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道德
1.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并不是互斥的。
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的经济,当缺失适当的专道德力量的引导,整个社会属倾向于投机取巧而非去创造社会价值,那这个的社会的经济也是无法得到长久的正常的发展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社会道德观也必将产生新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也要求全社会各方面树立新的道德观。
论语上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爱财也必须恪守道德观念,取之有道。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前进。也只有这样社会经济才能取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2.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应该是道德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的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了人们新的道德观,为道德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利于人与人之间结成平等友爱的关系。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质量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因此,我们不应该单方面注重经济建设或道德建设,他们应该统合于具有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建设的大环境下, 我们所要建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而经济的建设也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
记得采纳啊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原则是实现道义原则与利益原则、外在功利价值与内在精神价值以及道德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实践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以集体主义为本质特点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才真正克服了对个人和整体的抽象、片面的理解,才真正完成了对历史上所有价值理论的扬弃和超越。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注重两者的融合与双向统一,把两者置于一个有机的融合体中。在这一融合体中,集体的重心决定了这个融合体的性质;集体和个人的双向制衡,保证了这个融合体调节功能的有机性和真实有效性。集体在给个人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的、真实的空间,并在不改变融合体性质的前提下给个人以多种可能性和最大的张力的同时,又制约着个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规定着个人利益的获取不违背集体的愿望。另一方面,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人,个人既寻求集体的呵护与认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和生存空间,同时也为自己的利益对集体的行为进行监督,以不断完善集体的结构和性质。当然,在这个融合体中,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也会存在某种矛盾,这时,为了整个融合体的制衡和调节机制的正常发挥,可能会暂时牺牲某些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种以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集体利益的现象将日趋减少,集体和个人将在全新的基点上达到整合或一致,从而实现在更高的基础上向真正集体主义的回归。这是一种新型的集体主义,这种集体主义原则既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物质利益动机和个人权利,又是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纳入其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导道德原则。它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渊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扬弃了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以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为轴心,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以公平和公正为杠杆,以功利原则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竞争务实为实现手段,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判标准,以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它将以其特有的功能激发起人们的创造热情,唤起人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权利意识,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4.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与道德关系问题自古有之,只是如今尤甚。“中国先秦时期儒、墨两家的义利之争,西方古典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和康德关于德与福的关系探究,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这一主题和观念。”然而,自市场经济诞生以来,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总的来说,大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为代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代价论”。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而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一致的,市场经济就是道德经济,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市场经济以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尺度和外在价值评价共同构成了其特有的道德维度,而这与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开门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是相一致的。“可以这样认为,西方早期市场经济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命题中,既得到了充分体现,又得到了完全统一,斯密是它的经济思想和道德思想,在目标上,甚至在基本运行机制上,互相贯通,合而为一,他创造的是一元论,而不是二元论。经济理论和道德理论的高度一体化,这是斯密的理论能够获得成功并对西方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商品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强调市场经济只能与私有财产制度相联系,认为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而否定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突破,使我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经之路。
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彻底抛弃哪些使生产力发展成为桎梏和束缚的体制,进行大胆的改革,才能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正是邓小平提出搞市场经济的根本出发点。
邓小平曾经指出: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效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照搬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就是在斯大林时期,比较完整的计划经济理论、计划经济思想指导下的苏联的经济体制。这些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包括对我们国家的影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起来,限制和否定市场的作用。我们不能否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在百废待兴、执政党威望崇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为有利于快速动员社会资源并集中用于关键部门的重点建设,而在促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我们社会主义初期建设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联系日益增多,计划经济体制的那种决策高度统一排斥市场作用,只靠行政命令配置资源,搞平均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最终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上,一方面是统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
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要摆脱束缚,必须通过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道德建设(辩论赛)
一:市场经济是有原罪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版商人不犯法权,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人为操纵市场,哄抬物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与之完全相反。
二:虽然市场经济要求与之相应的商业道德,但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诚信,而诚信在原始商业形态时就是需要的,所以要求讲诚信,并不是市场经济发明创造的,而是早已有之,没有市场经济人们依然提倡讲诚信。
综上所述,道德不是来自于市场经济,道德的发展并不依赖市场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先天就要求利益最大化,与道德要求相抵触,所以,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而必须要与其他手段(如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裁,舆论监督)相结合才能与道德发展一起前进。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辩论赛
