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道德
Ⅰ 荆州和沙市有哪些初中,哪所最好排名
湖北荆州沙市的初中有:
1、沙市六中:
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56年,位于荆沙市中心城区北京路中段。学校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市级示范学校。
学校的老师很强大。现有在职教职工164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明星教师3人,骨干教师32人,高级教师90余人。学校共有37个教学班,17个初中教学班,2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
2、荆州开发区农场中学:
荆州开发区农场中学荆州开发区位于国有沙市农业区,是一所全日制学校。有近800名中小学生。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先、德育为先”的理念,推进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构建清晰的思想教育体系。
建立以政教办为中心,从年级组到教师负责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行为规范培养教育为切入点,以道德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积极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
3、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
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系荆州市重点中学,荆州市重点建设学校。它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江陵县的龙山书院。
1956年8月,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沙市第五中学在沙市大巷小学的原址上成立。在此期间,学校多次更换校名和校址。
4、沙市七中:
沙市七中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岳堤路中段。它始建于1959年,占地133亩,绿化面积70%。学校位于荆州开发区,行政管理权属于沙市城区,性质属于全民高中所有,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
5、沙市四中:
沙市四中以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的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勤奋务实的态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连续七年荣获“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
被区政府评为“明星学校”、“文明单位”;被区委评为“传统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先进学校”;被区委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被党总支评为“先进党组织”。
Ⅱ 沙市有几所高中
沙市实验中学、沙市一中、沙市二中。
沙市第一中学(Shashi No.1 Middle School ofJingzhou)又名荆州市田家炳中学,简称沙市一中,是荆州市一级甲等学校、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荆州市沙市第一中学创办于1936年,学校坐落于荆州市繁华的北京路西段,分教学、运动、生活三大区域,
学校师资现有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8人,高级教师59人,一级教师88人,教学辅助人员21人。高初中共有教学班40个,其中初中部21个班,高中部19个班,在籍学生2300人。
办学理念:
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为办学宗旨,以“求真、求善、求美;自立、自重、自强”为校训,按现代先进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运行,坚持育德为首、育智为主、健体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高中毕业生,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沙市一中
Ⅲ 湖北荆州沙市有哪些初中
湖北荆州沙市初中有:沙市实验中学、沙市二中、荆州英华双语学校、关沮中学、观音垱中学等等。
1.沙市实验中学
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路19号,始建于1973年,原名为沙市第十中学,1988年被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为“五四”学制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先行试点学校, 1991年被省教育主管部门命名为“湖北省教育改革实验初中”,1995年更名为沙市实验中学。
