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风电场

道德风电场

发布时间: 2022-04-06 09:23:34

㈠ 风电工作工资待遇如何

一般在2000元以上。
风力发电厂是属于一个技术方面的工作,如果你从事到技术工作上,
当然工资是很高的了.不管学历多高,刚出来主要是学习积累工作经验,
所以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兴趣了,到发电厂的工作是不错的。
但如果你刚毕业,到里面慢慢学习,积累工作经验后自然工资会提高的.

㈡ 结完婚之后发现无法沟通,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吗

在漫长的岁月里,是人都会历经感情困惑,没人能例外。没人生来是情感高手,但经营感情确实是门大学问,有些人处理感情问题充满了智慧,而有些人却迷糊不堪。我的建议只供你自己参考,切勿完全照搬,因为婚恋问题,有时候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只不过一面之词,难以有万全之策。婚姻生活合不合适,宛如鞋的尺寸,只有自己清楚。

而一个电磁场却能给老公随意的错觉和永远的风采,你就是电磁场和风采呀,要有自己道德底线,切勿把老公当商品娇惯着,宠着,放任着。

老猜疑老公外遇该怎么办?常言道,人在江湖飘,哪里有不湿鞋?如果你老公常常凌晨回家,常常乙醇残害,外遇的几率呢机遇暴增,但并不意味着你老公100%早已外遇,还记得,实际上说白了不外遇的老公,实际上也是看老公对万千世界的吸引的免疫力了。

实际上在漫长的岁月里,是人都会经过最少一次婚姻破裂,并不是原则性问题,有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挺过去了,如果你二只双眼睁得大大的一直盯住老公,任何东西都想弄个搞清楚,舒服也难!

和老公无法沟通交流该怎么办?再忙,时间如胸沟,挤一挤或是有的,要学好零距离的沟通交流,有一些乃至不用说,另一方还不在乎的说说。

情感的沟通交流不仅零距离语言表达,还可以运用通讯工具,如手机电话和短消息,还可以手机微信,还可以小纸条,没有崩溃的情感,只有对老公失落的老婆!还记得,误解,冷暴力也会摧毁爱。作为老婆,要有适度性子。老公一夜未归,你没闹脾气,你没错。

但老公几晚凌晨在外面玩才回家,你没闹脾气,那你就不对!抛出去炮弹,枪是你的,人这一辈子?金无足赤,你宽容一次,是还可以的。你没有道德底线标准的数次宽容,是不能的。老总的孩子怎么啦,他太不听话,你一样能够使他滚!

㈢ 王小海的人物轶事

各种带有清华标志的台历、笔筒、小雕塑等纪念品整齐地摆放在王小海的办公桌上,浓浓的清华情结可见一斑。“生我者父母,育我者母校”,王小海认为,清华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他,影响着他,成就了他。
王小海出生于内蒙古包头市,父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支边内蒙古,一生奉献塞外。1991年王小海从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抛却京城繁华,一片雄心归故里,建设家园。
回到包头,王小海从变电站的值班人员起步,从抄电表、拉刀闸干起。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奔波奋战在内蒙古电力行业的各个岗位上。清华学子行胜于言、踏实肯干的作风每每赢得了领导的赏识和群众的认可,王小海不断被委以重任,几乎两三年一个台阶,先后担任包头供电局变电站站长、生产部部长、基建部部长、薛家湾供电局局长、内蒙古电力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调度通信中心主任等职。
作为电网调度负责人,王小海担负着电网安全稳定、优质经济运行以及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重任,在电网迅猛发展、电网结构薄弱、发电大量富裕,发电和电网企业的利益交织的严峻挑战下,他超前分析,统筹各方,科技创新,确保了内蒙古电网安全运行和节能减排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打造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作出积极贡献。王小海也因此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华北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并于2010年4月荣获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条理清晰、思维敏锐,这是王小海给人的印象。谁能想到20多年前,初入清华的王小海还是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一个人。清华的培育润物无声,敏感内敛的王小海逐渐变得有原则、有条理、逻辑分明。王小海读的是理工科,却爱好人文。在清华学习期间,对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的兴趣和重视,使王小海具备了较好的人文素养。《道德经》、《庄子》等蕴含我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名著,王小海百读不厌,并从中感悟到了不少对人生、工作都有指导意义的理念。大二时选修的《清史》课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从清史到明史到通史,王小海对历史的热爱一直持续到现在,“不懂历史的人不懂未来”。王小海从人文学科中汲取的营养,为他工作中把握全局创造了条件。
在调度中心主任的位置上,王小海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很多问题往往不是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技术政策和发展方向问题。我刚任调度中心主任时,虽然业务细节不如很多同事,但我知道工作的重点在哪,知道需要重视什么,知道在什么阶段可能需要调整方向。”一种从更高层面看业务的能力,一种专业知识之外的素养,让他在调度岗位上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适应了内蒙古电力迅猛发展的需要。
三四年前业内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虽然风电场内技术很成熟,但风电发电量少、成本高,发展前景不被看好。在综合分析判断全球风电发展趋势、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需求以及电网风险防范等因素后,王小海敏锐地意识到,风电将是未来社会重要的清洁能源,尤其在内蒙古,有巨大的风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他预见到电网需要针对未来风电的大规模并网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于是,王小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前瞻性的研究:与清华大学、世界银行、气象部门等机构合作开展了风电入网控制技术、风电功率控制、风电负荷预测、风火水联合优化等研究项目。研究取得了重大科技创新,为风电大规模并入电网、确保电网优质运行铺平了道路,研究成果荣获众多奖项。几年后,风电成为国家发展新能源的重要选择。由于提前作好了技术准备,内蒙古的风电得到了迅猛发展。2010年内蒙古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达到752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一,内蒙古正逐渐被打造为全国绿色能源基地。
“懂得历史,把握现在,才能开创未来”,王小海将自己敏锐的前瞻意识、综合判断未来方向的能力,归功为从历史、哲学等人文知识中培养出的综合素质。他认为:“要成就一番事业,单靠专业技能是不够的,要提高人文素养,要使人变得更加丰满。”
王小海在调度工作中屡创佳绩,除了因为他选择了合适的舞台,培养了很强的综合素质外,还与他恰当的工作方法密切相关。王小海引用《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名言“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认为工作中需要做到融入环境但不被完全同化,彰显能力但不过于突出。一方面需要做到积极融入单位、有效沟通、积极合作,做到“外圆”;另一方面,不能完全被周边环境同化,要坚守底线和原则,不能失去自我本色,做到“内方”。虽然有时坚守原则会暂时不被人理解,但是坚持多年后会受益无穷,因为坚持原则是在塑造自己的人格和道德,而人格和道德才是最让人欣赏的。
王小海所处的调度中心主任的位置尤为关键,其调度行为直接影响到电网、大用户以及100多家发电企业的利益。王小海坚持原则,杜绝了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请王小海吃饭,谁都请不动!”内蒙古发电企业业内人士如此说。王小海说:“没有利益纠葛、没有私心,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得到发电企业的信任,从而给自己创造一个有利的工作环境。”通过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安排节能机组多发电,能耗高、排放多的机组少发电,王小海有力地贯彻了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确保了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通过电网调度行为,2007年共停小火电98.5万千瓦,占全国关停容量的近7%;通过关停小机组及投运脱硫装置,2009年实现二氧化硫减排40万吨。
外圆内方、公平、正直让王小海在内蒙古电力系统内有口皆碑,其调度工作最终赢得了发电企业的理解、电力公司领导的赞赏和同事的尊敬。
王小海将自己的人生感悟总结为:“文理并重,内心丰满;在合适位置上,耐住寂寞,行胜于言、踏实肯干,最终必有所闪光。”或许这也正是王小海荣获2010年全国劳模称号的原因所在。

