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地方实践丛书
您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将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后,我们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同时要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为良法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司法改革中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性、联动性和配套性,实现改革的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司法责任制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不断总结完善协同机制,使司法责任制切实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改革整体效能,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还必须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行政执法的水平,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犯。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将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宪法和法律真正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循。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将为全面依法治国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后,我们要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同时要更加注重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努力为良法善治提供制度保障。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要继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切实维护人民权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来,司法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已基本搭成,一些重要改革已经完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司法体制改革已经完全到位。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综合配套、协同推进。司法改革中每一项改革措施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同性、联动性和配套性,实现改革的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司法责任制对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不断总结完善协同机制,使司法责任制切实落地落实落细,充分发挥改革整体效能,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还必须按照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行政执法的水平,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公权力的侵犯。必须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将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使宪法和法律真正得到全社会的一体遵循。特别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贰』 法制护航快乐成长都有哪些推荐的书目
《关爱成长 法治护航》(系列)
学八礼四仪 做文明少年(系列)
《践行价值观 放飞中国梦》(系列)
《知识产权零距离》(系列)
青少年法制课堂(系列)
青少年不良行为自我预防
未成年人不良行为防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系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教育读本(系列)
法制教育(小1-高三)系列
中小学生宪法学习读本(插图版)
百变小超人1——理直气壮做孩子(青少年法律绘本系列)
百变小超人2——法律护航 快乐成长(青少年法律绘本系列)
第一本法律故事书:绘声绘色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法律常识(双色图文版)
第一本法律漫画书(第三版)【推荐版】——图解日常法律知识
未成年人法制安全教育100问
小学生法律必修课
中学生法律必修课(第二版)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与安全防护系列——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
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100问
《美丽中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 (系列)
法制教育(系列)
托起我的中国梦(系列)
三爱教育读本(系列)
依法治国 学法守法—中国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系列)
幸福的尺度(毕淑敏)
林清玄散文精选(青少卷)
城南旧事(绘图本)
传世经典美文99篇
刘墉散文精选
零花钱大计划(小学生适用)
捣蛋小子变形记(小学生适用)
一号教室(小学生适用)
自省清单(小学生适用)
差点丢了自己(小学生适用)
国学基本教材:弟子规
国学基本教材:三字经
国学基本教材:千字文
国学基本教材:千家诗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诗词格律
国学基本教材:宋词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幼学琼林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上、下)
国学基本教材:大学 中庸
国学基本教材:诗经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唐诗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左传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颜氏家训
国学基本教材:史记选读(上、下)
国学基本教材:诸子文选(上、下)
国学基本教材:唐宋文选
国学基本教材:礼记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楚辞选读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上、下)
国学基本教材:汉魏六朝文选
傅敏编傅雷家书
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分册)
最大最大的世界
依法治国青少年读本
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
钱文忠漫谈人生
中国人的圣书--论语
诗意栖居的朝代--唐代诗选
美国最高儿童文学奖作品系列:铁路边的孩子们
美国中小学最佳课外读本:希利尔讲给孩子的世界地理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凯尔特的曙光(青少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大地的晚歌(青少版)
读懂名校 走进名校—老清华的故事
读懂名校 走进名校—老北大的故事
儿童故事-隐身草
侦探故事-奇怪的密码
传奇故事-神奇的牙齿
百读文库:全球城长经典:奇风岁月(美国中学的文学教材)
译林名著精选:人类群星闪耀时(软精)
布鲁克林有颗树(曹文轩推荐20世纪最佳青少年读物)
译林名著精选:瓦尔登湖
经典译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经典译林:简爱
经典译林:鲁滨逊漂流记
译林人文精选:富兰克林自传
宇宙是什么
宇宙简史-起源与归宿
春天怎么还不来
七彩阅读 低年级精选本(彩色)
七彩阅读 中年级精选本(彩色)
七彩阅读 高年级精选本(双色)
石榴女王(冰心青少年文库)
寄小读者(冰心青少年文库)
纸船(冰心青少年文库)
小桔灯
像溪流般吟唱(冰心青少年文库)
一日的春光(冰心青少年文库)
樱花赞(冰心青少年文库)
芬芳百年的一朵花(冰心青少年文库)
繁星.春水(冰心青少年文库)
文学家的造就(冰心青少年文库)
我的童年(冰心青少年文库)
一只小鸟(冰心青少年文库)
冬儿姑娘(冰心青少年文库)
安武林儿童文学获奖作品—葡萄牙小熊
安武林儿童文学获奖作品—青鸟快快飞
安武林儿童文学获奖作品—小白兔的美食店
安武林儿童文学获奖作品—月光下的蝈蝈
原来如此—超级变变变
原来如此—地震求生记
原来如此—钢铁变形记
原来如此—丛林特攻队
原来如此—成长正能量
原来如此—数学也疯狂
原来如此—黑洞逃生记
原来如此—怪蛋的危机
原来如此—遭遇外星人
原来如此—食物的旅行
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
远古的记忆——南京猿人
远古的奇观——南京雨花石
远古的霸主——恐龙·翼龙·鱼龙
远古的灾难——生物大灭绝
渐行渐远的南极——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叁』 夏勇的主要代表作
一、个人著作