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全校学生2135人,教职工116人,学历合格率98%,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0人,高级教师66人,共产党员40人、有16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35人分别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
5.沙市关沮中学
沙市关沮中学创办于1964年,学校地处沙市北郊,西靠荆州古城,北枕凤凰山、海子湖。
学校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16人,在编在册在岗教师55人,聘请带课教师3人,其中在职党员22人,中学高级教师8名,中学一级教师42人,大专本科学历29人,大学专科学历20人,计算机操作等级考试合格率100%,普通话考试合格率100%,另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2人,区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14人。
参考资料网络-荆州市沙市区关沮中学
网络-观音垱中学
网络-沙市二中
网络-荆州英华双语学校
网络-沙市实验中学
Ⅳ 荆州的风土人情
关帝庙会 每年正月和农历 5月l3,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荆州人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荆州人敬仰、崇拜关公,已成了延续千年的习俗。当年关羽出兵伐吴获胜归来,荆州军民在大北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夹道欢迎祝捷。而今,此街仍名为“得胜街”。逢年过节,荆州人玩龙灯,耍龙的小伙子们都要先到关帝庙内拜拜关公,再沿古城街巷舞龙。荆州城生产的旅游纪念品,也有以关公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如绣有关羽像的丝织手绢,印有关公的精致背包,还有关公画片、小塑像等等。荆州城内的宾馆、商店和许多民宅,多喜欢在大堂供奉关公像,有的还一日一拜。荆州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人都能讲上几段关羽镇守荆州的故事。关公的忠义精神,已深深根植于荆楚大地。随着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日渐频繁,随着中国和海外的交往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台港澳和外国朋友来荆州朝拜关公,进香还愿。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经常聚在荆州关帝庙,用不同的语言赞颂关公的忠义精神,给关公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戏作为一种荆州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源远流长。荆州花鼓原是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1955年有一位老艺人搜集记录了花鼓戏的全部唱腔,整理出从未有过的第一套完整的花鼓音乐曲谱,并大胆地把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用来为花鼓戏伴奏,使花鼓戏结束了“一唱众和”和单纯用锣鼓伴奏的历史。如今,荆州花鼓戏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已有《家庭公案》、《水乡情》等几十个剧目,既取材于湖乡生活,又展现湖乡风貌。在民间,男女老幼走路、劳作,不时哼唱花鼓调。有人说:“听了花鼓的哟喂哟,害病可以不吃药!”“做活不唱花鼓戏,浑身上下无力气”,由此可见荆州人对荆州花鼓戏的由衷喜爱。 鼓盆歌 《鼓盆歌》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盆歌是在丧事中演唱、为丧礼的内容之一,现代俗称“丧鼓”。鼓盆歌,古代亦称“鼓缶、击缶”。鼓盆歌的起源可以元溯到《诗经》和《周易》的记载。“鼓盆"击缶”以娱乐内容和丧礼习俗的共存持续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现今主要分布于荆州市沙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沙市鼓盆歌在千百年历史中,从形成到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形式上,打击的乐器由最早的缶到木盆,再到木盆上架鼓,最后定型为单一的鼓。沙市城区的艺人现在仍保持着原生态坐唱不表演的格局。鼓盆歌的曲目内容丰富多彩,尉为壮观,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演义、市井习俗、风花雪月、幽默笑话、民间丑态、人生疾苦等无所不包。现已发现曲目多达500多篇,大多数为艺人手抄本,可谓“案积如山”。