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高中政治生活依法治党

高中政治生活依法治党

发布时间: 2022-03-31 17:10:53

『壹』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贰』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只有人民掌握政权,实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法律,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则。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要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表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法律对保持国家的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叁』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

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主党派的自觉选择。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不断更新,一些同志在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上产生了疑问,有的提出,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都是政党,为什么要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有的甚至认为不以执政为目的的政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就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实基础。

从一般意义上讲,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才能保持团结、稳定和统一,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而其他任何政党和团体都对此无能为力。这是当代中国的唯一选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因素。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上来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一、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在奋斗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是各党派进行团结合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我国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重要基础。志同则道合,道不同则不相为谋。前苏联共产党在十月革命后,曾努力争取与以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为代表的一些小资产阶级政党合作,但由于在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终于分道扬镳。到本世纪80年代末,实行一党制的前苏联国内出现了许多政治反对派,公开宣称不接受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政治目标上的分歧。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与共产党团结合作并最终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就是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具有政治上和利益上的一致性。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以共同纲领为共同政治基础,进行了消灭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了和平赎买的国家资本主义政策,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所以民建等党派明确提出,“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最大共识,也是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共同利益所在。在为共同目标和利益奋斗中,大家同舟共济,协力共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为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进一步团结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如果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南辕北辙,经济利益水火不容,如同新中国成立前夕与国民党的关系一样,背离尚且不及,遑论领导?由此可见,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没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益,中国共产党就难以领导,也无从领导;有了共同目标和利益,各民主党派才能主动接受领导,并自觉维护领导。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为民主党派不通过取得领导和执政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提供了现实可能。每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追求、政治目的和实现手段,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当然也不例外。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但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与国民党反动统治者是根本对立的,所以要实现党的政治追求,必须通过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实现。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追求政治民主和自由,这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是根本对立的,而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则是一致的,所以各民主党派能够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合作,共同进行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在这里,各民主党派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不是通过取得领导和执政地位,而是通过在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团结合作实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成为执政党;各民主党派也成为与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力量,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这种情况下,各民主党派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主要靠在共产党领导和执政下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来实现。

有的同志会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相互竞争的各政党在根本利益和政治目的上也具有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千方百计地争取执政地位呢?这是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体制和政党关系不同的缘故。诚然,西方实行多党制国家的政党,除了政治目标不同的共产党之外,竞争的两党或多党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这个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是基本一致的,但他们也有各自的特殊利益需要和政治要求。特别是多党政治体制是以竞争为特征的,政党与政党之间不是团结合作关系,而是互相竞争、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他们不存在执政党与参政党之别,只有执政党与反对党、在野党之分。在执掌国家政权上,两者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器。不取得执政地位,实现本党派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是根本不可能的。当然,也有的国家实行多党派联合执政,但这并不表明这些政党的政治目标高度一致,相互之间亲密和谐,而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够独立组阁,而且这种联合执政常常因为各党派的政治分歧和利益冲突而破裂。而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政治体制中,虽然共产党居于领导和执政地位,但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能够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完全可以通过参政党使用的发挥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实现自己的政治要求,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与西方实行多党制国家中的反对党、在野党的作用是根本不同的,也是西方国家中的反对党、在野党难以企及的。既然我国各民主党派能够通过参政实现自己的政治愿望和要求,为什么非要像西方国家政党那样进行竞争获取执政地位呢?所以,一些人提出不以执政为目的的政党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并不符合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关系的实际,不符合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二、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党的性质和作用上具有差异性

如果说共同的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是我国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基本条件,那么自身性质、特点和作用上的差异则是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决定因素。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只能有一个领导核心,否则必然会造成分裂和混乱。谁能成为领导核心,并不在于自我标榜,而在于是否具有领导能力。所谓领导能力,就是能够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指明社会进步的方向,确立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政策,团结和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并取得胜利。当今世界是政党政治,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通过政党来领导和组织社会生活,每个国家的不同政党也通过各种方式取得领导和执政地位。一般说来,能够取得领导和执政地位的政党,都具有较之其它政党在获取、利用和发挥政治资源等方面的更大优势和能力。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党的性质、理论基础、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中国只能由共产党来领导和执政,也决定了民主党派只能在共产党领导下发挥自身作用。