1、《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版,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重印,2001年修订版)。
2、《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3、《中国民权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4、《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论要丛书2004年版)。
5、《依法治国-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论要丛书2004年版)。
6、《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法治论要丛书2004年版)。
二、主编著作
1、《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主编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版,1996年重印,1999年修订版)。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两人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丛书1994年版)。
3、《人权与世界》(主编之一,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版)。
4、《人权网络全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5、《公法》(第一卷,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公法》(第二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如何根除酷刑-中国与丹麦酷刑合作研究》(中英文本,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法治论坛丛书2003年版)。
8、《法治与21世纪-中国与瑞士法治合作研究》(中英文本,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法治论坛丛书2003年版)
9、《中国法治发展报告(蓝皮书)2003年卷》,主编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0、《民权译丛》(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始出)。
三、学术译作
1、《英国法渊源》(沃克著,两人合译,1984年西南政法学院印行)。
2、《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伯尔曼著,四人合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3、《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米尔恩著,两人合译,中国大网络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
4、《民权约法评注-联合国<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诺瓦克著,审校,三联书店2003年版)。
四、学术论文
1、《西方新闻自由初探--兼论自由理想与法律秩序》(1986),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
2、《汉穆拉比法典与古东方的法治》(1987),载于《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3、《孔子与柏拉图》(1987),载于《比较法研究》1989年第1期。
4、《人权与马克思--一个道德与逻辑的理解》(1989),载于《民主、法制、权利、义务》,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复载于《人权概念起源》附录。
5、《人权道德基础初论》(1990),载于《当代人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修改版载于《人权概念起源》附录。
6、《人权哲学三题》(1991),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春季号。
7、《权利发展说》(1993),采自《走向权利的时代》绪论,载于《当代中国研究》(1996年第4期)等。
8、《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1993),载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江西人民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系列1994年版。
9、《监督机制》(1993),载于《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第三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0、《廉政建设》(1993),载于《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第四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1、《乡民公法权利的生成》(1994),载于《走向权利的时代》。
12、《中国法理学的历史发展》(1994),载于研究生院教材《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权利与德性》(1996,英文),载于《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创刊号。
14、《海南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1997),载于《小政府、大社会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5、《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载于《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16、《论和女士及其与德、赛先生之关系——写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载于《公法》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另载于《东方》1999年第5期。
17、《迪庆藏区基层的依法治理与民间法》(2001),载于《后发地区的发展路径选择――云南藏区案例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全文载于《依法治国-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8、《深圳的社会阶层结构与政治参与、财产安全》(2001),载于《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9、《哈哈镜前的端详--哲学权利与本土主义》,载于《读书》,2002年第6期。
20、《酷刑与功利主义》(2002),载于《公法》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繁荣法学研究,推进依法治国》(2003),载于《依法治国-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2、《中国宪法改革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23、《权利哲学的基本问题》,载于《法学研究》2004年第3期。
24、《民本与民权-中国权利话语的历史基础》,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5、《飘忽的法治-清末民初中国的变法思想与法治》,载于《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1期。
26、《舍法求法与媒体正义-从敬一丹的<声音>说起》,载于《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
『肆』 求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要完整哦
【论文关键词】政务公开;民主法治;民主法制建设
【论文摘要】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大背景下,文章从政务公开制度实施的民主法治环境分析了有效实施政务公开的条件,并从思想观念和法制建设层面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途径,为我国政务公开的有效施行提供外部环境的保证。
政务公开作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以及政府体制改革中建立公开、透明政府的具体手段和目的,它的有效施行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美国著名的公共行政管理学家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公共政策),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行政系统本身,而应该跳出行政系统,从社会这个大系统来考察行政行为,亦即考察一国的行政与该国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政务公开作为我国政府体制改革中建立公开、透明政府的具体手段和目的,它的有效施行除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本身外,还与实施政务公开的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
