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传统道德无标

传统道德无标

发布时间: 2022-03-29 01:54:27

❶ 什么是传统道德

中华传统道德是以人为本的道德。有两个基本观点:

第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尊严。孟子讲过两句话:“所欲有甚于生者”意为我所要求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即人格尊严;“所恶有甚于死者”,意为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甚的,就是丧失人格。坚持人格尊严,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受别人的侮辱:另一方面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尊严,对于别人要加以尊敬,这是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观点。

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注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就叫做“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人与人关系的次序。孟子概括了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夫妇有别”。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和重视父母子女之间的人伦关系。“父子有亲”就是“父慈子孝”,把“孝”看作一切道德的根本。“父子有亲”在今天看起来应该是肯定的,长幼有序,在今天也是应该承认的。朋友有信,就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说假话,不应该欺骗,这在今天也是应该加以肯定的。

总的来说,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可以从五个方面来体会和把握。

(一) 强调为民族、为整体、为国家的整体主义精神。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核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尽忠保国”、“先公后私”、“一心为公”已成为人们所尊奉的崇高的道德要求。 中华民族的这种为国家、为民族的整体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石。

(二) 推崇仁爱原则,强调“推己及人”和人际和谐。“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就是人们在处理个人同他人关系时所依据的原则。中国传统道德强调“和而不同”、“人和”、“和谐”和“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思想。为了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的传统道德又特别强调“待人以宽,责已以严”、“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等道德要求,以调节人和人的关系。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中,这种思想对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三) 重视人伦关系,提倡人伦价值。中国古代特别强调“孝”,即对父母尽孝,这是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孝敬父母有两个要求。一是要赡养父母,供给父母的生活。二是尊敬父母。

(四) 追求精神境界,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中国古代道德教育,首先是注重改变人的气质,培养人的品德,即学习怎样做人。中国传统道德对于高尚的道德境界的追求,总是同一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生哲学相联系,总是同“发愤忘食”、“乐而忘忧”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生态度共同发展。从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人格出发,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特别强调要从儿童起,就注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管仲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由于注意了从少年儿童时就对人们进行必要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各种礼仪的教育,力求使他们自幼就熟习这些原则和规范,也就使他们在长大后不会对这些规范礼仪产生抵牾的逆反心理,也就能够收到教育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五) 强调修养践履,注重知行统一。首先,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特别强调“为仁由己”的道德主观能动性。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其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重视“知行合一”。“吾日三省其身”,“三人行必有吾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等,都同道德的修养践履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古代还强调“慎独”的思想。

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我们今天重视道德修养问题,包含着重新认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深刻用意。我们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还需不需要道德呢?一段时间来,“道德无用论”、“道德代价论”等观点引起广泛的争论,但社会道德状况严重滑坡的教训使我们上了深刻的道德教育课。虽然道德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道德作为社会关系的强有力的调节器,那么,这个社会就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保障。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也需要建立一个道德社会。

基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重视道德品质的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从少年儿童抓起,才有可能使之潜移默化,化道德认识为道德行为。所以有必要在中小学进行中华传统道德教育。那么,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哪些基本内容呢?

一是正义。“正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道德规范。儒家认为,“义”有正当、公正、应当、符合原则的意思。在中国传统道德中,总是把“义”和“利”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即所谓“义利之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君子只知道去追求“义”,小人只知道去追求利。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又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话说明孔子并不反对个人的利益和富贵,只是强调利益的取得必须合于义。而孔子也认为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首要的是要使老百姓都能富起来。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在一部分人中滋生了享受主义、拜金主义,出现了损公肥私的现象。因此,怎样对待义和利的问题,在义和利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怎样取舍,是判断人们道德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正义和义利之辩的教育,对他日后处世,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作出正确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二是仁爱。仁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高的道德要求,也是一切其他道德规范的根本。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对不同的人,仁爱有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如对父母要孝,对朋友讲忠信。等等。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于抚养、爱护、教育等方面,是慈爱。子女对父母的爱,则表现于感恩、尊敬、赡养等方面,是孝敬。仁爱精神的一个基础,是恻隐之心,另一个基础是报恩的心理。报恩心理是孝的基础。墨子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都是说,知恩图报,对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利恩惠给予回报,是人之常情。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一个精神,就是“推己及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就是为仁的方法。凡事想到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是爱人的出发点。推己及人,时时事事顾及自己言行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也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推己及人也渗透在对日常人际关系的处理中。推己及人。这是仁爱的基本精神,这一点最简单,人人都能够做到。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没有做到。所以,对仁爱精神的提倡、培养,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事情上,一点一滴地去做。

