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倾听道德

倾听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4-03 16:49:03

A. 关于孔子倾听的名言

孔子名言75

正心修身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释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那么说话和行动都要正直;国家政治黑暗,难么行为要正直,而说话要谨慎随和。”
20.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
【释义】孔子说:“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21.子曰:“其言之不祚,则为之也难。”——《宪问》
【释义】孔子说:“他的话大言不惭,要他做起来就很难了。”
22.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23.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24.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释义】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25.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快乐由三种,有害的快乐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赞扬别人的长处为快乐,一多交贤能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傲慢自大为快乐,以无所事事地游荡为快乐,以过度的宴饮为快乐,这是有害的。”

诚信友爱篇

2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孔子说:“君子喜欢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喜欢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与此相反。
27.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经常忧愁。”
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即使大家都讨厌他,自己也不要随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欢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0.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宪问》
【释义】孔子说:“不事先怀疑别人的欺诈,也不随意猜测别人的不诚实,然而却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觉,这才是贤人啊!”
3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观察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考察他所走过的道路,了解他的心情、爱好,那么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怎么隐藏得住呢?怎么能隐藏得住呢?”
3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一个人有几句正确言论就推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言论。”
33.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在一起学习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坚守真理;可以一起坚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权达变。”
34.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可以同他谈话,却不同他谈话,这会错过人才;不可以同他谈话,却同他谈话,这是错说了话。聪明人既不会错过人才,也不会错说话。”
3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主张不同,不互相谋划事情。”
3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3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38.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志仁者。”——《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工匠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要事先修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为那些卿大夫中的贤人服务,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友。”
39.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三种。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40.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焉。”——《颜渊》
【释义】孔子说:“诚恳地劝告他,好好地引导他,要使他仍然不听,也就算了,免得自找羞辱。”

仁德道义篇

41.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释义】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43.子曰:“君子道者有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达到的三个方面,我都没有做到:仁德的人遇事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无所畏惧。”子贡说:“这三点正是老师的自我评论啊。”
44.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45.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释义】孔子说:“出门做事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认真,役使老百姓就像承担重大祭祀一样慎重。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无论在邦国里做事,在家族里做事,都不要让人怨恨自己。”
4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释义】孔子说:“刚强、果断、朴实、言语谨慎,这些品格接近于仁。”
47.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释义】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风气的地方是美好的。挑选住处,不选有仁风的地方,怎么能说是聪明呢?”
4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面对着合乎仁德的事,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49.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宪问》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精彩的言论,而有精彩言论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而勇敢的人不一定是仁人。”
50.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了就会胡作非为。”

谦逊恭谨篇

51.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5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释义】孔子说:“少年子弟平时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做事要谨慎,说话要讲信用,要广泛关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若还有富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53.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衰,吾何以观之哉!”——《八佾》
【释义】孔子说:“处在上位而不宽宏大量,举行礼仪时不严肃认真,参加丧礼时不悲伤。这种表现,我怎么能看得下去啊!”
54.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
——《八佾》
【释义】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抢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比赛射箭吧!比箭时,先相互作揖致意,然后上场;比赛完毕下场后又互相敬酒。这才是君子之争。”
55.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至于把我看成圣人和仁人,那我怎么敢担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烦,仅仅做到这些就是了。”
56.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骄傲而吝啬,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5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释义】孔子说:“在道德上不加以修养,在学问上不去讲习,听到合乎义理的事情不能跟上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感到忧虑的呀。”
58.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释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得出答案,再尽量告诉他。”
5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释义】孔子说:“君子安详宽和而不傲气逼人,小人傲气逼人而不安详宽和。”
60.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
【释义】孔子说:“孟之反这个人不夸耀自己,他在队伍败退时留在最后作掩护,将要退进城门时,他鞭打着马匹说:‘不是我敢于断后,是马不肯走哇。”

