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工伤立法的目的

工伤立法的目的

发布时间: 2022-04-04 01:32:32

『壹』 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是什么

《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能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以及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贰』 工伤保险条例的制定目的

《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工伤保险是一项建立较早的社会保险制度,德国的俾斯麦政府早在1884年就建立了工伤保险制度,早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1951年的《劳动保险条例》中已有规定,1957年,卫生部制定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将职业病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1994年的《劳动法》,也明确规定要建立工伤保险制度。1996年,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工伤保险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为了统一全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制定全国性的《工伤保险条例》十分必要。2003年4月2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375号国务院令,公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并规定从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一条的规定,条例的立法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保障工伤职工的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职工在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以后,首先的权利是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在这方面所发生的运输、住院、检查诊断、治疗等费用,都要得到足额的保障,使得受伤职工的伤害程度尽快得到有效的控制。其次,等到职工的病情稳定以后,便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评残,确定伤残的等级,以便安排相应的一次性的和长期性的经济补偿。给工伤职工以救治和补偿,是工伤保险制度最初的目的,在目前仍然为工伤保险制度的核心。
二是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以往的工伤保险制度一般只侧重对工伤职工的救治与补偿,对工伤的预防与职业的康复重视不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各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已经慢慢地形成了预防、治疗、康复三合一或者三结合的结构模式,对工伤的预防以及工伤职工的职业、生活、社会、心理等康复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上,通过行业差别费率,特别是实行单位的费率浮动,促使单位搞好工伤事故的预防,以降低生产成本。对工伤职工的救济,也不光停留在医疗上,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职业能力的康复上,使社会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是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工伤的预防水平已越来越高,但工伤事故的发生仍在所难免。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初期,很多的单位在工伤事故发生以后,往往元气大伤,根本无法赔偿每一个工伤职工,更谈不上单位本身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分散各个雇主的风险,增强每一个雇主的抗工伤事故风险的能力,有必要由各个雇主都提前凑钱形成一个互助式的基金。现代的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具有分散雇主责任的功能,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分散风险方面的机制已经越来越先进。在现代工伤保险制度中,有两项重要的费率确定机制:一是行业差别费率制,二是单位的费率浮动制,这两项制度都很好地体现了分散风险的思想。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叁』 做工伤鉴定目的和作用具体是什么

属于工伤的,只能按工伤理赔。不认定工伤就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得到赔偿。——除非协商!