沙市鼓盆歌的唱腔是以沙市地方语言为基础,本地人极易上口。“鼓”是沙市鼓盆歌中唯一的伴奏乐器,击鼓者双手持鼓槌,左手为“板”,右手为“敲”、“扎”,击鼓面的中部、侧部、边部,鼓槌有沉、浮、立、斜、平之分,构成了鼓声的丰富性特征。鼓的节奏总是在唱腔的上、下句结束前,悖于音乐拍的常理,出现强拍无重音的独特性特征。鼓盆歌是荆楚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形式简单,不受地域环境之限,扎根楚文化的沃土,深受群众欢迎。 马山民歌 曾经出土稀世文物越王勾践剑的荆州区马山镇,素以民歌之乡著称。这里悠久的历史、特定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歌风格,被誉为荆州民歌的摇篮,在整个湖北民歌音乐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马山民歌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民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楚地的“扬歌”、“田歌”。战国楚襄王时期,宋玉在《对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后,唐、宋、明、清各个时期都有关于“郢中田歌”的记载。马山民歌代表了江汉平原民歌的总体形态特征和音乐特色,具有浓郁的原生态风味。它奇特的五句成歌、句尾点题的唱词结构,是荆楚文化的一块瑰宝。“喇叭调”、“伙计调”、“ 嘚嘚调”、“叮口当调”、“哦嗬调”五大调和五句子歌更是闻名遐迩,久唱不衰,在民间广为流传。马山民歌内容涵盖历史朝代故事、生产生活知识、四季花鸟虫鱼、婚丧习俗礼仪、节日玩灯贺彩等各个方面。种类有田歌、号子、小调、灯歌、儿歌、风俗歌、宗教歌等数十种。“五句子歌”又有“喊五句”、“赶五句”、“ 穿五句”之分,曲体结构差别较大,基本旋律大同小异。荆州区在收集整理的同时还对传统的马山民歌进行了改编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涵,推出了以民间歌舞《车水锣鼓》、《火烧粑》、《凤鼓齐鸣》、《开秧门》、《夜渔》、《山歌唱出农家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马山民歌,使马山民歌更具时代感,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公安说鼓子 公安说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安说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文学形式角度来看,它是和唐代的变文一脉相承的,因为“敦煌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到了宋代,说唱艺术盛极一时,涌现了许多说唱的形式。鼓子词正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曲艺形式。宋代以后,鼓子词几番变化,经元明时期“词话”,大约在明末清初时期逐渐发展衍变为公安说鼓。清代至民国时期,公安说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说鼓艺人不断增加,曲目逐渐增多,内容也日益广泛丰富。公安说鼓,亦叫公安说鼓子。以说为主,说中带唱。说,即在本地方言声调上加以适度的夸张,有起有伏,带有韵味,富有节奏感,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吐词清晰,层次分明。唱,一般是夹在每个小段落的结尾处。往往是在一段有韵律的说白之后,以两句唱腔来结尾,收腔后用唢呐重吹一遍下句的旋律,打一阵鼓,然后再起下一个段落。公安说鼓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唢呐牌子两部分。唱腔曲牌又分为主腔、花腔和哭腔三类。公安说鼓的传统曲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一是取材于街谈巷议,闾里琐事,笑话趣闻;二是来源于民间传奇故事;三是来源于武侠及历史演义小说。此外,也有从地方戏曲和外地曲种中移植的。公安说鼓采用鼓和唢呐配合伴奏,乡土气息浓郁,极富表现力,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和艺术特色;公安说鼓这一文艺形式形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行于民间,因而具有民俗学价值。公安说鼓的音乐分为唱腔曲牌和吹奏牌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经过百年来的积累衍变,已形成了很多固定的曲牌,因而具有音乐研究价值。 松滋说鼓子 松滋说鼓子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现存资料考证,松滋说鼓子原名“说古书”,由元、明朝的“词话”演变而来,并逐步形成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清同治年间(1862年前后)开始在松滋境内的大岩咀、西斋、街河市、纸厂河一带流行。