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浮沉道德经

浮沉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04-06 12:51:31

㈠ 道体第一赏析老子的道德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古人言道,君臣之道,父子之道,为名,功名荣誉。老子讲究人之修生,万物自然,阴阳之数,事有调和,老子《道德经》第一章便开明心志,“道可道,非常道!”道可以言道,但非所言之常道可以计,自古之道,有很多服务某个利益团体,切在王者更替之中,转变着道之所载,正是非常道也。道之生,名之出。
“名可名,非常名!”古人重名节,但在服务对象更替里浮沉消亡,何为名,但名节之重,似乎为生之根本,不重名者,当不知为何,好名,恶名,谁能说清,自古以来,历史评说,来到当今,更是名至不归,多少人在那里做着毁名灭道呢?名之变,事之变,推演及今,也不是世人所能理解,正应佛言性由心生,确也不是道由心生,名由心生,此正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当我们在嘲笑着古人可笑的君臣名节这时,老子已经在对此不屑了。“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没有名,皆因万物之始,没能有其名,待要有名之时,就如母生子女,取个名字作个辩别,或者也是分个清楚,谁归于谁,不过是个记号。正是人生一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节财富,也是随风而去。名之一途,如财之一路,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留存世间,也为他人嫁人,添些谈资,此敢名非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激。”此文言精妙,在于,妙与激,倘如婴儿在胎中,生之妙便在这胎中一变化,生命孕育,万物进化之妙,便在这成与不成之间,给你多少无到有之妙,有便得了,但观其激,人生出来,长的很快,但在这世间激变生长,终要独立于万特之间,此名常有,便见其独立于斯。无由其妙,有则其变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道与名,同出而异名,可以让你摸不清头脑,但事实上,道与名则也是常无,常有之妙,道生之时,无名,名之生道名,名服务道,道生出名,无名归道,可不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与名相生相依,相存相亡,常无则见其妙及生道,常有激其生名,分出万物。
世间之事,福祸相依,好名恶名,正如佛家,色即是色,空即是空,似也同出其理,阴阳变化,万物融和调生,不正也是道之始,名之激而消于道之始。
世间情事,感悟于天地之间,激发心,慨于世,而感于众,观其妙,观其激,兴衰便在其中,可有,可无,有到无,无到有,也正是万物始终。

㈡ 老子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领导人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文革”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愚民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民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杀人为快乐。以杀人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杀人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动乱,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中国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没有他固执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认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认为它善)–––––––老子主张听凭百姓,放任陋俗,混同善恶,与世浮沉,这与政治上有可取之处,但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毫无益处。

“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圣人在天下,使天下百姓的心思浑浑沌沌,圣人应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现代文明是让人民聪明起来,使人民懂得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懂得并遵守文明规范,懂得约束统治者。而中国文明正相反。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阻塞知识的巢穴,关上知识的大门,终生不生疾病)–––––––无知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确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事事来取得天下)–––––––(旧)中国的政治是,以无为、不杀骗取天下,然后以暴力治国。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强盗反而越多)––––––中国文明是反技术、反法治的文明。

“正复为奇,善者为妖”(正常随时可能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能变为妖孽)–––––––老子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他认为好可能变成坏,善可能变成恶,所以,用不着死守是非善恶。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但不莽撞放肆,光辉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韬光养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说明他还是有“发光”之心、世俗之欲的。

