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和素质的关系

道德和素质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2-04-06 08:37:43

Ⅰ 什么是思想道德素质养和法律素质二者的关系如何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3、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人生需要道德,也需要法律。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遵守道德规范,对预防违法犯罪有着积极作用。

(1)道德和素质的关系扩展阅读:

提升公民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途径:

1、树立法律权威。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一个社会中得到普遍的遵守和广泛的认同,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崇高的威望。树立法律权威,可以增加公民对法律的敬畏感、信任感。首先,要增强法治观念。

2、深化普法宣传。普法是提升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每个人法律知识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其法律素质的状况,增强法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提升法律素质的基础条件。

3、优化法治环境。法律素质只有植根于法治的土壤之中方能得以提升,同时法律素质又是通过具体的法律制度反作用于法治的土壤而促进法治的生成。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法治秩序。要求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依法办事,畅通法律救济途径。

Ⅱ 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什么有关系

1、品德。 品德是个人按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专性和倾向,是大学生思属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它体现了一个人是否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否有较高的责任感等等。
2、价值观。 一个人的价值观,在哲学上属于世界观、人生观的范畴。一个人的价值观,主要受制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家庭传统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受制于一个人个性、能力\情绪等心理因素。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价值观属于动力因素,它对于确定一个人的行为方向,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在科学价值观的调节下,可以提高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知识,生活得更充实,为人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使人生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3、性格。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性心理特征。性格是个性心理及非智力因素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个体活动的性质和方向,人与人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心理学家在确定性格的概念时有不同的理解,人们通常把性格理解为:“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Ⅲ 道德素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素质这东西,人们总是开口闭口挂在嘴上,可见对于一个人,素质是很重要的。那么,素质究竟是什么东西?应该怎样理解,我查阅相关资料,以专业的角度诠释素质的含义,跟我们生活中自己认为的素质是有相当大的差异。在总结的三类八种素质(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中,我想,平时人们所说的素质,大部分是其中的道德素质。
关于道德素质,我感触良多。以下所涉及的一些事情是我在回家时发生或者我在旅游途中的,均属道德素质范畴之内。

其一,公交车上捡到一部3G手机。我和姐姐六.一带小外甥去公园玩,我们坐在后位,中途有人下车,前面有空的位子,没过一会,我看到前面位子上有部手机安静的躺在那里。我过去拿起来,直接给了售票员,希望有人打电话时她给转交。全车人都看我,我从有人的眼光看到的赞赏,也从有人的眼光看到不解,也从有人的眼光看到不可思议,说白了,就是傻。

我为什么不直接拿电话让失主找我?那是因为我不习惯于接受别人的感谢;我为什么没有将手机占为己有,那是因为我从来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要将电话交给售票员,那是因为我给在坐的每一位乘客的售票员及司机一个启示。

同样是在公交车上,我丢过手机丢过钱包,但是,我不能因为我有过如此的遭遇,而将别人的物品占为己有。现在人都很懒,很少有人把电话号码记在备用笔记本上,有些人的手机里还装有重要的资料,没有数码相机的人,把相片都存在手机里,对于个人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丢失后会很着急,这种心情我有过,所以能体会。

就此事,我特意对好多亲朋好友做了一个调查,无一例外的,都说我傻,因为大家都认定售票员是不会把手机交给失主的。不是大家的觉悟不高,而是大家已经在那样没有信任感的环境中生活太久,麻木了。我只是告诉大家,我相信售票员会把手机交给失主,因为在我下车时还特别嘱咐了一句:给失主手机上的朋友打个电话告知,让他来领手机。售票员应该会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否则,她将会遭受到良心上的谴责。

并不是我想要标榜自己有多高尚,只是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多替他人着想,想想二千多的手机,损失也是不少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任何时候都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二,奶奶的墓碑无辜被毁坏。08年,奶奶所在的墓地被政府征用,为此政府进行了迁坟补贴。我们家族的为奶奶做了一块优质的墓碑。我这次回去妈妈告诉我,奶奶的墓碑被人毁坏了,成为三截。我当时非常震惊和愤怒,想,这世上还有跟死人过不去的活人啊?想那墓碑的材质不是花岗山石就是大理石,拿什么东西去将墓碑毁坏呢?虽然我没有见过自己的奶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感情,但是,毕竟奶奶是我们血脉的延续的先行者。

