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道德基本准则
㈠ 医学伦理学的四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1、尊重(自主)原则:
尊重(自主)原则是指医患双方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强调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践中,尊重的人格尊严及其自主的尊重。尊重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平等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选择权利;履行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作出不当选择的责任;
2、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原则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避免使病人的身心受到损伤,这是医务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伤害原则要求医务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坚决杜绝有意和责任伤害;防范无意但可知的伤害,把可控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不滥用辅助检查、药物及实施手术;
3、有利原则:
有利原则是指把有利于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切实为病人谋利益的伦理原则。有利原则要求医务人员的行动与解除病人的疾苦有关;医务人员的行动可能解除病人的疾苦;医务人员的行为对患者而言利大于弊;病人受益不会给别人带来太大的损害;
4、公正原则:
医疗公正系指在医学服务中公平、正直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的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尽力实现患者基本医疗和护理的平等;态度上平等对待一切患者;出现医患纠纷以及医护差错事故中坚持实事求是。
医学伦理学的概念: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医学道德的一门科学,是运用伦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科。
由于医学临床实践、医学科学研究和其他医学活动过程中都体现了伦理价值和道德追求,因此医学本身就含有伦理因素。医学伦理学是伦理学与医学相互交融的一门学科。
㈡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医学伦理原则:尊重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公正原则。这四个原则的重要性都相同,没有轻重之分。
医学道德规范,国际上的具有代表性的医学道德规范例如:《希波克拉底誓言词》、《日内瓦宣言》、《国际医德守则》、《新千年医学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南丁格尔誓言》。
中国大陆主要医学道德规范例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中国医学生誓词》、《临床医师公约》、《中国医师道德准则》。
概括古今全球的医德准则可以概括阐释医德基本规范为:
以人为本、救死扶伤;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平等交往、一视同仁; 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廉洁行医、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保守医密; 互尊互学、团结协作; 乐于奉献、热心公益。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与理论:
1、生命观:生命神圣论、生命质量论、生命价值论。
2、死亡观:死亡文化、科学死亡观、死亡教育。
3、医学人本论、医学后果论、医学公正论。
4、医者义务论、医者美德论、患者权力论。
㈢ 医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有什么
1.以人为本、救死扶伤。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医疗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强调患者的中心地位;救死扶伤是医学服务的最高宗旨,是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
2.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应该遵循的医德规范。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些都需要医务人员终生学习,培养全面、高超的业务素质。
3.平等交往、一视同仁。平等交往、一视同仁是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准则。平等交往是指医患双方平等相处;一视同仁是指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同等对待。
4.举止端庄、语言文明。医务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修养境界的体现,也是赢得患方信赖与合作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患者的救治和康复。
5.廉洁行医、遵纪守法。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必须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廉洁行医、遵纪守法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和始终坚持的医德操守。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诚实守信是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一条普遍要求。诚实守信首先要求医者心诚,即忠诚于患者和医学事业;其次要求言行一致,做实事、守信用。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必须摒弃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取巧等不良医风。
7.互尊互学、团结协作。互尊互学、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同事、同行之间关系的重要准则。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共同维护患者利益和社会公益。
