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性与道德的关系

人性与道德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4-01 01:10:51

道德与人性与法律是什么关系

道德是一复种社会意识制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人性就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 故而本性,并非是一直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而是与受所处社会环境影响的。 人性是从根本上决定并解释着人类行为的那些人类天性。人性最复杂最难懂了。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当然法律是用来约束大众的站在最高的那些人是制造规则的对很少一部分人法律对他们没用。
你这个问题问的很抽象道德是一种社会公德几乎人人都知道逾越了道德就显示出了这个人的人性人性是贪婪自私的当然也有伟大博爱的法律触犯了道德、被勾起人性深处的那些阴暗面就会被法律制裁。虽然 道德 人性 法律 这三个词看起来没什么连接和关联但是仔细想下他们是紧紧相连的。 呵呵回答的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楼猪 给分吧!

⑵ 人性中的哪几个特点,很多时候其实和道德无关呢

有人说人性是复杂的,其实真正复杂的并不是人性,而是人与人之间斗争的技巧和手段。说白了在趋利避害的本能下,人性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拥有更好的名声。事实上比起生存、发展或者其他人对声誉的评价,需求只有在得到基本保障后才会出现。无论性别国籍环境背景如何,无法逃避的现实就是生命。 人类的基本愿望是生存、远大理想、远大目标、不甘于平凡的斗志、美好的爱情、美满的婚姻,以及不同人格阶段的需求标准。

总之财富和知识的积累无助于人类的嫉妒心,人们总是会抓住他们自己的那种物品,“可以说,嫉妒的真相被打破了:乞丐不一定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一定会嫉妒收入较高的乞丐。有些人只崇拜和崇拜远方的名人,但周围有好同学、同事和朋友嫉妒不能比自己更能容忍他们,换句话说,你不能接受它。关键是它似乎很难突破。所以,把无力感变成极度仇恨是对自己的宣泄。本能的情绪。其实在有纯好人或者坏人的地方,在一定的环境下,可能会有太多外人不知道的无奈,属于自己的难处,所以不要给人贴标签太早了,因为我们不知道的信息太多了。你可以不同意,给别人理解不仅是素养,也是礼貌和对他人的尊重。

⑶ 关系,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市场营销中的关系是指精明的市场营销者为了促使企业交易成功而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起长期的互利互信关系。

⑷ 一个人的道德是由人心还是人性控制的辩论赛

人性本贪,与道德层次无关,或者说“人之初、性本贪”也无不可,决定道德层次的是人心,人心是后期塑造的。塑造的好坏就是道德层次的高低。这里的塑造包括早期的教育,环境的影响等等因素。

⑸ 人性与道德伦理的关系

这个问题比较复复杂,也比制较难办,所以很少有人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了三个内容,一是人性,二是道德,三是伦理。这三个内容有时是放在一起说的,但人们又常常对他们说不清楚。
我们天天在谈人性,但很少有人说明白,而且现在与古代谈人性的文章及诸子百家太多了。而且目前来说,很少人去想弄明白这个问题。
人性,比如,食色性也。母爱,父爱,友爱,都是人性,爱钱,爱财,爱帅哥,爱美女,男人爱女人,女人爱男人,都是人性。
道德伦理都是对人性的需求量的控制,以使人在人性的发挥、发展方面有所止,有所足。
道德就是控制或限制人性的发散性,过分性。人性是天生的,不可能消灭,但可以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比如,你是一个男人,需要一个女人组成家庭,也是正常的。道德上,而且这个法律上,都是许可的。但是你有了心爱的女人,还是外面和别的女人非法同居,这就是违反道德,很多人都说你没有道德,或者叫缺德。你没有改变,还和这个女人结婚,这叫犯了重婚罪,违犯了法律。

⑹ 道德与人性

道德跟人性的定义是: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专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属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人性即人的本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的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满足就是幸福。
从定义上看,不用说也应该明白了。

