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法学
『壹』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北方法学
《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大开本,每期160页,逢单月2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
《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邀请了当前国内最活跃、最具声望的二十多位法学专家及著名资深教授组成了权威性的编委会,以开放办刊的理念,倾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一流法学学术期刊。
《北方法学》立足独立的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制实践,热情扶植学术新秀,主张研究特色,构建高水平的理论平台;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
《北方法学》将积极推进法学理论和法制发展的深化研究,加强部门法学中具体法律制度的理论探讨和系统分析,关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外法律制度比较,发挥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其他国家法律研究的文化地缘优势,既侧重学术理论研究,也突出法学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的学科特点,为一些有代表性的实践问题研究提供充分的阵地。
《北方法学》创刊以来,以高水平的学术质量、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客观的学术尺度,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与支持,所发文章在国内各主要学术文摘、学术检索机构的转载、转摘和转引量居于前列,其中,在201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法学学科200余种期刊被转载学术论文指数的排名中,《北方法学》所发文章的全文转载量列第13位,全文转载率和综合指数排名均列第14位。
主要栏目:理论法前沿、部门法专论、外国法研究、中外法史研究、实践论坛、名家讲坛、青年学人论坛、学术综述、译评文丛、热点问题争鸣、比较法论坛、后现代法学专论、民间治理与法治、网络法学问题研究等。
日前,来自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和全国十五所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十九位委员,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审办法,根据中文社会科学期刊2008-2010年三年的他引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最终确定了2012-2013年度的CSSCI来源期刊,我校于2007年创办的《北方法学》杂志首次进入评价周期,即以高水平的学术反馈和学术品质被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
作为黑龙江省唯一一家法学专业期刊,《北方法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学院的齐心努力下,经过编辑部全体同仁5年不懈努力,已经构建起了一个高水平的法学学术交流平台,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在年前召开的首届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会员大会上,《北方法学》还被推选为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的副会长单位。
CSSCI来源期刊的遴选是国内最重要的社科期刊评价系统之一,此次《北方法学》的成功入选,标志着《北方法学》已跻身国内有代表性的重要法学期刊行列。
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年会于2011年12月10日在海口举行,会议选举产生出研究会新一届领导机构。我校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北方法学》杂志主编于逸生教授当选为中国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北方法学》杂志常务副主编赵立程编审再次当选理事会理事。
创刊仅5年的《北方法学》杂志,以专业的办刊理念、严谨的学术态度,迅速在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所发文章的引用、转载和转摘率一直保持高水平,刊物的风格与品质获得学界广泛赞誉,成为中国法学期刊界的后起之秀。
『贰』 北方法学好的大学有哪些
法大、人大、北大、吉大法学都很好的,无论是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还是学术氛围都算国内顶尖行列,当然分数也高。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叁』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的其他
2011年9月23日上午9时,庆祝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建院30周年大会在校音乐厅隆重举行。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法学研究》杂志社主编张广兴、《中国法学》杂志社副主编李仕春、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中华、杨春雷、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张文志 、黑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徐伟、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盛美军、哈尔滨市法学会会长陆文君、黑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杨涛、绥化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杜吉国、哈尔滨市司法局局长张丽欣、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吴蕴欣、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步延胜、哈尔滨市公安局副局长李国刚、哈尔滨市司法局副局长邵晓春、哈尔滨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宫立新、大庆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于大海、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林区分院反贪局局长刘坤、哈尔滨市法学会副会长、副秘书长熊滨、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剑秋、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反贪局局长崔珣、黑龙江省法学研究所所长王元庆、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于世忠、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苏州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胡亚球、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民、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蔡道通、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马洪、东北林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耀先、东北农业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学平、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秦亚东、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福友、大庆师范学院法律系主任丁启明、孟繁旭律师事务所主任孟繁旭、远东集团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文义、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尚立娜、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系主任沃云、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张恩学,以及法学院的全体师生、校友代表和社会各界嘉宾600余人出席庆祝大会。会议由法学院党委书记贺轶文教授主持。
