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是哪里

法治是哪里

发布时间: 2022-03-31 20:39:15

A. 法治中国法治力量在哪里看全集

法治中国法治力量可以在央视网看全集。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国思想家卢梭的这句警言,凝炼道出了“使法必行之法”在于人心这一道理。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

在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如何做到人人尊法、守法,这是世界法治史上独一无二的课题。

总结如下: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精神融进民族精神血脉,法治文化注入国家文化内核,法治社会建设不断推进,法治力量深入人心,全民守法正在成为现实。

B. 法治之窗是哪里的网站

是三水区的网站。
1、《法治之窗》是三水区司法局与三水电视台共同打造的法治电视专题栏目,由区司法局、区普法办负责策划、采编、制作,佛山电视台三水分台则负责栏目监制。
2、法制之窗》已连续播出20年,并于2019年6月改版为《法治之窗》后继续播出,是全省唯一由县区级司法局连续播出时间最长、固定频次最密的普法电视栏目。电视网络覆盖人口的90%,有效推进了“法治三水、平安三水”的建设。

C. 法治在哪儿

法制还在健全中,一点也不完善,正是国家看到了不完善,才总是强调要健全法制,保障人权、自由。这是明显的缺什么喊什么的行为。别触犯法律,别打人,别被别人打,坏人躲远点就行了。那些机关人员都是不触犯他们的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能不动就不懂。吃着人民的,喝着人民的,其他人的事,他们可没良心管。

D. 法治是什么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内,小到个人的言行,都容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对于现代中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才是真正的依法;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才是真正的法治。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革,法治都可谓先行者,对于法治的重要性,可以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E.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哪里

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法制通常是指国考研政治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F.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究竟在哪儿

法治与法制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在于实行法治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区别在于: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方法。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要有健全、可行的法律;(2)这种法律要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要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核心是依法办事。法治思想最早是我国古代法家为反对儒家的“九治”提出的,那时“法”的含义是君主制定严令臣民遵守的政策和法令,是实行君主集权,以维护封建阶级的统治地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也很重视法律,认为法治的意义在于普遍遵守法律,法律是由公众制定的,众人比任何个人都可能做出较好的判断。

法制。泛指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国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君主之言即为法;在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排除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法制的专制性质,但资产阶级受阶级本性的局限,当有的法律规定不符合本阶级的利益时,就加以破坏,因此,不可能有真正法制。只有彻底消灭剥削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制。

G. 法治始于哪个朝代,代表是什么

在我国依法治来国的主张,最早是由源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管仲、慎到、商鞅、韩非等人提出的,尤以韩非为代表。韩非著有《韩非子》一本,他主张“霸道”和“以法治国”。秦统一天下后,全面推广法家思想,依法治国。但是过于严峻,忽视了人情和道德因素,摒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H. 什么是法制,什么是人制,区别在哪里。

人制和法制 区别:

①两者基础不同。人治建立在个人专断与独裁基础上,而法治是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之上。

②两者特点不同。人治呈现出随意性、多变性的弊端,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而法治具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能有效地制裁违法行为,保证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③二者体现的原则不同。人治体现不平等的原则,而法治体现平等的原则。 历史上对法治与人治的三次争论与三种不同理解 :

(一)三次争论 :

  1. 儒法之争:这是第一次争论,儒家主张人治(或德治、礼治),而法家则主张依靠法治,提倡“法、术、势”;

2.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之争:这是第二次争论,其中柏拉图提倡“哲学王”治国,即提倡人治,而亚里士多德则主张法治。

3. 17~18世纪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之争:这是第三次争论,其中资产阶级主张民主和法治,而封建地主阶级则主张人治与专制。

(二)三种理解 :

  1. 第一次争论引起第一种理解,即“治理国家主要依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

    (1)总观点:人治论认为国家由具有高尚道德的明君贤臣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法治论认为国家由主权者通过法律来治理。

    (2)在中国古代,儒家(人治论者)将天、道德、权力溶为一体,强调以德取天下,以德治理天下;而法家则主张主要应由掌权者通过强制性法律来治理,提出“务法不务德”。

    (3)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主张贤人政治,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多数人之治优于一人之治”,并且在自己的《法律篇》中第一次提出并解释了“法治”一词。

2. 第二次争论引起第二种理解,即“对人的行为应采取一般性指引还是采取具体性指引” (1)总观点:人治论认为应对每个人采取个别的、特殊的指引;而法治论认为应对所有人采取一般的、共同的指引。