⑺ 道德意识的人性

承认先验道德律的目的在于获得道德意识角度下伦理学理论在道德知识基础方面的需要。回到肯定的道德观,其道德观的狭窄性不仅是康德所熟悉的道德事实上的,而且也是这种事实所蕴含的真实道德事实在内容部分之复杂性上的。以善恶观为例可以说明此问题。在康德第二批判的纯粹实践理性对象概念部分康德有对此的如下评论:“善和恶真正说来与行动而不是与个人的感觉状态相关,并且,如果某物应当是绝对地善的或恶的,或者应当被看作是这样的,那它就只会是行动的方式,意志的准则,因而是作为善人或恶人的行动着的个人本身,但却不是一件可以被称为善或恶的事物。”康德的善恶观点典型地管窥着他的伦理学,因为康德将善与恶归结为行动和理性的选择能力而非连贯的行为以及范围更大的人性。第二批判完成五年之后在涉及人性论更多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中康德的这种善恶观仍然没有根本转变,不仅如此,“通过援引就合乎法则而言善人的榜样,让道德上的学习者从他们行动的真实动机出发,去判断某些准则的不纯正性,可以无与伦比地培植这种向善的禀赋,并使它逐渐转化为思维方式,以至义务纯粹为了自己本身开始在他们的心灵中获得明显优势”。由此,恶不但是人类理性和自由所能控制的事物,而且还具有了向善转变的行动准则关照下的充要性质。然而,这恰可证明康德并未真正理解善与恶这两种极为不同的道德事实与人性事实,就像许多其他伦理学家一样,康德仅仅从善的角度来理解恶,且在理论中也仅从善的概念通过简单对比而得出对恶的看法。但问题在于恶与善相比是极不相同的,如果不经历真实的恶,那么在善的基础上所观察到的恶就只具有分量很轻的表面现象,这会使人对恶以及善恶的转化作出过于乐观的估计。伦理学家可以善良,但若其善良使得对善恶的理解不到位的话,在理论上就是不可忍受的。 尽管诉诸着极为不同的哲学体系,叔本华作为康德的反对者却以稍显夸张的方式展示了一种强的意志基础上的人性论所凸现的人性本质以及康德伦理学的重大缺陷,因为理性行为能力“并不是说这种行为一定意味着正直和对自己同胞的爱。相反,很可能是以最理性的方式,就是说,根据科学地推导的结论,斤斤计较掂量;可是却遵循最自私、不公正甚而邪恶的格律。”与第四章的此说法相比, 《道德的基础》第九章处叔本华更集中有力地表达了其独特观点,“头脑中满是知识之光;心灵仍未曾改善。基本的与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在道德事情中和在理智事情中一样,都是天赋的东西。”叔本华所持有的人性观尽管有些夸张,但从经验上看毕竟更符合事实,叔本华告诉人们,在道德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行动而非一种理论上的自由本性与理性能力,每个人性格的经验性、稳固性和决定性使理性行为能力完全不在叔本华的考虑之内。此一诉诸于行动有效而非知识有效性如果从非康德伦理学体系的角度看待,那么这些观点有很大的合理性。脱离了将绝对起作用并且朝道德法则样式迈进的道德行动将常常是被强大的、不同的人性条件限制的,这种限制是经验上而非先验上的。一旦人的本性在先验道德律指引下获得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形成稳定的道德意识,那么这样的道德意识就将很有可能被培养成糟糕的理性利己主义以及绝对化、虚伪的道德唯我论。康德伦理学的危险缺点在道德意识和人性的关照下暴露了出来。
在康德看来,这种在道德事实中向理性利己主义以及绝对化的道德唯我论的滑动显然没有可能。从康德的伦理学体系来说,是的,但从经验的角度,这种转变却是常情,其原因在于康德视域中的道德行为代理人无法同时具有如此充分、精确的对道德哲学理论以及对自身人性、对道德事务的理解与评估。当道德行为代理人需要在道德行动中区分各种各样的自由能力以及理性基础,并且对自身的道德感进行精确定位的时候,康德那相当细致的道德行动要求就将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难题。难以想像会有人在那些尚且如此简单的道德事实中就充分地达到了这些要求。不仅如此,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比康德眼中的例证复杂百倍的道德事务时应该如何发挥人们的理性行为能力,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自由以及他人的道德价值,康德无法给以更多的帮助。因此,从道德哲学的规约角度出发,康德所持有的过于狭窄的道德观将给人们的道德行动带来某种误导,尽管之前所说的那样,其先验道德律是可以成为道德知识重要基础的。换句话说,从道德意识的角度看来,先验道德律是一个公共的基础资源,但考虑到叔本华所突出强调的人性事实以及现代道德事务的复杂性,道德行为代理人的慎思应该在对先验道德律承认的基础上以另外的方式进行。对于相当经验化了的道德意识来说,先验道德律所提供的道德知识既是道德行动的保证,又是对道德意识所形成的理论上的必要限制,然而,这样的道德意识仍然是不完善的,如果没有与特定道德知识匹配的健全、恰当的价值观,道德意识就仍然无法获得其规定上的完备性。
需要防止的恰是在诸如先验道德律层面上形成的道德知识所构成的自以为是的道德意识,这样的道德意识将以绝对化的道德姿态构成对自身的价值体认。如果考虑到人性的不同,与这种理性利己主义以及绝对化的价值观相反的道德意识将如阿亨利所言,“一个人大可承认这些要求源出于理性,甚至承认其理性的起源就意味着我们有理由去服从它们(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康德的内在论),同时却又否认这些要求需要被认作是压倒性的”。与不恰当的道德意识关切不同,人们所作出的此种反应却是不关切,或者是对道德价值的其它方面之关切。经验中可以发现,对康德伦理学理论的实际运用出现得最多的就是这两种情形,怎么会是这样,号称先验和纯粹的道德哲学理论竟然成为了道德意识上自以为是、理性利己主义以及道德意识上毫不关切、另谋它途的温床。
可以将康德伦理学的这种缺失说成由于康德对道德意识不恰当的对待所导致。康德的人性观是有缺陷的,在这方面如威廉姆斯所指出的那样,重要的是人们与欲望以及人们与信念间的关系,而非像康德所重视的那样将不同信念间的合法性争夺以及信念与欲望之间的合法性争夺看成道德行动决策中最重要的事情。一旦道德行为被界定为道德行动中信念与欲望之间合法性争夺的简单关系,道德行动者意识中其它的许多道德意识内容也就将远离研究者的关注焦点。而这是不恰当的,正是这些遗漏的道德意识才具有道德事务中实质性的决定性,道德事务不仅有人性中爱好与义务的合法性争夺,而且有爱好之余的道德情感、邪恶、无意识等多方面的内容。在此条件下也就可以理解,尽管康德对逻辑上根源于对大自然的人类道德责任与义务的论证出色而卓越,遗憾的是,将这种先验道德律以及道德慎思之余的其它理论部分也纳入到更统合的合理性论证之中的做法却无法成功。

