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语法学视角

语法学视角

发布时间: 2022-04-08 20:15:33

1. 从语法学视角来看她有个妹妹很能干的句式是

“她有个妹妹很能干”的句式是兼语句。在这个句中,“妹妹”作“有”的宾语,同时,它又兼做“能干”的主语。

2. 社会语言学视角可以研究语言的什么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的使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交流工具,在这一交流过程中便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与网络有关的所有语言形式,包括网络中的专业术语和人们在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交际语言。而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上交流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号,即通过汉字、拼音、字母、数字、表情等辅助手段在网上进行交流的语言形式。由于它简洁、方便、有趣、形象、生动,因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在使用网络语言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而本文则主要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重点分析后者。
社会语言学研究人们的言语与其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使用语言的人与社会来研究语言对社会地位的反映;另一方面,对使用某语言的社会及个人使用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网络语言作为一种交际语言,即人们在网上进行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语言变体,而语言变体正是社会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因此,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3.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汉语与英语有哪些不同

汉语是表意的,象形的,英语是表音的;英语的音位比汉语多,达50个左右,汉语31个;汉语是单音节,且音节的数量和变化比较简单,英语是多音节,数量多而且变化复杂;汉语单音节只有一个重音,英语重音根据音节的变化而变化;在词汇方面,一、二、三级结构的词汇英语都超过汉语;从语法上讲,英语是屈折语,词形有变化,汉语是孤立语,词形无变化。

4. 从语言学的角度(语音、词汇、语法)分析汉语和英语的不同

(1) 语音方面,汉语有声调,英语没有,汉语的音节开头的部分只能存在一个辅音,英语存在辅音连缀。
(2) 词汇方面,汉语多采用“词根+词根”式的复合式构词法,而英语则使用词根加词缀的构词方式。
(3) 语法方面,汉语基本上没有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重要,而英语存在词形变化。

5. 谈谈语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法可以让人们从一种语言中由小的意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意义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准确地进行思维表达活动。

此处的语法是指现代汉语(狭义的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有三大根本特点:分析型语言、重语用、重韵律。三者为"一体二用"的关系。

所以,现代汉语语法能够帮助我们现代汉语语法所覆盖的体系——词类、句子类型、句子成分等。

语法教学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的多重属性如语言结构性、语言生成性和语言社会性等决定了语言研究的不同视角。语言教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语言学理论发展历来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教学发展方向。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使传统的语法教学受到质疑,有的专家甚至坚决反对显性语法教学。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二语/外语语法教学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性:有助于第二语言认知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加快第二语言教学进程;有助于使用第二语言的准确性。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浅谈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6. 如何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

文学语言有其不同与其他艺术现象的特点,本文将对文学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为突破口展开论述,以修辞、细节和幽默三个角度入手,阐述了文学的形象生动性。

