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临沂

道德临沂

发布时间: 2022-04-07 06:04:01

1. 山东临沂最大的千年道观在哪里

提起山东的名山,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泰山,泰山是五岳之一、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地位之高位居五岳之首,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除了泰山外,山东不乏名山大川,只是在泰山的光环下知名度没那么高罢了,“蒙山”就是山东名山之一。

万寿宫所处位置依山傍水,院落中种植了数量颇多的植木,有乔松、古桧、雪松、黑松、水杉等700余株,其中在玉皇殿前还有一棵非常名贵的树木,为明朝嘉靖年间栽种的文冠果一棵,至今依然枝叶繁茂、充满生机。

2. 临沂中考政治等级分数线

语文、数学分别为120分,英语(含听力)为10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其他各科目为100分,计入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总分的比例为物理为70%,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各为50%,信息技术和理化生实验操作各为20%,体育与健康为60%。

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操作、体育与健康不再组织统一测试,按照满分计入总成绩,总分为710分。道德法治考试采用开卷考试方式,成绩以等级呈现,不计入总分,其他考试科目均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高中录取时不仅要参考中考语,数,英三门主科的成绩,还要结合其他科目的等级。各等级人数占考生数的比例分别为:20%,40%,35%,5%,其中D等为不合格等级。

(2)道德临沂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笔试开考10分钟内,允许迟到考生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考试结束时间按照统一规定结束。开考10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考试。考生开考三十分钟后,方准交卷出场的,出场后不得进场续考。

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先在指定位置准确,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栏目。

考生遇试卷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监考人员应当众答复,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3. 临沂最具代表性的一位文化名人并且简介他们的事迹

大书法家颜真卿

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东坡题跋》)颜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曾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代宗时李希烈叛,宰相卢杞“衔恨”唆使皇帝使真卿往劝谕,为希烈所留,忠贞不屈,后为李希烈缢杀。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他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一些名家在学习二王的基础之上再学习颜真卿而建树起自己的风格。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他的传世书迹极多,《颜勤礼碑》《元次山碑》、《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传世墨迹有《祭侄文稿》、《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等。

颜真卿3岁丧父,少时受母亲辛勤教养,长大学问渊博,尤工书法。中进士后选为醴泉尉;不久升为监察御史。出使五原时,因平反冤狱,旱天为之降雨,人呼"御史雨"。回朝升殿中侍御史。因得罪宰相杨国忠,被排斥出为平原太守。时安禄山反状已萌,真卿佯装不知,暗中派人奏报朝廷,并修守战备,召集壮士,储备粮草,以防不虞。

安禄山反,黄河以北各州县尽被占领。唐玄宗闻报,感叹说:"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耶?"当听到平原城守具备,与敌抗衡时,大喜,对左右说:我不记得颜真卿什么样了,做事竟是这样有见识!"

颜真卿联合从兄颜杲卿,起兵20万,众推真卿为盟主。朝廷诏令颜真卿为户部侍郎,又加封河北招讨采访史。义师切断了安禄山后退之路。安禄山急忙派重兵进攻河北州县。时肃宗在灵武即位,真卿派人用蜡丸裹书,向朝廷奏事。旋封他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当时贼兵汹汹,河北州县相继陷落。颜真卿见寡不敌众,于至德元年十月率部突围至凤翔,面谒朝廷,诏授宪部尚书。由于他刚正不阿,得罪宰相,先后贬出为冯翊太守,蒲州刺史,饶州刺史。代宗时,迁吏部侍郎,改为尚书右丞。皇帝自陕西回长安,颜真卿请天子先谒陵庙再入宫,宰相元载以为迂,真卿发怒说:"办不办在乎你们!我说说有何罪?朝廷规矩,都被你们破坏光了!"元载恨之入骨,给皇帝出谋说:"群臣奏事多挟谗毁、请每论事都先报告长官,长官再报宰相,宰相认为可以再奏闻皇上!"颜真卿听说后大怒,即上书皇帝,进行争辩。

他历数先朝惠政,天下平治。自天宝年后宰相李林甫专权,使上意不下宣,下情不上达,蔽主祸国,已是思之痛贯心骨。他告诫天子:今天下疮�未平,干戈日滋,陛下岂得不博闻谠言以广视听,而塞绝忠谏乎? 陛下在陕时奏事者不限贵贱,群臣以为太宗之治可�而待,且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不讳之路,犹恐不言,况怀厌怠,令宰相宣进止、御史台作条目,不得直进,从此人不奏事矣!陛下见闻止于数人耳目,天下之士方钳口结舌,陛下便谓无事可论,岂知惧而不敢进,即林甫、国忠复起矣!臣谓今日之事,旷古未有,虽林甫、国忠犹不敢公为之,陛下不早觉悟,渐成孤立,后悔无及矣。颜真卿的大胆陈言,使元载害怕,后借故诬他诽谤朝政,贬他为峡州别驾,改吉州司马。元载被诛后,回朝廷任刑部尚书,秉性不改,又得罪新宰相卢杞。卢杞号称蓝面奸,表面敬重他,暗地里却想陷害他。适有李希烈反叛,卢杞怂恿天子派真卿劝降,朝中公卿闻言失色,他却毅然而往。