⑻ 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人性本质是什么

道德本质就是指道德作为道德而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道德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道德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
第一大人性:人性非善非恶,乃是趋利避害者,人会本能地被高价值所吸引,远离低价值。所以你要有意无意地拉高自己的价值,对方会自动被你吸引。记住:普通人做销售,高手做引诱。

第二大人性:人对故事的兴趣远远大于对资讯的兴趣,对人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故事的兴趣。因此只要你用描写人物的方式来介绍你自己,你的魅力指数将会大幅度上升。小说、电影以及演讲大师之所以很受欢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物的力量。小说中的人物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电影中的人物如:《功夫》里的周星驰,演说家中的人物如亚洲超越极限的梁凯恩:一个高中读了九年、自杀过两次、失恋过两次的人,结果成就大事业的传奇人物。

第三大人性:好奇心。人对任何带神秘感的东西,不但会产生好奇心,还会产生莫名的磁力。如:当我对你说,我第二擅长的事情就是演讲,然后保持沉默,这时你会很自然的会问我最擅长的事情是什么。再如:网络营销高手最擅长用一个标题引起你的好奇心,当你点击进去之后,你会看到一个主人公痛苦经历的故事,后来看到主人公通过用了一个产品之后解决了TA痛苦的故事,最后出现产品咨询和订购热线。(标题举例:39岁黄脸婆遭猛男狂追)。

第四大人性:只要你做的事情超出来了对方的期望,哪怕只付出了一点点,对方都会感恩感动;但如果是低于了对方的期望,哪怕做得再多再好,对方都会都会生气和抱怨。如:汶川大地震一个老人只捐款几千元,全国人民感恩感动,各大媒体报道;相反某某知名企业家捐款了100万元,还被骂得狗血淋头。再如:如果你的好朋友向你借钱,他认为你借他10000元是合理的,结果你只借了他5000元,他可能会抱怨和生气;他同时也向另外一个普通朋友借钱,因为关系不是特别好,认为如果能借到1000元就很满意了,结果他超出了他的期望借了3000元给他,这是他可能会感动。记住了:销售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的行为让客户感动了;客户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你的行为超出了客户的期望。

