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观不强

道德观不强

发布时间: 2022-04-03 19:10:12

① 怎么树立正确的道德

第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在当今社会,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就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指导方针。

第二,要政治上成熟,听招呼,守规矩。一要一级服从一级,一级支持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政令畅通。能够站到全局干好局部,干好局部为全局负责。执政为民,秉公用权,真正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二要堂堂正正做官,老老实实为人,胸怀豁达,与人为善,诚信相待;三要洁身自好,慎微、慎独、慎言、慎行。

第三,要切实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吃的不吃,不该端的酒杯不端;管好自己身边人,不能因小失大,影响自己声誉;管好自己的“尾巴”,始终谦虚谨慎,夹着尾巴做人。要自信,但不能自傲,以平常心态对事对待自己对待同志。

第四,要深谙“公生明,廉生威”的至理名言,始终不忘身后有上百双眼睛在看着,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任何时候都不能干那些让人指脊梁骨的事,不能干那些丢份子、掉价的事,不能干那些提心吊胆,吓得睡不着觉的事,不能干那些一旦被举报,被调查情况属实,就被“双规”的事。作为公务员我们就要“人人一扇窗,个个树形象”,通过自己的具体言行,折射出公务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密切干群的血肉联系。

② 对道德观的观点和看法

三者是相互相存的,缺一不可;但最为重要的是道德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高,而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观的也是不会得到社会欢迎的。价值观影响着人生观和道德观,属于更根本的东西。人生观(life,outlook of): 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什么是人生观? 答: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

③ 什么是道德观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内和规范.它不是铁的教条容,而且没有成文的条律来规范它.它一般是通过社会舆论或者某种阶级性的意识形态宣传来对人们的生活构成某种秩序,起约束作用.简单的说,就是社会群体的不成文的规则.
那么,道德观就是你对这种意识形态规则的认识和立场.举例来说明,婚前性生活是不道德的,这就表明了他对性持有的道德观;而有人认为婚前性生活并非不道德,那么他就与前者的道德观不同.
总的来说,道德是社会群体的共识,道德观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是稳定的,”主流道德观”是社会秩序的一个基础.

④ 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会使社会沦落到什莫地步

道德不会一尘不变,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道德,现在是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内在秩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乱局(注意,我说的是内在秩序,你不要乱理解,不然中央会找我麻烦)
所以你的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不存在什么道德偏差一说,只有是否稳固和谐,这种和谐可以是两种形式,一种是大一统,一种是各种价值和道德并行不悖,和谐共处,当然这种和谐共处也是有一个大一统的价值理念作前提,那就是“自由”。

因而当前社会的问题不是什么道德沦丧,而是没有一个道德的局面。各种价值冲突太厉害。
试想,如果不主持公道成为一种主流道德,那么你也见怪不怪,觉得很正常了,相应,社会也不会因为不主持公道而成为你想象的一个什么样子,因为一个好的局面总有一个好的秩序来对应,当不主持公道成为人们普遍的价值,那么可以想见,这个社会的法律和制度必然在主持着高度的公道 ,以致于人们根本无须去主持公道,如果乱主持公道,反而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我打个简单的例子:曾几何时,路见不平,拔刀杀人,会被作为为民除害,作为时代楷模,但现在,随着人们的观念变化,法律也相应的变化(当然,二者的变化是相辅相成,不存在先后问题)这种行为就已经成为被法律所不允许,也不被目前主流道德所承认了。
所以,道德和价值的乱局会严重扰乱社会良性发展,但道德不存在什么偏差一说。如果坑蒙拐骗成为常态,那么他一定是在法律和制度的范畴内作着公平的游戏,如果集体淫乱成为人们普遍的憧憬,那么你也不会为世风日下而感慨(比如现在就有很多人搞“换妻”)。 最可怕的是道德的严重冲突,直接带来的后果是社会矛盾突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现在就表现得很明显(当然中国的矛盾不光是道德问题,大部分是制度问题),这与现行体制,文化传统有很大关系,上层建筑缺乏道德基础,传统文化根深蒂固。

⑤ 到底这个社会还有没有道德观念

基本没什么道德观念,弱肉强食,法还是人治的法,道德在很躲人心里已经不算什么了,道德是某些人作秀的工具,你想想你身边还有几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的人大多提不了干,被人排挤的差不多了,剩下几个有道德有正义感的都寥寥无几了,别相信什么社会发展越来越好之类的话,都报喜不报忧,给人虚妄的假象,看到现实的一面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反之你喜欢生活在一层薄纱背后吗

