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23立法同盟

23立法同盟

发布时间: 2022-04-03 14:25:01

㈠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______是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

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政党。

1847年6月建立,1852年解散。

指导思想:科学社会主义;

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

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宗旨: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

章程:章程共七章36条:一、同盟;二、支部;三、区部;四、中央委员会;五、代表大会;六、一般规定;七、接受盟员。
章程规定了同盟的组织原则,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各级领导成员均选举产生并可随时撤换,同盟组织内实行民主,每个同盟成员既享受民主权利又要尽应有的义务。
章程规定接收同盟成员的7条标准,即信奉同盟的目的;具有革命的毅力并积极从事宣传活动;承认共产主义;不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团体并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方可被接收加入某一支部。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257]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第一章 同盟

第一条 同盟的目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

第二条 盟员的条件:

(a)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

(b)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

(c)承认共产主义;

(d)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

(e)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

(f)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

(g)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才能被接收入某一支部。

盟员如果不能遵守这些条件即行开除(见第八章)。

第三条 所有盟员都一律平等,他们都是兄弟,因而有义务在一切场合下互相帮助。

第四条 盟员皆有盟内代号。

第五条 同盟的组织机构是: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

第二章 支部

第六条 支部的组成至少三人至多二十人。

第七条 每个支部选举主席和副主席各一人。主席主持各种会议,副主席管理财务,主席缺席时由副主席代理主席职务。

第八条 接收新盟员须经支部事先同意,由支部主席和充当介绍人的盟员办理。

第九条 各地区的支部彼此不得相识或保持任何联系。

第十条 各支部均须有特别称号。

第十一条 任何一个盟员迁居时均须事先报告本支部的主席。

第三章 区部

第十二条 区部辖有两个以上十个以下支部。

第十三条 由这些支部的主席和副主席组成区部委员会。区部委员会从委员中选出领导人。区部委员会同本区各支部和总区部保持联系。

第十四条 区部委员会是区内各支部的权力执行机关。

第十五条 各独立支部须加入已有的区部,或同其他各别的支部成立新的区部。

第四章 总区部

第十六条 本国或本省内的各区部隶属于一个总区部。

第十七条 由代表大会根据中央委员会的建议按省划分同盟各区部和指定总区部。

第十八条 总区部是本省各区部的权力执行机关。它同各该区部和中央委员会保持联系。

第十九条 新建立的区部加入邻近的总区部。

第二十条 总区部向最高权力机关——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在代表大会闭幕期间则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

第五章 中央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 中央委员会是全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

第二十二条 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不少于五人,由代表大会指定为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区的区部委员会选出。

第二十三条 中央委员会同各总区部保持联系,每三个月作一次关于全盟状况的报告。

第六章 一般规定

第二十四条 支部、区部委员会以及中央委员会至少每两周开会一次。

第二十五条 区部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委员任期为一年,连选得连任,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之。

第二十六条 每年9月进行选举。

第二十七条 区部委员会必须根据盟的意图对各支部所进行的讨论加以领导。

如中央委员会认为某些问题的讨论具有普遍的和直接的利害关系,可以提交全盟讨论。

第二十八条 盟员至少每三个月同所属区部委员会联系一次,支部每月联系一次。

每个区部至少每两个月向总区部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每个总区部至少每三个月向中央委员会报告一次本地区的工作进展情况。

第二十九条 同盟各级机关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同盟的安全并加强其活动,按照章程独立负责进行活动,并立即把一切通知上级机关。

第七章 代表大会

第三十条 代表大会是全盟的立法机关。关于修改章程的一切提案均经总区部转交中央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提交代表大会。

第三十一条 每个区部都可派遣代表。

第三十二条 盟员不超过三十人的区部派代表一名,满六十人者派两名,满九十人者派三名,以此类推。各区部可以选举不属于本地区的盟员为自己的代表。

凡属上述情况,则各区部须赋予自己的代表以全权并给予详细的指示。

第三十三条 代表大会于每年8月举行。遇紧急情况中央委员会得召集非常代表大会。

第三十四条 每届代表大会指定本届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同时指定下届代表大会的开会地点。

