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课创新
❶ 观法治课堂有感
前几日,学校组织了一次法制教育活动,我受益匪浅。
犯罪,犯法它们是兄弟?不,不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词语。
犯法,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做过的一件事。
而犯罪呢!它是一颗长满刺的玫瑰,美丽诱人,但是会让我们流血流泪。
不要自以为是地说:“我们是未成年人,犯罪没有关系。”在此,我要严肃地告诉你:“不,你说错了。18周岁以下的我们是不能犯这5种罪的:杀人、放火、抢劫、投毒、故意伤害造成他人重伤。”
不也不要满不在乎地说:“我一定不会做这些事情。”因为,就拿我们认为离我们最遥远的投毒来说吧。
曾经有多少人这么认为过:毒品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抵制它,那写吸毒的人一定是非常不坚强的人。但是,又有多少这么认为过的人能逃出毒品的魔掌中呢?不要认为它离我们遥远,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呀。说不定,在无意中,毒品已经走进你的生活。
与法律作朋友,与犯罪作战斗。我们要知法、懂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保护自己!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和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成长。我国青少年教育和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青少年犯罪率在世界上一直是比较低的。但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日渐突出,给社会、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不幸,也对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对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调查,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作了一些探索
面对当前部分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邓小平爷爷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高中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满意请采纳。
❷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课变得有趣
换个方式学道德与法治课
一、一节学生喜闻乐见的道德与法制课:
师:孩子们,你们是否喜欢听故事?
生:(高声喊):喜欢。
师:故事的名字叫《孩子病了 》
张爷爷家的小孙子伟伟发高烧了,孩子的爸爸和妈妈都上班了,家中只有爷爷和奶奶老两口,眼看着孙子大祎的小脸烧得通红,老两口急得在屋里直转磨,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啊。说来也巧,邻居李叔叔刚好来张爷爷家串门,看到伟伟在发高烧,急忙和她爱人开车把正在发烧的伟伟和爷爷奶奶送到医院。经医生确诊孩子得的是气管炎,需要输液,李叔叔帮助老人把孩子一切都安排好后,看看天色已晚,心想大家都折腾大半天了,老人也累了饿了,便让爱人留在医院陪着张爷爷张奶奶,自己坐公交车回到家中包饺子。
等到张爷爷一行从医院回来后,李叔叔急忙把热腾腾的饺子端到老人家面前。老人非常感激的说:“你忙了半天,还给我们做饭,真让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啊。”李叔叔笑着说:“远亲不如近邻嘛,咱们都是一家人!”
师:我的故事讲完了,你的脑海中也一定出现了许多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故事。你也讲给大家听听那个好么?
生:老师,我讲,我讲!我讲一个与邻居小伙伴发生的有趣的事。
生:我讲一个妈妈不在家,我在邻居家吃饭、过夜的故事!
生:我讲一个邻居大哥哥帮我复习功课的事!
。。。。。。。
师:大家的故事可真多,看来你们和邻居的关系都搞得不错!
师:其实生活中的邻里关系并不像大家说的都搞得那么好,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也有不少。
师:是呀,邻里之间只有和睦相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真是:邻里结的好,犹如得大宝啊!
这节道德与法制课与我们以往的课有啥不同?它会带给我们怎样有益的启示?
二、评析:
听故事,其实正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一听有故事可听,孩子们立即竖直了小耳朵。随着老师抑扬顿挫的精彩故事,小家伙们马上陶醉在了故事情境之中。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还打开了记忆的闸门,自家与邻居互帮互助,互敬互爱的情景,也一个个的娓娓道来。有的孩子甚至回忆起了与邻居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其中不乏妙语连珠,风趣幽默。又不失童真童趣。不时赢得一阵阵欢笑声以及掌声。
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又引入了一个,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引发的邻里之间,大动干戈的流血事件的小故事。这样的一个反面案例,孩子们在欣赏故事之余,也启迪了孩子的智慧。并一致认为邻里之间确实应该和睦相处。不知不觉中孩子们不但明白了今天要新授的课题。更懂得了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的道理。轻松愉快中慢慢接受了新知,达到了教学目的。
整节课,老师激情满怀,热情洋溢。师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乐趣!
