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201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201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 2022-04-04 00:14:17

Ⅰ 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大学生投身道德向善太晚了,应该从小学开始抓起,然后到了大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Ⅱ 202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有哪些

2021年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有胡珍。

胡珍是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1968年12月生。2021年11月5日,胡珍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家住县城的胡珍一家是亲戚们小孩读书时经常投靠的地方。“小孩在家里从没断过。”在胡珍自己小孩还未出生之前,她就将大伯的孩子接到自己家里抚养,以让小孩可以在县城接受更好的教育。

“家里最多的时候,同时住有8个小孩”。胡珍说,这些都是自家兄弟姐妹的小孩,为了能在县城更好地读书。为此,胡珍的家里设有上下铺的床位或两张床,为能容纳更多的小孩住下。

不仅为小孩提供住宿,胡珍一家也承担了部分学费。在胡珍看来,自己可以省吃俭用,但小孩的教育一定不能省。由此,她和丈夫同心协力,每月的工资使用计划优先项都是小孩的学费。

胡珍抚养的小孩中,有一位是让她现在都十分牵挂的—胡珍小叔子的小女儿。小叔子身体残疾,常年病痛缠身。胡珍一家帮助她小叔子解决了基本生活难题,凑钱给小叔子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帮助小叔子开了一家粮油店。

2001年时,小叔子因病离世。胡珍主动担起责任,照顾小侄子侄女,彼时,侄子6岁,侄女才1岁。20年来,胡珍对侄子侄女视如己出,自己省吃俭用,圆他们的学习梦。农村出生的胡珍深知只有教育能改变命运。

20年的默默付出和坚韧支持,小侄子考入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龙川县成为一名教师,而小侄女的人生就不一帆风顺,小侄女因为先天性骨软骨发育不良,生活难以自理。

Ⅲ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要具体事例

一、李成环,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

李成环作为一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把帮忙他人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回到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兰州市二十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作为生活指导老师,她和其他几名同事一同照顾着全校600多名学生的生活起居。尽管岗位平凡,尽管自己家里并不富裕,但李成环总是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一次下了几天阴雨,学生宿舍被褥受潮,李成环一个人将几个宿舍的被褥拿出去晾晒,自己累得满头大汗。

学校地处农村,女生宿舍楼上下用水不方便,楼内厕所不能正常使用,学生夜间上厕所要到100米以外的旱厕,很多女生胆小不敢去。李成环明白后,不管下雨刮风,都拿着手电筒一路护送。她用自己的热心、细心和善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李成环和丈夫龚大锬都十分热心公益,夫妻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无论在恋爱期间还是婚后,只要是关于孩子们的公益事业,他们都用心参与。得知青海玉树震区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缺少过冬棉鞋和学习用品,李成环和丈夫多方募集善款,购置了700余双棉鞋和电脑、书籍等物品,打算在入冬前送到孩子们手中。

当时李成环和丈夫还在蜜月之中,且已身怀有孕。由于路途遥远,丈夫曾劝她不要亲自去。但李成环坚持要和丈夫一齐看望灾区的孩子,度过一个具有特殊好处的新婚蜜月。2015年11月22日,她和丈夫与另外3位爱心人士前往玉树结古镇八一孤儿学校,回到途中遭遇大雪发生车祸,李成环因受重伤抢救无效,于2015年12月4日15时许不幸去世。李成环去世后,人们赞誉她为“最美新娘”、“爱心天使”,以多种形式进行悼念追思和慰问。

李成环先后被追授青海省红十字优秀志愿者、甘肃拾五四”青年奖章、兰州市杰出青年志愿者、兰州市优秀青年、兰州市“三八”红旗手、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者、兰州市道德模范、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二、王一硕,男,27岁,中共党员,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2000年,王一硕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应对每年6000元的学费,父母愁眉不展。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不使两个妹妹失学,他决定放下上学,去西安打工。学校了解到状况后,迅速为他争取了国家助学贷款,他带着万分的感激迈入大学校门,并顺利完成了学业。当学校号召动员大学毕业生用心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时。

他当即就下定了决心:“是国家的助学贷款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帮忙圆了我的大学梦,在国家西部建设急需人才的时候,自己不能无动于衷”。在即将奔赴西部之际,王一硕带着一封感谢信来到给他贷款的银行行长的办公室,向支持他完成学业的银行表示感谢,并告诉行长,“母校不仅仅教给我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教会了我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我已被批准为一名西部志愿者,请你们记下我的联系方式,我保证尽早还清贷款”。