一、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政务公开是我国在行政改革过程中,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其基本内容是:将政府行政管理的重大决策运行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公诸于众,并采取一定的方式让公众参与。
(一)政务公开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现形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内容。民主政治是一种参与政治,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二)政务公开是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政务公开制度是政府推行依法行政的必备条件,也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并通过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国家建设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依法治国”首先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权力,而法治对国家权力的监督必然要求权力公开、规范、明确的行使。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法控制和约束行政权。没有对行政权的规范和制约,就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
(三)政务公开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正如前文所述,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以及法治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影响作用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作用,二是制约作用。法制的健全可以有效地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等等,这些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政务公开制度的有效施行。
二、我国政务公开实施的民主法治环境
(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为政务公开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要想获得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一是政府主动公开,二是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通过申请获得。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基本生活问题已基本解决。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我国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来保障宪法及各项法律赋予自己的各项权利。
对于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我国公务员采用“凡进必考”的方法,工作中通过培训、实践,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对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改革的目标有了深入的了解,服务性意识不断提高,增强了政府公开其政务信息的主动性。我国民主环境的建设还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二)我国政务公开的民主法治环境的不足
我国在实施政务公开的过程中,虽然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受历史,传统文化,地理条件的制约,政务公开的民主法治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政府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能主动公开其政务信息,而政府公开其信息的行政行为必然受到一定的社会和政治文化的影响。而在中国,无论是孔子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思想,还是老子的“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的思想根深蒂固,成为几千年来社会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现代的政务公开实质上是对政府公共信息这一无形资产进行重新安排,而这种资源的变更必将剥夺一部分官僚特权,失去信息特权的官僚必将失去巨大利益,这种利益的驱动无疑会阻碍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完善,近而会阻碍政务公开的有效施行。
2.我国公民参与意识、参与能力不足。公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是根本。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各地通过自身的努力,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有很多的地区,由于多民族聚居,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导致教育事业发展的不平衡。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实现真正民主的重要指标,而我国公民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的不足可以说是培育我国政务公开民主法治环境的又一大障碍因素。
3.有关政务公开制度建设的障碍。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深入实施政务公开制度,无论是从中央层面还是从地方层面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保障。但从实际操作来看,政务公开的法治环境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表现在制度执行的表面性。即在执行过程(下转第10页)(上接第6页)中不够深入,还处于极其表面的层次,不少地方的措施只不过是简单的便民措施,离真正的政务公开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完善我国政务公开民主法治环境的对策思考
(一)从思想观念层面,努力营造有利于政务公开的民主环境
1.转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政理念,实现由“父母官”向公务员的转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公共理论的演变,整个社会的控制方式正在从“统治”经“管理”走向“治理”。政府改革的需要,要求政府应切实实现从“官本位”向“民本位”理念的转变,政府官员应切实实现从“父母官”向公务员的转变,尽快走出管理认识的误区,真正将政务公开看成一种责任和义务,对于法律规定应该公开的内容要主动公开,对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申请公开的内容,根据法定程序予以告知。
2.提高公民素质,培育公民参与意识。一个具有完全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的人才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他的权利,并且充满自信地维护这些权利。为此,要完善民主政治,就必须唤醒广大公民的公民意识,让公民积极参与到政府和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去。在培育公民参与意识方面,首先,政府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我国公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只有公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才会对政治问题产生一定的理解,才会地政治信息产生一定的需求,政务公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
(二)健全我国政务公开的法制化建设
西方国家行政公开的进程中,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制度化、法制化建设。政务公开在实施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利益相冲突,因此除了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其公仆意识外,还要依靠法律来保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深入落实政务公开的具体制度,包括政府公示机制、政府回应机制,公众表意机制与公众监督机制,使制度的执行落到实处。
四、结论
一个民主法治的大环境是政务公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根基。在我国,政务公开的有效施行,除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本身外,还要大力培育我国的民主法治环境,完善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将政务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徐湘林.民主、政治秩序与社会改革[M].中信出版社,2003.