『肆』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有这些:
1、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让劳动者可以及时获得救治;
2、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从根本上减少工伤的发生;
3、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工伤保险基金会承担费用。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伍』 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法律意义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项目,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愈来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职业伤害状况又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建立工伤保险预防机制,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工伤保险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类为抵御职业伤害而建立的工伤保险制度,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工伤保险从初期主要用于补偿的作用方式,逐步走向以控制事故源头、预防为先的积极的工伤保险。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补偿成为工伤保险的三大任务。工伤预防已成为现代工伤保险的基本特征。预防优先是以先预防、再康复、后补偿的顺序链开展工伤保险工作。在工伤保险运行体系中实施积极的工伤预防,已成为国际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主流。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明确提出了“促进工伤预防”的立法宗旨,确立了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工伤预防提上了工作日程,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建立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预防优先的工伤保险制度。
做好工伤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作为工伤预防,可以降低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与其出现事故造成劳动者的伤害后再去补偿,不如不发生或少发生工伤事故对劳动者更有利。从这点上说,工伤预防是对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最好的保障。包括了工伤预防的工伤保险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是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据统计,我国每年工伤事故死亡近两万人,永久性伤残人数超过10万人,对人民生命和健康造成的损害极大。而现有事故中多数是可以通过做好预防工作,加强安全管理而避免的。二是做好工伤预防,可以减少物质财富损失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从而减少社会总的经济损失。据国际劳工专家估计,每年由于职业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减少事故,可以大大减少因事故伤害带来的经济支出。同时,事故下降了,工伤职工人数减少了,用于工伤职工的救治、康复费用及经济补偿也会减少,有利于基金更有效的使用。三是做好工伤预防,可以有利于企业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工伤预防减少了企业内部不安全的管理和技术因素,提升了企业的安全形象,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发展;工伤事故率降低,也会大大减少因工伤事故带来的各种争议,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目前,在全国推进工伤保险制度建设过程中,“工伤预防优先”成为了工作的指导思想,正在积极实施。一些地区在工伤预防工作中已经摸索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工伤保险的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是根据企业的职业风险程度和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率,确定和调整企业缴纳工伤保险的费率。通过费率的确定和调整,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减少或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保护职工身体安全、健康。这就需要研究和制定工伤保险费率模式,其中包括科学确定风险费率的档次和浮动的级次;科学确定工伤保险费的平衡期和统筹地区内用人单位分摊费用的系数;建立工伤保险费收缴的计算数学模型。通过实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达到提高生产经营者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目的。
二、建立工伤预防宣传、教育、培训的机制。分析近年来工伤事故率和职业病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情况,除生产技术、工艺落后,安全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外,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劳动防护意识和职业危害意识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统计,有80%以上的工伤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多数是可以避免的。要改善这种状况,除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察工作外,有必要建立工伤保险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平台,通过经常性的在全社会开展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的宣传,普及工伤保险知识;通过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人员尤其是私有企业、三资企业、个体工商业、基础加工企业、外来加工企业等用人单位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法律意识和劳动保护意识。这种教育培训可采取工伤保险基金的支持,对受教育培训人员实行免费。目前,全国十几个省市政府作出规定,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预防宣传教育费,对从业人员可采取免费发送宣传教育手册,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工伤保险意识。
三、用工伤保险基金支持开展职业危害防护技术研究与高危行业、工种岗位改善劳动条件的研究和实施工作。基于“损失控制”的原理一是以工伤保险基金的支持,有针对性地选择如噪声、粉尘、冲压等危害大、数量多、防护设置落后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动劳动保护设施的改善。二是以工伤保险基金的支持,开展对高职业危害场所的监测和人员健康监护,实施早预防、早改造、早发现、早治疗等有效控制,防止或降低事故与职业病发病率,降低从业人员的伤病程度,从而也降低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三是以工伤保险基金的支持,针对工伤风险较高的典型作业场所、典型工种、典型岗位制定科学的工作规范,以规范操作动作、操作频率,操作强度、操作重量、暴露程度,加强职业危害的防范。
四、建立工伤信息交换机制与计算机分析处理系统。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就是要在中央与地方劳动保障部门之间,劳动保障部门与安全健康监察部门之间建立信息交换、数据共享、情况通报的平台,及时对工伤事故、职业病的发生情况,职业危害评估状况、安全生产情况交换信息,为职业安全健康的监察、工伤保险费率的确定或调整、提供及时的数据信息。同时经过对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职业伤害发生的类型、程度、高发的人群和发展的趋势提供数据资料,使职业安全健康预防工作和费率筹集做到胸中有数,对开展工伤预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今年四月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工伤保险工作座谈会上,王东进副部长明确提出切实做好工伤预防工作,是拓展工伤保险工作领域、提高工伤保险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度的大动作。要从今年开始逐步探索、总结和推广一些地区在工伤预防方面的成功经验。劳动保障部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都要选择若干城市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要探索完善工伤保险的行业差别费率和单位浮动费率制度,真正将企业费率高低与企业工伤事故状况联系起来,促进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强劳动保护;二是要探索通过开展宣传、培训等方式,强化工伤预防手段,建立预防优先的工作机制;三是要探索通过完善法规政策,明确工伤预防费用的来源渠道,建立工伤预防经费的使用管理制度。
我们相信,随着工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工伤预防工作会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必将对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受害者,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陆』 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条的规定,条例的立法宗旨主要有: 切实维护工伤职工的救治权与经济补偿权。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受伤人员在遭受意外伤害或职业病后,必须先及时有效抢救,以便尽快有效控制受伤或病情。 期间发生的运输、住院、检查、诊断、治疗等费用,应当得到充分保障。 员工状况稳定后,根据法律程序对残疾进行评估,确定残疾水平,并给予相应的一次性和长期经济补偿。 工伤保险制度的最初和主要目的是给予工伤赔偿。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各国工伤保险制度逐步形成了工伤预防、治疗康复、经济补偿三个组合模式。 对工伤工人的职业、生活、社会和心理康复的重视不断提高。
拓展资料
1. 在系统设计中,通过行业差异率,尤其是单位的流动率,单位支付与工伤预防工作密切相关,促进单位做好工业事故预防工作;受伤工人的救济不仅停留在医疗方面,而且注重职业康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效益。 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得到许多雇主的支持,因为工伤保险基金可以分散单个雇主在一次工业事故后面临的业务困难的风险。 现代工伤保险制度仍然具有分散用人责任的功能。 第一条为保障工伤、职业病工作人员接受医疗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消除用人单位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日益完善,人民的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尽可能完善。 工伤、康复和保险赔偿的判断越来越完善。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立法宗旨,保障职工权利,做好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做好工伤风险防范工作。 制定《工伤保险条例》,保障工伤、职业病工作人员接受医疗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 2003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75号令发布,根据国务院2010年12月20日修订《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2011年1月1日实施,修订后的版本将在2017年继续使用。 2017年最新的工伤保险规定包括工伤保险基金、工伤识别、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福利、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67条。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证工伤、职业病的职工接受医疗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柒』 工伤认定的目的在于什么