第三十五条 中央委员会得出席代表大会,但无表决权。

第三十六条 代表大会于每次会议后除发指示信件外,还可以代表全党发表宣言。

第八章 反盟罪行

第三十七条 凡不遵守盟员条件者(见第二条),视情节轻重或暂令离盟或开除出盟。

凡开除出盟者不得再接收入盟。

第三十八条 开除盟籍的问题只能由代表大会决定。

第三十九条 区部或独立支部可以暂令各别盟员离盟,但必须立即报告上级机关备案。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大会同样作为最高权力机关作出决定。

第四十条 被暂令离盟的盟员重新入盟问题,须由中央委员会根据区部的提议处理。

第四十一条 反盟的罪行由区部委员会审理;区部委员会还应督促判决的执行。

第四十二条 为了盟的利益必须对被暂令离盟者,被开除盟籍者和可疑者加以监视,使他们不能为害。有关这些人的阴谋活动必须立即通知有关支部。

第九章 盟的经费

第四十三条 代表大会为每个国家规定每一盟员反缴纳的最低盟费。 第四十四条 盟费半数上缴中央委员会,半数由区部或支部留用。

第四十五条 中央委员会的经费用作下列各项支出:

(一)联络费用和组织费用。

(二)印发传单。

(三)中央委员会因执行某种任务所派代表的一切费用。

第四十六条 地方委员会的经费用作下列各项支出:

(一)联络费用。

(二)印发传单。

(三)在必要时派遣代表的一切费用。

第四十七条 凡支部和区部六个月不向中央委员会交盟费,中央委员会即令其暂时离盟。

第四十八条 区部委员会最迟不超过三个月向所属各支部报告收支情况。中央委员会向代表大会报告盟的经费分配情况和盟的收支情况。任何滥用盟的经费的行为都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第四十九条 特别费用和召开代表大会的费用由特殊收入开支。

第十章 接收盟员

第五十条 支部主席向被接收入盟的盟员宣读和说明章程的第一条到第四十九条,要在简短的讲话中特别强调入盟者应尽的义务,然后向他发问:“那末,你愿意加入这个同盟吗?”如果后者回答:“愿意!”,那末主席就要他保证尽盟员的一切义务,然后宣布他为盟员并在下一次会议上将他编入支部。

发展过程:在对正义者同盟进行根本改造的基础上建立。正义者同盟是19世纪30年代成立的德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年初,正义者同盟派J.莫尔邀请K.马克思、F.恩格斯加入并决定按他们的主张改组同盟。1847年6月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拟定章程,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国际主义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同年11月29日~12月8日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章程,明确规定了同盟的目。

㈡ 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什么

同盟会的纲领就是三民主义。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分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㈢ 中国同盟会的性质是什么

是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㈣ 什么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同盟国与协约国是一战中两大对立的政治军事集团,引发了一战这场惨烈的世界战争。

1、同盟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军事同盟。它与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美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2、协约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俄罗斯帝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它与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四国联盟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

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一开始是同盟国国家,但在战争爆发后快一年的1915年4月时,突然倒戈,和协约国签订了《伦敦条约》并对奥匈帝国宣战。

一战中后期,美国也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罗斯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4)23立法同盟扩展阅读:

一、同盟国主要国家:

1、德意志帝国:

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上台执政,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

2、奥匈帝国:

是存在于1867年至1918年间的一个中欧共主邦联国家。当时的匈牙利王国与奥地利帝国组成“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和领地以及匈牙利圣伊什特万王冠的领地”联盟,匈牙利国王与奥地利皇帝是同一个人。

匈牙利对内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等自治权,外交和国防等对外事务方面则与奥地利一样,统一由帝国中央政府处理。

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衷解决方法。

它的首府设在维也纳,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第二面积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二、协约国主要国家:

1、俄罗斯帝国:

1914年7月30日援助塞国,对奥匈宣战。8月1日被德国宣战。8月6日被奥匈帝国宣战。11月1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9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1917年2月退出。

俄罗斯共和国二月革命后站在协约国一方,继续对同盟国作战,最终在十月革命中被推翻。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合约 ,标志俄国在1917年11月退出一战。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3日德意志帝国对其宣战。8月13日对奥匈帝国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

3、大英帝国:

包括法国殖民地。1914年8月4日对德意志帝国宣战。8月12日对奥匈宣战。11月5日对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宣战。1915年11月15日对保加利亚王国宣战。

㈤ 二战轴心国与同盟国国家分别有哪些

轴心国阵营:

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匈牙利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罗马尼亚王国、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府)。

同盟国阵营:

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英属印度、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古巴、海地、巴拉圭、乌拉圭、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厄瓜多尔、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玻利维亚、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

原本是法西斯轴心国阵营的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在退出了法西斯轴心国阵营后也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5)23立法同盟扩展阅读

轴心国介绍:

轴心国(Axis powers),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 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王国和日本帝国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

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与纳粹德国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 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反法西斯同盟介绍:

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德国、意大利、日本将法西斯战争和法西斯暴政强加于欧亚各国人民,促使反法西斯国家同盟统一战线建立与逐步发展和加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

主要国家:美国、英国、苏联、中华民国。

其他盟国包括: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称为衣索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

㈥ 古罗马皇帝凯撒修订的立法叫什么

你说的是来历法吧,儒略源历,另外凯撒没有称帝哦
以下网络
《儒略历》西方国家16世纪大多采用它。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厄斯·儒略·凯撒在埃及亚历山大的希腊 儒略历
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订的,并在公元前46年1月1日起执行实行,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历法称为《儒略历》。

㈦ 民主建港协进联盟的党内架构

主席:谭耀宗(立法会议员)
副主席:刘江华(立法会议员、沙田区议员、行政会议成员,公民力量创始人之一,1991年曾代表香港民主同盟选举立法局但落败)、蒋丽芸(商人、工业家蒋震之女儿)、李慧琼(立法会议员、九龙城区议员)、张国钧(中西区区议员、律师、曾任青年民建联主席、以“北极企鹅”一事失言闻名)
秘书长:彭长纬(沙田区议会副主席、议员)
副秘书长:陈学锋(中西区区议员、民建联宣传及公关委员会副主席)
司库:黄建源
委员:吕坚、李均颐、李瑞成、李锦文、周浩鼎、周转香、林光宇、洪连杉、洪锦铉、徐红英、袁靖罡、张晴云、许华杰、郭安然、陈勇、陈百里、陈克勤、陈金霖、陈恒镔、陈国华、陈国旗、陈曼琪、陈维端、陆地、冯培漳、黄国恩、杨子熙、杨位款、叶傲冬、葛佩帆、刘国勋、欧阳士国、潘进源、蔡素玉、郑泳舜、黎荣浩、卢懿杏、钟嘉敏、钟树根、简志豪、谭荣勋、苏爱群 (除委员外同上)
委员:简志豪(黄大仙区议员、民建联组织建设委员会主席)、陈勇(北区委任区议员)、陈维端(会计师、民建联工商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叶傲冬(油尖旺区议员)、黎荣浩(黄大仙区议员)、葛佩帆(沙田区议员、民建联妇女事务委员会主席)、周浩鼎(离岛区委任区议员、青年民建联主席)、林光宇(前民航处处长、民建联对外联络委员会主席)、陈恒镔(青年民建联副主席、荃湾区议员)、冯培漳(会计师、民建联培训委员会主席)、陈曼琪(律师、黄大仙区议员、民建联专业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欧阳士国(商人、民建联培训委员会副主席) 主席:杨孙西
副主席:杨钊、计佑铭、杨耀忠、卢文端、刘宇新、吴仕福、邓兆棠、方和、黄士心、曹王敏贤、钟瑞明
委员:尹才榜、何秀武、何景安、吴兆华、岑永生、李国英、区艳龙、张明敏、张闾蘅、曹宏威、庄绍绥、陈少琼、陈金烈、陈荣灿、曾正麟、冯力、黄江天、杨位醒、刘佩琼、潘国华、蔡陈葆心、蔡德河、郑家纯、郑咏基、郑德健、卢温胜、萧婉嫦、钟沛林