[3]张勤.服务型政府[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伍』 六五普法系列丛书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家“六·五”普法宣传系列教材》,一共有17种。
1、《“六五”普法知识学习问答》(漫画插图版)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六五"普法规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广大读者学法用法奠定理论基础。
之后按照七大法律部门的划分,用问答形式介绍了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法律知识。最后则重点介绍了信访、人民调解以及法律援助知识,以便广大读者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六五”普法 公民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的内容与《普法知识学习问答》相近,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公民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法律知识,重点介绍了信访、人民调解以及法律援助知识,以使广大公民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六五”普法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前面内容基本相近,后面部分,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七大部门的划分,对中国的主要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最后则重点介绍了与领导干部关系密切的廉政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使广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提高防腐拒腐能力。
4、《“六五”普法 公务员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全书采用专题形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着重介绍了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刑法、民法、商法及经济法等重要法律部分,便于公务员对现有法律体系有更为清晰的了解。下篇以与公务员依法行政密切相关的行政法为主线,理论联系实际,对当前社会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阐释。
5、《“六五”普法 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以讲座的形式,对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人员应当特别关注的重要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涵盖了公司法律制度、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企业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及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内容。以案例与知识点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予以讲解和指导,是企业人员普法学习的权威教材。
6、《六五普法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重点对“两新”管理人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了解学习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概述、新经济组织法律知识、新社会组织法律常识、“两新”组织经营法律制度、“两新”组织人力资源法律制度、“两新”组织财税法律制度、“两新”组织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两新”组织常见法律风险防范、“两新”组织常见刑事犯罪预防等法律制度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解读。
7《“六五”普法 职工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后面部分,主要对与职工密切相关的宪法、公民权利义务、职业培训、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卫生及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等知识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最后用经典案例讲解的方式对职工进行了形象生动、深入浅出的普法,使得职工通过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争做学法守法用法的职工
8《“六五”普法 社区居委会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后面部分,主要对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社区治安、社区服务、社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社区矛盾纠纷处理及社区居民依法维权等相关知识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最后则重点介绍了与社区居委会干部关系密切的廉政建设与职务犯罪预防。
9《“六五”普法 村两委干部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首先扼要介绍了“六五”普法规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及宪法的基本知识,之后全面介绍了农村的基层党组织与村民自治、土地管理、生产经营、环境与资源保护、金融、城乡一体化、教育医疗和兵役、社会保障、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农民工权益保障、纠纷解决、治安管理与刑事犯罪等,农村管理中最重要的法律制度,最后着重介绍了农村“两委”干部廉政建设。
10《“六五”普法 社区居民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六五”普法规划、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以及宪法基本知识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之后全面介绍了社区基层自治、社区物权、社区物业管理、社区婚姻家庭、社区劳动就业、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居民社区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法律知识,以提高广大社区居民的法律素养。最后则重点介绍了依法维权与法律救济,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以使广大居民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1《“六五”普法 农民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采用问答和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将农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分为宪法、村民自治、土地承包、生产经营等十九个部分予以展开,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指导农民学习法律、理解法律、应用法律的权威指导用书。
12《“六五”普法 农民工学法用法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后面部分,主要从宪法和公民权利义务、外出务工常识、培训和就业、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与工资、劳动保护、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农民工日常安全知识、依法维权案例分析等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农民工工作、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法律知识,使广大农民工更好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3《“六五”普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漫画案例版)
14《“六五”普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初中漫画案例版)
15《“六五”普法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高中漫画案例版)