鼓书说唱经过历代艺人们的传承和不断改进,已经有了长足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曲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说唱乃至表演伴奏乐器作了进一步改革,韵白采用本地南面方言,说唱并重;音乐吸收松滋民歌部分曲调;伴奏除唢呐外,还增加了管弦、弹拨乐器。使得演唱、音乐、击鼓于一体,成为独具风格的民间奇葩,深受群众欢迎,在湘鄂边界尤其是松滋境内广为流传。松滋说鼓子曲目丰富多彩,尉为壮观。街谈巷议、民间琐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剧故事、神话演义、风花雪月、幽默笑话、人生疾苦等无所不包。“松滋说鼓子”是松滋的地方曲种,采用的是方言俚语,起初是以说为主,在末尾一句或两句加上唱腔,并以松滋“南五场”的地方语言为基调,乡音土调,幽默诙谐,通俗易懂。说古书在松滋已流传上千年,古人由于文化生活贫乏,茶余饭后听“说古书”,可谓是一种精神依托,人们对这种听书的习俗有一定的依存性。特别是乡音土调使人备感亲切,人们爱听、爱学、爱唱,由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啰啰咚 “啰啰咚”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监利自古属江汉楚地,尚楚风,作楚声。“啰啰咚”主要是以演唱民间戏曲唱本为内容。属接力式的传声唱法,曲式结构具有复调音乐的特色和“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俗称“打和声”。“啰啰咚”的发音是监南地区的方言,处于西南官话和湘鄂方言的过渡地段,开口呼的音节占所有音节的一半。在民歌音调中监南和洪湖东,这是鄂中、鄂东南、湖南冻庭几种语言音调的汇合之处,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格。歌词的结构类型可分为:简单的一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多段体结构。监利以第二种居多,这种结构形式,新颖别致,此起彼落,博采口语,妙趣横生。构成了“啰啰咚”歌词的艺术特色。“啰啰咚”在音乐上自由的节奏,悠长的旋律,使它具有平原地区山歌风的特点:行一般以四、五度跳进为其特征;句法上构成先扬后抑的旋律线;上在高音区运用富于色彩性的“偏音”。“啰啰咚”在监利文化历史环境中,在长期农耕生活和稻作劳动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啰啰咚”曲调高亢悠扬,旋律抒展自由,有“无伴奏自然和声”的特点。“啰啰咚”是平原地区唯一的具有山歌特点的原生态民歌,运用大量的衬词衬腔,在调式调性及曲式结构上具有复调音乐特色,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荆河戏 荆河戏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荆州地方传统剧种。系以本地弹腔吸收昆腔和高腔的优点融合而成。明代永乐二年(1404),沙市已有荆河戏演出,时称“楚调”。万历四十三年(1615)袁小修曾看楚调《金钗》演出。晚清至民国年间,著名戏班有“三元班”、“泰寿班”。现今茶社、酒馆亦常有当地“围鼓”班子为群众清唱。荆河戏有南路、北路、子母调(南北反)三大腔调,板式有导板、三眼、原板、摇板、三流、平板、一流、慢二流、流水等,行当有生、旦、净、末四种,乐队分文场、武场。常用曲牌约150支,堂曲150支。荆河戏表演重做功,讲究“内外八块”。唱词及念白以荆州口语为基础,京白、苏白、川白夹杂其中。以武功戏见长,尤以各种姿态的“拗军马”、“抖壳子”最具表演艺术的独特风格。荆河戏是荆州及鄂西群众最喜欢的剧种,民谣称“汉腔偏是客帮重,调爱荆河本地哥”。荆河戏传统剧目极为丰富,保留下来的有“三杀”、“五图”、“十二山”以及《大回荆州》、《打黄盖》等500余本。研究荆河戏的兴衰对揭示戏曲艺术与社会经济发展,与民间习俗,与人们的心理、文化需求的关系,与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认同,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荆河戏经过荆河艺人们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积累,其剧目,声腔,音乐表演等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而荆河戏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荆河戏故事叙述流畅,人物刻画细腻,道白准确生动,唱词形象精彩,具有很多的文学价值。研究荆河戏的声腔,曲牌,锣鼓经,乐器使用,演奏技巧等,破译音乐旋律中的密码,对解读戏曲音乐、声腔的发展、流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松滋滚灯舞 松滋滚灯舞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滚灯,是我国花灯艺术中纸灯的一种,源于江浙一带,由于历史上人口大迁徙传入湖北松滋。史籍灯节起于汉、隋、唐有群众观灯游乐活动,以后愈盛。八宝东岳乡民间艺人刘守玉的父亲刘鲁成,在解放前就曾用滚灯形式为四邻乡亲们贺新年,讨吉利。新中国成立后,刘守玉把她父亲当年口授于她的滚灯舞传承讲授,使这一民间艺术流传至今。1978年,词曲经整理改编后,收入《湖北民间歌选》;1980年,选入《中国民间歌选》(上海出版发行)。滚灯舞以“拖、戏、晃、摆”为主体动律,形成灯为人舞,人为灯转,生动活泼、祥和喜庆。