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种法立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Ⅰ 绿色关税的中国绿色关税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中国绿色关税的现状
1.客观上具有环保效果的税种
(1)关税。
国家对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开征出口关税,目的在于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了关税在促进贸易平衡方面的宏观调空作用。例如,2008年1月1日起,国务院进一步调整了进出口关税,关税总水平为9.8%,对木浆、焦炭、铁合金、钢坯、部分钢材等高能耗、高污染开征或进一步提高了出口关税税率。
(2)进口环节增值税。现行进口环节增值税税率分为三档:17%的基本税率、13%的低税率以及零税率。进口石油液化气、天然气、煤气、居民用煤炭制品、化肥、农药、农膜等实行13%的低税率,其目的在于促进国内、国际能源的优化配置。
(3)进口环节消费税。国家规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些主要商品,进口时由海关加征进口环节消费税。例如,对鞭炮焰火、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轮胎等消费品,海关在进口环节加征消费税;对进口小汽车按汽缸容量确定了高低不同的税率;对进口子午线轮胎免征消费税,对进口翻新轮胎停止征收消费税;将进口成品油、木制一次性筷子、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纳人了消费税范围。
(4)船舶吨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行驶的外国籍船舶和外商租用的中国籍船舶,以及中外合营企业使用的中外国籍船舶(包括专在港内行驶的上项船舶),由海关征收船舶吨税。船舶吨税的设计与实施本身并不具有能源与环境方面的意义,但由于大量船舶与能源的消费有关,因此,从政策作用上讲,船舶吨税间接地构成了一种能源消费的代价,有一定的抑制消费的作用。
2.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而采取的减免关税措施
国家在减免关税方面,对诸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给予优惠政策。例如:(1)环保用有机、无机和生物膜开发与生产;(2)废气、废液、废渣综合利用和处置、处理;(3)废旧塑料的消解和利用;(4)新型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的开发生产;(5)汽车、摩托车轻量化和环保型新材料制造;(6)节肥、节(农)药、节水型农业技术设备制造;(7)环保监测仪器制造;(8)固体废物处置处理设备制造;(9)洁净煤技术产品的开发利用及设备制造等等。对于不利于环境保护的相关项目,国家禁止外商投资相关产业。例如:(1)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的建设、经营;(2)国家保护的原产于中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
二、中国现行绿色关税的问题分析
1.绿色关税制度不成体系,环保目标不明确。中国目前尚未真正构建起完善的绿色关税制度体系,有关环境的关税措施只是散见于各相关税种之中,环境保护目标不够明确。环境税收原则不能从整体上贯彻,整个绿色关税设计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思路,征收方式不够科学,收入没有专款专用,税收的效果缺乏也有效评估。
2.绿色关税具体执行缺位,难发挥调控功能。目前中国尚未正式出台进出口环节的环境税这一专门税种,且在具体执行方面存在若干缺位:一是征税范围比较狭窄,例如未将一些容易给环境带来污染或者导致环境资源严重浪费的消费品在进口环节列入征税范围,如电池、氟利昂、一次性产品(如相机、剃刀、塑料袋)以及进入国内会造成噪音污染的货物等;二是计税依据有待完善。现行关税适用的是“从价税”,关税的计税基础是进出口货物的价格。绿色关税应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因此笔者认为,应基于进出口货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来计征绿色关税,单纯以货物价格为绿色关税的计税基础难以有效发挥关税对于环保的调控作用。
3.绿色关税优惠形式单一,缺乏灵活系统性。目前中国绿色关税方面的优惠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多以减税和免税为主,国际上通用的加速折旧(例如荷兰对特别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设备允许实行加速折旧,包括永污染、土壤污染、废物、噪声以及节能等领域的专门设备,其中节能设备比重最高)、减免税总额控制、具保延期纳税等方式很少使用,税收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效果。分散在某些税种中的环境保护关税优惠措施过于零星、分散,缺乏系统性与前瞻性,有些关税优惠措施在扶持与保护一些产业或部门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却起到了负面作用,如为支持农业发展,规定对农膜、农药甚至是剧毒农药适用低税率,部分产品还享受免税待遇。
三、中国开征绿色关税的重要性
绿色关税制度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效率的制度应同时具备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能促进经济主体不做制度禁止或限制并且最终不利于自己的行为,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激励机制有助于经济主体行为自觉与制度取向一致,降低制度实施的成本。绿色关税制度由于同时具有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成为解决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矛盾的必然选择。
(一)开征绿色关税的重要意义
1.解决环保资金短缺。当前,随着中国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和范围的扩大,治理和改善环境的任务日益加剧,但目前中国财政资金紧张,国家治理环境的大部分费用还得靠其他财政资金支持。开征绿色关税是一个较为现实的解决环境保护资金不足的有效选择。绿色关税收入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既完善优化了中国的税制结构,又保证了中国环保资金投人。
2.通过市场抑制污染。国家可以利用关税这只“无形的手”,使进出口商合理安排进出口活动,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开征绿色关税可以有效地限制有害环保的进出口行为,使关税成本向生产成本转嫁,最终在产品价格和消费行为的付费上体现出来。政府通过对污染者进行征税,使污染成本最终反映到价格上,导致在正常的市场压力下使那些污染严重者无利可图,最终退出市场竞争。
3.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绿色壁垒产生于2O世纪8O年代,它采用苛求的环境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限制,已被发达国家作为贸易政策用于对付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国际上经常被使用的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理由,对某些进口产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环境税。
第二,“绿色技术标准”。是指以苛刻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或禁止不符合标准的外国商品进口。第三,“绿色检疫”。是指某些国家制定的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的进口。
第四,强制性措施。一般是以进口产品的生产制造环境、方法、过程等不符合本国环境要求为理由,限制或禁止某些国外产品的进口。第五,环境贸易制裁。即指一国以另一国违反国际环境条约为理由采取的强制性进口限制措施。第六,环境许可证制度、环境配额等其他形式。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出现大量国外垃圾涌人等现象。运用绿色关税手段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和合理利用有限资源,使中国的产品和服务环保化,从而突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防止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资源掠夺地和污染物排放地。
4.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21世纪,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环境保护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手段都应该有效的利用。开征绿色关税来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不仅能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来源,更能为对环境保护提供动态刺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实施绿色关税制度的原则
除了税收一般具有的强制、公平、中性原则之外,笔者以为绿色关税还应当具有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专款专用原则。在绿色关税自身无法达到环境目标的条件下,通过将绿色关税收入投资于环保项目必然会加强环境政策的效果。
所以环境税收的专款专用原则是中国目前的必然选择。只有实行专款专用的原则,才能保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有可靠的资金来源。当然为了避免税收的过度刚性和低效率,应该注意将专款专用原则制定在宏观水平上,即绿色关税收入根据整个国家的总体环境状况,综合地应用于各个环境项目。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在绿色关税制度建设中推行循序渐进战略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利于降低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首先,理想的税收应是可预见的,以便使污染者可以对削减污染的技术作出投资计划;其次,渐进式实施绿色关税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包括对生产者竞争力的影响较小,而且为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创造和留下了足够空间和时间。
四、完善中国绿色关税制度的具体构想
(一)构建绿色关税法制框架
绿色关税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一把利剑,发达国家已经高高举起了这把剑,中国必须加快自己的绿色关税法制建设,维护本国的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所引用过的国际环境协议,从没有受到质疑和责难。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
首先,要认真研究WTO关于环境和国际贸易的有关法律条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避免外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滥用;另一方面,在符合wro相关法律规则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关税法律体系,避免在国际贸易争端和诉讼中处于被动地位。
其次,应加速与环境有关的关税立法。要汇集包括海关、环保、法制、卫生、水利、国土、公安、商务等多部门关于绿色关税的建议,在《中华人民海关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加人关于绿色关税的相关规定。
最后,将绿色关税纳人国家环境税收体制通盘考虑。实施绿色关税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强化关税在协调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中的作用。鉴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市场机制还不完善,处于经济的转轨时期,因此完善绿色关税制度的基石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仅凭海关一家难以独力承担。笔者以为,我们必须将绿色关税纳入国家整体税收管理体系,要根据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关税征管特征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整个税收体系进行综合重构和优化以实现有关的环境与经济目标。
(二)完善绿色关税征管制度
1.确定征纳主体。
首先要明确绿色关税的征收主体是海关,其他部门无权征收绿色关税。海关是绿色关税唯一的征税主体,环保机关在绿色关税的征收中起辅助作用。其次,可以设定绿色关税的纳税义务人是从事进出口对环境可能造成危害的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具体来讲,包括中国境内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单位。
2.确定税目税基。
