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唉
❶ 人到底要多久才能读懂道德经懂道德经的人一般都多大阿
跌落到谷底发现自我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内心,寻求真理,把自己磨成粉再捏一个人。
❷ 孔子:“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则在人间。”
鄙人浅见
孔子的道在人间,在度人;希望能够通过教化世人来达到天下大同的结果,而老子在于修自身,他的最终理想是参透世事变化的真谛,从而超脱于生死。两种道为己或为人,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孔子所修来世间道入世之道,而老子的则是出世。
❸ 《道德经》是谁写的
老子写的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版。
故常无权,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由于字太多请道http://www.chinesezhouyi.com/laozi.html看完整的
❹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福能变成祸,祸能变成福。
出处:春秋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原文: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译文: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谁知道最终结果?这没有定准。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所有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每件事有它好的一面就有它不好的一面,反之亦然。而往往我们眼中好事(福),也许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隐藏的坏,而我们眼中的坏事(祸),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其中潜伏的好而已。
亦或一件事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人为的去加上了我们肤浅的看法而已。所以,当我们处在春风得意时,一定要多想想,有没有我们没有看到的隐患存在,而当我们处在人生低谷时,我们就要多观察,是不是有些机遇和机会被我们忽视了。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去面对所谓的祸福,才不会被一时的福冲昏头脑,也不会因为一时的祸而一蹶不振。
(4)道德经唉扩展阅读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❺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出自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出自《倚天屠龙记》。这是金庸《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意思是:不管身体是否不舒服和难受,调匀呼吸,把气从会阴通过尾闾引向头顶.按照上面的去作,能量自然会聚集在丹田,通过全身的江河渠道送达四肢百骸,身体得以恢复.
(5)道德经唉扩展阅读
《倚天屠龙记》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连载于1961—1962年的香港《明报》,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三部。
《倚天屠龙记》以安徽农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为背景,以张无忌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江湖上的各帮各派、各种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国历史上元朝的兴衰和江湖道义、恩仇平行交叉起来。该书表达了作者既反对异族侵略,也反对本民族暴政的思想。
❻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讲了什么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是道家老子的传世名作,这本传世名作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经问世,便在诸子百家间引起不小的轰动,而在后市,道家老子思想更是以道教为主要载体,穿越千年时光,流传至今。那么《老子》一书主要讲了什么?这个问题虽“大”,但我们也可以概括着说。不同视角之下,我们可以说《老子》整本书在讲“道”,也可以说《老子》整本书都在说“无”。
3、总结
也就是说,当我们就《老子》一书中内涵的道家老子学说体系来看,可以说这本书主要在讲“道”。但即便是“道”这个名字,也是老子强行取的,毕竟“道可道,非常道”;所以,就以研究世界本原的视角来看,可以说《老子》一书在讲“无”。
当然,以上也是个人的一点小心得,也仅仅是选取了两个角度来说《老子》一书中的主要内容,不同视角之下看到的“宝藏”是不一样的,所以有不同观点很正常。千人千面,期待我的看法可以给您带来一点点收获,如果有不同看法也正常,欢迎交流讨论。
❼ 道德经的意义是什么
古代思想家、先泰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尤为喜欢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它教我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玄妙、深奥、高远,空虚无形,但的确存在于广漠的空间,它发挥的作用无穷无尽,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道似水。”“一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聚的地方,是由于它处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涌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们看到“道”的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弃涓流;它与世无争,淡泊功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塞于浩茫天地之间,可谓“大音若希”,“大象无形”,令人敬畏。