㈣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国古代医学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善”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标准评价的、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所维系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和行为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是由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 “道德”是一对哲学范畴。“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可引伸为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为“德”。老子的《道德经》说:“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摩里斯”(mores),意为风俗、习惯,引伸其义,有规则和规范、行为品质、善恶评价等意义。道德的内容既包括外在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道德要求,也包括内在的善恶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道德习惯等内心信念。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之一。虽然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历史,但归根结底是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相适应的。据此,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从总体上将道德划分为原始公有制社会的部落—族道德、私有制社会的阶级道德和公有制社会的共产主义道德三种历史类型。
㈤ 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 2,医患纠纷 3,情感 4,生命价值观 5,医学道德规范
一、名词解释
1、医德道德范畴:在医学伦理学中,广义的范畴是反映医患之间、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医学伦理学所有最基本的概念。
2、医患纠纷:指医方(医疗机构)与患方(患者或者患者近亲属)之间产生的纠纷。
3、情感: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厌恶等。
4、生命价值观:指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5、医学道德规范:是指依据一定的医学道德理论和原则而制定的,用以调整医疗工作中各种人际关系、评价医学行为善恶的准则。
(5)医学道德基本准则扩展阅读:
1、医学伦理学的具体原则:
(1)不伤害。不非伤害原则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不伤害患者身心的原则,是医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有利。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为保护患者利益而进行的诊疗行为。
(3)尊重。尊重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尊重病人及其理性的决定。
(4)公正。医疗公正是指社会上人人平等、合理地享有卫生资源或享有公平分配的权利,以及参与卫生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权利。在医学实践中,公正不仅指形式上的相似性,而且强调公正的内容。
2、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和共同参与型。
3、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提供周到、舒适、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有权了解医疗队的成员。了解本病的诊断、病情、治疗措施、治疗结果(含意外)、手术方法、医疗风险、临床试验和预后等相关信息。入院时,请签署通知及授权书。
义务: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侵犯医院员工和其他患者的权利。
4、临床诊治工作中的基本道德原则
(1)及时原则
及时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力争尽快地对疾病做出诊断,主动迅速地治疗,并认真适时地对病人的要求和疾病变化做出反应。
(2)准确原则
准确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充分地利用现实条件,严肃认真地做出符合病情实际的判断。
(3)有效原则
有效的原则是要求医务人员采用熟悉掌握的科学手段,认真实施疗效稳定、病情缓解、预后良好的治疗。有效原则是对医务人员选择治疗手段的定性规定,即解决哪些治疗手段可以使用、如何使用的问题。
(4)择优原则
择优原则就是要求医务人员认真仔细地选择使病人受益与代价比例适当的诊疗措施。
(5)自主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指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对病情的询问、接受或拒绝、选择治疗方案的自主性。医务人员应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将其视为诊疗行为的医德要求,并严格遵守。
㈥ 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1. 试述我国医德基本原则、准则的主要内容?
答:(一)医德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防病治病。防病治病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德责任,即无论医务人员身在哪一个工作岗位,无论医疗卫生单位属于何种性质,都必须肩负起防病治病的使命。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克服狭隘的传统义务论,树立和形成由传统义务论与现代公益论整合而成的全新的医德义务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对病人个人、对健康人群、对生态环境、对每个人全面健康需求等多重义务之间的关系,彻底实现医学目的。医德基本原则把全面的医德责任作为其首要内容,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医学发展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要求。
(2)救死扶伤。救死扶伤是临床医疗服务的首要道德职责,即所有临床医务人员都应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为病人谋利益。“救死扶伤是临床医务人员的天职”这一医德思想,是古今中外先进医家的共识。我国医界从“医乃活人之术”出发,以“医之使之生”的涵义来命名医生,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医家,以实践奠定和丰富了“仁爱救人”的优良传统。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以“为病家谋利益”和“不伤害”等准则阐述着同一个伟大思想。我国当代医界的楷模赵雪芳、华益慰、抗击非典的模范人物以及众多优秀医务人员,对什么是“救死扶伤”做出了最为精彩的诠释。
(3)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这个原则中处理好医学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最普遍、最现实的底线要求。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集古今中外医学人道精神之大成,也是对革命人道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它要求对人的生命加以敬畏和珍爱,对人的尊严予以理解和维护,对病人的权利给以尊重和保护,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投以同情和关爱。