颜真卿见到李希烈,严正宣旨。希烈养子千余人拔刀威逼,要他投降。真卿面色不改。希烈见硬的不行,遂劝他上书皇帝为自己表白,真卿不从。希烈软硬兼施,俱不得逞,遂派人将其吊死,年77岁。

颜真卿死后,三军恸哭,皇帝废朝五日,赠司徒,谥"文忠"。费县颜氏后裔众多,在其故里诸满建"鲁公庙"祭祀,宋代鲁公庙迁移县城东,成为山东名胜。

颜真卿书法赏析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涌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

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虽然此碑还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颜勤礼碑—自署立于大历十四年(779年)。楷书,碑文一通。175×90×22厘米。碑四面环 刻,存书三面。碑阳19行,碑阴20行,行38字。左侧5行,行37字。 右侧上半宋人
刻“忽惊列岫晓来逼,朔雪洗尽烟岚昏”十四字,下刻民国宋伯鲁题跋。现存西安 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初拓本。

此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公神道碑》。颜勤礼乃颜真 卿曾祖父,颜真卿撰并刊立此碑时,年71岁。

此碑在欧阳修《集古录》中曾有记载,但清《金石萃编》等书却未著录,可见 此碑在北宋时尚为人知。元明时被埋入土中,至民国年间才重新发现。 据宋伯鲁1923年的题跋称:此碑1922年10月曾由何梦庚得之于西安旧藩廨库堂后土中,时碑虽已中断,但上下都完好,惟其铭文并立石年月,因宋时作基址而磨灭。初出土拓本,“长老之口故”之“故”字,当断处有断线纹,但不损笔画。其后“故”字下泐。首行“碑”字右竖笔未损。

4. 临沂道德模范是谁

1、助人为乐模范:付卫、李云广、戚洪桂、李准、李述洪、顾怀亮、李海鹏、朱呈蓉、杨艳明、徐建军
2、见义勇为模范:刘丽芳、李元刚、姜峰、谭允峰、朱崇武、王庚、曹瑞峰、张士太、陈敬锋、王荣德
3、诚实守信模范:公丕凤、张素芬、王景连、李利国、王翠红、邹玉良、王彦军、张洪义、王胜启、孙宝启
4、敬业奉贤模范:孙永胜、陈永玲、王继伟、张长德、张希增、陈庆刚、缪兴凤、马禄兴、张增鲁、姜伟博
5、敬老爱亲模范:邢连凤、包庆荣、史佩丽、李伟、赵东英、杨文芳、姜继香、刘淑义、朱玉霞、胡忠彩
6、荣登全国“好人榜”名单:李云广、李述洪、刘丽芳、杨永信、刘秀祥、邢连凤

5. 山东临沂叛逆学校

家长给孩子选择学校时,一定要到校实地考察,一定要查看学校是不是正规学校。
除了选择正规的学校,孩子有叛逆心理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6. 王璟的个人品德