求知好学篇

61.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释义】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也不学习,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62.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6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反复思考,结果却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6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释义】孔子说:“只一味读书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骗;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读书,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6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释义】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还又怕失掉。”
6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释义】孔子说:“对学得的只是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到,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个有修养的君子吗?”
6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孔子说:“温习旧有的知识时,能有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6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释义】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要求饱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主动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6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释义】孔子说:“像庄稼那样只长苗而不开花的是有的吧!只开花而不结果的也是有的吧!”
70.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
【释义】孔子说:“读书人如果留恋安逸的生活,就不配做读书人了。”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释义】孔子说:“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看作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检查自己,加以改正。”
7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73.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释义】孔子说:“古时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装饰自己给别人看。”
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
【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5.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释义】孔子说:“如能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去学习《周易》,便可以不再有大的过错了。”

另外可以参考:http://blog.csdn.net/aaaaatiger/archive/2006/08/20/1099737.aspx

B. 论有效倾听中的控制倾听与倾听分析的范文

有时候很庆幸自己在幼儿园,还可以没有太直接的压力约束自己在与孩子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尝试尽可能的自己想象中的理想教育。比起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来说,不管是在课程安排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人当在无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最自由与及至的超常发挥。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早就呈现百花齐放了:从主题活动到整合课程;从倡导幼儿为主体到倡导互动式交流;从质疑公开课到常态课的研讨等。

结合最近自己在各班的活动经验,一直在思索《静悄悄的革命》中关于“倾听”和“静谧课堂”的观点理解,书中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阐述。真正的“静谧”与“倾听”应该呈现怎样的空气气息呢?我总感觉有一种东西必须淹没在教室的人群中间,才能真正体会得到,甚至是不能言传明晰的。

我所说的高控制不是那种粗暴的,简单的训斥导致害怕所形成的控制。其实那种简单的训斥和批评并不能控制孩子,一旦孩子脱离了这个老师,孩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呈现疯狂的状态。我所说的高控制,是一种道德优势控制或是一种温和教导形成的控制或仅仅是一种假倾听习惯。

孩子不是因为受尊重而自觉形成的倾听习惯,而是老师就是这样要求,在老师的要求下养成的倾听习惯。而且你可以看出,不管是老师在讲述还是其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教室里很安静。教师面对一个五、六十个孩子的班级群体,往往就会恍惚觉得孩子们是在认真倾听。只有会读懂孩子眼神的老师这个时候才会发现:孩子的眼睛是“散光”的。而真正的孩子们之间的想法碰撞和提升也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我常常困惑,认真负责的老师会建立一个好的班级常规:上课时上位置很及时,听到音乐自动上位;上课时孩子们一个个坐得端正笔直,认真听讲;自由活动时间也秩序紧然……因为认真负责的老师常常会做到对自己提出要求执行的持之以恒。但总感觉,孩子们的步调太一致了,好象失去了一些什么。这是不是一种温和教导形成的高控制呢?

我也常常困惑,我很擅长于和孩子讲道理,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浅显易懂的语言,或者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来阐述我提出的要求,让他们心服口服的承诺做到。而我提出的要求不也是有可能是因为各种因素(如班额大、孩子多或上面的要求)的无奈而提出的吗?孩子为什么就不可以有所逾越呢?有一个家长曾经问我:“你看我孩子,在课堂上一开始还是挺认真听的,可到后来就在摸自己手里的东西了。”那节课我是全程听到的,我如此说:“你应该感到高兴,但孩子觉得活动无聊或者没意思的时候,还知道找点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做。”象已经习惯于被单位时间控制的成人一旦放假或者休息,就不知道如何打发自己的时间。而孩子却知道如何经营自己的时间,不也是很好的吗?