在西部期间,他充分发挥所学专长,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用心带领当地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自费为种植农户印发资料,帮忙三家制药企业透过了GSP认证,高票当选陕西省杰出青年志愿者,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服务期满后,为了早日还清贷款,他决定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凭借自身的知识和在西部做认证时积累的经验,王一硕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他的诚实守信和工作潜力得到了业内广泛认可,许多企业邀请他帮忙做认证工作。

随着收入不断增加,王一硕归还国家贷款的潜力也日渐增强。他认为,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以诚信为本,以守信为荣。2005年底,虽然离还贷期限还有10个多月,但他决定提前还贷。学校为他举行了还贷仪式,当他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26770元钱交还到发贷银行负责人手里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2006年,王一硕被团中央评为第六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当选教育部2006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韦正雄

韦正雄,男,47岁,布依族,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1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

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1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之后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

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立刻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构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能够勉强呼吸。

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祝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取了学生。

2006年,韦正雄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四、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

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

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

五、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17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15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

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15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

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寻中国好人榜”。

Ⅳ 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面对传统的“控制-服从”式道德教育窠臼,如何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是高校履行培养合格人才、引领道德风尚这一社会职能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寻找身边感动
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抽象说教多、情感体验少,“高大上”的典型模范多、贴近师生生活的榜样少,生硬灌输多、润物无声引导少,难以激发情感认同、触动灵魂深处、引发价值共鸣,大学生道德教育没法真正落地生根。大学生道德教育重在由近及远,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人;重在建设积累,稳扎稳打地推广成功经验;重在贴近实际、持之以恒地开展榜样教育。浙江工商大学以“寻找身边感动”为载体,逐步深化,以点带面,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一是深度挖掘,变“尝试”为“常态”。“寻找身边的感动”始于2005年,浙江工商大学征集宣传师生平凡而可贵的感动故事引发良好反响;2008年培育为“十佳校园文化品牌”并由校团委推向全校,2011年纳入全校德育体系逐步深化扩大影响,逐步建立校、院、基层党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感动线索征集评选机制。
二是因势利导,变“盆景”为“风景”。充分发挥“感动活动”的育人功能,把典型人物和事迹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纳入党校培训、作为“始业”教育必修课,把感动故事编成话剧、拍成微电影、出版发行图书,“感动故事会”“榜样的力量”“绿叶之星”评比等活动各具特色,“感动无处不在”和“追美在商大”成为全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是推向社会,变“风景”为“风尚”。积极传递正能量,该校先后从1000余条“感动线索”中遴选凝练,向社会推选典型代表,涌现出了全国优秀辅导员邹健、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曹秋芳、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鲍福光、省十大“青春领袖”陈宇峰等许多触动师生心弦的优秀典型,涌现出一批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优秀团队和全国先进班集体。

引领价值共美
“凡是我们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就是美”,美在平凡真实。校园生活中的平凡“感动”典型,以唤醒良知、净化心灵、引领风尚的“最美”力量不断激发师生强烈的价值共鸣。寻找出感动人物求真致善臻美的一面,展现触动灵魂的美丽情愫,可以唤起自美的价值诉求和道德向往,生成正向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谐美共振。寻找身边感动,走出了传统的“灌输-接受”式德育藩篱,彰显了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励的审美内涵。高校要深入开展寻找身边感动,积极引领价值共美,努力建设追美校园,使大学生道德教育真正繁花成景。
一要激发追美的内在动力。“美是道德的象征”。道德的旨归是引领人们过美好生活,道德教育是人追求道德自美和价值共美的精神构建,要使人从内心体验到生活愉悦与幸福的价值之美。因此,道德教育要从关怀大学生的生活意义及生命价值入手,培养审视和欣赏美好生活的态度,激发执着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生成自觉崇尚真善美的道德追求,使道德共振和价值共美成为大学生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要引领学生自主开展各类“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打造“感动”群星闪耀的校园天空,观照学生用自己的慧眼灵心去发掘平凡中的“最美”,使道德教育成为自我教育、自我体验、自我升华的内在过程。
二要营造追美的文化氛围。校训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表达,是大学道德价值的个性张扬。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建设以校训为核心的精神文化,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创新奉献的社会情怀和祛恶扬善的道德人格,使求真致善臻美成为人才培养的道德标杆、成为立德树人的精神底色;要建设以“感动”典型表彰机制为牵引的制度文化,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推动学生设奖评奖与学校表彰推广相协同,形成向优秀典型倾斜的干部培养和任用导向,使“看得见、

