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增强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

增强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

发布时间: 2022-03-30 23:19:19

Ⅰ 如何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1、要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专个代表”重要属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以此来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思想道德,正确对待不良之风,做到勇于改正自己的不良之风,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3、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

4、只有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成才,把自己造就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要加强自我修养,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

5、应当分得清先与后,该先的一马当先,该后的甘居最后。先进性最重要的特点是“先”,即走在前列,一是走在群众的前列,带领群众。

Ⅱ 如何强化法治思维,提高法治素养和能力

一是要培养法治思维理念。首先,要养成运用法治思维的习惯。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理念,使其认识到什么是法治思维,为什么要运用法治思维,怎样运用法治思维,使“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一种心理需求,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其次,要重视法治思维的实践运用。在遇到权力与权利冲突、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要牢固树立民本意识,主动运用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减少官民对抗,树立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再次,要把握多种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正确处理好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与法治思维的相互关系,使决策既合法合规、又合情合理。
二是要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首先在于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学法的长效机制。在学习形式上,要通过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法制讲座等形式,通过举办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专题研讨班,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参加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在学习内容上,既要学习宪法、通用法律知识以及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又要重视法律原则、法治精神等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学习培养。
三是要考核依法履职水平。要像考核经济指标一样,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纳入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要通过鼓励、奖励、晋职、晋级等激励机制,引导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重视提拔使用法治思维意识强、善于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优秀干部;要按照有权就有责、滥权应担责、侵权要赔偿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对那些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干部要严肃进行批评教育;对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权益带来重大损失,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领导干部,要严格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Ⅲ 论述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需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修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等,具体如下:
1、坚持从小事做起。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重知行合一,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加深对“知”和“德”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我。
2、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认真学习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将道德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修身律己。
3、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懒散、消极的生活态度,与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交朋友,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摒弃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4、丰富知识储备。中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空闲时间学习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学习法律知识,端正法律观念。只有心怀学问,心怀法律,才能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5、提升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需要明白高素质需要具备哪些特质,然后以此为目标,不断自我培养,自我强化,让这些特质逐渐内化到我们灵魂深处,成为我们自己美好的素质。
6、要把自己放入到高素质环境,团体之中,相互感染,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不断学习,不能够只停留在一个层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Ⅳ 大学生如何提升法治素养思修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制思维:

1、法治知识概念比法律知识概念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泛。因此,要培育和养成新时代大学生核心法治素养,就要对大学生进行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还要扩展其法治知识储备、丰富其法治知识结构。

2、一要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二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宪法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要熟悉和掌握大学生应当遵循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与自身专业和未来职业实践需要相关的法律知识。

3、健全的法治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精神要素。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一要增强尊崇宪法、尊崇法律的法治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观念;二要增强规则意识,明确守法守规是每一个法治国家中公民的基本意识,坚持依法办事。

4、三要增强程序意识,明确“程序是法律的生命”,学会依靠程序办事,遵循程序要求,形成程序观念;四要增强平等意识,自觉维护和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上没有特权”,坚持公平正义;五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维权、护权,尊重和保障他人的权利,自觉维护自身的权利,以法律为武器自觉与任何侵权和不法行为作斗争。

(4)增强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扩展阅读:

严谨的法治思维,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思维能力要求。法治思维是现代国家治理应当确立的基本思维模式。大学生是新时代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学会和运用法治思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模式,就是运用法律的思维,是依靠法治本身固有的运行特性和对法治的信念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法治思维与道德思维、政治思维、经济思维、行政思维等思维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在治国理政、社会治理和行为方式上,它更侧重于对法律规则和法律手段的运用与重视,强调法律的权威、依法行动和依法办事。

大学生树立法治思维,就是要树立权力服从于法律的权力思维、理性平等的权利思维、依法办事的程序思维、自觉主动的法律责任思维,提高对法治的践行能力和运用能力。

Ⅳ 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1.法治知识概念比法律知识概念的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广泛。因此,要培育和养成新时代大学生核心法治素养,就要对大学生进行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使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不断更新,还要扩展其法治知识储备、丰富其法治知识结构。
2.一要认识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理论体系、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二要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宪法法律等方面的...
3.健全的法治意识,是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精神要素。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健全法治意识的...