我总觉得用心倾听的状态不是本质问题,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与积极应对是否产生思维的激荡与碰撞是本质、是关键。教师只有能够读懂孩子的眼神语言才能够真正体会到孩子的精神状态。不一定是非得用语言来与碰撞,不一定是非得站起来回答别人的问题才有真正的思维激荡。别人的回答或老师的应对,是否真正在孩子的大脑中产生了涟漪,看这个孩子眼睛深处的东西才能明白。

而只有当课堂里的(不管是清晰表达的还是不清晰表达的或者是没有表达出来的)声音都被老师尊重与理解,并把握到,教师才有可能更深层地触动这些思索进行碰撞。而只有别人的声音在孩子的大脑中真正产生了涟漪,思想的互动才真正形成。如此境况下,倾听就不足为奇了。

C. 懂得倾听,才是最好的素养,素养和修养的区别

第一,增强自己的好奇心,喜欢和陌生人交流,要做到主动、热情、诚恳;第二,要有好的交往素养,学会尊重他人;第三,掌握一些交往礼仪,懂得语言的表达技巧,会倾听,许多时候,我们要学做一个倾听者,还要学会赞美他人,注意,是赞美,不是奉承!其实,只要你有交友的需求,有好的行为素质,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人际交往圈子!~ 我给你介绍几本书吧。你看完后,你会感觉到你有了一个质的飞越。
一、看些哲学方面的书籍:中外哲学的书很多,你可以选择一下。我建议看些诸如唯物方面的书籍,和朴素辩证法方面的书籍。的唯物辩证法,中国哲学史--儒、法、名、辩、道、士等学说理论。
二、宗教方面的书。如:佛教的金刚经,坛经,和心经;道教的老子道德经。再看些怀南瑾对金刚经和道德经的解读书籍。还有圣经。
三、看些音乐理论方面的书籍,和世界音乐赏析方面的读物。最好能略通一点乐器,无论中外的都行。
四、看些科技方面的书籍。是目前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方面的书籍。
五、看些天文方面的书籍。了解一下当今世界对宇宙的认识。
六、看些礼仪和商业方面的书籍,了解当今世界礼仪和如何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七、看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包括中外。特别是中国历史。
以上这些书,用一至一年半的时间来把它们读完。
那时,必当刮目相看。
·首先得从嘴巴做起。文明用语·

不文明的口头禅尽量避免。还有不吵架。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别人和你吵,你要选择漠然。再从心里鄙视他。所谓“当我们肆意地攻击我们眼中的垃圾时,无形之中,降低了我们的身价,变为与眼中的垃圾一样垃圾,败类一样败类!最高的蔑视是沉默,沉默的走开,就是最好的鄙夷。”

·再次注重礼仪十分重要·

一个有素质修养的人,(管他是否真的有修养,也许只是金絮其外败絮其中,更也许是道貌岸然像个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实际由内)但起码得留个有素质修养的表面给人家看,对吧?所以,等上了社会,各种场合的礼仪习惯定要熟记于心。多看一些礼仪方面的书籍。

·此外一定要学会感激·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么认为的。真正有修养内涵的人是不会苛求别人为你做些什么的。我们也没有权利去要求。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忙着生忙着死,都以如此窘迫的姿态或着,没有人会对你付出绝对的关心,如果苛求绝对的关心,那将会是捕风捉影后的一无所获。所以,面对他人哪怕一点点付出,我们都要珍惜。并怀有小小感激。我曾写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麻木到不知感激,那么他的脸铁定比城墙还要厚。如果一个人麻木到不知感激也就算了,那么他的脸铁定比城墙的拐脚还要厚了不知多少了去。”

其实,这种东西最说不好。素质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给自己增加内涵。拓展见识面。培养多种兴趣。无形之中就会有了。

D. 倾听的方式有哪些

1、消极倾听(沉默):

如果父母能够耐心的、默默的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可能让孩子的心情放松,感到父母的信赖,但是这种方式还不够。

2、酬答式反应:

虽然沉默可以给孩子相对宽松的心灵空间,解决不了问题。因此,父母在听孩子讲述时做出暗示、用点头、微笑、支体语言表示你在认真听,还可以用口头暗示:如“嗯”、“真的”、“我懂了”、“有道理”等等简单语言表示愿意继续听下去,孩子就会满腔热情地继续讲下去。

3、鼓励倾听:

有时孩子需要鼓励才能说出他的感受,尤其是开始,如:“我有兴趣听你说这件事情。”“详细告诉我事情的整个过程,好吗?”当孩子听到这些鼓励的语言就把放松心情,敞开心扉,特别是要一直点头、看着他,他会把自己的感觉和意见全部说出来。

4、积极倾听:

这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语言反应技巧,它要求在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父母要采取下面三种行为:

(1)倾听孩子的诉说;

(2)立即根据孩子的所说情况理出要点;

(3)把孩子所说的要点,以父母的语言再次向孩子表达出来。

(4)倾听道德扩展阅读:

积极倾听对孩子来说的作用

1、能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真实感觉并表达出来,然后这些感觉就会消失。随着这些感觉的消失,问题可能已经解决。坦率的倾诉更能消除难受的感觉。

2、能够深入下去,展开思想,发现真正的问题。

3、能够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之道,自己解决问题,自我成长。

E. 倾听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一般而言,医患交流是分两个层次来进行的,一种是专业技术方面的,另一种是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专业技术方面,就是通过语言交流了解病史,向病人介绍医疗检查的意义、对身体是否有危害及患者需要承担的费用;阐述治疗手段、治疗目的,如是采用姑息疗法还是根治术,是对症处理还是病因治疗,同时应尽力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如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等等。而要达到理想效果,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需要多次、反复、充分的交流,才能达到预期效果。非专业技术方面的交流,范围很广,内容丰富。和医患双方的个人修养、文化水平、道德观、人生价值观、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等相关。对医务人员而言,应该了解患者就医时既有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否则,就不易沟通。应该让患者畅所欲言,变交流为交心,使医生的医疗行为与病人的期望十分接近,如病人期望过高,也要使病人的期望值逐渐下降,以达到现实的程度。这样可以清除治疗本身之外的障碍和非技术因素的负面影响,如医疗效果好,病人满意而归。万一治疗效果不理想,也容易取得病人的谅解。医患交流形式主要是语言交流。一种情感的表达,如用词恰当,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令对方愉快的接受。当病人对医疗行为不理解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少纠纷就是因为一句话引发的。另一种交流的方式是非语言表达,如动作的表达,象握手、点头、微笑、身体姿势的变化等,这在医患交流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这种无声的动作有时会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另外,还有有声的动作,如笑声、咳嗽、吸气、哼声等等都是情绪表达的方式,可使病人有不同的感受,作为医务人员,应该在医患交流中予以注意。医患交流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病人对医生的信赖,医务人员应该抓住这个中心环节,做到:如果病人不信任医生,就要设法获取这种信任;如果患者信任医生,就要使这种信任更牢固、更持久。