王璟在上层士大夫群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又能让山野草莽中的农夫野老、贩夫走卒众口夸赏,不能是没有原因的。王璟有八方面可贵之处。
忠心报国
热爱祖国,忠心耿耿,时时处处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最高追求,视保卫国家利益为至高无上的神圣事业。幼时即秉持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道德信条,为官兢兢业业,躬亲政事,孜孜不倦。虽然仕途屡遇坎坷,多次受到打击、委屈,仍旧无怨无尤,忠贞不二,不动摇、不投机、不发牢骚,这一点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关心群众
熟读四书五经的王璟深信《尚书》中的倡导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古训和孟子的民本主义思想,加之他自己出生于乡村民间,和草民百姓有着天然的联系,对于民间的疾苦甚为了解,所以入仕后以保国安民为宗旨,关心民瘼,关注民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可能多为老百姓办实事。真正履行了封建时代标榜的“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职责。所以,当他在任河南登村县令离任时,百姓“候送于道者数里不绝”,这与后来民国初年临沂县长范筑先离任时,民众倾城相送,至有恸哭昏绝者。范公与百姓握手话别,竟至日落方得出城;再如共产党的好书记焦裕禄,毕生献给兰考人民,去世时全县人民无不痛哭失声,数万人附棺送葬的情景有些相似,可见人民心中自有一杆秤。自古以来,清官、循吏爱民、利民,做人民的好儿子的优良传统是一以贯之的。
守正不阿
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历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彰显正人君子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这也正是鲁迅先生所肯定的“为民请命”的“中国的脊梁”。大家知道,有明一代,阉官专权,祸国殃民,最后终于把威加蛮夷、抚有四海、国力强盛、民生富裕的大明帝国蠹食殆尽。使大明帝国大厦,轰然倒塌,酿成了一场中华民族的千古悲剧。事实证明:倒行逆施,蠹国害民的阉党之流为害之烈当不可小觑。王璟生当大阉巨孽王振之后,魏忠贤之前的刘瑾时期,宦官跋扈,势焰薰天。他们假借王命,横行不法;他们任意圈地占田,敲诈勒索,妄加税赋,大肆逮捕,并武力镇压无力交纳各种“杂派”的穷苦百姓,弄得百姓“冤号遍道路”。而朝内很多达官贵人,为了自身利益“靡然附之”,甚至贿赂献媚,卖身投靠,争相趋之。在这种情况下,王璟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不谄不媚,不向权奸低头。仗义执言,“抗疏切谏”,终于说服皇帝,罢除了阉党把持的“皇庄”,使这一地区百姓“得免侵渔”。要知道,王璟当时行为是要冒生命危险的,没有置自己身家性命于不顾的凛然之气是断乎做不出来的。王璟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民的爱敬,与他刚正不阿,不附焰趋势,不怕牺牲,敢于保国护民的高尚风格是分不开的。
清正廉洁
王璟身居高居而清贫自守,自甘淡泊,不慕荣利。不恃势妄为,不象某些小人,得志便猖狂,盛气凌人,暴虐为乐,明代阉官肆恶,“大臣靡然附之”,而王璟“独守故操”,不为所动。在受到排挤倾轧的日子里能秉持节操,不为利诱,不为威折,高节可风。在群小用事,官场乌烟瘴气的情况下,王璟清操独持,不入浊流。终因得罪大阉刘瑾、谷大用一伙,而被“矫诏罢官”。这时候王璟不找门子、不托关系,无怨无悔,“唯闭门课子读书”。直至刘瑾罪行败露伏诛后方得起用。正德末年,宦官乱政,朝廷官员多结党营私,贿络公行。值此颓风漫延之际,王璟“门下不受私谒,澹然如布衣时,家无僮仆之奉,田园之适,唯读书课子孙而已”,其高风亮节于此可见。王璟多年担任负责盐务、赈荒、田赋、理税、科考,及考核官员政绩的官职,按今天的话说都是很有油水的职务,但王璟从来两袖清风,从不谋私营利,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更令人感动的是,在一九五二年王璟墓搬迁时,打开墓穴后,发现王璟夫妇墓中只有自用的二十八颗石印章和夫人刘氏随身戴的两个小耳坠、一对手镯和一个铜质发罩,除此以外,竟然连一件贵重殉葬品也没有,甚至连棺材也是平常木料,早已朽烂。一代高官如此清贫,令在场的人无不欷歔感叹。
为政勤敏
王璟起家,不是靠旧社会所谓的走黄门(金钱贿赂)、红门(女色、裙带)、黑门(帮派、后台),不是靠投机钻营,而是靠实力。所谓实力,一是实学,二是实干。实学,指靠勤学获得的渊博学识,通过科学考试跻身高层。王璟自幼勤奋致学,关于王璟深夜苦读、厕读、映雪读、炎夏读,甚至鬼为举灯、掌扇的传说颇多,从中可以窥其力学情景之一斑。古时候没有空调、电扇,条件比现在差得多。在那样简陋的情况下,一个乡村农家孩子从考秀才、中举人、登进士一路走来,经过无数次激烈的竞争,终于从千百万人中脱颖而出,登上全国科举的巅峰,没有吃苦的精神,没有学贯经史、笔下生花的学识学力功底是无法做到的。实干,就是从政后,为实现有志知识分子安邦定国的理想,而付出终生的努力和实践。王璟青年入仕,一生担任过各种地方官、朝廷官员。也经历了仕途波折。但他勤政爱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政绩卓著。工作中不计个人利害,唯以国家人民为念,施政大刀阔斧,“发奸擿伏,丰采炳著”。特别是他在防守边疆,整顿盐务中都表现了卓越的才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吏部连年考核,名列前茅,连续升迁,有时一年升一级,上下左右人等都为之折服。这些都是王璟勤政敬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取得的结果。王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的政绩都是可圈可点的。从书斋中走出来的一介书生,在复杂的社会活动中锻炼成为一个经邦济世的杰出领导人,一个精通管理经济、军事、政务的全才、实干家,这确是难得可贵的。
重视教育
教育是立国之本。王璟深知不学无以明理,不学无以兴国。除督课子孙读书外,任官一地,所到之处,必首重教育,大力兴学,不遗余力,培养造就人才不计其数。儒家传统文化历来以尊师重教,兴学育人为己任,以崇义施仁,克尽忠孝,秉礼守信为宗旨。王璟就是这一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者、践行者。对于家乡临沂、沂水、费县学校的重修建造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亲自为纪念沂州学府建成专门写了一篇《沂州学记》,流传至今。王璟在任左都御史时,由朝廷选为考试阅卷官,秉公衡文,为国家选拔了许多人才。王璟对教育的贡献功不可没。而他自己率先垂范,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教育,亲自督课子孙读书。在他的后代中,很多人考中进士、举人、秀才,便是王璟重教育的有力证明。
经世致用
自古以来,有些知识分子自恃读了一些书,往往大言不惭,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下笔千言,可是一接触实际,则束手无策,百无一能,误人误国,前车可鉴。如魏晋崇尚清谈,甚至有几日夜不倦,结果引来了五胡乱华,国破家亡。宋代重文轻武,大讲理学,结果积弱亡国,导致异族入主中原。近世如陈独秀、王明、李汉俊等,形势好时慷慨激昂,形势不利时或妥协变节、或迷茫困惑,了无主张,几陷革命于覆舟之灾。五百年前的王璟却能做到知行统一,以经邦济世为务,研究现实,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在实践中锻炼,可谓干一行学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很快完成了从知到行,从书生到实干家,从知识分子到实业家的角色转换。因政绩卓著而被多次提拔,被各界视为公认的能员、干员。从林俊写的《送王中丞董理鹾政序》一文中可以看到,作为国家主要税收来源的盐税,由于贪官污吏营私舞弊,损公肥私,使国库严重亏空。国家财政部(户部)官员无奈,只得奏请皇帝“选举风力大臣董其事”。王璟膺此重任,结果不负朝廷期望,拨乱反正,很快就整顿好了公私盐业市场,恢复了经济秩序,增加了国库收入,表现了他非凡的经济手段。另外,王璟在山西守边御敌时,屡次克敌制胜。体现了优秀的军事才能。王璟在罢除皇庄的过程中,弭变乱于萌芽状态,表现了很高的政治水平。王璟在江西浙东赈荒,措施得力,工作有条有理,表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才能。这些都不是一般空言虚浮的知识分子所能做到的。这些事实说明了王璟是一个有魄力、有才干的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是一个强干、务实、稳重的领导者。
宽宏大度
俗语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明宰辅之才,必须有相才、相器、相量。大臣要有雍容大度,宠辱不惊,胸藏万壑,海纳百川,高深莫测,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量、修养和素质。而明代这样的相才并不多,有的心胸狭窄,有的承颜希色,有的模棱圆滑,有的优柔寡断,还有的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居心叵测,图谋不轨。而王璟却一直坦坦荡荡,正直无私,雷厉风行,任劳任怨,众口皆碑。与皇上,与朝中大臣和各级下属都能和谐、融洽相处,虽曾有阉党营私而排挤他,但无人猜忌他。这种人格的形成是从小培养成的。如在学生时有个人谋刺他,他一直不声张。三十年后,那人有难,王璟还给了他帮助,并教育他说:“当年害死我,今天谁救你?今后千万勿害人。” 使那人惭服。另外,王璟在处理与内宫皇妃等人的关系时也十分谨慎得体,表现了堂堂君子之气和大臣风度,使人无懈可击,只能钦服而已。
正因为王璟有以上种种过人之处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所以名节自重,芳名远播,成为让人钦敬、被人怀念的历史人物,且历经五百余年仍留在人们的心中,应该说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的,有其存而不灭的道理的。也说明在王璟那里,仍有适合今天的人学习、效法的东西。当然,王璟作为五百年前的一个封建官吏,不可避免地会有他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不能不切实际地溢美,或任意拔高。我们也不是无原则地吹捧古人,而是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从中汲取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我们今天和今后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要辩证地、历史地去评价、看待历史人物,也不必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于古人。