Ⅳ 结合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谈谈大学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1、树立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四德工程建设。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大力培育宣传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更好地弘扬时代精神,凝聚思想共识,推动文明进步。

2、把道德建设和典型引领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治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培育先进典型与推动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3、经常性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坚持“长流水、不断线”,持续推进道德建设经常性宣传,形成常态化典型宣传报道机制。

4、同时,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类媒体优势特点,组织力量打好重大典型宣传战役,通过多层次高密度地集中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和宣传声势。

5、把培育先进典型作为激励引导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重要举措,以深化道德建设和文明创建为重点,总结推出一大批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的先进典型。

6、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着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7、作为大学生,是国家将来的希望所在,应严格要求自己,学法守法,学德守德,言行体现德法要求。

8、每年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彰显国家对道德力量的重视。

作为大学生,要践行我国德法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要求,向道德模范学习,并争当先进人物和出彩中国人。

(5)201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扩展阅读:

1、道德模范的社会影响:

(1)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2)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

(3)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4)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5)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

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

(6)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7)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

(8)人民群众深情呼唤着、期待着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机遇,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

(9)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自觉实践,必定能够使全体公民的道德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0)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新的道德风貌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国道德模范

Ⅵ 十七大 全国道德模范 教育界的例子(人物事迹)

教书育人 行为世范(道德楷模 文明风尚)
9月10日是教师节,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开展了向优秀教师方永刚学习的主题活动,要求像方永刚那样真学、真信,真情传播、真诚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大脑”。
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他二十多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年均完成教学任务200%,为官兵和干部群众作报告1000多场,撰写论文100多篇,成为新时代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楷模。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学员至今还清晰记得今年1月15日方永刚教授给他们上的最后一堂课。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方永刚和往常一样,整了整军装走上讲台:“我一直惦记着大家这门课,心里总是放不下,我要履行我的承诺,为大家讲这一课。”在学员们眼里,身患癌症的方永刚消瘦了许多,脸色蜡黄,讲课时身体也在微微颤抖,可他的声音依然洪亮。在课间交流时,学员发现他衣服下面露出了一根引流管。

课前,大家都听说方老师住院了,但谁也没想到他刚刚做完手术就来讲课了!课后,大家才听说,学院领导都不同意方永刚来上课,但他恳切地说:“如果离开了讲台,我可能真的会倒下。”说着说着他竟然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方永刚在磨难和伤病面前,甚至在死神威胁面前,从未掉过泪,但因上不了心爱的讲台,他却热泪纵横。

三尺讲台,是方永刚永远痴情迷恋的地方。一次同学聚会,有人问他:“搞理论教学是不是很苦啊?”方永刚坦诚地回答:“精神的痛苦源于理想和现实的悖论,如果不信它,还研究它、传播它,必定很痛苦。我写的、讲的,都是我的真情实感,我信它,所以我快乐。”

方永刚从辽宁西部一个贫困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个高等军事院校的教授,把人生的坐标牢牢锁定在党的创新理论教学研究上。对学员来说,方永刚在感情上是他们的兄长,在学业上则是严师。一次,一名研究生拿着一篇论文请他指导,论文中不少内容是从网上下载拼凑的。方永刚一看就火了,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接着,他又语重心长地说,沾染了不良学风,将会误人一生。

病重期间,方永刚一次次把自己带的几名研究生叫到病房上课,一讲就是大半天。学员们望着虚弱的导师,心疼了。学员恳求:“这些课让我们自学吧。”但方永刚的态度很坚决:“不行,不能因为我生病耽误你们的学业。”他硬是在病床上完成了研究生教学任务。

在方永刚心里,师德的标准就是行为世范。在大连举行的方永刚事迹展览上,一本《邓小平文选》格外引人注目:书的边缘磨破了,封面中间磨穿了,泛黄的纸上画满了圈圈点点,写满了心得批注,谁也说不清他究竟读了多少遍。

