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信访立法

信访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4-06 13:16:32

㈠ 信访意见书有法律效力

信访,是指公民、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自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所以它不具备法律效力,仅仅就是一种官民之间的沟通而已。

㈡ 信访制度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一、信访制度的来源:
我国的信访制度在成立之初就具备了作为行政性救济制度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来信来访是由中央领导人亲自批阅和接待的,1938年,毛泽东还亲自处理了一起伤员要到延安集体上访的事件。1949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负责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新中国刚成立时,来信来访很多,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几乎同时成立了三个单位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即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和总理办公室。

二、信访制度的目的:
设计信访制度是为了设置更简便、高效率的申诉渠道。
我国《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这里的信访是一种行政性补充救济制度。
首先,这里的信访制度是一种补充救济制度。和一级政府庞杂的职能机构相比,信访机构本身简单的多,比如我国的国家信访局只有办公室、办信司、来访接待司、研究室、督察室等部门,并不具备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不是日常处理纠纷的机构。从信访制度本义上讲,当事人只有在对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不满意的时候才会到信访机构提出意见、建议或者投诉,是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也是处理社会问题“余量”的制度安排。
其次,这里的信访救济是行政救济。信访人向行政机关提出意见、建议和投诉请求,通常由行政机关自己、上级部门或者专门机构负责处理,属于一种行政性的补充救济制度。它与正式的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不一样,通常而言,信访制度处理问题较司法程序更为简便快捷节约成本。
信访制度并非中国特有,作为一种行政性的补充救济制度,信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通常被称为申诉专员制度、公共监察专员制度和请愿制度等。
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分权制衡的制度已经相当完备的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还需要“信访”制度?香港申诉专员戴婉莹的解释理由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根据香港的司法制度,法官担当裁判的角色,法庭不会就案情进行调查,投诉方需要证据和法律支持,而且诉讼费用高昂,程序繁杂。经验表明,很多针对政府部门的投诉交由法院以外的机构处理,将能获得更迅速和适当的解决。其次,有些事件透过政治渠道提出投诉,也不一定是缓解不满的最佳方法。在大多数社会里,人民代表通常都肩负多项公职。与群众联络并处理群众对政府的投诉,固然是人民代表的职责,但他们很少有充分资源,详细调查政府的决策过程。由于上述情况,便有需要另设一些独立的、简便的、高效率的申诉渠道,处理一般市民的申诉。

三、研究信访制度的意义:
信访制度的创设,成为民意与政府间的反映沟通通道,及时将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信访制度的不断改进,解决了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信访制度的设置,及时将民意上达,解决了一部分信访案件,但并不能解决所有诉求,因为信访制度目前正面临着诸多的尴尬。信访制度创设后还需不断改革,包括信访制度的架构,信访结构的治理,民意诉求渠道的理顺,信访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的国家权力三个基本分支中所处地位,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等,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另外还有一篇很好的文章,可以浏览,但不能拿来发表(本网提示:采用本网信息,务经授权并注明本网域名)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http://www.sass.cn/news.asp?NewsID=6088&BigClassid=9&SmallClassID=19&SpecialID=0
反思信访困境 分解信访功能 建设法治国家

㈢ 非法信访是指什么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信访

非法信访又称非正常上访,是指信访人不到指定的场所和按规定的逐级信访程序到有权处理信访事项的机关或组织提出诉求,而是采取蓄意的、过激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限制或禁止的方式,以集访、闹访、缠访、越级形态出现的影响党政机关办公秩序,损害社会治安秩序,恶化地区建设发展环境,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等行为均属非正常上访。

《信访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规定,信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信访人可以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公布的信访工作机构的通信地址、电子信箱、投诉电话,提出投诉请求、查询信访事项处理进展及结果等相关事项;

(2) 信访人可以在公布的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向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当面反映信访事项;行政机关负责人或者其指定的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突出的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3) 信访人可以持行政机关出具的投诉请求受理凭证,到当地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或者有关工作部门的接待场所,通过信访信息系统查询其所提出的投诉请求的办理情况。

㈣ 2015年人大代表对非访有什么议案提法

人大代表谈"非正常上访":缠访闹事就要受到处罚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国家信访局设大区督察局|国家信访局

详细参考:人大代表谈"非正常上访":缠访闹事就要受到处罚
http://news.china.com/2015lh/news/11170076/20150304/19344512_all.html