三是宽恕。宽恕这一道德规范,大致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其一,要宽容、宽厚待人,不要过分地挑剔人;其二,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要有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量,允许别人有不同的意见。其三,要容许别人有过错,宽容人、谅解人、饶恕人。其四,要有仁爱之心,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

四是礼仪。礼仪与道德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仁就是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在人际交往中,有一定的礼仪形式。如朋友见面要握手问好,早上见面道“早安”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言行举止、衣着打扮、行走坐卧等都要讲究礼仪。礼仪习惯的形成,要靠在日常生活中点滴地积累和养成。要从幼儿园起,从小学起,对儿童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我们提倡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你好、再见十个字,这是礼仪建设的重要方面。但实际使用的情况并不好。礼仪和道德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从小进行养成教育,一方面又要进行道德教育,使人人都了解礼仪的思想内容,保证礼仪不流于形式。

五是勤俭。勤俭美德有两层含义,一是勤劳,一是节俭。勤劳与安邦定国相联系,如“克勤于邦”;勤劳与“自强不息”相联系,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节俭与“俭以立德”相联系,如司马光认为,俭是大德,一切德行皆从节俭中来;奢是大恶,所有恶行都从奢侈发端;俭与“持家治国“相联系。中华民族的勤俭美德从古至今是一以贯之,但近年来也确实出现了某种不良现象。尤其中小学生不经历创业的艰苦,坐享父辈的劳动成果,再加上长辈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勤俭教育已是势在必行了。

六是爱物。爱物是仁爱规范的进一步延伸。保护生态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贯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自然、取物以时、取用有度、物尽其用、保护野生动物。等等。现阶段最重要的认识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七是自强。中国传统道德所讲的自强,是立志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自强,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自强,而不是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自强,这是中国传统道德自强的基本精神。要自强就必须有理想,立大志。自强还必须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增强本领。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自强还要注意加强团结。国家和民族的自强,固然要靠每个人的自强,但还必须有人们的团结合作,自强才有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更强。

八是诚信。处世待人,诚信为本。老子也强调“言善信”,就是我们所说的“说话算数”。近些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由于拜金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消极影响,这一道德要求经常受到破坏。我们要在中小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以诚信自我约束,会使我们社会文明程度有更大的提高。

九是谦虚。“谦虚”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一大美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中的一个重要规范。谦虚道德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应当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有礼。谦虚道德表现在学业方面,则应当采用诚恳虚心地向他人学习的态度,以不断地增进自己的学问和才干。《周易》说:“谦,亨。君子有终”意为谦虚能使人亨通,能使人顺利办好事情,君子之行必有好结果。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充分体现孔子的谦虚好学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应发扬中华民族的谦敬美德,虚以处己,敬以待人。

十是孝行。孝是做人的起码的道德。在中小学生中加强孝行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独生子女受父母的宠爱,但如果没有孝的教育势必使学生养成自私的毛病,再加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子女赡养老人的困难加重,如果不进行孝行的教育,也许今后会出现不“能养”的情况。进行孝行的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感恩的心,使之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与人和谐共处。

❷ 请问,中国传统道德包括什么。谢谢。

我国传统道德具有悠久的发展史,传说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我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我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我国社会道德观的重要依据。
道德具有普遍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都适用,道德面前是人人平等。《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唯在道德。

❸ 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

中国传统道德抄的内容:袭

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

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

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

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❹ 中国传统道德有哪些基本内容

我国传统道德具有悠久的发展史,传说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

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我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我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的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我国社会道德观的重要依据。

道德具有普遍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都适用,道德面前是人人平等。《大学》上说: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唯在道德。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

另一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一般来说,我国传统道德基本内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❺ 什么是传统道德规范

