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洁癖
『壹』 是不是有道德洁癖
长期看,总体看,社会是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具体到个人,不是这样的,人不是动物,一半是神,是由精神追求的。
『贰』 什么是道德洁癖
道德洁癖,是指在道德上面极端苛刻,不承认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上不允许有一点的“不道德”,不然的话就反应过度,甚至反目成仇。
『叁』 道德洁癖能让世界更干净吗(转)
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李贽人是个好人,但不能成事。——高拱尽忠如蝼蚁,尽孝似禽兽? 海瑞确是清廉的封建官吏,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他视死如归地上疏骂皇帝……为了孝敬寡母,又不惜休妻虐女,置时人的诟病于不顾,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海瑞。——兰殿君“志大才疏,应当放到闲职上” 御史戴凤翔向皇帝提交了一份关于海瑞职位和工作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很明显的提到——鉴于海瑞先生志大才疏,但是忠君爱国,所以应当放到闲职上。 万历十五年九月,大明的道德标杆海瑞死在南京右都御史的任上。因无子嗣,同僚凑钱将海瑞装殓。“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哭而奠者百里不绝,家家绘像祭之。”葛布帷幕,陈旧竹箱,御赐谥号,以及身后的缅怀和争议,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全部。连升三级成官场传奇,政治理想却少有实现 海瑞是一个执著的理想主义者,他就像堂?6?1吉诃德向风车挑战一样,跃跃欲试地向整个腐败没落的王朝挑战。而他的官位升迁,也成了明朝独一无二的升官图,曾有连升三级的政治逸事。但奇妙的是,他历任要职,一度官居二品,民间百姓爱戴,朝廷皇帝青睐,留下的政绩却屈指可数。 提议“剥皮实草”治贪、裁减驿站费用……海瑞一生提出过不少治国施政的意见和方案,但被采纳的几乎没有。他能够大刀阔斧地实行自己的政见,只有在巡抚应天十府任上短短半年时间。除了疏浚江河的成果得以保持以外,其他的措施在他离任以后就被废止了。屡遭排挤,官居二品却没为母亲请得封赠 从《海瑞传》的记载可以看出,他在官场和朝廷是相当孤立的。明朝的官员按惯例可以为自己的父母请封赠,一般只有犯了罪或受过处分的才不获批准,但官居正二品的海瑞却没有能为他母亲请得太夫人的称号,在当时是少有的例外。 不仅如此,纵观海瑞的仕途,就是一部被打压和排挤的黑暗职场史。一面是皇帝屡次诏用,一面是高拱、张居正们暗中阻止。海瑞为什么不得官心呢?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得罪了大多数官员。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时作威作福,海瑞将他扣留,没收了他带的几千两银子,说:“以前胡总督巡视时,命令路过的地方不许铺张,现在这个人行装豪华,一定不是胡公子。”并派人报告胡宗宪。胡宗宪哭笑不得。不知幸福为何物,政坛人生双重失意 海瑞的人格最终换得了什么呢?是事业的失败、人生的失落和家庭的失和。与海瑞同时代的学者何良俊,在《何氏语林》有这么一段记载:海瑞有个女儿,才五岁。一天,海瑞看见她拿着块饼子在啃,就问:“谁给你饼吃的?”女儿答道:“是僮某。”“僮”可以指家中奴仆,也可以指一般未成年的男子,此处可能是后者。海瑞大怒道:“女孩儿家怎能随便接受僮的饼?你不是我的女儿了;如果能从此不吃东西而饿死,才算是我的女儿!”女儿哭了,果然不再吃东西。家中的其他人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吃些食物,她也坚决不吃。到了第七天,女儿就饿死了。 这个记载是否确实,不得而知。然而从海瑞的为人看,他自己做到的,也要求别人同样做到,绝无通融的余地。海瑞的一生总是处于失意和这种失意所带来的愤世嫉俗中,他对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感到愤怒。他始终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还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官运亨通却举步维艰 海瑞们的困境从何而来? 命运像是和海瑞开了个玩笑。天命之年的他“买棺材,别妻子,散童仆,以死上书”时,一定没想到日后会被架在高台上做了摆设。他官运亨通,却又举步维艰。他们只是历史的遮羞布雍正: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 雍正深信“贪官之弊易除,清官之弊难除”,选拔大臣时,“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废事的清官。”为了彻底消除官员好名的风习,他还一改康熙时期的做法,禁止百姓挽留卸任官员和为他们建祠树碑。雍正过于倚重能员,鄙薄清官,这种矫枉过正的措施也产生了消极后果,即时人指摘的“贪吏、酷吏者,无一不出能吏之中”。官本位制度下的清官是怪物 只要稍做较真儿的思考,便会发现:在我们这个皇权、官权至高无上的国度,清官只能是作为一个怪物的形态出现,而这个怪物,有时甚至会产生比贪官还要大的破坏力。毓贤治盗:三月杀两千人而“盗风仍未绝迹” 晚清著名的清官毓贤被称“毓屠户”。