㈧ 伯尼尔公约的第二条

⒈“文学和艺术作品”一词包括文学、科学和艺术领域内的一切成果,不论其表现形式或方式如何,诸如书籍、小册子和其他文字作品;讲课、演讲、讲道和其他同类性质作品;戏剧或音乐戏剧作品;舞蹈艺术作品和哑剧;配词或未配词的乐曲;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图画、油画、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画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实用艺术作品;与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学有关的插图、地图、设计图、草图和立体作品
⒉本同盟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所有作品或任何特定种类的作品如果未以某种物质形式固定下来便不受保护
⒊翻译、改编、乐曲改编以及对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其他变动应得到与原作同等的保护,但不得损害原作的版权
⒋本同盟各成员国对立法、行政或司法性质的官方文件以及这些文件的正式译本的保护由其国内立法确定
⒌文学或艺术作品的汇编,诸如网络全书和选集,凡由于对材料的选择和编排而构成智力创作的,应得到相应的、但不损害汇编内每一作品的版权的保护
⒍本条所提到的作品在本同盟所有成员国内享受保护此种保护系为作者及其权利继承人的利益而行使
⒎在遵守本公约第七条第四款之规定的前提下,本同盟各成员国得通过国内立法规定其法律在何种程度上适用于实用艺术作品以及工业品平面和立体设计,以及此种作品和平面与立体设计受保护的条件在起源国仅仅作为平面与立体设计受到保护的作品,在本同盟其他成员国只享受各该国给予平面和立体设计的那种专门保护;但如在该国并不给予这种专门保护,则这些作品将作为艺术作品得到保护
⒏本公约的保护不适用于日常新闻或纯属报刊消息性质的社会新闻
第二条之二
⒈政治演说和诉讼过程中发表的言论是否全部或部分地排除于上条提供的保护之外,属于本同盟各成员国国内立法的范围
⒉公开发表的讲课、演说或其他同类性质的作品,如为新闻报道的目的有此需要,在什么条件下可由报刊登载,进行广播或向公众传播,以及以第十一条之二第一款的方式公开传播,也属于本同盟各成员国国内立法的范围
⒊然而,作者享有将上两款提到的作品汇编的专有权利

㈨ 同盟会纲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暴行,使孙中山产生了反清革命的思想。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看到腐败的清王朝已无可挽救,便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孙中山发起在日本东京创立了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它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核心。

民族主义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反抗满洲贵族的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但不是种族复仇;第二,国内各民族平等平权,实现“五族共和”;第三,改变中国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状况,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孙中山看到当时中国社会的危机是“异种残之,外邦逼之”,解决民族压迫问题,就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清朝,对外既可以打击帝国主义列强,对内又可以实现各族一律平等。因此,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广泛的号召力。它在动员人民群众与清朝政府作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它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权利。孙中山认为,封建专制制度,“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只有“民主立宪”才是“最为相宜的”政治制度。因此,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刻不容缓。他论证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关系说,民族主义是要扫尽“现在的恶劣政治”;民权主义是要彻底挖掘“那恶劣政治的根本”,这两个主义是一个完整体系的两个内容;这两种革命是一次行动的两个方面。孙中山根据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学说,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中国的国情,第一次提出了在中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的宪法方案。“五权分立”还包括人民的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其基本精神是直接民权,其中选举权和创制权体现了人民的主权,罢免权和复决权是人民保留期间的收回权。五权分立和直接民权思想反映出孙中山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批判精神,闪耀着革命民主主义的光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不过,究竟怎样才能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孙中山没能作出完满的答复。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它的主要内容,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辛亥革命时期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孙中山看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土地为少数人垄断、贫富悬殊的状况,为了避免将来发生第二次革命,他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平均地权的具体办法是“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列宁对孙中山这种主张作过评论:“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列宁又指出,孙中山的主张“首先是同社会主义空想、同使中国避免走资本主义道路、即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其次是同宣传和实行激进的土地改革的计划结合在一起的”。列宁认为这是小资产阶级空想。但列宁同时也指出孙中山的政治纲领和土地纲领具有“革命民主主义内核”,①因为这是反封建的、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的纲领。由资产阶级实行土地国有,并不是什么社会主义,而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总之,民生主义的实质是涂上了小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国家资本主义。

三民主义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如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希望帝国主义能够赞助中国革命;民权主义没有提出发动人民群众的具体措施,对封建势力有很大的妥协性;民生主义反对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等等。但是,三民主义是当时亚洲最完整的具有民主思想体系的革命理论,它的本质是进步的、革命的,它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㈩ 反法同盟共有几次

