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2-04-11 02:32:28

1. 四个全面的内容是什么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内涵更为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从覆盖人群的角度,谁也不能落下。他说过这样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农民占人口最大多数,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农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全面小康无从谈起。还有,中西部地区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也不能落下。如果落下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还会是严重的政治问题。

2、全面深化改革 更加突出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个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改革是问题倒逼的。在他看来,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离开改革都没办法解决。比如,发展中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就是没有把科学发展的要求变成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标准。

3、全面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水平

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依法治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少。

习近平总书记看得很明白,一定得健全法治。如果法治靠不住,政策和领导人的讲话更靠不住。真正让老百姓放心,要让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靠法治,把好的理念、好的规矩制度上升到法律的规定上,让任何人都必须执行。

4、全面从严治党 成功走出一条新路

抓作风。十八大以来,因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受处理的党员领导干部达到23万多人,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大会中明确指出,践行群众路线首先是找突破口,“四风”危害最甚,所以整饬“四风”就是突破口。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突出以上率下的作用。规矩要明确、具体、好操作,对任何人都不能例外,谁违反了都要追究。

(1)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2014年11月,习近平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

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

2. 四个全面中的什么是三大战略举措

全面深化抄改革、全面袭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 书 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以总 书 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统领和指导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谋划和推进各领域各方面工作,在贯彻落实上凝神聚焦发力,谱写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新篇章。

3. 什么是四个全面,五位一体。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立足治国理政全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抓住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战略方向,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4.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要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首先我们得了解四个全面具体所指是什么。它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大块。

这都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了更加完整系统的规划,对治国理政的规律有了更加准确的把握,所以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相信离它的实现我们会越来越近。



5. 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内革、全面依法治国容、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1、“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3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2、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稳与改的张力,保持质与量的平衡,需要高超的方法论;
3、让改革和法治互相助力,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以改革魄力完善法治,需要缜密的辩证法;
4、让经济与生态价值合流,在量化的标准中体现出人的尺度、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自然达成社会财富的累积,这是深刻的发展观;
5、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包蕴着宽阔的历史视野、睿智的哲学判断。

6. 怎样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高扬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6)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句话,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总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是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这个“4+1”组成的五大体系,涵盖了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法治运行与保障机制、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展开和有力支撑。

三是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7. “依法治国”与“四个全面”是什么关系

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仅是“四个全面”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重要制度的基础和法治保障。正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和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是引领、促进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依赖。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和根本保证作用。
李林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然包括到2020年初步建成法治中国的“法治小康”战略目标。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顺利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小康,在价值层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幸福博爱、和谐有序,充分实现人权与人的尊严;在制度层面追求的是人民主权、宪法法律至上、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权,努力建成法治中国;在实践层面追求的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依法办事,努力实现良法善治。与此同时,法治小康又通过依法治国特有的制度安排、规范手段、教育强制功能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有效的法治保障。
李林说,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引领、促进和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式和路径依赖,要正确处理法治与改革的关系,坚持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统一,充分发挥立法的引导、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应当先修改法律,先立后改;可以通过解释法律来解决问题的应当及时解释法律,先释后改;需要废止法律的要坚决废止法律,先废后改,以保证各项改革依法有序进行。坚持在现行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预留的改革空间和制度条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对确实需要突破现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改革试点,如果通过解释宪法,通过法律的立、改、废、释等措施不能解决问题,也可以采取立法授权试点改革的方式,经有关机关依法授权批准,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合法依据。
李林介绍,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本方略和法治这个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守法、带头守法。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全过程,落实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及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统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坚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