㈣ 我想学习<四书五经>应怎样入手大学是不是应该最先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属于哪个范畴 学佛最先读什么好易经

传统文化虽说有诸子百家,但主要包括儒家、释家(佛家)、道家,这三家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所以四书五经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主要是儒家的,但春秋以前儒道是不分家的)。
四书五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四书是儒家经典;五经包含的范围更广。
中华民族文化源头是《易经》,为伏羲氏开创,“伏羲画八卦”。《列子》认为伏羲氏离我们现在有三十多万年了。《易经》历三易:《连山易》为神农时代的《易》;《归藏易》为黄帝时代的《易》;我们现在的用的《易》为周文王、周公、孔子三圣整理的《周易》。
《黄帝内经》始创于黄帝时代,也是传统文化一重要组成部分。
《尚书》、《礼记》为周公所整理、创建,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礼记》共三部分:《礼记》、《周礼》、《仪礼》。《周礼》就是后代帝王政治的政府组织,等于中国三千年来最高的宪法;其实到我们现在的宪法,所谓大同思想,还是在这个《周礼》的范围里面。《仪礼》是建立社会人伦制度。所以,实际上中国文化的制度、礼乐、中国政治的体制都是周公建立的。周公后来分封于鲁国,孔子所谓的删诗书、定礼乐,实际上是继承周朝、周公的文化。中国文化的大成都集中在周公手里。
传统文化到了春秋时代逐渐分化为儒家与道家两派。儒家以孔孟为代表,其道统传承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等。我认为儒家道统到孟子就断了,后面的最多只剩下“儒术”了。宋明所谓的儒家只不过是从道家这边偷一点、从佛家那边偷一点,最后弄成自己的儒家,最后还反过来批判佛、道。
《诗经》、《春秋》为孔子整理成。《春秋》没有具体内容,只是孔子对那段历史的点评。《大学》为曾子所著;《中庸》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
道家以老庄为代表,其传承为老子、关尹子、壶子、列子、庄子等。实际上道家应该追溯到黄帝,应该称为黄老、老庄。
传统文化之所以会分化为儒家、道家,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特性、性格差异造成的。南方人轻灵、飘逸、有灵性,缺点是滑头、少担当;北方人深沉、厚重。
到了东汉,印度佛家文化逐渐传入中国(中土有大乘之象),历经三四百年的抗拒、接受、吸收、融合,最后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也是盛唐产生的最大原因之一)。所以汉前,传统文化主要为儒、道、墨三家;汉后为儒、道、释三家。
由于历代帝王大多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特别是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找个显赫的祖先,把朱熹注解四书五经的书定为科考教材,所以后来的读书人只知道四书五经而不懂佛、道了。当然这也跟人的先天素质、智慧有关。君不见几千年来第一等智慧的人不是入佛就是入道,只有那些不入流的才沦为浑身散发着穷酸味的书生。(参考资料:南怀瑾先生的《列子臆说》)