另:政协议案提到
2014年,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张抗抗去西部某地调研信访工作,让她有了深切体会。因此,张抗抗在2015年全国两会上拿出了这份《关于加快信访立法工作的提案》。
目前,媒体常用“非正常上访”的提法,指信访人不依法逐级走访,未到指定接待场所,采取其他行为方式表达自己诉求的不正常上访行为。同时,这一术语还特指群众有非法大规模聚集、缠访闹访、个人过激行为等违法活动。虽然国家和省层面均未在任何法律文件中提出“非正常上访”术语,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均约定俗成的采用“非正常上访”这种提法,并以此来规范信访行为、开展集中治理等工作。

“‘非正常上访’提法与正在实行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理念相违离,对各级信访部门全面履行信访职责带来了困扰。”张抗抗在提案中建议,取消“非正常上访”术语。
张抗抗首先认为,“非正常上访”提法是对群众的误导。她表示,国务院《信访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信访人不得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非法聚集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量,或者堵塞、阻断交通;不得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信访人的这些行为是违法行为,而不属于信访范畴。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张抗抗分析说,如果习惯性地将上述行为定义为“非正常上访”,本身就误导了群众,
此外,张抗抗认为,处置“非正常上访”不属于信访部门的职能。信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得到有效解决,并没有处置违法行为的职能。把“非正常上访”作为信访工作考核重点,导致个别地方政府采取“拦”、“堵”、“截”等手段减少“非正常上访”,侵犯了信访人的权利,也使信访人形成“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心理,越到重大敏感时期,“非正常上访”行为越多,越是给各级政府信访部门造成很大压力,增大了行政成本。
另外,2013年公安部出台《关于公安机关处置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明确“非正常上访”行为属于社会治安问题。张抗抗认为,取消“非正常上访”术语,改为信访违法行为,可以进一步明确处置违法行为的主体,引导群众依法有序信访;可以改变信访工作考核方式,推动各级政府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减少劝返等所花费的行政成本。
最后,张抗抗委员建议,加快信访立法进程,全面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

参考:政协委员张抗抗:建议取消"非正常上访"这一用法
http://news.china.com.cn/2015lianghui/2015-03/07/content_34983122.htm

㈤ 收到信访受理告知书管用吗

法律分析:根据信访条例,该答复书是指导性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法律效力的只能是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告知函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只是起到警告作用,如果催告后不进行处理。下一步对方可能会采取其他行动,比如说到法院起诉。国家的各级信访单位都不是立法部门,也无权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任何文件和文书,信访意见书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信访条例》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人按照本条例规定直接向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以外的行政机关提出的信访事项,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登记符合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并属于本机关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的机关提出。有关行政机关收到信访事项后,能够当场答复是否受理的,应当当场书面答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但是,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有关行政机关应当相互通报信访事项的受理情况。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当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条 信访人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意见,有利于行政机关改进工作、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认真研究论证并积极采纳。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信访事项或者信访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办理信访事项,应当听取信访人陈述事实和理由要时可以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调查。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听证应当公开举行,通过质询、辩论、评议、合议等方式,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听证范围、主持人、参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经调查核实,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一)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二)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三)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照前款第(一)项规定作出支持信访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者单位执行。

㈥ 什么叫缠访、闹访、无理访

无理访、违法访、过激访的确认标准信访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为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而设置的职能部门,是党中央亲民工程的重要体现,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涉法涉诉案件解决力度的加大,一些救济补助措施的先后出台,给一些上访人造成了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心理,出现了大量无理访、违法访、过激访,给信访工作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什么情况属于无理访、违法访、过激访呢?我个人认为:一、无理访的确认:对经地方党委、政府,行政机关复议后或经司法机关多个部门认定无理的请求,上访人继续上访的应视为无理访。上访人由于对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不理解,为达到自己的要求而多次上访,企望有朝一日各级组织能做出让步,使自己的无理访得到解决。甚至有些上访人由于对地方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满意度出现偏差,认为地方政府在解决和处理问题方面有袒护之嫌,存在官官相互现象,加之上访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作祟,导致无理访的发生,造成上访案件久息不绝,甚至缠访、闹访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一旦遇上国家有大的活动,包括召开“两会”和08年的奥运会,上访人就会不失时机的立即上访,认为,只有进省进京给政府施压才能解决问题,致使大量上访群众滞留在省在京,给当地政府正常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二、违法访的确认上访人的诉讼请求,经一审、二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被驳回或上访人申诉再审后仍被驳回的,上访人继续越级上访的应视为违法访。有些当事人因对法院严重不信任,导致上访人“宁可信访也不信法”的现象发生,因此,当判决、裁定结果达不到自己期望值或法律无法满足当事人要求时,在申诉无果或上诉被驳回的情况下,上访人会不停的越级上访。虽然有些上访人的诉求问题已经过复查、复核,上诉、再审等程序,仍认定上访人诉求无理的;有的人民法院为此特邀请人民陪审员或各界代表举行听证会来公开审理上访案件,而且处理意见是公正合法的,但上访人就是不肯息诉罢访。究其根源就是有一部分上访人觉得碍于情面不肯息诉罢访;有一部分上访人觉得既然已经上访了就一定要闹出个结果来;有一部分上访人采取从众心理,明知自己上访的理由不充分,仍不断的越级访。三、过激访的确认上访人反映的问题有部分合理,但坚持过高要求的,经劝阻仍妨碍公务,冲击国家机关,干扰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的为过激访。这些年来,国家对过激访的行为主要是劝诫和疏导,虽然《信访条例》中对上访者的过激行为规定可以通知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训诫或制止,但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上访人上访的理由存在部分合理及一些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对上访人过激访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各级党委、政府仍采取宽容、忍让、克制的态度,这样,往往给上访人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各级信访部门对过激访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加之信访部门在接访问题上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办负责制、领导责任制等规定使信访工作尤如高压线,接访人在接访工作中如履薄冰,唯恐把矛盾激化,造成上访人进省进京上访,上访人也因此抓住信访部门的这种心理,指责、谩骂接访工作人员,有的甚至砸信访部门的办公设施,拦截公务车辆等等。以上种种都给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了混乱,给党和政府带来了人力和财力上的损失。希望立法机关能尽早立法,使信访工作有法可依。