“治人事天,莫若啬”(统治人,事奉天,没有比吝啬更好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吝啬、节俭、轻松、少为、淡然、无事,也是小农社会的表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结束时象开始时那样谨慎,于是就不会把事情搞坏。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贵特的物品;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的过错)–––––––“不欲”、“不学”与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让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难治,就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识,有智慧,所以,焚书坑儒,批判知识分子的事何其多。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领导人民,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于上,人民并不感到有压力;领导人民于前,人民并不认为有障碍)–––––––此统治策略是以“上民”、“处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一切都是骗局。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一个好的士兵并不一味逞武,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表现出他的愤怒,会打仗取胜的人并不跟敌人周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虚,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国谋略的核心,也是中国武术的窍门。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中国的谋略是后发制人,在原子弹发明之前,它比西方的先发制人更加厉害。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以气势、意志、心战、同仇敌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获胜,而不是唯兵器获胜。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于世人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中国的圣人是神秘莫测、穷困潦倒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衣租食税的人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老子强烈地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太平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有平均主义、蒙昧主义一途。这种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几千年。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可惜的是,统治者不会听他的。(旧)中国的军队、官府从来是逞强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强,避强就弱,表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死,也互不往来)–––––––小农经济必然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守土重迁,没有商品交换,没有技术、信息交流,人民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中国五千年社会的写照。
参考资料:http://www.ceclub.cn/cgi-bin/view.cgi?forum=8&topic=166

参考资料:http://www.ceclub.cn/cgi-bin/view.cgi?forum=8&topic=166

㈢ 道德经 闻道 中有一句“建德若偷”

就念tou,看看下文就知道了,摘自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注解的《道德经》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贞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注】此言道出常情,而非下愚小智之所能知,必欲上根利智可能入也。谓上根之人,志与道合,一有所闻,便身体而力行之。如颜子闻者未尝不知,知之未尝不行。故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若夫中人之资,则且信且疑,或日月至焉。故曰若存若亡。至若下根之士,即有所闻,了不相蒙,而且以为怪。故大笑之矣。以道出常情,非愚所测。此辈不笑,不足以为道。以其道与常情,每相反而已矣。何以知之。故古之建言者有云,明道若昧。此下十二句,皆古之立言者之辞,老子引之以明相反之意。谓小人用智,恃知以为能。圣人光而不耀,以有智而不用。故明道若昧。小人矜夸竞躁。圣人以谦自守,以卑自牧。故进道若退。世人崖嶷自高。圣人心与道合,同尘混俗,和而不同。故夷道若类。世人局量扁浅,一毫不容。圣人心包天地,德无不容,如海纳百川。故上德若谷。小人内藏瑕疵,而外矫饰以为洁。圣人纯素贞白,一尘不染,而能纳污含垢,示同庸人。故大白若辱。小人一德不忘,必恃自多而责报于人。圣人德被群生,而不以为功。故广德若不足。小人一善之长,必炫弄自售,欲求知于人。圣人潜行密用,凡有所施于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如泰伯三让,民无德而称。故建德若偷。小人随时上下,见利而趋,望势而变。圣人之心,贞介如玉,而不可夺。而能与世浮沉,变化无穷,无可不可。故质贞如渝。渝,变也。世人圭角自立,一定而不化。圣人心如太虚,无适不可。故大方无隅。隅,犹定向也。世人小智自用,以图速效。圣人深畜厚养,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迫不得已而后应,乘运而出,必为天下之利具。故大器晚成。所以然者,譬夫大音之希声,大象之无形,殊非常情之所易见易闻。宜乎下士闻而大笑之也。以其世之所尚者,名也。然道隐于无名,又岂常情所易知耶。所以圣人之广大难测者,以其有大道也。夫惟道也,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曲成万物而不遗。故曰善贷且成。圣人如此,所以世人皆以大似不肖。而轻笑之。然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㈣ 《道德经》为什么被称为是一生必读经典

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老子写下了一部五千余字的著作。在两千多年之后,这本书倡导的思想,依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哲学、宗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华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书是踏上进步的阶梯,读它则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巅,仰可观宇宙之变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这部著作就是《道德经》。


著名文化学者于丹就曾言,她更愿意用心去解读《道德经》,因为不管儒家还是道家的学说,归根结底是要通过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道德经开篇第五章就提出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说法。老子在书中极力描写了天地宇宙的宏大,提醒人们自身的渺小,让人对天地大道时刻保持敬畏之心。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㈤ 我在道家网找到了对《道德经》很好的翻译,但是再网站无法下载,请各位帮帮忙,帮我复制过来!