⑥ 道德观太强,如何改变

不要给自己太多的要求,那样人活得太累!多看看书,好书

⑦ “不要让道德观阻碍你去做正确的事情”这句话出自哪里

正确的道德观绝不会阻碍你做正确的事。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当我们人生遇到种种选择的三岔路口的时候,我们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欲知山中路,须问过来人”,不要自己胡思乱想,一定要向圣人讨教,向善知识讨教。《涅槃经》里也说:“愿作心师,不师于心”。意思是,不要把这个感觉系统的心作为自己的老师,而一定要控制住它,要作心师。因为凡夫难以凭借自己心意识的思维推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要学习经典。就好像我们写书法,你不可能拿起笔就写自己的东西,如果这样,十有八九是会失败的。首先要临摹。临摹就是把自己脑海当中的字形、笔画全都放弃,字帖怎么写,就循规蹈矩地去模仿。临摹得越像,就越有进步。在这过程中,对字的感觉以及审美价值观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做人也是要通过学习圣人的经典,建立一套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所谓的正知正见。不要自己瞎琢磨,走到一半,不行又回头。现在社会上都在追求财富、权力,以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要知道这些东西,是你的福报。命中有,自然会有,命中没有,你打破头也没有,这是因果的法则。通过学习佛法,你就可以了解因果轮回,了解生命的本质和万物运行的规律,了解诸法的空性;就能找寻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能开拓一种无我的胸怀,情商也会提高。做人做事就不只考虑自己,也会考虑周边的人。孝养父母,帮助同学,努力学习,尽到自己相应的社会责任。以平常心做事,万事随缘,活在当下。同时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锲而不舍地努力,再注意福德智慧的修习,就能万事顺缘,吉祥如意。当代大学生出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浓郁的现代意识,思想活跃敏锐,求知欲强,刻苦耐劳,有许多良好的品性。然而生长在这个市场与科技为主干的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内心的焦虑、迷茫以及程度不同的失落也严重存在。大学生心理障碍乃至自杀事件,呈上升趋势。所以,当代大学生以佛法来调适心理,健全人格,甚为必需。兹略述四点,聊备当代大学生参考: 1、相信因果报应。一个人命运的穷通贵贱,不是偶然的,中间贯穿着善恶对应回报的因果链。布施得财富报,放生得健康长寿报,嗔恚得相貌丑陋报等,所以对自己的命运要有正确的观念。命中没有福禄,费尽心机也得不到,命中有的好处,你不想要也不行,这叫“求之不可得,却之不可免”。这样,人生观便会达观,逆来顺受即是知天,进德修业始名立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命运便会向好的方面转化。 2、对世间现象要有空慧的正见。了知世间一切都是缘生法,并无实体,缘聚则有,缘散即空,如梦如幻。由业力感招的世相,多有逼恼。如是吾人处世,随缘任运,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适无莫,则无往而不受益。 3、由智慧生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完善自己,服务社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得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智慧素质,以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注重自我教育,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对物欲、私欲要理性化,不可膨胀。淡然处之,心平气和,反而能获得应得的需求。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我们何不做一个君子呢?乐天知命、少欲知足,又能够面对社会积极进取,使自己成为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

⑧ 道德观念很强跟没有道德观念的人有什么区别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在不违背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moral)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道德规范(moralnorm)是一种分辨善恶的尺度,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自从社会出现了对立的阶级,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也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在工人阶级看来,凡是有利于人类彻底解放事业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工人阶级的道德正是我国现在所提倡的道德,这是用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道德,所以也叫社会主义的或共产主义的道德。