绿色关税的税目可分为环境污染物、生物资源污染物和非生物资源污染物三个税目。在此之下还可以划分为若干子目。环境污染物的计税依据可以依据现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而制定,对于其它两类资源可以依据其危害程度不同而确定不同的税目。绿色关税的税基就是指一切与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有关的进出口行为。
在排污税的征收中,如果课税对象与污染源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将不会对企业产生刺激和引导作用,他们也不会考虑从事无公害的清洁生产。选择税基重要的是要考察污染物的生产过程,以便区分出污染性生产与无污染生产。但最终纳税对象的确定,还需要参考环保监测部门的认定。
3.确定征税税率。
对于环境污染物,在排放标准以内的实行比例税率,超过排放标准的可采用超倍累进税率或全额累进税率;对于资源税的税率,本着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原则设立相应的税率;对于生物资源可依据生物对生态环境的不同作用采用不同的比例税率;对于非生物资源可依据该资源在利用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税率。另外,绿色关税的实施旨在不鼓励进出口污染产品,而支持对环境友好的替代品,因此污染产品与替代品应该有差别税率,才能减少污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4.确定课税环节。
对于绿色关税的课税环节的问题在于,对具有流转性的产品,是选择在进出口环节征税,还是选择在生产消费环节征税。
从保障国家关税安全和促进环境保护的目的出发,笔者以为应在进出口环节征收绿色关税或环境保证金,不造成环境损害的进出口行为和产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末端环节,凭借环保部门的证明,可以享受退税政策。在确定课税环节后,国家还要确定相应的确定纳税期限和起征税额。
5.确定减免范围。
绿色关税减免是海关对一些有利于环保的进出口行为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其减免的目的是促使纳税人自觉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其减免额可以看作是政府的补贴及鼓励金,即通过对低能耗、无污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予税收减免,以及对不同污染危险等级的企业实行差别税率,进而倡导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理念。这样不但把污染的可能性遏制在萌芽状态,还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先进的环保技术,增强社会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
(三)结合其他辅助配套措施
1.绿色关税收入的分配。
关税一直以来属于中央财政收人,地方政府无权使用和分配。根据绿色关税的性质,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地域性的,而且各地差异很大,所以笔者认为“绿色关税“划归地方税更科学,可以由海关集中代征,再由财政按照属地原则返还给地方。
2.开展跨部门合作共管。
绿色关税应当与其它环境治理手段共同发挥作用。虽然绿色关税相对其他环境政策手段有其特殊优势,但这并不否定其他环保手段(诸如环境行政手段、环境刑事手段等)的有效性。环境问题是几千年以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过程中积攒、遗留下来的问题,只凭海关以绿色关税政策的单独应用,不足以解决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问题的,必须与其它手段长短互补短,共同发挥作用。由于绿色关税征管涉及诸多环保技术和标准问题,因而必须同时发挥海关和环保部门的作用,海关具体负责税款的征收,环保部门负责定期测量排污量,两者的联系与协调办法应有相应的立法规定。
3.重视和发展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明星产业”。相比之下,中国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环保产业处于萌芽状态,而且目前环保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人员素质低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为此我们要充分重视环保产业的发展。笔者以为,一是要把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重点扶持和引导,逐步提高环保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二是要建立环保科技进步投人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有关环境保护技术开发研究;三是加强环保产业的国际合作。
Ⅱ 税种的完善中国税务
税制结构是指税收体系中的各税种的组合以及它们在组合中的相对地位,税制结构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是有效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充分体现税收公平与效率原则的有力保证。中国实行商品税与所得税构成的双主体税种结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合理地完善中国各类税种设置,优化和完善中国的税制结构,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制体系,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发展作用。 1.完善中国税种与税基结构的方式 完善中国税种与税基结构,必须根据变化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新增或取消部分税种,并对税种中的税基进行增减与调整,将税种之间税基交叉重复征收的税基进行合理归类,减少税基重复。 (1)税种合并 税种合并就是将相互关联性强、税基重复较大的税种合并成为一个税种,不仅可以提高税种结构的集中程度,而且便于管理,减少税基重复和增强税基的抗侵蚀能力。中国在2007年将车船使用税与车牌照使用税合并为车船税后,2008年进一步将企业所得税税种进行合并。车船相关税种合并以后,减少了税种之间税基的重复,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企业两税合并以后,提高了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塑能力,减少了税收优惠对税基的侵蚀。 (2)税种分解 税种分解,也称为税种分离,就是将一个税种内的税基,根据其口引提供税收收入的额度和社会经济调节功能的大小,将税基单独分离出来,形成新的独立税种。税收在实现特定的税收财政收入的同时,达到调节纳税人的经济投资方向与行为的目的,税种对税基包含范围过于宽泛,并用同一税种名称,不利于提高税收调节的针对性和税收收入使用方向的明确性。近年来中国税种合并的比较多,但是分解的比较少,比较典型的是1994年税制改革时,把增值税从原来的工商税中分离出来,独立设置税种,并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增值税在中国正式建立。此外,将利息税从所得税中分离出来,也是为了强调利息税的经济调节意义,一方面企业与个人所得税中包含了利息所得,同时又单独设置了利息税税种。 (3)清理税种之间的税基归属 重复征税是指对同一纳税主体、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不止一次地征税,具体地说,就是同一征税主体或不同征税主体,对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征税行为,一般情况下是两次重复征税,即双重征税。重复征税多数出现在商品税和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之间,是所得或收入在纳税人的纵向变动之间形成的,如企业的红利分配,既在企业所得税中征收,又在个人所得税中征收,并且当红利转化为消费时,又可能征收消费税或财产税或行为税。
不同税种之间出现相同的税基,属于重复征税,重复征税不仅会导致税基税负过高,而且会引发税收逃避、侵蚀税基。在更高层次上,还会影响到新税种的设置,如物业税的设置,虽然经过多年的论证,至今仍未进入实际征收阶段,原因在于物业税税基与房地产和财产税等税基重复,新税种设置必然会导致原税种税基萎缩或税种被取消。进一步清理税种之间的税基重复,可以进一步明确税基的经济调节功能,实现税收的专款专用。 (4)减少行政收费对税基的挤压、拓宽税基 中国普遍存在的滥收费、费大于税、以费挤税的现象,已经严重危及到国家财政收支和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且直接侵害到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必须积极寻求治理方案。对各类收费,应在认真分析其性质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对策,单纯为局部利益的非法收费,要坚决予以取缔和废止,对用于支付纯公共产品价格的收费实行费改税,而用以提供准公共产品的价格的收费则要依法予以规范,合理确定其收费标准。
税基拓宽必然会与行政收费产生冲突,税基拓宽必然会导致收费范围减少,因而要拓宽税基,首先必须明确规定税收优先权的地位,减少行政收费对税基拓宽的挤压。以费挤税不仅影响对税基的拓宽,同时也会侵蚀税基,产生“先费后税”的扭曲现象。 2.中国税种税基结构完善方案分析 (1)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辅助税种,完善财产税体系 财产税是各国税制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开征的财产税种主要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财产税体系。中国当前房产税、车船税存在着税法内外不统一,征收范围过窄和税率偏低的问题。完善财产税体系就必须适当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拓宽房地产税税基。适当提高房产税和车船税的税率,对一部分豪宅、豪华车辆或拥有多处房产、多辆汽车的富人可考虑适当提高税率,以起到财产税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开征遗产赠与税,弥补个人所得税的不足,适当地调节社会财富分配,限制不劳而获,确保社会的稳定。 (2)调整消费税税基 消费税是国际上普遍征收的一个税种,中国自1994年开始征收。十多年来,消费税在有效组织财政收入和正确引导生产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征税范围、税目设置、税率结构等方面也存在着与当前经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应该进一步增强消费税调节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好地引导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适当地调整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将一些高档次的奢侈性消费品及行为纳入征税范围,将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某些已课征消费税的消费品从消费税应税税目中予以取消,是消费税进一步完善的首要任务。为调节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可以适当地提高某些消费税的适用税率,以充分发挥消费税调节高消费的作用。2006年4月1日中国对消费税进行了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增列成品油税目,原汽油、柴油税目作为此税目的两个子目,同时新增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航空煤油五个子目。取消“护肤护发品”税目。调整部分税目税率,现行11个税目中,涉及税率调整的有白酒、小汽车、摩托车、汽车轮胎几个税目。消费税税基调整仍然偏窄,今后应从节约型与环保型的社会需要,进一步拓宽消费税税基。 (3)进一步完善所得税制度 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税基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税基重复,二是税基宽度不合理。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都承担薪金与红利所得的税收,税基重复征收额度较大,增加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个人所得的税后收入,今后应该考虑将所得税中的税基理清其归属问题,简化税制,通过税率调整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之间的税基重复。在税基宽度上,合理调整税前扣除项目,统一企业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重点扶持企业实行先征后退的办法,简化征收成本。对于个人所得税应该根据地区和个人实际,完善税基起征点的额度与校正幅度,借鉴美国对意外损失、抚养子女和赡养父母等费用合并报税时都可在规定限额内税前扣除的做法,提高税收的横向公平。在拓宽个人所得税税基的基础上,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严格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加强个人所得税税收征收管理,加大对偷漏税款的打击力度。适度提高偶然所得税率,提高税收的纵向公平。 (4)加快税基的归属清理,尽快开征新税种 新税种的设置与其税基整理密切相关,中国之所以在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和环境税等税种上没有开征,虽然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其中不可否认与税基的归属不清或存在相应的行政收费有直接的关系。在遗产税税基和赠与税税基中,已有部分税基作为财产税在征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必然会冲击财产税税基。而社会保障税和环境税没有开征,与这些税种的税基作为行政收费有关,都被以费代税的形式由纳税人在实际缴纳,没有纳入立法是因为税收不仅仅只纳入地方财政,还存在与中央分享的问题,还有其它诸如地方征管权限的原因。因而,完善中国税制,尽快开征以上税种,理清税基归属和征收管理权限,是目前首要任务之一。