我决定去实地看看。在去之前,我先去看望了大姨,大姨因为心脏病,去年差点丢了性命,还好抢救及时,现在恢复的差不多了。跟大姨说起此事,大姨说她们附近的墓碑也有被毁坏的现象。整理大家的说辞,都认为是牧羊的孩子们砸的。但是,我却找不出他们砸墓碑的任何理由和动机。再说会用什么工具将如此坚硬的墓碑给摧毁了?这也是一个疑问。我们家族没有什么仇人,也不会有人有目的的去砸。如果说墓碑比别人的好,别人去砸,也行不通。活人就不应该去惊动死去的人。

我和姐姐买了纸钱,带上小外甥去看望奶奶,顺便对于传闻中墓碑被毁的事看个究竟。那块墓地在山上,我们打的到山下,之后徒步上山,最后顺利到达墓地。在众多的墓碑中,奶奶那块断成三截的残碑特别刺眼。当时特别难受,就想,活着的人,为何不放过一个死去的人,非要把一个好端端的墓碑给毁成这个样子。我想,毁坏此墓碑的人,一定不会是一个或者两个人,也不会是一点都不懂事的小孩,他们没有那么大的力气去做这件事。再说小孩都怕死人,退一步说,不怕死人,也不会无辜去毁坏别人的墓碑。那么大人呢?有什么理由去毁坏呢?每个人最后都要走这一步,难道不怕报应?我做过很多种设想,就是想不出到底是谁会干这种缺德的事。

是无知和愚昧孕育了道德素质低下的毁碑者,还是无来由的仇恨滋生了道德败坏的毁碑者。我无法去为这些毁碑者开脱罪名,也无法找到真正知情的人知道事情的真相,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是犯罪,可是,谁也不愿意为这事去自找麻烦,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相安无事。又是集体的无奈和麻木。当一个环境中,道德感缺失的时候,是一件想当可怕的事。

其三,公共场合禁止吸烟却禁不住有些烟君子。4月份去成都的火车上,来回都遇到卧铺车厢有人吸烟。过去的时候,有位中年男子窗户边的小座位上点烟就吸,我马上告诉他这里不可以吸烟,他很知趣的说了不好意思就去吸烟区了。回来的时候,我的下铺对面一男的他女朋友住中铺,他们两人坐在下铺玩,一会儿,那男的旁若无人的拿出一根烟就点上了,我马上制止:不好意思,这里不能吸烟。我看到这一男一女的表情很惊讶,那表情告诉我,他们都没有遇到过这种事这种人,还有点多管闲事的味道。但是,那男的马上把烟也灭了,没有再点,之后想吸的时候都去吸烟区。

难道是我坐了绿皮车厢卧铺的原因吗?在之前南来北往的列车上,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是因为以前坐的都是高票价的卧铺,乘客素质相对高一点,还是这次是意外?因为有时候,道德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及身体并不能划上等号。

我向来非常讨厌在公共场吸烟,有些烟君子也是明知故犯,让一些女性和儿童及不吸烟的男性成为二手烟的受害者。这就是典型的公共道德素质低下,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危害他人的健康。

素质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工作,生活中的个人行为表现。我想,这样总结对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素质相对来说比较通俗易懂。为什么人们会去谴责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举动,那是因为这些行为是发生在公共场合,违犯合约定俗成的公共道德。比如,偷窃财物,见死不救,拾金有昧,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在禁止吸烟区吸烟,在大庭广众之下有不雅的举动和行为,在餐厅里大声喧哗等等。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在不同的角落发生一些考验人们道德素质的大事和小事。有人会麻木,有人会不以为然,有人会跨越道德层面成为千夫所指的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也有人会去挽救一些即将滑入触犯道德层面的人。无论怎样,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一个有良知的懂得维护自己社会形象的人。

