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校问卷

依法治校问卷

发布时间: 2022-03-30 21:46:17

❶ 小学生问卷调查表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行风民主评议问卷调查表
学校名称:河山初中 填表人身份:学生○ 家长○ 教职工○
序号 项目 内容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不了解
1 党风廉政建设 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
2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以身示范
3 勤俭办学,厉行节约
4 校务公开,民主管理
5 对违纪违规行为认真查处,对群众反映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够及时协调解决
6 依法规范办学 加强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
7 教学管理规范,课程开齐上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 认真执行学生作息制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9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10 安全措施到位
11 经费使用和规范收费 教育经费管理使用和日常开支规范透明
12 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高中阶段严格执行“三限政策”,缴纳择校费学生免交学费
13 严格执行禁止设立“校中校”、重点班的规定
14 严格收费公示制度和收费管理,无收费不开收据、收费不入账和乱收费等问题
15 无强行统一征订教辅材料、报刊资料现象
16 落实家庭困难学生补助政策
17 师德师风建设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18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19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20 教师不从事有偿家教,不从事第二职业,不接受家长的宴请、礼金和有价证券等
意见和建议

填表说明:1、请对照各项评议内容,在您认同的栏目内打“√”。
2、请根据您的身份,在学生○ 家长○ 教职工○对应的“○”内打“√”。
3、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在“意见和建议”栏内填写。