《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小学版以小学生日常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情为导引,运用漫画的形式,从最基本的规划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法律问题。《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初中版和高中版则侧重该年龄段青少年特点及实际生活、学习中会遇到的相关法律问题,以案说法的形式配以必要的漫画予以讲解。
该套教材适应法律进课堂的需要,在内容和版式设计上力求适合青少年学习和教师课堂教案特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首选教材。
16《“六五”普法 大学生法制教育读本》(漫画案例版)
本书以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为目标,注重知识性、实用性的结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并注重大学生实际运用法律能力的训练等。
17《“六五”普法 兼职法制副校长培训教材》
本书主要编写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的基本知识、兼职法制副校的法制宣传教育、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校风校纪建设、青少年犯罪预防等主要内容,并选编了各地优秀兼职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的材料和讲话。
上述17种教育读本,在书后都附有“‘六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参赛须知及试卷。
『陆』 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成立中央全面______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版,加强对法治中国权建设的统一领导。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必须严格置于党的领导之下。
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绝不能有半点含糊。只有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形成强大合力,才能确保基本方略和重大举措落到实处。
(6)依法治国地方实践丛书扩展阅读:
历史性成就,需要法治守卫;改革发展这艘航船,需要法治护航。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部署要求,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攻坚克难,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如今,法治观念强不强、法治素养好不好,已经成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已经成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一个必备的能力和素质。
『柒』 全面依法治国的最新实践成果是什么
大批多年前的冤假错案得到重判
『捌』 校园法制宣传道德教育读本的内容是什么呢有这本书吗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读本—学法律、讲道德(中学生版)
书 名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读本—学法律、讲道德(中学生版)
作 者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书 号 80083-401-8-b
丛 书 普法读物-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
责任编辑 开本
出版时间 2004年9月 字数 千字
装 帧 平装 印张 0
带 盘 否 页数
定 价 ¥8.0
普通会员 ¥7.4
银牌会员 ¥7.1
金牌会员 ¥7.0
批量购书 电话: 010-51287918
丛书 出版社 作者
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读本—学法律、讲道德(中学生版) 调换货原则
拓普网所售商品, 在满足调换货原则的前提下提供“自客户收到商品之日起7天内调换或换货”服务。
→ 调换货原则全文
→ 调换货流程全文
3月23日,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发生凶杀事件,凶徒郑民生杀害了8个孩子,还有5个孩子重伤。
4月12日,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在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在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从福建南平、广东雷州到江苏泰兴,最近这一起又一起令人发指的校园血案,令人震惊。屡屡出现的校园惨案,给校园安保敲响了警钟。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孩子、亲人,甚至我们自己,为了防止出现更多的“郑民生”,我们应设法改变这个残酷的事实:我们不能仍旧只做沉默的大多数,而应做有意义的大多数,竭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以自身的正气化解社会戾气,用我们的职责,保护学生,保护我们自己。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了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了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学法用法的行为习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稳定的社会工具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依法治国的前提不仅是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依照什么样的法?这样的法是否符合当下国情、民情;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然法律本身是存在滞后性的,但是这并不成为我们为进一步完善法律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障碍。而恰恰是我们在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的情况下,努力推进法治校园建设的动力。
纵观当今的中国法律的确有一些值得商榷和改进的空间。以行政处罚法为例,行政行为作为具备公权力属性的官方行为,不能不说是对“天赋人权”这一法律基本理念的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就是为了达到对公民个人权利的限制,以满足公民整体利益即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从而使每个个体受益。
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应该说,在“四五”普法中,各级政府对青少年法制教育较为重视,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构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组织网络体系,确保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规范运作。但是在工作运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法制副校长素质不高,讲课内容缺乏针对性,且讲课形式单一。简单枯燥,导致有的学校法制副校长没有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由于青少年法制教育质量不高,直接影响了一些学校和学生学法的积极性。因此,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学好、用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法制教育成为我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寓法制教育于课堂之中,充分利用班会课和思想政治课程的课堂教学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在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学习与中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利用班会课和思想政治组织学生重点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学生法律知识读本》《禁毒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力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分班组织学生观看《青少年禁毒预防专题教育》等法制教育片,引导学生学法律,知荣辱、明是非、爱国守法、明理诚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合格公民。