好的;我已经整理成为文字了。现在发给你。《您提交的答案超过10000字,请删减》
【你加我为好友吧,这里有限制太多了传不上来;另外以我之见这个翻译注解并不是很好】

先秦 老子

《道德经》又名《老子》,道德经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①,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②,使民不为盗③;不见可欲④,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⑤,实其腹,弱其志⑥,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⑦、弗为而已⑧,则无不治矣⑨。
[译文]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
[注释]
①上贤:上,同“尚”,即崇尚,尊崇。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②贵:重视,珍贵。货:财物。
③盗:窃取财物。
④见(xian):通“现”,出现,显露。此是显示,炫耀的意思。
⑤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此指思想,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思无欲。
⑥弱其志:使他们减弱志气。削弱他们竞争的意图。
⑦敢:进取。
⑧弗为:同“无为”。
⑨治:治理,此意是治理得天下太平。
第四章
[原文] 道冲①,而用之有弗盈也②。渊呵③!似万物之宗④。锉其兑⑤,解其纷⑥,和其光⑦,同其尘⑧。湛呵⑨!似或存⑩。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⑾。
[译文] 大“道”空虚开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啊!它好象万物的祖宗。消磨它的锋锐,消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隐没不见啊,又好象实际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
[注释]
①冲:通盅(chong),器物虚空,比喻空虚。
②有弗盈:有,通又。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呵(a):语助词,表示停顿。
④宗:祖宗,祖先。
⑤锉其兑:锉(cuo):消磨,折去。兑(rui):通锐,锐利、锋利。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锐气。
⑥解其纷:消解掉它的纠纷。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它的光芒。
⑧同其尘:把自己混同于尘俗。以上四个“其”字,都是说的道本身的属性。
⑨湛(zhan):沉没,引申为隐约的意思。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书中“浮沉”的“沉”多写作“湛”。“湛”、“沉”古代读音相同。这里用来形容“道”隐没于冥暗之中,不见形迹。
⑩似或存:似乎存在。连同上文“湛呵”,形容“道”若无若存。参见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等句,理解其意。
⑾象:似。
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动而俞出④。多闻数穷⑤,不若守于中⑥。
[译文]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注释]
①刍(chu)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对万物,圣人对百姓都因不经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长自消,自生自灭。正如元代吴澄据说 :“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②犹橐龠(tuoyue):犹,比喻词,“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③屈(gu):竭尽,穷尽。
④俞:通愈,更加的意思。
⑤多闻数穷:闻,见闻,知识。老子认为,见多识广,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烦苛,破坏了天道。数: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穷:困穷,穷尽到头,无路可行。
⑥守中:中,通冲,指内心的虚静。守中:守住虚静。
第六章
[原文] 谷神不死①,是谓玄牝②。玄牝之门③,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④!其若存⑤!用之不堇⑥。
[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广雅•释诂》:“毂,养也。”谷神者,生养之神。
另据严复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的说法,“谷神”不是偏正结构,是联合结构。谷,形容“道”虚空博大,象山谷;神,形容“道”变化无穷,很神奇。
②玄牝(pin):玄,原义是深黑色,在《老子》书中是经常出现的重要概念。有深远、神秘、微妙难测的意思。牝:本义是是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借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玄牝指玄妙的母性。这里指孕育和生养出天地万物的母体。
③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产门的具体义来比喻造化天地生育万物的根源。
④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⑤若存:若,如此,这样。若存:据宋代苏辙解释,是实际存在却无法看到的意思。
⑥堇(jin):通勤。作“尽”讲。
第七章
[原文] 天长,地久①。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②,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③,外其身而身存④,非以其无私邪⑤?故能成其私。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注释]
①天长地久;长、久:均指时间长久。
②以其不自生也: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③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思。
④外其身: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
⑤邪(ye):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⑦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⑧尤:怨咎、过失、罪过。