Ⅲ 与税收有关的税种分析,(比如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发展影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
1、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采用分类税制模式,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取不同税率和扣除办法。这种税制模式已经落后于国际惯例,不能全面、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容易使纳税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逃税避税漏洞,会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而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在总体上难以实现税负公平的目的,从而与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目标产生严重的冲突。
2、税率模式复杂繁琐,最高边际税率过高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基本上是按照应税所得的性质来确定税率,采取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并行的结构,并设计了两套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模式不仅复杂繁琐,而且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税负不公,如超额累进税率存在差异,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这种税率制度在世界各国是不多见的,是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另外45%的最高累进税率从国际上看,采用这么高税率的国家非常少。税率越高,逃税的动机越强,在现实中,能够运用这么高税率的实例可以说非常罕见,没有实际意义。过高的累进税率,将会严重限制私人储蓄、投资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
3、费用扣除不合理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分别按不同的征税项目采用定额和定率两种扣除方法。这一方面造成计算上的繁琐,给征纳双方都带来计算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因素。表现在既没有考虑通货膨胀与价格水平的因素,更没有考虑赡养老人及抚养子女的不同情况。
4、税率级距过大。
对于我国工薪收入为生活来源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累进级次过多,总体的累进级距过大,最高税率高达45%,突出的缺陷表现为:一方面是加大了高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严重制约了高收入者劳动积极性的发挥,激励功能缺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私人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是从税制设计上客观地加大了高收入者的偷逃税倾向,增加了税收征管的难度,从而制约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的发挥。
5、交纳个税后不开具完税证明。
税务部门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却不给完税凭证,即完税证明。政府欠了纳税人一张税票,这是一种无法回避的事实。人们说:“我们无法证明自己是纳税人,也无法证实自己到底交了多少税———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拿到过一张完税凭证。”
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都是实行“代缴代扣”的征收办法。也就是由发工资的单位统一从工资中扣除,工资条当中也专门设有“个税代扣”这一项,问题是扣完税之后,税务局并不会给纳税人一张完税发票,而是给纳税人单位开具一张总的完税票证,缴税人对当月缴了多少税或者累计缴了多少还是一头雾水。
这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地税部门的解释是,如果每个人都开具完税票据有些浪费。一是多数人用不上这些凭证,二是地税却还要打印这些凭证。
当然,纳税人“较真”一张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凭证并非仅仅为确认自己是纳税人的身份,问题的实质是,这种传统征税手段的落后,对纳税人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手续不完善的弊端,同样也存着个人所得税流失较严重的现象,因此受到众人的质疑也是一种必然。从某种意义上讲,税务征收手段的滞后给偷漏税款者“创造”了可乘之机。
二、改革建议:
1、采用家庭课税与个人申报纳税并存的纳税单位模式,提高个人所得税对低收入水平家庭的保护,有助于税制更加公平合理。
2、合并部分税率,减少税率级次。税率级次过多一方面不利于税收征管,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对个人新近所得等级划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弱化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3、降低高收入者的税率,例如将最高税率改为20%。以此有效扭转高收入者的逃税倾向,从税率设计上鼓励高收入者纳税,激励个人劳动制富,增强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的激励功能,促进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4、税务部门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时马上打印给完税凭证,即完税证明。保护纳税人权益。
Ⅳ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个人所得税1799年首创于英国,是指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随着经济的发展,该税种所占地位越来越显著。而在我国现阶段,对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并不理想。对工资薪金外个人收入难以监控,对偷税处罚不力、部门协调工作不够等等,促成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的现状。个人所得税征收不公的现象客观存在,若此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减少财税收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安定,阻碍经济发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过低
过去的20年是我国经济总量和国民财富增长最快的时期,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走在世界前列,但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1998年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总额比重为3.4%,2001年这一比重提高为6.6%,①而美国这一比重超过40%。我国周边的国家,如韩国、泰国、印度、印尼的比重(一般在10—20%之间)均超过我国水平。据国家税务总局最近测算的一项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每年的税金流失至少在一千亿元以上。其理由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占总收入水平的30%,发展中国家是15%。我国去年税收总收入一万七千亿元,个人所得税收入一千二百亿元②。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15%的比例计算,我国去年应该入库个人所得税2250亿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收入要成为国家的主要收入还不太现实。但是,个人所得税所占的比重实在是太低,如此过低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在世界上实在并不多见。可见,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令人堪忧。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体现出较高的征管水平。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数量最多的一个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而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收方法,其申报、审核、扣缴制度等都不健全,征管手段落后,难以实现预期效果。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代扣代缴制度又难以落到实处。税务机关执法水平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税款的征收。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比如税银联网、国地税联网等),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三)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的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③;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④。个人所得税征管首要问题是明确纳税人的收入。当前什么是一个纳税人的真正全部收入是一件难事,至少有下列行为税务机关很难控制。一是收入渠道多元化。一个纳税人同一纳税期内取得哪些应税收入,在银行里没有一个统一的账号,银行方面不清楚,税务方面更不清楚。二是公民收入以现金取得较多(劳动法规定工资薪金按月以现金支付),与银行的个人账号不发生直接联系,收入难于控制。三是不合法收入往往不直接经银行发生。正因为有上述情况,工薪收入者就成了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支撑。
(四)偷税现象比较严重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多元化、隐蔽化,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公民纳税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 在报纸上新闻报道上经常会看见、听见一些明星有钱人偷逃税款的事情。比如说毛阿敏偷税事件和刘晓庆偷税漏税案件等等。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七百余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2%的受访居民宣称自己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与此同时,有将近24%的受访居民承认只缴纳了部分或完全未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完全缴纳者的两倍。⑤个人所得税可以说在我国是征收管理难度最大,偷逃税面最宽的税种。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现行税制模式难以体现公平合理
法制的公平合理能激发人们对法的尊崇,提高公民依法纳税的积极性。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制设置上的某些方面缺乏科学性、严肃性和合理性,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一般可分为三类: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分类综合所得税制)。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税收征管手段较落后,所以,现阶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采用的是分类税制。
分类税制,是将个人的全部所得按应税项目分类,对各项所得分项课征所得税。其特点是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项确定适用税率,分项计算税款和进行征收的办法。 这种模式,广泛采用源泉课征,虽然可以控制税源,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征收成本,但不能体现公平原则,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个人高收入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收入构成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实行分类税制必然出现取得多种收入的人,多次扣除费用、分别适用较低税率的情况,使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者的调节作用甚微。这样不但不能全面、完整的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反而会造成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不用纳税或少纳税,所得来源少的、收入相对集中的纳税人却要多纳税的现象。
