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依法治国决定的亮点

依法治国决定的亮点

发布时间: 2022-04-11 08:27:30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点有哪些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部分: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每一部分又有若干条具体内容。
详细内容请阅读网络链接:http://ke..com/view/15130460.htm?fr=aladdin

2.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大亮点是什么

这两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只要说出来言之有物,就能算作亮点。毕竟这次全会为我国国家治理新思路、法治建设总布局,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的东西。下面也是网上搜集来的。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2、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3、宪法监督: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4、民法典: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制定和完善发展规划、投资管理、土地管理、能源和矿产资源、农业、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反对垄断,促进合理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5、反腐立法: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坚决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

6、审执分离: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

7、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办理跨地区案件。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合理调整行政诉讼案件管辖制度,切实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8、终身负责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
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

9、依法治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的核心和根本要求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严格规范军事法规制度的制定权限和程序,将所有军事规范性文件纳入审查范围。健全军事法制工作体制,建立完善领导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改革军事司法体制机制,完善统一领导的军事审判、检察制度,维护国防利益,保障军人合法权益,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建立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在各级领导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完善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法律咨询保障制度。改革军队纪检监察体制。

10、防范外部势力: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依法行使中央权力,依法保障高度自治,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保障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发展和各领域交流合作,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运用法治方式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涉台法律法规,依法规范和保障两岸人民关系、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这个解读《当代陕西》党建版有

3. 下例属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巜决定》的新亮点的是什么

1、一个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2、三个“是”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3、十三个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4、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5、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全会提出了需要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制度体系、政策等: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6、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4. 为什么说"法治中国"是三中全会的"一个亮点

“法治中国”建设,本届四中全会核心议题,备受世人瞩目,不仅是四中全会的最大亮点,或将成为本届的最大“亮点”。媒体广泛评价,在群众路线、重拳反腐、司法改革等行动背景下,在四中全会研究这样一个重大的政治课题,历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般来讲,“中全会”的一中二中全会部署人事,三中全会研究经济,四中全会聚焦党建。人们往往对前两件事的看点较高,围观较多,因为前两件事事关高层领导调整、届内所做重大事情。至于四中全会,主要是谈到党内自身建设的一些事情,有的甚至认为四中全会是届内传承上下的过渡性全会,因此反响不是很大。

纵观历届四中全会,比如十四届四中全会研究通过《中共中央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研究通过《中共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通过《中共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依法治国”,一些政治学家、经济学家认为:“这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针对依法治国做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这让本届四中全会充满了“份量”和“热度”。

越是“亮点”,带给人们的期盼值也就越高。名歌星参加的演唱会,人们就会在视觉和听觉上充满期待;好政策的出台,人们就会对利益回报充满期待。同样,法治中国的建设,人们会对美好的国家和美好的生活充满期待。

从社会的角度看,人们期盼更多的公平正义。群众总是最关心自己的生活,但是生活有背公平正义的事情总在发生,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司法暗箱操作的问题,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有些犯罪分子得不到有效惩治的问题等等,人们都期盼通过推进司法改革、健全法治、依法治国,促进公平正义。

从经济的角度看,人们期盼更多的改革红利。从中国的经济发展实践看,我们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创造了西方国家上百年的资本积累,除了社会制度以外,更得益于一项项经济制度的保驾护航。从世贸组织,到上海自贸区,无不体现了法治思维的智慧与力量。推进法治建设,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上市公司、证券市场,都期盼能在法治保障的前提下,获取资本市场的最大效益。

从政治的角度看,人们期盼更多的风清气正。从此前透露的一些信息可以看出,依法治党是法治中国建设中占有较大比重。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循私枉法的思想和行业,损害党执政的形象。依法治党,就是要通过法治建设,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制度反腐、从严治党。人们期盼通过法治的力量,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规范权力运行,清洁党的肌体,提升执政能力。

古人云:“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天的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的大船,人们期盼着,这艘法治的大船,载着中华古老的民族驶向富强,驶向美好的生活。

5. 依法治国的政策特点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项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具有以下特点: 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应该由法律调整的都要实现法制化,都要依法治理:这一方针应成为执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的共同行为准则。那种认为法治主要是“治民”而不是“治官”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法治有古代法治与现代法治之分。
古代法治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总是代表着先进的阶级、阶层以及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的利益和愿望,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但当时的统治者往往把法律当做治民的工具。
现代法治与此则有很大不同。老百姓的行为虽然也要受法律的约束,但法律的作用主要是治官,这是由民主政治代替了专制政治所决定的。宪法出现在近代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宪法的内容很多,但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使其不受侵犯;二是设定和约束国家的权力,使其不被滥用。同时,那种认为法治只是一项具体工作而不是一项影响和决定全局的方针的看法也是不正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方针和政策,其中有四项最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深远战略意义,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实行计划经济转变为实行市场经济;从实行闭关锁国转变为实行对外开放;从人治向法治过渡,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的建成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是同步的。法的内容与形式,法律制度的模式选择及其实现,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与发展,而必然受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具体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人们认识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也须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情况复杂,历史包袱沉重。因此,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其达到理想的境界,在我国大约还需要三十年以至五十年左右的时间。这一长期性决定了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性进程具有渐进性、持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在这个问题上,既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而操之过急,也不能不去做那些可以做到的事情而停步不前。如何实现在观念更新尤其是制度变革上的持续性,以始终保持这一历史性进程的发展势头;如何在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选择某些重大改革措施,以影响和推动全局的进展,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6.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来和重要性主要体现源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3、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6)依法治国决定的亮点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有法可依是指法律法规要完善,做到解决问题能有法可循,是后三者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2、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即指一切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社会组织和任何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即指执行的司法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的规定实施法律,坚决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

