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依法治国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

发布时间: 2022-04-05 06:30:19

Ⅰ 如何发挥 检察机关在 依法治国中作用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回应了人民呼声和社会关切,必将有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持,《决定》实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跨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检察机关做为国家治理中的重器,在依法治国全局战略中肩负着举止若轻的重任,《决定》为检察事业发展开辟了更加宽阔的前景,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一、坚持党的领导,捍卫宪法权威,确保检察工作正确的方向
检察机关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厘清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在我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偏离党的领导,背离宪法走西方所谓“宪政”的歪门邪路,是坚决不允许也行不通的。所以检察机关只有坚定不移的坚持党的领导,在宪法授权范围内积极作为,才能在这场宏大的改革浪潮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二、增强使命感,主动作为,全面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
《决定》描绘了依法治国新蓝图,阐释了依法治国新理念。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检察机关要善于在党和国家宏大战略中准确定位,打赢阶段性战役。
一是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二是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提高检察公信力
三是监督依法行政,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四是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三、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夯实依法治国基础
检察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首先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其次,建立完善的执法规范,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规范检察人员与当事人、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第三,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敢于向一切违法乱纪腐败行为“动刀子”。 四、深化改革,积极作为,提速依法治国进程。《决定》对深化司法、行政改革明确了任务,检察机关一定要在深化改革的大局中,不等不靠,积极作为,在改革总体框架内,进行深度改革,建立适应依法治国总战略的检察运行机制。
一是积极参与人大的立法工作。
二是积极探索,深化检察改革。要在顶层设计的框架内,积极探索建立适应依法治国要求的检察体制机制。
三是加快推进检察人员职业化进程,完善各级各类人员分类目标管理,健全内部执法办案流程管控,完善检察人员执法保障规范,确保检察人员公正执法、严格执法。
依法治国布局宏大,前途光明,意义非凡。为检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战场。全体检察人员一定要领会要义,把握先机,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肩负起历史使命,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Ⅱ 检察机关如何理解把握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对不同的政治主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所以说全面依法治国,检察机关应该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Ⅲ 宪法规定的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是

依据为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的任务是,通过行使检察权,镇压一切叛国的、分裂国家的和其他的反革命活动,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3)依法治国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扩展阅读:

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利用职务进行犯罪,包括利用职务在经济领域内进行犯罪,进行检察。这类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3条第2款的规定,主要有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渎职罪。

此同时,人民检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

Ⅳ 辨析: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人民授权的法定范围内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因此,认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不准确的。