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建设,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柱。前者是现代社会发展有效的经济体制,后者是现代社会发展强大的动力源泉。科学地认识市场经济和思想道德这两个范畴,摆正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索当前急需解决的认识问题,切实推进其重要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一、思想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影响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深刻革命。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能否通过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才能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才能在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抢抓机遇,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提高驾驭市场的本领。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要从市场实际出发,要考虑市场主体、市场规划、市场竞争、市场需求、市场监督问题,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大不一样,要求人们转变思想观念与之相适应。使之朝着更科学、更加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自身利益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形成现代思维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统一的、开放的,对外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根本资源和基础动力的,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
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要求高水平的思想道德与之相适应,它是一种崇尚且促进思想道德发展的经济形态。追求利润最大化、公平竞争、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法的原则,这就决定了每个市场主体必然要遵循如下思想道德规范: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只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才能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地投入到市场经济大潮中。
第二、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市场作为反映社会需求变化的检测器,是检验商品生产者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天平。从市场的内在法则讲,这种责任感是市场对生产者的强制性要求,谁不负责任,谁将受到惩罚直到破产。
第三、要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必须遵循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规范。提倡和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必须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第四、要有奉献精神。奉献精神要求,在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不可兼得时,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第五、要有敬业精神。市场经济追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使人们的劳动热情普遍提高,主要表现为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前提,服从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的需要,对事业的专注、追求、探索、开拓和创新。
第六、要相互尊重。在商品市场上,人们都以社会承认的一般劳动为尺度来交换各自的产品,谁也不能逼迫对方以什么样的价格接受他人的商品和销售自己的产品,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地位和人格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第七、要互惠互利。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一方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必须考虑到交换对方的利益,寻求共同利益是交换双方相互联系的纽带。如果一方得利多,而另一方则亏损太大,必然就失去了双方相互联系的纽带。
第八、要牢记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多样性,不同层次社会成员道德水准的差异性,特别是受利益驱使,尔虞我诈、弄虚做假等问题,表明坚持以诚信为本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九、要艰苦奋斗。“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形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气。尤其是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树立“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奋斗,带领人民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十、要勤政为民。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努力改造主观世界,加强道德修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教育好自己的配偶和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
三、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
(一)处理好继承、扬弃和创新的关系。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要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改造、创新,着力塑造时代精神。我国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优秀思想道德成果,但是,也有许多内容已经与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决不能把某些思想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原封不动地搬到现实生活中来,更不能用封建糟粕来影响下一代。
(二)处理好吸收、借鉴和抵制、批判的关系。既要学习吸取各国各民族优秀思想道德成果,又要坚决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但是,由于各国历史传统不同,价值标准和文明的表现形态各异,吸收、借鉴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崇洋媚外。
(三)处理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性任务的关系。既要着眼长远,目标明确,又要立足当前,扎实推进。阶段性的任务既要体现长远目标,又要突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 。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四)处理好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关系。既要以先进性为引导,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又要以广泛性为基础,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着力于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因人施教,分层推进。
(五)处理好思想道德教育与群众实践活动的关系。既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唱响主旋律,又要善于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
(六)处理好道德建设和法规、制度建设的关系。既要坚持思想领先、教育先行,又要依靠法制建设保障和推进思想道德建设。要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和推行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保障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总之,必须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正确的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弘扬正气,振奋精神,真正体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再造精神文明的辉煌,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中走向辉煌。
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推崇“仁爱”原则和追求人际专和谐。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属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诚信素质的培养
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9.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建立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反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服务。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上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的经济运行机制,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既有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实要求,也有一个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它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在运行规则上有相通或相似之处。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属性和一般规律,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它要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地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要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要正确处理竞争和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既勇于竞争,又有序竞争;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收入悬殊;既重经济效益,又重社会效益。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既要鼓励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去获得正当的个人利益,也要大张旗鼓地褒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的言行,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形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效应,避免市场经济的消极效应,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所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言,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