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税收法治共建

税收法治共建

发布时间: 2022-04-06 21:00:37

A. 改革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有何意义专家:推进税收法治建设

十三抄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已经通过国地税合并方案,下一步各地就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进行省及省以下各级国地税机构的合并。中央对国地税合并的目的,主要还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让纳税人办税不必跑了国税局又要跑地税局,申报资料重复报送。现在电子办税及互联网+的使用,再分国地税两套征收机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按照现今形势的要求,进行国地税合并。

B. 依法治税的基本内涵

一、改革与完善税源监控措施及税收计划的制定和分配办法,提高其科学性、版准确性
二、加强教育培训力权度,全面提高全系统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素质
三、继续落实“四垂直”,深化征管改革,为依法治税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
四、加大稽查力度,增强执法刚性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六、加强税法宣传,优化依法治税环境
七、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人大支持,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网络

C. 十八大提出的税收法治有什么意义

十八大提出的税收法治的意义是: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的承上启下关键时期十八大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执政,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要严格执法。
一、要实现依法治国,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公正司法。

要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在当前的发展中,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所以“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而最优的解决之道、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用法治的标准来规范官员的执政行为、尊严、手段合法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必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治国理政,都应不断审视其行为目的的合法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还是执行。

中国已经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化解矛盾,保证有法必依,用“法治思维”来统领改革,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权威、权限合法性;
二、以权压法,绝不允许以言代法,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诸如依法治国,权力制约等法治观念的培训、制度。
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应更加注重科学立法,要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变为可操作的法律、内容合法性、执政为民、化解矛盾。
四、让权力受到约束、全民守法、执法必严,在干部的考核考评中设立“依法执政”的指标,或者是解决社会矛盾纠纷,应及时主动纠偏;
法治思维是领导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确实还有一些社会矛盾亟待化解,无论是决策、维护稳定能力”。法治成为治国理政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
五、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几乎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法律,以及程序合法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首先、维护稳定、徇私枉法”、公平正义,加快法治建设的步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是执政者要懂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推动发展。

D. 如何理解和应对税收法治的新常态

像经济“新常态”一样,税收“新常态”尚未完全成为一种稳固的形态。所谓税收“新常态”指在现代税收治理新理念和新规则的基础上构建的较稳固和可持续的新秩序、新态势和新状态。笔者认为,税收工作转为“新常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收税的问题层面,税收工作的思维惯性正从“管理纳税人”向“服务纳税人”的“新常态”转变。制度变迁往往由新理念引领,而改革的本质就是改掉传统的不良习惯或思维惯性。自200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服务型政府”以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广泛开展了创建服务型、企业型以及顾客导向型税务机关活动,税务机关与纳税人良性互动的新型和谐征纳服务关系已在建立。事实上,传统的税收工作思维以纳税人有罪判定为假设前提,以管理和监督纳税人为惯性思维,习惯于用对抗性的方法来解决税收执法中的问题,把打击逃税作为税收执法工作的全部内容或主要方面。现在,在尊重纳税人,服务纳税人,引导纳税人,满足纳税人合法合理需求的前提下,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将是不可逆转的税收工作“新常态”之一。

二、在收多少税的问题层面,税收工作的行为惯性正从“任务至上”向“税收法定”的“新常态”转变。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决定财政(即支出),是财税活动的基本规律。但在现实财税实践中,“任务至上”、“唯税收任务马首是瞻”的导向问题长期存在,任务和税法孰轻孰重或谁大谁小的争议一直不断。不难发现,在不择手段确保完成各种税收任务的行为惯性下,必然出现两种不良现象:1.是经济不景气或衰退时,为确保年度税收任务的完成,税收机关往往倾向于收“过头税”或“刮地皮”;2.是经济景气或繁荣时,为确保以逐年递增为特征的下年税收任务的完成,税务机关往往倾向于“有税不收”或“留有后手”。不管是哪一种情形,都严重地削弱了税法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从税法的角度来讲,“有税收税、无税不收”是基本的行为准则。告别税收增长的“速度情结”,强化税收的颗粒归仓原则,则是税收法定精神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4年8月31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预算法的决定, 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即“经济宪法”)第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不得向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下达收入指标。这条前所未有的法律规定和限定显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这标志着税收任务时代的淡出以及税收长期“超经济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税收法定时代的到来。