法学院院长于逸生教授作重要讲话。他回顾了法学院所走过的三十年风雨历程,评价了法学院在黑龙江省以及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法学院三十年艰苦奋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并对建院之初的各位老前辈、法学院全体师生、学生家长、广大校友、全国各地的兄弟法律院系、其他组织、机构和个人,尤其是司法实践部门和律师实务领域对法学院的发展壮大所给予的关注、支持、信任和帮助表达了感激之情。他高瞻远瞩,冷静大气,在建院三十年的重要时刻,面对中国社会转型和法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对法学院的存在价值和历史定位作出正确评估,对现实作出了严苛审视,对未来进行了深长思索,总结了法学院再创辉煌尚需解决的问题,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法学院的未来进行了规划,展现了一位法学教育家的厚重学养和豪迈气魄,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道义与坚守,使此次盛典成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盛会,赋予了此次盛典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退休教师代表吴方正教授对在校生、校友和后辈给予了谆谆教诲。他回顾了建院之初的艰苦岁月和苦中作乐并耐人寻味的生活,他高度评价了法学院这十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后学之士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好身体保健,保持良好心态。
教师代表董玉庭教授谈到2000年来法学院工作后的深刻体会,他非常珍惜和热爱法学院这个集体,对学生寄予深切期望,他代表法学院全体教师表达了今后将继续坚持、努力、奋斗、传承的决心。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代表广大校友作了题为“感恩的心”的发言,他用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感激之情,通过对点滴生活、学习过往的回忆刻画了一段令人动容的生活场景。他的发言将在座校友的思绪都带回了大学时代,很多人眼里都闪着泪光。他们留恋那时老师的关爱、同窗的情谊和课上课下的青春时光。他们决心继续努力工作,以更多更好的业绩回馈母校。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教授、东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赵大利教授、哈尔滨市检察院宫立新副检察长分别代表兄弟法律院系和司法实务部门致辞,他们借法学院30华诞之际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真挚的祝贺,并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联系和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尤其是东北的法治发展做贡献。
最后,黑龙江大学校党委书记杨震教授作重要讲话,他代表黑龙江大学全体党政领导向法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达了衷心的祝贺,并向参加庆祝活动的嘉宾、朋友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回顾了黑龙江大学70年的发展历程,对法学院为学校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认可,对法学院30年发展建设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法学院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继续秉承大学法学院的使命与责任,致力于推进法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力所能及的推动国家富强民主文明的进程。
还有部分校友即兴自由发言,他们真情实感,感怀大学生活和青春时光,表达了对母校深切而朴素的热爱,对恩师的感念与崇敬,对同学友谊的珍视与回味。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于2009年9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成立。已有12位博士后进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民商法学、宪法行政法学、刑法学、法学理论等专业领域;博士后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北方法学》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法律出版社等国家重要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5部。
黑龙江大学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在法学院,法学院现有法学、治安学二个本科专业,民商法学、行政法学、法学理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经济法学、获刑法学、法律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法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26人;教师中有博士36人,在读博士11人。教师中有中国法学会各专业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其中杨震、马长山、王妍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孙光妍、王歌雅为省级精品课主讲教师,杨震、于逸生、马长山、董玉庭、董惠江、钱福臣、孙光妍、王歌雅等教授在全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
法学专业教师重视科学研究。2006年以来,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国家级重要刊物发表论文18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期刊转载或论点摘编20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18篇。教师承担校级以上科研项目8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10项,司法部项目6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3项,厅级项目21项,教师获校级以上科研奖励45项,其中省社科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黑龙江省高校文化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27项,三等奖9项。
合作导师:杨震、于逸生、董玉庭、王歌雅、马长山、董惠江、钱福臣
在站博士后情况: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毕业后在我校任教的教师,亦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院校教师。
『肆』 请问国内级别最高的法学学术期刊具体有哪些
1、法学研究 2、中国法学 3、法学 4、法商研究 5、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专 8、法学评论属 9、法律科学 10、法制与社会发展 11、法学家 12、比较法研究 13、环球法律评论 14、当代法学 15、法学论坛 16、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法律适用 20、 行政法学研究 21、中国刑事法杂志 22、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来源:http://lib.sues.e.cn/zxfw_hxqkml.asp
『伍』 黑龙江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止2015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培育)“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众多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研发)中心3个、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还建有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3个,此外,黑龙江大学还建有黑龙江大学俄罗斯研究院、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黑龙江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等6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 理工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 管 部 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寒区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财政部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