(4)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最高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医学道德的核心内容。首先,为人民健康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医学服务既要认真看病,更要真诚关心病人;既要给以生物学方面的救助,更要给以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照顾,从而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使他们保持生理、心理、社会、道德诸方面的良好适应能力和状态。其次,为人民健康服务应该是分层次的。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基本要求、基本境界,经过积极努力,多数医务人员都可以达到;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是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医务人员只有执着追求、养成和坚守医学职业精神,才能够达到。
社会主义医德基本原则的上述四个层次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共同传承和完善着我国“医乃仁术”、白求恩精神的医德思想精华。当然,由于这一医德原则问世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距今已有30多年之久,因此,为更好适应我国医德建设现实的需求,其理念及表述等均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以求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彰显实效,而且有利于同世界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界的对话和接轨。
(二)医德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
(1)以人为本,践行宗旨。以人为本、践行宗旨是最基本的医德准则。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医疗活动中尊重人的价值,强调病人的中心地位,是医学伦理精神的集中体现;践行宗旨是指践行救死扶伤这一医学服务的最高宗旨,是医务人员应该承担的基本职责。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是医学事业和人民健康利益的根本要求。在我国的医德传统中,人们一直强调“医本活人”、“济世救人”;毛泽东则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视为医德的精髓。在国外的医德思想中,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倡导救死扶伤、忠于职守的典范;古罗马名医盖伦要求自己及同行:“将全部时间用在行医上,整天思考它”;《日内瓦宣言》要求医务人员:“在允许我成为医界一员的时:我郑重地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服务”。《医师宣言》也明确要求“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 以人为本、践行宗旨的医德准则是这些医德思想精髓的集大成者。
(2)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在学风方面应该遵循的医德准则。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社会公众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些都要求医务人员终生学习,培养全面、高超的业务素质。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要求医务人员:“热爱学习,钻研业务,努力提高专业素养,诚实守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3)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尊重患者、关爱生命,是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时应该遵守的重要医德准则,这一准则首先要做到平等待患。
平等待患是对病人的权利、尊严的普遍尊重和关心,体现的是人际交往中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的平等。要做到平等待患,医务人员必须把病人摆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事情,对待病人,不论是男女老幼、美丑智愚、种族国别、地位高低、权力大小、关系亲疏、金钱多寡,都要给以同情、尊重,尽职尽责,积极救治,切不可厚此薄彼、亲疏不一;对老人、儿童、妇女、精神病和某些特殊疾病病人,尤其要平等对待;对战俘、罪犯中的病人,也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真诚尊重。
平等待患是自古以来先进医家一直提倡的医德准则。尽管以往在整个社会层面不可能普遍实现平等待患,但他们的职业理念和身体力行仍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在我国当代,社会则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也将平等待患作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的首要医德准则。
平等待患需要树立现代的平等观,认识到平等待患首先取决于病人享有平等的权益;还需要在实践中处理好平等中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合理统一。
(4)优质服务,医患和谐。优质服务、医患和谐是医务人员应该普遍遵守的基本医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举止端庄、语言文明。这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修养境界的体现,也是赢得患方信赖与合作的重要条件,有助于的病人的救治和康复。希波克拉底曾提出:世界上有三种东西能够治病:一是对症的药物,二是外科的手术刀,三是良好的语言。瑞士名医、诺贝尔奖获得者科歇尔(E.T.Kocher,公元1841年—1917年)也曾指出:一个外科医师如果给病人以恶劣印象,则无异于恶魔。
举止端庄首先要讲究行为文明。医务人员的神态、表情、动作,都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及求医行为。行为文明要求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稳重,动作轻盈敏捷、潇洒大方,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冷静、有条不紊。举止端庄还要讲究装束文明。医务人员在着装、服饰上应与职业相适应,即规范、整洁、朴素、大方,既不主观随意,又不刻意“包装”。
语言文明是指使用文明语言进行沟通。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基本工具,是体现文明修养的基本要素。医务人员良好的愿望、热情的态度、诚挚的关心,都需要通过文明语言来表达。因此,医务人员不仅应当模范地运用礼貌语言,还应当突出其医学特点,甚至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5)廉洁自律,恪守医德。廉洁自律、恪守医德是医务人员正确对待职业行为规范且不允许突破的医德底线准则,是古今中外优秀医家十分重视和始终坚持的医德操守。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新旧体制交替、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的情况下,医务人员更应廉洁自律,恪守医德。
(6)诚实守信,保守医密。诚实守信、保守医密是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医德准则。