7. 想知道: 临沂市 廉政教育基地 在哪

11月16日上午,我市首家“临沂市廉政教育基地”在河东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揭牌。河东区新四军军部旧址是山东省军区司令部旧址和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是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我市首个批准成立的“临沂市廉政教育基地”,新四军军部纪念馆将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8. 临沂市中考道德与法治对高中录取有什么影响

1、这要根据各省的具体规定来论,有的省份并不重要;而有的省份,版会考对中考的成绩有权很大的作用,会考考不好会影响中考的成绩。比如在福建省,初二年下学期要会考生物和地理两门学科,这两门学科的成绩计入中考的成绩,这关系到高中的录取大事。
2、会考成绩按等级计算: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
3、中考成绩评定: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理九科的等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例如:9a+语数英总分420;8a1b+语数英总分430。
中考成绩排名:先看各科等级,同等级再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总分。例如:考9a+语数英4、总分420的考生的名次排在考8a1b+语数英总分430的考生的前面。高中录取是按中考成绩的名次进行录取的。
5、会考不需要重考,总体来讲要求是比中考简单很多的。如果这都通过不了,基本也没什么希望去中考了。而且,制度也不允许。

9. 是不是大部分临沂人都没有道路道德遇到我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只能无语啊

这不是你的问题,鸣笛是提醒他,义务已经尽到,而不闪不避就是他的错了,当然这种极品还是少数,朋友把心放宽些,没必要跟这种人生气,你要生气了,他就高兴了,没有必要

10. 山东临沂订婚习俗

临沂订婚也叫传启。在当地特别是在农村人们认为定亲就是订婚,虽不同于像领取结婚证那种法律效率,但已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已经定亲,意味着终身大事确定,在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公认度很高,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一方都不得违约。否则,被公众视为不道德,甚至遭到谴责。

因此,定亲男女双方都很慎重,形式比较隆重。旧时有的地方由男方选一黄道吉日,媒人出面给女方送一架“盒起”。“盒起”上放白鹅一只,盒中放衣料、聘礼、点心等聘礼和男方庚帖(上写男青年的生辰八字、年命属相等)。女方回以自己的庚帖合“文房四宝”。