8. 如何在四个全面的角度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意义

。依法治国重在治理公权力,就是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受约束,让它规范行使,让它受到监督。
“全面依法治国”有标志性意义
治国理念与方式的重大转变
“我们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而且是全面法治的转变。”谈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王公义认为,这是我们治国理念和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他向记者谈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创造,因为从过去重视以政治手段治理管理社会,到这次以法律手段管理社会是中国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转变。同时,他认为,全面依法治国标志着以法治来治理社会取得重要进展,因为中国历史上虽然也讲过依法治国,但是都是人治下的法治,现在讲全面的法治,这是历史的很大进步。
全面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重点把握四个关键
如何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作用,甄贞认为,可以从四个关键来理解和把握。首先是中国特色,因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成果,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式,我们党选择依法治国,实际上代表我们要走一条法治的治国之路。各个国家在治国的理念上选择依法治国是理念的一种进步,但是具体方式应该结合各国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所以,我们国家要走的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第二个关键就是坚持问题导向。整个依法治国在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已经做了非常全面的部署,实际上包括了公民的守法,国家的科学立法,政府的依法执政,司法的公正司法,再有就是加强法律监督,这五大任务实际上在推进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次推进依法治国关键是要从问题入手,要从解决这些已经存在的问题入手,使得依法治国更加深入。
依法治国重在治理公权力,这是需要把握的第三个关键。就是要把权力放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它受约束,让它规范行使,让它受到监督。所以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重在治权。为了重在治权,我们既要强调权力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比如享有公权力的部门之间要互相的监督和制约。同时也要让老百姓的私权力对公权力形成制约和监督,治权应该是依法治国的根本。
最后一个关键体现为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负有法律监督职责,而且《宪法》对国家的检察机关也是这样定位的,它是一个法律监督机关,对于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在推进依法治国的时候,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也是让依法治国之路更有中国特色的一种表现。
“四个全面”相互促进
重点打好依法治国之“基础”
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国与其他三个全面之间的关系,王公义在访谈中谈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两个同时发展才能够推动社会前进,小康社会才能实现。
如何认识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二者关系,他认为,它们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党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者,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障,也是“四个全面”之魂,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这“四个全面”很难实现的。所以没有全面严格依法从严治党的话就不会有全面依法治国,当然没有全面依法治国也难以做到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相辅相成,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领导的核心是先锋队,中国能不能建设好关键在党,依法治国是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底线最基本的要求,而治党一定比依法治国要求要高。
“中国的事儿要办好,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党率先从严治党、依法治党的话,中国的建设是很难办的。”王公义谈到。依法执政非常关键,从严治党才能保证依法执政。从严治党治好了,依法执政搞好了、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否则这是实现不了的。谈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他认为,依法治国、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本动力、最基本的保障和最基本的支撑,如果没有全面的依法治国实现不了全面的小康社会,不可设想一个全面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法治社会,是一个秩序比较混乱的,那不是小康社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它是一个基础。 他们内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都是有影响和促进的。

9. 四个全面是指哪四个全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提法,最早可追溯至1979年12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的“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状态。”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总书记江泽民的报告中出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

到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这一提法改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在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提法。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也要全面。

全面深化改革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被提出,即改革开放。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上,时任总书记胡锦涛的报告中出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而在2013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被简称为“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978年,中共中央副主席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提出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被视为依法治国的开端。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从此被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而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第一次出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提法。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1、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2、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3、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4、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5、 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

1956年时邓小平就已经指出,要“从国家制度和党的制度上作出适当的规定,以便对于党的组织和党员实行严格的监督”。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便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具体实践。

1987年,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把“从严治党”作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方针,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坚持从严治党”修订入党章。而“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成形的。 全面从严治党重点在这几个方面:抓作风;抓反腐;抓干部;抓制度。

(9)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意义

1、 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

2、 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3、 从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全面依法治国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10)四个全面中的依法治国扩展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并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内涵,是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所在。

热点内容
开封人民法院执行网 发布:2024-11-15 15:35:07 浏览:332
酒驾法律知识问答 发布:2024-11-15 15:24:02 浏览:678
法治文章名 发布:2024-11-15 15:16:25 浏览:367
新车贴膜法规 发布:2024-11-15 15:14:09 浏览:949
淘宝司法拍卖费用 发布:2024-11-15 15:14:01 浏览:71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方案 发布:2024-11-15 14:03:56 浏览:74
美国纽约律师 发布:2024-11-15 13:58:45 浏览:932
2014注册会计师经济法音频 发布:2024-11-15 13:45:47 浏览:768
司法廉洁队伍 发布:2024-11-15 13:04:04 浏览:513
对校园法治社理解 发布:2024-11-15 13:02:37 浏览: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