这是个大的问题,也是个复杂的问题。几千年来,中国文化所倡导的,炎黄子孙所追求的,无不与这个问题有关。当代中国交杂着各种文明与文化,唯独中华文化是完整的,是不会衰退的,而且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主轴。中国的传统道德思想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不明确中国传统道德的标准,则一切观点、办法似乎难以有共识。不妨归纳先哲们的论述,以牍博友。
“道德”的第一要义:“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精华和中心。“三纲”指君臣、父子、夫妇,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指诸父(就是父亲的兄弟姐妹)、兄弟、族人、诸舅(母亲家的人)、师长、朋友。(陈寅恪的观点)
“道德”的第二要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该要义是中国文化的特点。
“道德”的第三要义:礼义廉耻、忠信孝悌。
第一要义规定了人所处社会人际关系的标准;第二要义是从人的内心出发,属于人理道德的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第三要义是国家秩序的四个支柱,不能破坏。

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本道德规范,有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诚信、宽恕、谦敬、礼让、自强、持节、知耻、明智、勇毅、节制、廉洁、勤俭、爱物;

第二部分是职业道德规范,有政德、武德、士德、民德、商德、师德、艺德;

第三部分是家庭伦理规范,三个最主要的方面分别是关于亲子关系的规范,关于夫妻关系的规范,关于长幼关系的规范;

第四部分是文明礼仪规范,分别是尊老敬贤之礼,接人待物之礼,仪态言谈之礼,庆典婚丧之礼。

❻ 什么是传统道德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和介绍中华传童文化,则是中国学者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有鉴于此,几十位对于传统文化素有研究的学者通力协作,编纂了这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奉献给各位读者。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和实际活动的方式及其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由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复杂多样,文化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形式和层次。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数千年以前,中国就以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而闻名。其后,经过炎黄子孙长期的创造和积淀,中华文化愈丰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响,举世罕见。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各种文化形式之间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只有在比较全面了解中华文化各个门类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其总体特征与实质获得较深入的理解。事实上,整体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杰出人物都是在众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数、树的文化全才。世界级文化大师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深邃的智慧,而且还具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政治管理经验以及艺术、体育、军事等多方面的技艺。孔子本人正是这样一位全面发展、多才多艺的伟大人物。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孔子对于音乐等艺术领域、射御之类技能甚至烹饪与服饰的原则等,都曾提出过非常精妙的见解。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对于文化的全面追求,启发本书作者将不同门类的知识融汇贯通,集为一帙。

本书内容涉及的时间范围因门类而略有差别,一般说来,上起原始社会,下至近现代。面对浩如烟海的历人物、汗牛充栋的古代典籍、星罗棋布的文物遗存,本书没有采取编年体的中国文化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和按词条分门分类的文化词典的编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术语、事件的简单堆砌并不能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蕴。在有限的篇幅内,本书为读者奉献的是系统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本书努力把寻找中华传统文化各个门类的发展线索放在首位,力图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同时,本书也试图分析每一文化门类的基本特点,阐释这些文化门类在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处的位置。最终展现给读者的,除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历史画卷以外,还包含对各方面知识的整合与品味,包含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总结与反思。相信这种撰写方式能帮助读者获得清晰、明了和系统的知识。

强烈的时代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大特征。文化的本质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变的过程。本书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传统文化一直处于《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继承与变易的对立统一发展之中,旧的形式不断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着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视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是一门非常“年青”的艺术,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过百年上下。自宋代以来,主导戏曲舞台的艺术形式曾发生过多次重大繁荣。然而,这种变革并非脱离历史的独立创造,而是继往开来,在吸收过去遗产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也正在于此。尽管许多旧的形式已随着历史变迁而失去生命力,但却可以通过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继续发展。因此,本书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历史发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出预测。

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国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自周秦以来除个别分裂割据时期外,在大部分时间内保持着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这一政治机构。因而,在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体系之中,既有源自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作为主体,也有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作为补充,相得益彰。中华传统市场早在数千年前就与异国文化开始了交流。汉唐时代,中国文化是相当开放的。在许多方面,中华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犹豫地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并加以改造,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从意识形态方面看,中国接受了从印度传来的佛教,这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之间的最大规模的交流之一。从艺术方面看,中国大量吸收了沿丝绸之路传来的异国音乐、舞蹈,并使之中国化。“胡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称所示,它原来是外来品。从饮食、服饰、民俗等方面看,中国所吸收的异国文化内容也十分惊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自己的文化向外输出,如造纸等四大发明、丝绸与瓷器等工艺制作等,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传统文花的许多精华,如中医、气功、武术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比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需要加以专门研究。因内容和篇幅所限,本书只是约略地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若干文化的交流必将进一步扩大,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华文化,必将以崭新的资态迈进未来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