因此,要读懂四书五经,必须先要懂得传统文化在说些什么,要三家互相参详。以我的经验,要先懂得佛家,才能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理解。
推荐您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南师的书是打开传统文化宝藏的一把钥匙。可能的话南师的书都至少读一遍。推荐您先看《易经系传别讲》。《易经系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体会,读懂了这本书,就可能对传统文化有个大概的理解。
然后读《易经杂说》。这本书讲到的易经内容不是很多,但大都是提纲挈领,读了这本书,就可能判断其他《易经》的书是好还是不好。懂了传统文化,才能大致判断谁讲得好。《易经》太庞杂了,真要研究,理、象、数,每一方面都可能要投入毕生的时间精力,还不一定能有多大成就。因为《易经》大多是讲“用”,而“用”的变化是无穷的,“三生万物”。
如果只想读四书五经的话,接下来可以读《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南师的《中庸》还没出版,不过网上有录音记录版。
接下来可以看看《历史的经验》、《南师谈历史与人生》、《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南怀瑾讲演录》、《漫谈中国文化》、《小言黄帝内经》等,这些都比较浅白,可能当小说看。
道家的有《老子他说》及其续集、《庄子喃哗》、《我说参同契》等。佛家的更多了,想读哪本就先读哪本。
放眼这个时代,我不知道除了南师外,还有谁真正懂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只是我个人体会,您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请直接跳过。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不是吗?)因为咱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实践体系,如果没有自己真修实证而只停留在理论上,那是自欺欺人。换句话说,咱们的传统文化是要一个境界一个境界慢慢提升的,如《大学》里子思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定、静、安、虑、得,这些都是一个个不同的境界,入门是得止。得止是基础,如果连“止”的境界都没有,那什么都谈不上了。但放眼世界,有多少人能“得止”?夸夸其谈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我也还是门外汉,只是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还得靠自己去读真正明白人的书。什么是“止”的境界?如何快速进入“止”的境界?《禅与生命的认知的初讲》这本书讲的很清楚。我认为这本书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未入门的来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世间、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这些都是一个一个逐渐提升的境界,不可能一步登天的。要认真研究整个过程的不同境界,可以看《菩提道次第论》。这本书我还没福报读。
下面简单说说我对传统文化的一点理解。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家、佛家和道家三家组成。这三家讲的都是同一个东西,只是他们契入点不同,所面对的人群也不同。这个东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理解了“道”,才能读懂传统文化。孔子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叫作器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维空间的范围。 有形以上的, 就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叫作“道”。
换句话说,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述,“道”,就是超时空的范畴。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文化研究的重点是超时空的范畴。理解了这点,才可能读懂传统文化。
简单地说,“道”的涵义就是宇宙的本体及其运行规律,包括常规时空及超时空部分,特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超时空,更是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突破人类常规时空的局限,达到更高的境界,站在更高的层次,才能看清人类自己。
也就是说,“道”,包含两方面,一个是她的“本体”,一个是她的“应用”,即体和用。体,就是道的内在运行规律;用,就是应用,体现着人在天地间的作用。孔子说:人的作用就是“参赞天地之化育”。天地的运行是有缺陷的,而人的作用就是弥补这个缺陷。老子说,天大、地大、人亦大。
因此,我们的传统文化按照道的体用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讲体的,讲如何修道、悟道;第二部分是讲用的。用的方面我归纳为几个部分:医理、命理、地理、谋略等。概括一个字,就是“医”:
1. 医理,简单讲就是调整人的状态,改正人生理上的及人类社会的缺陷,使人及社会更趋于健康。
2. 命理,就是研究人及民族的命运,调整命运上的缺陷,
趋利避凶。我们都知道,人一生下来就带来很多先天上的秉性,这些先天的秉性对人一生的运行轨迹影响非常大。其实,命运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个是命,就是先天带来的那部分;另一部分是运,运是指人在一生中所经历时空点的集合。一般来说先天的命是很难改变的,而运中时间也是不可变的,
因为在我们这个宇宙时间的单向的,只能从昨天流到今天再到明天,不可能从昨天直接跳到明天。因此,一般可改变的只有空间。
3. 地理,就是风水,是研究我们所居住的环境,调整环境,使环境更有利人们的身心健康。
4. 韬略:经纶治世、拨乱反正的谋略,医治国家、社会的病。
简单的说,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是以人为本,以人作为试验对象,研究怎样增强、提高人的能量,立足于更高的层次从整体上把握人,把握人类,把握世界,把握宇宙;而发源于西方的现在科学体系则是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把物质越分越细,从微观的角度深入地了解物质。
不管是人还是外界事物,最终都是以能量的形式存在着。能量的能量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就象电有电场,磁有磁场,人体也有人体场。健康的人体能量场明亮,鲜明,体质弱的人能量场暗淡,有病变的器官、部位呈暗灰色。人体内不同器官能量场的颜色也不相同:心脏的能量场是红色的、肺是白色的,肝胆呈绿色,脾胃呈黄色,而肾藏呈黑色。不用器官之间的能量场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它们联系的通道就是经络。
因此,如果要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状态,就要不断地增强人体场的能量。增强能量要考虑两个因素:除了要不断补充能量外,还要尽量减少能量的散失。对人体来说,强烈的情绪波动所消耗的能量是非常大的。曾有外国学者做过实验,发现人强烈激动几十秒钟所消耗的能量相当于一场马拉松比赛所消耗的能量,而且,强烈的情绪波动还会在人体内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所以,要增强人体能量,首先就要减少能量的散失,要保持心灵的平静,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横观儒、释、道,不管哪一家,入门先练的就是平心静气。但是人总有七情六欲,怎样才能保持心平气和呢?这里面牵涉的内容就很多了。另一个因素就是怎样补充能量。除了注意饮食中营养合理搭配、减少杂质摄入不断净化能量外,古人还发现了直接增强人体及各器官能量场的方法。古人发现,人体各器官的能量场之间不分昼夜地通过经络不断地进行能量的交流,而且其能量在经络中的流动是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着的。古人把经络里不断流动着的能量流叫作“气”。气的流动使各器官之间的能量保持相对的平衡。如果能通过一定方法增强这种调节,就能相应的增强各器官的能量场,这就是炼气。另一方面,经络上面布满很多穴位,经络立能量流能通过穴位与外界交流能量,通过一定的方法甚至能吸收外界的能量。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与大宇宙之间是全息对应的。传统文化经典里面有相当大的部分就是在讲调心
和炼气。
古人根据人的慧根或者说素质差别把人分为三等,即上、中、下三等。儒家针对的是大多数下等人,从人们的行、坐、立、卧等日常行为入手,提出“立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道家从人的生理入手,炼气,针对的是不多的中等人;佛家从人的心理入手,炼心,针对的是有慧根的少数上等人。心,看不见,摸不着,不是普通人能体会得到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核心和源动力。中华民族之所以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她有着一究竟、圆满、博大、包容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守中用柔。

㈤ 内蒙古都哪有风力发电电厂

基本都有 我是在赤峰大唐的 我们这有塞罕坝风电场 东山风电场 西厂风电场 大水菠萝风电场 道德风电场 巴拉奇如德风电场 查干哈达风电场 大黑山风电场

㈥ 20多岁男生太开放太随便,这样好吗

绿色物流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在我国的物流发展中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绿色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是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物流业的起步较晚,绿色物流还刚刚兴起,人们对它的认识还非常有限,在绿色物流的服务水平和研究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与国际上先进技术国家在绿色物流的观念上、政策上以及技术上均存在较大的差距。

1. 观念尚未普及思想认识上重视不够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是,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普及。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几乎没有。

2. 政府的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

绿色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绿色物流的实施不仅是企业的事情,而且还必须从政府方面进行约束和宏观调控.尽管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制定和颁布了许多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的发展涉及到多个行业和部门,而且部门间因独立运作和缺乏沟通,致使物流基地重复建设,也导致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社会物流系统运作的不经济,进一步加重了物流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3.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在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方面缺乏投入。水运、民航运输的潜在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运输系统缺乏周密、科学的设计,对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仓储设施落后,库容体积小而分散,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设发展缓慢。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不高,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和人力浪费,违背了绿色物流节约资源的原则。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高,影响了物流效率。同时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㈦ 问题48:国际标准的电磁场曝露限值是按什么原则制订出来的