例如: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按现行个人所得税税法有关规定,甲本月不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却要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乙的收入只有甲的收入的一半,甲不用纳税,乙却要缴纳55元的个人所得税。所以,这种税制模式不能全面衡量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也不利于拓宽税基,容易导致税负不公,征税成本加大,征管困难和效率低下,很难体现公平合理。
(二)税率结构不合理,费用扣除方式不科学
由于我国现阶段采取分类所得税制,个人所得税税率依所得的性质类别不同而异,大体有三种:一是超额累进税率,即对工薪所得实行5~45%的9级超额累进税制,对个体经营、承包租赁经营所得则实行5~35%的5级超额累进税制;二是对其他8项所得项目适用20%的比例税率,稿酬所得在使用20%的比例税率后减征30%;三是对一次收入畸高者的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加成征税税率。这种税率结构设计得非常繁琐、复杂,既不利于纳税人纳税,也不便于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特别是工资薪金所得,级距过多,达到九级,边际税率过高,违背了税率档次删繁就简的原则。对于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同为劳动所得,而征税时却区别对待,对劳务报酬所得还要加成征收,这种做法缺乏科学的依据。
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纳税人取得相同的收入所支付的成本、费用所占收入的比重不同,并且每个家庭的总收入,抚养亲属的人数,用于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规定所有纳税人均从所得中扣除相同数额或相同比率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很容易在实质上造成税负不公的后果。
例如: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那么,甲和乙本月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就不同,甲应缴纳440元,而乙只需交纳205元。这就是由于不同的项目的税率不同造成的。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我们不难看出甲的家庭负担要比乙大得多,很明显甲乙两者是存在差异的。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甲的费用扣除额应该大于乙。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中没有考虑到这一差异,只是以个人为计税单位进行扣除,没有确定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税负不公的状况。
(三)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及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
“纳税光荣”还仅停留在口头上。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纯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利自订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古时已有的“苛捐杂税”之说,是对税收的对抗情绪的反映。封建社会中,农民缴纳捐税是满足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长期封建社会的影响,是公民纳税意识薄弱的历史原因,只知服从官管,不知遵守法律是法制意识薄弱的表现。
此外,现在个税偷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评价体系有问题。有人一方面为社会捐款捐物,另一方面又在大肆偷逃税。因为社会和个人似乎都认为捐赠比纳税更有价值和意义;另外社会不觉得偷税可耻,别人也并不因此视你的诚信记录不好,不与你交往,或与你断绝交易。而在国外偷税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只要你有偷逃税行为,不但你在经营上会因此受阻,而且你的行为会受到公众的鄙视。这就是我们评价体系的偏差。
(四)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处罚力度不足
在一些发达国家,到每年4月的报税季节,不管你是蓝领还是白领,也不管你是球星歌星还是政治人物,都得把自己上一年的收入和该交的税额算清楚,如实报给税务部门。税务部门则随机抽查,一旦查出有故意偷漏的行为,不管是谁,轻则罚款补税,重则入狱,身败名裂。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规定,对偷税等税收违法行为给予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由于税务机关只注重税款的查补而轻于处罚,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也有利可图。据统计,近几年,税务机关查处的税收违法案件,罚款仅占查补税款的10%左右⑥。另一方面,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定处罚的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因而人治大于法治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违法者得到庇护时有发生。所有这些都客观上刺激了纳税人偷逃个税的动机。“要富贵,去偷税”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致富秘诀。
(五)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一是在纳税人中的工薪层与高收入阶层间存在着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现象。虽然在理论上,税法面前人人平等,但在事实上,以工薪为惟一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的税负不轻,且在发放工薪时即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直接代扣代缴,税款“无处可逃”;而高收入阶层及富人却可以通过税前列支收入、股息和红利、期权和股份的再分配、公款负担个人高消费和买保险、现金交易等多种手段“合理避税”。高收入者和富人占有的社会资源多,纳税反而更少,这种反差在社会上会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二是在纳税人与政府的关系上,同样存在着权力与义务的不对等。经济学把税收理解成“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意思是说,政府收了税,就必须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如果交完税之后,对怎么花这些税款毫无发言权,甚至被贪官污吏们挥霍浪费时,纳税人也无权置喙,那么,不要说人们纳税的自觉性无法提高,连政府向民众收税的合法性都有问题。公民有交税的义务,同时也有监督政府如何使用这些钱的权力;国家有收税的特权,但也有为纳税人服务并接受监督的义务。只有当这两方面都“依法办事”的时候,社会机制才能正常运转。
三、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
目前我国采用的税制模式是分类征收税制模式,这种课税模式既缺乏弹性,又加大了征税成本,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来源渠道增多,这种课税模式必会使税收征管更加困难和效率低下。考虑到我国目前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和征管手段等都还不是很健全,因此主张采用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所得税模式。首先,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考虑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应摒弃单纯的分类征收模式,确立以综合征收为主,适当分类征收的税制模式。因为,现在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采用单纯的分项税制模式征收个人所得税,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来,必须要努力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仍然采用单纯的分类税制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必须要通过改革首先向混合制过渡,然后再向综合制发展。其次,分项税制模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缺乏公平,征管效率低下,不利于个人所得税的职能作用的发展。而以综合所得课税为主、分类所得课税为辅的混合制真正立足于我国的国情有利于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真正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防止两极分化的目标。
例如前文所举的例子,有甲、乙两个纳税人,甲某月收入为3200元,其中工薪收入为800 元,劳务报酬收入为800 元,稿酬收入为800 元,特许权使用费所得800元;而乙某获得工薪收入为1600 元。如采用综合所得课税,扣除标准仍为800元,甲的计税收入为2400元,乙的计税收入为800元,即便适用同档税率,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也要三倍于乙。因此,使用综合所得课税,能够全面、完整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
(二)合理的设计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的税率结构有悖公平,容易使得纳税人产生偷逃税款的动机,因此应该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实行“少档次、低税率”的累进税率模式。首先,税率档次设计以五级为宜。其次,考虑通货膨胀、经济水平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适当提高减除费用标准和增加扣除项目。尽管个人所得税法经过了几次修正,但减除费用800元的标准始终没有调整,一直执行到现在,这显然与现今社会状况不太相符。我们可以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相应确定减除费用标准,并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备案,这样做既可以更好地符合实际状况,也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医疗、保险等因素,设立相应的扣除项目。这样将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仍以前文所举例子作比,甲和乙两个纳税人,某月甲乙都是获得收入3000元,甲是劳务报酬所得,乙是工资所得,而且甲乙的家庭状况有所不同,甲需要瞻养两个老人并抚养一个小孩,同时甲的配偶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乙则单独生活,没有家庭上的负担。如果按照量能负担的纳税原则,增加合理的扣除项目,甲的计税收入应低于乙,并且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对甲课税适用的税率应等于或小于对乙适用的税率,所以甲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应小于乙。从而避免现行税制下,甲的税负大于乙的不合理现象。
(三)扩大纳税人知情权,增强纳税意识
法律是关于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权利义务是对称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享受权利者必履行义务,履行义务者就有权享有权利。现实社会中权利义务不对等,履行纳税义务与否,并不影响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享有。既然能享受权利又不履行纳税义务,必然使“纳税光荣”只剩下空洞的口号,丧失了法律公平、正义之本。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因此扩大纳税人的知情权,增加政府财政预算、财政开支的透明度,使纳税人真实感受到是国家的主人。纳税人不仅征税过程清楚,而且税款流向也明白,使纳税人的纳税抵触情绪消除。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与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密切相关,政府部门使用纳税人提供的资金,纳税人享有监督政府部门工作和接受政府部门服务的权利,纳税人的监督能有效防止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也是遏制腐败的一剂良方。