七次
反法同盟是1792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是为了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后的五次同盟则是为了对抗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反法同盟和法国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战争。第一和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法兰西共和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法国大革命战争,后五次同盟与法兰西帝国之间的战争称为拿破仑战争。头五次反法同盟都以失败告终,法国也因此成为欧洲大陆的霸主,盛极一时。第六次反法同盟取得了胜利,推翻了拿破仑的帝国,复辟了法国波旁王朝。第七次反法同盟则彻底击败了东山再起的拿破仑。

第一次反法同盟
1792-1797
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西班牙,皮德蒙特
主要战役:
Revolutionary Wars
第二次反法同盟
1798-1801
俄国,英国,奥地利,土耳其帝国,葡萄牙,那不勒斯,梵蒂冈
主要战役:
Trial in Egypt
Marengo
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
奥地利,英国,俄国,瑞典
主要战役:
Austerlitz
第四次反法同盟
1806-1807
普鲁士,萨克森,俄国
主要战役:
Conquest of Prussia
第五次反法同盟
1809
英国,奥地利
主要战役:
War Along the Danube
The Peninsular War
第六次反法同盟
1812-1814
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德意志各国
主要战役:
Invasion of Russia
1813 Liberation of Germany
Defence of France
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
英国,俄国,普鲁士,瑞典,奥地利,德意志各国
主要战役:
The 100 Days and Waterloo

1793年到1815年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先后组成的7次武装干涉法国的军事同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深入引起了欧洲封建君主国的恐惧。为了扼杀革命, 1792年初普鲁士和奥地利率先结成同盟,出兵干涉法国。英国则企图乘法国内部发生革命之机夺取法国的海外殖民地,同时也深恐法国更加激烈、更加彻底的革命会诱发英国人民起来反对当局的统治。因此,1793年2月由英国策动,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撒丁、那不勒斯、俄国等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从各个方向进攻法国。1793年6月以后雅各宾派掌握了政权,改组军队,整顿经济,开始扭转前线败局。1794年6月法军在比利时的弗勒吕兹大败联军,第一次反法同盟开始瓦解。1796年拿破仑在意大利重创奥军,使同盟完全解体。1798年底英、俄、奥、土耳其等国组成第二次反法同盟。法国督政府无力抵抗进攻,拿破仑乘机发动政变,掌握了国家权力。1800年拿破仑在马伦哥战役中打败奥军主力,迫使奥国和英国分别签订和约,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由于英国与法国在争夺土地和扩张方面的矛盾,英国纠集俄、奥等国于1805年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的辉煌胜利迫使奥地利再次与法国签约,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英国不甘心失败,于1806年9月策动普、俄、瑞典等国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战斗正式开始仅6天,法军就在耶拿和奥尔斯泰特两战役中全歼普鲁士军,随后长驱直入柏林,普鲁士投降。1807年法军在埃劳和弗里德兰两战役中大败俄军,再加上法俄在瓜分东欧领土问题上达成协议,俄法签订和约后,俄国退出同盟。至此,拿破仑帝国取得了一系列军事上的胜利,进入鼎盛时期。为了最终瓦解英国力量,拿破仑从1806年底开始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为了在伊比利亚半岛严格执行封锁政策,法军于1807年和1808年先后入侵葡萄牙和西班牙,挑起了伊比利亚半岛战争。英国利用此机会于1809年组成第五次反法同盟。法军迅速击退奥地利军的进攻,占领了维也纳,又在瓦格拉姆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打破了这次反法同盟。但是,战后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法俄矛盾激化。1812年拿破仑以60余万大军入侵俄国,几乎全军覆没。乘此机会,欧洲各国于1813年迅速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10月莱比锡一役,法军大败。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并被流放到厄尔巴岛。1815年拿破仑逃出厄尔巴岛,召集旧部,重返巴黎。英、俄、普、奥又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联军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拿破仑再度退位并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反法同盟战争至此宣告结束。

就法国而言,反法同盟战争有两重性质:一方面是反对外国干涉,保卫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主要体现在前几次打垮反法同盟的战争;另一方面,则有其争夺霸权的性质,反法同盟则带有被压迫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最突出的是第五次反法同盟战争。

热点内容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