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名词解释
Ⅰ 道德教育的概念
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教程
比较完整的道德教育过程,一般包括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确立信念和培养行为习惯等主要环节。与通常的知识教育相比较,道德教育具有广融性、同时性、多端性、重复性、强烈实践性和渐进性等主要特点。确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特点和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一般采取正面疏导的方针,实行传授道德知识和总结受教育者的道德生活经验相结合,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榜样激励和舆论扬抑相结合的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养人民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提高人民的历史主动性,推动社会秩序和社会风气的不断改善。它既从现实经济政治关系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又着眼于人民道德境界的不断升华。它不仅注重清除一切旧道德的消极残余和影响,积极配合和保证政治、法律、知识、审美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更注重于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选择能力。
Ⅱ 道德教育是什么
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 道德教育图1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
Ⅲ 德育模式 的名词解释
1、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2、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3)道德教育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结合原则
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育
Ⅳ 名词解释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和道德行为规范的体系。确定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传统要求;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受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具有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和继承性。中国奴隶社会重视礼、乐教育。长期的封建社会里以儒家“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为基本内容。
补充
1988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纲要)规定中小学德育内容大体上有: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理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等。当代世界各国都重视实施德育,根据本国国情和教育目标规定德育内容。如日本的德育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目标,把尊重人的思想和精神贯彻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以此规定各级学校的德育内容。在小学教学大纲的德育部分规定:尊重生命,端正礼节,按自己的正确信念行动,友好相助,爱好大自然等 28 条具体内容,并依照高、中、低年级的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Ⅳ 德育过程名词解释是什么
德育过程即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思想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外化机制发展学生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德育过程的结构
德育过程的结构是指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在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内容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Ⅵ 道德的名词解释
道德是人类社会抄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Ⅶ 护理道德教育的名词解释
护理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护士接受和遵循护理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而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护士施加一系列护理道德影响的活动。
Ⅷ 德育目标的名词解释
德育目标是指德育在特定阶段中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
德育目标(objective of moral ecation)是2013年公布的教育学名词。是指德育在特定阶段中培养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规格要求。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
课程内容:
1、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2、综合化: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3、生本性: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4、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