(四)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搞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得力是关键之一。针对现阶段我国对个人所得偷漏税行为查处打击不力的现状,笔者建议,全国应进行每年多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专项检查,加强税务部门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立法,赋予税务机关一些特殊的权力,增强执法的力度;对查处的偷漏税行为,加大对纳税人罚款的数额,参照一些国家的做法——不管纳税人偷多少税,都罚其个倾家荡产,并将其偷税行为公之于众,以做到“罚一儆百”,促使其他纳税人依法纳税。同时,对一些偷漏税构成犯罪的纳税人,不能以罚代法,必须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五)加强税收源泉控制,防止税款流失
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个人收入分配多元化、隐蔽化且支付方式现金化的情况下,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加强税收征管,首选要加强税源控制。具体措施为:
1、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税源控制。采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为每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专用的税务号码,建立收入纳税档案,使个人的一切收入支出都在税务专号下进行。与此相联系,针对长期以来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使公民个人的收入不公开、不透明,以致严重妨碍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税源控制的现状,改个人储蓄存款的非实名制为税务、银行联合且微机联网前提下的实名制,增加个人收入的透明度,使公民的每项收入都处于税务机关的有效监控之下,使每个公民的收入纳税情况都一目了然,进而可堵塞税收漏洞,防止税款流失。
2、充分发挥代扣代缴义务人的作用。对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控制,由支付单位作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以下简称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这是我国现行税法的要求。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也适合我国现阶段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专业化征管力量不强、急需形成社会征收网络的实际情况。为此,针对前些年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税款作用未能很好发挥的现实,建立扣缴义务人档案,规范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和申报的程序,督导纳税人正确使用扣税凭证,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宣传明白其不履行税法规定的扣缴税款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代扣代缴税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化。
Ⅳ 现行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哪些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措施
论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中税率的确定[3176字,免费论文]
总部企业的区域税收贡献及税收转移筹划[4464字,免费论文]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税收政策研究[8794字,免费论文]
浅议利息税.[3585字,免费论文]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与完善 [4272字,免费论文]
关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探讨 [3118字,免费论文]
“费改税”之管见 [4478字,免费论文]
费改税的两点思考 [2686字,免费论文]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思考.[10125字,免费论文]
增值税类型实证研究 [2796字,免费论文]
中外纳税人权利比较分析 [5137字,免费论文]
我国出口退税研究 (四) [9308字,免费论文]
我国出口退税研究 (三) [10929字,免费论文]
我国出口退税研究 (二) [6545字,免费论文]
我国出口退税研究 (一) [5501字,免费论文]
世界步入减税年代——对当前部分发达国家减税的分析 [7536字,免费论文]
避税行为分析.[3977字,免费论文]
关于税收效率问题的探讨.[4262字,免费论文]
论避税与反避税.[6216字,免费论文]
试论当前的“费改税” .[5494字,免费论文]
中国加入wTo对经济、税收的影响及对策 [8754字,免费论文]
我国税收管理(4) --推进税收征管信息化进程[1539字,免费论文]
我国税收管理(3) --制定税务人员培训计划,提高税务人员素质[4740字,免费论文]
我国的税务管理(2) ---管理完善[4023字,免费论文]
我国的税务管理(1) --中国税务管理水平的现状[4082字,免费论文]
“费改税”与政府收入规范化思路研究 (下)[9038字,免费论文]
“费改税”与政府收入规范化思路研究 (上)[7947字,免费论文]
电子商务中的税收问题研究[3254字,免费论文]
这是偷税、避税、还是税收筹划 [4311字,免费论文]
纳税不服从的原因及对策 [2843字,免费论文]税收筹划不可顾此失彼——一个吸收合并案例引发的思考[3941字,免费论文]
正确把握大思路配套推进分税制——兼与“纵向分两段,横向分两块[6469字,免费论文]
中国与周边国家个人所得税制的比较分析 [4328字,免费论文]
论消费税的纳税筹划[3513字,免费论文]
论加强报关行业有关税收征管[3813字,免费论文]
探析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所得税差异[3388字,免费论文]
国外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与借鉴(二)[3017字,免费论文]
国外税式支出预算管理的比较与借鉴(一) [3209字,免费论文]
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和建议[4757字,免费论文]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3866字,免费论文]
我国资源税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5152字,免费论文]
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存在问题与改革[4178字,免费论文]
环境税制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借鉴[9544字,免费论文]
我国烟叶税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758字,免费论文]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3433字,免费论文]
新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焦点解析[7426字,免费论文]
出口退税管理的不对称信息分析[8419字,免费论文]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背景、影响及展望[4599字,免费论文]
增值税税务筹划案例[6167字,免费论文]
企业跨境关联交易的本外币一体化监管研究[5336字,免费论文]
美国目前实行税收征管模式[3770字,免费论文]
业务是否分拆先考虑综合税负[2574字,免费论文]
企业税收筹划绩效评价指标体系[3003字,免费论文]
车辆购置税征管现状及对策[4755字,免费论文]
试点和推行征收物业税 我国目前根本不具备条件[3945字,免费论文]
发达国家的环境税对我国的启示[4111字,免费论文]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和改革现行资源税[8773字,免费论文]
烟草税问题众多改革应兼顾各方利益[2221字,免费论文]
开发商筹划土地增值税案例分析[2346字,免费论文]
新企业所得税筹划展露新机[4386字,免费论文]税务筹划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4140字,免费论文]
谈国内外工程总承包业务的税收筹划[3052字,免费论文]
我国税制结构分析及选择 .[4354字,免费论文]
所得税盈余管理研究综述及启示 (1)[6070字,免费论文]
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出口退税工作[6652字,免费论文]
试析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 [4064字,免费论文]
财税法教学的目标定位的思考 [5401字,免费论文]
税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 [6200字,免费论文]
论韩国涉外税式支出的绩效分析和评价[3612字,免费论文]
论税收之债的效力[8812字,免费论文]
论和谐社会与税收公平原则[5661字,免费论文]
论税收的合宪性问题[3397字,免费论文]
浅谈新所得税法对外资企业的影响[2532字,免费论文]
农业税免征后农民的税收负担仍须进一步减轻[1989字,免费论文]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变化及其筹划[3555字,免费论文]
浅议企业税务筹划[2942字,免费论文]
跨国企业运用转移定价策略的避税效应分析[2324字,免费论文]
对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筹划的探讨[4056字,免费论文]
税务筹划方法及其具体应用[3223字,免费论文]
论避税的基本规制模式[3543字,免费论文]
房地产开发企业交易环节的税务筹划[5051字,免费论文]
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的电力企业税务筹划[2268字,免费论文]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刍议[2831字,免费论文]
不同所得税制和企业组织形式下的税负比较[3032字,免费论文]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分析及控制[3477字,免费论文]
技术开发费所得税筹划问题探析[2245字,免费论文]
收入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2830字,免费论文]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和税务处理[2879字,免费论文]
生物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2729字,免费论文]
浅议我国涉外税收流失的治理对策[10027字,免费论文]对开征物业税的知性研究及理性思考[11568字,免费论文]
影响纳税人守法因素之分析[3459字,免费论文]
加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问题的思考[5369字,免费论文]
论税收债务人的主体资格[6286字,免费论文]
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3773字,免费论文]
非法收入征税问题的法理学分析[4023字,免费论文]
关于建立个人所得纳税激励机制的思考[4232字,免费论文]
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建立及流转税政策发展[3947字,免费论文]
论税收法治[5533字,免费论文]
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5989字,免费论文]
所得税会计准则的演化与发展[3746字,免费论文]
我国资产证券化交易中发起人转让资产的所得税问题初探[6746字,免费论文]税收立法若干基本问题探讨[6729字,免费论文]
对出口退税机制存在的问题剖析及建议[3674字,免费论文]
房地产税的国际比较与借鉴[3474字,免费论文]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与环境税建设[2342字,免费论文]
在华投资涉税初探[4656字,免费论文]
税务局与企业的捉迷藏游戏 [3583字,免费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纳税筹划的思考[7578字,免费论文]
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问题[5278字,免费论文]
成功税收筹划 把握四大要点[4333字,免费论文]
资产交换的涉税处理[2500字,免费论文]
员工激励的税收筹划[2824字,免费论文]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所得税会计问题探讨[6036字,免费论文浅议企业所得税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4453字,免费论文]
生产用模具税务筹划[7861字,免费论文]
混合销售行为税务筹划[3651字,免费论文]
税务筹划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4291字,免费论文]
全年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2777字,免费论文]
现行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方案[7401字,免费论文]浅谈税务筹划的方法[5963字,免费论文]