发布时间:2007-07-23 点击次数: WHO在其于2006年发布的《制订以健康为基础的电磁场标准的框架》文件中,详细阐述了制订电磁场国际标准的若干重要原则。 1.生物效应与健康危害 按照WHO的定义(WHO,1946),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交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 生物效应是对电磁场曝露的生理反应。一些效应可能是在正常生理范围内的细微反应,有的可能会导致病理状态,当然也可能对人体有益。 由电磁场曝露引起的烦恼或不适本身可能不是病理性的,但是假如发生,可能影响人的身体和心理的良好状态,这种影响有可能被考虑为是健康危害。WHO强调:健康危害是这样一种生物效应,它在人体代偿机制之外会有健康后果,并对健康或良好的身体状态造成损害。 2.科学数据的类型及其可采信等级 电磁场曝露标准是建立在对健康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包括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医学,以及物理学和工程学。所有这些学科在验证是否存在不利健康的影响以及适当的保护水平提供信息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单独或者集合性的作用。与制订标准有关的是提供电磁场生物效应信息的研究、场源物理特性的研究、实际曝露水平的研究和风险中人群的研究。 这些不同的研究与人类健康风险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针对人口的疾病分布和影响这些分布的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类曝露于某个物剂的健康方面提供直接的信息,因而给予了最高的“权重”。然而,它们可能会受到偏倚和混淆的影响,另外,其基于观察的特性使得难以推断因果关系(除非证据是很强时)。 志愿者实验室研究可以在短暂的、急性曝露的生理影响方面给出有价值的意见(虽然由于道德伦理原因,这些研究通常限定在健康人中进行)。动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也是重要的,但给予了较少的权重。动物研究通常可提供关于潜在健康后果的定量信息,但其数据可能不能通过外推提供定量的风险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样本的差异。但是,应该注意到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1995)认为,曝露于任何生物、化学或物剂时,假如该风险已由至少两个不同的动物种类所验证,那么对人类也很可能是致癌的。在细胞层次上取得的研究通常用于调查作用机理,但通常不单独作为体内影响的证据。总之,所有的研究类型在确定任何想象中的健康风险的科学似乎可能性时,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制订电磁场标准限值的基本原则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制订曝露限值的目的是防止电磁场曝露的有害健康影响。 4.阈值 《框架》文件明确指出应该在确定阈值水平的基础上设置曝露限值。首先应以对科学数据的健康风险评估为基础获得曝露阈值水平。阈值可判定为低于该水平的曝露未发现健康危害的最低曝露水平。但由于对生物学影响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在确定阈值时会存在一些不够精确的因素,这样就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范围。这种不确定性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安全因子来消除。两者结合从而得到最终的曝露限值,参见图4-1。这种方法是大多数西方标准,尤其是ICNIRP国际导则和IEEE/ICES标准制订的基础。 该方法要求对所涉及的作用机制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推断存在确定的阈值。同时,该方法的前提是认为不存在累积效应,因为迄今没有低水平的曝露可能引起累积危害的证据。当然,不排除更深入的研究,包括更长期的跟踪研究。没有这种研究,疾病或经过长潜伏期后才显露的健康影响不予考虑的。 确定曝露限值的另一个方法是采用生物学方法,见图4-1。这种方法把曝露的阈值确定得低于可观察到的生物效应水平。这种方法排除了对生物效应数据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也不需要对作用机理有彻底的了解。WHO指出,这种方法将产生过分保守的标准,不仅限制了技术进步,从损失技术发展带来的利益的角度看,也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种方法所防护的都是存疑的风险。以这种方法为基础,必然会得出明显过低的曝露限值。图4-1采用危害阈值和生物学法的曝露限值确定方法 5.安全因子 识别并对电磁场曝露的各种健康危害进行定量是相当困难的。这样的判断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一旦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最低曝露阈值水平被确定,就可以通过安全因子来获得比阈值水平低的曝露限值,参见图4-1。健康保护标准中采用安全因子代表了一种弥补现有的科学知识中未知的或未确定的部分。阈值水平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从动物实验数据推断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同类别和个体的敏感性差异、剂量—反应作用统计学上的不确定性、剂量的评估以及不同频率曝露和其他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等。 6.基本限值和参照水平 电磁场曝露限值所定义的基本限值是直接建立在健康影响以及生物考虑的基础之上的。国际导则中使用的各种基本限值物理量,反映了与不同频率下不同健康影响最低阈值相关的剂量概念。只要不超出这些基本限值,就可确认不会发生已知的急性健康危害。 由于基本限值通常是一个难以测量的量,因此为便于实际曝露评估,引入便于实际测量的物理量,称为参照水平(ICNIRP导则)或最大许可曝露(IEEE标准),用以确定基本限值是否可能超出。参照水平或最大许可曝露对应于最不利的曝露条件下的基本限值。超出参照水平(或最大许可曝露)并不表示就一定超出了基本限值,但在这种情况下,须检查是否符合基本限值并且确定是否需要附加的保护措施。 7.不同人群的防护 不同人群承受电磁场曝露的能力可能不同。WHO认为,假如科学数据提示了这一点,就应考虑人群中可能存在对强度敏感性的差异。例如,某些药物可能对曝露承受力产生不利影响;患病的人可能对曝露特别敏感。因此,对不同的人群制订不同的限值水平可能是很有必要的。国际导则与标准的限值均针对电磁场曝露更敏感的人群采用了更大的安全因子。 具体做法是区分普通公众和曝露于已知环境中的成年职业人群。这样的区分是承认职业人群能更好地控制职业曝露的水平和时间,并接受过指导和培训。另外职业人员通常是处在医学监控下的健康的成年人群。相反,普通公众是由不同健康敏感度、不同年龄和可能患有不同疾病的人们组成。他们无须具备关于电磁场曝露或如何减少曝露的知识。因此在公众曝露限值中加入一个附加的安全因子是合理的,同时也应考虑连续曝露的情况。 有一些标准把怀孕中的职业妇女的曝露限值归类为公众。有鉴于此,WHO在其2006年颁布的《制订电磁场保护法律的范本》文件中,明确推荐对以下职业人群应限定他们的工作环境,以便使他们接受的电磁场曝露与普通公众保持相同,即执行对公众的允许曝露基本限值和参考水平。 (1)与公众同处在同一地区或环境中,自然享有为公众提供的服务的职业人员。 (2)向雇主告知已经怀孕的职业妇女。 (3)已知曝露于工作场所的电磁场水平对其体内带有的金属修补物、心脏起搏器、除颤器和其他金属电气装置有干扰危害的职业人员。 (4)还没有接受过超过公众环境曝露基本限值的工作场所职业训练的人员。

