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① 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品德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透过一个细微的习惯,往往能分析一个人的思想、作风、道德或文明的程度。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从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道德习惯是道德行动自动化的过程,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动转化为个人品德的突破点,是品德发展的质变的指标。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真正了解一个人与国家的密切关系,真正把自己视为祖国的未来,有远大的理想,并发挥主人的作用。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成为守法的好学生。
百年规划,教育导向,作为教育者,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教导和混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人,学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祖国的支柱。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社会的文明与和谐是每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应该给予一点爱,以实现我爱每一个人的美好未来,每个人都爱我,并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② 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要经历他律、自律和自由境界。对吗
这是一道辨论题。
其实不管正方反方,我帮你破一下题,思路还是要自己打开的。
首先这是一个比较性辩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要靠自律,也要靠他律。自律和他律的同时存在是这个辩题的先决条件。
而主要靠哪个,就得看自律和他律以及养成行为习惯三者的关心来定。关系可以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等方面来找。
其次,简单来说关系
反方:扩大他律的范围,缩小自律的范围,定义他律为除了自律以外的,如法律,道德,规定等。
观点:
1、他律规定了自律的“良好”标准,指引自律的方向,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他律较自律存在更多的强制力,可以客观的,更有实效的规范我们的行为习惯。
3、自律的不稳定,自我优良标准存在差异,自律的不易不完善,都会直接影响到行为习惯的养成。
正方:不要纠结于理论和基础辩题,没有什么优势,可以从以下几点说。
1.从时间上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长时间形成的,在整个形成过程中,只有前期是主要靠他律的,而后期的发展则需要靠自律。
2.升华主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们更提倡的是一种人格的自我的升华,而不是被迫的低头。
3.人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只有自己坚持的东西才能长久,靠他律形成的习惯并不能长久。
正反辩题更具备煽动性,反方则逻辑性更强,所以关键是看发挥。供参考。
③ 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行为规范是指在行为方面的约定促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准则,它告诉人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凡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例如学生证、干部证、文明监督岗的佩戴,遵守校纪、班纪、宿舍纪律等,在点点滴滴方面按照职高生的各种规范来要求自己
④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回前提条件;
理论答联系实际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根本途径;
严于解剖自己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要环节;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是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的重要方式
⑤ 道德行为养成
道德,毫无疑问,即“思想品德与行为素养”。一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多高要看他的言行举止如何,这也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尺度。一个有道德的人必定是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易感动”的人,必定是“善于发现美”的人。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
从自我做起,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二、在专业学习中训练:
增强职业意识,遵守职业规范,
重视技能训练,提高职业素养;
三、在社会实践中体验:
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职业情感,
学做结合,知行统一;
四、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体验生活,经常进行“自省”,
学习榜样,努力做到“慎独”;
五、在职业活动中强化:
将职业道德知识内化为信念,
将职业道德信念外化为行为.
⑥ 如何养成干部良好道德行为的习惯
1、干部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位置,带头执行组织决定,接受组织监回管,遵守组答织纪律,完成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要无愧于党,严格遵守党员的行为规范,以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毅力、扎实的行动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3、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通过学习,武装头脑、指导思想、推进工作。
⑦ 如何使小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德性养成 道德行为 培养途径 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其道德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的体现,道德人格是一个和一种自由自觉智慧的实践,是之所以区别其他动物的关键所在.因此,改革我国道德教育思路和方法,把“道德灌输”与“德性养成”有机的结起来,是当前德育建设的重要课题。 在古希腊特尔阿波罗神殿墙上,刻有这样的文字:“了解你自己”。然而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仍然是一个谜。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指出:尽管有脑力风暴、心智革命、智商、情商、心理分析和心理健康等人类研究课题风靡全球,但是我们还远远做得很不够。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论述要建设我们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明确指出:把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方法。 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 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方法之一。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现代化德育课程体系,开展德性知识学习活动,做好德育教材建设。当前我们正面临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时我们更应该把学生的德育任务摆在首位,从小学到时中学把德育内容注入各学科教学的始终,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构成完整体系,使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进行道德行为教育。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德育认知应与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注重开发和调动学生心理潜能,从而去实现德育的内化。 二、增强学生强化与内化统一的自我意识 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是强化与内化的统一,强化包括认知强化,文明行为训练和良好品德强化。例如:如何使学生学会待人接物,富有公德心,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等,都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尤其要对学生进行行为方式示范,组织示范或模仿性道德实践,让小学生在直观形象地强化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示范,达到内化的目的,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 各学科的教材中,都有向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材料、内容,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有创造性的去挖掘、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加以渗透、利用。例如:《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就应充分的把它利用发好,它的育人作用是得天独厚的。因此,教师应把《思品与生活》和《思品与社会》课的育人作用放在首位,使其充分发挥它的育人作用,而不应把灌输知识目标、政治常识放在第一位。同样《语文》课是向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学科,其它的一些学科中也蕴含着很多的德育因素,都应把它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教育的素材挖掘出来,用于教学之中。 四、加强课外延伸,渗透德育行为 英国学者莱基在《欧洲伦理生活晚》一书中,曾将人的德性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严肃德性;第二类是壮烈德性;第三类是温和德性;第四类是实用德性。尤其是第四类德性,它是促使人们走向事业成功的德性。因此,我们除在学科教育中进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还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如:开展课内外活动或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举行一次“清洁沱江河——共创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德。可能会比一些反复灌输道德观念或社会意识的特定课程更能也更好地使学生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五、重视学生社会公德建设在道德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外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的品格就是人的一连串行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助矛盾对立的伟大与刚强才能衡量出来。 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去塑造良好文明的社会形象,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和文明语言、文明行为公约等。号召学生开展“与文明握手,告别陋习”、“为贫困学生献一份爱心”等主题活动,这种延伸于课外的德育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 六、提高教育工作者德育水平,形成良好育人环境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世界观,他的一言一行,都会使学生受到那样这样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是范;教师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它会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深刻的意义。 七、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 如果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标准不统一,则会使受教育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倒行心理冲突,增加其混乱性,从而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品性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今天之所以高度重视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在塑造人的心灵、秩序和人格结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面对当今社会要尽可能地优化当今的德育环境,去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有效协调,使小学生成为新世纪道德健全、人格健全的可造人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的家长为追逐眼前的利益,外出打工,把子女单独留家就读或实行隔代管理,给学校管理带来诸多不便,致使部分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单亲子女的增多,给德育工作者增大了教育的难度。为培育合格建设人才,全社会都应动员起来,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网络教育。
⑧ 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其实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我们说三岁定80,其实是有原因的,从一开始行为习惯就要养成,你后来再去改并不容易改变这些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