㈦ 信访立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一)准确定位,规范信访秩序,实现信访工作理性回归
坚持规范信访事项和规范信访秩序相结合,规范信访事项是规范信访秩序的前提,要想规范信访秩序,必须规范信访事项。凡是明确有法律渠道和主管部门的诉求,都不应作为信访事项受理登记。
拓宽向群众宣传政策法律的渠道,告知其选择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如果把不是信访的问题引入信访渠道,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还误导了群众。在畅通信访出口上做实做强,使大量被误导进入信访渠道的上访人,通过教育引导、法律告知引导其退出信访渠道,选择法律途径解决诉求。
(二)强化法治,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
破解信访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逐步把信访事项导入法治框架、法律渠道,依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讲,一要依法解决问题,对法律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符合解决条件的,一定要做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二要依法教育疏导,综合运用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心理疏导、化访为诉、进入程序、依法处置等措施,把涉访人群导入法治框架内解决问题。三要依法惩戒处理,对无视法律权威的违法上访行为,要用法律方式依法处理;对把上访当成诬告、陷害、诽谤渠道的,要强化法律告知,依法追究责任,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四要依法终结信访,坚决维护三级终结的权威;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律按法律规定,通过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程序处理,并结合各部门的纪检监察监督、法制工作监督,强化纠正错误,规范执法行为,坚决维护法制权威,维护法律尊严。
(三)正确引导舆论,淡化信访宣传误导,强化法制宣传教育
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对信访群众的导向作用,客观报道宣传信访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信访的正确认识,引导信访群众依法信访。
淡化对信访特别是越级信访促进问题解决的宣传,不过分夸大和渲染信访的作用,大力营造依法解决问题的舆论氛围,从思想上消除涉访当事人对信访渠道过高的价值预期,引导其自觉选择司法解决途径,在法治程序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对处理违法信访行为等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以案析理、以案说法,有效震慑违法,努力营造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把宣传政策法律和教育引导贯穿于依法治访的全过程,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法律告知、释疑解惑,教育警示群众防范违法犯罪,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四)强化源头治访,把涉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县级以下
信访问题的解决和防范关键在基层。要紧紧抓住县级以下有关部门这个解决问题的责任主体和防范源头:一是把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源头。二是增加县级以下有关部门化解矛盾、依法解决问题的层级,从村组、社区到乡镇、办事处、县区有关部门来真正了解实情、层层化解矛盾。三是对涉访违法行为也要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解决在县级以下。要坚持法制原则,以“合法”还是“违法”作为定性标准,不要纠结于是否为“上访人员”、“特殊群体”,防止违法行为的逐步升级。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及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更好地从源头上发现和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㈧ 信访条例不予受理第四类的内容

你是那个省市的?现在国尚未有统一的信访立法,现有的《信访条例内》和有关部门规章主要容以行政部门的信访工作为调整对象,规定过于简单,范围过于狭窄。信访条例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负有受理信访事项职责的行政机关在受理信访事项过程中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 (二)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 (三)行政机关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 就是这个了!如果说是触犯的话,只能是《信访条例》了

热点内容
第二部婚姻法的重点 发布:2025-01-19 16:00:50 浏览:801
湖南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 发布:2025-01-19 15:46:28 浏览:527
劳动法最低工资每小时多少钱 发布:2025-01-19 15:26:10 浏览:666
律师法原理 发布:2025-01-19 13:58:19 浏览:870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