既是清官,又何来屠户之恶名?晚清文人许指严对其有一段极为精到的评论:“清季之酷吏,当以毓贤为举首。迹其生平,无他能,前半生殃民,后半世召侮。”毓贤出道之始,以“善治盗”著称。其实,他的“善治盗”,是中了“乱世用重典”的余毒,在地方上滥杀乃至虐杀无辜罢了。据说,他在莅任曹州之后,不到三个月就处决了2000多人!按一些笔记作者的说法:其中有九分半是良民。毓贤的苛酷激起了曹州地方的数起民变不说,他自己也承认“盗风仍未绝迹”。实际上,他的嗜杀不仅不能治盗,反而逼着那些真正的盗贼图谋“变身”。 富兰克林有句著名论断是:当你道德非常好时,你可能犯了严重的错误。毓贤在担任山西巡抚后,他积极执行“仇洋灭洋”的极端主义政策,鼓励山西省的义和团滥杀外国人和一切与“洋”字有关系的中国人,并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原大屠杀”。道德完人赵南星,斗不过小人的政治家 明末吏部尚书赵南星,为人刚严清廉,这当然是很好的个人品德,可作为干部部门的首长,太是非、爱憎分明未必是好事。比如说魏忠贤和赵南星是同乡,希望结纳。一再在皇帝面前称赞赵南星敢于任事。可是赵南星不但不承情,而且心底里压根儿看不起,魏忠贤派自己的外甥登门拜访,赵不予接见。一次在选拔通政司参议时,和魏忠贤并坐在一起,魏忠贤向他套近乎,他正色道: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这种教训人的面孔使魏公公大怒。 真正成熟的政治家,肯定不是道德上的完人,因为政治是一个妥协的过程,是各种利益交换的过程。一个真正成熟、有成就而务实的政治家,不会为了小节去碍大事,道德上也不求完善,但能干成大事;而一个勤勤恳恳的官吏,也许很清廉,但是清廉的同时,也就意味着他干不了什么大事。君子和小人斗,君子往往斗不过小人,有君子疏小人密的原因,也多半是因为小人善于从权而变,君子刚直不阿,心中有一种所谓的道德底气,因此比较牛逼。但为政不是讲学,看到赵南星等人的表现,就能理解当年张居正,为做大事,其行事方式被人指责为走旁门左道,张居正是多么不容易。康熙为何不用“天下第一清官”? 清官总是觉得自己占据着道德的高度,不存私心、不畏强权、嫉恶如仇,是救民于水火的大青天。殊不知,这种心理不断强化,“为富不仁”、“锄强扶弱”之类的心理暗示过强,就很容易走向偏执的地步。李贽就认为,清官多“执拗”,他们因为自以为是道德君子,问心无愧,所以“胆益壮而志益决”,无所忌惮,格外执拗,一旦走错路,比贪官害处更大。 对这一点,康熙看得非常清楚。康熙四十年湖南按察使空缺,大学士保奏当时的“天下第一清官”施世纶。康熙说:“施世纶朕深知之。其操守果廉,但遇事偏执。百姓与生员讼,彼必护庇百姓,生员与缙绅讼,彼必护庇生员。夫处事唯求得中,岂可偏私?如施世纶者,委以钱谷之事则相宜耳。”康熙四十二年,他又斥责顺天学政杨名时“自督学以来,赋性乖异,纵有精于学业,工于文章者,但系殷实之人,必不录取;其无产赤贫,虽不能文,或记诵数语,亦得进学。”施世纶、杨名时都是当时有名的清官,康熙却从他们清廉的背后看到了道德强迫症,甚至沽名钓誉,可谓明察秋毫。制度比道德洁癖更重要 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天下事误于奸慝者,十有三四。误于不通世故之君子者,十有六七。从孔子“偷生讲义”看道德洁癖的不必要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于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可见,以道德作为标准是靠不住的。 这个故事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道德若为基本生存而谋,是不需要、也不能有洁癖的。譬如慈善行为若是为救人,即便是商业广告的附加目的,我们也当不吝掌声;至于洁癖,留到卫道士的“道德派对”上去吐沫横飞地讲究也不迟。反道德洁癖,并非反道德本身 道德主义的危害,在于把道德泛化,把道德作为解释一切社会问题的终点。反对道德洁癖,绝不是反对道德本身,任何时代都必须提倡道德,讲法治的时代一样应该大力提倡讲道德,道德对社会所起到的维系作用始终比法律所起的作用更基础、更加重要。因此,官员也必须是格外讲道德的人。在实际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没有任何冲突,法律本身就是传统道德经提炼而制度化为强制性规则的。让清官成为一种基本而非圣洁的职业操守以道德力量维持运行的国家,往往走向不道德;以清廉不阿维系公正的官员,往往制造更大的不公正。 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为官者都是既耐用有抗腐蚀的特殊材料,把个人的道德水准当作整个国家大厦的脊梁是极其脆弱和不可靠的。我们需要的是制度,只有在技术层面完善和针对人性的制度才能作为国家健康运行的基础,才能保证那些上马能安天下,下马能治国家的能人悍将不腐化变质,从始至终为国家所用。 清官应该是一种基本的职业操守,要靠制度养成,而不是靠统治者的号召。只有当清官成为一种基本而非圣洁的职业操守的时候,当不做清官就可能面临制度的惩罚的时候,当清官不再被人们称为清官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结语 中国的正人君子有个毛病,“他总觉得天下都是小人,只他一个人是君子。”精神洁癖并无错,完美主义并无错。问题是,少了制度的制约,善恶标准存乎一心,难免会落入非此即彼的误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毓贤制造太原大屠杀……人类史上种种丑恶思潮皆由此来。我们吃“洁癖”的亏,吃得还少吗?