三、在怎么收税的问题层面,税收工作的制度惯性正从税收管理员“各事统管”模式向税源管理的“分级分类+专业协作”模式的“新常态”转变。为适应新的税收征纳环境,近年来我国各级税务机关都不同程度地试行了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基础的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税收征管制度正向专业分工与协作模式过渡,从而有效提升了税源管理工作的质效。事实上,我国税收征管制度长期实行“一人盯多户”模式,税收核定征收的随意化或情绪化特征明显。随着纳税户或税源户的大幅增长以及跨行业、跨区域企业集团的日益增多,关联交易、虚拟市场、电子商务等新兴经营模式蓬勃发展,税收征管制度必然需要升级换代或转型升级。以信息管税为依托(包括纵向信息的大集中以及横向信息的大分享),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原则(如按规模、行业和区域相结合的科学划分原则),全国各地税务机关大量组建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团队,重组了税收征管流程,实现了税务人员与企业类型的“专业对口”,大大提升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质效或绩效。尽管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改革依然在路上,但这种税收“新常态”已然确立。

四、在收哪些税以及由谁收的问题层面,税收的体制惯性正由“随意修补”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态”转变。理论上,财税体制安排体现并承载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方面的基本利益关系,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处于基础性位置。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的税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税制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不适应、不协调、不匹配的矛盾依然突出。例如,现行税制在应对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危机和贫富差距扩大等重大社会问题上调节作用不够明显;多年来在构建地方税体系、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降低间接税比重、开征房地产税和全面改革资源税等问题上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营改增”背景下如何给予地方像样的主打、主力或主体税种,国税、地税两家之间的“责任田”如何科学划分,已对新一轮税制改革呈现倒逼之势。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加快形成成熟定型的税制体系既迫在眉睫,也正在启动。尽管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但税收体制由“随意修补”向“成熟定型”的“新常态”转变已是改革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税收工作需要保持“平常心”,适应“新常态”。但应指出的是,税收“新常态”在现实中依然存在认识不清、不深和不透问题,可能在一段时期内还会出现交集或纠缠,税收“新常态”也不宜和不能加以绝对化的理解,其内涵也必然会与时俱进地发生渐变,但无论如何,我国税收工作从理念、行为、制度以及体制等方面正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并在“为什么收税、收多少税、怎么收税以及由谁收”等方面逐渐形成不可逆转的“新常态”。

E. 税收法治制度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鉴定完毕.!

F. 税收法制和税收法治的区别是什么,加强税收法治有什么意义

一个是制度,一个是治理工作。

G. 如何推进税收现代化建设与依法治税

西城、丰台两区国税局与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中央财内经大学税务学院容院长汤贡亮、中国税务报总编辑刘佐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税收工作法制化的具体措施,交流依法治税的改革路径。
刘剑文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目标、五大体系和六项任务,在推进依法治税和税收工作法制化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决定》内容,打造依法治税新常态。他进一步指出,人民群众不再是依法治税的被动受体,而是权力主体和最终归宿,依法治税要从权力本位走向权利本位,从治民之法走向治权之法。
汤贡亮表示,今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案》,其中就提出财税体制在治国安邦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制度性、保障性的作用。因此,要摆正立法与改革的关系,把深化财税改革和依法治税作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
中国税务报总编辑刘佐则提出在推进依法治税的过程中,要在进一步完善各种税收实体法的同时,增强税法与其他法律的相关性。他同时表示,税收法制化应建

H.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演讲稿

依法诚信纳税 共建和谐社会(供参考)

正值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着力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我们迎来了全国第16个税收宣传月。在今年4月份的税收宣传月里,全区各级地税机关将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活动,努力营造依法治税环境,真正形成“税收管理社会化、税源监控多元化”的治税格局,提高公民依法诚信纳税、社会各界依法诚信护税意识,优化税收征纳环境,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推进和谐林区建设进程。