农业部重点研究机构 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 农业部、科学技术部 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开放合作基地 科学技术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黑龙江科技示范基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际持久性有毒物质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IJRC-PTS)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催化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法燃料电池联合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大学中俄联合光纤技术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高校重点实验室) 数据库与并行计算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发酵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光电与能源环境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 电子工程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功能材料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分子生物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生物工程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禾友农药研发中心 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人文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研究机构机 构 类 型机 构 名 称主管部门“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 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建设) 教育部、财政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 中央其他部委重点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黑龙江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 中共中央编译局 黑龙江省地方立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俄语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 黑龙江省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法学理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生产力黑龙江省重点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 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哲学学会 黑龙江省国家审计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审计厅人事教育处
黑龙江省(高校)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行政管理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流域文明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日语语言交流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民商法学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文化事业发展黑龙江省高校重点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黑龙江省汉语言文学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中国古代戏曲与宋金文化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黑龙江省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5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9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8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6600余项,其中有9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19项。
该校博士生导师李锡胤教授、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
黑龙江大学软件园被评定为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园区IT企业专业孵化器,被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又被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批准为黑龙江省级大学科技园。
黑龙江大学主办了哈尔滨黑龙江大学祥龙教育软件工程有限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高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哈尔滨光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伊思特软件有限公司、大庆黑龙江大学同智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德维自动化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创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市东圣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市东圣智能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学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北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博宇软件有限公司、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格曼电气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 馆藏资源 黑龙江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追溯到抗战时期成立的延安外国语学校图书馆。2011年,教育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黑龙江大学三方投资兴建的新扩建馆大楼——文博馆落成,并于2011年7月20日投入使用。
截至2015年12月,黑大图书馆馆藏书刊资料近480万册(件)。其中,港台图书10万册,三十年代出版的图书1.7万册,名人字画、字贴达1000余册,外文藏书30万册。13万册俄文图书是藏书重点,其中最具研究价值的是俄罗斯侨民在中国出版的俄文图书,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文化重要的资料。在5000余种、近10万册古籍线装书中,明清善本、抄本、日本版本达800余种。 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期刊名称 统一刊号 出版周期 《求是学刊》 23-1070/C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3-1181/N 双月刊 《北方法学》 23-1546/D 双月刊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3-1566/T 双月刊 《高教研究与评估》 23-1064/G4 月刊 《中国糖料》 23-1406/S 季刊 《满语研究》 23-1014/H 半年刊 《俄罗斯学刊》 23-1570/C 双月刊 《外语学刊》 23-1071/H 双月刊 《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 23-0030/E 半月报
『陆』 求法律本科论文,题目(论法律与道德)