2、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
邀请交警支队法制宣传科的警官来校宣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引用中小学生违犯交通事故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道,听从交警指挥,做守法市民。
联系我校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从禁毒、禁赌、不许买私彩、赌球,不许打架斗殴等方面教育学生,引用了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心理和思想根源及社会背景,走向犯罪的过程,教育警示学生要远离犯罪,珍爱自由、
邀请消防中队张指导员来校宣讲消防法规,教育对学生遵守消防法规,爱护消防设施,遇到火灾如何报警,怎样逃生,化险为夷。
加强法制舆论阵地的建设,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橱窗,教室黑板报出专刊,在校园内粘贴《禁毒法》宣传教育挂图,摆放《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教育版报,在校园醒目位置粘贴法律咨询拨打12348,引导学生拨打法律服务热线。要求每个班出一期法制宣传栏,制作一期法制手抄报,召开一次“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观看一部法制宣传教育影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学法、用法”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了学法兴趣,获取法制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加强对学生的禁毒教育,提高学生的拒毒意识能力,组织学生参观灵武市禁毒教育展览会,观看《青少年禁毒预防专题教育片》,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典型案例真实的再现了吸毒的危害,教育学生不要抽烟,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3、开展依法治校共建活动,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网络,主动与居委会、派出所、司法机关、关工委、团委等联系,充分发挥家长、社会力量,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创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根据 “五五普法”《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目标,争创星级评定。具体做法:
1、学校制订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五年规划及年度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开展工作。
2、按照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通知》要求,给各年级购买专门的未成年人普法教材《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读本》辅导教材10本,总计60本。
3、认真落实法制教育课程,开足课时,每两周一课时,每学年不少于18课时。学校聘请崇兴镇司法所杨占明所长为法制副校长,崇兴派出所张立华警官为法制辅导员,本班主任教师为兼职辅导员,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讲座和法制教育。
4、学校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与法同行”主题实践活动计划并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几年来,学校在校生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开展依法治校,“法律进校园”创建活动和“与法同行”活动,要健全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各项制度,落实责任,把学校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努力创建平安校园和依法治校示范校。
『玖』 依法治国出自哪本书
“复依法治国”的出制现: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拓展延伸】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
『拾』 论述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
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
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的方法,即依法治国(法治);另一种是专横非法、为所欲为的方法,即以人治国(人治)。要法治还是人治,这是任何政治体制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历史证明,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民主化、民主法律化的体现。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国家最初是相对于“警察国家”而言,是指主要依靠正义之法来治理国政与管理社会从而使权力和权利得以合理配置的国家类型。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正义之法、崇尚民主精神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从而使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和谐配置的国家类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与人治的比较
法治与人治的差异是巨大的:依法治国强调法律的规范指引功能,以人治国提倡圣君贤人的道德教化;依法治国强调法的一般性规则对每一个人的平等适用,以人治国主张国家政策因人而异;依法治国推崇法律的权威,以人治国推崇个人权威。
法治与人治相比较,居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 多数人的意见不会是最好的,但绝不是最坏的;圣人的意见可能是最好的,也可能是最坏的。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讲,“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因为在作出决策时,群众比任何一人有可能作较好的裁断”。
2. 人治中的感情因素无法去除,并进而影响到国家的治理和公平的实现;法治考虑的是法的规定而非个人的情感,能作出公正的裁决。“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
3. 依法治国,必然对公权力有完善的监督体系,能有效防止个人专断和腐败。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已为世界各国所公认。
4.依法治国才能真正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主经济、自由经济,要求主体平等、产权明晰、交换自由、私权神圣,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符合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依法治国是社会民主、自由的保障。以人治国,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民主失去保障。我国要建设民主政治,就必然实行依法治国。
法律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法律却是万万不能的,只有制度的完善才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障,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稳步向前发展,“法者,国之权衡”。
二、中国实施依法治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依法治国虽然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要求,但不同的国家受不同的国情与历史传统的制约,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不可能完全一样。针对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上缺乏法治传统、行政权历来为中国政治的中心等特点,笔者认为,中国在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的进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依法治国的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宪法》序言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因此,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依法治国也就成为空谈。