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筹划研究[4055字,免费论文]
税负平衡点分析在增值税税务筹划中的应用[4174字,免费论文]
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法探讨[4579字,免费论文]
高校教师个人所得税税务筹划研究[5588字,免费论文]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策略[3958字,免费论文]
谈谈消费税的筹划[5951字,免费论文]
税务筹划的策略初探[4360字,免费论文]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建议[4176字,免费论文]
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选择[3152字,免费论文]
关于紧急情况追溯征收反倾销税问题的探讨[5180字,免费论文]
完善我国煤炭税收制度的几点思考[4239字,免费论文环境税的国际比较及借鉴[6537字,免费论文]
浅谈钢铁企业计划成本法下相关账务处理的几个问题[4487字,免费论文]
关于混合销售行为的纳税筹划[5441字,免费论文]
小议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的调整[4170字,免费论文]
试论诚信纳税[5034字,免费论文]
借款费用引发的避税现象透视[3427字,免费论文]
借鉴国际经验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税收体系[9574字,免费论文]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税收筹划问题[5900字,免费论文]
国外设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经验与借鉴[3708字,免费论文]
对新一轮消费税调整的思考[5872字,免费论文]
企业税收筹划理论基础分析[8597字,免费论文]
《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简介及评析[4392字,免费论文]
税制优化新视角[3999字,免费论文]
推进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与策略选择[7600字,免费论文]
个人所得税尘埃落定后的思考[4398字,免费论文]
资本弱化税制:安全港规则的国际应用实践及启示[7561字,免费论文]
试论税务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6362字,免费论文]
企业普通清算会计处理与税收问题的探讨[5870字,免费论文]
Ⅵ 我国房地产税法的现状以及改革措施
近年来,在房地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房价居高不下,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的问题。相应的,房地产业税收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广大的专家学者都对房地产税制改革优化给予了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往往只是专注于税制结构和税收负担的优化上,很少有人对房地产业税收征管提出改革的建议。
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来看,税收征管属于实施机制的范畴,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具有完善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以外,更主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有效的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根据这一观点,房地产业税收制度的有效性也必须依靠房地产业税收征管这个内在实施机制的作用来保证,因而研究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中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基层的税务部门执法行为不规范。由于人员素质等问题而导致税务机关或税务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依法征税,税收征管被当作随意的个人行为,多征税、少征税、虚征税,征“人情税”“关系税”等现象大量存在,严重削弱了税法应有的严肃性。
2.信息交换机制不畅通,税务机关不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的涉税信息。房地产开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经过多个行政部门的审批、许可与监督,这些行政部门都掌握一定的房地产开发信息,但是根据我国现行体制,各个职能部门相互独立,缺乏相互间的信息交换和沟通制度。因此,仅仅依靠房地产税收征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参与管理和监控,给房地产企业偷逃税提供了机会。
3.财政体制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税制”财政体制,根据对税种的划分,房地产税收多属于地方税源,其与地方政府的利益相关性较强,但目前的税收立法中,赋予地方的自主权较小,不能让地方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自主的调控管理。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在房地产税收征收范围、时间界定、税率等进行了适度放宽,这样就造成中央政府一些税收调控措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政策力度大大减弱,调控目标也就不能够完全实现。
4.税收征管成本偏高。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了税收收入的增长,却忽略了成本的付出,虽然每年的税收收入都在以两位数的高速度增长,但成本也在增长。
分析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
1.税收征管优化目标严重错位。由于税收工作的考核是以收入计划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没有把执行税法和征管质量的情况作为考核税收工作的重要标准,导致各级征税机关事实上以计划为依据进行税收征管活动,一切税收工作都以完成税收任务为核心,这就形成了与依法治税根本对立的“收入中心论”,从而产生了许多的不规范行为。
2.现行征管模式的定位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才刚刚建立,社会经济秩序还未理顺,公民的纳税意识比较薄弱,与西方国家“纳税和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两大现实”[2]的观念深入人心的情况相比,我国公民对税收认识模糊,对税法规范的内在价值缺乏足够的认同,从而引致其税法的异己感和外在感,认为税收是种额外“负担”,能少则少,能偷则偷。
3.税收管理不到位,税收征管配套措施不完善。目前,我国税务部门检查税收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但由于房地产企业大部分都是跨年度、跨地域滚动开发,流动性比较大,很容易造成亏损的假象。如果一个楼盘还没有卖完,但是开发商看钱赚得差不多了,有等到结算,用卖房款去开发第二个楼盘,尽管一个一个楼盘销售了,但是账面上却一直是亏损的。其次,我国目前的财产登记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缺乏私有财产登记制度,致使不少税源流失,更出现化公有财产为私有财产的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税收征管的力度。同时,与房地产税收密切相关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和房地产税收评税政策不健全。应当看到,以市场价值为计税依据是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需要定期对房地产进行评估,这就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以税务部门内部现有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税收征管的需要[3].
4.税权过度集中于中央,难以满足房地产业的区域性特点。根据我国分税制财政体系的规定,房地产税收绝大多数的立法权都集中在中央,地方只有征管权而无立法权,但房地产业具有区域性的特点,这种高度集权的模式无法促进房地产的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5.多方面因素导致税收征管成本偏高。目前我国征收成本较高的原因有税制设计上的,但从税收征管方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务机构设置不规范、不科学,硬件设施贪大求全,盲目追求高档次,设备使用率不高;二是目前实行的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制度,将本应在日常管理解决的事项转到了稽查,而稽查又进行选案、审理、检查和执行,成了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第二税务局,增大了稽查的成本。三是税收征管中缺乏部门之间有效的衔接协调,重复工作过多;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税收征收成本。
二、中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的对策
针对我国房地产业现实税收征管改革和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我国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优化从总体上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非正式规则大众化
(1)建设税收文化体系,加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税收文化对税务人员、纳税人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着眼于一种文化氛围的形成,使人一置身其中,便会感觉到一种巨大的强制力量。通过导向、凝聚和规范作用,引导税务人员和纳税人的行为,使征税人树立“公平、公开、公正、文明办税”的新思想,使纳税人逐渐形成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征收管理缴纳机制,达到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实现税收管理的最优化。
(2)明确税收征管目标,强化纳税服务意识。解决当前收征管目标错位的问题,就是要把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作为税收征管优化的目标,不应把完成税收计划任务作为税收征管的目标,应该认识到组织收入是税收的基本职能,但不是惟一。
2.正式约束可操作化
(1)完善房地产税收立法制度体系,实施规范的房地产税收征管。由于房地产税征收政策性强,管理工作要求细,交给地方政府更便于管理和操作,也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因而,我国的房地产税收立法上应该下放一定的权力,由中央制定房地产税的基本法,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立法机关,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税源分布和财政需要,自行设立地方性税种。
(2)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规范税收执法。税收执法的规范化是优化税收征管,保障依法治税落到实处的重要一环。
(3)完善房地产税课税的配套制度与政策。首先,强化房地产产权登记制度。其次,完善房地产价格评估制度,建立房地产评税机构。再次,建立纳税人诚信纳税评价制度。最后,理顺城市土地和房屋管理体制,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积弊,建立“精简、高效、权威、统一”的房地产管理体制,为房地产税收的课征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实施机制有效化
(1)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交换机制,加强税务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
(2)完善税务部门的内控机制,形成严密的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系统。
(3)强化税收稽查,加大税收处罚力度。
(4)努力降低税收成本。首先,科学地设置税收征管机构,合理分工,加强税收征管各部门之间有分工合作和相互协作,减少重复工作,另外,还要充分利用税收征管设施,在部门之间有效地实行资源共享。其次,尽量减少像建设豪华办税大厅等这种不必要的费用。最后,通过一些税收制度设计,降低税收成本。
Ⅶ 如何应对消费税改革的难点
做好应对税收征管方面的各项预案准备。可以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以及源泉控制等方面做好准备。
在做好收入测算基础上探索收入归属权划分。可以从应税项目入手,做好相应税收收入的测算工作。
关于消费税制改革的背景,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关完善税收制度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的要求。那么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这项改革呢?