工伤认定的目的在于为劳动者因工受伤提供救济

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据法律的授权对职工因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给予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它原因造成了对人身的侵害,为了鉴定该侵害的主体而对过程进行的定性的行为。单位、职工或其近亲属一方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以选择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进行行政诉讼。

(7)工伤立法的目的扩展阅读

工伤认定范围

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引起负伤、致残、死亡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其范围为:

1、从事本单位日常生产、工作或本单位负责人临时指定的工作的,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到本单位重大利益的。

2、经本单位负责人安排或者同意,从事与本单位有关的科学实验、发明创造和技术改进工作的。

3、在生产工作环境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病的。

4、在生产工作时间和区域内,由于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伤害的,或者由于工作紧张突发疾病造成死亡或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力的。

5、因履行职责遭致人身伤害的。

6、从事抢救、救灾、救人等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的活动的。

7、因公、因战致残军人复员转业到企业工作后旧伤复发的。

8、因公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遭受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造成伤害或者失踪的,或因突发性疾病造成死亡或者经第一次抢救治疗后全部丧失劳动力的。

9、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发生意外属工伤。

(一)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单位宿舍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二)在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地与配偶、父母、子女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三)从事属于日常工作生活所需要的活动,且在合理时间和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四)在合理时间内其他合理路线的上下班途中。 (上下班途中受伤指的应当是在合理时间、路线上发生的,且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捌』 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细则的目的作用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推进浙江省工伤保险事业的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要加强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确保《条例》的顺利实施。旨在增强服务意识,提升业务水平,妥善处理工伤事故,及时化解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玖』 工伤保险的立法

1951年2月26日原劳动部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确立了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1996年原劳动部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共分8章64条,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2010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发586号令,对《工伤保险条例》若干条目进行了修改,并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15年7月底,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的通知》和《关于适当降低生育保险费率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自2015年10月1日起,调整现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并在生育保险基金结余超过合理结存的地区降低生育保险费率。《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的通知》明确了单位费率确定与浮动办法。各统筹地区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因素,确定其工伤保险费率,并可依据上述因素变化情况,每1年至3年确定其在所属行业不同费率档次间是否浮动。初步测算,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全国一年可减轻企业负担150亿元。调整费率后,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水平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热点内容
上海市法院文员 发布:2025-01-20 05:17:23 浏览:320
法院执行情况 发布:2025-01-20 05:12:55 浏览:475
新浪微博法院 发布:2025-01-20 04:56:08 浏览:697
公司与股东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1-20 04:54:37 浏览:956
婚姻法的出台时间 发布:2025-01-20 04:54:35 浏览:992
保证法规 发布:2025-01-20 04:37:28 浏览:259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