❷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有哪些

中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中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学生辍学原因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不少中学尤其是不少农村中学的年辍学率都超过了国家规定2%的标准,有的高达4%以上。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学生辍学不仅发生在贫困地区,那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也十分严重。可以说,中学生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如果不采取重大措施加以制止,不仅影响“普九”和“普高”的顺利实施,丧失经过几十年努力取得的“两基”成果,而且将对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综合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家庭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一是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二是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他们以自己的经历对待孩子的成长,因而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三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四是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1.5以上。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五是拼搏型家庭。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笔者从家庭原因的单项调查中,了解到部分学生的请假理由和没有完成作业的解释理由,令人啼笑皆非,又深感心酸。如,“爸爸妈妈晚上加班休息晚,早上没有提醒我,我还以为是周末,耽误了上学”。“爸爸妈妈又加班,有两道题不会做,没有人指导”等等。 2、社会原因。一是受社会用人制度的影响,使“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以来,“学而优则仕”、“升学就业跳龙门”的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随着改革的深入,打破了“升学就业,国家安排工作”的观念。再加上近几年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暂时出现的企业破产、工人下岗、个别文化层次较低者发财致富等因素,致使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造成大量学生辍学。二是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三是受邻里子女辍学的影响,形成了学生辍学的自然体。 3、行政原因。一是法制宣传不力。尽管国家先后颁布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但是由于宣传不深入,不持久,不少众的教育法制观念和“普九”强制观念依然十分淡薄。二是执法措施不力。个别地方没有把制止学生辍学当作重要的行为,对辍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缺乏强制措施。学校对辍学生多次动员无效后,无可奈何。三是配套建设不力。只重视教学用建设,没有把生活用尤其是学生宿舍建设列入重要位置。一些学生走读半径过长,走读环境较差,安全得不到保障,因而造成辍学。 4、学校原因。几乎是在所有的家长座谈会和复学学生座谈会上,都有一部分家长和复学学生埋怨说:“上学如同蹲监狱”,造成厌学直至辍学的客观原因中,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失败。突出表现在6个方面。一是评价水平低。不少学校还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没有建立或使用健全的评估机制,单纯以文化课甚至以主要学科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致使教师只抓主要学科和学业成绩好的学生,部分学业较差的学生得不到较好的机会和应有的“平等受教育”机会,倍受冷落和歧视,既使有特长也得不到发挥,没有成就感,不能抬起头来走路,形成沉重的心理负担,丧失了对学校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信心和动机,产生厌学乃至对学校的厌恶情绪,导致辍学。二是教学水平低。有60%以上的辍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表示不满。教育内容偏深、偏难,不切实际,不少学生甚至认为“对将来工作毫无用处”。部分教师尤其是拔高使用的“小转中”教师,文化素质低,教学方法不适应,不能因材施教,没有体现学生主体,那种面向优生或大部分学生的“一刀切”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做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中,不能体现学校是“学”的场所,教师对学生缺乏正确的能对人一生受益的学法引导、毕业和就业指导,导致学生学习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同样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三是管理水平低。不少学校不能认真领会和深入贯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学校管理方针。要么管得松,“放任自流”,许多学生出现了辍学倾向,学校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反应,不少老师还很高兴,因为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害之马”;要么管得死,“画地为牢”,学校官员和老师成了“看守”,学生尤其是好说好动、性格活泼的学生,失去了个人尊严和权利,与其生存的愈来愈加的时代环境格格不入,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厌学、辍学。四是装备水平低。一方面,校舍不足,班额过大,教师跟不上,转化无望,造成辍学。另一方面,内设不足,教学实验、活动场地和活动器材不配套,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张扬。五是师德水平低。极个别的教师缺乏最基本的热爱学生的师德修养,学生在学校得不到教师在情感上的交流、关心和爱护。六是经费水平低。多数学校的办公经费仅仅依靠学生杂费,不能满足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不少学校为了维持运转,把本不该由学生负担的公用经费转嫁到学生身上,加重了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负担,造成学生辍学。 5、个体原因。内因和外因相互,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来自家庭、社会和学校的种种不利的客观因素,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而造成学生主观上内在因素使然的辍学行为。突出表现为:①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由于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尽完善,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认识不到学习的生活实用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学生一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失败的环境中,从没有在学习上产生过成就感,“低人一头”的日子日复一日,这种阴影一致影响学生的成长,有部分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辍学的现实。②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辍学。各方尤其是家方和校方对学生单方面的苛刻要求,造成学生过重的压抑心理;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造成学生过重的盲从心理;家庭劳动个体化的倾向,使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学业成绩持续落后,加上各类活动开展的少,使孩子的就学欲望越来越低,甚至对生活也丧失了情趣和信心。③身体和其它方面的突发原因造成学生的自然流失。 中学生辍学危害深远,不容忽视。①不利于“普九”、“普高”的顺利实施。②违犯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影响了党和的施政形象。③不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④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⑤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⑥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 二、制止中学生辍学的对策研究 依法制止中学生辍学,最大限度地控制中学生流失,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社会、学校、家庭都有责任,必须强化依法治教,实施综合治理。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依法“普九”的社会环境。《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对、社会、家长、学校的责任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既然是法律规定,就有一定的强制性。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教育法规宣传月”活动,采取领导电视讲话、出动宣传车、散发明白纸、刷新宣传标语、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切实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干部众和教育工作者都要认识“普九”的重要性,明确应尽的义务和职责,关注“普九”,支持“普九”,参与“普九”。村“两委”还要采取登门走访、集体学习和广播敦促的方法,做过细的思想宣传工作,促使辍学生复学,并让学生家长明白“孩子上不上学,不是自家的事”,而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各级宣传媒介要把握正确的方向,大力宣传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依法“普九”的思想观念,为顺利实施“普九”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2、更新教育观念,规范依法“普九”的教育行为。制止中学生辍学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更是教育内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要端正办学方向。要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主导观念和“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中心观念,坚决纠正片面追究升学率的现象,尤其要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废弃单纯以文化课或主要学科成绩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教师育人水平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错误做法。同时,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减负的各项规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确立成就感,主动活泼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二要改革教育模式。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求教育必须彻底摒弃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应试模式,走出“用过去的知识教现在的学生面向未来”的怪圈,构建全新的适应终身教育大潮的素质教育模式。一方面,从“教”的革命开始,实现由“教死”到“激活”的教学方式变革、由“平面”到“立体”的教学手段介入、由“内功”到“外功”的教师素质升华。另一方面,从“学”的革命开始,培养会学习的人、个性和谐发展的人、具有创造力的人。正如《学习的革命》直截了当总结的那样:学校里最重要的应当是2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三要因材施教。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流施教,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义务教育的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优秀新生,又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四要规范学校管理。要建立健全辍学报告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学校收费制度以及规范师生行为的各项规章。同时,把辍学问题列入评估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层层签订《依法治教责任书》、《依法治校责任书》和《依法施教责任书》,对“课负”、体罚、乱收费等造成辍学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一票否决,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教育行为不端造成的学生流失。五要认真实施防差转差措施。建立差生转化档案,实施好“师助生帮”措施,尤其是要建立特困生救助基金,尽最大努力防止因学业差或经济贫困造成的流失。六要全力加强学生就学观念教育。“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其志。”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坚定的学习信念。纵观古今中外,从布鲁纳到加里宁,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陶行知,许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的端正和培养。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当前应突出抓好四个方面。①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个体发展的标尺,笔者认为有九条:正确的人生方向,良好的人格品质,现代人的思维习惯,主动的学习觉悟,较好的文化基础,健康的艺术修养,勤劳的双手,主动发展的能力,不断丰富的社会知识。②思想品德教育。③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是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教育。④就业教育。在初中毕业阶段,学校和家长就应开始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为实现短期实用目标和终极人生目标而主动学习的自觉性,避免升高中学段时选择不同教育的盲目性。 3、强化配套联动,构建依法“普九”的运行机制。一要形成“普九”的一体化网络。知识老化的周期加速,职业结构的变频加快,迫使教育时限和空间不断拓展。教育已不再单纯是学校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变成了社会化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习的课堂,一切空间都是学习的场所。因此,从现在起,就必须走开放式的教育道路,把学校从教室里搬出来,把学生从校园里引出来,把家长、学生、教师和整个社会紧密地起来,充分享用整个社会一切的外在和潜在的教育资源,尽量运用各种传统和现代的传媒手段,使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教育的效能。二要构建“普九”的保障机制。从建立“三个机制”入手,坚决制止辍学。①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推广制止辍学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层层硬性文件规定(最好有人大的地方立法),分别对各级党政、有关部门、工商企业、教育内部、学生家长五个层面的教育责任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度”,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层层签订《教育执法目标责任书》,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分别签订《依法治校责任书》、《依法施教责任书》,切实形成全社会依法“普九”的责任保障体系。②建立执法检查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充分发挥好督政、督教、督学功能。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在一定时期内把制止辍学列为工作重点,配套联动,每学期进行1—2次突击性、拉网式检查,严肃查处各类涉及辍学的教育违法案件。同时,依据《教育执法目标责任书》和《依法治校责任书》、《依法施教责任书》,由教育督导室牵头,对下级、有关部门和学校的责任目标执行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向党委、人大、汇报,经党委、人大、同意后,向全社会通报,并列为主要负责同志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③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各级均设立举报箱和举报,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和师生座谈会,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的方法,加强对涉及辍学各个热点、难点问题的反馈监督。三要优化“普九”的实施条件。①保证教育投入。认真落实“三个增长”、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一发放和乡镇财政收入重点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政策;征足用好教育费附加,尤其要及时足额发放学校公用经费,避免学校的乱收费行为。②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学用建设,保证“普九”招生急需;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减少因走读不便和走读安全造成的学生流失;加快“普实”步伐和规范化学校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③建立社会救助基金。各级都要成立救助特困生基金会,认真完善实施学杂费减免制度,层层开展领导干部和党团员“结对子”、“手拉手”活动,对确有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救助,弘扬的价值取向和扶贫救困的传统美德。