第九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㈥ 道德经如何描述 业力和因果轮回原理

在印度佛教理论中,善恶观与业报轮回说相连,净染业力决定人生轮回果报,在伦理角度上,净业即善业,染业即恶业,善业恶业在因果律的作用下就形成善业善果、恶业恶果的善恶报应。在时间空间上,印度佛教因果律的作用范围不限于此世,而是把业因与果报的因果关系延伸于前世、今世、来世,形成“三世二重因果”的业报轮回链。认为人们在现世的善恶作业,决定了来生的善恶果报;今生的伦理境遇取决于前世的善恶修行。人要摆脱六道轮回中升降浮沉的处境,必须尽心佛道,勤修善业,以便证得善果,避除恶报。这三者说的是一桩事,实质上就是一个。业力就是因,正作的时候叫事,做完后存储的无形的信息就叫业,这个存储状态的业,相对于以形成的有形的果报来说就叫因。因是业闭锁的状态,果是业释放的状态。果既是由因而来,因与果当然就有必然的联系。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轮回就是不同的因表现出的六种不同的果,有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前三为三善道,后三为三恶道。

㈦ 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

就是太上老君

㈧ 老子名言 并有出处

老子《道德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视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以强取。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夫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故胜而不美。若美,必乐之。乐之者,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者,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杀人众多,则以悲哀隶之;战胜者,则以丧礼处之。”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至誉无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大国,若烹小鲜。”
“报怨以德。”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㈨ 道德经里面的,生浮降沉,是什么意思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9-27

