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改革开放依法治国

改革开放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2-03-29 05:37:43

1. 依法治

1、实行依法治国,必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2、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间,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
3、实行依法治国,必须严格执法。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4、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增强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社会主义法治是建立在人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基础上的。

2. 科学立法和依法治国谁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加强立法、有法可依,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前提。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仍然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自觉适应形势任务的新变化,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推动立法从主要服务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总量和规模,向更加注重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效益、质量和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转变;从主要进行有关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立法、致力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更加注重有关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立法、同时着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服务型政府转变;从主要强调立法的数量和速度,向更加注重立法的质量和效果转变。这就要求我们重点加强完善经济体制、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促进文化建设、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及规范制约权力等领域和方面的立法。要完善科学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扩大立法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以保证立法真正遵循客观规律、集中公众智慧、实现人民利益,切实增强法律法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 试述全面改革开放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个全面”从目标任务、重点要求的统一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予以更为明确的展示。“四个全面”不仅存在有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内在关系,同时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在发展目标、任务、重点要求等方面具体推进的路线图。要如期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有6年时间。在6年发展中,按照十八大提出的“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的总量目标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发展任务来衡量,除了GDP和人均收入都需要有年均7%左右的增速外,处于经济社会新常态发展下的各区域、各领域和各部门,都存在有完成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发展要求的重点,在发展进程上,“十二五”剩余时间和整个“十三五”时期就成为极为重要的发展时期,能不能抓住机遇、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这一时期将成为至关紧要的发展节点;在突出任务上,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反映了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深层次矛盾与风险的最为突出与最为现实的要求,能不能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实践的全面发展,就成为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症结性问题;在根本要求上,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我们党,肩负着光荣而伟大的历史使命,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这种挑战和风险,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国内,但最根本的来自党内。执政党自身建设的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党能否不辱使命、战胜挑战,带领广大群众完成既定的目标。从这样几方面的意义上看,“四个全面”从目标要求、任务要求和实践发展重点要求的统一上,对治国理政方略以予更为明确的展示。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s/blog_970b1cad0102v7fa.html

4.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改革开放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

  1. 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改革开放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就是改革与法治互为动力、相辅相成。

  2. 全面深化改革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才能保证改革航船不会跑偏甚至倾覆;另一方面,法律必须与时俱进。法治领域也是改革的重要方面,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法律法规必须废止和修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其要义是不仅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改革的成果也需要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4)改革开放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1.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2. 全面深化改革,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全面依法治国,本身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无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都需要在法治的轨道上、框架下来进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3.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5.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加强立法的原因

是为了更好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更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有法可依,即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2、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发展。4、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

6.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分别是什么(2 分)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发展生产力,推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

就是以人为本,解放人,让人民幸福,更有尊严。可见,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我们党进行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人民。

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两个“最根本的保证”充分说明了党的领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依法治国的目标,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

(6)改革开放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凝聚改革共识,才能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该书第一部分集中收入了习近平同志这方面的重要论述。

他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作了深刻阐释。

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

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首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期的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作为国家的基本方略。1997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中共十六大合乎逻辑地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正是中央对这一问题长期思索的结果,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现实需要: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第二,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并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到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第三,完善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依据宪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第四,政府职能逐步转变,逐步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不断的简政放权,取消一些繁冗的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方便人民群众;在网上开设办事窗口,实施审批,提供服务。2006年,我国废除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政府减免税收的同时,还给种粮户发放种粮补贴,不断服务于民众,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

8. 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方法

一、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开宗明义,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列为首要原则,把“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为重要任务部署,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和发挥党的政治保证作用的高度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管党治党建设党国有国法,党有党规。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只有把党建设好,国家才能治理好。 党规党纪是管党治党建设党的重要法宝。拥有一整套党内法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决定》强调,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要吸收中华民族修齐治平的文化营养。

四、从严治党、严明党纪,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改进作风、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意志品质顽强、领导坚强有力。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一刻不可放松。

五、强化“不敢腐”氛围,逐步实现“不能腐”“不想腐”。xx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当前,要加大正风肃纪、严明纪律、惩治腐败力度,使之“不敢腐”。谁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敢顶风违纪,谁就要为之付出代价!惩是为了治,要综合施策,加大治本力度。

热点内容
葛鹏起律师 发布:2024-11-17 06:44:25 浏览:393
工商法中是否有试业期 发布:2024-11-17 05:47:28 浏览:560
企业法律顾问公示 发布:2024-11-17 05:37:34 浏览:986
经济法基础教材电子书非广告 发布:2024-11-17 05:22:41 浏览:101
参与传销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7 05:21:48 浏览:149
工厂寝室规章 发布:2024-11-17 04:54:42 浏览:179
幼儿园职业道德 发布:2024-11-17 04:30:51 浏览:37
新婚姻法课件免费 发布:2024-11-17 04:25:02 浏览:725
法律责任的比喻句 发布:2024-11-17 04:24:12 浏览:955
公务员遴选法律知识汇总 发布:2024-11-17 04:05:12 浏览: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