1 沈家本之法律与道德治国作用评析 赵玉环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2 试论哈特法律与道德划界限度的思想 吴真文 道德与文明 2009/043 法理学中的法律与道德问题的界定 黄云翔 才智 2009/244 道德性:法律与道德的契合 彭君 河北法学 2009/095 试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以合道德不合法问题为主要分析对象 田晓玮 法制与社会 2009/206 再论法律与道德之统一 金丽娜 法制与社会 2009/197 形式独立与价值认同:法律与道德两种规范 张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78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赵金磊 法制与社会 2009/179 论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及其解决 董志中 法制与社会 2009/1810 “治”与“化”——法律与道德发生作用方式的探讨 杨龙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711 有我无我之际:漫说法律与道德的语境差别 苏亦工 北方法学 2009/0312 浅论和谐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结合 李远红 法制与社会 2009/1413 法律与道德:一个多维度的解析 赖亮洲 法制与社会 2009/1514 在知识系统与行动系统之间——哈贝马斯对法律与道德的分析 郭婕 道德与文明 2009/0315 浅论法律与道德在教学实践中的整合 戴建春 学理论 2009/0416 对一种功能主义进路的思考——评《法律与道德关系——法理学与伦理学》 唐萌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17 见死不救的入罪之辩——再读法律与道德的定位 刘树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 2009/0218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朱鹏程 成才之路 2008/2919 浅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边蕾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220 论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具体应用 马明茹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06
资料来源www.lunwen.2008jy.net
『柒』 杨登峰的发表论文
1. 《行政法定原则及其法定范围》,《中国法学》2014年第3期;
2. 《国家任务社会化背景下的行政法主题》,《法学研究》2012年第4期;
3. 《行政行为撤销要件的修订》,《法学研究》2011年第3期;
4. 《程序违法行政行为的补正》,《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5. 《民事、行政司法解释的溯及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 6. 《下位法尾大不掉问题的解决机制》,《政治与法律》2014年第9期;
7. 《论过程性政府信息的本质》,《法学家》2013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
8. 《何为法的溯及既往——在事实或其效果持续过程中法的变更与适用》,《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和法史学》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9. 《越权立法的认定与处理》,《现代法学》2006年第3期;
10. 《论合法行政行为的撤回》,《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11. 《行政决定效力的本质与体系》,《行政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与行政法学》2014年第7期全文转载。
12. 《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赔偿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北方法学》2013年第1期;
13. 《法的过渡条款制定的原理与方法》,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6期;
14. 《土地管理机关行使“制止权”的若干问题》,载《法学论坛》2008年第1期;
15. 《选择适用特别法与一般 法的若干问题》,载《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6. 《有利法律溯及原则及其适用中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学报》(人文哲社版)2006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和法史学》2007年第2期全文转载;
17.《越权代理行政行为的追认——以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应用为路径》,《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8. 《一部研究宪法审查基准的力作》,载《宁波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
19. 《行政委托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地位及其规范化》,2011年法治江苏高层论坛优秀论文三等奖,载《2011年法治江苏建设高层论坛获奖论文集》,凤凰出版传媒集体、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20. 《越权代理行政行为的效力——以民法规范填补行政法漏洞为路径》,获2010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1.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地位和适用的例外》,载《金陵法律评论》2009年春季卷;
22. 《公务员如何服从命令》,载《法制日报》2005年3月3日(理论版);
23. 《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对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的启示》,载《广州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独著);
24.《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教学问题》,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5. 《确立司法权威的程序障碍及其校正——以奥地利行政诉讼制度为鉴》,载《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独著)
26. 《“法官独立”尚需程序保障》,载《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独著);
27. 《行政许可价值分析》,载《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4期,(独著);
28. 《谈民事诉答程序之完善》,载《固原师专学报》2003年第5期,(独著);
29. 《法制概念释解的回归》, 《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独著)
30. 《迟延举证法律责任新探》,《固原师专学报》2001年第5期,(独著)。
31. 《确立民事、行政错案受理费退赔制度》,《固原师专学报》1999年第5期;(独著)
32.《金字塔兴衰的宗教根源》,《固原师专学报》1995年第3期。(独著)。
『捌』 刘英明的获得成就
一、论文类:
1、2010年8月,在《人民论坛》(8月中旬)上发表《刑事鉴定结论采信规则及其完善》。
2、2010年4月,在《北方法学》上发表《环境侵权证明责任倒置合理性论证》。
3、2009年10月,在《证据科学》上发表《也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兼与何家弘教授商榷》。
4、2009年5月,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第二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并提交论文《证明责任倒置与推定的关系刍议——兼论推定的类型化》,载于该研讨会论文集。5、2009年5月,在《中国诉讼法判解》上发表《从降低补偿案谈录音证据的采纳——以比较法为参照》。
6、2007年7月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第一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并提交《不同鉴定结论如何选取——以黄静案为例》,载于该研讨会论文集。
7、2007年6月,在《上海律师》上发表《偷拍偷录是否合法?》。
8、2006年1月,翻译《陪审制度与辩诉交易——一部真实的历史》部分章节,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1月一版。
9、2005年在诉讼法年会上提交论文《再论证据法的认识论基础》,《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4年卷)》,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0、2004年在诉讼法年会上提交论文《论证据法的价值论基础》,《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5年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9月版。
11、2002年12月,在《证据法论坛》第五卷上发表《全新视角 成功范式——略评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