男女双方交换庚贴,俗称“换帖子”,换了帖子即表明已订了婚,庚帖就是订婚书。现在一般是选定吉日,在男方家或到饭店宾馆举行仪式。参加仪式的多是男女双方的母亲、大娘、婶婶、姑或姨、姐姐或妹妹,加上媒人,有的地方也有男女双方父母同去。由媒人主持喝定亲酒,通过这种形式双方亲人见面认识,未来的新娘有的在此机会给公公婆婆磕头,第一次喊爸爸妈妈。

同时,借此双方互相赠送衣服或其他用品。男方向女方递交彩礼钱,也叫聘礼。聘礼相当于定金,礼品(包括礼钱)多少,一方面根据家境的贫富来确定,另一方面看当时的潮流和时尚,不能不看家境,也不能不顾时尚。

旧时,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是,男方家庭越困难的、兄弟多的或男方长相等条件差的,女方要的聘礼就越多,因条件差,在婚姻上男方就更有求于女方,怕坏了这门亲事,男方就不惜钱财,负债也得给。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结婚时欠下的债,都是由父母偿还,兄弟多的找了媳妇,女方自然就多要一点彩礼。反正不是我还,不要白不要。现在大部分是一孩化了,这个倾向就淡化了。

定亲礼钱选择吉利数字。随着时代变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礼钱逐步增加。如:66元、666元、6666元表示六六大顺;99元、999元、9999元表示久久长远;101元、1001元、10001元表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礼钱一般是通过男女家庭双方协商确定,数额不尽统一。有的数额非常少,只图个吉利,上百元、几百元即可,还有的不收礼钱。

定亲之后,男方在春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要到女方家送节礼。同时,按照季节,男方需给女方购买一点换季衣服或给钱自己购买。女方也到男家走动,并为操持一些家务。

(10)道德临沂扩展阅读:

临沂婚嫁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以六礼(纳来、问名、纳孝、纳征、请期、迎亲)为重要环节的婚姻礼仪。 临沂受这些传统习俗的影响,同时深受齐文化、鲁文化的影响,特别受孔孟思想影响比较重,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婚姻礼仪。境内婚嫁之俗,各县区差异不大。一般由提亲、合年命、相亲、定实角、送日子、援饭(填箱)、下催状、婚礼、上喜坟、回门等十几个重要环节组成。履行了这些程序,就标志着一个新的家庭从此独立生活。

一、提亲

也叫“说媒”。男女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作为婚姻的牵线人媒人就出面提亲。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媒人主动到男方或女方家提亲;另一种是男方或女方家拜托媒人提亲。提亲只是简要向男女双方介绍其家庭、长相、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使彼此有大概了解,双方有意就继续,无意就此止步。

旧时男婚女嫁承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传统习惯,媒人出面,父母拍板,包办婚姻,许多都是等过了门、入了洞房才见面认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传统习惯逐步打破,实现了婚姻自由,自由恋爱已成为主流。

旧时提亲一般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匹配,当地有“好对好,赖对赖,弯刀对着瓢切菜”的说法。媒人提亲一般先到一方提出建议,介绍另一方的大体情况,如果得到认可,再到另一方征求意见。先到哪一方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约定成俗的规则,谁家综合条件好一点,媒人就先到谁家去,好的一方答应了,预示着差的一方就问题不大了。

在城市,大都靠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出面提亲,或通过婚姻介绍所和网上报刊征婚等新的方式提亲。媒人不仅在提亲环节牵了线,而且在整个婚姻的其他环节也操办一些事情,有的甚至结婚后,夫妻双方发生了一些矛盾,还去找媒人做调处工作。

提亲除婚姻介绍所和网上报刊征婚交一定费用外,广大农村提亲的媒人都不收费,有些地方给媒人赠送一些食品、猪肉等礼品,以示感谢。媒人提亲之后,如果双方都表示不反对,或是商量一下再说,这桩婚事就算有了开头。

之后,有一段时间,双方互相“打听”、“察听”,实际是暗访。一般是由男女双方通过亲朋好友或自己信赖的人,通过多种方式从不同侧面了解对方情况,有的甚至父母亲自出马“察听”。

互相查听内容,男方一般要了解女方:是不是一个贤惠的老实的、会过日子的姑娘,长相怎么样,身体有没有残疾,是否识字,家庭名望怎么样,还要了解一下这桩婚姻聘礼的打算等等。

女方一般要了解男方:男孩是不是本分,脾气怎么样,有没有不良嗜好,有没有能力挣饭吃,家庭经济状况怎么样,到男方家后能不能过上好日子,男孩大体身高,是否强壮,有没有特殊疾病,兄弟几个,有没有没出嫁的小姑子等等。

在过去,信息不发达,男女双方接触少的封闭年代,这种察听是必要的,起到了了解情况的作用。采用这种方式察听,现已不复存在了,通讯手段现代化,提亲后,男女双方打电话发信息互相沟通,而且经常你来我往,直接见面,在较长恋爱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进了感情,达到知根知底,才走入婚姻的殿堂。

