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

发布时间: 2022-04-07 13:00:42

『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录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论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的里程碑
论依法治国的概念
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
论依法治国之法理要义
创新制度:实现“依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治国”及其优越性
论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论依法治国的若干问题
更新思想观念坚持依法治国
论依法治国与法治
试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邓小平政治法律思想的精髓
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准
试论“法治”构成要件
法治的理念、制度和运作
法治的两种类型
法治社会中的权力和权利定位
法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法治秩序论
简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
法治:权力与权利的均衡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法治问题
论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
礼治、法治之辨
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
法治的概念分析
走向法治敢问路在何方
——中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变革
市场经济·文化精神-法治的实现
公民社会决定法治社会
——兼论中国法治进程的症结与解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是怎样的社会
——“从身份到契约”公式引发的思考
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中国违宪审查制的改革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建设
试论依法治国与行政权力的制约
论现代行政程序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
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法治化
论政府与人民的法律角色定位
附录
为建设法制国家而奋斗
《人民日报》评论员
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
《法制日报》社论
学习学习再学习
《人民日报》评论员
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
《法制日报》社论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术研讨会综述
编校说明

『贰』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

应当选 D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回经济体制的决定》答,法制建设首次作为独立主要问题提出,包括理发、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
(2)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略的提出;
(3)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
(4)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这预示着:中国将依靠政府的推进,辅之以社会(民间)的力量,走向法制现代化(法治化)的道路。

『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什么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重要性: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只有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引导和制约人们的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③依法治理社会秩序才能促进社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维护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从根本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一项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依法治国目的: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主体:广大人民
依法治国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前提: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关键: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肆』 如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版和法律权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②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
④只有走依法治国道路,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一,要加强立法工作,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二,要加强执法工作,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

第三,要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第四,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进行法制宣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

『伍』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到下世纪初要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又再一次肯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社会理想。199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对1982年宪法进行了修改,将法治与法治国家予以了宪法确认。法治的目标意义更加突出,而且成为了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十五大的政治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不久后,这一目标又被写进我国的宪法,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转变为国家的政治目标。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一个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行依法治国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措施。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志与利益的。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第二,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因此,只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最大限度的调动亿万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推动生产力不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第三,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第四,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陆』 党的哪一次会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初次提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内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容,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柒』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出自哪部法律

中华人民复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句话出自于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5日至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根据这一修正案,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国家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等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捌』 简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是对这一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生死存亡的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在我国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完备法律制度,也不是简单地强化法律的作用,这是关系到未来中国治国方略和国家发展模式的重大战略选择,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 (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 (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运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法律制度的创新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长期封建传统的大国,从人治转变到法治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过程。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模式,仅仅是走向法治的开端。中国走向法治的机遇和困难并存。回顾历史,古代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完成了从习惯法向官僚法的转变,形成了一整套实在的、公共的法律体系,人们甚至可以从古代中国精致恢宏的法典中找到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法律极为相似的某些因素,但是,中国封建法律秩序的瓦解并没有象后封建时代的欧洲社会那样发展出现代的法治。实现法治,是近代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梦想。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在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进程中,也为中国社会由人治走向法治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近代中国走向法治的第一次尝试是以戊戌变法为开端的。整整一百年过去了,法治对中国人来说依然是一个没有完成的课题。1949年以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在客观上根本不具备建立法治的基础和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社会主义和法治的认识发生了偏差,以致于将法治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再一次失去了实行法治的机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走向法治的进程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阶段之后,又重新起步。为此,党、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仅仅是一个对法治的价值认同问题,它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创新,涉及到党的领导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法律运作方式的重大变革。因此,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不仅要充分认识到选择法治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认真分析我国实行法治的现实基础和面临的问题。

热点内容
道德与社会关系 发布:2024-11-15 19:15:26 浏览:101
合肥高新技术法院 发布:2024-11-15 19:10:25 浏览:542
滕州法律援助收费吗 发布:2024-11-15 18:25:41 浏览:893
检察院委托辩护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 发布:2024-11-15 18:17:22 浏览: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5 18:09:31 浏览:311
山东司法大学 发布:2024-11-15 18:09:30 浏览:754
行政法范畴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5 17:49:43 浏览:676
学习经济法的收获体会 发布:2024-11-15 17:14:28 浏览:687
行政法与民法的交锋 发布:2024-11-15 17:11:03 浏览:772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包括 发布:2024-11-15 17:00:08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