1997年5月8日,方永刚在意外车祸中颈椎严重受伤,医生在他的头顶做牵引,还吊了个16磅的秤砣。学员们去看他时,发现他用一只手举着书在看。他说:“我的脖子被固定了,但脑子没被固定。”方永刚住院108天读了43本书,完成了《亚太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这部学术著作的初稿。

今年夏天,辽宁旅顺果农肖淑琴大妈挑出最大最红的樱桃送给在北京治病的方永刚。樱桃好吃树难栽,2001年,担心树不好养、果不好卖,肖大妈就要砍去栽种的几百棵樱桃树苗。方永刚结合党的政策,向果农讲解农产品结构调整,给果农们吃了定心丸。旅顺千亩大樱桃如今进入了盛产期。肖大妈种的大樱桃不仅在当地不愁销路,而且还能坐上飞机卖到了日韩。群众交口称赞方永刚:“大教授总是能讲清小道理,我们服了!”

师魂不朽--追记新疆叶城县教师阿木冬·吐鲁甫

“孩子,别怕!老师在你身边。”
“救人啊,牙生江·木沙掉渠里了!”正带着学生在学校实验基地上劳动课的阿木冬·吐鲁甫闻声拔腿就往渠畔跑。时间是2007年6月14日12时许。

30米开外的肖塔渠渠水中,有一个小脑袋时沉时浮。阿木冬几个箭步冲过去,纵身扎进湍急的渠水中。

“孩子,别怕!老师在你身边。”阿木冬几次托起牙生江,却无法上岸。急流把他们冲向下游。

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找来绳子、木棍协助救人。已经精疲力尽的阿木冬,没有把乡亲们伸过来的木棍攥在自己手里,而是一次次将木棍伸向孩子。此时的牙生江已经不省人事。阿木冬只好拼足力气,紧紧地抓住他往岸上游。

湍急的渠水一次次地将他们推开,在下游7公里外的一个闸口处,阿木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孩子推向光滑陡峭的渠边。孩子被前往营救的乡亲们拉了上来。而阿木冬却被激流冲走了……

倾心教育,鞠躬尽瘁

阿木冬·吐鲁甫走了。年仅33岁。

“老师,您为了救我的弟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您却……”溺水得救学生牙生江的哥哥吾布力卡斯木·艾沙得知阿木冬牺牲的消息后,对着恶浪翻滚的肖塔渠顿足大哭。

就在6月13日傍晚,阿木冬老师到他家家访时还鼓励他:“吾布力卡斯木同学,你的成绩很好,要争取考上内地高中班。你家经济困难,从下学期开始,我每学期资助你1000元学杂费。如果钱不够,我可以帮助你贷款。总之,你一定能上一所好的大学!”

木凯热木记得,仿佛就是在昨天,在大家的笑声中,阿木冬老师和班里的学生一一拉钩,要大家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1974年,阿木冬出生在叶城县昆仑山脚下的一个教师世家。《福乐智慧》中说,“知识是黑夜里的明灯。”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阿木冬就遐想着自己就是这点燃明灯的人。当教师的父亲因势利导,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做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有资格当教师。”

在父亲吐鲁甫·阿西木眼里,阿木冬是他的希望,他的寄托,也是他理想的继承者。就在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吐鲁甫办了退休手续,离开自己站了43年的讲台。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可以由儿子阿木冬继续做下去。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阿木冬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在整理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了抽屉里的3个本子:日记、读书笔记、学生学习和家庭情况记录本。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所带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这是他执教14年学生家访的全部记录,是一位教师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的见证。

“教师世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品格!”吐鲁甫为儿子骄傲。

学校就是他的家

阿木冬走了。妻子海日古丽·库都斯怎么也不相信这样的事实。

那天早上,两人分手时,阿木冬有些依依不舍,久久地注视着妻子,说了句,“你多保重!”笑了笑,走了。这最后的笑容,竟成了海日古丽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就在前一天晚上,阿木冬还对她说:“等弟妹毕业了,等把贷款还完了,想办法买套房子,筑一个自己的窝。”这竟成了阿木冬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

在海日古丽的记忆中,结婚快4年了,他们已经搬了3次家,却没有自己的房子。刚结婚时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后来搬到他任教的依提木孔乡五村小学,再后来为了照顾妻子上下班,又在附近租了间房子。对此,妻子也曾埋怨过,可后来还是理解了他。