第一、全区地税机关要依法诚信征税

一是坚持依法治税,全面加强税收管理。全区地税机关要始终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原则,切实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依托信息化技术,强化税收征管,千方百计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特别是要加大重点税源行业和企业的监控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坚决打击涉税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清缴欠税,坚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努力营造一个执法公正、税负公平的税收环境。

二是坚持从严治队,努力提高干部素质。要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队伍素质,从严治队。要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以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切实加大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预防职务犯罪和其他腐败行为,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高素质税务干部队伍。

三是坚持服务经济建设,促进我区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各级地税机关和广大地税干部要把握大局,牢固树立税收经济观,围绕地委行署确定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好税收对经济的调控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税收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意识,自觉、主动地把税收工作置于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中去考虑。引导纳税人用好、用足、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支持企业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全区广大公民要依法诚信护税

一是要依法履行协税护税职责。地税收入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推动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希望全区广大公民对税收工作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依法履行协税护税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地税机关开展工作,支持地税机关发挥地税职能作用,集中精力抓税收,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二是要坚决打击涉税犯罪。对违反税收法律的偷、逃、抗、骗税行为和其它涉税违法犯罪案件,广大公民要主动配合,积极反映情况,坚决予以打击。同时,对各级地税机关履行职责和执行税收政策情况进行监督。

三是要维护税法的严肃性。恳请广大公民监督我区各级地税机关的执法行为,坚持抵制越权减免税行为,切实维护税法的严肃性。

第三、全区广大纳税人要依法诚信纳税

一是要学习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每个纳税人都要认真主动学习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税收政策,了解纳税人的权益和义务。要推动全社会都来学税法、知税法、懂税法、守税法,形成良好的税收法治理念。

二是要诚信履行纳税义务。全区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纳税人都要认真履行应尽的纳税义务,按时申报纳税,依法缴纳应纳税款,自觉维护税法,做到依法诚信纳税。

三是要依法配合税务机关履行职责。涉税各单位要切实履行好义务,依法配合税务机关做好税收征管、税务检查,有效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做好相关税收的代扣代缴工作,确保税务机关履行职责。

依法诚信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让我们积极参与到依法治税工作中来,共同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氛围,改善我区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实现“实施生态战略,发展特色经济,构建和谐兴安,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的战略目标。

I. 税收法治的内涵

税收法治的内涵是指:
1、税收活动要体现法治理念,即税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征税人专还是纳税人,都必属须尊重税法的权威。
2、税收法治的核心是在保障国家行使其税收权力的同时,限制国家的任意征税权,有效保障公民权利。
3、税收法治有其特定的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它既包含了什么是“值得尊重的好税法”的实体价值判断,也包含了对如何制订和执行“值得尊重的好税法”的原则和程序要求的形式价值。只有通过一套良好的立法原则、立法程序及执法和救济程序的形式价值的运行,才能保证税收法治实体价值的实现。
4、税收法治要求税收活动达到税收立法科学、合理、合乎程序;税收执法严格、规范,纳税人依法纳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税收司法客观、公正的状态。

J. 实现税收管理法治现代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实现税收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要求的现代税收管理体系,具体包括:

1、实现税收管理体系整体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包括税收管理的现代化。税收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在于税收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现代化,与社会整体现代化及其它社会结构体系现代化相协调,满足现代社会所赋予税收管理体系的各种现代结构功能需求。

2、实现税收管理体系结构要素的现代化,如,管理机构、管理技术、管理人员、管理法制等主要要素的现代化。

一、形成现代税收管理的多元价值目标体系。

现代社会对税收管理体系结构功能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现代税收管理体系价值目标的多元化。作为税收行政执法过程,税收管理体系的基本价值目标在于充分保障、准确实施税收实体法律制度,即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使颁布的税收法律和规章尽可能地得到完全的贯彻,从而使法定的字面上的税制与实际运行的税制之间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