二、合年命

所谓“合年命”,就是请人查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是否相合,若不犯禁忌,才考虑确定婚事。这个环节境内有些地方在说媒时顺便进行了。

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提亲后进行的。媒人牵线后,男女双方认为可以结亲,就要请人“测八字”、“合年命”。目前,城市许多,在提亲后只是核实生日,以求得年龄相近,不再“测八字”、“合年命”。

而在农村大部分地方还是十分重视这个环节。合年命,主要看属相是否相克。如果相克,即为年命不合,不能成婚,俗称“使不着”。如不相克,俗称“使着了”,则可议亲。属相有“鸡犬泪交流,白马怕青牛,蛇见猛虎如刀斩,山猪自古畏猿猴,两龙不能躺在一个床上”等禁忌说。这种信天命做法坑害了许多男女青年,使好端端的一桩婚事往往因年命不合而告吹。

合年命一般由媒人将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转递给对方,有的由男女一方请阴阳先生测算,有的双方各自请阴阳先生测算,测算结果也通过媒人互相告知。阴阳先生测算生辰、八字收取一定的费用或礼品。

这种延续了千年的旧习俗,无疑是封建迷信的东西,是需要禁止的。但是目前在有些地方不可能短时间内禁止住,应当大力宣传唯物论,宣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积极引导群众自觉破徐迷信,崇尚科学,走出天命论的误区。

三、相亲

也就是见面。合年命之后如果男女“使得着”,双方没有异议,就确定相亲。旧时,相亲由媒人带女方让男方父母(或姑嫂)相看;带男方让女方父母(或哥嫂)相看;男女当事人不相互见面。待男女双方父母互相看了之后再约定男女见面。

解放以来,相亲则有媒人约定男女双方父母或姑嫂,由媒人带领一起见面。六七十年代相亲见面,农村大部分选取在集市上,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让男女双方见见面说说话。这样的见面只可以看看对方长相如何,说话是否口吃,走路是否方便,还可以从衣着上看到对方的家境如何等等。

这些年,一般选取在男女双方的亲戚、朋友家中,相亲过程和时间很短,只是由媒人简单介绍双方情况,介绍在场人的身份,双方互相问候,说一些家长理短的话。有些地方相亲时,则采取双方父母或姑嫂和媒人在一起,相亲的男女单独在一起,见面说话。相亲时,男女双方不好当面表态,之后再由媒人传递信息。

四、定实角

也叫“小定”,或称传小启。相亲之后,男女双方觉得印象不错、合得来,男方请媒人或派其他人给女方送去一点衣服和其它礼物,表示婚事初步定下来了。定实角没有什么仪式,男女双方均不设宴,也不请客,如果碰巧在吃饭时候,家常便饭即可,女方也不回赠礼品。有些地方男女双方及其家长在一起吃饭,男方的家长借此给女方少量衣服或钱,有定亲之意,但不是正式仪式,只是表明婚事大致可成了。

五、定亲

也叫传启。在当地特别是在农村人们认为定亲就是订婚,虽不同于像领取结婚证那种法律效率,但已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已经定亲,意味着终身大事确定,在一个区域内的社会公认度很高,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一方都不得违约。否则,被公众视为不道德,甚至遭到谴责。因此,定亲男女双方都很慎重,形式比较隆重。旧时有的地方由男方选一黄道吉日,媒人出面给女方送一架“盒起”。“盒起”上放白鹅一只,盒中放衣料、聘礼、点心等聘礼和男方庚帖(上写男青年的生辰八字、年命属相等)。女方回以自己的庚帖合“文房四宝”。男女双方交换庚贴,俗称“换帖子”,换了帖子即表明已订了婚,庚帖就是订婚书。现在一般是选定吉日,在男方家或到饭店宾馆举行仪式。参加仪式的多是男女双方的母亲、大娘、婶婶、姑或姨、姐姐或妹妹,加上媒人,有的地方也有男女双方父母同去。由媒人主持喝定亲酒,通过这种形式双方亲人见面认识,未来的新娘有的在此机会给公公婆婆磕头,第一次喊爸爸妈妈。

同时,借此双方互相赠送衣服或其他用品。男方向女方递交彩礼钱,也叫聘礼。聘礼相当于定金,礼品(包括礼钱)多少,一方面根据家境的贫富来确定,另一方面看当时的潮流和时尚,不能不看家境,也不能不顾时尚。旧时,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倾向是,男方家庭越困难的、兄弟多的或男方长相等条件差的,女方要的聘礼就越多,因条件差,在婚姻上男方就更有求于女方,怕坏了这门亲事,男方就不惜钱财,负债也得给。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结婚时欠下的债,都是由父母偿还,兄弟多的找了媳妇,女方自然就多要一点彩礼。反正不是我还,不要白不要。现在大部分是一孩化了,这个倾向就淡化了。