诚实守信是医务人员对待病人的一条普遍要求。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用一个“诚”字来概括和诠释“大医风范”。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也曾用“诚”的精神来概括和诠释白求恩的医德境界。他说:白求恩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诚实守信首先要求医心诚,即忠诚于病人和医学事业;其次要求言行一致,做实事、守信用。倡导和践行诚实守信准则,必须同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取巧的不良医风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西方,保守医密是一个古老、传统的医德准则。早在2500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就说过:“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职业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日内瓦宣言》规定:“我要保守一切告知我的秘密,即使病人死后,也这样。”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的校训规定:病家秘密,或见或闻,凡属医者,讳莫如深。现在,我国也将保守医密作为保护性医疗的重要措施。1999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保守医密的一般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保守病人的秘密。主要有病人不愿公开透露的信息,包括病因、一些特殊疾病(性病、妇科病、精神病等)的诊断、进展及预后;病人不愿他人接触的部分,尤其是有生理缺陷的病人;病人不愿他人知道的决定,例如人工流产等;病人不愿他人干扰的生活习惯等。为病人保密,使病人敢于说出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医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诊治。更为重要的是,为病人保密,体现了对病人人格、权利的尊重和维护,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二是对病人保守秘密,包括不良诊断、进展、预后及在给病人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避免不良信息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救治,给病人带来伤害。心理学研究表明,临终病人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仍然有活下去的期望,对于“坏消息”总是首先表现出抗拒和不接受。有些预后不良的病人或临终病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真实情况,很可能影响治疗或加速死亡甚至发生意外。因此,保护性医疗要求:对某些病情诊断及预后不良的病人,应该采取隐瞒真情甚至说“善意谎言”的做法。
关于是否应当对病人保密,即要不要告知“坏消息”或者要不要讲真话,目前存在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对那些重症疾病的诊断结果及不良预后进行保密,因它属于保护性医疗措施的必然要求;第二种意见认为有些“坏消息”必须告诉病人,例如癌症早期,告诉病人目的和意义是在治疗时取得病人的合作,而有些则不应该对病人讲真话,例如癌症晚期,因为告诉病人真实情况可能加速病人的死亡;第三种意见认为应该对病人讲真话,即使是“坏消息”,因为病人有知情权。
说真话是一种美德,是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正常医患关系的基础。病人要跟医务人员讲真话,这点没有疑义。但是,医务人员要不要对病人讲真话,却是现代医学伦理学的一大难题。医务人员应该充分发挥医学伦理智慧,按照动机和效果统一的原则,经与家属共商后作出具体分析,将对病人保密准则情境化:一般情况下应坚持保密准则;问题比较棘手时,应从病人不同的病种病程、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出发,依据病人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状况加以变通,但要坚持一个不变的立场,即最有利于病人。
(7)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是正确处理同事、同行之间医际关系的医德准则。恪守同事同行准则、处理好医际关系是现代医学发展高度分化、高度综合、高度社会化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团队精神的突出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医院整体效应的发挥,有利于医学人才的成长,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这一准则,要求医务人员共同维护病人利益和社会公益;彼此平等,互相尊重;彼此独立,互相支持和帮助;彼此信任,互相协作和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和发挥优势。
坚持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准则,需要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好医际竞争问题。医务人员应严守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使有序竞争与团结协作相辅相成,以充分解放医学生产力。
(8)乐于奉献,热心公益。当前,医学日益发展为一种庞大的社会事业,许多医学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类自身命运的社会问题,医务人员行为的社会后果更加突出,因而其社会道德责任也更为明显。医患关系的复杂化使得医务人员除了要面对病人本人,还要与更多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病人家属和其他社会人群。社会公益思想的广泛传播和深入影响,要求医务人员将病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将社会群体和人类后代的生命健康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目标。人们期望医学不仅仅能治疗疾病,更能成为社会文明和人类幸福的重要支柱。
乐于奉献、热心公益要求医务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参加政府安排的抗灾救灾、应对突发性卫生事件等医疗任务和扶贫、义诊、助残、支农、援外等社会公益性医疗活动,主动开展公众健康教育及社区保健服务,促进及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
㈦ 医德基本原则的社会作用
医德基本原则:是人道主义。
医德基本原则的社会作用:
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务工作以人为对象,以治病救人、提高人类健康水平为目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德诸要求中一个最基本的宗旨,人道主义是医德的基本原则。医德的基本原则是在医务工作中调整医务领域人际关系的根本准则,它在医德的整个规范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是贯穿整个医德规范体系中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务人员品行的最高标准。
我国医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其中,"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从宏观层面指明了医学服务必须承担完整的医学道德责任,它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医务人员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途径和手段,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医学事业科学性和道德性的统一;"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是处理医疗人际关系必须遵循的普遍、现实的基本准则,也是医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较高要求和医学道德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是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中的最高要求和理想人格,是共产主义道德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和"实行社会主义医学人道主义"的落脚点,体现了医学道德对医务人员的最高层次的要求和我国医学道德的先进性。这四个层次是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