不仅如此,税收管理体系所提供的税收管理程序还具有许多相对独立于税收实体价值目标之外的现代税收管理程序价值目标,包括纳税人民主参与价值、税收管理和平秩序价值、税收管理权利保障价值、税收管理公平分配正义价值、税收管理程序制衡价值等。税务机关内部,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引领,建立员工成长与组织发展进步相协调的,协调、协作、和谐、共赢的组织文化。在征纳之间,积极倡导信赖合作主义理念,建立起基于互信的,合作、配合、遵从、共赢的组织文化。

二、建立现代税收管理结构形式。

根据现代税收管理的内在规律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与纳税人自主评定制度(Self-Assessment System 简称SAS[i])相适应的现代税收管理格局,即,以依法治税为原则,以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为保障,建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优化服务,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收评定为重点,以税收违法调查为震慑,规范执法,促进遵从的现代税收管理新格局。

其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税收管理中心内容包括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根本目标是促进税收遵从。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建立现代税收服务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现代税收执法体系。以依法治税为准绳,建立法治化现代税收管理新秩序。以信息技术深化应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等为重点,为促进税收遵从提供支持保障。

三、实现税收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现代化。

税收管理体系本身成为符合现代管理科学要求的现代管理系统。根据税收管理体系的运行特点,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被科学地运用于税收管理体系的管理实践中,形成比较成熟的现代税收管理管理理论体系。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源的分布特点,建立与现代征管需求相适应的、集约化和扁平化的税收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根据现代法治原则和现代管理原则,对征管体系中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税收管理体系价值目标的有效实现;建立比较完备的税收管理征收成本和纳税人税收遵从成本的测控体系。根据现代管理要求,税收管理业务流程结构、征管职能配置科学合理,体系各层面之间、各层面的不同环节之间衔接流畅、运行高效。

四、实现税收管理法制现代化。

法制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生活的统治形式和统治手段是法律;国家机关不仅仅适用法律,而且其本身也为法律所支配;法律是衡量国家及个人行为的标准。实现税收管理法制现代化,要求形成完整、严密、简明、和谐的现代税收实体法律体系和现代税收管理程序法律体系,税收法律解释具有严格的合法性;

税收管理体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税收执法体系,税收法律在税收管理体系中处于至上地位,以法定主义为内容的现代法治原则成为税收管理体系的灵魂,税收法律制度成为税收管理体系的核心机制;税收管理的程序合法性成为税收法律权威的确证机制,税收管理活动全面纳入法律设定的轨道之中,能够充分确证税收法律自身的价值,并且能够得到社会成员的高度认同;

一切税收管理行为以法律为依据,所有税收管理执法人员在税收管理活动中向法律负责;税收管理资源的配置以有利于税收法制目标的实现为基本价值;税收管理法律既赋予税务机关以法定的行政执法权力,同时,也对税收管理行为的进行制约;税收法律既确定纳税人应当承担的纳税义务,同时也是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障;同时,税收法律得到广大纳税人的普遍遵从。在税收管理程序重点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

1、落实纳税人自主申报制度(SAS)。在纳税人自主申报阶段,税务机关不再实施基于管户的税收执法活动,主要向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采集与纳税申报相关的外部涉税等。

2、以健全完善的税收评定制度(tax assessment)[ii]为主要内容实施税源管理。在受理纳税申报之后,税务机关不再按照原来的纳税评估办法实施税源监控,而是按照规范的税收评定程序实施税源管理。税收评定制度成为税源管理的主要形式和过程,税务稽查在税源管理中发挥震慑作用。

3、合理分担征纳双方的举证责任。改变税务机关在税源监控过程中不适当承担举证责任分配格局。依法赋予纳税人在税收管理活动中的举证权利和责任,从法理上提升税收管理的效率,同时,从法律上规避税收执法风险。

五、税收管理体系运行管理的现代化。

税收管理效率价值也是现代税收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价值目标。税收管理效率价值在三个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1、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即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即税收征收所支付的资源消耗和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支付的资源消耗最小化,因履行纳税义务所支付的资源消耗最小化,或者,单位税收征收成本征收效益最大化和纳税人单位办税成本效益最大化。