❸ 急啊~~依法治校的征文,800字

“依法治校”校园的保护伞

“传道、授业、解惑”,自古就被认作是教师的天职,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以人为本”成为教育教学中的标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构建和谐校园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
应该指出的是,“以人为本”绝不是“随人所欲”。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我们也绝不能用“以人为本”作为不服从管理,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借口,而是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将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人性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减少随意性行为,要求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谐利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环境的相互衔接和谐结合,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教学相长,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只有这样,秩序规范才能得到强化,学校的各项日常工作才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一、施依法治校,健全保障制度。
实行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严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则与规定,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师生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依法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不断完善学校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推进依法治校,有利于运用法律手段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制、文明、和谐的校园。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政教、教务、总务等部门及团委等条线组织的负责人为组员的普法教育、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并邀请我县司法部门、镇派出所等单位的领导参与学校领导小组的工作,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对学校的依法治校工作进行指导、检查、督促和评估,以保障学校普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改进治校方式,做到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广大师生要做依法治校的模范,要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完善校园法制教育,既要使全体师生懂得如何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懂得如何利用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以达到我们建设“和谐法制校园”的目标。
二、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依法教育。
我校所在的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较快,交通环境四通八达,小钢厂,针织厂、机箱厂、养殖厂等纷纷崛起,社会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均会在校园内得到较快反应。同时学生家庭开办工厂、经商、经营作坊等情况较多,学生家庭的结构比较复杂,因此,社会上一些不良观念、不良风气、不良行为,在一部分学生身上总会充分地表现出来。如,好逸恶劳、讲究吃穿、肆意浪费等。在我们学生中,也有不少人,受社会、家庭等影响使他们向往金钱,从不自觉的吸烟、打游戏机、沉迷上网等坏小习气,以至发展到小偷小摸的地步,甚至敲诈勒索他人钱物。对此,我校进行适时的教育,对那些存在不良习气的行为和学生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和教育,时刻提醒学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知识与一切不正当的行为作斗争。为使全校师生真正做到“身正言行端”,学校站在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高度,在全校师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努力提高师生知法、用法、守法水平,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
三、广泛开展普法活动,努力提高以法治校水平。
学校政教处定期举办法制教育图片展览,有实例,有图片,在校园宣传橱窗中供全校师生浏览,告诉学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增强了法制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我校还坚持不懈地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校广播站、观看法制教育影视片等形式多方面宣传法律知识,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的基本概念、地位和作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树立了法制观念。
四、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增强全体学生的法律意识。
我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学生的特点,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和教育为突破口,定期邀请县法制办领导、马厂派出所所长等来校作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专题讲座,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事例,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教育学生守法和护法,使学生深刻领会到维护法制对安定团结,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对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违法乱纪应当承担的严重后果。讲座不仅用模范遵纪的正面典型教育了师生,还引用反面事例,使他们懂得法律的严肃性和约束力,懂得了为维护集体的利益对违法乱纪者必须制裁,增强了学生自觉遵守法纪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的课堂中专门开设法制教育课程,选取了代表性较强的青少年犯罪案例作原型,如青少年打架斗殴、偷盗、抢劫等案例向全校学生模拟案件的审理过程,学生通过旁听,受到了一次次生动形象的法制教育。经过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到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身边的事情看法不再局限于个人感情,更带有理性的目光去注视周围的一切事情。
五、加强对全体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全面搞好普法教育。
在常规管理中,我校十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利用班会课等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重点学习《宪法》中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并适时利用法制问卷、法制调查、法制教育进家庭等形式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和接触,将法律知识渗透到每个家庭,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家长依法维护子女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对自己子女的法制宣传教育。起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
六、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教师行为。
学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是教师,如果教师的法制意识淡薄,法制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在课堂教学中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政教处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做到“召开一次会议,分析一个案例,提高一步认识”。要求全体老师不歧视后进生,不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长礼品,不乱收班费等。要求全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要及时总结法制教育经验,并组织交流和学习。 以学校为阵地,以组织为先导,以教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切实、有效、全面的进行依法治校教育,使我校成为和谐、平等、法制的现代农村中学。