㈩ 道德经 指玄篇

《指玄篇》诗注吕 洞 宾

白玉蟾注自序余精儒业,应试,路逢正阳仙翁,悯岩,指修大道,遂弃功名。始生疑惑,后蒙指出,余方省悟。再访圣师,登山涉水,游至终南,稽首讯问根由。不责前愆,授余《太上无量度人妙经》,及《丹房秘诀》,反复丁宁告诫,命余珍藏,密修大道,采炼还丹,以逃生死,入希夷门,游长生境。余既得闻,喜而敬之,叩头谢恩,别圣师,云游尘境,誓度百人成道,皈奉真风。不料世之迷徒,只知恶死,不肯求生;不悟玄机,殊昧妙理,反生谤毁。或有执著而怀邪妄者,或服金石草者,种种痴愚,入于迷境,及至老死,犹不知悔,深可惜也。吾固怜之,无能拔济,特作《指玄篇》一册,留于青城石室之中,稽首告天,拂袖而去。倘后之君子,得遇此书,乃三生有缘。收吾秘诀,务必严整衣冠,具香火灯水,于静夜面朝北斗,致谢高真;日逐虔诚,感格仙圣。自有明师剖决简奥细微、水火进退、药物斤两,明后,下手隐身、锻炼龙虎大丹,脱胎入口,接命延年。驱魔剪怪,修得三千行满,倏诏飞升,逍遥物外,与天齐年,与吾无异也。是为序。指玄三灿上篇其一叹世凡夫不悟空,迷花恋酒送英雄。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玉蟾曰:纯阳仙师慈悲,大开接引。故叹世人险曲迷昧,自丧其身。后览书者,当见仙翁之言,的无虚也。正好回头悟道,切莫错过光阴。非大慈悲,谁肯苦口劝人?其二昔年我亦赴科场,偶遇仙师古道旁。一阵香风飘羽袖,千条云带绕霓裳。开言句句谈玄理,劝世声声唱洞章。我贵我荣都不羡,重重再教炼黄房。玉蟾曰:此诗自叹遇钟离老祖,讲道劝化之意也。羽袖云裳,乃仙家所穿之服;玄理洞章,乃仙家所修之业。黄房者,非世之黄房,乃中央属土,黄帝所居之位也。其三玄篇种种说阴阳,二字名为万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江。青龙驾火游莲室,白虎兴波出洞房。此个功夫真是巧,得来平步上天堂。玉蟾曰:阴阳二字,极有妙理。若欲见形,龙虎是也。一粒者,乃混沌之初,先天之炁。故能包罗天地,养育群生。半升铛者,乃是炼药鼎器,非铁鼎之铛也。青龙在东,东方属木,木能生火,故谓之驾火。非凡之水火也。若求大药,有足能行,是个活物。莲室乃丹房之所。白虎在西,西方属金,金能生水,故曰兴波。波非海水,金非凡金,若求金水,有手能拈,亦是活物。近世多执凡水火,锻炼金石草木,以修诸身者,深可惜也。洞房者,乃出丹之所。噫!观此书者,当知神仙称赞大丹。若能得之,升天入地,不可测也。其四寻天撅地见天光,种得金花果是强。那怕世间诸饿鬼,何愁地下老阎王。正心收住黄龙髓,张口擒吞白虎浆。不是圣师当日诀,谁人做得者文章。玉蟾曰:老子云:先天地生。若欲见之,必寻天掘地。寻之得手,何畏鬼神?龙髓虎浆,乃是药名。纯阳得钟离之传,能知玄妙,方作大丹诗歌,以留于世。读者参究,信受玄言。其五一三五数总皆春,后地先天见老君。花发西川铺锦绣,月明北海庆风云。好抛生计于斯觅,莫逞浮华向外营。念念不忘尘境灭,静中更有别乾坤。玉蟾曰:一三五,乃阳数;二四八,乃阴数。修仙之士,能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便有还丹至宝,不可错过。后地先天者,得地中一阳之气,上升于天;天有一阴之气,下降于地;二气相交,发生万物,则为泰卦;二气不交,则为否卦。真阴真阳,隐于天地之中无影无形,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能擒得,便是花发月明,总一意也。花发于春,月明十五,修丹炼药,要识其时。不遇真师,纸上难得。若得师指,将家业抛去,趁其时而急修,不可迟延。苟或迟延,药物过矣,即无用也。炼药之时,念念不忘,道心如铁,莫被尘境所牵、色欲所蔽,动中得静,便是幽微。所谓有动工,有静工。噫!妙哉,意也!学道本无先与后,新笋生同旧竹高。其六世间无物可开怀,奉劝世人莫自埋,好趁风云真际会,须求鸾凤暗和谐。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会得此玄玄内事,不愁当道有狼豺。玉蟾曰:世间荣华富贵,都是漫天之网。众生被他罩住,故不开怀。只有上圣高真,有大智慧,将浮华扫退,炼就还丹,以超三界永无忧矣。