2、税收管理活动中,征纳双方以最少的时间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有效办税成果,或以同样的时间消耗取得最多的有效办税成果。

3、税收管理体系运行的整体效能与社会整体对税收管理功能需求之间的重合度高。

取消基于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全面实施税源分类管理。在受理申报前,集中由办税服务部门为纳税人提供日常的税收服务,受理申报之后,税务机关根据税收风险指向对高风险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动态的风险控管。破除属地税务机关、管户的管理员与纳税人之间的固定的管理被管理关系。

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纳税人实施结构化分类管理,如:确立符合大企业纳税人遵从管理要求的管理方式。

1、按照OECD提供管理方略[iii],建立大企业公司治理和大企业税收遵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个性化税收服务工作机制;

2、在税收评定程序上,建立团队化、专业化、高频率的遵从风险控管机制;

3、全市国税系统的优质征管资源优先向大企业税收遵从管理团队倾斜。

六、实现税收管理人员现代化。

根据现代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税收管理人员的潜能成为税收管理体系管理的主要目标;在税收管理体系内形成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独特的税收管理组织文化。造就一支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税收管理要求的税收管理队伍,即税收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是税收管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现代化的税收管理队伍应主要由接受过良好的专业教育、具有丰富的税收管理职业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人士组成,包括,资深的会计师、经济师、律师以及资深的税收行政管理专家、资深的国际税收问题专家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税务专家。

这些职业税收管理专门人士成为适应现代法治要求、市场经济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和税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税收管理主导力量。为此,在现代税收管理体系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税收管理职业人员管理机制,包括:建立起适应税收管理职业特点的、比较规范的税务职业人员选拔制度;建立比较稳定的税收管理职业保障制度;建立比较严明的税收管理人员惩戒制度;形成适应现代税收管理职业特点的税收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建立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税收管理职业能级评价体系;建立适应税收管理人员经常性知识更新需要的教育培训机制等。

七、实现税收管理技术、手段、流程的现代化。

税收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是税收管理体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先进的数学、统计分析技术及方法、通讯、信息技术成为税收管理各领域、各主要环节的重要支撑,税收管理过程的数理化、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通过税收管理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税收管理领域和税收管理的各主要环节;信息化装备成为税收管理的基本手段;现代通讯网络传输的电子信息成为税收管理信息获取的主要来源和实现税源监控的主要渠道;满足日常税收管理需要的应用软件系统涵盖税收管理体系各个主要环节;税源、税基信息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税收管理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分析使用成为税收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适应现代税收管理需要的其它税收管理装备、设备、工具得到有效配置和保障。

形成以税收管理流程设计及管理技术、税收管理调查技术、税收评定技术、税务稽查技术、税收法律解释及适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现代税收管理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以流程为导向、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工作流体系,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税收评定为重点的税收执法工作流体系,以法定主义为导向、以依法治税为核心的税收法制工作流体系,以促进遵从为导向、以人力、技术为关键的支持保障工作流体系。

建立情报驱动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过程逻辑和运行方式。将情报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前置步骤,作为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作为税源专业化技术过程的逻辑起点。将情报采集应用贯穿于风险管理全过程。工作流驱动成为税收管理专业化分工、协作、管理的主要载体。

热点内容
考律师怎么考 发布:2025-01-19 12:48:39 浏览:592
青年实践部部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9 12:33:06 浏览:566
潍坊律师工资 发布:2025-01-19 11:51:13 浏览:861
二倍工资劳动法 发布:2025-01-19 11:38:23 浏览:518
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的成语 发布:2025-01-19 11:17:21 浏览:203
成都周边法院 发布:2025-01-19 09:48:34 浏览:666
同安法院卢 发布:2025-01-19 09:44:05 浏览:211
司法部最新任命司局长 发布:2025-01-19 09:44:01 浏览:919
上海法院李罡 发布:2025-01-19 09:18:56 浏览:224
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9 08:13:05 浏览: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