Ⅳ 依法治国如何体现在检察院公诉工作中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的决定 长期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思想,认真履行公诉职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公诉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法律赋予检察机关起诉权、不起诉权、抗诉权、刑事诉讼监督权等重要司法权,要求公诉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刑事案件数量的居高不下和庭审方式的改革,要求公诉部门提高干警素质,创新公诉机制,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为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检察工作主题,积极推动公诉工作与时俱进,现就进一步加强公诉工作作如下决定:
一、树立正确的公诉观念,全面履行公诉职能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公诉工作。增强大局意识,通过依法正确履行公诉职能,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维护稳定的指示精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公诉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保障国家政治安定、经济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正确认识公诉工作的地位,充分发挥公诉职能作用。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指控犯罪是检察机关的基本职责,公诉工作居于追诉犯罪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刑事诉讼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公诉职能是国家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刑事诉讼监督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履行公诉职能,直接体现着检察机关的执法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法治形象。
3、主动适应新的形势,确立公正和效率的司法理念。坚持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实体法与程序法并重的思想,切实解决司法实践中轻视人权保障,忽视程序法的问题,注重依法平等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遵循公诉原则,正确执行刑事政策,把办案质量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办案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4、牢固树立证据意识,提高运用证据的能力和水平。公诉工作的核心,是审查证据判断案件性质,运用证据指控、证实犯罪。审查证据材料必须全面、客观,既要注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罪重证据的审查,也要注意对无罪、罪轻证据的审查。准确把握“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研究制定常见犯罪的证据参考标准,不断提高运用证据的能力和水平。
5、积极倡导创新精神,努力推动公诉改革。公诉改革是推动公诉工作发展的动力。公诉改革应以维护司法公正,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和办案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合理的诉侦体制、诉辩体制和诉审体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诉制度。公诉改革要在国家基本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进行,遵循诉讼规律,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
二、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公诉业务工作
6、依法适时介入侦查,引导侦查机关(部门)取证。加强同侦查机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坚持对重大案件适时介入侦查,依法引导取证活动。按照出庭公诉的要求,对侦查机关(部门)收集证据、固定证据和完善证据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7、依法对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对于以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证据。对侦查活动中刑讯逼供、徇私舞弊、非法取证、任意改变强制措施和其他违反刑事诉讼法的行为,依法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加大追诉漏罪、漏犯力度,防止犯罪分子逃脱法律制裁。
8.注意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告知制度,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时知悉其刑事诉讼权利。认真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解、申诉、控告,客观、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帮助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没有聘请律师的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在适用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时,尊重被告人的意见,将被告人同意作为适用的前提条件。
9、支持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在审查起诉阶段,支持律师及时介入刑事诉讼,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为律师调查取证提供条件,认真听取其辩护意见。准确查明犯罪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研究、探索证据交换的模式,探索实行控辩双方在审判前相互交换证据材料和信息,促进司法公正。
10、依法行使不起诉权,推动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制度。对存在较大争议并且在当地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公诉部门审查后准备作不起诉处理的,可以进行公开审查。在审查中充分听取侦查机关(部门)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等方面的意见,保证不起诉决定的公正性。
11、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提高诉讼效率。在保证案件质量的基础上,对符合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案件,积极建议或者同意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积极尝试普通程序的被告人认罪案件简化审理的改革,合理使用司法资源,集中时间和精力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
12、以出庭公诉为中心,提高出庭公诉水平。要改革审查起诉审结报告的传统模式,以制定出庭公诉预案为基础,充分做好庭审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出庭公诉中推广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示证系统,积极鼓励证人出庭作证。适应庭审对抗性、辩论性增强的要求,不断提高公诉人法庭质证水平和辩论技巧。公诉人出庭公诉要讲事实、讲证据、证法律,不仅对定罪提出明确意见,而且对量刑提出具体建议,以理服人,树立检察机关公正执法的良好形象。
13、提倡检察长、主管检察长亲自办案、亲自出庭。检察长每年至少办理一件、主管检察长每年至少办理两件由本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并出席一审法庭支持公诉。各级院领导应当通过抽查案件、跟庭旁听、观摩评议等形式,检查、指导和促进公证工作。
14、强化审判监督意识,加强刑事审判监督。按照“慎重、准确、及时”的原则,对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严重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职务犯罪案件,以及人民群众对司法不公反映强烈的案件,坚决依法提出抗诉。严格掌握抗诉标准,提高刑事抗诉案件的办案质量,保证刑事抗诉的准确性;既要重视对有罪未判的案件提出抗诉,也要重视对重罪轻判案件提出抗诉,还要重视对轻罪重判案件提出抗诉,保证刑事诉讼的全面性。对刑事审判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依法提出纠正意见。
15、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公诉工作整体水平。按照公诉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制定相关工作规程,建立健全公诉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起诉案件、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定期组织案件考评活动,逐步提高办案质量。全面推广普通话出庭,规范法庭用语。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格式(样本)》的要求,制作规范的法律文书。坚持和完善复议复核制度、备案审查制度和案件检查制度。
三、加强对公诉工作的领导,建设高素质的公诉队伍
16、加强对公诉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公诉工作发展。各级院领导应将公诉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公诉改革、公诉队伍建设、公诉工作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从人力、财力和精力等方面提供充分保障。上级检察院要强化宏观指导,注意发现和解决下级检察院公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大要案、疑难复杂案件公诉工作的指导。下级院对遇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重大案件要及时请示报告,对上级院的决定坚决执行。
17、提高公诉人的职业水平,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公诉队伍。积极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严格按照高检院规定的条件与程序选任主诉检察官,保证主诉检察官由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独立办案的检察官担任。每位公诉人每年至少要进行15天以上的业务培训、调查研究和理论学习。通过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一批掌握各种刑事案件出庭特点和技巧的专家型公诉人。
18、充实公诉部门的办案力量,确保公诉队伍的战斗力。各级检察院应根据年受理起诉案件的数量等公诉任务,合理确定公诉部门人员数量。刑事案件发案率较高、起诉案件数量较大的地方检察院,应适当增加公诉人员数量。注意保持公诉骨干的相对稳定,避免优秀公诉人才流失。
19、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严格执行办案纪律。对主诉检察官等公诉人员的监督制约工作,必须建立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与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结合进行,注意将事前监督与事后监督相结合,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平时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坚决查处公诉队伍中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对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行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保障公诉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检察院应保护公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公诉人员的出庭特点和办案数量,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必要的鼓励。对符合条件的主诉检察官,优先解决其职级待遇,有条件的检察院应向主诉检察官发放岗位津贴。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保障开展公诉工作必需的经费、物质条件和技术装备,特别是要按照科技强检的要求积极配备计算机多媒体示证系统,开发适用于各项公诉业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的水平。