故真仙劝世,莫自沉埋。噫!未遇真师。何人识得天地阴阳?其意玄微,惟有神仙,能穷本,得返还之理,何愁虎狼当道。蛇虫遍地?自在逍遥,与天间寿。噫!神仙都是凡夫做,只是凡夫不信心。 其七前弦之后后弦前,圆缺中间气象全。急捉虎龙场上战,忙将水火鼎中煎。依时便见黄金佛。过后难逢碧玉仙。悟得圣师真口诀,解教屋下有青天。玉蟾曰:修丹之士,莫问弦前弦后,止看月缺月圆。月圆玉蕊生,月缺金花卸。生时好用工。卸即无用也。龙东虎西,间隔甚远。学者趁圆缺之时,捉之相战。水火,盖龙虎中之元气。取于金鼎,仔细烹煎。水冷须进火,水滚须抽火。进退之理,方保成也。仙师再说依时二字,反复丁宁,指示后来慕道贤士,能趁月圆之时,正好行工,非寻常也。黄金佛者,乃释氏之大觉金仙。真身丈六。同大丹理。至于《周易》数,深有幽微。魏伯阳老仙,得丹之后作《参同契》,流传于世。其言似解《周易》,其实大丹之诀。顽石中藏宝,时人眼未明。卞和若一见,怎肯不相亲。过后难逢者,乃月缺之时,有何用也。屋下有天者,非虚浮之事,以世理譬喻。天之在天,屋下岂能藏之?神仙之道,多般颠倒。火里栽莲,水中捉虎,死处逢生,故有登天之灵梯。其八(三韵并用)修仙善士莫痴迷,于此宜当早见机。花发拈花须仔细,月圆赏月莫延迟。得来合口勤烹炼,既济休工默守持。从此不须心懊恼,管教平步宴瑶池。玉蟾曰:花发月明,前已漏泄。花不在山,月不在天。要知著(音着)实,家家有之,人人可修。水火不合,卦爻未济;水火一合,道得既济。休工默守,然后修炼,以复其初也。日满工完,皆同众仙,游宴瑶池圣境,其实不虚也。噫!洞宾一得真铅后,弃却瓢囊碎却琴;传与后学牢把念,六根有耳不闻音。其九要知大药妙通神,不是凡砂及水银。世间药材俱是假,人烧水火总非真。有形有质何须炼?无象无名自可亲。一得便超三界外,乘鸾跨鹤谒枫宸。玉蟾曰:大丹妙药,至灵至神,非世间金石草木,黑铅水银,亦非炉釜水火,俱是有形有质可见之物。盖灵丹妙药,乃是生天生地之祖炁,无形无影,难执难见,隐于空洞玄牝之中。唯有神仙参透阴阳造化,旋斗历箕,暗合天度,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天地动静,方得元始祖炁,化为黍米,降见浮空,采而服之,还元接命,以作长生之客,升入无形,故有无穷变化,自在逍遥。后之学者,切莫听信邪师惑误性命,必仔细参求,投明弃暗。噫!迷者自迷,各宜穷理,覆鸡用卵。其十天机不泄世难知,漏泄天机写作诗,同类铸成驱鬼剑,共床作起上天梯,人须人度超尘世,龙要龙交出污泥。莫怪真情都实说,只缘要度众群迷。玉蟾曰:同类者,天以地为类,日以月为类,女以男为类,阳以阴为类。契云:勾陈腾蛇。青龙白虎相呼相唤,相扶相舞,颠倒修之,离取坎补。纯阳此诗,真实泄露天机。蟾复解此,惟愿后来万万人,学同长生之域,各当及早修持,莫待今生错过。十一返本还源已到乾,能升能降作(一作“号”)飞仙。一阳发(一作“生”)是兴工日,九转周为得道年。炼药但寻朱里汞(一作“金里水”),安炉先立地中天。此中就(一作“便”)是还丹理,不是真(一作“奇”)人莫浪(一作“誓莫”)传。玉蟾曰:返本还源,须要天地相合,龙虎相交,方得木火下降,金水上升。要识一阳生时,安炉立鼎,掘地寻天,采丹接命。知之者,切莫乱传。若非道心坚固者,虽金玉丛中,视若浮云;任是父子骨肉,道心不坚,敢轻亡传,天必殃报,九祖沉沦。还丹秘宝《度人经》云:四万动一传。故纯阳告戒。十二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出(一作“去”),龟蛇逆往火神(一作“龙”)来。婴儿日食(一作“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玉蟾曰:一物,是真铅也。盖真铅生于天地之先,号为元始一炁,能生天生地生万物。今者返而求之,须用阴阳交感,逆施造化,故能成仙成佛。上圣已知汞性好飞,遇铅乃结。炼真铅伏制真汞,如母伏子,不致逃失,方结圣胎,以为长生不老神仙。十三先天一炁号虚无,运转能教骨不枯。要识汞根寻蒂子,方求铅本问仙姑。人人会饮长生洒,个个能成不死夫。色即是空空即色,朗然飞过洞庭湖。玉蟾曰:先天炁为铅,无形而能制汞。离虚坎实,采而补之,汞精不致飞走,故能结胎神化。妙在心如太虚,色境两忘,忘无可忘,方可求之。