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问题铁轨
❶ 列车哲学问题
看司机的价值观了。
分析:搬动,这是认为人是宝贵的,价值观偏向本我一方。
不搬动,这是认为我做应该做的,价值观偏向超我一方。
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综合。
❷ 道德问题,可以探讨下
我觉得我们也可以先堵他几天,然他也感受一下被堵着有急事又走不了情况,堵多几次应该也就会有所收敛了,这叫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
❸ 道德问题有哪些
如下:
1、不注意个人卫生。袜子衣服穿完不洗,踢了球一身臭汗也不洗澡,上厕所甚至常常忘了冲马桶,从来不叠被子,床上又脏又乱,东西乱扔。
2、集体卫生从不关心,坐享其成。
3、制造噪音。沉溺于无休止的电脑游戏中,“感觉寝室就像是伊拉克战场”。爱好学习的不得不每晚去挤自修教室。如果游戏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忍受噪音的痛苦上,寝室生活的快乐就要打折扣了。
4、计较小钱。要在关系密切的寝室成员中,把互相的经济帐精确到以角做单位的程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有一小部分同学还是“执着”于追求寝室经济分配的“绝对公平”,早上我请你吃了一顿饭,心里就上了根弦,一定要尽快“吃回来”。到头来寝室“财政”是理得一清二楚了,却忘了由此带来的情感损失。
5、随便吸烟。寝室吸烟给同处于一个屋檐下的人群带来的危害,决不仅仅是尼古丁上的。不征询室友的意见就随便点烟,实际上是对于室友健康权利的轻视。
大学宿舍中的不和谐事件原因:
一方面是生活差异导致习惯不同。
另一方面也与公共道德水准有关。一些受访大学生在面对和室友之间的生活差异时,总是有“他人生活习惯不对”的表示。例如,每所高校都有作息时间规定,但总有一些学生不遵守。法规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大学宿舍是室友的公共场所,就是有人无视法规。
❹ 社会道德问题有哪些
这个很难,我觉得首先从自己做起,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公益广告,全民话题讨论,法律上也需要改善,不知道行不行,参考看看吧!
❺ 道德问题是什么(辩论会用)
不知道对方的辩题是什么,如果是说“用法律解决社会问题更有效实”话那版你们危险权了,而且社会问题大多是“利益分配”的问题,利益分配用道德解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利益分配用制度解决,制度中就包括法律。
恕我直言--这个辩题的设立本身就存在问题,一方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我们都很向往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盛世景象。对今天而言那只是一种美丽的幻想。
祝你们好运!!用道德解决社会的一些问题是有效的,谈更,则不知和什么比。我猜想大约是指法治吧,如果是这样则不用更字为好,因为法院监狱警察等等现在还不能没有。
❻ 面试问题一群孩子在铁轨上玩, 铁轨有两条, 一条A 道正在使用中, 另一条B 道废弃
会选择让轨道按原轨道行驶。
坚持真理与正义,让火车按照原轨行使。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孩子,他们选择是正确的,而在正在使用的铁轨上玩耍是不正确的,尽可能使选择正确的人不因别人的错误而受到伤害,这是一个社会最起码的公平与正义。
(6)道德问题铁轨扩展阅读:
1、不在铁路上行走、坐卧。因为火车速度快、声音小、惯性大不易停下等特点,在铁路上行走坐卧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给个人和家庭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2、电压极高,所以严禁攀爬铁路旁的高压电杆,不用弹弓等击打高压线,不用棍棒或绳索等连接、碰挂接触网导线,避免因高压电触电造成伤亡。
3、爱护列车和铁路设备,不在铁路道心和钢轨上放置杂物,不击打列车和击打铁路信号灯等设备。
4、不爬乘货物列车或到铁路站场股道内玩耍,以免发生以外事故。
5、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铁路运输物资、保护国家财产做出贡献,积极揭发、举报偷盗铁路运输物资,拆卸铁路器材等破坏铁路的坏人坏事,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6、车辆、行人通过要停车了望。确认无来车后方可通行,严禁翻越道口栏杆,严禁强行穿越道口,人行过道禁止机动车通行。
7、教师、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儿童的安全教育,教育他们不要在铁路上玩耍、置放障碍物(摆放石子、压小刀等),不要沿钢轨、或道心行走,不要在停留的列车下乘凉、睡觉。