❹ 急求和谐校园现状调查

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已经于2005年9月1日在全国高校回正式实施,这是我答国高等教育史上又一个学生管理规定。该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制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更是一个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构建高校和谐校园,就是要构建一种符合民主法制而又安定有序的高校运行机制,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学校达到充分的和谐一致。

一、制度建设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意义

❺ 和政县第一中学的学校管理

建校以来,奋进中的和政县第一中学,承继了几代人的汗水和心血,铭记着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铭记着全县社会各界和父老乡亲的企盼、关注和努力,在前行中成长壮大,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依法治校,强化学校管理。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年级组长、班主任月考核办法》、《教学质量奖罚办法》、《学生管理暂行规定》、《领导班子成员分级管理责任制》、《学生问卷调查反馈制》和《科任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等一整套便于操作、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各项工作因此而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是以人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德业精良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学期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培训会,请德高业精的老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成立备课小组,由学科骨干教师负责进行集体备课,互相探讨、观摩,取长补短。通过开展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作业评选和展览、教学经验等交流活动,加强交流学习。先后组织高中所有学科的老师到州内兄弟学校及师大附中听课,听高考专题讲座,组织高三老师参加省教科所举办的高考培训会议,提高了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
三是立足学校实际,走教研兴校之路。学校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已形成制度。开展了两个序列的听课、评课活动。开展了优质课竞赛、优秀教案和学生优秀作业评选及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过关课”、“汇报课”、“公开课”和“示范课”,集体备课小组,“平等参与式”教学,教研小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2000年来,50多名教师在州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上百篇。

❻ 好人好事好风尚作文

诚信之花开满校园

自古以来,诚信已作为美德以及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则由父辈传给子辈,由老师传给学生,由社会传给大众。诚信一词已成为当今社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但是人们的诚信细胞却越来越少。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把“信”提到了“民无信不立”的高度,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也认为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在人际交往中要做“言必信、行必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仅是人际交往中的美德,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

在人与人的交往沟通过程中,能让双方的交往顺利进行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心解释。将“诚信之心”转化为语言与行动,我们将会赢得每一个人。诚信增加了安全感,减少了压抑和提防,让人们自由地分享情感和梦想;诚信使人们愿意为其他人奉献;诚信表达了一种信心,这种信心使人们更容易坚信其他人的能力;诚信还可以化解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矛盾双方以诚相待、互相信任,冲突就被认为是误解。双方都会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宽容对方,并在往后的交往中以行动展示自己的真心。

对一个企业来说,诚信就是竞争力。市场经济不仅体现在以法律为手段的制度约束性上,还体现在以信誉为基础的道德约束性上。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诚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企业经营者,应把诚信经营理念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应当树立诚信就是竞争力的观念。明确诚信是内强企业素质、外树企业形象的基石。

由以上的种种可以看出,讲诚信的人没有敌人。讲诚信的好习惯应从小培养,做为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例如,在考试过程中,应诚实作答,不作弊;在体育比赛中,凭自己的真实实力与他人竞争;在同学交往中,做到以诚相待,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不然就不要随便“信誓旦旦”地许下承诺,更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而欺骗他人、隐瞒事实真相……诚信永远是不落伍的美德,是交往中永恒的准则。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校园里开满诚信之花。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宋代大理学家程颐也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可见,古圣先贤们早已将诚信视作基本的为人之道。因此,作为中学生更应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努力实践诚信,踏入社会后才能够担当重任。近年来,英山县在夯实校园诚信理念、强化校园诚信意识、积极打造校园诚信环境等方面作出了探索。大力营造校园诚信氛围。首先,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校园信息栏、标语墙、广播台、校报、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开展诚信宣传,努力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种声音都渗透着诚信教育。其次,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全县开展了包括诚信辩论赛、演讲赛、征文大赛、名句征集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诚信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和体验中不断增强诚信待人、诚信处世的意识。第三,打造校园诚信环境。比如,在卫生管理方面,重在落实,常抓不懈,坚决杜绝应付领导检查的突击行为;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增强管理的透明度;学校狠抓诚信制度建设,让不诚信行为在校园无处藏身;定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树立校园诚信榜样。打造诚信校园,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要...