『肆』 你怎样看待拥有道德洁癖的人群
有剁得起皮的人群,我觉得他们把道德看的太重要了,会让人反感。与他们交流是会反复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本人觉得没必要。
『伍』 什么是道德洁癖
是指在道德上面极端苛刻,不承认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上不内允许有一容点的“不道德”,不然的话就反应过度,甚至反目成仇。
区分正常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洁癖是困难的,以功利主义或者说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达成一个更好的效用,牺牲一些道德诉求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诘者也总是可以找到理由来反对。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并捐款1000万元,引起相关方面的反对。同时也有评论说这是“道德洁癖”。同样有争议的话题还有“卖淫养家”。
典型的道德洁癖的人:海瑞。
『陆』 什么是道德洁癖道德可以用洁癖形容吗
是指在道德上面极端苛刻,不承认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回上不允许有一点答的“不道德”,不然的话就反应过度,甚至反目成仇。区分正常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洁癖是困难的,以功利主义或者说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达成一个更好的效用,牺牲一些道德诉求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诘者也总是可以找到理由来反对。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并捐款1000万元,引起相关方面的反对。同时也有评论说这是“道德洁癖”。同样有争议的话题还有“卖淫养家”。典型的道德洁癖的人:海瑞。]
『柒』 道德洁癖给我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只要有一点违背道德的事我都不做,看到朋友有一点违背道德的行为,都不会
1、做好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
2、身边朋友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尽量劝阻,实在劝阻不了就不要过分自责自己;
3、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道德。
『捌』 不要对任何人 抱有任何道德洁癖的期望 这个世界上 每个灵魂都半人半鬼 凑太近了 谁也没法看是啥
这句话说的意思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是很普通的,也许在白天我们戴着面具到到了背后,可专能每个人的本性都会属显露出来。
如果我们喜欢一个人,甚至正如一个人就要接受他的全面的性格特点不一定完全是对的,也没有什么全是错误的。
『玖』 道德洁癖有哪些行为
道德洁癖是指在道德上面极端苛刻,不承认人的基本的生理、心理上的需求,在道德上不允许有一点的“不道德”,不然的话就反应过度,甚至反目成仇。
区分正常的道德要求和道德洁癖是困难的,以功利主义或者说实用主义的观点来看,达成一个更好的效用,牺牲一些道德诉求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反诘者也总是可以找到理由来反对。
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设立金叶基金,并捐款1000万元,引起相关方面的反对。同时也有评论说这是“道德洁癖”。同样有争议的话题还有“卖淫养家”。
在中国,“道德洁癖”是一种根源深厚的社会文化心理,即你要当一个好人、一个英雄、模范、清官、慈善家,那就必须通体无暇,毫无阴暗面,从外在行为到内在动机都要严丝合缝地符合最严格的道德要求,永远伟光正、高大全。
这种文化心理的形成,既受到20世纪一味鼓吹“大公无私”的革命文化传统的影响,也受到传统儒家深厚的道德理想主义的支持。
“道德洁癖”的泛滥,制造出大量的伪君子。而且,狂热的“道德洁癖”分子动不动要求别人自证清白,要求别人从里到外向外界袒露,以一种社会运动的方式胁迫每一个人都符合其要求。“道德洁癖”蕴含着导向极权主义的种子,是一种相当不健康,也很危险的社会心态。 近来有关夏俊峰案的种种争议,从中都可以看到这种在中国社会文化心理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洁癖”的影子。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