二、曾经主持或参与的研究课题:
1、2009-现在,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主持司法部《刑事庭审制度实证研究》。
2、2008-2009年主持上海政法学院三个重点学科联合资助项目《证据法经典案例选评》,现已结项。
3、2007-2008年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项目《证据的审查认定规则》,并撰写民事书证规则一章。
4、2006-2008年主持上海市教委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民事书证制度研究》,现已结项。
5、2006年参与上海政法学院李蕊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验研究”子课题——“上海大学生法律观念调查研究”。
6、2005年参与上海政法学院汤啸天教授主持的“刑事诉讼研究的新视角”项目,并撰写部分章节。
7、2003-2004年参与何家弘教授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并撰写《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部分章节。
『玖』 何家弘的学术成就
“错案为何能复制”,载《人民法院报》2013年4月26日
“刑事司法大趋势”,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严惩不如严查”,载《法制咨询》2009第4期
“反腐败:在严惩、严查与严防之间”,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7期
“论法律语言的统一和规范——以证据法学为语料”,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用品格证明人身危险性的探索——评刘立霞博士的新著《品格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2期
“论推定概念的界定标准”,载《法学》2008年第10期
“论推定规则的适用”,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18期
“从自然推定到人造推定—关于推定范畴的反思”,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4期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载《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
“从‘硬审讯法’到‘软审讯法’”,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17期
“论职务犯罪侦查职权的优化整合”,载《人民检察》2008年第20期
“享受法学”,载《法制资讯》2008年第10期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论纲”,载《法学家》2008年第3期
“证据学抑或证据法学”,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奥运规则》专题报道之一 奥运·法治·民主”,载《民主与法制》2008年第15期
“提高渎职犯罪的‘风险成本’”,载《先锋队》2008年6期
“刑事错案中的证据问题——实证研究与经济分析”,(何家弘、何然合著)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2期
“从法律走向法治”,载《民主与法制》2008年第5期
“证据法功能之探讨——兼与陈瑞华教授商榷”,载《法商研究》2008年第2期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检警关系”,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23期
“论职务犯罪侦查的专业化”,载《中国法学》2007年第5期
“论司法证明的基本范畴”,载《北方法学》2007年第1期
“多种些活树 少谈些森林——也说‘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
“中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载《人民检察》2007年第5期
“论证据的基本范畴”,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
“中国陪审制度的改革方向——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借鉴”,载《法学家》2006年第1 期
“人权语境中的“好人”与“坏人”——从钟南山院士被抢谈起”,载《人民检察》2006年第17期
“从司法证明模式的历史沿革看中国证据制度改革的方向”,载《法学家》2005年第4期
“中国特色的检察体制的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对法定证据制度的再认识与证据采信标准的规范化”,载《中国法学》2005年第3期
“论司法鉴定的规范化”,载《中国司法鉴定》2005年第3期
“刑事司法的十大发展趋势”,载《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从正义女神的蒙眼布谈起”,载《人民检察》2005年第1期
“司法证明标准与乌托邦——答刘金友兼与张卫平、王敏远商榷”,载《法学研究》2004年第6期
“秘密侦查立法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论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更新”,(何家弘、刘为军合著)载《人民检察》2004年第3期
“文书审与司法公正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论法官造法”,载《法学家》2003年5期。
“2002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3年1期,何家弘,刘品新,刘为军
“圈套、诚信与侦查法治”,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6期,何家弘,刘为军
“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何家弘;姚永吉;
刑事证据立法与犯罪侦查观念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中国需要“法治”足球中国律师,,编辑部邮箱2002年第9期
“法律不是专政的工具”,载《山东人大工作》2002年第3期
“刑事证据立法与犯罪侦查观念”,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4期
“足球黑哨问题之我见”,载《法学杂志》2002年2期。
“测谎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之我见”,载《政治与法律》2002年1期。
“入世·足球·法治”,载《比较法研究》2002年2期。
“2001年物证技术学与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2年1期-何家弘,李学军,刘品新
“司法介入提法醒目,但不准确”,载《足球世界》2002年第2期,尔冬,何家弘;
“论科学证据的采纳与采信”,载《中国司法鉴定》2002年1期,何家弘,刘晓丹
“什么是诱惑侦察”,载《法治与社会》2002年11期,何家弘,龙宗智
“完善司法鉴定制度是科学证据时代的呼唤”,载《中国司法鉴定》2001年1期-何家弘,刘昊阳
“2000年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2001年1期-何家弘,刘品新,陈碧
“中国刑事证据规则体系之构想”,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
“试论刑事司法与证据制度的价值取向”,载《犯罪研究》2001年第1期。
“论司法证明中的推定”,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司法证明同一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1期。
“刑事证据的采纳标准和采信标准”,载《人民检察》2001年10期。
““零口供”与沉默权”,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4期。
“论司法证明的目的和标准——兼论司法证明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论司法证明方法的特点和种类”,载《公安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沉默权制度及刑事司法的价值取向”,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证据的采用标准”,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3期。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沉默权制度”,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关注家庭暴力”,载《今日中国(中文版)》2000年第3期。
“试述证据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载《法学杂志》2000年第2期。
“试论司法公正观念的相对性”,载《中国司法》2000年第4期。
“法学的通俗化”,载《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3期。
“让证据走下人造的神坛——试析证据概念的误区”,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5期。