参考
加强诚信教育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积极响应市教育局开展的“社会关注教育、教育服务社会、诚信在盐城教育”主题活动的具体行动,同时也是我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鲜明特色。我校积极开展“诚信在盐城一中”主题教育活动,以“创建诚信校园、塑造诚信干部和教师、培养诚信学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实践中我们初步形成了“理解诚信内涵,明确诚信要求;营造诚信氛围、提高诚信素养;开展诚信教育,培养诚信行为;注重诚信管理、完善诚信机制”的诚信教育思路,校园处处盛开着诚信之花。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诚信,意即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形象地说:尔虞我诈不是诚;口是心非不是诚;欺上瞒下不是诚;上面握手,下面使绊不是诚;对合作者下圈套、设陷阱不是诚。总之,心口不一、表里不一等都不是诚。不诚的主观愿望未必都是损人,但必然是为了利己。说了不做不是信,该办不办不是信,轻易许诺不是信,阳奉阴违不是信。总之,言行不一、翻云覆雨不是信。一个人的不信,造成了别人的不相信,不信的主观愿望是损人,反过来会更大程度伤害自己。诚信是社会合作的基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准则。失去诚信,市场经济就难保证有序发展,人与人相互之间就没有安全感,人人相疑,同情心、慈悲心、社会公益心都会被抑制,人与人之间会变得冷漠无情。没有诚信,就没有真善美。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在我国传统美德中,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纲要》把诚信列为公民做人、做事的基本标准、中华民族传统的要求,容易被公民所接受和认同。诚信包含诚实与守信两个方面:诚实是守信的基础,离开诚实就无所谓守信;守信是诚实的外在表现,也是评判诚实的重要标准。学校开展诚信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没有真实也没有了诚信。对少数学生中出现的“说谎献媚”、“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等脱离诚信道德的“两种语言系统”,则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与引导,对不诚信道德开展批评与帮助,制止不诚信的“两种语言系统”现象在学校生活的其它领域进一步蔓延。
我们在教育活动中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着重解决两大问题:一要解决“心口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真诚、诚实,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不能口是心非,虚情假意。陶行知先生有个十分精辟的教育观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三者之中,“真”是最基础的品德,没有“真”,其他一切美好品德都无从谈起。二要解决“言行不一”的问题,要求做到重诺言、守信用,言行一致,不能言而无信,出尔反尔。我国自古推崇重诺守信,“一诺千金”的佳话已传颂了几千年,“言必行,行必果”是历代品德高尚者的立身处世之道。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尽管当今社会有更多的重诺守信的生动事例,但言行不一、不守信用仍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道德问题。有人如此评说:“要是全中国的人都能遵守小学生守则就好了!”此话乍一听像是开玩笑,却一语中的,发人深省。诚与信相辅相成,无诚则无信,无信亦无诚。两者同为道德基础中“最深层次的一块石头”,是“基础的基础”。
社会诚信道德的建立,是以每个人的诚信为基础的,诚信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学校是诚信教育很重要的场所,诚如《纲要》指出的“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为此,我校提出了“创建诚信校园,塑造诚信干部和教师,培养诚信学生”的诚信教育目标,向社会作出了”今日送我一学子,明日还你一栋梁”和“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的庄重承诺。我校创建诚信校园的承诺:一是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政策和规定,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不乱收费,不乱办班,教育行为规范。二是实施素质教育,无违反素质教育规定的行为,严格考纪考风,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三是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面向全体学生,不以教谋私,不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诚信干部承诺是:严于律已,廉洁奉公;科学务实,高效创新;崇尚奉献,率先垂范;信言践约,表里如一;团结群众,顾全大局;勤于学习,积极进取。诚信教师的承诺是:信言践行诚为本,竭才尽智教求真,敬业奉献树师表,规范自律重修身,务实创新求突破,勤勉耕耘育新人,团结协作谋发展,与时俱进铸师魂。诚信学生四十字承诺是: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遵章守纪,勤奋学习;言行一致,知错能改;自尊自爱,仪表大方;务真求实,追求卓越。
从“创建诚信校园”到“塑造诚信干部”,从“诚信教师承诺”到“诚信学生承诺”,从“诚信教研组”到“诚信考场”,从“诚信管理”到“诚信办学”,我校“言必信,行必果”,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依靠诚信开创出一方办学的新天地。整个校园洋溢着人文气息浓郁的教育教学氛围,无不彰显出校园诚信教育的魅力。
二、营造环境,形成氛围
古往今来,诚信二字一直是人们追求的道德目标和行为指导。孔夫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梁启超也曾指出:“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诚信)其一端也。”国家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诚信,有诚信才能凝聚人心、晓畅生机。当前,诚信的缺失困扰着中国,诚信的呼唤遍及社会各个角落。党的十六大把诚实守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近年来,我校积极践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倡导诚实守信,营造浓郁的诚信氛围,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诚信素养。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从宣传入手,做到晓之以理,提高师生认知水平,把诚信观念不断灌注到师生的头脑之中。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今天,却成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阻碍的社会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利用“诚信在盐城一中”主题教育活动月对全校师生员工作了“创建诚信校园,塑造诚信人格”的总动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作了《诚信:立身处世的基石》、《诚信:市场经济的灵魂》系列报告;利用橱窗、黑板报、标语进行专题宣传,努力提高全校师生员工以诚立身、以诚立教、以诚立业的诚信意识。
——坚持以优美的环境陶冶人,从环境入手,做到动之以情,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定期布置校园文化百米长廊,正常开播广播站,电视中心每天播出“录像30分”,让学生及时了解天下人、天下事。“校风”、“学风”、“教风”催人奋进,“让学生走向成功、让课堂焕发活力、让校园充满欢乐”的金字闪闪发光,公民20字基本道德规范耀眼醒目。迎风飘扬的国旗、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挺拔苍翠的松柏、水花翻卷的喷泉、清澈见底的碧水、五颜六色的鲜花、绿草菁菁的草坪……这一切,无不给学生以情操的陶冶、思想的启迪、文化的熏陶、心灵的净化。
——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从身边人身边事入手,做到导之以行,让学生汲取榜样的力量。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纲要》,深刻理解诚信的内涵,充分认识诚信对于一个人的立身处世,对于一个单位的信誉和事业发展,对于良好的社会风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诚信首先从领导做起,学校领导要清廉治校,有所作为,关爱师生,真诚待人。教师诚实守信,为人师表,廉洁从教,坦诚对待学生与家长,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一中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负重前行的开拓精神和凝心聚力的团队精神深深激励着每一个一中学子。
三、降低起点,创新途径
我校不断拓宽教育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深化对学生诚信行为的培养,具体做到以下“三个结合”:
——把诚信教育与多层次的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一要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者,只有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一致,才能形成合力,有效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率先做到。只有言传身教,不搞“双重道德标准”,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二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中最具凝聚力和号召力的一面旗帜。爱国不仅体现在金戈铁马、保家卫国的壮举上,而且体现在我们平时的诚信言行中。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诚信不立,何以立国家?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履行好所作出的一切承诺。”我们相信,所有的爱国者听了这话都会感到自豪,并会意识到自己也承担着一份责任。显然,诚信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信誉,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应将立人、立业、立国的道理贯通起来,将诚信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收到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三要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信立人”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通过开展“乱抛乱扔专项治理周”活动,举行“向不文明行为告别”和“向四厅一吧告别”签字仪式,注重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通过“行为规范教育月”活动,提高学生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规范、生活规范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学习雷锋、规范自我、遵守公德、服务社会”和“规范自我行为、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纪观念”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纲要》的实施,把诚信教育引向深入。好人好事蔚然成风,许多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手拉手、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校园里充满了欢乐和真诚。四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诚信教育应是开放式教育,不能封闭在校园里孤立地进行,要努力争取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应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印发《告家长书》和《征求意见书》,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深入开展诚信教育的良好氛围。今年4、5月份我校主动向驻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办学意见,收到了包括市政协主席计高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俞军,市人大常委副主任叶守民,副市长沈德林,盐都县委书记曹干耘,城区区委书记徐超等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目前我校全体教职工正认真学习领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中肯建议,积极谋划新一轮发展的方略。
——把诚信教育与实施《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工程》相结合。为顺应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趋势,本着让学生融入世界,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指导思想,从2002年春季开始,我们全面启动“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世界眼光、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创新精神、有中国优良传统特色、文明素养、科学素养、信息素养、身心素养等方面基础坚实的复合型人才,用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提高公民道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专门翻印、转发了有关公民道德建设的文章,宣传世界公认的文明礼仪、社会公德和竞争规则,激发学生学习《纲要》,贯彻《纲要》的热情,增强民族忧患意识,重新审视我们的道德观念与文明水准,从而认识到实施《纲要》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必要。
——把诚信教育与塑创一中学生的“八要”精神相结合。新世纪的中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风貌?我们从校情出发,大力倡导和弘扬基于诚信的“八要精神”。一要学会微笑待人。人与人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沟通是真诚的微笑,微笑待人能让每个人都成为飞溅在我们身边的欢乐的浪花,每个同学都要成为一中的名片。二要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健全人、残疾人,不管本地人、外地人,都要一视同仁,彬彬有礼。三要学会诚信待人。答应别人的事要按时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始终做到诚实谦虚、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四要学会宽容待人。生活中常有磕磕碰碰,要有涵养,要善解人意,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思想。五要时刻准备帮助别人。每个同学都应有同情心,有准备帮助他人的爱心,当别人需要帮助而自己也力所能及时,能够尽心尽力。六要学会按规则办事。不要妨碍他人,更不能伤害他人,要讲法纪、守法则。七要学会勤俭生活。艰苦奋斗,力戒奢华,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要求。八要尽心做好每件事。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精益求精,不草率了事,不敷衍塞责。实践中,我们降低了德育重心,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四、建立机制,完善制度
诚信不仅是道德,更是制度。诚信教育需要用诚信的态度来酝酿制度,更需要用理性的制度来涵养诚信。
——建立诚信管理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德育的校长为副组长的诚信管理领导小组,还通过学生会成立了“学生诚信管理”自我领导小组。校务公开是学校诚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校务公开主要是:教学公开、管理公开、财务公开、基建公开。校务公开全面、及时、规范的实施,不但有利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促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而且因其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教职工和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赢得了群众广泛的信任和支持,大大提高了学校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性。校务公开,还有利于学校领导班子的廉政、勤政、有效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师德行风建设。学校推行的教师末位待岗、职工竞争上岗、干部公开选聘等都是落实诚信管理的具体措施,这些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转变了教职工的观念,提高了管理的效能,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建立诚信教育创新制度。诚信教育的手段、途径、形式、方法要与时俱进,我们组织“创诚信班级、做诚信个人”主题班会、“诚信从我做起”演讲会、设立诚信考场、把诚信作为评比“三好生”和“先进班集体”的主要标准,生动活泼地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努力把创建诚信校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建立诚信承诺制度。在师德建设方面,公开向社会、家长承诺“十不准”(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乱订学习资料、不利用家长办私事等);在教学管理方面,公开向学生承诺,不拖课,不随意调课,不无故缺课,不搞大面积加点辅导,适量布置作业;在招生方面,公开向社会承诺,严格按有关政策招生,进一步增强招生工作的透明度。学校与社会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勇于承诺,自觉接受监督,形成重信用、讲信誉的良好风气。
——建立诚信评议制度。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邀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代表,对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后勤服务等进行诚信评议活动,评比诚信部门、诚信年级、诚信班级和诚信个人,以此推动诚信教育渗透校园生活的各个领域。
诚信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体现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正所谓“不拒细流,江河才得以成其荡漾”。 倡导校园诚信,要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当每个人都能从我做起,做好每件小事的时候,良好的校园风尚便会化育而成,诚信之花就会开满美丽的校园。