医患交流越来越成为医疗诊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患交流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个最基本的因素,如何把握好这些因素,是决定医患交流是否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谁去和患者交谈。交流敏感信息的过程十分关键,如果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了解,并事先考虑到将要说明哪些基本问题,交流可能会比较顺利,所以这个工作一般由接诊或主管医生来做,而不是由护士或其他人员来做,这表明对患者的尊重和认真严肃的态度。如果可能的话,请与患者熟知的其他医务人员在场,即使这些医务人员不是实际上传递信息的人,也可以增加对患者的支持感,并让患者感到并不是自己孤身一人面临危机。其次是交流地点。医患交流较佳的地点应是在一个单独、大小适中的房间,周围环境安静不喧哗,会谈前医生应嘱其他同事切勿在与患者或家属交谈过程中随意打扰,谈话时最好关闭手机。像这样在舒适安静的房间内无外界干扰的交流较易向患者传递关怀的情感,也易让患者或家属感觉到医生对患者的重视及尊重。切忌在大庭广众下告知患者敏感的问题。我们应严格尊重和维护患者的隐私权。第三方面时交流时机及交流方式。坏消息或不幸的消息总是让人绝望无助、恐惧甚至愤怒、对医务人员不再信任。我们应试图待患者或家属情绪稳定后再作交流。当患者或家属整夜不眠、疲惫不堪时,当一大群家属刚抵达医院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不宜马上传达不良消息。虽然不能总是等待谈话的最理想时机,但切忌莽撞和冷淡地面对一群人宣布坏消息。告之坏消息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二个有代表性的家属在场。传达不幸的消息,交流方式显得很重要。在正式传达信息前最好给予一定的暗示,这样不显得突然,比如:“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要告诉你。”在交谈之前,医生应熟练掌握患者的病情,便于选择要告之的内容。传递不幸信息时,我们要显得真诚、坦率,交流时应坐近并直接面对患者,目光与患者平视,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谈话内容。医生要注意自己的交流风格,如语速,平缓低调的语气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同时允许患者和家属提问或宣泄情绪,在恰当的时候可与患者握手甚至拥抱,体现医护人员感同身受、急病人所急的高尚的医德情怀。第四方面是交流内容。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告知患者病情,再经患者说出来时,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或只说出谈话内容的一小部分,除部分患者可能故意隐瞒谈话内容外,发生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不明白某些医学术语的含义;二是医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向患者灌输过多的信息,患者及家属一时没有充分领会谈话内容,难以抓到问题关键。所以为增进交流效果,医生所用的词句须通俗易懂,如果谈话内容多,可将谈话内容分成几个小部分,并特别突出重要部分。交流过程中,为了向患者传递尊敬、关怀与同情,对患者的话要专心倾听,同时还有助于指导医生朝那个方向进行谈话。最后,了解患者的个性对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曾有文献讨论了医生与男性或女性患者交流的差别。一般而言,男性多倾向于针对实际行为讨论实质问题,如:事实是什么?下一步需要怎么做?而女性则更倾向于试图通过情感来解决问题。作为妇产科医生,如果想与患者取得良好的交流效果,有意识地认同一种较为情绪化的交流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总之,在现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阶段,良好的医患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以及对医疗风险的了解,有利于医患关系步入良性循环。

F. 为什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心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还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更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块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从古至今,这可以说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倾听则是实现这些的途径。

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倾听。倾听同事的心声,分享其快乐,用体贴化解其烦恼;倾听双亲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儿女的那份孝敬之情,排解他们内心的孤独;倾听朋友的意向,真诚地为其进步高兴,为其成功喝彩,成为他们雨中的一把伞,路上的一盏灯。乐于倾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和修养。乐于倾听,是一种心灵的态度,这样的心灵平静从容,善于倾听,是一种人生的素养,善于倾听的素养,会帮助你展开工作。

善于倾听还包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善于倾听,最难得的是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甚至反面意见。齐威王听取邹忌谏言,下令奖赏进谏者,以至“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唐太宗李世民得一犯颜直谏的魏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政治修明,慎始敬终,开创贞观盛世。这些都说明兼听的重要。

而在乐于倾听和善于倾听之间,还有一个阶段,就是学会倾听。那么怎样才是学会倾听呢?一位智者挑选了持不同观点的人讨论“相声”,让大家领会“倾听”。台上甲试图打断乙:“我还没有说完呢!”乙不理会,继续说自己的。甲又做了几次努力,想要打断乙却没有成功。这时,台下的人都为乙的顽强和甲的无奈而大笑。因为大家明白,这个表演中甲只喜欢老相声,而乙仅仅不喜欢现在的相声,他们在本质上对相声的看法是一样的,但是由于缺乏倾听,他们就变成了“两个阵营”的人。

事实上,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乃是由于倾听并不是想像那样容易,两个意见基本相同的人,也可以因为缺乏沟通产生大分歧。由此推理,如果是两个意见真正不同的人,不肯倾听又该产生怎样的误会或敌意?他们要么力图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对方,没有认真倾听别人,只按自己的思路走;要么力图驳倒对方时都没有听完对方的话,只抓住其中一点。