“执法长官与公诉律师——美国检察官职能评析”,载《人民检察》1999年第5期。
“司法公正论”,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自由心证与认证制度──证据学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司法》1999年第1期。
“监督,还是介入?──论大众传媒对司法公正的影响”,载《中国司法》,1999年第9期。
“女性“失贞”面面观——来自妇女热线的报告证人李昌钰”,载《人民公安》1999年第7期。
“司法证明方式和证据规则的历史沿革——对西方证据法的再认识”,载《外国法译评》1999年第4期。
“公正执法与科学执法”,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3期。
“陪审制度改革断想”,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4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三)──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5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四)──关于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的师生对话录”,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6期。
“有毒的树上结出的果实一定有毒吗?(五)”,载《中国律师》1999年第7期。
“神证·人证·物证——试论司法证明方法的进化”,载《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陪审制度纵横论”,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李昌钰:一流美国法庭科学家”,载《科学与文化》1999年第5期。
“美国总统克林顿给会议的贺信”,载《法学家》1998年第5期。
“美国反腐败法律制度”,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4期。
“我与推理小说的缘份”,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第1期。
“现场勘查之王——美籍华裔物证鉴定大师李昌钰博士”,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第2期。
“加拿大警察一瞥”,载《法律与生活》1998年11期。
“证据意识漫谈”,载《法学杂志》1998年第3期。
“没有挂帘的窗户——美国华裔“超级神探”李昌钰办案纪实”,载《中国司法》1998年第3期。
“1997年物证技术学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8年第1期,孙言文;何家弘;刘品新;王保国
“证明的自由”,载《外国法译评》1997年第3期,乔纳森·科恩著,何家弘译;
“香港“廉署”采访记”,载《华夏星火》1997年第6期。
“证据调查方法探源”,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为“自由心证”正名”,载《法学杂志》1997年第6期。
“米兰达忠告”,载《人民检察》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一)”,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二)”,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日本的犯罪侦查制度(三)”,载《公安大学学报》1997年第6期。
“1995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6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施正文。
“英文版《中国审判案例要览》评介”,载《法学家》,1996年第5期,德瑞克·罗德立;何家弘。
“法国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
“证据调查学的对象和体系”,载《法学杂志》1996年第6期。
“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法学家》1996年第6期。
“论美国检察制度的特色”,载《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法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5年第6期。
“外国法庭科学鉴定制度初探”,载《法学家》1995年第5期。
“1994年物证技术学和侦查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法学家》1995年第1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证技术学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展望”,载《法学家》1994年第5期,徐立根;何家弘。
“物证技术在强化执法职能中的重要作用”,载《法学杂志》1994年第2期,徐立根;何家弘。
“美国检察制度研析”,载《法学家》1994年第4期。
“美国检察制度的历史研究”,载《法治论丛》1994年第3期。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载《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美国的犯罪侦查制度(续”,载《公安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从洛杉矶事件透视美国审判制度的弊端”,载《法学杂志》1992年第5期。
“外国侦查制度浅析”,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外国侦查制度试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英国的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侦查学十年”,载《法学家》1989年第2期。
“美国检枪史上的著名案例”,载《法学杂志》,1989年第3期。
“侦查方法史考(二)”,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
“刑事诉讼证据属性新辨”,载《法学家》1988年第6期
“罪犯识别与亲子鉴定中的“遗传密码指纹法””,载《法学杂志》,1988年第1期。
“侦查方法史考(一)”,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8年第6期。
“犯罪侦查中的同一认定问题”,载《法学家》,1987年第5期。
“犯罪侦查学基础理论刍议——与刘瑞榕、徐敏洪同志商榷”,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从一件奇案论同一认定的两种基本认识方法”,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
“同一认定种类之我见”,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同一认定理论与犯罪侦查学”,载《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对墨刑的一点新认识”,载《法学杂志》,1986年第2期。
“防卫过当的定罪问题”,载《法学杂志》,1985年第4期。
“在运动中把握法制的协调发展”,载《法学》1984年第10期。
“美国测谎业一瞥”,载《法学杂志》,1984年第3期。 《扭曲的灵魂――外国犯罪实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虚拟的真实――证据学讲堂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犯罪的密码――科学探案纪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换位的视角――多媒体对话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证据的语言――法学新思维录》,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观察到思考――外国要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它山到本土――刑事司法考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相似到同一――犯罪侦查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从应然到实然――证据法学探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人生狭路――黑蝙蝠·白蝙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人生情渊――双血型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语――美国法律制度》(第4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豪门血案》(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双血型人 股市幕后的罪恶》(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毒树之果》(主编),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证据法学》(合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三言九问 