㈧ 风能与动力工程

河海大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空气动力学、热工学、控制工程基础、电力电子技术、风电场电气设备、风力发电规划与设计、风力机、风力机检测与控制、风电场施工与管理、近海风电场、风资源测量与评估、风电场数字仿真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力学、电工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风力发电原理、风电机组检测与控制、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等。主要实践环节:军训 , 金工、电工、电子实习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社会实践 ,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 论文 ) 等。主要专业实验:传热学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风力机组检测与控制实验、太阳能光热、光电实验。

长沙理工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传热学、工程热力学、空气动力学、机械制造、风力机原理、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自动控制、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制造等。

㈨ 最近核电站比较火,谁能把中国的核电站都给

为什么说广为流传的《核电将毁灭中国》是危言耸听?(组图)

2015-11-09


    写在前面

    近日,一篇题为《核电将毁灭中国》的文章在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通过骇人听闻的表述与触目惊心的图片,辅以“请有孩子的人转发”的恐吓式副标题,该文作者以片面的论据、错乱且扭曲的逻辑推理混淆视听,极力煽动读者的反核情绪,最后却得出“回归农耕是唯一出路”的可笑结论,并顺势推销一把自己的书。

    对于该文论证中的诸多槽点,笔者认为甚至不值一驳。究竟何谓“绝对安全”?衡量核安全的尺度和边界又在哪里?如何解决核废料的长期影响?如何评价弃核背后可见、不可见的种种代价?诚然,上述问题都不应该被静止地看待。在此,推荐来自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电安全监管司副司长汤搏的一篇演讲稿。该文从安全一词的广义定义出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核安全的基本问题,论证严谨有序,切中要害。

    能源问题从来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它与环境安全、国家安全、公众健康息息相关。具体到核能,它蕴含和承载的意义就更为复杂,我们不应孤立地讨论核安全问题,绝对的安全也不存在。就像汤搏在演讲中提到的:

    “核电人也很困扰,核电都这么安全了,到底要核电有多安全?就是多安全是足够的?这是核电非常著名的一个基本命题。如果看国外的文献,经常有讨论多安全是足够的,从来没有人讨论绝对安全问题,因为这个提法是完全不科学的。除开美国,作为其他的国家来说,想让核安全有一个逻辑自洽的说法和理论,是迟早要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的标准是两个千分之一,我们定多少?万分之一?百分之一?都可以,只要能对这个量化目标达成社会共识就可以。”

    该文出自2014年8月8日汤搏在电促会核能促进分会举办的核能发展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汤搏:核电安全的若干基本问题

    首先做一个声明,我举的一些例子,只是为了讨论,不代表一定火车不如飞机安全,汽车不如飞机安全,只是为了讨论问题方便举例,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

    我讲一点关于核安全的若干基本问题。对所有的安全问题恐怕都是同一个认识方式,当然核电有特殊性。

    讲之前想到去年有一个著名的院士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他说任何核电厂都不能经受陨石的撞击。我认为这个观点基本正确的。

    但随着他的思路来发散一下,陨石不一定正好撞在核电站上,可能正撞在人的头上。我们再想想,按照现在科学界的一个主流观点,六千万年前有一个小行星撞击在墨西哥湾,正是这次撞击结束了爬行动物对地球的统治。如果没有这次撞击,可能哺乳动物根本发展不起来,人类进化不出来,也不允许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核电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怎么来思考?我想这正是我们搞安全乃至核安全所要解决的问题。

    再讲一个小故事,荷兰的一个小女孩,16岁,做了一次单人环球航海。完成之后有记者采访她,她说了一段话,这段话说得非常精辟:“他们说航海有危险,但实际上生活中总是充满危险,他们不懂得船,所以他们不懂得航海。”我想,我们要懂核安全,我们就要懂得核电这只船。

    再说另外一段话,这是国际原子能结构在非常经典的philosophy层次的文件,75——INSAG-3《核电安全的基本原则》里讲的一段话,它说:“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实现绝对安全,就某种意义来说,生活中处处有危险。”其实这两段话本身已经把安全的特点做了一个很好的概括。我后面再给大家展开讲讲,我们从事核安全工作的人怎么考虑安全问题。

    什么是安全?

    我在外面做讲座的时候,经常一个问题,大家对安全很关心,有没有人能够用非常简短的语言回答你认为什么是安全?很遗憾,迄今为止只有一次我得到了一个回答,这是当年我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给新来职工做培训的时候,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安全是可接受的风险,其他很少人能给我回答。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大家对安全很关注,但问起什么是安全的时候,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回答。但是这也很正常,因为大部分人对日常事务往往是感性认识,没有必要对所有事物都用哲学家的思维进行理性的思考。但是我们今天既然要把安全问题谈透,不得不做些深入的相对理性的思考。

    我们对安全进行考察以后,发现安全有几个属性和特点。第一个属性,安全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永远会面对安全问题。我想这个道理很简单,不解释了。

    安全的第二个属性,即安全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绝对安全的存在。所以我们考察一个事情是不是安全的时候,从科学角度说,我们实际上并不是考察它有没有安全问题,而是他的安全水平怎么样?但是实际上再仔细观察,其实我们在讲安全水平的时候,也是放在一个环境中和其他事情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衡量航空运输安全的指标叫公里人的死亡概率,就是一个人旅行一公里相对的死亡概率是多少。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现在的大量数据表明航空旅行比汽车旅行要安全,这个数据当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当人说坐飞机更安全的时候,我们的含义不是坐飞机没有安全问题,而是说坐飞机可能比坐汽车要更安全。