Ⅵ 如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需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加强自我修养、具备正确的价值观等,具体如下:

1、坚持从小事做起。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注重知行合一,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加深对“知”和“德”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完善自我。

2、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的人格,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将道德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习惯中,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关心他人的美好品德,修身律己。

3、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懒散、消极的生活态度,与具有良好修养的人交朋友,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摒弃自己身上的缺点,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4、丰富知识储备。中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空闲时间学习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学习法律知识,端正法律观念。只有心怀学问,心怀法律,才能提升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注意事项:

1、提升思想素质和法律素质需要明白高素质需要具备哪些特质,然后以此为目标,不断自我培养,自我强化,让这些特质逐渐内化到我们灵魂深处,成为我们自己美好的素质。

2、要把自己放入到高素质环境,团体之中,相互感染,培养提高自己的素质。需要不断学习,不能够只停留在一个层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Ⅶ 树立法治理念提升法律素养 心得体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我们党治国理内政方式的一次伟大转容折。本次专题研讨班,必将使得政法机关进一步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新要求,帮助政法机关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法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我市法治建设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一些同志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及执法不公正、不规范、不文明的问题仍然存在;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司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司法和行政执法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民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尊重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等。从总体上讲,法治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通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深入普法、强化监督等途径,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的法治建设,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实现富民强市目标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Ⅷ 如何提高全民法治素养

您好,一是普法内容贴近民生,探索“按需普法”。继续坚持需求引领,及时更新普法内容,按需调整普法范围,提高普法的针对性、方向性、影响力。继续探索制定法治需求收集、分析机制,拓展群众法律需求调查的范围和渠道,了解群众的法治需求。在南通政府门户网站开展全市性的法治需求征询活动,通过南通普法网、普法微博、普法微信等开设常态化法治需求调研栏目(板块),继续依托《崇法报》、《法润江海报》开展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活动。继续紧抓特殊时期和特殊人群法治宣传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纠纷调解、综合治理、专项整治、特殊人群管理等各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继续依据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陆海统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战略,组织法律宣讲团、法律服务团提供法律宣讲、法律咨询,切实提高法治宣传服务经济发展的实效性。普法内容紧紧围绕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紧密联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育法治理念、塑造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的良好氛围。
二是落实普法责任,探索“社会普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谁执法、谁普法”精神,完善普法工作考核、督办、追究等配套制度,推动执法部门法治宣传责任的落实。制定下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职责》,进一步发挥宣传、组织、文化、教育等部门和人民团体在普法教育中的职能作用。探索推行“普法日历”和法治宣传提示函制度,建立普法资源整合、统筹配置、经验推广等合作发展机制。借助12348协调平台,发动全市律师、公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工作者参与法治宣传,并使法治宣传有效融入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实现司法行政内部资源普法功能一体化。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要求,引导、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积极培育民间法治宣传组织和团体,市、县(市、区)分别建立法治宣传志愿者支队和分队,依托省普法志愿者系统和南通市江海志愿者服务平台,发布、开展各类志愿普法活动。加大法治宣传市场化运作及合作力度,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法治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挖掘南通籍“中国好人”群体中的普法资源,探索建立“中国好人”普法微联盟,参与各类法治宣传活动。继续发挥“名嘴普法”的品牌效应和亲民效果,组织“江海普法名嘴”宣讲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法律法规、收集群众需求、反映意见建议等。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Ⅸ 大学生如何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评价体系。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二是泡沫化明显的法律专业重复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合并和人才市场需求拉动等多方面影响,法学教育泡沫化倾向相当明显,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所谓的法学专家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学校本来法学渊源不深,加上法学教师素质不全面,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法学知识内化为深厚的法学素养。三是现实社会尚不健全的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健全,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严肃性较差,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成熟期,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强、反应周期短,严肃性较差的现实社会法制环境对他们还相当薄弱的法律素养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显。 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热点内容
婚姻法一妻二夫 发布:2025-01-21 08:23:50 浏览:25
技术秘密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21 07:56:14 浏览:388
婚姻法离婚债权 发布:2025-01-21 07:45:43 浏览:618
转包后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7:05:28 浏览:901
开展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培训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21 06:39:48 浏览:434
工地处罚条例 发布:2025-01-21 06:39:44 浏览:93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6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26
有关法治的歌 发布:2025-01-21 06:30:36 浏览:346
法治网是法治日报 发布:2025-01-21 06:29:18 浏览:293
山杠爷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06:29:11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