充分表现人民群众对“团、圆、亮”的美好心愿。滚灯舞表演时,打击乐起着贯穿,烘托、连接之作用,它由鼓、大锣、大钹、马锣、小锣五件击乐组成。鼓(冬)音色热烈、厚实;大锣(广)音色深厚,奔放;大钹(且)音色稳健,明快;马锣(得)音色开朗、活泼;小锣(太),音色清脆、悦耳,合奏起来是一个较为完整的击乐音响体,独奏时又可充分显示击乐本身的特点和性能。“滚灯舞”是根据松滋自古已形成“正月十五闹花灯”玩“滚灯”的传统习俗演变而来的,一般都在元宵节前后进行,它具有民间习俗的传承特征。“滚灯舞”选自别具一格的松滋乡土击乐音响,特别是马锣起着指挥、协调作用,并贯穿于整个舞蹈的始终,锣鼓点谱主要有:花锣、长锤、大小收头、乱锤、滚头子等,演奏时随舞蹈的变化而变化,时轻时重,快慢交替,节奏鲜明,气氛热烈,使整个舞蹈场面更富活力,具有浓厚的乡土特征。“滚灯舞”舞蹈通过表演者采用“推、拖、戏、晃、摆”等动律,加之大小“圆场”,形成灯为人舞,人为灯转的场面,因而极具审美特征。 挑担围鼓 “挑担围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挑担围鼓”俗称“挑鼓架子”“打踩街”,是可以行进演奏的一种民间吹打乐演奏形式。先秦时期,古楚乐盛行,已八音俱备,凡重大庆典、祭祀、宴乐之举,必有鼓乐演奏。汉唐以来,荆州民间吹打乐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运用十分广泛,南北朝时期直至宋代,荆州民众于腊八日举行“驱傩”民俗活动时,“村人并系细腰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士”,人们敲锣打鼓,走街串村“以逐疫”。唐宋时期,泊于沙市长江码头的船只,有击鼓鸣锣开船的习俗。南北朝以来,沙市龙舟所用击节之乐器便为鼓、锣、马锣。入宋,“唐代俗乐,盛传民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荆南,曾从其都城江陵得精艺乐工32人纳入教坊乐部。明代荆州王府所用之乐曲及演奏方式,对“挑担围鼓”的影响极大。“挑担围鼓”演奏和乐曲一部份源于明、清散曲和套曲,一部分为荆楚民间音乐。清代,荆州城为将军府所在地,据“挑担围鼓”老艺人讲,过去荆州的将军出行,都用“挑担围鼓”演奏。“挑担围鼓”主要是在荆州市的中心城区及公安、江陵等地。市内各条街巷如:梅台巷、杜工巷、胜利街、拖船埠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挑担围鼓。市郊如:跃进村、张沟村、连心村、同心村、三板桥村、草市、岑河。曲牌的种类主要分为上字调、六字调、正宫调及洋盘等几种类型。如表现曲调低回的“上字调”曲牌“大红袍”,表现曲调婉转的六字调曲牌“唢呐皮”,表现曲调高吭的正宫调曲牌“风夹雪”,以及洋盘曲牌“闹龙舟”等都是挑担围鼓曲牌的代表作。乐手们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曲牌进行演奏,如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工商庙会节日(布财神会、轩辕会、土地会)和民间喜庆礼仪(婚庆、寿诞)等多用正宫、六字、洋盘等曲牌。白喜事(丧事)多用上(合)字,六字、洋盘等曲牌。“挑担围鼓”自清代早期在民间形成基本形态流传至今,演奏曲目丰富,乐器独特,道具工艺精美,其保护、传承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 跳丧鼓 跳丧鼓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丧鼓,唱孝歌,这种民间风俗几乎流行全国各地。旧时习俗,成年人死后要在家“停灵”三至七天;守灵时,不仅灵前要灯火通明,而且往往要请会唱孝歌的歌师击鼓唱歌,通宵达旦,彻夜不息。绝大多数地方唱“孝歌”都是只唱不跳,惟有荆州及鄂西地区是又唱又跳,故名“跳丧鼓”。跳丧鼓的表演通常是在死者的灵堂内夜间进行。一般是在灵堂中央放一张方桌,俗称“歌台”,三名歌师中有一人坐在歌台旁边击鼓,鼓径二尺许;另二人则一手持铜钹、一手持竹筷在歌台前边边歌边跳。跳丧鼓具有完整的表演程序和成套的唱腔及舞蹈动作。先由击鼓的歌师(一般是长者)击鼓三通,并高声“叫白”,念一些哀悼之词,表示丧歌开台。击钹的歌师则由歌台两边出场,想死者灵位弓身拱手,然后就开始按照鼓点节奏边击钹、边舞蹈。鼓声一停,舞步则止,跳舞的歌师就开始唱孝歌,击鼓歌师负责帮腔。唱完一段再跳一段,跳完一段又唱一段,循环反复,直至天明。在表演过程中,丧家要不时燃放鞭炮,烘托气氛。跳丧鼓唱和舞的节奏由鼓师掌握,唱则一拍一鼓,舞则一拍四鼓,舞师在舞蹈过程中要和着鼓点击钹。拿钹的方法很有讲究,一般都近似“端碗”,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缠紧铜钹上的绸带,再用拇指控制钹的发音,拇指与钹分开时击钹,声音清脆明亮,称为“明击”,拇指顶住钹敲击,声音沉闷,称为“闷击”。每段击乐有五小节。跳丧鼓的鼓师和舞师均为男性,舞蹈动作刚劲有力,主要舞步为“颤步”(俗称“一步三颤”),其它的舞步还有“四大步”、“滚身子”、“吆耶嗬”、“风摆柳”等,这些动作均源于生产生活,如“扯萝卜”、“倒线耙子”等,也有模仿飞禽走兽的姿式,如“老鹰散翅”、“吊鹰掌”等。
Ⅳ 荆州市中考总分是多少
650分。
考生考试总成绩为650分,主要由文化考试成绩、体育与健康科目合成,即文化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理化综合(由物理,化学两科合并)、政史综合(由道德与法,历史两科合并)。