    安全的第三个属性,安全是一个变化的概念。当年我父亲回忆四清运动,他到一个地方发现农民吃完饭不洗碗,所以当时他们四清工作队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劝农民洗碗,后来他发现三天以后这农民又不洗了。我父亲给我说后来他体会到,这个地方的农民生活非常苦,每天吃饱都是问题,实际上是在生死线上挣扎。这个时候对他来说他更关心我能获得多少食物保持生命的延续,而不是食物本身是不是干净、卫生,当然我们现在对食品卫生问题很关注,同样的事情,因为时代的变化,环境的变化,那么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所以我想这是安全的三个比较重要的属性。

    安全既然是相对的,当我们衡量一件事情的安全水平时,我们要对安全设定一个尺度。我经常看有人在争论核电是否安全,我发现很多争论没有意义,鸡同鸭讲,实际上他们是在用他们各自的尺度来衡量。尺度不一样,争论永远达不成共识。大家只有先认同一个尺度,然后用这个尺度来衡量某个事情的时候才有可能性达成共识。

    讲安全尺度之前,先给大家介绍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我发现在很多的媒体的报道里,甚至在我们很多从事专业工作同事的论文里都分不清楚。第一个概念,灾害。什么是灾害?灾害是一个事情已发生的不利后果。比如地震已经发生了,洪水发生了,我们把它叫做灾害。但是一个事情不利后果还没有发生,但是我们从理论上预计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怎么定义,怎么衡量?我们只能用一个概念叫风险,就是我们理论上推导可能发生什么灾害,这个灾害的后果有多重,同时可能性有多大?同时考虑后果和可能性叫风险。


    好在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这么想的,我们大多数人每天上街的时候可能比较重视交通安全,但是我们不会时刻注意陨石砸到我头上要躲一下。为什么?因为我们知道陨石砸在人头上的可能性极小。所以我们在考虑安全的时候,用风险概率衡量安全水平是目前科学界主流认为更合理的尺度。我想其实从大家直觉的判断,也应该觉得用这个尺度会更合理一些。

    我再给安全几个定义,什么是安全?三个定义:

    第一个定义,当一件事情带给我们的利益足够大,而其代价可承受的话,我们则认为其是安全的;

    第二个定义,安全是利益和代价的平衡,没有一件事情只有利没有弊;

    第三,安全是可接受的风险。

    不管是安全也好,核安全也好,这几个普遍性的规律,这个衡量的尺度应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核安全确实有一些特殊的问题,下面和大家讨论一下。

    核安全问题为什么特殊?

    我个人总结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核能发展的历史。我们一讲到核,首先想到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上个星期我们和清华大学有一个研讨,清华大学有一个教授讲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心理学上的说法,叫锚定思维。一开始某个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那么我不管什么事情都往这个方面想,这就是锚定思维的表现。原子弹使我们很多人对核能形成一种锚定思维。

    第二个原因,是核能技术的神秘性和复杂性。我们看到原子弹巨大的杀伤力,所以各国搞原子弹,都处在极度保密之中,这种很神秘的事大部分人不理解。同时确实核能技术、核电还很复杂。据统计,有四十几个专业。

    第三个原因,核废物的长期影响。长期影响这个问题,比较头疼在什么地方?人们考虑长期的问题的时候,往往会脱离技术考虑,往往会把问题提到道德伦理甚至哲学层次进行辩论,这种辩论人类已经辩了几千年,很难达成共识。后面还要讲这一点。

    第四,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其重要标志,现代环保运动的兴起不关注到核能领域,是不可能的。

    第五,现代媒体的发达。其实在核能的早期也曾经发生过一些比较严重的事故,比如60年代在前苏联南乌拉尔有一个后处理厂,曾经发生过一起非常严重的核事故,它的高放废物储存罐爆炸,这次事故的放射性仅次于切尔诺贝利。但那个时候因为媒体不发达,还保密,老百姓也不知道也不太关注,没有引起很大的影响。但是从三哩岛事故开始,切尔诺贝利到这次福岛,电视媒体的转播,对人心理冲击和事件过后看报纸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也是现在人们对核能敏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我们关注核安全必须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核安全的科学技术方面。我看有媒体这样写,说中国的核能界的一些人组成了利益集团,在中国拼命鼓吹核能,这种鼓吹会对未来中国造成多大的灾难等等。当然,我不好评价核能是不是一个利益集团。但从我个人的专业角度来说,最早关心核安全问题的恰恰是搞核能技术的同志,因为他们是搞专业技术的,他们最早接触最早发现这里面的危害。所以提出很多安全问题,包括采取很多技术措施,其实恰恰都是核能专业的人。比如美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建所谓示范堆核电厂时,为了防止放射性物质外泄,就首先提出安全壳的概念。六十年代美国核电站在向大规模化发展时,有搞核能的人提出:安全壳到底能不能包住,堆芯融化了以后可能把压力容器熔穿了,底板熔穿了,最后向着中国方向熔,形成了“中国综合症”。

    所以为了避免中国综合症,防止堆芯融化,对反应堆堆芯应急冷却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改进。到六十年代末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水平,在安全系统的设计上引入质量保证和系统冗余设计。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切尔诺贝事故,包括福岛事故之后,人们对超出设计基准的严重事故更加关注,新的核电厂在这方面更关注,也采取更多的措施。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从数据的角度,现有核电厂应该属于最安全的工业系统之一。但很遗憾的是,这么多年很多国家做民意调查,给出了数据,即核电安全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赢得公众对核电更多的支持。

    这涉及我们核电安全的另外一个问题,所谓核电的社会可接受性问题。

    前面我讲到,人们在争论问题时,经常涉及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衡量的尺度。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时候,都受他自身甚至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水平,乃至一些价值上的判断、道德取向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过去说西方国家怎么怎么样,我曾经看一个美国人说,我们美国人和法国人思考问题方式的差异可能比美国人和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差异还要大。我们经常把西方归为一类,其实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和以法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学派在思考问题的根本方式上有非常大的差异,甚至在核安全的理念上提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知道经验主义学派是一种试错,在实践中发现错误、修正错误。而理性主义学派总认为自己找到了人类理想道路,沿着理想道路可以到达人间天堂。其实这种不同的思想,会导致在核安全的理念上、提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IAEA提出的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就受到法德的很大影响。但实事求是的说,我个人不完全同意这个提法,因为这个提法是很容易被攻破的。就好比之前说的有院士质疑,你能不能承受陨石撞击,不能承受就会导致大规模放射性释放。

