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论发展
1. 道德经对人生的影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认为是港片《倩女幽魂》里抓鬼擒妖的经典台词。很久以后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经典著作《道德经》开篇之语。
《道德经》的文体,不像是《论语》那样的语录集,也不像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是由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组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
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
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
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
物质财富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强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面对金钱、地位、美色的
诱惑呢? 我们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
那《道德经》究竟是讲什么呢?我认为道=轨道=规律;德=认识;经=经天纬地=为=实践。
《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子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
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
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
《道德经》中的“无为而治”被汉初统治者推崇为治国方针。在老子看来,高明的当政者和领导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和百姓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
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应该是“清静无为”的政策。要让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安定大治,就像对待井水一样,搅动得
越凶,残渣败叶就越是泛起,水就越是混浊,最好的办法不是去放什么漂白粉之类的,而是停止施加外力,让它自己慢慢平静下来,这样井水就会自然清静了。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
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子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
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现今社会,生活、工作的脚步很快,压力又大,人们的脾气也随着变得焦躁与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静气。心静自然凉,生活、工作的情绪就会舒畅起来,效率也会
大大提高。不仅如此,善与柔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变得融洽,心情也会阳光不少。老子以他博大精深的见解,以他虚怀若谷的气魄,向世人阐述了怎样为人处事,怎
样进行科学管理,怎样修养身心,怎样求知,怎样治国等等,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必须遵循大道。《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
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
2. 怎样推进道德经的发展
道德经的思想文化要发扬光大!首先需要理解他内涵的哲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要做到身体力行,才能成为有道之士。修炼自我,好比沙金必须经过熔炼才能发光,道家学派不提倡花言巧语,威逼利诱,招摇撞骗。所以一句话,反者道之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 道德经对现实人生有何指导意义
《道德经》抄内容涵盖哲学、伦袭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3)道德经论发展扩展阅读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道德经》)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4. 求一篇小论文,论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
《道德经》给我们的智慧启示
《道德经》既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宝藏。从如何更好地保持好、发展好、实现好生命之和、生活之和、生态之和来看,《道德经》给了我们这样的智慧启示:
第一,保持和发展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虽然天地万物都根源于“道”,但“道”对万物却是“生而不有”,丝毫不干涉万物的自然发展过程,这就叫“道法自然”。老子希望人们以满足维护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为度,不要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反而伤生。
第二,保持和发展见素抱朴的生命方式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人生之初是自然纯朴的,但随着年长而身强,由于情欲的滋生和外物的牵缠,人在不知不觉之中渐渐离纯朴真道愈来愈远,以至身命不保。因此,老子说:“治人事天,莫若啬。”教导人们应追求素朴纯真的生命方式,感知乐道安贫的精神生活。
第三,保持和发展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
《道德经》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所谓柔弱不争,并不是懦弱无能,而是一种既能坚韧不屈又不争强好胜的精神与品格。老子说:“柔弱胜刚强。”又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他告诫我们,要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柔弱不争的生命精神亦将促进宇宙万物的繁荣生息。
第四,保持和发展清静无为的生命状态
《道德经》说:“清静以为天下正。”清静能使人心身得到最好的休养生息,清静可以使人心胸明朗、智慧增长,清静还可以助人正确地立身处世,实践宏愿。保持清静的生命状态,要在无为而任自然,亦即寡欲而不妄为,身处尘世而不染不著,心以应物而不滞不留,处于万物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顺物而自然,和光同尘。
第五,保持和发展上善若水的生命情怀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水具有处下不争、无形无色、能方能圆、洗涤浊垢、应期而动、清明空虚、利济群生的上善情怀,它普济天下万物而不求索取,它无形无色却又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清而无杂,静而流居,是道的品性的体现。
第六,保持和发展知止不殆的生命活力
《道德经》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者当知有福不能享尽,有势不能用尽,有力不能使尽。知止者当知当止则止,适可而止,树立起正确的成就感,才不会遭到亡身之灾。这就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界生态环境的承受限度,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
第七,保持和发展有容乃大的生命境界
《道德经》说:“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老子告诉我们,要像道一样虚无清静,无所不容,犹如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在现实世界来说,不同人群和种族、不同宗教和文化,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要我们能虚怀包容,就能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5. 道德经与发展的联系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
展,道德领域里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经济与伦理的
困惑日益受到多数人的关注。从1986年开始,伦理学界就
有不少同志对此进行了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商品生产与
道德进步相背离的论点,立即就有一些同志进行反驳,提
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一场广泛持久的讨论在伦理学界
全面展开。许多理论工作者都发表了论文,陈述自己的意
见。经济发展究竟是推动道德进步,还是阻碍道德进步?