各科分值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25分)各120分,物理80分、化学60分、道德与法治50分、历史50分。所有文化课科目均实行闭卷考试,理化综合与政史综合分别实行合卷同场考试,各学科考试均不得携带手机、计算器等电子设备入场。
(5)荆州市道德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受疫情影响,荆州市教育考试院提前制定了2020年初中毕业考试指南,要求学生及家长在考试前,先了解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熟悉考场规则,确定好出行方式,上好考试时间提醒闹钟,如何穿戴着装,快速过安检等注意事项。
为严格考试条例,考生必须自觉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全程戴好口罩。为防止异常,如有考生体温超过37.3度,现场还设立了隔离点和隔离考场。
Ⅵ 2021年荆州市中考科目及总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5
Ⅶ 荆州杀人案回顾:凶手为报夺妻之恨,实施报复,致1死1伤! 后来怎样了
2001年8月18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凶手因妻子有染,遂恨意丛生,持刀杀人,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凶手后被附近村民追击打倒,送至公安局。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女子无辜被害,惨遭杀戮,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隐情?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缺失,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荆州杀人案,探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后王传兵知晓妻子打掉孩子,并与前夫回到其家中,便顿时怒火中烧,欲要报复。于2001年8月18日下午,王传兵手持长赶到监利,趁着夜色行至张文家的瓜棚。次日清晨,王传兵前去敲门,将前来开门的胡灵砍伤。
后发现抱着孩子正要逃跑的张文,随后前去追击,两人发生打斗,张文被其重伤,后又对胡灵行凶,连捅15刀,致其身亡,随后逃跑。
因剧烈的打斗声引来村民的注意,后附近村民对王传兵进行围追堵截,在其逃出几十米后,被追上的村民用扁担击打倒地,随后将其送至当地派出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此案皆因贪欲而起,才造成如今的结局。欲望具有两面性,若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我们应要正确面对且学会掌控它,才不会被其侵害。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Ⅷ 荆州电视台的荆视简介
荆州电视台,每天节目播出总量70小时,信号覆盖鄂湘两省28个县市2500多万人;是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实习基地。
荆州电视台始终践行科学发展观,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出发,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品牌建设,努力在传播方式、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上进行突破,其媒体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探索出一条全国城市电视台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全台自办栏目15个,每日自产节目量达400多分钟;生产效能在全国同级电视台中处于领先水平;三个频道白天和晚间黄金时段的平均市场份额(CSM数据),分别达到33.34%、43.66%,长期稳居本地有线网内所有电视节目排位第一名。
2010年,全台经营创收额达到1.5亿元,掌控本地传媒广告市场份额的65%以上;固定资产达到2.3亿元,其综合竞争实力连续十年在湖北省同级电视台中位居第一。
荆州电视台,坚守荆楚文化气质,兼容传媒理念,在策划、编排、包装、技术、传播、经营、管理诸方面不断探索,倾力打造出江汉平原传媒品牌,铸成在江汉平原地域无出其右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在全省同级电视台中综合实力稳居最前列,被誉为“湖北广电队伍第一方阵中的第一阵容”。
荆州电视台先后被评为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先进集体等殊荣;有16人次分别获得中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金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湖北五四青年奖章金奖、湖北省“三八”红旗手、荆州市劳动模范、荆州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近年来,共有全国20多个省市、120多家电视台近1000人次前来参观研学,被业界誉为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中的“荆州现象”。