    由于有这些问题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讨论核电安全还是危险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尺度。这个尺度是谁先建立的?过去我们讲各国都有核安全法规标准,这些法规标准其实都是操作标准,比如应该有一个安全壳,安全系统应该冗余等等,但是它确实解决不了对安全根本认识的问题。

    1979年美国三里岛事故之后,美国核管会发现一个问题:技术性的尺度解决不了核安全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人类认识问题,所以一定要建立共同可接受的尺度。什么尺度?风险。

    首先从最基本的科学判断,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那么我们要研究核电的风险有多大?设置一个什么样的风险尺度或风险指标?这个尺度我们一般叫安全目标,1986年美国核管会在大量研究基础上发表了一个核电安全目标的政策声明。

    这个声明首先肯定了一点:生活中处处有危险。一个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很多危险?比如地震,乃至洪水、火灾和爆炸、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溺水、谋杀、触电、食物中毒、房屋倒塌等,人可能遇到的危险是非常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可能也不能够对核电要求零风险。

    第二,核电是一种电力提供方式,从公平的角度来说,也不能要求核电的风险比其他电力风险更低。

    第三,核安全问题有特殊性。人类有心理特点,我们单纯从风险角度来说,中国人面临的交通安全事故风险可能很大,尤其是汽车事故,但是大部分人不关注。但是我们对航空事故关注特别高,这是人类心理特征,对一次造成重大灾害的事情,虽然从科学角度风险低讲但是关注度更高。对于这个问题,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英国有一个核安全专家法墨,首先倡导用风险概率来管理核安全。他认为,从风险角度,只要发生概率极低,可以允许引起的后果很严重。但是考虑到人的心理,对重大灾害造成的损害还是应该有所限制,不能让灾害无穷大。

    最终美国核管会确定了核安全目标:对于核电厂周围的公众来说,核电厂的运行应该不导致明显的(significant)风险附加。那么什么叫没有明显的风险附加?对此美国核管会给出了两个(量化)目标,暨两个千分之一目标:

    1、对紧邻核电厂的正常个体成员来说,由于反应堆事故所导致立即死亡的风险不应该超过美国社会成员所面对的其它事故所导致的立即死亡风险总和的千分之一。

    2、对核电厂临近区域的人口来说,由于核电厂运行所导致的癌症死亡风险不应该超过其他原因所导致癌症死亡风险综合的千分之一。

    为什么说核电是非常安全的,是最安全的工业系统之一,就是靠这两个数据来支撑。很幸运的是,经过大量评估,我们现有的核电都可以满足甚至远远低于这两个千分之一的附加风险。

    美国75年搞了一个反应堆安全研究(WASH1400),做了大量的调查进行核电的风险和其他社会风险的比较,结果如下:



    表中可以看到,机动车导致的美国每年的死亡人数55791,个人年死亡概率是1/4000,意外跌落是一万七千多人,个人死亡概率是一万分之一。火灾或烫死是七千多人,溺死是六千多人,而核反应堆事故,五十亿分之一。由于当时没有核反应堆造成的公众死亡,所以核反应堆造成公众死亡的概率是理论估算。即使理论估算值中存在大的不确定性,我们看到核反应堆对公众的风险也是极低的。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数据,导致多人死亡的概率。


    飞机坠毁导致100人死亡的年概率是每两年发生一次,火灾是每七年一次,陨石是十万年一次,一百座核电厂也是十万年一次,和陨石撞击是相当的。

    美国核管会定下的安全目标,也是为了使公众对何安全问题有一个比较容易的比较清晰的理解和判断,希望公众接受核电,增加核电的社会科接受性,实际上到今天,这些数据应该还是很有利。

    第三,核电的可持续发展。我有一个观点,没有达不到的安全,如果想要安全,不计代价的话,多安全都可以达到。但是如果代价花到太高,核电价格社会不能接受,这个安全对核电就是没有意义的。

    这其中也有问题,第一,不停的提高核安全水平,可能导致核电竞争力的降低,最终会导致核电的终结。有一些人认为三里岛事故导致美国核电停滞,但是根据我个人调查的资料,其实美国核电停滞并不是因为三里岛事故。美国核电1974年就开始走下坡路,1978年就没有新的核电订单,因为当时核电在美国不具备竞争力。很多人批评美国核管会,认为就是核管会上台之后,美国核电才没有办法发展。1974年美国原委会解体,成立核管会,上来以后核安全标准搞得很高,审查时间很长,经济性马上受影响。当然还有原因是当时常规能源价格比较低。怎么办?也想办法,美国提出先进核电,希望又安全又经济,很遗憾的是,迄今为止的核电历史表明,想安全就得多花钱,很难找到又安全还能更经济的案例。这是个矛盾,怎么把握?这是考虑核安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第二,核电人也很困扰,核电都这么安全了,到底要核电有多安全?就是多安全是足够的?这是核电非常著名的一个基本命题。如果看国外的文献,经常有讨论多安全是足够的,从来没有人讨论绝对安全问题,因为这个提法是完全不科学的。美国的标准是两个千分之一,我们定多少?万分之一?百分之一?都可以,只要对这个量化目标达成社会共识就可以。

    第四,国家的能源战略选择。观察世界上的核电国家,对于一次能源储藏匮乏的国家,比较倾向于选核电,比如法国日本。

    第五,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风险的平衡。前面说了,不搞核电确实没有核安全的问题,没有核电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把核电风险孤立出来,而应该放到社会风险的背景下来考察。

    这其中要考虑几个问题,第一,核电已经很安全了,但是我们还要在核安全上无限的投入,而对于其他领域,比如交通安全对公众的安全威胁可能很大。核安全水平提高非常高,但是对公众安全水平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善,但是因此花费的资源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不要以为把核安全水平提高了,整个老百姓安全水平就提高了。假如中国对能源有更多的需求,不选择核电怎么办?可能只能选择火电,而火电导致的社会风险可能更高。我们知道煤矿在中国是典型的高风险行业,这样整个社会的风险可能不降反升。如果仅仅只提议核电要降低风险,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许是一个不全面的做法。