文学语言的特点包括众多方面。而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为主要方面,除此之外,文学语言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如音乐性、情感性、蕴藉性、陌生化、鲜明的个性化,复义、反讽与悖论等等。与其它艺术不同,“文学是语言艺术,是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传达作家对人生独特的审美体验的艺术门类,用语言塑造艺术形象使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本质特征。”
一、修辞手段的应用
谈及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首先要弄清:文学语言是它以民族共同语﹐特别是人民群众生动的口头语言为基础﹐经过作家加工﹑提炼而形成﹐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具有的想象生动性要求活的东西不能写死,但死的东西一定要写活,表现为一些修辞手段的应用;其次,文学语言能够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视觉和听觉里的那种形式展现给读者,即所谓的“绘声绘色”、“情景再现”,表现为细节上的生动刻画;最后,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表现在它能够构建出含蓄中的幽默,恰到好处涉笔成趣。文学作品要把枯燥无味的文字变为活泼跳动的语言,不可或缺的是恰到好处的修辞方法的运用。朱自清先生把这一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如他的作品《春》:
“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红的像火”…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作者运用比喻和比拟手法,“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小草萌芽的生命力,彰显着力量与生气。“闹”则描绘出了众蜂飞舞,声音灵动而此起彼伏的热闹场景,二者站在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表现了春的生动。除了《春》,在《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也用了颇多修辞。
除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方法的运用,夸张、借代、婉曲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法,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之所以用得精妙,就是因为读者会随着这个敲字,在头脑中勾起敲后景物所产生的变化——宿在池边树上的鸟,池中的鱼,树上的叶子,不远处的猫狗等动物的反应,联想和想象铺天盖地起来。
二、细节的刻画
不同于科学语言、日常语言,文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是指文学语言文本细节刻画上。科学语言,强调严谨的逻辑性、严谨性、明确性尤其是实用性,它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语言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预警的影响,更加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主要用于沟通交流的需要。文学语言则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和语言风格,它不作为说理的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与普通语言有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描写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甚至刻意使用隐含性语言,涉及的意义往往不能直接理解,需要读者思考、分析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以及作品本身所体现的价值,尤其是对细节描写上所下的功夫。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那段描写:“两弯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是描写林黛玉神态的,她的性格是多愁善感,身娇体弱。
通过细节描写可以使读者在头脑中浮现作品刻画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生动入微。如《狼图腾》文中形容小狼的吃食:“小狼在吃撑以后就开始挑食了,先是跳粥里的碎肉吃,再挑星星点点的肉丁吃,它锐利的舌尖像一把小镊子,能把每一粒肉丁都镊进嘴里。…小狼居然在用舌头挤压剩粥,把挤出来的奶汤舔到嘴里面…”随着阅读,一只小狼在吃东西的情形仿佛就在读者眼前,而读者似乎就沉浸在观看小狼啄食的情景之中。这种细节化的描写突出了小狼个性化的一面,使小说并非平铺直叙地展开,增添了作品的形象生动性。
三、风趣幽默性
最后说到文学作品所传达的风趣幽默性更是表达出形象生动性的一面。语言新鲜活泼、风趣幽默、富于表现力。生动、流畅的讲述,能把读者带进一种艺术享受的境界,会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文学作品中俗语、成语等在人物对话中的应用,凸显了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突出。《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说:“那我们也知艰难的,但俗与说道:瘦死的骆驼,还比马大些;凭他怎样,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壮呢。” [2]宝钗的练达老成,刘姥姥的朴拙逢迎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赵树理论及了三仙姑的来历:“当时的青年,如今都已留下胡子,家里大半又都是子媳成群,所以除了几个老光棍,差不多都没有那些闲情到三仙姑那里去了。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了起来,只可惜宫粉涂抹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3]通过诙谐的刻画,三仙姑的个人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无论是从文本修辞上,从细节斟酌角度,或是以风趣诙谐的视角入手,总而言之,作品文本无论是从作者创作角度,读者接受层面,都是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作为创作或解读为基本着眼点的。这个问题也许看似容易,实则难过登天,所以作家不容易成为真正的作家,所以作品的形象生动性是一个需要长久关注的角度,无论对于读者或是对于创作者。

7. 请问一下,从现代语法学角度来说:root、stem与base 三者的区别

root指根源,即事物的最终来源。
stem是起源于,主要是从时间上继承的意义。
base是基础,即事物的基本。

8. 英语学习中,语法和语感哪个更重要

一、首先回答语法和语感的关系:


语法和语感的关系是什么?


语法和语感的关系是“形”和“影”的关系。


“形”清晰,则“影”清晰;

“形”模糊,则“影”模糊;


也就是:


“语法”清晰,则“语感”清晰;

“语法”模糊,则“语感”模糊;


所以说:


“语法”为“体”,“语感”为“用”;

“语法”是“内核”,“语感”是“外衣”。


用太阳来比拟语法和语感,正因为内核的高温核爆(语法),才有外在闪耀夺目的光芒(语感)。


没有“语法”加持的“语感”,就有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形之影”。


“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


有“语法”加持的“语感”是理性的“语感”;

无“语法”加持的“语感”是非理性的“语感”;


所以,很多时候,没有“语法”加持的语感,是似是而非的,是不靠谱的。


众所周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深化理论”。


语法就是“理论”,语感就是“实践”,所以“语法指导语感实践”,“语感深化语法理解”。


所以不要妄想希望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练习来建立起正确的语感,这是典型的舍近求远,事倍功半的方法。


而应该先为自己构建起一个系统、强悍的语法内核,做到对英语的各种语言、语法现象“熟练于心”,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之后再通过大量听说读写去训练语感,这样的来的语感才是“理性、正确”的语感。