《课标》中提出“教师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这个案例,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讲故事这种模式。打破常规的传统模式,给学生提供一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真实、亲切,能使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融入课堂教学的活动,让他们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很多资料表明,在现在的初中政治教学中,如果上课类容枯燥、呆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有消极怠工的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在: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畏难情绪较多,学习不积极等。初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成长阶段,思想日渐成熟的他们,在学习中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我在教学中也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死板的教学形式将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学习热情退化。而故事教学则正好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从认知规律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有猎奇的心理,老师预设的一个悬念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关注和求知欲望。故事的逻辑特点无形中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吸引,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在教学的设计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个主线来将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故事发展的情节,也可以利用故事来辅助教学,相信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❸ 道德与法治课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1、树来立自信心,懂得做源人要自尊、自爱、自觉抑制不健康的生 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2、体验家庭生活中长辈对自己的呵护,热爱自己的家庭和长辈,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具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尊重理解他人的生活态度。
3、感受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热爱祖国,感受人民与军队的鱼水之情,懂得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体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4、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认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的纽带,形成热爱中华文化,学习中华文化和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觉抑制吸烟、酗酒、迷恋游戏机等不良生活习惯,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2、能主动分担家务劳动,尽力为父母分忧,正确处理与长辈的矛盾。
3、逐步形成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4、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继承中华文化传统的爱好,加强某一方面的练习,培养一项文化特长。
(三)知识与技能:
1、体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
2、学习关心、照顾家人的具体做法,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和父母长辈之间的矛盾。
❹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创新研究课题申报怎么填设计论证
摘要 本课题省内、外研究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如果我们着眼于教师实验能力的提高着力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建设则会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得科学课程建设健康、积极和可持续发展。1、课题研究的对象指向明确具有研究的针对性。2、课题选取的切入点比较小具有研究的适切性。3、课题反映的问题在乡镇乡村学校比较广泛具有研究的普遍性。4、参与课题研究的对象在成立核心研究组的基础上吸纳全县科学教师人人参与具有研究的群体性。5、全县学校目前都已建起科学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套教育装备能够满足研究所需。
❺ 法治进课堂活动有何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六五”
普法规划以及和龙市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
个五年规划。
我校依据依法治校方略,
切实加强学校普法工作,
搞好我校法制宣
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
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
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
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全
面实施我校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和决议,以“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
和谐社会”为主题,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教育全校师生自觉学法律、
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宪法和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责
任相一致意识;全面提高学校依法管理、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
办学的水平。
二、目标任务
我校
“法律进校园”
活动的主要任务:
一是结合课堂教学大力开展宪法的学
习宣传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使法治理念深入师生心中;
二是大力开展以
“学
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
生依法维权,
自觉履行义务,
切实保障师生的切身利益;
三是把法制宣传教育与
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
推进平安和谐校园建设,
提升师生的法律素质;
四是进一
步完善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有效宣传教育机制。
三、活动对象和要求
我校“法律进校园”活动的对象是:全体教职工、学生。
1
、我校“法律进校园”活动的对象都要学习宪法和基本法律知识,明确法
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学
校要从实际出发,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
《青少年学生法律知识读本》
、
《教育政策法规》
、
《教师权益手册》
、
《干部法律知识读本》
等作为法制宣传教育
基本教材。
2
、学校行政人员要带头学法用法,深入学习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建设的重要理论,
重点了解和掌握
《宪法》
、
《教育法》
、
《教师法》
、
《义务教育法》
、
《未成年人保护法》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
、
《国防教
育法》
、
《禁毒禁赌条例》
,
以及与学校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工作条例、
规程和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等,在学法、用法和守法、护法中发挥表率作
用。
3
、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掌握基本法
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管理学校。要重点掌握《教育法》
、
《教师法》
、
《学
校学生管理规定》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交通安全法》
、
《食品卫生法》等法
律法规,严格依法从教,自觉遵纪守法,成为学生的榜样。
4
、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培养社会
主义法治观念与法律素质,
作为我校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形成科学、
系
统的学校法制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学生法律素质的评价标准,
全面提高学校法制
教育的水平。
5
、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既要加强法制教育,注重法治实践,发
挥好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
又要加强品德教育,
注重道德实践,
发挥好道
德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引导功能。
要建立健全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
依法治
校与道德实践并重的长效机制,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彻到法制教育和法治实
践之中。
6
、结合我校学生特点,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教育、社会实践及举办法制讲
座、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地搞好对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
工作,使学生牢固树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成为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的合格人才。
7
、政教处、后勤、保卫等部门着力提高依法管理能力,切实营造法治校园
的良好氛围。
要下大力气抓好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制教育和依法管理,