若人欲横流,终不能成。十四大道玄机颠倒颠,掀翻地府要寻天。龟蝇共穴谁能见,龙虎同宫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奋火种金莲。丁宁学道诸君子,好把无毛猛虎牵。玉蟾曰:颠倒之机,前篇已露。纯阳复作此诗,惟恐后人信心不坚。知牵无毛猛虎,道不远矣!十五地上灵芝天上安,时中采得结纯乾。无根自有阳春至,有本多因气脉缠。姹女戏时神力壮,婴儿舞处道心坚。可怜世上无知识,我得长生寿万年。玉蟾曰:花果非在天地,不离人身,婴儿姹女,无媒不合。有缘能悟,便可得仙。噫!只待地母花开日,便是黄河彻底清。十六劝君保重一分阴,悟此仙机在用心。只是人身常运转,何劳物外苦搜寻。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济东山老树根。此玄机重漏泄,弹琴须要遇知音。玉蟾曰:以上诗十六首,以为二八一斤之数。古仙尝惜分阴,今人反有休息,将身至死犹不知悔,须将精气顾惜,莫听邪师妄惑,服炼草木药石皆是胡为,去道远矣。有等愚夫俗子,又不知出世间法,不知还丹至理,妄生议论;皆言修道炼丹,必居深山穷谷,必须抛妻弃子。此辈真可惜也!蟾今直指,各宜究参。深山所有者,草木禽兽,皆是非类,岂能修炼还丹?《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只有愚夫识不全。又云:汞是我家原有物,铅是他家不死方。若将金石草木任猜量,到底枉猜量,必入轮回去。今纯阳云:北海初潮,即是丹井中新出之甘泉,实为难得之宝耳。盖初潮二字,便是先天一炁,真铅之炁,故谓之至宝。无价之宝,可为大丹之母。东山枯木,北泉注之,枝叶重荣,根本永固。歌云:北方正气为河车,东方甲乙为丹砂。两情合养为一体,朱雀调运生金花。《契》云:丹砂木精,得金乃。太阳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花,转而相因。盖此意也。以上丹经万卷,天机不泄,蟾今又注释之。指下琴音,世无知者。此书在处,当有神祗拥护。学仙者有缘得遇,信受奉行,立跻天仙也。指玄三灿下篇其一(三韵并用) 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不免天机重漏泄,灵丹只是气和精。和曰:纯阳仙圣得全真,慈度重宣上品经。后学殷勤加爱敬,只宜修炼气和精。其二道在人为日用常,逆修入口遍身香。便须默养天胎就,稳跨翔鸾谒玉皇。 和曰:无中生有得非常,西海金生丽水香。取得归来铛内煮。待炉丹熟礼虚皇。其三西北东南在两厢,长房缩地合中央。后人好学神仙法,一样丹砂补败场。 和曰:雄虎雌龙各一厢。凭媒牵引入中央。炼时匹休轻视,顷刻终成大道场。 其四(第二句借韵) 此法真中妙更真,无头无尾又无形。窈冥恍惚能相见,便是超凡出世人。和曰:真中无假假中真,听不闻声视没形。学道知机能著力,得之凡骨变仙人。其五东华姓木老仙翁,独坐长房未有功;忽遇西王金圣母,灵丹一粒便腾空。和曰:家家有过主人翁,只为贪迷昧圣功。若解转头颠倒做,守真志总归空。其六一法通时万法通,休分南北与西东。朝朝只在君家舍,要见须知掘土中。和曰:玄牝之门若会通,百川万派总归东。时人若识真消息,子正阳生月正中。其七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识,只有清风明月知。和曰:铁笛横吹正子时,一轮明月见江湄。此中便是真端的,试问诸君知不知?其八(二韵并用) 法是先天一点炁,将来锻炼作元神。法官存想驱雷使,炼此方能上玉京。和曰:太乙含住先天炁,灵阳藏固养精神。两般若得相和合,指日飞升朝玉京。其九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枯。和曰:无情何怕体如酥,空色两忘是丈夫。识得刚柔相济法。一阳春气为虚枯。其十曾读仙经万卷多,篇篇只教运黄河。此中有盏长生酒,问道时人能吃么?和曰:一句通玄不用多,大家著力挽银河。三花灌上昆仑顶,不是神仙是什么?十一朝游北海(一作北越,又作百越,又作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然(一作吟)飞过洞庭湖。和曰:一对鸾凤戏碧梧,性情相契要精粗。