    第六,核安全问题的国际性。第一,重大的核事故总会造成广泛的国际影响,使核能的社会可接受性降低,导致许多国家放弃核能。而全世界都放弃核能时,一个国家是很难单独坚持发展核能的。

    第二,我们最近也注意到,核安全问题,本来应该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但是因为国际上存在着竞争,有时候会把一些利益问题包装成核安全问题,这点上西方有些国家表现很明显,如果去拿国际标准来研究会发现,某些国家这些年努力把自己的观点加进IAEA的标准里。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国际政治中的话语权将对自己有利的条款塞入相关国际标准,以达成对自己有利的竞争态势。

    第三,国家战略考虑,美国的核电为什么发展脆弱?美国本身对核电就没有多大需求。、发展核电,不是用来解决美国人的能源问题,而是“在能源匮乏国家需要核能时,防止将其推到敌对国家的怀抱。”这就是国家战略。俄罗斯人为什么自己发展核电,而向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其他国家拿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去发电?俄罗斯人说,没有核电,能是核大国吗?这也是国家的战略考虑。

    此外,能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是一个需要很好考虑的问题。能源的自给能力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战略独立地位乃至国家安全。

    前面我把核安全的主要问题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归纳,但还有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一,核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和恢复问题。首先看福岛核事故,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受到过度放射性辐照,与之相比,海啸导致了一万六千多人死亡和失踪,从这个角度来看,我曾经说福岛核电厂是一个安全核电厂。这么大的事故还说安全?因为尺度不一样,我用的尺度是两个千分之一的尺度,因为没有公众受到过量放射性辐照,满足了两个千分之一的目标,这表明福岛核电厂达到了保护公众的目标。但是大部分人不会接受这个观点,什么问题?虽然没有人因为放射性照射导致死亡和相关疾病,但确实造成了大面积的环境污染,财产丧失及心理创伤。因此福岛核事故后,美国核管会成立了一个特殊工作组,在其研究报告《为在21世纪增强核安全的建议》中总结说:“即使提供了对人员的充分保护,但向环境的大规模放射性释放也是内在的不可接受的”。确实美国核管会提出的两个千分之一的目标,只提了人员保护的问题,没有提环境保护的问题。是美国人没注意到吗?不是。我参考当年的讨论材料,这方面的讨论也有很多。但是困难是,以当时的技术,很难对环境保护给出一个合理定量的技术要求。

    核管会当时回避了这个问题:首先我承认放射性污染有长期影响。只要求核电厂考虑长期影响,其他的不考虑,是否不公平?而当时的技术对长期影响给不出一个合理尺度的要求,所以也不能单独要求核电。这个问题依然存在,我个人看法,目前还是解决不了。

    第二是核废物的长期影响。前面已经讲到,长期影响的讨论往往其实不是技术讨论。西方反核的争论往往不是有关核电厂安全的讨论,一讨论技术数据摆出来,前面有很多数据有说服力。但是人都是很有智慧的,反核的人知道不要在对自己不利的战场和人战斗,而要在一个对自己有利和至少相对平等的战场上,那就是道德伦理战场。这个战场很好提问题而且很难回答。

    比如某些人经常问,我们这代人有权利将有害的放射性废物留给子孙后代吗?作为国家政府这个问题是非常难以回答的,说有权利,马上被置于道义上的非常不利的地位。

    但是这个问题也可以争论。对子孙后代到底是哪一代?如果我们每代人都这么考虑,就很麻烦。所有的资源都留给子孙后代,现在用了子孙后代就少了,那到底留给那一代?人类现在就不发展了?第二个问题,是现代人聪明还是后代聪明?我们前人很难解决的一些问题到我们这代非常容易解决了,可能我们很难的问题到后代很轻松的解决了。还可以争论,我们能替后代选择吗?这些问题讨论是没完没了的,确实也是现在在国际社会对核能争论非常热闹的地方。国外的争论很多在这个领域争论,而不是在技术领域争论。

    第三,社会公平问题。国外在社会调查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邻避(NIMBY)问题。支持不支持核电?支持,但是在你们家附近建谁都不愿意。你说风险很低,但是再低也是我承担,很远的地方不承担风险,但是他们也用电。公平不公平?这个怎么解决?有时候有些国家确实通过一些法律和政策来调整所谓利益公平和风险公平。

    这里也有问题,比如一些反核的人士,坐在现代化的房间里,享受着支持的空调、互联网,在网络上发文章,但是还有缺乏电力的居民渴望电力,你因为自己不想承担风险剥夺了别人享受电力,从道德上讲,我们能够为了自己少一些风险剥夺他们的发展权吗?这些问题,都是现在可以争论的,但是确实很难回答。

    第四,还有一个问题,叫不可抗风险和被迫的风险,这是当年有一个学法律的人和我讨论的。别和我说核电风险怎么小,有些风险和其他风险相比,地震海啸是自然强加的,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核电的风险是人们自己强加的,是被迫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有没有道理?也有道理。我当时就问他,你有没有汽车?他说有,那么你凭什么排放废气导致我受损失?

    话说回来,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要考虑尽量的合理范围内降低风险,我们还要注意,凡事有一利则有一弊。历史已经不仅一次证明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总是存在局限的,理论上的优越性往往被实践证明是个悲剧。如果放弃核电,其他能源形式是否能够规避核电风险,带来更大利益,也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结束语:当19世纪末汽车进入美国时,底特律的一家报纸写道:“这些满载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怪物穿行于闹市区,威胁着周围的老幼妇孺……”,这些言论与今天人们对核电的言论多么相似。考察人类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

    1.人类总是对客观世界充满了好奇,并渴望去探索,这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2.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人类又是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期望规避或降低风险。

    3.不管愿意不愿意,自然的和人为的风险总是伴随着人类,并直到永远。

    4.我们人类能做得就是尽量降低风险到可承受程度,这就是安全。


    5.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其进步能力是成正比的。

    我们说美国航天技术先进,他们航天飞机炸了还要发射。英国有一个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人类的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就是挑战和应对。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挑战的时候,文明是不能产生不能发展的。挑战过大的时候,也是不能发展的。有挑战的时候,能正确的应对,这个文明才能得到发展。我想我们对待一切事物,包括核电都要有这样的态度。

热点内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