4、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即指任何公民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必须受到追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 依法治国战略有哪些亮点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以执政党最高政治文件和最高政治决策的形式,对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引导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积极稳妥地深化各种体制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制度化、法治化的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我国宪法规定,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没有法治,就没有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思维,基于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新认识,基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的新判断,基于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的新理念,我们必须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高到落实党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总抓手的新高度来把握,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纳入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范畴中来展开,把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障宪法法律实施置放到维护国家治理权威、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保障人民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大格局中来落实,把建设法治体系、发挥法治功能的基本要求贯彻到引领深化改革、促进全面发展、构建有序社会、保证长治久安的具体实践中来实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形势下发展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的要义是,通过反腐治权、依法治官和监督制约公权力,通过尊重保障人权和基本自由,实现人民民主。因此,发展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体的政治地位和主权权利,必然是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对依法治国的新期待,不仅表现或者停留在公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法享有管理权、知情权、参政议政权、监督权等政治民主和政治权利方面,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社会民主与社会权利,如自我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等;经济民主与经济权利,如参与经济决策和管理、获得财产或企业股份、参加工会、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带薪休假、适当生活水准权、安全生产等。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需要抽象的民主政治权利、民主政治参与,更需要具体实在可参与、被尊重、平等公正的民主政治权利;不仅需要玻璃天花板上可望而不可及的民主政治权利,更需要兑现实在实惠实用的人身财产权利、经济社会权利、环境生态食品安全权利等具体权益。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学化和信息化,核心是推进国家治理的法治化。一方面,要推进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法治化。法治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中的绝大多数制度、体制和机制,已通过立法程序规定在国家法律体系中,表现为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因此,发展和完善国家法律体系,构建完备科学的法律制度体系,实质上就是推进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法律化、规范化和定型化,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国家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法治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法治化,归根结底是要增强治理国家的权力(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强化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力、遵守力,提高国家制度体系的运行力、执行力。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法治基本方式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基本方式,对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引领、规范、促进和保障等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强调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社会分工、公平竞争和自由等价交换,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必须规范政府行为,将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防止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过分干预,依法保证市场主体自主决策、分散决策;必须保护财产权利与人身自由,保证市场主体平等地位,实现公平竞争;必须贯彻诚实信用原则,降低交易成本;必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有效解决争议,维护市场秩序。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完善法治体系,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通过民主科学立法,实现初始环节资源配置的分配正义;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实现法律的执行正义和矫正正义功能。司法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可以为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一种缓和机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对自由平等、人权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秩序、尊严幸福等法治价值的崇高追求,是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工作法治化的实践过程,是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治理社会、配置资源、保障人权、驯化权力的良法善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不断深化法制改革,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推进依宪治国,切实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推进民主科学立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成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建设独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推进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推进依法治军,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努力推进地方法治建设,夯实依法治国的实践基础;推进法治国际合作,完善国际法治新秩序。最根本的,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执政,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国事业的领导和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途径。公平正义是当代中国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但却见仁见智,没有共识性的最大公约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们不宜抽象地主张公平正义,而应当通过法律和法治来表达和实现可操作的公平正义:一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功能,重构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评判体系,把公众对于公平正义的利益诉求纳入法治轨道。通过科学立法,把抽象合理的公平正义诉求转化为具体明确的法定权利或权益;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公众通过法治方式,依法维护和实现自己表现为法定权利或权益的公平正义。二要通过公平公正的实体法,合理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合理分配各种资源和利益、科学配置各类权力与责任,实现实体内容上的分配正义。三要通过民主科学的程序法,制定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程序规则,从程序法上来配置资源、平衡利益、协调矛盾、缓解冲突、规范行为,实现程序规则上的公平正义。四要在发生矛盾纠纷等利益冲突问题时,通过包括司法程序在内的各种法治程序、法治机制来解决,实现法治的实体与程序公正,至少是法治程序的公正。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反腐治权的治本之道。权力腐败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死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大障碍。应当更加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权力放进法律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腐治权,切实从体制、机制和法治上遏制并解决权力腐败问题。腐败现象千变万化,腐败行为林林总总,但归根结底是公权力的腐败,因为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所以各法治国家要依法分权和治权。公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公权力腐败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是权力寻租,是掌握和行使公权力的各类主体的腐败,而这些主体基本上都是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所以各法治国家不仅要依法治权,而且要依法治官、从严治吏。在我国,依法治权、依法治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思维下反腐治权的必然要求。反腐必须治权,治权必靠法治。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8. 十八界四中全会中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亮点是什么,如何看待全国推进依法治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重要前提。对于国家来讲,一个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离不开法制体系的建设;对于社会而言,平等、自由、文明、和谐也许要紧紧依靠依法治国;对于个人而言,依法治国更是为每个人的平等生存起到了坚实后盾的作用。此外,从世界上来看,但凡发达的国家,其法制体系建设必定处于世界前列,其政府必定是依法治国的。因此,对于我们这个正处在发展的机遇期的国家而言,依法治国为我国长时间保持高速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我国走向世界领导舞台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依法治国的保障。

9. 依法治国十大亮点中最突出的特点

您好,法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希望帮到您,满意请采纳,谢谢。

热点内容
职业道德自查自纠 发布:2025-01-18 15:33:54 浏览:125
环境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8 15:32:32 浏览:642
法律概念上市公司 发布:2025-01-18 14:58:08 浏览:840
公司法律风险解决方案 发布:2025-01-18 14:45:04 浏览:605
两项新民法 发布:2025-01-18 13:43:27 浏览:491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