在丈夫阿木冬的心里,学校就是他的家,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

海日古丽记得,一个冬天的晚上,邻居的孩子生病来借钱,可家里只剩下100元钱,阿木冬二话没说拿给了邻居。海日古丽几次扯他的衣袖,他都没有理会。邻居走后,海日古丽说,现在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明天你怎么回学校上课?第二天一早,丈夫早早起床,步行10公里赶到学校去上课。

2004年春天,夫妻两人都居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每天清晨去学校上课,阿木冬都用车将一盆花带到学校,刚开始妻子还以为丈夫只是为自己的办公室装点装点而已。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丈夫仍然每天托着花盆到学校。妻子好奇地问:你把家里的花送给谁了?丈夫回答道:把花放在学校让学生养,装饰装饰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不到一个月,丈夫将家里的花全部搬到了学校……

阿木冬走了,他的爱却留在了人间!

Ⅶ 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纪实 内容

全国十大道德模范”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对工作、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我们都有一定的责任。正因为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责任,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社会学家戴维斯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从刘霆身上,不仅能使人感受到中华民族孝亲爱老的传统美德,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当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孝心、爱心和责任心。

刘霆,一位阳光的青年,一位坚强的青年。他的自强精神、自立能力、感恩品质永远是当代青少年学子们应该汲取的。

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水, 同学们被刘霆的先进事迹感动着,纷纷表示要以刘霆同学为榜样,感恩父母,珍爱生活,勤俭节约,努力学习。

感恩的心

——读刘霆的先进事迹有感

“妈妈,我会带着你上完大学!我向你保证绝对不影响学习。”这是刘霆大哥在接到浙江林学院通知书后对母亲立下地庄重誓言。孝子刘霆带着母亲上大学的消息感动着中华大地。

刘霆,男,1986年出生,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6年前,刘霆大哥只有13岁,他家突遭厄运,母亲不幸身患尿毒症,此时,犹如晴天霹雳,给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三口之家蒙上了无限痛苦的阴影。为了治疗母亲的病,用尽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父亲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更是雪上加霜,可刘霆大哥没有嫌弃身患绝症的母亲,用瘦弱的肩膀勇敢地挑起了照顾母亲的重担,唱响了感人肺腑的感恩之歌。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刘霆大哥凭着坚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林学院。自己要上大学了,母亲怎么办?在征得学院同意的情况下,他带着母亲一起上了大学,终于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诺言。在大学里,他一方面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生病的母亲,晚上,要是母亲不舒服,他就爬起来照顾母亲。因为母亲不能吃太咸的东西,也不能吃味精,所以有时就在家里煮点稀饭,炒个青菜,尽一切可能让母亲生活得舒服些。为了省钱,还学会了给母亲打针熬药。另一方面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从不以照顾母亲为由,而请假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更没有迟到过一次晚自习,在班级里还担任多项职务。刘霆大哥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守住了自己的承诺,谱写了一曲充满爱心孝心感恩之心的赞歌,成为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

我和刘霆大哥那时相比,几乎是同龄人,可我每天穿着崭新的衣服,喝着可口的牛奶,花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整天不愁吃不愁穿,无忧无虑。成了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如遇不称心的事,或一时得不到满足,就大耍脾气。今天,我读了刘霆的先进事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羞愧得无地自容。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拥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从小倍受家长的宠爱,因此,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体会不到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一遇到挫折就退缩,或自暴自弃。对父母,对长辈,只知索取,不知回报。同学们那,请和我一起反思吧!刘霆大哥用坚强的品格化解了人生道路上的困境,用一颗纯洁的爱心孝心温暖着患病母亲那颗冰冷的心。难道我们只能做依附于父母身上的“寄生虫”吗?不,我们不能!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家庭,条件也各不相同,但比起刘霆大哥来要幸福得多,我们也需要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家里,当父母下班时,递上一杯热茶;洗脚时,端上一盆清水;休息时,削一个苹果……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平时,在车上,主动让座;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在校园里,拉一把摔倒的**、小妹妹……为社会献一份爱心。“人人都付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为他人着想,学会感恩父母,回报社会,人生将变得精彩而充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咱们一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和他一样有自强精神、自立能力的好孩子吧!