有人识得玄中理,何必登山及泛湖。十二我命从来本自然,果然由我不由天。金丹一服身通圣,可作蓬莱阆苑仙。和曰:道本无言只自然,真铅要识地中天。河车运上昆仑顶,作圣超凡便是仙。十三修仙不问男和女,炼药无拘富与贫。一念不差皆可作,我知不是世间人。和曰:王母本是凡人女,葛洪家道十分贫。二仙有样皆当学,苦口良言不惧人。十四神仙歌诀泄天机,方便慈悲指世迷。见者莫生颠倒见,大家都好学妆痴。和曰:篇篇字字有真机,悟者回头莫执迷。大药丹方难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十五不死金丹种土砂,诸人会得早离家。一心只望长生路,切莫如蜂苦恋花。和曰;非金非木亦非砂,此个原来本在家。释氏初生全漏泄,因何末后又拈花。十六真铅大药本无形,只在人心暗与明。老子怀胎十个月,功行圆满自通灵。和曰:哑子得梦醒无形,有口难言只自明。浓血皮包无价宝,若还人得便通灵。十七鼎炉安立守其心,八两朱砂八两金。和合天平兑定了,便须仔细定浮沉。和曰:昨夜进心要坚心,煅炼顽铜化赤金。赫赫光明侵碧嶂,丹成妙诀定浮沉。十八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和曰:人人天赋此元和,好把真常各打磨。今古上仙成道者,皆缘掘地采铅多。十九一阳气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紧关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和曰:达摩当日用功夫,独坐长芦用酒壶。得了一杯倾灌顶,摘芦脚踏过东湖。二十曲江月现水澄清,沐浴须当定主宾。若得水温身暖处,便当牢固办前程。和曰:采药须知浊与清,饶他为说我为宾。若非猛火汤烹处,端坐休教再进程。二十一龙虎相逢上战场,霎时半刻定兴亡。诸君逄恶当行善,若要争强必损伤。和曰:五炁朝元作道场,三华聚顶万邪亡。嗜美景时须谨慎,切防危险莫被伤。二十二道本无言法本空,强名指作虎和龙。天然一物真元始,隐在阎浮同类中。和曰:须信金丹本不空,成功须用虎和龙。子时运入昆仑顶,午循环沧海中。二十三人言我道是虚浮,我笑世人太没谋。一粒金丹长命药,暗中失了不知愁。和曰:炼丹须要识沉浮,未炼还丹用意谋。指教后人能得手,不须日夜用心愁。二十四龙虎金丹妙合天,风云际会泄甘泉。白头老子能知此,返老还童寿万年。和曰:金丹妙道本先天,隐在坤维化玉泉。松柏因他滋本固,经霜耐没穷年。二十五两口相逄是吕岩,诸人识得莫胡谭。离中力量人难敌,能把乾坤一担担。和曰:伏虎须教入虎岩,吞声忍气绝言谭。得李虎子牢擒捉,配个龙儿一担担。二十六降龙须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气似烟。痴蠢愚人能会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和曰:亏心亏理即欺天,四物相遮黑似烟。此辈即同禽兽类,如何见得玉天仙。二十七一本梅花十月开,预先待得早春来。木微尚且知时景,人不回头只得呆。和曰:枯木逢春花再开,皆因天地一阳来。诸人年老难重少,只是贪痴呆上呆。二十八方方游化唱仙歌,反被时人笑是魔。不识真金如粪土,老龙把作毒蛇蹉。和曰:颠倒修行唱道歌,篇篇剪怪又驱魔。人人要上蓬莱路,会用工夫心莫蹉。二十九昔年游戏岳阳楼,好个莺花鹦鹉洲。今日重来沽美酒,故人多半丧荒丘。和曰:茅庵静坐胜高楼,耐守功完上十洲。堪叹玉堂诸学士,文章绵绣葬荒丘。三十遨游大地十余秋,劝化时人不肯修。留此一篇真奥妙,飘然直上凤麟洲。和曰:暑往寒来春复秋,人生如梦早宜修。仙家岂有浮空语,悟透玄风上十洲。三十一苦劝人修不肯修,却将恩德反为仇(音求)。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间得自由。和曰:世人宜早发心修,夫妇恩深总是仇。不信吾言当自省,眼昏背曲为何由。三十二浮名浮利事如风,飘来飘去有何功?诸人各自宜三省,莫把仙方当脱空。
和曰:纯阳袖大惹春风,归去来兮甚有功。留下玄机无价宝,玉蟾解和亦谈空。

热点内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