从党的性质看: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最革命、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邓小平同志指出:“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在我国近代史上,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曾多次领导过革命,都失败了;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工人阶级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治代表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国工人阶级队伍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使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领导力量更加壮大,更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阶级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他们既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又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中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难以成为领导阶级。因此,代表和体现这些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利益的各民主党派,不能成为领导党,只能成为革命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在新的历史时期,由于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与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组成的政治联盟。它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更不是工人阶级的政党,而是由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其他阶层中有代表性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干部性集团”。它与共产党的关系不是工人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社会主义政党之间的关系,而是先进的工人阶级政党与进步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党之间的关系。这种政党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各民主党派难以成为领导党,只能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从党的理论基础看: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引无产阶级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共产党正是掌握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先进的思想武器,并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从而正确地指出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行武装斗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探索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并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中,使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新中国成立前,理论基础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理论,这较之于封建思想无疑是先进的,但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比则难以企及。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写进了各民主党派的章程,这固然反映了各民主党派的历史性变化和政治上的进步,但并不意味着各民主党派也同共产党一样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在一定程度上能运用邓小平理论观察和研究问题,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但要各民主党派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来领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则是不可能的。可以说,能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提出正确的革命、建设、改革的方向和道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实行领导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种理论基础上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从党的作用看: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旧中国备受外国奴役、掠夺、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历史,特别是领导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道路,为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安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科学总结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形成和发展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党制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党领导的一切社会实践,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由于我国各民主党派过去和现在都难以全面充分地代表、体现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们都一直在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发挥作用,始终没有成为领导和主导力量。所以,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共产党是领导党和执政党,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这种自身作用的差异,决定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有自己的政治地位,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意愿。

三、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实践中具有互利性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有利于双方的发展来保障。领导是以被领导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被领导者是以领导者的正确领导和满足自身的利益来维系的,本质上是一种共利的互动关系。如果这种领导关系只对一方有利,或者是以损害另一方的利益为前提,是决然不能长久的。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关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并能在实践中互相维护,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实践中有利于双方的巩固和发展。

从共产党方面讲,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建立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础之上,寓于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之中。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既是把各民主党派作为政治上的同盟者,最大限度地壮大革命和建设力量;也是让各民主党派成为党外的监督者,使党能够听到不同声音,保持清醒头脑,防止和避免出现大的失误;更是把各民主党派作为合作者,照顾他们的利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把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各民主党派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还是在新时期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党,都是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政治资源和促进力量,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在共产党对民主党派进行领导与团结合作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优势,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进行调研考察,提出了大量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党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进行智力支边,兴教办学和扶贫开发,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国家的改革、稳定和发展;针对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腐败现象,从不同角度提出批评意见,进行民主监督,促进了党的领导的加强和改善。新中国成立51年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经受了政治、经济和自然的严峻考验,始终坚如磐石,与各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亲密团结合作是分不开的。

从各民主党派方面讲,促进了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目的是带领各民主党派一道前进。这种领导的实现,既需要各民主党派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也需要共产党真诚的支持和帮助。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加强和参政水平的提高,与实现党的领导是一致的,对党的事业是有利的,也是多党合作所必需的,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愿望。从各民主党派诞生以来,经过民主党派的自身努力和共产党的真诚帮助,民主党派在政治上实现了两大转变:一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转变为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二是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党,转变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组成的同中国共产党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在组织上稳步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由新中国成立初期1万多人,发展到改革开放初期的6万余人,现在已经达53万余人。在作用上日益增强: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实现了“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依靠力量,维护安定团结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国内外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才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写进宪法,各民主党派才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写进自己的章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才成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在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斗争中,必须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坚定不移的政治准则,共同坚持、遵守和维护。

『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依法治国对党和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

依法治国,对党提出的要求有,继续坚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将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作为执政党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作为根本行为准则。
必须坚持依法执政这一基本执政方式。
对政府提出的要求是,严格依法行政,合法行政,程序正当,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打造法治政府

『伍』 高中政治!从政治生活角度党和政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由(最好分段说明)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繁荣社义文化的政治意义?
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当前国际竞争实质是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发展社义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三、文化生活
1、加强文化建设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意义?
①文化对社会作用: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对人的作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文化对综合国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④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文化生活分析如何推动社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立足中国特色社义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义精神文明。
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吸收其他优秀文化成果。
⑤高举中国特色社义伟大旗帜,弘扬主旋律。
⑥个人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3、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由我国面临的现实矛盾决定的。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现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深化文体改革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③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社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专题2、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⒈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义荣辱观?
①文化的作用。
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金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③社义荣辱观是社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④社义荣辱观给社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做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价值取向。⒉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
①大力发展现金文化,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③建设社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义荣辱观。
④建设社义精神文明,发展教科文事业。
⑤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⑥重在实践,脚踏实地。
⒊简要说明国家重视道德模范表彰的文化依据。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的作用,对社会;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经济建设,对个人;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⒋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党和政府重视思想道德建设的理由。
这个从党和政府的性质、地位、宗旨、原则、职能、执政方式和理念等去套,很简单,所有涉及党和政府的都这样。