Ⅷ 全国道德模范故事100字

一、助人为乐类

1、蒋国珍 男,81岁,中共党员,新余市罗坊中学退休教师。

他的慷慨震撼人心:32年前,他把补发的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献给国家;32年来,他资助、奖励学生达2万人,累计金额20余万元,超过他离休工资的总和!

他的节俭世间少闻:一条毛巾,他剪成两块使用;一个咸蛋,他分三餐下饭;四季吃红薯饭,穿破烂衣,点煤油灯,区区几百元就可度过一个年头……

这是一个大爱无私的人,他捐资助学从不图回报。这是一个境界高尚的人,他的精神感动万千心灵。他一生无儿无女,但在他的心里,学生们却亲似儿女。

他是新余市渝水区一名普通离休党员教师。他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10年5月,新华社记者撰写的《离休教师蒋国珍倾尽所有助学扶困》一文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发表,引起中央领导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要求宣传其先进事迹。1957年,由于历史原因,蒋国珍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他平反后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的工资,一次性捐给当地政府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此以后,捐资助学便成了蒋国珍生活的一部分。

1983年蒋国珍因病提前离休,虽然离开了他所热爱的教师岗位,但却没有因此而停止对学生们无私的关爱。他主动与罗坊镇下山桥中学联系,对每学期期终考试成绩前50名者,分等级每人分别给予5元、10元、20元的奖励。对一些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学生,蒋国珍开始十几元、几十元地代交学费,让他们得以继续上学。

个人先后荣获“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新余市首届道德模范”等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2、詹学银 男,63岁,中共党员,都昌县太阳村主任。

从1988开始,詹学银一共捡到过三个路边遗弃女婴,那时,尽管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紧张,但看到无辜被弃女孩时,他鼻酸流泪,心如刀绞。“我非抱回家不可,第一个我自己养了,后两个分别送给了我的两个妹妹,并叮嘱他们要细心抚养。”詹学银欣慰的告诉记者,他养的女儿目前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

2006年9月,詹学银无意中从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张淑琴创办中国太阳村救助服刑人员子女的报道,詹学银为张淑琴的行为而感动,思想上也产生共鸣。在以前工作时,詹学银就很热心公益事业。在看了这篇报道后,詹学银决定在都昌县创办一个这样的太阳村。于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见到中国太阳村的创始人张淑琴,并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张淑琴十分支持詹学银的想法,于是詹学银开始着手解决太阳村的建设用地问题。

为了抓好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的建设,詹学银整天泡在工地上,为了节省每一分善款,他乐当工地的搬运工、值班员。“汽车拉来的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人手不够,我和老伴儿也要参加卸货,到了晚上,我还要值班、看管材料。”詹学银告诉记者,近半年的时间,他从未休息过一天,为的就是太阳村工程尽早竣工。

“一夜春风至,万树梨花开”。2007年6月1日,太阳村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期107名弱势儿童住进了太阳村,有了家,有了归宿,詹学银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詹学银是太阳村的主任,内部管理的任务十分繁重。100多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和学习全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最让詹学银操心的是这些孩子的管教问题了。“因为孩子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性格和一些不好的小毛病,有的还会因为自己是服刑人员的子女而自卑。”詹学银告诉记者,他和爱心妈妈们只能一遍遍地教育、开导他们、为他们重建信心。

为了改善太阳村孩子的生活,詹学银在太阳村旁开挖了荒地种上了蔬菜,还利用原鱼塘养上了鱼,把自己家里几亩水田给了太阳村种水稻,山上种上了水果,圈拦养上了生猪,在山上养了鸡。詹学银一有空闲就去劳动,身上晒脱了几层皮。

在太阳村,孩子们都亲切地叫詹学银为詹爷爷,詹学银像关心自己的儿孙一样关爱孩子们的成长。他一年365天起五更睡半夜,晚上总要起来为孩子们盖被子。白天,只要他发现哪个孩子情绪不好,他必定要找到孩子谈心。他给孩子们的爱也感动了社会上许多有爱心的人,他们给太阳村的捐款捐物也成为孩子们茁壮成长的有力保证。

个人先后年荣获全国、江西省“劳动模范”荣誉,2010年荣登“中国好人”榜上榜好人。

Ⅸ 道德的力量: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纪实的介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次表彰的全国道德模范,都是群众爱戴的先进典型。你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在本职岗位上继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关心、爱护、宣传全国道德模范,全党全国都要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自觉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热点内容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