2. 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
《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保障。只有法制统一,才能有法可依,才能实现人人平等,才能使行政权严格限定在法律控制和授权的范围内,才能使人权被推崇、被保护。
三、我国依法治国的进步表现
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后,我国在建设法治国方面取得了极为显著的进步。
1. 依法治国入宪
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而且在世界上如此做的国家也不多。这充分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决心与信心,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成就。
2 .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
刑法典三大基本原则,无罪推定、疑罪从无规则,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严禁刑讯逼供,拆迁中保障民众利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开举行听证等,无不体现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的进步。
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刑法典,取消了79刑法典的类推制度,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三大基本原则的确立,使我国刑事法律在注重惩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受害人权益的同时,也注意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的立法思想。
1996年3月17日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162条第3款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从而确立了“疑罪从无”、“无罪推定”规则,反映了我国司法机关司法理念的进步,体现了1993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保护人权的司法思想。
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未被法庭最终确定有罪之前,应被假定为无罪。无罪推定的价值选择不是为了发现犯罪事实,而是为了保护被告人免受无端的刑事追究。它要求在刑事诉讼中把被告人视为诉讼主体,并在诉讼中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无罪推定’被视为保障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权的逻辑起点。”
“疑罪从无”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如果检察机关向法庭提交的证据不够充分确凿、不足以形成对指控犯罪的确证,不能确定被告人有罪与否,从而推定被告人无罪,对被告人作出无罪的宣告和裁判。所谓“疑罪”,是指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证据不足。“‘疑罪从无’的核心实则是‘疑证从无’,有了‘疑证’才会有‘疑罪’。因此,对于刑事证据来说,‘疑证’就一定要‘从无’,这样才能避免错案,真正保障被告人的权利。” “疑罪从无”是从无罪推定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规则,也是证据采信规则的重要法则。
在2005年8月12日成都公开处理大会上,30名犯罪嫌疑人被戴上黑头套,让人看不到他们的面孔。据成都市公安局站前分局局长李运宪解释:所用头套是站前公安分局在今年专门订制的棉质头套,在透气性和舒适性方面都非常讲究。为犯罪嫌疑人戴上头套,是一种人性化执法的表现,是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措施。
拆迁关系着千家万户,在拆迁中侵犯老百姓利益的事也时有发生,为此,中国建设部2003年12月3日发布了《城市房屋拆迁估价指导意见》(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条规定:“拆迁估价应当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干预拆迁估价活动和估价结果。”2005年8月1日,为了动用司法程序防止野蛮拆迁损害民众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司法解释,规定被拆迁者不服拆迁裁决可提起行政诉讼。
听证一词始于普通法系,原为西方国家司法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基本精神是:以程序公正保证结果公正。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价格审议制度,开创我国听证制度的先河,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过,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确立(《行政处罚法》第五章第三节专门规定了听证程序)。从此,“听证”一词在我国由一个学术名词成为了法治实践。1998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价格法,把听证程序引入我国行政决策领域。发展到今天,对于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相关行政机关都会举行听证会,以广大民众的意见为准。例如,北京市禁放烟花爆竹多年,但一些群众主张有条件地开禁,为此,北京市于2005年8月14日举行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听证会,并将听证报告向社会公布。
3. 政治民主化
我国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政治民主化有了非常喜人的发展,如舆论监督作用的发挥、官员问责制度的确立、重大法律草案全民讨论等。
舆论监督作用发挥的程度,可以从一个侧面衡量依法治国的进程。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在民主化进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曝光,一些高官腐败案件的浮出水面,都有赖于新闻媒体和一大批有良知、有正义感的记者。
官员问责制度是一个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方面,而依法行政又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从2004年4月起,“引咎辞职”、“官员问责”已成为中国社会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仅2004年一年,从中央到地方近百位官员丢官于“官员问责”,其中既有地方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如吉林市长刚占标、北京密云县长张文、浙江海宁市长张仁贵、江苏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明详,又有大型国企负责人,如中石油总经理马富才、川化集团总裁谢木喜、成都公交集团董事长李祥生。中国科学院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认为,官员问责制度,从逻辑关系上说,包含了三个概念:权利;责任;问责。而权利,是指“老百姓拥有的问责政府的权利”。官员问责制度表明一个官员不仅仅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公众负责。公众越能更多地影响官员的去留,民主之风越盛,依法治国越有成效。
与公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法律草案全民讨论,刚解放时就已出现,如1954年的宪法全民大讨论。进入21世纪,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全国人大继承1954年的宪法全民大讨论的光荣传统,对一些重大的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法律,将草稿公之于众,广泛听取各界人士和普通百姓的意见,如2001年的婚姻法大讨论,今年的物权法大讨论。全民参与法律的制定,人人有权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法律提出意见,充分反映了我国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取得的成就。
综上所述,依法治国,是一种治国方略或社会调控方式,是民主自由社会的必然选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全国人民的共识,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