(2)在中国古代,法家尽管也提到了法的规范性,但是总体上来说中国古代儒法两家并未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3)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法律是硬性条文,不可能对社会事务的处理做到面面俱到,法律不可能规定出适合于每一个人的特殊情况的法律条文,所以必须依靠“哲学王”利用技术来管理社会。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可以克服人的弱点的,法律上是众人之治,因而它更应该适用于大多数人,因而它必然具有原则性、普遍性,同时为适用于具体情况,可以通过修改法律,解释法律,授权法官造法等方式来克服法的原则性带来的局限性。

3. 第三次争论引起第三种理解,即“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

(1)总观点:法治论认为应该主张民主、实行共和政体,而人治论认为应该主张君主,实行专政。

(2)主要出现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些先进思想家反封建专制时所提出的思想和政治纲领中。

(3)在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争论中,也有反映,但在中国古代儒法两家的争论中并末出现,因为这两家在政治制度上都维护君主制或君主专制。

I. 法治和人治,的优缺点各在哪里

1. 法治的优点
法治的社会中,法具有绝对的权威,一切的行为与交往都有确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人们凭借法律的指引来确定自己的行动,人们凭借法律可以预见他人的行为,以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结果。人们合法的预期利益可以得到实现,人们权益的受损可以用法得以补偿。许多的社会生活都在法的秩序中有序、和平地稳定地进行着,人们享受法所带来的稳定与安全。
2. 法治的缺点
法虽可以确立一种人们普遍遵循的一种社会秩序,但是正是它的优点往往成了它致命的缺点。秩序一定的稳定性、持续性、连续性往往意味着一定的保守性和滞后性。社会生活的繁纷复杂,以及社会的变动不居,有限的条条框框是不能完全框定多彩的世界。既存的社会规则往往因为社会的变化变得不合时宜,新情况的出现往往在以前的本本里找不到应对的办法。
1. 人治的优点
人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正是认识不断变化世界良方。社会不断在在进步,人也不断在发展。虽然,过去的规则不能应对现实的需要,可人能及时因时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保持认识与现实的一致。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可以针对现实生活的千变万化和适用对象的不同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个别正义,从而使法律规范所追求的社会正义获得有效分配,有利于缓解法律规范稳定性和适应性之间的内在的紧张关系使法律更具活力,在这方面判例法国家通过官造法以及判例法内部衡平法对普通法的特殊补充机制而保持了很好的社会适应性。规则的形成和制定需要复杂的程序和长期的时间,因此法治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变得色彩暗淡。“船小好掉头”个人对社会变化的反应总是敏感的,个人的反应总是迅速的,个人的意志总是集中的。个人的决策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和时间,能够紧扣时代的变迁。
2. 人治的缺点
作为社会的一种治理的模式,则应当需要大家普遍地接受和认可。人治,必竟是一种个人表达的意志,这种个人意志和众人的意志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呢?个人与众人总是存在差异的,个人的决定未必就符合纵人的需要。人治的社会里众人的命运被系于个别人的手中,许多人的命运常常因为有权者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改变。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没有了合理的预期,成天生活在惶惶不可终日的状态。掌权者的号令朝令夕改,人们的行事则完全凭着对掌权者个人意志的猜测作为指导。因而,人治也是往往充满着危险,人治往往有走向专制,人治往往损害人们的合理预期,人治也往往与人们追求稳定安全的心理需要不相一致。

J. 法治是从哪个历史阶段出现的

法律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当时使用的是习惯法和自然法,崇尚同态复仇。有法律之日,就是法治之始。
中国有记载的法治始于夏朝。

热点内容
劳动法提前解约赔偿 发布:2025-01-21 00:46:09 浏览:84
法院涉案款项 发布:2025-01-21 00:39:47 浏览:46
合同法代理制度 发布:2025-01-21 00:16:04 浏览:513
经济法法律体系 发布:2025-01-21 00:15:55 浏览:126
依法治国的保证 发布:2025-01-20 23:53:47 浏览:834
中国美女法官 发布:2025-01-20 23:30:49 浏览:330
欠条怎么写才有法律效力有图片 发布:2025-01-20 23:21:48 浏览:885
曾志强道德经 发布:2025-01-20 23:01:07 浏览:470
绵阳法官通奸的女的叫什么 发布:2025-01-20 22:24:17 浏览:846
隐名代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0 22:14:41 浏览: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