评价道德进步的尺度是什么?成为讨论中的两大主要议
题:
一、关于商品生产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在这个问题
上主要观点有三种:(一)经济与伦理两难冲突论,认为商
品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商品经
济的发展势必要以道德的退步或牺性为代价。因为,商品
生产必然产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和私有意识膨胀这种道德
演化的“二律背反”。当前道德消极现象的出现,就是社会
主义商品经济生产竞争机制的产物。有竞争就必然产生
商品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有些人就会私欲膨胀,产生投
机心理,一系列不道德现象就随之出现了。所以,经济与
伦理的冲突不可避免,经济的发展注定会影响甚至阻碍
道德进步。(二)经济与伦理自然协调论。协调论者指出,
冲突论者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错误。若把谋取必要生活
资料界定为谋利,并且以谋利为恶,那么人类经济发展史
就成了道德的退步史。与此相反,经济发展推动人类道德
进步是基本的历史趋势,道德进步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
虽然不是绝对平行,在大体上还是同步进行的。道德归根
结底是经济关系的产物。商品经济对道德的影响作用,是
原始经济和自然经济望尘莫及的。就像商品经济是社会
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一样,道德消极现象是一种伴随现
象,不是可以选择的。它产生于自然经济下旧的封建道德
残余,也从非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及其相适应的社会关系
中产生。并不只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在机制的必然产
物。所谓经济与伦理两难冲突的论点,夸大了道德的相对
独立性,这种冲突实际上并不存在。商品生产能促进道德
进步:自由竞争促进人们增强自主意识,形成独立人格;
等价交换强化人们的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价值规律推
动人们增强主体作用商品经济所造成的普遍交往,催化
着个性的丰富和人性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人们打破因
循守旧的保守思想,树立奋发图强和开拓进取精神等方
面都发挥了极大作用。(三)经济与伦理双向效应论。论者
认为商品生产的内在本性和运行机制对道德进步有双重
影响。它在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基本趋势下,也会诱发出
某些消极的道德现象。但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内存的特
殊优越性,可以有力地抑制商品经济共性可能产生的对
道德的消极影响,把负作用减少到最低的限度。并且认
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道德的双向影响并不是势均力
敌的。其演变趋势也不是同步的,而是正向效应日趋强
盛,负向效应日趋消弱。这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在实
践上也是可行的。此外,有的同志还对外资商品和小商品
经济等多种成份对道德进步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二、关于评价道德进步的尺度 大家认为,评价经济
发展是不是阻碍了道德进步,关键性的问题是衡量的尺
度。但对道德进步的标准却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生产
力标准。认为道德的进步性就在于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
所要求的那种最先进的经济关系相适应。尤其是目前我
国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更应当把是否有
利于发展生产力做为检验道德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准。
(二)社会和谐标准。认为凡能调节好各种不同利益的关
系、维护社会安定、使社会公平、正义、人际关系和谐的道
德是进步的。否则便是道德的退步败坏。道德建设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还要为个人的完善、不断提高人
的素质、培养人们对集体的献身精神,从而使人与人的关
系达到和谐。(三)主体活动标准。认为主体性是人的一个
本质属性。一种道德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是否表达人们
的发展意向,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生命运动的健康展开
和主体性的积极发挥,应该成为判断道德进步的尺度。
(四)、道德质与量的标准。认为道德进步的尺度有质与量
两个方面。其质应是看在阶级社会里居于统治地位的道
德观念是否反映了先进阶级的利益要求,是离共产主义
道德更近一些还是更远一些。其量是看这个占统治地位
的道德观念的实践中贯彻的深度和广度。此外,还有不少
同志提出了促进改革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标准、价值标
准、主客体标准、综合标准
6.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社会发展观是_________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不牖,以知天道版。其出也弥远,其知也权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
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
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的意思是说,圣贤之人不用实践就可以获得知识,不需要看到(东西)就能说出它的名字,不必去做就可以取得成功。显然,老子的观点是脱离实践的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表现,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故D项当选。A项与题意相反,B项和C项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7. 道德经在国际上的地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
在西方《道德经》的销量已经超越了《圣经》,跃居所有经典之上,现已荣登世界书籍排行榜榜首之位。在中国,《论语》比《道德经》影响大;在国外,《道德经》比《论语》影响大;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各国经典名著中,《道德经》是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发行量最大的传世经典。
《道德经》的外文译本总数近500种,《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
老子是2500年中国历代君王的导师,影响中国2500年的历史。德国电视台的一项调查表明,老子还是德国人心中“最知名的中国人”,每四个德国人家里就藏有一本《道德经》。