德恒证据学论坛实录》(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新编犯罪侦查学》(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证据法学研究》(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简明证据法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法律英语》(主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外国刑事司法制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编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的陪审制度向何处去――以世界陪审制度的历史发展为背景》(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侦查学·物证技术学发展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享受法缘》(独著),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公安学论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司法大趋势 以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为视角》(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证据调查》(第2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刑事证据大全》(第2版)(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中外司法体制研究》(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
《证人制度研究》(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西方奇案》(译著),群众出版社2000年版
《司法鉴定概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检察证据教程》(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侦查论丛》(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外国证据法》(主编),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神证·人证·物证》(独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日法学家的对话》(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黑蝙蝠·白蝙蝠――证据的困惑》(独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证据法选译――增补卷》(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电子证据法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刑事审判认证指南》(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证据法选译》(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证据学论坛》(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法苑杂谈》(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当代美国法律》(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证据调查实用教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新编证据法学》(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证据调查》(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当代西方犯罪与罪案实录》(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域外痴醒录》(独著),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人生怪圈――神秘的古画》(独著),法律出版社 1997年版
《欧美刑事司法制度》(主编),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审讯与供述》(译著),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血痕弹道指纹探奇》(译著),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
《犯罪鉴识大师 李昌钰》(独著),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人生误区――龙眼石之谜》(独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性科学知识荟萃》(编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法律英语实用教程――美国法律制度要览》(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人生黑洞――股市幕后的罪恶》(独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刑事证据大全》(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疯女》(独著),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毒树之果 美国刑事司法随笔》(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中美检察制度比较研究》(英文版)(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同一认定――犯罪侦查方法的奥秘》(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外国犯罪侦查制度》(编著,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人工生育及其法律道德问题研究》(译著),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
《英国警察》(译著,第一作者),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私人侦探与私人保安》(编译,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侦查人员出庭凭证的范围和程序”(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刑事诉讼中证据调查制度的完善”(2009年中国法学会项目)
“检察制度比较研究”(2007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项目)
“司法鉴定人的出庭作证研究”(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项目)
“侦查机关强制采样的必要性及合法化路径的研究”(2007年北京市刑侦学研究会项目)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刑事错案实证研究”(2006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原理研究”(2006年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2004年司法部项目)
“欧盟刑事司法一体化”(2004年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办公室项目)
“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制度研究”(2000年国家重点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刑事审判认证制度研究”(2001年美国福特基金会项目)
“电子证据法研究”(教育部“十五”规划项目)
“中外司法体制研究”(司法部项目)
“证人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检察机关执法观念的转变”(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
『拾』 推荐几个法学非核心期刊
太多了啊,列一部分给你(以开头字母为顺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内报
安徽律师
北方法学
北京检查容
北京律师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财经政法资讯
产权导刊
长安
当代检察官
当代审判
电子知识产权
东方法苑
东方法治导刊
法律与监督
法律与生活
法人
法庭
法庭内外
法医学杂志
法治博览
法制宣传手册
法制与经济
法制与社会
法制与新闻
......
以下省略大约100个,不过我觉得以上就够你发的了吧,要是还不够,再找我吧: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