定亲礼钱选择吉利数字。随着时代变化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年礼钱逐步增加。如:66元、666元、6666元表示六六大顺;99元、999元、9999元表示久久长远;101元、1001元、10001元表示百里挑一、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礼钱一般是通过男女家庭双方协商确定,数额不尽统一。有的数额非常少,只图个吉利,上百元、几百元即可,还有的不收礼钱。

定亲之后,男方在春节和中秋节等重要节日都要到女方家送节礼。同时,按照季节,男方需给女方购买一点换季衣服或给钱自己购买。女方也到男家走动,并为操持一些家务。

六、送日子

在当地所谓确定结婚的日子。实际上是男女双方家庭的自我约定,没履行法定程序,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定亲之后还要办理结婚证, 前些年是村上开具介绍信,到乡镇上办理,这些年,则需要到县民政局领取。送日子之前,先需要查日子,一般由男方家庭操办,二知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确定结婚的具体日期,连同注意事项写在一张红纸上。这之后,男方到女方家送日子。

送日子主要是办两件事,一年是送柬帖。柬帖内容包括结婚日期、发嫁的具体时辰、上下轿或上下车头朝哪个方向、迎送亲队伍中的男女属相、大小客人数、新娘盘头和坐帐时面朝的方向等等,都一一交待清楚。

另一件是送礼,一般六色礼,即鸡两只、鱼两条、肉一刀(多是猪的后腿,当地叫猪后座,重十至十五斤),用红线捆扎粉条若干,布料两块,点心若干,由媒人送到女家,称作送日子或叫“下日子”。也有的送六色、八色、十色礼的。但不论几色礼,一般必须有肉、鸡、鱼、点心,粉条等,因为肉食取荤(婚)之意。鸡是吉利。鱼是带眼的,有年年有余之意。粉条有拉长不断之意。点心有婚姻甜美之意。粉皮有圆满之意。一般男方家送来的礼,女方除了肉不能回赠之外,其他的礼都要各退回一半给男方家,表示喜事要分半。肉不能回赠,是因为“肉”即是“荤”,通“婚”,“退荤”有退婚之嫌。

七、邀客

男方叫援饭,女方叫填箱。在当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把要客当成大事去操办。男女定下结婚日期后便通知亲朋好友,一般在婚前的半个月左右,男女双方家庭分别选择吉日,各自请客,农村叫要客。参加的有双方的亲戚朋友及本家族的人,图个喜气和执闹,有的还带着小孩参加。

一般设几桌十几桌,多则几十桌甚至上百桌。农村多数在家中设宴,城市均在宾馆。旧时到男方援饭时,重要客人携带猪肉、白磷鱼、馒头、粉条之类的礼品,一般客人大都带馒头和粉条或粉皮。为什么当地有带馒头的风俗,这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

现在大部分不再带这类礼品,只带礼钱,农村一般100元左右,城市一般200元左右,以示祝贺和帮忙。客人酒足饭饱之后,男女双方家庭分别送给每位客人一个红包,包里装有烟、糖块、饼干和花生等,以示回赠和敬谢之意。

八、下催妆

结婚前一日,男方派人给女方送去红棉袄、红棉裤、“蒙头红子”等嫁衣,以示喜期一到,催请发嫁。顺便换回女方写有送嫁人数、所有填物、忌讳等内容的“婚单子”。 女方还要给男方赠送帽子、腰带和鞋。同时,进一步商量第二天发嫁时注意的事项,以防遗漏。

这一天,男方布置新房,挂彩子,贴喜联,请厨师准备喜宴。女方给将出嫁的女儿“开脸”,用线绞净脸上的汗毛,修齐鬓角。夜里收拾嫁妆,将衣服、团圆饼、压床鞋、压柜钱、宽心面等物品放入家具之中,此举谓之“装柜”。

现今,在农村仍有下催妆这一程序,但有些内容已经没有了。如“开脸”就不是在这一天,而是由早晨发嫁盘头时一并进行。城市人结婚,一般没有下催妆这一程序,只是发嫁的头一晚上,互相通一下气,商量协调第二天结婚的具体事宜。

九、发嫁

发嫁前新娘和家人照相,除全家合影外,分别和家人照相,示意留下做姑娘时与家人的最后一照。

发嫁时间,都是早上。在农村都是送日子时,男方找人确定好的。在城市则根据女方与男方家的距离确定,一般选在7到9点之间。

在农村有的地方新娘上轿前,倒穿着父亲的鞋,上车后再换成自己的鞋,寓意闺女出嫁时不带走娘家的土。有的地方新娘坐在椅子上,由人抬到轿或车的跟前,脚不能沾地,在当地发嫁时,新娘一般都穿红鞋,但有些地方则穿绿鞋,回门时穿红鞋,这里有俗语“绿鞋去红鞋来,娘家门上出秀才。”

有的地方新娘上车后,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一盆清水泼在地上,意思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期盼女儿在婆家安安稳稳过日子。

发嫁也叫送嫁,都配有送客。送客有大客、小客和伴娘组成。男大客是由新娘的大舅、大爷、叔叔,现在还有请村干部担当的,女大客由新娘的大娘、婶子担当;男女大客在挑选上有讲究,属相不能与新娘相克,并且要夫妻儿女双全的。小客都是新娘的同辈或者下辈人,伴娘一般是新娘的姐妹或好友。

