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
㈠ 政治书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相同点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内社会主义容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很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倡导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政治书上的,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㈡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的底线 就是法律。违反法律是要受到惩罚,违法道德要受到谴责。
宗教规范和道德是交集,有着很多共同的地方,又各有不同。
㈢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意抄思不同
法律规范是指袭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而道德规范是对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普遍规律的反映和概括。
2、范围不同
法律规范在一定的国家中只能是统治阶级的;而道德规范既有统治阶级的道德,又有被统治阶级的道德。
3、表现不同
法律规范一般具有特定的形式,由国家机关用正式文件(如法律、命令等)规定出来,成为具体的制度;而道德规范一般没有正式文件的形式,因此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或社会生活习惯中。
㈣ 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法律和政策规范
观点错误。
1、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内的行为准则,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职业道德。
我国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2、职业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和政策规范
①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劝导性;法律和政策规范具有强制性。
②职业道德规范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法律是法学的研究对象,政策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㈤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对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
法律和道德是做人处事的底线,法律以强制力来保障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法律通过条例来规范和限定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从更为广泛的精神层面通过广大民众的行为的评论来认定人的行为的,一般不具法律效应,他是人们从道义上对某人某事的认可或谴责。但由于一些道德认可的也被依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下来,一般道德上要求的的往往是法律认可的,法律规定的往往是道德鼓励人们做的,这样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法律是道德的拓展,法律将道德规范转变为法律规范,把积极的道德标准规定为法律应遵循的准则。如,民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前面论述到的商业中发不正当竞争原则,公平原则,尊老爱幼原则,这样原本体现在道德中的义务通过立法予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些案例中充分展现“法中有情”,例如,1935年,时任纽约市长的拉古迪亚曾在一个位于纽约贫民区的法庭上,旁听了一桩面包偷窃案的审理。被控罪犯是一位老妇人,被控罪名为偷窃面包。在讯问到她是否清白或愿意认罪时,老妇人嗫嚅地回答: “我需要面包来喂养我那几个饿着肚子的孙子,要知道,他们已经两天没吃到任何东西了……”陪审团见市长在旁 听,便答道:“我们必须秉公办事,你可选择10美元的罚款,或者是10天的拘役。”
审判结束后,拉古迪亚从旁听席间站起身来,脱下帽子,往里面放进10美元,然后面向旁听席上的其他人说:“现在,请每个人另交出5 0美分的罚金,这是我们为我们的冷漠所付的费用,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与区域。”
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刻人们的惊讶与肃穆,每个人都默默无声地、认认真地捐出了50美分。
老太太也的确犯了偷盗罪,但社会也应该作出反省,这样才会进步。
但是当法律落后于时代进步的步伐时,道德和法律就可能冲突,例如有些人专法律的空子
干些不合道义的事。
总之,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随时代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㈥ 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渗透的。法律在保护、传播、发展道德规版范方面起重权要作用,甚至把一部分道德规范直接变成法律规范。人们依靠内在信念所造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更好地贯彻执行法律。合乎道德规范的,也不会违反法律规范。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道德规范依靠社会的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等力量来维持,法律规范则依靠国家的强制力来推行。
㈦ 当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法律在先,道德谴责
㈧ 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与人生成就的关系
一般来说,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建立的基础道德之上的,即以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根据马斯洛金字塔理论,人生价值的实现可以说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目标。 马斯洛理论将人的追求分为5个层次: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会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 第五层的自我需要即是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然而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先满足前面4层需求。 一、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就是对生存的需求。人需要食物、饮料、住所、性交、睡眠和氧气。一个缺少食物、自尊和爱的人会首先要求食物;只要这一需求还未得到满足,他就会无视或者掩盖其他的需求。 当然,生理需求是基本的,却不是人类惟一的需要。对人来说,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是更重要的需要,才能给人持久而真正的快乐。 二、安全需要 (Safety need) 如果生理需要相对充分地获得了满足,接着就会出现一种新的需要,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的直接含义是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引申的含义包括职业的稳定、一定的积蓄、社会的安定和国际的和平等等。当这种需要未能获得相应的满足时,它就会对个体的行为起支配作用,使行为的目标统统指向安全。 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Belonging and love need)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获得了满足以后,爱、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就会产生。处于这一需要阶层的人,把友爱看得非常重要,希望能够获得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的社会与团体的认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个体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异化感、疏离感,产生极其痛苦的体验。有这种需要的人会开始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团体中求得一席之地。 四、尊重需要 (Esteem need)当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以后,尊重的需要就会产生,并支配人的生活。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比如,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 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尊重需要的满足,将产生自信、有价值、有能力等等感受;反之,这一需要一旦受到挫折,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 五、自我实现的需要 (Self-actualization need)当上述所有需要都获得满足之后,人的需要就会进入到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归入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得自我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摸样,实现人的全部潜能的欲望。 以上是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想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满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需要及尊重需要才能实现最顶层的自我实现需要。 然而一个人在实现前4项需要的过程中脱离了道德约束的范围,那么这个人不能算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比如在满足生理需求时用欺骗、抢劫、偷窃等脱离道德约束的手段来实现,那么在安全需要这个层面上是不会得到满足的,因为他会面临他人的憎恨、追捕、报复等,内心会得不到安全感。即使实现了1、2、3层的需求,你是一个很富有的人,并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和交际团体,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因为目前的社会道德观是以勤劳、善良、正当所得等相对积极正面的为主,想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尊重必须满足当下社会形成的道德观。 释放正能量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总结:人生价值的实现不能脱离道德约束的范围;是一种递进的关系,道德是基础,人生价值是顶层。
㈨ 法律规范功能与道德规范功能有什么异同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律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宪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规正在进行大量的立、改、废,道德也发生了变化。第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
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是: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