第五大人性:自己推理判断出来的东西就是真的。如:当别人看到你一身名牌穿着打扮,形象气质高雅,这时你如果告诉对方你很穷,对方也不会相信;相反如果你穿着普通,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气质,不管你怎么告诉别人你很有钱,对方也不会相信。再如:如果你现在开着一台奔驰车,你告诉别人准备换一台宾利,这时别人会比较容易相信你的话;但如果你开的车是吉利,你说准备换一台宾利,对方相信的可能性就微乎及微了,哪怕你说的是真的。因此,最好的最高明的销售是把你的形象和势做出来,让对方做出对你有利的判断,你的销售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第六大人性:有道理征服一切。说服力来自于两点:第一是看到结果:如成功和榜样的影响力。第二是听到道理:如好的企业商业计划说明书会吸引投资者参与投资;再如直销行业市场倍增学理论会吸引人才来加盟。例外从亲子教育方面来讲,如果做父母的打了孩子后,不做解释,可能就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相反如果在打完孩子后,再把你打他的原因(因为爱)发自肺腑地告诉他,他可能会感动,从而会种下爱的种子。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第七大人性:喜欢幻想。销售最高境界就是销售幻想。如:企业的愿景是员工的幻想;直销行业的时间自由、财务自由、心灵自由是直销员的幻想;培训教育行业讲的“通过学习彻底改变自己和企业命运”的案例和榜样,是学员的幻想;投资行业讲的“创造被动收入,不工作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是投资者的幻想;奢侈品行业昂贵的商品是消费者的幻想;男女之间的“海誓山盟海枯石烂”的诺言是热恋中的人的幻想。因此只要你能满足对方的幻想的需求,你就可以掌控对方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

第八大人性:人们不喜欢被改变。因此当你要想改变别人时,千万不要摆出你想要改变他的样子,最好的方法是引导他自己做出改变。主动改变是快乐,被动改变是痛苦;主动改变是享受,被动改变是折磨。如:如果你的另一半对你不够好,与其要求对方对你好点;不如以退为进,每天学习修炼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能力、实力和魅力与日俱增,你另一半对你的态度自然会不知不觉的改变。

第九大人性:人们对太容易做的事情不屑一顾,喜欢做有些难度有些挑战的事情。因为有难度才有价值,没难度就没价值。以爱情上男追女为例,如果女方能给男方制造一些障碍和挑战,当男方经过一番努力,最后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获得女方的芳心时,这时他就会有一股很大的成就感,同时他也会更爱你,生活也会更有乐趣更有意义和价值。

第十大人性:非人性的人性,也就是机器人性。机器人的行为受各种开关所控制,同样人身上也有很多种不同的开关,如:1、生气的开关:只要你毫无缘由的辱骂和指责别人,对方十有八九会很生气的和你急;2、快乐的开关:只要你恰如其分很巧妙的赞美别人,对方几乎都会感到开心和愉快;3、花钱消费的开关:人在两种情况下是最愿意花钱消费的,第一是省钱:如商品打折销售时,人们会毫不犹豫的花钱;第二是赚钱:如投资性的产品,当人们感觉到他今天花的钱有把握在不久的将来会赚很多钱回来时,他也会毫不犹豫的花钱出去。

⑼ 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出处是什么

出自中央十二套以前的一个节目,叫做《道德观察》

《道德观察》作为中国惟一一档全国平台播出的道德类全日播栏目,直击种种道德事件,一方面对可歌可泣的高尚行为进行讴歌,在感动中激发每个人心中向善的力量;

另一方面对种种不道德的行为进行揭露和鞭挞,在震撼中让每个人用思考完成心灵的净化,已成为“深刻反映中国道德现状、深入进行道德思考、促进中国道德生态建设”的电视互动平台。

我们只是有一个信念:当我们都学会自律,学会承担责任,当我们都真心向善时,我们会和每一个人一样受惠。

我们的原则和信念使我们不会虚妄到认为自己可以教化大众。

我们不能狭隘,我们更不能恶毒、尖酸。

当我们文明地对待和处理不文明时,当我们以道德的方式纠正不道德时,我们就和观众一起踏上了成为合格公民的道路。

(9)人性与道德的关系扩展阅读:

主创人员

主持人:路一鸣

昵称:路易
生日:3月16日
属相:虎
座右铭:很多,还没想好
毕业学校:西安交通大学
业余爱好:读书、听音乐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主持人:徐君

2004年11月份进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工作,曾担任《法治视界》节目主持人。有多年从事记者、编导、主持人的丰富经验。编导并主持的专题片曾多次获得山东省优秀电视专题节目一等奖和山东省广播电视彩虹奖等优秀奖项。

参考文献:网络-道德观察

热点内容
刑诉应当法律援助的对象 发布:2024-11-16 21:25:37 浏览:118
2011年社会保险费法 发布:2024-11-16 21:09:42 浏览:252
司法局开展民法典赠书仪式 发布:2024-11-16 21:07:53 浏览:196
劳动法做六休一 发布:2024-11-16 20:54:10 浏览:238
党内法规的自查报告 发布:2024-11-16 20:29:18 浏览:433
安装空调法律法规 发布:2024-11-16 18:25:45 浏览:725
安徽当涂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16 18:00:21 浏览:201
法规教育课件 发布:2024-11-16 17:52:09 浏览:183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发布:2024-11-16 17:51:28 浏览:287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 发布:2024-11-16 17:49:38 浏览: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