『陆』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怎样理解党的依法执政

  1.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就是党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回,领导人民制定法律答,自觉带头遵守法律,采取措施保证法律的实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体制、法治的程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2. 依法执政体现在党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3.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共的性质和领导核心地位。

『柒』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提纲

必修2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还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而且还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适用于敌对势力。
(2)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转正式民主的保障。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已经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
(3)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权利和自由:(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政治自由(3)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义务的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的原则。
7.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1)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2)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3)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4)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8、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为何结合?怎样结合?
原因: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要求:(1)我们要积极履行公民义务,以维护国家利益。(2)当三者出现矛盾时,公民的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
9、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本质?内容?要求?
本质:崇尚民主与法制
内容:(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3)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1)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2)学习政治知识(3)贵在实践
10、 民主选举的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11.公民应如何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那种“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的想法,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一时不强的表现。
(2)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每个人都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地透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1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有哪些方式?
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3.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民主决策?
地位:公民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决策。
意义:(1)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2)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3)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4)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物的热情和决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地 政治责任感。
14.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利于扩大基层民主(2)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3)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4)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15.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方式有哪些?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制度。
16.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3)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17.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1)是否遵循法律、法规(2)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3)是否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
18.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19.我国政府的作用?
(1)管理人们的公共生活 (2)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公共服务。
20.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原则?
宗旨:为人民服务;原则:对人民负责
21.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基本要求?
(1)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2.什么是依法行政?
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依法处理各种事务。
2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必要性: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一句话,及时为人民服务政府的根本要求。
重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4.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
总体要求: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收人民的监督。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
基本要求:(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5.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必要性+意义)
必要性:权利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利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来为人民谋利益。
意义:
(1)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2)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才能更好地适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5)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6、怎样监督政府的权利?
(1)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
27、政府为什么接受人民的监督?
(1)从根本上说,是有我国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的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因此,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志,捍卫人民的利益,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
(2)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只有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才能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所以说,自觉接收人民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8、如何接收人民监督?
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例如,“阳光工程”。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阳光工程”是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表现。
29、“阳光工程”意义
(1)一方面是规范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2)另一方面,是保障人民的权益,目的是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放红头文件的查阅,说明政府的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正在逐步加强。(3)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4)利于群众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5)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6)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0.政府权威表现、怎样树立(最根本的三点)
体现:(1)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有较高的的信誉。(3)富有威望和影响力,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有令必行、有禁必止(4)对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有积极的知道和促进作用。
要求:(1)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树立起来(2)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在根本的是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4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吉贝尔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6、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三原则的关系?
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
5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57、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样:(1)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2、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63、 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4)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6、 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7、 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0、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捌』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应怎样加强法治建设

怎样法治建设,关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各个主体
1.中共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打造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
2.中共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立法机关依法立法,全民守法

『玖』 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实施依法治国的意义 高中政治

政治生活知识 没有分数吗? 那范围就比较大了 对于国家(政府) 、对内于容公民、对于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可以从这三个角度回答。 对于政府,有助于依法行政,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教材44页4条 对于中国共产党,就是依法执政,有利于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拾』 十八届六中全会内容体现了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什么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7日闭幕,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1.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2.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加强党的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4.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5.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7.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热点内容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条件关键 发布:2025-01-21 01:01:34 浏览:438
钜沃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00:55:41 浏览:951
劳动法提前解约赔偿 发布:2025-01-21 00:46:09 浏览:84
法院涉案款项 发布:2025-01-21 00:39:47 浏览: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发布:2025-01-21 00:16:04 浏览:513
经济法法律体系 发布:2025-01-21 00:15:55 浏览:126
依法治国的保证 发布:2025-01-20 23:53:47 浏览:834
中国美女法官 发布:2025-01-20 23:30:49 浏览:330
欠条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有图片 发布:2025-01-20 23:21:48 浏览:885
曾志强道德经 发布:2025-01-20 23:01:07 浏览: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