Ⅵ 检察机关如何落实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新要求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论断,这对新回时答期的检察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重任,应积极参与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确保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新要求落到实处。

Ⅶ 行政机关、权利机关、审判机关以及检察机关的区别

  1. 行政机关是指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行政职能的机关。从广义上讲,行政机关是一级政府机关的总称,即国家政权组织中执行国家法律,从事国家政务、机关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部门。从狭义上讲,行政机关仅指政府机关内部的综合办事机构,即办公厅(室),它是在行政首长直接领导下处理各种事务、辅助进行全面管理工作的机构。

  2. 权力机关(organs of power)是代表统治阶级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议行合一(或议政合一)制度,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和统一领导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它们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工作。

  3. 审判机关就是依照法律规定代表国家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在中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有高级人民法院,以下为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4. 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依法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机关,其主要职责是追究刑事责任,提起公诉和实施法律监督。资本主义国家的检察机关,有的附属于法院系统(大陆法系国家),有的独立设置(英美法系国家)。

    国家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

Ⅷ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为什么要独立的行使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

1)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依法惩办各种犯罪分子,保护公有财产和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权利,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2)这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施加影响,就会出现曲解法律,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这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常行使职权的基本条件。如果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可以干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权的行使,不仅会影响他们严格司法和积极性和责任感,而且使他们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职权。

(4)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但不排斥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必须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Ⅸ 如何更好的实现对检察权的监督和制约