❼ 你对中学辍学的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辍学一般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济,无法适应学业的要求。回辍学现象,答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小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它已成为中国农村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其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将造成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

❽ 关于宿舍心灵契约需要准备的问题有哪些

宿舍管理中大学生契约精神培育研究

【摘要】德育是21世纪教育的灵魂,依法治校需要法治与德育相结合。高校在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亟须创新德育方式。以高校宿舍管理为例,在高校和大学生二元法律关系的建构中,通过深化契约意识教育宣传力度、量化实践服务中的精神养成、强化民主参与管理工作理念及细化执行监督的制度保障来培育大学生契约精神,对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促进和谐校园建成有着标本兼治之效。

【关键词】契约精神;宿舍管理行为;法律关系;依法治校

一、高校宿舍管理现状及法理分析

(一)高校宿舍管理现状

自编“大学生对宿舍管理工作认识的调查问卷”,对L学院大学生的宿舍管理工作认识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随机发放104份问卷,有效收回率100%。调查对象是L学院三个年级研究生,其中研一63人,研二34人,研三7人;男生25人、女生79人;从管理制度合理、管理行为规范、重视所签承诺书和宿管规范调处纠纷四个问题分析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宿舍管理工作认识。统计结果中,100%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宿舍管理制度内容合情合理。但17%的大学生认为宿舍管理行为有失当之处,有侵权之嫌;6%的大学生对自己与高校之间签署的协议书不予重视,并未意识到签署协议行为的法律效力;另外18%的大学生认为宿管在处理与学生的纠纷时不规范。

(二)高校在宿舍管理中与大学生的法律关系分析

高校和大学生在法律意义上都是独立的个体,能独立承担责任,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二者关系相对复杂,系属以宪法法律关系为前提、以教育管理契约为基础、兼具行政和民事两重法律关系。[1]1(高校在宿舍管理中与大学生系民事法律关系。法律关系包括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三要素,其性质多由主体的法律地位决定。所以,高校的法律地位决定着其与大学生之间法律关系的性质。我国高校系属事业单位法人,在社会生活中多为民事主体的角色。依《教育法》第31条和《高等教育法》第30条规定,高校和学生都有权以民事主体的身份在法定范围内参与民事活动。在宿舍管理中,高校与大学生基于教育管理契约中相应条款形成民事法律关系。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对宿舍应拥有法律意义上的住宅权,高校宿舍管理系属公共管理行为,根据‘公共相对性’,此公共行为只能在宿舍以外实施。”[2]学生在校住宿,无论是从支付的“对价”(住宿费),还是学校对学生在校内负有特定的责任来看,学生在宿舍的“住宅权”与社会上一般意义的租住是不能等同的,学生和高校都要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2(高校与学生在宿舍管理中权利义务界定。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等法律框架下,高校和学生因双方

1/4页

❾ 实施义务教育法对推动中小学依法治校的重要意义

加强法制教育 推进依法治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增强学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维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市新营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一、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落实依法治校的根本保证,依照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学校各部门、各岗位工作有序高效运作,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校长、书记、办公室、少先队、教导处、工会、总务处、班主任都有相应的工作职责,如《政治学习制度》、《班主任工作条例》、《学科教学常规》、《工作岗位聘任条例》等,实现责任到人。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管理工作在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下开展。为此,我校重新修订了新营小学《公共财物管理制度》、《教职工岗位职务聘任实施方案》、《教师年度考核方案》、《校务公开实施方案》《教师教学常规“六认真”条例》、《小学教育管理“十不准”基本要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六认真”基本要求》《教职工岗位职务聘任实施方案》等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都是经过全体教师讨论修订后并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后进行实施的。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我校法治管理制度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石。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各项工作井然有序。