《道德经》劝人向善,导人守信。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说善待别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向善;信任别人就得到诚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老子是讲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们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会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还劝人拒绝世俗之喧嚣,守护淡泊之美好。《道德经》中反复出现“朴”字,如“见素抱朴”、“复归于朴”、“返朴归真”、“敦兮其若朴”。“朴”字的概念为纯真、素朴、自然。“婴儿”一词甚至也是“朴”之概念的解说。如:“复归于婴儿。”“一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一个纯厚朴实、镇定持心、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应该以婴孩般单纯、无邪心境空明,宁静,质朴,少私寡欲,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不被宠幸、声色所诱惑,超凡脱俗,不为物累,过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
《道德经》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圣人但求填饱肚子而绝不追求声色之娱,提出人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时下现代文明长足发展,但许多人心态扭曲,道德观、价值观严重倾斜。老子的教诲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有利于医治人心浮躁、动荡不安,仍具现实教育意义。漫长的时间流逝了,而(道德经)横跨历史时空流传至今,它教诲我们改变“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养心,谨慎,严肃,善事融和,旷达,洒脱,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张成业)
(资料来源:《老人报》)
❽ 试述老子的《道德经》所蕴含的自然观
呵呵,我写过一篇文章。
〈学老子——做人要像水一样〉作者:谷长杉
在这生生不息大自然中,最能体现自然之魂魄、奉献之精神的载体就是——水。它变化万千.柔韧无比,充满了强劲的生命力。然而,面对蕴涵无限丰富的水,我们该怎样解读出水所隐藏的大智慧呢?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善良的最高境界就要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与它们争夺。有修养的人应该像水一样安静、温和,心境要像水一样容纳百川;处世要像水一样调剂融合,做事要像水一样及时而落;行为要像水一样甘居下地。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然而攻击坚强没有胜过水的。
九曲黄河,关山层叠;百转千回,万道隔阻。无论多少日夜,多少惊险,东流入海的意志却丝毫不曾动摇。依旧踏着浑厚豪迈的脚步,势如万马奔腾不息,声如虎吼雷鸣不止。浪击礁磐,一波一波前赴后继;一浪一浪奋勇冲击,硬将礁岩撞的千疮百孔、遍体鳞伤。崖头滴水,日复连年;锁定目标,不急不噪,终将顽石滴穿。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真理!
水最有爱心,它挥洒出“烟雨江南”的羞美;连接出“桂林山水”的灵秀,映衬出“荷塘月色”神韵;构造出“湘潇洞庭”的沉静……。水,亏损而不干竭,布施而不求回报。又具包容力,渗透力,亲和力。它养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壮,从不有所鄙偏,真可谓一视同仁、大公无私。
一杯水,杯子歪了水不歪,桌子斜了水不斜。水总是保持平衡的状态,所以称之为“水平”。这也是在建筑、制造以及其他领域中追求的境界。也是每一个人所向往“心如止水”的境界!
水善于治物,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极善用能,洗涤群秽,平准高下;以载则浮,以鉴则清。水善于处地,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这即是不争之德。也正因为水能甘居下地,才成就了浩淼宽广的大海。所以人们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一则故事,发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回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三尺,结果成了六尺巷。此后,两家在有困难时相互帮助、支持,相处的非常和睦。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所以为人处事,应当谦让、不争的胸怀。要知道凡事,“争则不足,让则有余。”
在古典著作中,善于拿水做比喻的还有孙武,他在《孙子兵法》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趋下,兵之形避实击虚;水因地制流,兵因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大意是说“为将者用兵应当像水一样,水的流向,是避开高而趋向下;兵的行动,是避开坚实击向虚弱。水因地的高低而选择流向,兵因了解敌人阵势而出奇制胜。所以用兵的法则要像水一样变幻无穷。”
水,的确变化多端,有着露的灵犀,雾的蒙胧;雨的迷离,雪的圣洁;冰的剔透,霜的严峻;雹的坚硬……虽然,现实中存在着污水,臭水,但水的本质是透明的,纯洁的。而水的意境是超越时空,超越极限。水化冰雪而登山峰,乘风云而上青天,绕泥石而入无间。试想,水是无限的逍遥自由。由水及人,明白水了的常规,可谓知晓了做人的道理。若心灵像水一样清净,则邪恶无;性情像水一样温和,则焦躁无;胸襟像水一样容忍,则是非无。所以说做人要像水一样,水滋养着天下万物,以及每一个人。而我们也应该,珍惜每一滴水。
❾ 老子——《道德经》——虚静柔怎么认识呢
一切都是相对的
一切也都是相通的
老子多次提到水
虚静柔这三种境界
都是水所能够体现的内涵
人生要如水一样
适应不同的环境
因势利导,随缘而安
❿ 道德格言
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美德的本身就是它的报酬。(达拉顿)
真正的美德就像河流,越深越无声。(哈利法克斯)
即使道德穿着褴褛的衣裳,也应该受到尊敬。(席勒)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
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在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做斗争。(卢梭)
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歌德)
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辽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美德大部分包含在良好习惯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