什么是道德?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们最终的追求是幸福,所以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正确的行为。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的信念。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当你幼小熏陶于清真教的教化中,那么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当你幼小受教于天主教的感化里,那么,你的信仰就是上帝了;如果你幼小污染于金钱铜臭之环境,那么,金钱就是你的上帝了。
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因。
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一个脱离了生存危机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生俱来的,而是从优良的教育中学来的,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是在适合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崇高的信仰,来自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来自于伟大的社会——幸福主义社会。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的信仰和道德应当服从于客观规律,服从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所以,呵护地球,保护自然就是爱我们的家,就是爱我们的母亲,所以让地球更和谐地存在应当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因为他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千秋万代。
历史地看,封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和谐的社会,因为它存在着高等人与低等人的矛盾,但它与自然却是相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谐的多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是平等的社会,但它与自然却是极为地不和谐,滥砍滥挖,乱捕乱杀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大自然已被现代社会给破坏到了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危险程度,而我们还在高呼着GDP万岁,自由万岁!现代的人类,你们太不道德了,你们对不起祖先,对不起我们的子孙。
[编辑本段]道德定义
道德应该是合于天理的行为规范。由于人类的智慧可以掌握自然天理的动态规律,来主导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因此,随着天理动态层面的提高,道德的标准即随之提高。
在《博弈圣经》中说道:“优先预测悲剧后作出的忍让是道德。”
优先预测胜利前作出的竞争是博弈。
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赢在博弈,就缺失道德;赢得道德,就缺少博弈。
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词源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Morality)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Mores”,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的定义与道德观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道德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行为规范。
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
因此阶级社会的道德往往是一种最卑鄙的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被统治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的生命。
中国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思想。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互为补充。同时,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顺应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条文,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在法律上的诉求。
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

⑨ 道德观和思想意识有哪些关系

道德观是世界观重要内容之一。世界观又称宇宙观,是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生在内的世界总看法与根本性观点。世界观由自然观、历史观与人生观组成。人们世界观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社会主体也有不同世界观。当然,从性质上看,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道德观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既要与自然界相接触,又要与周围的人发生一定联系。既要过物质生活,又要过精神生活。人们在对待各种事物与处理各种关系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看法,并在这些看法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整个宇宙的根本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在人们的现实生活关系中,自然包含着一定的伦理关系,如家庭中的伦理关系,社会上的伦理关系等,人们对待这些关系必然形成一些“应该如何”的思想观念,这就是道德观。或者说人们在对待与处理各种事物与关系时,必然会同时产生某种善恶、正邪、荣辱等总的看法,这种看法就是人们的道德观。

道德观涵盖世界观的一个特殊方面和领域。显然,缺少道德观的世界观不可能有对宇宙的总体性看法。同样,没有世界观的道德观也不可能对复杂道德现象作出普遍性、规律性的概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定世界观在道德现象认识中的具体体现。

当我们在一个动态过程中考察道德观与世界观关系时,就不难发现道德观与世界观的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一个具有一定理性认知能力的人,其道德观的形成,总是在既有世界观指导之下进行的。

一个人一旦拥有了作为对宇宙和人生总体性看法的特定世界观,就意味着他对宇宙现象的观察已经具备了一个原则性的价值框架,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好恶倾向,因而,这就在总体上决定了他的道德观塑造方向及其内容。

这就是说,当公务员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种种活生生的道德现象而形成具体的道德观时,事实上总是以其既有的世界观为指导,受着既有道德观的制约。人们所形成的道德观,其实不过是公务员世界观在这个特殊方面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在根本上指导、制约着道德观,反过来,道德观又以特殊方式影响着世界观。公务员的世界观往往处于变化之中,这是因为,影响一个人世界观改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他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及其理性认知能力这些关键因素外,道德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如前所述,道德观是通过善恶、正邪观念所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观点,所以公务员通过道德观所形成的认识,本质上又是一种价值观。当一个人对整个社会生活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时,他对社会人生、宇宙自然的总体性认识就会发生相应变化。当一个人的善恶观念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他的世界观也必然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道德观可以通过强化或弱化的方式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公务员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科学的道德观。

⑩ 很有道德观念跟没有道德观念的人有什么不同

举个例子吧。A片这东西谁都看是吧?但是心态却不同。觉得看这东西上不得台面,不愿跟人说,这是有道德观;觉得就应该到处说,不说的都是伪君子,这是缺乏道德观念;要是把这上升到追求民主自由性解放的高度,那基本就不属于人类了,仅仅是动物。

热点内容
干部任用条例学习宣传计划 发布:2024-11-16 11:39:02 浏览:804
盐法条例 发布:2024-11-16 11:31:32 浏览:990
摩尔庄园法官 发布:2024-11-16 11:07:44 浏览:831
婚姻法第四条的理论意义 发布:2024-11-16 10:52:24 浏览:916
垛庄司法所 发布:2024-11-16 10:52:16 浏览:589
洛阳市容卫生条例 发布:2024-11-16 10:45:40 浏览:397
宁波市城市规划条例 发布:2024-11-16 10:21:44 浏览:476
劳动法孕妇请假不批准算旷工 发布:2024-11-16 09:48:27 浏览:532
备孕出差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09:29:10 浏览:155
明辩律师 发布:2024-11-16 09:22:11 浏览: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