8、严禁在铁路线的两侧1000米范围内采矿、采石、挖沙及爆破。大牲畜养殖户要加强对牲畜的看管,严防冲闯道口,饲放时要远离铁路20米以外。
9、严禁钻越、破坏铁路防护网,严禁钻越、扒越火车,严禁击打列车,严禁拆盗铁路设施和车辆配件,严禁销售、收购铁路器材,严禁携带雷管、炸药、煤油、汽油、酒精、棉花等易燃、易爆及非法携带枪支。
❼ 一根铁轨上站着一个人,一根铁轨上站着五个人,火车来了
……格林纳无意发现的一些有趣结果。比如说,同情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具有双重特性,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一为理性版,一为感性版。
已故哲学家菲力帕.弗特(Philippa Foot)最先提出了下面这个道德难题(案例一):一辆火车沿着轨道飞驰。在它将要经过的路线上,有5个人被困在轨道上无法逃脱。幸好你可以扳动铁轨,让火车驶入另一条支线,从而避开这5个人。然而这样做要付出的代价是:另一个人被困在这条支线上,他将死于非命。那么你该不该扳动道岔呢?
在这样一种场合,大多数人不费什么事就能决定怎么做。虽然扳动铁轨带来的结果算不上好,但这个实用主义的选择牺牲了一个人却保全了5个人,也算是下签中的上上签了,对不对?
现在来看看下面这个稍加改头换面的道德两难问题(案例二)它是哲学家朱迪斯.贾维斯.汤姆逊(Judish Jarvis Thomson)提出的。同样是一辆失控的火车沿轨道飞驰而来,同样是5个人困在铁路上命悬一线。但这次,你处在轨道上方的人行天桥上,身前有一位体形魁梧的陌生人。挽救那5个人的唯一办法是把陌生人推下去。他掉下去以后必死无疑,但他庞大的身躯可以挡住火车。你应该推他下去吗?
现在你或许会说,我们碰到一个“真正”的两难问题了。虽然这个例子中的生死帐算起来与案例一完全相同(都是牺牲1条生命挽救5条生命),但这次抉择我们更谨慎紧张。原因何在?格林纳认为他已经找到了答案。答案与大脑中的不同区域有关。
他认为,案例一属于所谓“与个人感情无关”的道德两难问题,它涉及的是大脑、前额叶与后顶叶皮质(特别是前额扣带回皮质、颞额和颞上沟)中那些主要与冷静客观体验有关的部位,也就是与推理和理性思维有关的部位。而案例二则属于所谓“与个人感情有关”的道德两难问题,它猛烈冲击大脑的感情中心大门——杏仁核,在这个部位掀起轩然大波。
同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精神变态者遇到案例一的道德两难问题时,都相当干脆利落。然而,重点在于,对待案例二的问题,精神变态者与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他们没有丝毫犹豫,会泰然自若地把那个胖子扔下桥去,连眼睛也不眨一下。
令事情更加复杂的是,这一行为上的差异也在大脑中相当清晰地反映出来。当面临与个人感情无关的道德两难时,精神变态者与正常人的神经元激活模式基本上是吻合的,然而,一旦涉及个人感情的两难困境,二者的反应就大相径庭了。
想象一下,我把你推入核磁共振成像仪,然后向你提这两个道德难题。当你在感情与理智间挣扎的时候,我会从大脑成像图上观察到什么呢?当问题从与个人感觉无关转向与个人感情有关的那一刻,我会看到你的杏仁核及相关的大脑回路亮起来,就像赌博机上的灯一样。换言之,我会看到感情起作用了。然而对于精神变态者,我只会看到一片黑暗。仿佛空荡荡的神经元大门紧闭,已被废弃。当道德两难问题的性质从与个人感情无关转向有关时,精神变态者完全不为所动,心中不会掀起一丝波澜。……
————《杀人狂与领导者:个性相似 命运不同》
❽ 火车压到五个人,如果改道,只压到一个人,怎么选择,我记得反映了一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解读哈佛--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
--解读哈佛桑德尔教授公开课之一
火车疾驰,司机在驾驶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抬眼,猛然看见五个人正在前方铁轨上干活,按警铃,没响,拉手刹,失灵,眼看就要撞上这五个人,突然发现不远处铁轨有个分岔,岔道上站着一个人。是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还是继续开下去,撞死五个人?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会怎样选择?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自己的公开课“正义应该怎样做?”中,开篇设想的场景。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公众知识分子之一,他致力于“公民教育”,深信任何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积极参与和善于思考的公民精神。桑德尔教授认为所谓的政治哲学,就是诠释人类各种行为的道德基础,就是不停地追问我们行为选择的背后,为什么要这样做?道德依据是什么?