1. 加强检察权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监督制约机制。
(1)加强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业务监督。上级检察机关通过下级检察机关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各业务系统加强对本系统内部进行对口指导;通过下达和执行各种业务规定,规范业务运行程序,监督下级业务进展情况;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将作出不起诉、撤销案件决定的案件,以书面的形式报上级院备案,并将复议、复查结果告知申请人和申诉人,相关材料报送上级检察院对口业务部门,上级院审查后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2)将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监督措施制度化。下级检察院应定期将一段时期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下一步工作设想等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检察机关陈述,并由上级检察院组织各相关业务部门评议、考核,对履行职务情况较差的予以批评、诫勉;下级检察院对立案侦查的大案、要案及时报送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以便上级检察院随时审查、监督该案件的进行情况。
(3)健全上级检察院对下级检察院的请示答复制度。针对下级检察院向上级检察院申请复核或对疑难案件的请示答复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明确请示的范围、请示的程序、请示的内容和要求,严格规定答复采取的形式、答复的期限,下级检察院对上级检察院的决定必须严格执行,并将执行情况书面报上级检察院备案。
二、强化检察委员会的监督制约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改善委员结构。一是建立委员备案审查制和资格准入制,打破终身制,优化委员结构;二是加强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建设,调整办事机构人员配备,将理论功底扎实、业务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充实到检察委员会。
(2)规范检委会议事法律程序,实现议事程序化。一是确定检委会研究案件和研究重大事项的范围,二是规范议案的提交程序,三是规范议案的初审及受理登记程序,四是规范议案的讨论和决定程序,确保检委会决定的质量。
三、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功能。
(1)从制度上明确检察机关内部各监督部门之间的职责,使得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整合内部检察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与配置,对检察机关内部具体监督职能进行分工。明确检察权运行的分别处于哪个具体监督部门的监督和制约下,增强可操作性,防止权力异化而出现漏洞。
(2)注意做好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注意权责分配的合理性科学配置,各部门、相互关联的部门的监督权限,要建立相互衔接的监督业务流程, 使案件在各环节流转顺畅,使部门的事务运作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建立案件质量预警机制。各内部监督部门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并非就事论事地纠正,需要定期将一个时期以来的问题集中分析,从中发现执法中的薄弱环节,发现倾向性的问题并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2. 完善检察权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路径选择
一 、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现行法律框架下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它的重大意义不容置疑,但作为司法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和改进。第一,尽量从法学教授、离退休资深法律工作者中选任一批人民监督员成立专门的监督人员库,根据案件的需要随机遴选且应理性地回避人大与政协的领地。第二,缩短人民监督员的任期。现行规定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但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长期与检察院打交道的过程中,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难免会形成人情和面子问题,这样不利于人民监督员秉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第三,建立人民监督员回避制度。如果人民监督员本人或其亲属与案件有利害关系,则应回避,不能参与对该案件的监督。
二、完善新闻舆论监督。
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检察权外部制约机制的重要方式。时间上的抢先性、空间上的广泛性、受众面的普遍性是舆论报道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检察机关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与公众对案件期盼的社会效果往往有出入,故这些优势亦易使检察机关位于新闻舆论的巨大压力之下从而对检察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为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对检察权的监督制约,应建立检察机关与新闻媒体的良性互动机制。检察机关可设置专门的新闻岗,指定专人负责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并向媒体传递正确的信息,防止舆论对公众的误导,规避传媒反向对检察机关施加的舆论压力。同时,新闻媒体应尊重检察机关的职能和运作方式,客观报道才能发挥其对检察权监督的应有功能。
三、加强人大对个案的监督力度。
对于权力机关的监督,应该在保障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基础上,加强人大对个案的监督力度。人大对个案实施法律监督,是维护法制统一,实现依法治国的需要。个案监督的范围应界定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疑难案件、反映检察官因徇私枉法等原因造成的冤案和错案、对法律规定的看法不一致,而需要权力机关进行法律解释的案件以及受到有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干涉的案件。
3. 综上所述,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被滥用,检察权也不例外。因此,要提升执法公信力,必须加强检察权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工作,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促使检察权规范行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作风、警风建设,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司法热点问题的重要途径。

Ⅹ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专国属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3)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只能在人民授权的法定范围内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因此,认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这是不准确的。

热点内容
范健商法学第四版 发布:2024-11-16 05:51:04 浏览:455
劳动法企业旷工处理 发布:2024-11-16 05:23:57 浏览:792
哈尔滨学院法学 发布:2024-11-16 05:12:55 浏览:14
刑法139条规定的 发布:2024-11-16 04:28:54 浏览:937
科研工作条例 发布:2024-11-16 04:24:13 浏览:882
卫生条令条例 发布:2024-11-16 03:10:36 浏览:133
保护原则刑法 发布:2024-11-16 03:04:55 浏览:488
民法典手卡 发布:2024-11-16 02:55:41 浏览:838
单位法律知识讲座通知 发布:2024-11-16 02:30:12 浏览:182
观其复道德经 发布:2024-11-16 02:21:55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