对消费税制改革的再认识
我的思考切入点是这样的:
改革消费税制作为建立地方税体系的步骤之一,符合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的改革思路。我们知道,1994年至今的20年财税实践中,中央没有真正承认过我们国家有地方税体系,如果说有,也只能把它描绘成地方收入体系。
地方税体系与地方收入体系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需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把某些税种固定下来,后者主要通过阶段性人为博弈的形式把某些收入暂时稳定下来,这其实就关涉“依法治国”与否。
而要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地方税体系,就必须打破中央统揽所有税种立法权与管理权的现状,以及按比例划分共享税收入的观念,在部分税种还税于地方的原则下,建立比较稳妥的中央上位法下的地方下位法,同时相应建立起上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法案等。
就流转税而言,哪个税种由地方立法呢?在“营改增”逐步到位的情况下,答案是非常明确的:消费税。
既然选择消费税作为地方税,就必须从征收环节入手对其进行“后移”改造,理由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征收环节后移地方税特征自然显现。我们知道,划分某一税种是否属于中央税还是地方税,一般要考虑税基流动性、税基过度竞争性,以及区域性特征的大小等三种因素。前两种因素较大时,原则上作为中央税,由各地国家税务局征收;后一种因素明显时,原则上作为地方税,由各地地方税务局征收。相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而言,消费税的特殊性在于,它不是对一般的商品和服务征税,而是对特殊的消费品和服务征税。
因此,目前之所以把消费税等同增值税由各地国家税务局在生产环节征收,主要是为了防止税基过度竞争情况的出现。对此,一些实务界人士曾发表文章认为,如果在生产环节消费税由地方税务局征收且收入归属地方,那么区域性之间投资办厂争抢税源的情况会愈演愈烈,我们看到的全国烟厂和酒厂就不是现在百家或千家的数量概念了。而未来将消费税由生产环节后移至零售环节征收时情况会大有改观,税基的区域性特征是明显的,因为谁在哪里埋单就在哪里缴税,消费税收入与地方开办的工厂无关,税基过度竞争问题将得到缓解,同时地方政府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消费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地方税特征自然显现。
第二,征收环节后移与即将立法的环保税相适应。我们知道,环保税的征收对象是排污行为,谁排污谁缴税,这就决定了该税一定在生产环节征收。同时我们又注意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一些专家针对消费税范围调整的问题提出,应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谁消费该产品谁缴税。因此,当我们把这两个税种放在同一项目中进行比对时发现,如果对高污染产品既在生产环节征收环保税,又对其在生产环节征收消费税,就会产生重复征税。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将消费税后移至零售环节征收的理由自然形成,即:在生产环节对排污行为征收环保税,在零售环节对排污产品征收消费税。
第三,征收环节后移,税源基础得到增强。目前除了金银饰品在零售环节征收、香烟在生产和批发两道环节征税外,大多数应税消费品主要在生产环节征收。这样做的弊端是,当一些国内外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手段规避转让定价调查与调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向国内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销售应税消费品时,在生产环节或进口环节应征收的消费税计税基础受到了侵蚀。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年度报告观察到,由于中国税制存在这一漏洞,因此鲜见国外高级消费品公司在中国设厂的新闻,倒是开店销售的新闻一天比一天多。因此对其在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能有效改变上述现状,使税源基础得到增强。
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思路
在消费税收入归属趋于明朗,且现实条件使共享税收入还难以完全取消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早应对以下几方面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第一,认清未来中央在税收立法权议题上的走向。
目前理论与实务界比较推崇的改革思路是,根据“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政管理权”要求,除中央税和共享税的立法权全部归中央外,消费税等全国性的地方主体税种由中央统一制定基本法律法规,但适当赋予省(市)级政府一定范围的税法解释权、某些总税目下的子税目增减权、税率规定幅度下的选择权、部分项目减免税的审批权等税收权限,对其余的地方小税种可以通过中央授权的方式,由地方进行相应的税收立法。地方政府和部门只有做好上述信息的收集和研判,地方人大才能在未来消费税等地方主体税种的下位法立法中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及时向中央提出有关消费税制改革的对策或思路。
可以从消费税征收范围、具体环节和税率模式上提出合理化意见。
在消费税征收范围上,目前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除了进口化妆品外,对于国内大众性化妆品可从现有征税范围中剔除,对私人游艇飞机、高档家具以及含有高能耗、高污染的一些项目纳入征税范围。
除此之外,可以进一步建议中央,应对以下几个税目从现有征税范围中剔除:首先是一次性木筷,这是因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在2010年采取了禁止一次性木筷生产和流通的行政强制性措施。其次是酒精和汽车轮胎,因为这几类产品处于生产环节是对中间资料的消耗、与在最终消费环节对特殊消费品征收消费税的原理有矛盾。
在消费税具体征收环节上,基于消费环节征收消费税的说法具有合理性,可以进一步建议中央,在中央上位法立法中,应将“零售环节”概念改为“消费环节”。这是因为,在经济学学理上人们一般把生产与消费看作一组常用名词,既然生产环节不征,那么就应该在消费环节征税。
其次,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消费额是由零售额和批发额构成的,这一概念为税务部门对某些应税项目在批发环节征收奠定了法理基础,比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燃油批发企业在全国分布相对平衡,跨省销售较少,相对于零售环节的难以监管,批发环节征收成品油消费税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原来国家对香烟是通过生产和批发两道环节征收消费税进行严厉调控的,如果采取“零售环节”征收、排斥了批发环节征收,在税率维持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两道环节变为一道环节征收必然意味着对香烟消费调控力度的减弱。
在消费税税率的模式选择上,除了香烟、酒类、小汽车和高能耗、高污染商品等国家不鼓励消费的应税项目仍采用比例和定额税率外,可以进一步建议中央,对于诸如私人游艇飞机、高档箱包家具等奢侈品采取有别于比例税率的累进税率。
第三,做好应对税收征管方面的各项预案准备。可以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以及源泉控制等方面做好准备。
在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方面,征收环节后移后,对税务部门基础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已成事实,需要及时应对。这是因为,原来各省市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填写“应税消费品生产经营情况登记表”的单位和个人相对不多,纳税申报也较少,而未来此种情况将大有改变。以烟草和小汽车行业为例:我国国内一些应税消费品生产规模较大的省市,在生产环节征收改成在零售环节征收后,其纳税人户数变化之比大约为1:150,再加上税收核定征收的众多个体工商户,给税务部门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工作组认真梳理,进行科学应对。
在源泉控制方面,征收环节后移后,面对销售渠道多样化、计算方法不确定性等问题,需及时研究。这是因为,除了实体店外,网上销售已逐步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零售渠道,如果对大部分网上零售仍采取不征税政策,那么未来消费税税源减少在所难免。税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借鉴亚马逊等国外公司已成功开发的网络购物征税系统经验,尽快出台对其进行有效监控的技术保障措施。
其次,现有税法对于生产企业自产的用于馈赠、赞助、广告、样品、职工福利等方面的应税消费品,在没有同类品出厂价格的情况下,要求按照成本利润法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如果征收环节后移按零售价格计算,那么现有的计算方法如何调整,需要税务部门及时出台相关办法。
最后,在进口应税消费品由海关代征“增、消”两税议题上,如果中央维持现有办法不变,那么征收环节后移后,零售企业如何扣除进口环节已征收的消费税,需税务部门制定相应对策。
第四,在做好收入测算基础上探索收入归属权划分。可以从应税项目入手,做好相应税收收入的测算工作。
从近几年来全国和一些省市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消费税14个税目中,烟、酒、油和小汽车的国内消费税收入占全部国内消费税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因此需要重点对这几个应税项目进行测算。
针对未来消费税纳入地方税体系,以及“营改增”到位后(中央取消全额返还)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除了采用上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手段予以部分解决外,根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保持中央与地方收入格局大体不变”的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应协同探索一些共享税税种收入归属权划分的解决方案。
就所得税收入归属权划分而言,由于企业所得税(不包括具有全局性的中央企业)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而个税呈现一定的要素流动特征,因此在将来条件成熟时,可以将企业所得税纳入地方税体系、个税纳入中央税体系。
如果上述思路近期难以操作,那么包括增值税和所得税在内,应借鉴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央和地方税体系的立法经验,在取消比例分享制基础上实行税率分享制思路,即:在不增加纳税人税负基础上,实行中央与地方两级征收。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税率分享水平在各省(区、市)间应有所区别,原则上税改后收入明显降低的地区,地方分享的税率可以适当调高,中央分享的税率随之降低;同时为提高税务行政效率,各地国家(地方)税务局可委托各地地方(国家)税务局征税,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以弥补征收管理成本。这样做,一方面平衡了两级政府各自的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全方位地方税体系建设步伐得到实实在在的加快。
Ⅷ 我国税收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税种有哪些
中国现行的税种共18种,分别是: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版维护建权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环保税。
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环保税、烟叶税和船舶吨位税,这6个税种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其他绝大多数税收事项都是依靠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来规定。
Ⅸ 我国个人所得税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出发,通过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例如单一的分类所得税制产生的不公平问题;税制结构不合理,导致税负不公;公民纳税意识淡薄,偷逃税严重;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不健全;税收优惠政策多、漏洞大。从而提出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方向和措施,即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提高公民纳税意识;提高征收管理手段,减少税源流失,扩大征税范围;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更有效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Ⅹ 中国税制的现状,不足和解决方法
一、我国当前的税制结构并不是“双主体”模式
税收按其课税对象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两类,并由此构成一个国家的税收体系。而税制结构模式则是指一个国家的税制以何种税为主,它是根据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和一些其他因素来设计建立的。目前,世界各国的税制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以直接税为主体;一种以间接税为主体;另一种以直接税和间接税并重,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双主体”。我国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以来,一直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课税比重超过了税收总额的70%.近年来,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很快,从1981年的500万元增加到了2000年的660亿元,在许多地区个人所得税收入仅次于营业税,成为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第二大税源。可以预计,个人所得税会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及个人收入的不断增加而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一支极具发展潜力的税种。