对桑德尔教授提出的这个场景,大多数人都会轻松地做出选择: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如果无法避免亡人的悲剧,只能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进行抉择,那为了五个人能活下来,牺牲一个人是值得的。其背后的道德依据是:做法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取决于我们选择这种行为的结果。牺牲一条生命,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结果是合算的,是道德的,那转向岔道的行为选择就是正确的。这种只关注结果的道德原则,姑且称之为结果主义,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主义,就是在结果主义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让我们再设想第二个场景:火车失控向前疾驰,警铃不响,刹车失灵,前方没有岔道,火车向铁轨上干活的五个人撞去,此刻,你正在铁轨旁,身边还站着个大胖子,把胖子推到在铁轨上,硕大的身躯可以停住这列火车,但胖子会命丧黄泉。推,还是不推,你又会怎样选择?
如果按照结果主义的道德原则,应该把胖子推到铁轨上,同样是牺牲一条生命,拯救五条生命,结果是道德的,选择推胖子的行为也应该无可厚非,是正确的。我们在第一个场景中就是这样选择,这样做的。然而,面对后一个场景,我们大多数人会对胖子“下不了手”,在前面是正确的做法,放在后面就感觉不对劲了,问题出在那?
在后一个场景中,我们不仅关注了行为结果,也关注了行为本身,关注了行为的过程。其背后的道德原则是:什么是应该做的正确行为,与行为结果无关,只与行为本身或行为过程有关。关注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姑称之为“过程主义”,它宣称:如果行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无论结果好坏,都是不道德的。我们不能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滥杀无辜,我们之所以对胖子“难以下手”,是因为胖子是“无辜”的。
二个场景,同样是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选择,结果一样,过程不同,行为选择就有了变化。我们发现:行为结果有道德,行为过程也有道德,而且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并不依附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而存在,二者是分离的。也就是说,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不能凌驾于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之上,我们不能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少数人的利益,胡作非为。因为,“胡作非为”的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们之所以对胖子“下不了手”,不是因为我们不认可“一个换五个”的结果,而是不能认同这样“换”的方式。
换一个事例,就会更能清楚地认识这样的区别。
一个医生要照顾六个车祸病人,五个病情中等,一个危重,如果医生把一天的时间,照顾五个病情中等的病人,就能救活这五个人,但那个病情危重的会死去;用一天时间照顾病情危重的病人,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但另外五个人会因病情加重而死去。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如何选择?