提高道德素质,就是维护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个人形象。切记,在公共场合,不要做有损个人形像的不良举动和行为,因为你的行为代表了你自己,代表了你的修养、教育、素质。
怎样可以提高一个人的道德素养?
答:素养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当然可以提高,素质的提高需要两个过程,一是受教育(包括智育和德育),二是,自我反省,前面一个是外部因素,后面一个时内因。这从实际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比如很多人都受一样的教育,但是有的人素质就高一些,为什么?就是因为有的人会时不时的自省,能在自省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如果教育程度不高,综合素质可能会差一些,但是道德品质不会因此变差。还有人所处的环境对人的素质影响也很大,住在人口素质高的地方,素质高的机会也就高一些 。

Ⅳ 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道德与法治首先是相互区别的,法律讲究的是底线正义,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法律与道德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能够为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的制度框架,为个人道德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法律深入人心,发挥作用又必须符合社会的道德追求

Ⅳ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主抄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养和能力。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Ⅵ 人品、素质、道德这三者有什么不同

人品:人品到底是什么,根据上下文,好像是个奇妙的东西,当你不顺不走运的时候就是在攒它,当你走运的时候就是在用它,攒的和用的是保持平衡的,也就是人品守恒定律。粗看来,人品守恒只是一个噱头,是BBS上的人为了搞笑提出这个定律,用来增加帖子的...
素质:基本素质分为5类:
1。道德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修养素质。
例如一个有一定修养的人,不会乱冲红灯,不会乱抛垃圾、不会乱讲粗言烂语等等;
2。智力素质(或称为智能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学问和能力。
例如你的人文素质和科学修养等等,或者你的艺术/创新能力、逻辑/数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
3。身体素质(或称为身体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以及所具有的体育才华。
例如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以及能打几场羽毛球,跑得800米等等等;
4。审美素质,也就是指你个人的外表衣着是否得体和内心审美情趣是否高雅了;
5。劳动素质,也就是你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了。可以说,劳动素质是现代社会上的每个人都必定要拥有的,否则他她就很难独立和健康发展。
概括起来,就是——
德、智、体、美、劳,
辞典的解释是,素质是指“事物本来的性质”,相信是没错的,可是太过于抽象。比如说,对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之类,这样的解释还勉强凑合。可是,当我们说“中国人的素质”如何如何时,这“素质”看来另有其意。
我以为,这里的“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社会秩序遵守、维护的自觉程度”。梁漱溟先生认为中西文化的最大差异在于“中国人的社会性较差”。这里的社会性,我把它理解为我上面说的素质,只不过我力图使之具体化一点。
是什么样的社会秩序呢?我想,其表现形式或许千姿百态,但其“性质”却一:能够保障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利益。人作为一个类而言,是通过我们称之为科学、技术的东西向自然界获取利益。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人,情形是我们向他人获利,或者,被他人获利——交易普遍地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因为获利手段之不同,才有了道德的高低之判,甚至进而产生了法律。道德、法律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还是人的利益:使人这样一个具有复杂社会性的类得以存续下去,因为某些获利的手段,如暴力、欺诈,如果失控的话,最终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大家都遭殃。对这样一种社会秩序的遵守和维护,其自觉程度,就是“素质”,而我们常说“中国人的素质很差”,实际上也是在这个意义上作的判断。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既然这样的社会秩序能够保障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什么大家反而不去遵守呢
道德: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麽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其实道德是不是1个人追重要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

Ⅶ 素质和道德有什么区别

素质是指一个人,对于公共卫生或者是言行举止方面的高低,是对于每一个人的要求。而道德不同于素质,道德的低下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

Ⅷ 素质与道德有什么关系

素质是个人的,道德是社会的约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水准这一标志,在利益面前,高素质的人会因为道德水平的高而做正确的事,受道德的约束。

Ⅸ “道德”与“素质”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

热点内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