二、回答一下如何走出英语瓶颈


英语的瓶颈有两个,第一个就是“语法”,第二个就是“单词”。


一、语法瓶颈


语法瓶颈表现为对语法的理解一知半解,语法学的零散、细碎,不深入,不透彻,不系统,不完整,根本没有触及到语法内在的逻辑和其背后的原理。

语法瓶颈直接导致阅读和写作的语法障碍,复杂的句子难以理解,更写不出,无法细腻和准确的感知和把握。


二、单词瓶颈


单词的瓶颈表现为大量的单词仅是眼熟,大多数单词仅局限于最基本意思,根本没有做到全面了解一个单词,全面精学一个单词。


单词瓶颈直接导致阅读和写作的词汇障碍,阅读时单词的意思稍作变化就无法理解,写作时想表达某种意思却不知道该用哪个单词。


语法是根,单词是叶。


只有真正学透语法,建立起“真正意义上完全的英语自学能力”,这时你才跨入了真正高效高质学习英语的大门。


所以,无论是语法还是单词,都需要重新回炉,重新打磨。



三、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英语语法包含哪些内容?


英语语法分为如下两部分内容:


一、句法部分——包括十大词类、两大句型、八大成分、主从句、单复句、完全句、非完全句(非谓语动词);


二、时态部分——主动时态、被动时态、真实时态、非真实时态(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相对时态)等。


句法部分是对句子的组织,时态部分是动词传递的“时空”内涵。时态知识的学习是基于良好句法知识基础之上的。没有坚实的句法知识,时态是很难学好;光有了句法知识,缺乏了时态知识,语法又不够深入透彻。可以说句法知识和时态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句法知识结合时态知识构成英语这座大厦的宏观框架体系。


学习语法需要从“顶层”着眼,从“底层”着手,即,从宏观的“顶层”视角建立起系统完整的英语语法体系,也就是你要看清英语语法的全貌,同时从微观的“底层”出发,深入到英语语法的内在本质,也即是你要深刻理解英语语法的内部逻辑。 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理解英语语言的规律——语法。


所以与其花费大量练习似是而非的语感,为什么不花十多个小时系统的学透语法呢。


推荐《英语思维:10小时建立完美英语语法体系》,花一两周时间看完,认真记笔记,认真复习笔记,效果会更好。一两周后,你会见证你的语法“脱胎换骨”“破茧成蝶”。


真正学透语法了,你才真正能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真正能够做到“以不变(语法规律),应万变(听说读写语言现象)”。

9. 语言学家从语言学角度把语言分为 什么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语言的限制.系统固有的语言,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和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他外部因素分析.
语言在人类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人类的语言是那么的神秘现象,人类还没有完全了解的东西.自古以来,语言学家们试图探索语言在许多方面,并形成了一些语言学校.概括起来,主要从两个传统:文学传统与人类学的传统的现代语言学.从比较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语言分析和比较文学传统,文学和写作的文学作品的研究.19世纪语言学家为现代语言学自主研发奠定的基础,后来发展到布龙菲尔德的结构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传统的强调语言的自然属性,语言作为一个封闭的独立系统,全面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独立尖端科学的语言学.人类学传统是指利用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书写系统和文字传统的社会团体.美国宝ASI和萨皮尔自20世纪开始,人类语言学家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语言和它的社会环境是分不开的,因此必须被视为语言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语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研究.传统的人类学语言学诱导的出现和兴起的文化语言学.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交际过程中,语言学家们发现,人在语言沟通过程中,不仅涉及语言系统,但也有密切的关系,以相同的语言系统和生存的文化体系.
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制定,有两种:语言和文化“和”文化语言“.为了定义语言和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一些语言学家的文化划分到两个方面,“文化”和“小文化”(光明,1976年).其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从属关系,关系与小文化的平行关系.
语言?一个特殊的文化的一部分,如果作为一个全方位的整体概念的文化,语言属于人类整体文化的范围,即文化,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状态在对应的整体文化,小文化关系的其他组成部分的整体文化(IE).这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际沟通的工具,人与文化媒体整合形成的人形,也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发展,并改变

10. 请问怎样从语法角度讲解“会”和“能”的区别

从广义来说, 能和会的意思没有太大的区别,但从语言学来说准确的有以下细微的专差别:
“能属”,是被动词,而“会”是主动词
例如: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往往( )激发起内心的能力。
此句中,是该填能还是会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句中的激发是谓语动词,虽然是人在激发,但从语态上确认,是这个人被激发,是被动语态,所以填能。
2.一个人有贪念时,往往( )被别人利用。
此句中也是被动的,应该填:会

热点内容
婚姻法哺乳期多久 发布:2025-01-18 18:31:50 浏览:787
合同法司从合同的效力 发布:2025-01-18 16:27:45 浏览:469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