放弃一个病情危重的生命,去拯救那五个生命,大概是多数人的选择。这里,结果主义的道德原则帮助我们做出了抉择。
如果这个医生,面对着五个车祸后的病人,每个病人都有一个身体器官损伤,需要立即移植,否则就会死亡,但找不到可供移植的器官。这时,隔壁病房来了个体检的健康小伙子,正躺在床上休息,为了拯救五个生命,医生能不能从这个小伙子的身上,取出需要移植的五个器官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过程主义的道德原则告诉我们,我们杀害一条无辜的生命,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无论为此拯救了多少条生命,事情的道德与否和结果无关,只在行为本身。
由此看来,人类行为选择是否正确,既要看行为选择的结果,也要看行为过程的本身。只看结果,不讲过程,可以成为“不择手段”幌子;只讲过程,不讲结果,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当我们为了增进大多数人的所谓“社会福利”,而牺牲少部分人的所谓“个人利益”时,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地进行“强制”呢?结果主义与过程主义,在什么情况下,谁更优先?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道德困境。
当我们用政治哲学的眼光审视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时,会让平常熟悉的行为变得陌生,会让“想当然””和“理所当然”离我们远去,这不是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信息,而是它在引导我们用新的视角或方式,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政治哲学会让我们疏远过去的惯例、约定的习俗、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的判断,一旦熟悉的事情变的陌生,它就永远地和以前不一样了。然而,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的境地,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行为选择的答案中,这此答案就是我们的生活。
❾ 如果,人真的必须要面对道德两难的问题(如:列车的问题)到底,该如何做抉择
哇塞...这个问题有点大啊。我就举一个例子吧。 Trolley Problem电车难题(有很多版本),1.一个飞驰的列内车出了故障没法刹车,容这时列车行至一个轨道交叉口,出现两条轨道,一个轨道上有五个人,一个轨道上有一个人,(这些人都没有能及时逃离轨道的时间)如果你是司机,你会驶向哪一条轨道? 2.一个飞驰的列车出了故障没法刹车,而轨道上有五个人,这时你站在桥上看到了这一切,你身边有一个胖子,如果这个胖子掉下桥正好可以摔在轨道上阻挡行进的列车,为轨道上的五个人争取足以逃生的时间,你应不应该把胖子从桥上推下去?3.还有一个版本我懒得码字了~
❿ 道德两难问题有哪些,要具体的分析案例
道德两难问题在这个社会的各个角落都存在,我给你提供一个会计行业的仅供参考
变通与捍卫
一、基本案情
一阵急促尖锐的高跟鞋声传进我的办公室,来人正是公司营销部门高级经理,她带着不甚愉快的音调对我说,“你的备用金保管人(财务总监秘书兼会计文员)不合作,不给我领取差旅预支费用,我的付款申请书已获总经理批准,明天就要出差外地……”小A看了看她的付款申请金额,明白了为什么小A的秘书即备用金保管人不同意支付的理由。因为她的预支金额已经超过公支取现金。作为主管部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是天职,可惜这位营销部门经理并不领情也不买账,因为她认为有后台靠山,气冲冲、带着尖锐的高跟鞋声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小A知道过一会儿外籍总经理将会驻足我的财务总监办公室,于是我准备好有关资料,等待老总驾到。
果不出小A所料,十分钟后总经理亲自来到,小A礼貌地请老总坐下,老总手拿付款申请书质疑地说:为什么我批准的差旅费预支申请表,备用金保管人拒绝支付?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技巧。我回答:请总经理在该申请预支表上再签一次名,小A就马上支付,他老人家愣住了。他又质疑地问:为什么?于是小A把早就准备好的“公司备用金操作规定及其实施程序”文件亮了出来,小A说:这个程序是我设计的,经过总经理您批准而实施,同时也通知了各部门,现在这张预支申请表虽经您批准,但已超过我们备用金规定的限额,如果我照付,则属违反已批准实施的规定。不过,若您再签一次名那就代表您“特批”,特别批准您自己批准事件的越权措施。事实上,我已经与营销部经理解释过同时也做好两全的安排,但她不同意,其他部门主管都是按照这种规定执行。我认为还是按照您批准的规定执行,应该不能有所例外。
听完这番话,明白事理的总经理同意小A的两全安排,同时并没有因为这事而有不高兴的脸色,因为这是合情合理与合法的变通处理,在不影响基本原则(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要采取对方最能理解、最易接纳的办法实施。这就是工作的艺术,也是做人的方法。最后,我们的营销经理也只得按规定办事了。
从实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内部控制制度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执行工作的准绳起了很大的明确作用,避免了人为因素的介入。因此,我们经常强调企业有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会计人员就好落实工作;外审人员好查账,同时降低审计风险;内审人员好绩效,工作起来轻松。
二、案例评析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处理起来感到“两难”的事情,坚持按制度办事会得罪上级或周围的同事;反之,又会使工作丧失原则,使制度形同虚设。本案例告诉我们,在会计工作中也应该讲究工作艺术,以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本案例中财务总监对事务的处理方法,既体现了会计人员坚持准则的道德规范要求,也体现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的道德规范要求。当然对于工作中遇到的违法事项必须坚决抵制,决不能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