篇章目录

·儒家学说
古典儒学
两汉经学
儒道释的交会与融通
义理之学
考据之学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学
庄子哲学
早期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时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国佛教
教义教规
历史源流
教下诸宗
教外别传
礼仪制度
藏传佛教

·诗歌词曲
先秦诗
两汉魏晋
南北朝诗
唐诗
宋诗
元明清诗



·文章骈赋
散文
骈文
辞赋

·章回小说
形成与演变
流派与名著
民族风格

·书法篆刻
先秦书法
秦汉书法
魏晋南北朝书法
隋唐书法
五代两宋书法
元明书法
清代书法
书论与欣赏
篆刻

·中国绘画
教化人伦——人物画
山境水情——山水画
花鸟精神——花鸟画
玄妙之门——绘画理论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饰雕塑
宗庙造像
石窟造像
寺庙造像
建筑雕塑
工艺雕塑

·传统音乐
民歌
乐器和器乐
舞蹈音乐
曲艺音乐
戏曲音乐
乐论、乐志和乐律学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乐舞
秦代百戏
隋唐乐舞
宋代队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戏曲
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戏
元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地方戏
京剧
传统戏曲理论

·史官史学
史官史家
史书体裁
历史思想
史学理论

·汉字的形质
汉字的基本类型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
汉语语音
汉语词汇
汉语语法

·书简典籍
古籍形态
古籍整理
古典书目

·教育科举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举制度

·中华武术
拳术
武术器械
对练
集体项目
攻防技术

·中华气功
渊源探踪
历史发展
门类划分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要领简述
应用价值
外气研究

·棋艺博戏
围棋
象棋

·兵家韬略
韬略的形成与发展
韬略的理论原则
国防韬略
治军韬略
用兵韬略

·政治谋略
政治谋略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及其作用
政治谋略的类型

·刑名律令
渊源与发展
理论基础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处罚
刑罚体系
主要适用原则

·中医中药
基础理论
临床基本原理
针灸学
中药学
养生学
名医名案

·建筑园林
构造与材料
色彩与布局
传统居住建筑
城市和城市公共建筑
宫殿建筑
礼制与祠祀建筑
陵墓建筑
佛教建筑传统园林建筑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铜器
瓷器
漆器
金银器
文房四宝

·衣冠服饰
起源与初步发展
周礼缙绅与汉官威仪
从魏晋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简与明代的恢复汉俗
满汉并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饮
斗茶品茗
琼浆美酒
玉盘珍馔

·中国民俗
鬼神
丧葬
婚姻
宗法
礼仪
节日
禁忌
相术
风水
算命
我说的是中华传统美德

❼ 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他们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国学相较于传统文化,多了一层学术的含义。同样在传统道德里包裹着传统文化。一个地区如果只有文化而缺少了应有的道德,那么这个的确的文化就是腐败落后的。

❽ 我国传统道德包括哪些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❾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哪几种

中国的传统道德观有5种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利益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提倡尊老爱幼,强调人伦价值
4、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注重大义,讲求奉献,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重要方面。
5、注重道德践履,强调自我修养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儒家注重人格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

❿ 传统道德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国学相较于传统文化,多了一层学术的含义。

学术简介:
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学术,是指对于方法的学习。它区别于学习知识。

国学简介: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自 “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传统文化简介:
传统文化(Traditional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热点内容
政府规章县级 发布:2024-11-17 07:31:28 浏览:794
葛鹏起律师 发布:2024-11-17 06:44:25 浏览: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试业期 发布:2024-11-17 05:47:28 浏览:560
企业法律顾问公示 发布:2024-11-17 05:37:34 浏览:986
经济法基础教材电子书非广告 发布:2024-11-17 05:22:41 浏览:101
参与传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7 05:21:48 浏览:149
工厂寝室规章 发布:2024-11-17 04:54:42 浏览:179
幼儿园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17 04:30:51 浏览:37
新婚姻法课件免费 发布:2024-11-17 04:25:02 浏览:725
法律责任的比喻句 发布:2024-11-17 04:24:12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