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的第一章

道德经的第一章

发布时间: 2022-04-04 19:27:25

道德经第一章的意思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专冠以属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 ;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认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秘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认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认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

❷ 道德经 第一章

第一章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流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在汉代为避文帝(刘恒)的讳,才改“恒”为“常”。)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也作“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❸ 《道德经》第一章

我的理解是:
无名:无可名状,无法描述。
万物之始:万物生成的开始版。
万物生成的开始自然无可权名状,无法描述。
有名:可以名状,可以描述。
万物之母:生成万物的母体。用现代语言描述就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个奇点。
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万物生成开始之前,无可名状,无法描述,直到生成万物的母体形成,才可以名状,可以描述。
道德经中有另一句话,比这好理解些。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两句话组合起来理解就是,道,万物之始,一,万物之母,道,无名,一,有名。
这样就好理解了。

❹ 道德经第一章怎么理解

第一张的话,一般都是讲的是那个水就是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讲那种就是比较谦虚。

❺ 道德经第一章原文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④可名⑤,非常名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⑨。 【注解】 ① 道:名词,指现象界的道(方法、术),如治国之道,处世之道,养生之道等。 ② 道:动词,说明、叙述、论述之意。 ③ 道:名词,指创生天地(宇宙)的母体,恒常的道。 ④ 名:名词,指现象世界的物、事、象。 ⑤ 名:动词,命名、称呼之意。 ⑥ 名:名词,指恒常的道。 ⑦ 徼:边界、终结、结果。 ⑧ 玄:幽味深远的意思。 ⑨ 门:产育之门。 【译文】
“道”是不可以用言语来说明的,否则,它就一定是失去了“道”的真实涵义了;“名”是不可以用文字来表述的,凡是可以用文字来命名的,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 “无”,是天地万物的开始,是天地创始的根源;天地产生以后就是“有”,就由天地产生万物并滋养万物。
所以经常从无目的、无拘束、无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无名无形的微妙;经常从有目的、有拘束、有局限的状态,来观察“道”有名有形之处的真实。 无名无形、有名有形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两种不同的形态和境界的同一真理,这两种变化都可以叫做“玄”。
玄妙深处还隐藏着更深层的玄妙,是产生现象世界森罗万象的物、事、象的产育之门。

❻ 《道德经》第一章讲的主要是什么谁给写写第一篇的读后感

可以用语言描述出来的道就不是老子所说的“常道”,能用语言陈述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常名”。也就是说老子所说的道与名都不是用语言文字能描述出来的,它们只是一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常道、常名、的常是看不到的,想要观察到它们的奥妙,就要学会怎样体会无的状态。

“无”是无形无相无声的,是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种状态,是天地的开始;“有”是表示事物具体的产生,是能看到的物质的产生,是万物的母亲。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是一种无形,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感受,是一种状态。“常有,欲以观其徼”,“常有”是一种有形,是一种状态,万物产生的具体形象。它们是宇宙产生的先后两个阶段,两个过程。

有和无同出一个根源,都来自于宇宙,这两种状态,同出一门而又不同的叫法,都很幽深幽远很神秘,从哲学角度讲就是指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般是不生不灭的大道本源,是指能量层面的东西,个别是指物质方面的,是能量显相的能看到的物质的层面,是可生灭的。

老子所讲的道与儒家的道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孔孟之道,仁义之道。也不是指天道、地道、人道,它更加接近于自然法则之道,它是无名的,它是统领宇宙万物之门的,是宇宙的总根源,是宇宙运行的规律。

“无”比“有”多,无是生命的本源,是现象背后的部分,是创造的基石。“有”是物质,是小我的部分,是少数派。

(6)道德经的第一章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

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经

❼ 关于道德经第一章

支持三楼的断句。
楼主先读完《道德经》,这本经书各种解释都很有歧义。因为作者老子说的非常少,也没多做解释。
天地伊始,万物是没有名字的。因为有了人才有了它们的名字,这是无名,天地之始的解释。它对应的是名可名,非常名。这些人给予万物可称说出来的名字只是暂时的,短暂的,非永恒的。
有了名字,才有了认识万物的根本。这是有名,万物之母的解释。人要认识万物,所以加以称说。
在《道德经》四十章说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来源于有物质状态,那么有物质状态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虚无。
宇宙起源学说证实早期宇宙是个很小的坍缩的能量体。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能量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可以得出物质来源于早期的能量。应了这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但是无从何而来呢。从道中运化而出。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有实有的万物,必然有虚无。虚无和实有就是相辅相成矛盾统一体的两级。他们是对立的。没有无就没有有。

❽ 关于<道德经>第一章

都对
前者是通行本
后者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里整理出来的
说权威肯定是后者权威,但前者已经通行了几千年的
所以大家也就这么认可了

好吧,我碰巧知道

❾ 道德经第一章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❿ 老子的道德经的第一章是什么意思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释义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道,可说,又不应常说,因为道不同可见的实物有模有样,它有说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有的地方说不清道不名说就不方便,多说是自找麻烦,因为说不明白多说无益,因为说不明白多说是在添云里雾里的困惑,不可理解偏要一解再解只能是东绕西绕的乱扑腾,只能是狗咬风子瞎嚼嚼,不知意中的多说对他人无益。
〔名可名非常名〕道的内容有说不清道不名的地方,道的名可名又不宜常名,因为道中有玄在,道中有弄不明白的玄在,道里有迷在,道不同于勤劳节约孝敬父母那样意义明显,道虽大虽重要因意义不大明白就实用程度不高,不可常用。
〔无名天地之始〕道有不可名状处,这不可名状的道是万物最初,最初的道是混沌的是虚无的,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有名万物之母〕可以说明白的道是生万物的道,它是一是太极是生阴阳的。
〔故常无欲观其妙〕最初的道是玄着的,它象人无欲无求时的样子,人无欲无求时就可洞见些最初的道没样子没起色不见意只是浑浊不明,只是有明堂又不知其名堂,只是一个奇妙样。
〔常有欲以观其窍〕最初的道人探不明,人不知它的动向所为,对此人也可以带着自己的欲望去理解这个道,这道是浑沌的,它能生天地,人想什么说不明就能印证什么,这是理解最初的道的一诀窍,今时有全息理论,最初的道也是全息的,人信什么在信息层面上就有什么,人想什么就有什么。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最初的道和生万物的道是一个道,它们同出一处,在先后上可分其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同称的道是不同的道又是一个道,这是道的玄妙之处,它一而二,二而一,它是一又可分为二,它是二又是一,今天看来老子已感受到道中有对立的又统一,众妙之门是说这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在万事万物中普遍存在。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天启之语,人的天性来自天地之性,它象百鸟和鸣,它象河中的成阵的鱼为游得自在而自然地归类并分了大小产生秩序,人情思舒畅时就有宇宙大律传导,也有天地之意授与。

热点内容
道德经说兵 发布:2024-11-16 07:00:35 浏览:683
百民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 发布:2024-11-16 06:59:57 浏览:768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4-11-16 06:56:16 浏览:286
参考文献中行政法规的写法 发布:2024-11-16 06:33:39 浏览:106
行政诉讼法追加被告通知书 发布:2024-11-16 06:31:28 浏览:91
刑法书全名 发布:2024-11-16 06:18:36 浏览:815
范健商法学第四版 发布:2024-11-16 05:51:04 浏览:455
劳动法企业旷工处理 发布:2024-11-16 05:23:57 浏览:792
哈尔滨学院法学 发布:2024-11-16 05:12:55 浏览:14
刑法139条规定的 发布:2024-11-16 04:28:54 浏览: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