遵守:就正确适用法律及法律指引行为的能力而言,正当法律程序的遵守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适用于司法领域,而且也适用于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为等领域。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它要求程序规则公开以及案件的公开审理。其次,任何人不得自己做自己的法官。最后,行政、司法机关在作出对当事人不利的决定或判决时,任何人都应有获得告知、说明理由和提出申辩的机会。

Ⅷ 法治原则包括哪些内容

1、法不溯来及既往,应公源开明确;

2、法律应相对稳定;

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

4、保障司法独立;

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

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

8、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

法治原则法的道德基础时,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项原则。一般认为富勒尽管关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张的法治原则"并不是道德性质的",而实际上不过还是一种形式法治。

(8)法治的集体原则扩展阅读

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在于:法律至上,即在一国范围内,居于最高地位、享有最高权威、具有最高效力的是法律,特别是宪法和基本法律。

普遍守法,即一国中的各类社会主体必须普遍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所有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武装力量、社会组织、党派、团体、法人、公民都必须依照法律活动,合法地行为;国家护法,即国家必须保证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和有效性,国家要用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措施来监督宪法、法律的实施,特别是督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守法。

Ⅸ 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1、法不溯及既往,应公开明确;

2、法律应相对稳定;

3、特别法的制定应受公开、稳定、明确的一般规则指导;

4、保障司法独立;

5、遵守自然正义原则:公开审理、不得以偏见司法;

6、法院应对于其它原则的执行握有审查权,即审查议会和行政立法等;

7、法院应易于接近:省时省钱;

8、预防犯罪的机构在行使裁量权时不得滥用法律。

法治原则法的道德基础时,也提出了法治的八项原则。一般认为富勒尽管关注法的道德性,但他主张的法治原则"并不是道德性质的",而实际上不过还是一种形式法治。后者(既实质法治)开始于德国学者韦伯对资本主义法律合理性的探讨。

自韦伯之后,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纽曼继续了对形式法治转向实质法治的观察,并将韦伯关于现代法发展会出现反形式主义的预见向前推进了一大步。20世纪5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实质法治问题。

1959年印度德里法学家大会所通过的《德里宣言》就包括实质法治价值取向。如在其关于法治三原则的主张中,第一条就明确提出"法治不仅要保障和促进个人的公民与政治权利,且应确保个人合法期望与尊严得以实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

(9)法治的集体原则扩展阅读:

法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平等,反对特权,注重公民权利的保障,反对政府滥用权力。由此,法治应有几个最基本的特征:

第一,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而且也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

第二,法治作为特定社会人类的一种基本追求和向往,构成了工业化和民主化的秩序基础。

第三,法治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法律在最高的终极的意义上具有规限和裁决人们行为的力量,法律既是公民行为的最终导向,也是司法活动的唯一准绳。

Ⅹ 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法律没有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立法法第八十四条也明确规定,没有特别规定法律不溯及既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

热点内容
规章不须经国务院批准 发布:2024-11-17 11:21:17 浏览:765
江宁法律援助中心55 发布:2024-11-17 11:03:23 浏览:287
民法于飞老师 发布:2024-11-17 10:58:58 浏览:944
制定规章制度的讨论记录 发布:2024-11-17 10:43:56 浏览:998
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协议需要注意什么 发布:2024-11-17 10:03:42 浏览:690
怒江州司法局 发布:2024-11-17 10:02:14 浏览:696
劳动法是如何规定用工环境的 发布:2024-11-17 09:07:22 浏览:152
邓州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7 09:02:40 浏览:713
条例准则案例试题 发布:2024-11-17 08:49:27 浏览:256
有关经济法小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7 08:48:38 浏览: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