现实生活中,还有人喜欢一边听别人说一边提建议,没有完全听完。有时如果对讲述人有偏见,还会说一些带情绪的话,有的人则常常对自己不喜欢听的事不屑一顾,对父母的教育要么躲开,要么不理睬,或尽力反驳,有时甚至不惜出口伤人。而且,现实生活中,人只能看到、听到他所能看到、听到的东西,因为人是有局限性的。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一种虚心求教的精神,因为认识总是有局限性,没有人能够做到百事通。所以,要想理解别人,先要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需要做到:

换位思考。在交谈中,既要适时适度地开启心扉,也要随时随地接纳对方。当一方在侃侃而谈时,他总是希望对方专心致志地在聆听。而只有感觉到别人对自己的欣赏时,一个人的自信才能建立。因此,学会倾听,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不仅是一种人们交往中的礼貌行为,也是表达对他人欣赏和帮助他人建立自信心的重要方式,这将有助于使自己取得信赖,赢得友谊。

专注。以对方为中心,专心致志,不轻易插话。倾听时眼睛注视说话的人,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别人谈话的内容上,表现出一种认真、耐心、虚心的态度。

不作评判。这是良好倾听的秘诀。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如果对方的观点和我们的价值观有很大冲突,而我们又需要指出这种差异,那么,可以用礼貌而又尊重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用“身态语”回应对方,通过赞同的微笑、肯定的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谈话对象的接纳与尊重。或者通过提问确认问题。提问不仅是为了确认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且也是要让对方知道我们是真心希望理解他的。

引申话题则通过对某些谈话内容的重复和对谈话对象情感的重述,或通过提出某些恰当的问题,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理解,同时帮助对方完成叙述,从而使话题进一步深入。

当然,不论你在主观上多么努力去理解他人,也不论你多么善解人意,你都有可能受个人经验、阅历、信念甚至偏见的影响而误解他人的意图,所以,理解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理解包括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能力,以及对他人观念的尊重。理解以倾听,尤其是能很好把握别人心声和真意的那种倾听为前提,以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理解为结束。

G. 辩论中倾听特征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 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班主任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 在这一点上班主任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成为学生认真倾听的典范引领学生学习倾听。倾听学生发言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 倾听学生发言是准确评价学生的前提,倾听学生发言是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倾听不是盲目的肯定.amp;;

H. 如何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正确认识“倾听”,形成“倾听”氛围。 当今的孩子,每一位都是家庭的中心,家庭中常常是大人围着孩子转。因此,很多学生从出生到学龄期,没有人对他提出“倾听”这一要求。或者说父母会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在生活中很少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这就造成孩子内心对“倾听”缺少足够的认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一)让倾听成为一种道德修养。 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不能认真倾听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我们在课堂中要想让学生认真的倾听,首先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修养。有一句话非常经典——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 首先,我从道德修养角度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我常常对学生说:“认真倾听是对别人的尊重,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会认真倾听是有修养的表现,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我还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引导孩子们善于倾听:“学会倾听的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才能关心欣赏别人,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朋友也会越来越多。老师想和善于倾听的同学交朋友。”很多孩子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由于长久形成的习惯难以一下子改掉,他们往往还会不由自主地打断别人的话,对此,我习惯采用眼神与这样的孩子沟通,制止插话的孩子,这样既不损伤这个孩子的自尊心,也不会不影响其他孩子的发言。 (二)把倾听看作一种学习能力。 倾听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常常对学生说:会倾听的人才会学习,只有听清了别人的观点,才能集众所长成为最棒的人。以此让学生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倾听。所以,我给学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细化了的,可操作性的要求: 1、倾听时要注视老师或同学的眼睛; 2、倾听时不打断对方的话,把对方的话听完; 3、集中注意力聆听,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并能与自己的观点比较,等对方说完后再提出问题,或纠正错误。 伴随着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会在课堂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他是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老师讲课时,他的目光一直跟随着老师。”“老师真高兴,我们大家都认真倾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真是一群会学习的孩子!” “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因为你刚才边听边进行了思考!”……不断地意识强化,使学生慢慢地在心中将“倾听”与“学习能力”画上了等号,一种关注“倾听”的群体氛围悄然在班级中形成。

热点内容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