完善民主管
理制度,依法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四、主要措施
1
、成立学校普法和“法律进校园”的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刘治平(校长)
副组长:张效伟(政教处主任)
组
员:各班主任
2
、营造各类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
(
1
)
、加大校园遵纪守法文化氛围的建设。教室黑板报定期出法制专刊;
通过校园广播、
播放法制宣传片等途径,
对全体师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与教
育;周一国旗下的讲话,结合学校的行规检查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法
律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
(
2
)
、组织学生观看图片展览、电影教育片,参加实践活动等,以实例来
教育学生。
(
3
)
、各班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召开主题班会,展开广泛的学习讨论活动,
激发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学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3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法制小课题研究。
(
1
)
、调查收集,走近法律。为使学生了解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利用综
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调查、收集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感兴趣、想研究的
内容。如《未成年人保护法》
《劳动法》
《国旗、国徽法》
《交通安全法规》
《环境
保护法》等。
(
2
)
、自主研究、了解法律。在学生了解国家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可
由学生根据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
深入了解某项法律法规,
学习
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
如借阅法制书籍、
收听法制新闻等,
再将学习到的许
多法律知识汇编成项目作业、法制小报、调查报告等。
❻ 2020部编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创新优质说课稿
创作思路: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方面,即常说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这几方面,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个清楚、全面的了解。
正文:
《中国有了共产党》创新优质说课稿: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的早期组织,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党的早期组织。
这些组织当时叫法不一,有的叫共产党,有的则称共产党小组或支部,由于它们性质相同,因此,后来统称它们为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
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
❼ 法治课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需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通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自由发展空间。文章首先概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随后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6年9月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师大举行,提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内涵的中国学生培养思路。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基础课程,以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1.文化基础
文化学习是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仅以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提升个人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树立科学精神和正确价值观念,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2.自主发展
以往的中学课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受到限制。而核心素养则提倡教师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例如要坚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此外,也要注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直接帮助,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社会参与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而核心素养也主张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所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学生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责任担当,提高社会活动中的创新创造能力,这些都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必要的促进作用。
二、道德与法治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1.促进深度体验,提升探究能力
教师要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重视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层次价值,不仅让学生通过书本教材“知其然”,更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标。为此,教师要积极尝试师生角色转换,以更加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向主动参与转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美好集体有我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给自己成长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在“五一劳动节”时,组织班级中的学生成立志愿者队伍,有的队伍负责清理校园花坛中、草坪中的垃圾,有的队伍负责宣传和制作黑板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活动经验总结,大家在活动中互帮互助,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间接的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2.释放学习主动权,开展共享式教学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主动“放权”,同时要能够更多的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从而确保课程教学模式能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当代学生被称为网络的“原住民”,他们对互联网有着较高的兴趣,教师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包括现阶段比较常见的MOOC(慕课)、公开课、微课等,都可以尝试引进并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互联网+教育”。基于互联网的辅助教学模式,也继承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教师可以将教案发布到校园网、QQ群里进行共享,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下载课件,自行学习,温故而知新。
3.进行学科整合,培养综合素养
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跨越文化差异、观点差异,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具备批判和创新思维……都至关重要,而这些素质无一例外都是跨越学科的综合素养。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让学生具备这样的素质,就需要有超越学科教育的“大教育”观念。道德与法治与初中其他文化课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历史、地理等,教师在进行本学科内容讲解时,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适当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国家利益至上》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联系历史中的一些名人,像林则徐、周恩来等,这样不仅使得道德与法治内容更加生动、灵活,而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5年下发的《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围绕立德树人,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炼课程整合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实践中,我们也在不断深化对综合课程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
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必备的一种品格和能力,从中学阶段开始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基础文化课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从教师角度来说,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要注重转变传统观念,例如充分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进行学科整合等,为学生营造相对宽松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本位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