“青春荆视,朝阳未来!”荆州电视台如今已成为荆州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荆州人的喉舌和外界了解荆州的窗口,荆州电视台正努力去挑起这份重担,不断发扬荆州的优秀文化传统。为荆州老百姓谋富,为全国传媒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平原视野,一览无余”,看好荆州,首看荆视。
Ⅸ 荆州杀人案回顾:凶手为报夺妻之恨,实施报复,致1死1伤! 结果怎样
2001年8月18日下午,湖北省荆州市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事件,凶手因妻子有染,遂恨意丛生,持刀杀人,现场血迹斑斑,惨不忍睹!凶手后被附近村民追击打倒,送至公安局。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女子无辜被害,惨遭杀戮,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隐情?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缺失,下面和小编一起走进荆州杀人案,探寻案件背后隐藏的真相。
因剧烈的打斗声引来村民的注意,后附近村民对王传兵进行围追堵截,在其逃出几十米后,被追上的村民用扁担击打倒地,随后将其送至当地派出所,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此案皆因贪欲而起,才造成如今的结局。欲望具有两面性,若稍有差池,便会万劫不复,我们应要正确面对且学会掌控它,才不会被其侵害。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Ⅹ 荆州及沙市哪所初中学校最好
1、沙市六中:
荆州市沙市第六中学创建于1956年,位于荆沙市中心城区北京路中段。学校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一所全日制市级示范学校。
学校的老师很强大。现有在职教职工164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明星教师3人,骨干教师32人,高级教师90余人。学校共有37个教学班,17个初中教学班,20个高中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
2、荆州开发区农场中学:
荆州开发区农场中学荆州开发区位于国有沙市农业区,是一所全日制学校。有近800名中小学生。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先、德育为先”的理念,推进学校德育精细化管理,构建清晰的思想教育体系。
建立以政教办为中心,从年级组到教师负责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行为规范培养教育为切入点,以道德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积极构建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
3、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
荆州市沙市第五中学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系荆州市重点中学,荆州市重点建设学校。它的前身是1906年创办于江陵县的龙山书院。
1956年8月,为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沙市第五中学在沙市大巷小学的原址上成立。在此期间,学校多次更换校名和校址。
4、沙市四中:
沙市四中以培养全面发展、有特长的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勤奋务实的态度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连续七年荣获“荆州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奖”。被区政府评为“明星学校”、“文明单位”;被区委评为“传统教学管理先进学校”、“德育先进学校”;被区委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被党总支评为“先进党组织”。
5、沙市实验中学
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位于荆州市沙市区朝阳路19号,始建于1973年,原名为沙市第十中学,1988年被市教育主管部门确定为“五四”学制初中四年制改革实验先行试点学校, 1991年被省教育主管部门命名为“湖北省教育改革实验初中”,1995年更名为沙市实验中学。
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全校学生2135人,教职工116人,学历合格率98%,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90人,高级教师66人,共产党员40人、有16人被评为市骨干教师, 35人分别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