然而,我们不能仅凭这种情况就得出判断,认为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了。从真正意义上讲,我国不仅现在没有建成“双主体”模式,而且距离该模式的真正实现,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其原因在于:
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和诸多因素决定了税制结构模式,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从世界各国税制结构的发展规律来看,世界上最先出现的是以原始的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这些税按外部标志直接课征,简单粗糙,收入少,无弹性,常引起人民的不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税制逐渐取代了简单的直接税。19世纪以来,税制结构模式在发达国家出现了分化,一些国家由间接税体系改革成为现代的直接税——所得税体系,如美国,而其他一些国家则实行间接税与直接税并重的模式。
我国目前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体制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商品货币经济总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而且地区差别较大,总体上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一切都决定了我们的税制结构模式只能是以间接税为主体的模式,而不是什么“双主体”模式。与直接税相比,间接税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首先,它伴随商品的流通行为而及时课征,不易受企业成本变动的影响,又不必象所得税那样有一定的征收期,因此税收收入比较稳定,并能随经济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其次,它更有利于政府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领域进行广泛而又有针对性的调节,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较强;再次,与所得税相比,它所要求的征管更简便、易操作,更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税收征管水平较低的现状;最后,它具有隐蔽性,在发展中国家的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相对淡漠的情况下不至引起纳税人更大的反感。可见,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我们只能采取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模式以确保经济的发展。
2.所得税的规模与其本身的缺陷决定它目前无力承担“主体”一职
我国的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尽管发展较快,然而,就规模而言,还远远达不到“主体”税种的要求,以1998年为例,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仅为338.65亿元,而企业所得税也不过1038.75亿元。近年来个人所得税的发展迅速,2000年达到了660亿元,但尽管如此,它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也不过占5%,企业所得税的这一比重也不到15%.与之相比,美国在1994年联邦所得税就已达到5430亿美元,占联邦财政收入的43.16%.由此可见,单从规模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们的所得税距“主体”一职还差之甚远。
当然,我们判断主体税种的标准不仅仅在于看它的收入在总体税收中所占的比重,还要看主体税种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调控作用如何。而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制度本身的缺陷制约了其调控作用的发挥。
(1)个人所得税的制度缺陷
第一,分类课征的模式有失公平,极易诱发偷逃税和避税行为。我国目前采用“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项目采用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采用源泉一次课征的办法计算征收,年终不再汇算清缴。这种模式的后果是造成相同收入额的纳税人会由于其取得收入的类型(项目)不同,或来源于不同类型的收入次数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此乃横向不公平;另外,不同类型(项目)所得的计征时间规定不同,分为月、次和年,不能反映纳税人的支付能力,使课税带有随意性,会出现支付能力低者税负高于支付能力高者的不正常现象,此乃纵向不公平。这种制度的设计不仅极易引起人们的不满,产生偷逃个人所得税款的行为,而且也给避税者可乘之机,使其可通过分解收入、转移类型等方法成功避税,使税款大量流失。
第二,免征额与费用扣除标准不尽合理,已不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自从1980年颁布个人所得税法以来,时隔20年,尽管物价已上升了许多倍,人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我们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800元却从未修订过,这个标准,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使许多低收入水平的人加入了纳税的队伍,有失公允。而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项目中也没有考虑纳税人为获得所得所必需支付的教育费、医疗费和住房费,以及纳税人的实际赡养人口、是否下岗失业等家庭综合收入情况,这不仅无法体现公平,也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影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第三,个人所得税由地方征管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个人所得税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税种,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它必将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我国的现行个人所得税由地方征管会造成相同的个人会因在不同的地区而税负不同,甚至产生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纳税人税负反而高于经济发达地区纳税人的不公平现象,影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随着纳税人流动性的加大使应税收入来源复杂交错,地方部门受征管水平的限制难以掌握纳税人全部信息,造成征收成本的增加和征管效率的低下,使税款白白流失。
(2)企业所得税的制度缺陷
第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负不公平。当前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不统一而造成的实际税负差异问题已在理论界取得了共识,这种差异不仅不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公平竞争,同时也与WTO所要求的公平原则大相径庭,如不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势必带来严重后果。
第二,税收优惠政策没有很好体现国家的政策导向。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的税收优惠政策,总的来说是区域性优惠导向有余,产业性优惠导向不足。我国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给予了一系列地区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致使外资企业大量集中于这些地区,而广大中西部地区则由于缺少这些政策而难以形成对外资的吸引,造成了地区间的发展差异,不利于全国各地的均衡发展。与地区性优惠措施相比,产业性优惠措施却廖廖无几,不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企业产品结构的转换。
第三,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仍未摆脱行政隶属关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收入仍是按行政隶属关系来划分的;凡中央企业所交纳的企业所得税归中央财政收入,而地方企业交纳的所得税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这种划分非常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企业合理的兼并重组所涉及的企业产权划分由于会影响到中央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就必然会受到来自各方的障碍,阻碍了资产的正常流动,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削弱了企业所得税的宏观调控能力的发挥。
3.税收征管水平滞后
我国现阶段的税收征管水平还比较落后,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难以形成对所得税的有效征管,这也进一步制约了我国当前“双主体”模式的真正建立。
综上所述,可见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得税制度设计上的弊端及其现有规模的制约,我国目前的税制结构模式只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单主体模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主体”模式。
二、“双主体”模式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前文述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国民收入的较大增长,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的所得税体系的完善(包括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必然会与间接税一起承担起双主体的职能。从世界税制结构改革的趋势也可以得出结论:“双主体”税制结构模式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从国际比较中可以看出,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时,税制结构的转变会相对平稳,是一个我们应把握的经验性时机。如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所得税上升为主体税种时就大致处于这个时期;日本和亚洲的“四小龙”在近30年里实现了经济的较高速增长和税制结构的转换,其经济基础也大致符合这一标准。因此,我们向“双主体”转换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
此外,进一步完善所得税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1.就个人所得税而言,应做到:
(1)尽快实现课税模式由分类所得课税模式向综合所得课税模式的转换,将纳税人不同性质的各项所得加总求和,扣除法定的宽免额和费用后,按统一的累进税率课征。以实现税制的公平和效率,确保征收的明确简便,降低征收成本。
(2)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调整免征额和费用扣除项目。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宜定为1200元,而其他费用扣除项目应考虑纳税人抚养的子女多少、赡养的老人情况,及其和其子女受教育支出等因素,并适当考虑纳税人配偶收入情况,以便更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公平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3)个人所得税应适时地划归中央税。为了更好地加大中央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更好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缓解贫富差距,同时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个人所得税应适时调整为中央税,可采用先作为共享税再完全过渡为中央税的办法。
2.就企业所得税而言,现阶段应做到:
(1)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使两税税负从名义上与实际上走向一致,真正做到国民待遇原则,实现两种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展开竞争。
(2)税收优惠应更能体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意向。为实现经济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保驾护航。同时也应在税收优惠上更多地照顾中西部地区,带动整体经济共同发展。
(3)解决好企业所得税的税收归属问题,改变按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税收收入的局面,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落到实处,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所得税税源涵养提供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 各国税制比较研究课题组。个人所得税制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2] 靳东升。税收国际化与税制改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
[3] 邵培德。中西方个人所得税比较研究[J].涉外税务,1999,(11):45-47.
[4] 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Z].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