二、完善管理体制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核定的内部机构数额,我校设置有办公室、教导处、少先队、工会、总务处5个常设机构。所有机构职责明确,权利与责任对等,协调一致。

2、工作机制规范。我校成立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法制副校长为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工会主席、总务主任为成员。每年开学初召开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成员会,回顾总结上年工作,制订当年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依法治校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计划、同实施,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学校各个部门和具体人员。确保依法治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法制教育

1、我校按照普法要求,利用政治学习例会时间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守则》、新《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及黑板报及时公布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向全校师生宣传法律知识。

2、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持课堂教学为主,多种形式并举,努力做到“五个结合”:①法制教育与课堂文化教育相结合。把法律知识教育列入学校教育计划,在中高年级开设法制课,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②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现有思品课、社会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把法制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中,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③把法制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让学生增长法律知识。通过 “遵守交通法规” 、“我与文明同行” 等系列活动丰富了法制教育的形式。④把法制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按照《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要求,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有偿家教,坚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并把法律知识的学习列入教师师德培训和继续教育内容。⑤与社会、家长紧密联系,形成依法治校合力。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搭建教育平台,全力推进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我校先后聘请市公安局法制教育科的李军、刘兆海两名同志担任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法知识讲座,强化法制教育。还多次聘请交警支队的干警对学生开展交通法规讲座。聘请专家指导家长如何教育管理学生,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四、加强依法管理,确保依法治校

1、进一步健全了工会组织及教代会制度,重新修订了《新营小学教代会管理办法》。根据学校实际设立了4个工会小组,制定了工会工作人员职责和行为规范,对工会的议事、决策和监督程序进行了规范。完善教代会工作机制,建立了重大问题经教代会通过制度。

2、坚持校务公开,制定了《新营小学校务公开实施方案》,凡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如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工资变动、业绩考核、经费收支等一律公示上墙,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3、规范收费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局、财政局下达的有关文件,并按文件规定的内容对收费进行规范公示,开出的票据规范,杜绝教师个人行为和其它行业的搭车收费行为。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工作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职工福利,做到明确、公开。

4、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和作息制度,调课、代课一定要到教导处登记,学生在校时间不超过市教育局规定。各年级所有学科只使用经教育局审批的教材,各科学生的作业都能够按要求严格控制,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

5、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征求家长对学校及老师的意见,学校领导多次进行师德师风讲座,并要求老师撰写师德师风学习论文。结合“规范教学行为 创建和谐校园”活动,要求老师对照师德条例,层层自查,对自查出来的问题及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及时整改。组织“优秀教师”和“优秀辅导员”事迹演讲。大力表彰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优秀人物,促进了我校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

五、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1、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强化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普法知识考试,教职工普法考试人数达到100%,合格率100%,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注重情感投入。启动了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的帮教工程,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每年免费组织全校教师定期全面体检,保证了教师们的身体健康。制定了《新营小学送温暖制度》,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特别是对病、困的退休教师,学校领导每年都定期看望并赠送慰问品。对教师的婚、丧大事都及时祝贺、慰问。依法调解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人性化的管理增强了全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凝聚力,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不竭动力。

六、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1、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长期以来,我校开办了“红领巾”广播站,培养了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小编辑、小记者、小主播,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坚持每天升降国旗仪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访寒问孤,慰问贫困学生家庭及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社区义务劳动,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了“书香满校园,好书伴我行”的读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读书的热情;其他还有如体育节、讲故事比赛、科技节、艺术节、乒乓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和拼搏精神,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意志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美化校园环境,使学生受到健康文化的熏陶。我校充分发挥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文化的环境建设,让学校的每一棵树、每一幅画、每一面墙、每一句话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浓厚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成长。提倡学生为绿化、美化、净化校园作贡献。宣传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创建绿色校园网、开办校园广播站、制作校园文化墙、悬挂名人名言、师生优秀作品。利用黑板报和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进行远离毒品宣传、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传等,给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使学生在学校的每一处都能受到教育,心灵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

3、强化治安综合治理,确保学生远离危险。学校非常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安全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我校还制订了《安全工作制度》、《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较为完善的校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规章制度,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本年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起草了《新营小学学生在校安全事故处理办法》等文件,保证了学生在校安全及合法权益。学校还组织相关人员反复排查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保证了学校师生的安全。

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校,使学校管理工作科学有序,学校校风好、学风正,无重大事故及违法犯罪现象,教师和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显著提高。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
婚姻法离婚债权 发布:2025-01-21 07:45:43 浏览:618
转包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7:05:28 浏览:901
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21 06:39:48 浏览:434
工地处罚条例 发布:2025-01-21 06:39:44 浏览:93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26
有关法治的歌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46
法治网是法治日报 发布:2025-01-21 06:29:18 浏览:293
山杠爷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6:29:11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