十、婚礼

旧时,富裕人家的婚礼仪式比较繁琐,场面搞得比较大,一般百姓比较简单。电视剧《沂蒙》中,李继成和心甜的婚礼就是当地平民百姓婚礼仪式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婚礼就是在自家的院内举行的。由村上的司仪主持,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之后由司仪向新娘介绍家里的亲戚朋友,接着新郎新娘入洞房,这个习俗解放初期一直沿用着。之后,特别是文革期间,在农村许多地方,不再举行拜天地等婚礼仪式。

在机关工作的,多由本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参加,在会议室举行简单的婚礼,以茶话会的形式,吃喜糖、抽喜烟、喝喜酒,以对新郎新娘表示祝贺。现在的婚礼习俗,在城市越来越多的融入西方的风俗,如赠送结婚的戒指,新娘身穿白色婚纱、新郎着西服,举行集体婚礼,举办婚礼舞会,进行旅行结婚等等,使婚俗越来越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呈现出更加自由活泼,更有个性特点,更具浪漫迷人的风采。

迎接了送嫁队伍之后,紧跟着是举行婚礼仪式。农村都是在新郎家的院子里举行。城里有的在新郎家的楼门口,有的在宾馆,很多都是请婚庆公司安排操办的全程服务。

婚礼仪式完毕后,新娘新郎入洞房。过去一般都是由新郎用红绸带将新娘牵引进洞房。现在则更多的是,由新郎将新娘抱着或背着进洞房,也有的新郎新娘牵手走进洞房。

入洞房后,当地,有一个很重要的风俗叫“摸栗子枣”。新郎家里事前将许多栗子、花生、枣放在新人的被褥下,有的还用线缝到被褥的角上。

新郎新娘入洞房的同时,新郎家的新郎同辈或小辈童男童女们一起涌入洞房,待新娘在床上坐定后,这些童男童女们一哄而起,在新人的床上抢摸“栗子枣”,热热闹闹一大阵。然后新郎新娘要喝交心酒、吃宽心面和红鸡蛋,吃鸡蛋时,上头人还要问“生不生?”新郎和新娘都要回“生!”寓意是来年生子。旧时,新娘还要“坐床”或“坐帐”,三天内不能出洞房,后来坐帐一天,意为熬性(磨磨性子)。

现在,无论农村和城市新娘都不再“坐帐”。新婚之夜,洞房昼夜燃红烛,谓之“长明(命)灯”,不论男女老幼都可入洞房看望新娘,要烟要糖,并用各种方式与新郎新娘逗乐取笑,有的闹到深夜,俗称“闹洞房”或“闹新房”。

十一、上喜坟

婚后的第二日或第三日,新郎新娘要上坟祭祖,俗称“上喜坟”。上喜坟一般由父母或新郎的兄弟们陪同,祭祖的范围是新郎的本家族、外祖父母家,有的还要去父亲的外祖父母家。上喜坟一般要带菜肴、黄纸,到“坟地”摆贡品、烧黄纸、祭祖先,同时给每座坟墓上压一块红纸,这标志着有了新的香火、香火不断。

十二、回门

有的地方叫对乐,也有的叫短趟子。这种习俗在农村仍比较盛行。回门,是新娘婚后的第一次回娘家,有的地方安排在婚后第二天,有的第三天、还有的是第六天。回娘家,不能由新郎家里人去送,要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去接。

在娘家,有的地方当天去当天回,不能过夜,有的地方则第二天或者小住几日。返回婆家时也是由娘家人去送,不能由新郎家里人去接。回门结束,标志着婚嫁礼仪始到结束。

在当地,婚嫁过程中还形成了一些以歌唱爱情、庆贺婚姻、祝愿美满的歌曲或叙事诗,供婚礼时歌唱。歌词纯朴、通俗、典雅、趣味,增强了喜庆的气氛,传递着美好的祝福,也播撒着温馨的劝导。郯城的《喜歌》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它源远流长,来于民众,又服务于民众,有着较深的文化积淀。这些《喜歌》虽然现在已不再在婚礼中流行,但作为婚礼中的民俗文化遗产仍值得一读。

热点内容
物权法106条合同法51条 发布:2024-11-15 22:50:41 浏览:122
道德与法治姐姐不在家 发布:2024-11-15 22:41:21 浏览:71
司法两个坚持 发布:2024-11-15 22:34:56 浏览:664
劳动法44条规定有哪些 发布:2024-11-15 22:02:16 浏览:851
合同法中情势变更条款 发布:2024-11-15 21:58:42 浏览:60
司法部最新动态 发布:2024-11-15 21:57:50 浏览:74
银行法务和法官选哪个 发布:2024-11-15 19:40:41 浏览:362
劳动法不定期劳务关系 发布:2024-11-15 19:39:25 浏览:819
道德与社会关系 发布:2024-11-15 19:15:26 浏览:101
合肥高新技术法院 发布:2024-11-15 19:10:25 浏览: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