㈧ 医药道德规范的作用是什么
1.药学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道主义,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专性的统一;属 (2)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防病治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优质药品和药学服务,是药学领域各行业药学人员共同的根本任务,也是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药学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 2.药学职业道德规范 (1)药学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药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判断药学人员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也是调整药学人员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2)药学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①遵守社会公德;②对工作、对事业极端负责;③对技术精益求精;④团结协作,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⑤慎言守密;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㈨ 医药道德职业规范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1.药学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1)以病人为中心,实行人道主义,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2)以病人为中心,为人民防病治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优质药品和药学服务,是药学领域各行业药学人员共同的根本任务,也是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药学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
2.药学职业道德规范
(1)药学职业道德规范的概念。药学职业道德规范是判断药学人员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也是调整药学人员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准则。
(2)药学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①遵守社会公德;②对工作、对事业极端负责;③对技术精益求精;④团结协作,共同为人民健康服务;⑤慎言守密;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
㈩ . 医学道德的概念是什么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望采纳!
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有益)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
不伤害原则(principle of nonmaleficence):在医学实践中,不伤害是指在诊治、护理过程中不使患者的心身等受到损害。一般来说,凡是医疗、护理上必需的或者属于适应证范围,则所实施的诊治、护理手段是符合不伤害原则的。但是,不伤害原则不是绝对的,因为有些诊治、护理手段即使符合适应证,也会给患者躯体或心理上带来一些伤害,如肿瘤化疗既能抑制肿瘤的发展或复发,又会对患者的造血、免疫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符合适应证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患者的伤害,应努力避免各种伤害的可能或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有利(有益)原则(principle of beneficence):狭义的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护理行为对患者确有助益,既能减轻痛苦或同时又能促进康复;广义的有利原则是指医务人员的诊治、护理行为不仅对患者有利,而且有利于医学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群、人类的健康和福利。
尊重原则(principle of respectautonomy):在医护实践中,尊重原则是指对患者的人格尊严及其自主性的尊重。尊重原则要求医务人员:①平等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格与尊严;②尊重患者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而对于缺乏或丧失知情同意和选择能力的患者,应该尊重家属或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
公正原则(principle of justice):公正即公平或正义的意思。公正有程序性公正、回报性公正和分配性公正等,这里主要指分配性公正,它是指收益和负担的合适分配,并且又包括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公正。在医护实践中,形式上的公正是指类似的个案分配收益与负担时以同样的准则处理,不同的个案以不同的准则处理,在我国仅限于基本的医疗和护理;实质上的公正是根据患者的需要、个人的能力、对社会的贡献、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等分配收益和负担,在现阶段我国稀有贵重卫生资源的分配只有根据实质上的公正。
公正原则要求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既有宏观分配卫生资源的建议权,又有参与微观分配卫生资源的权利,应根据公正的形式和实质原则,运用自己的权利,尽力实现患者基本医疗和护理的平等;17.医学道德规范的含义:指在医学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协调医务人员人际关系及医务人员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或具体标准。在医护实践中,它强调医务人员在医疗、预防、科研等领域中的义务,并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形式出现,发挥着把医德理想变成医德实践的中间环节作用。
医学道德规范的特点:就医学道德规范本身而言,它的内容集中体现其实践性,它的形式集中体现其理论性。
医学道德的基本范畴:权利与义务是对应的,医务人员享有一定的医德权利,也要履行相应的医德义务。但是,医学道德强调医务人员履行医德义务是自觉自愿的且不以享受医德权利为前提。
医德权利是指在道义上允许医师行使的权力和应享受的利益。一般来说,法律权利都是道德权利,而道德权利不一定都是法律权利或也可能是法律权利的理想,具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