当代管理巨著《第五项修炼》风靡全球,他的作者“学习型组织”的创始人彼得•圣吉最推崇老子的管理思想。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最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学。在松下公司花园里有一尊老子的铜像,下面石座上刻着中文:道可道,非常道。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任时,曾在电视讲话中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道德经》,可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08国际论坛说:“俄罗斯应该用中国老子的智慧走出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里根把《道德经》奉为宝典,在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中,引用了老子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来阐释他的治国理念。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最初正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
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
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海德格尔认为老子与自己的思想很吻合,他将老子“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字句挂于墙,悬于壁,是老子忠实信徒。
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垂手可得。
日本学者汤川秀树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达到的状况。”
美国学者卡普拉惊奇地发现了道家哲理与高能物理现象的吻合,他在《物理学之道》中说:“中国的哲学思想,提供了能够适应现代物理学新理论的一个哲学框架,中国哲学思想的‘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欣赏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了当时他最喜爱的格言。
道祖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智慧,探究了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
参考链接搜狐客户端:http://www.sohu.com/a/114862265_488530
参考链接腾讯:http://news.qq.com/a/20070510/001383.htm
参考链接中国网—国际道德经论坛:
http://www.china.com.cn/aboutchina/zhuanti/gjddjlt/node_7017047.htm
8. 人不争,不抢,多好,道德经视乎完美,但是讲发展
首先解释下易经讲的道德。道:指宇宙客观规律。德:是天地之道在人身上的具体体现。老子讲不争,其实只讲到易经的一方面,同时世间万物又有竞争的一面。在人身上也一样,就是需要良性竞争,不能恶性竞争,不公平竞争。比如开运动会,就是良性竞争,对于人类体质提升是有好处的。如果都不争,听其自然,人类就要毁灭了,所以还是要是适当的竞争,比如草压在石头下,还是坚强的长出来,这就是自然规律之一(乾卦的意义)-奋发向上。同时还有坤卦含义:竞争向上不是全为了自身利益,是为了整个大自然,这点很重要。所以竞争和发展是一个统一体,既要合适的竞争,这样才能发展,同时又要保持大地厚德载物的德行,才能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9. 道德经中哪些观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史,塑造出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特有的中华民族优秀品格。作为中华文库瑰宝的《道德经》,将和谐文化提高到道之至高的地位,对形成我们的民族品格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成为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刻内蕴。著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言》中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局势奇谲多变。在世界局势的变动中,人们都注意到了其中包含文明的冲突。现在,西方学者惊呼“西方的没落”,世界出现了一股寄希望于东方文化复兴的潮流,也就是以东方文化影响世界。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洪流,正形成奔腾之势向世界涌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高。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国的任务已经提到我们面前。我们要将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文化大国,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赋予她新时代的内涵。随着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从国内到世界,都涌动着一股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道德经》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几经重大变革。每次变革,都引起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震荡。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和平和发展的新时代,随着全球时代主题的变化、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改革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如何调整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我们国家的新一代领导,已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指导理念。在这样的世界和国内新环境中,弘扬《道德经》的和谐文化,具有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道德经》这一文化瑰宝,在新的历史时代必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0. 老子在四千年前的《道德经》中,是如何预言现代科学的发展的
一部独具特色玄奥难懂的《老子》,历世以来,研究者多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探秘,殊不知其中有天文学、物理学、生命学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诸多论述,若与现代科学挂钩分析,实在非常吻合,令人叹为观止!
老子对宇宙生成之前的“无”和“道”的描述和结论,与“大爆炸”理论是不谋而合的。“无,名天地之始”(第一章),老子毫不含糊地在其书的开篇就这么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