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管理学管理道德

管理学管理道德

发布时间: 2022-04-11 22:21:42

⑴ 管理学原理简答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除了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个人特征是指个人早年形成的、关于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基本信条,它们成为组织中个人的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
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例如正式的规则和制度可以减少模糊性,促进行为的一致性;上级的行为对个人道德行为具有强大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等等。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到道德行为,例如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有可能形成较高的道德标准。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将被鼓励进取和革新,并对他们认为不现实的或不喜欢的期望和需要进行自由公开的挑战。
最后,所面对问题的大小、严重程度等也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

⑵ 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摘要 您好,这边给您的回答是:

⑶ 管理学原理常见的道德观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在每一个社会都被看做是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遵守社会公德,是对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还有许多更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又昭示着一个社会

道德风气好坏的程度。

2.全民性。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和适用范围。在同一社会中,任何社会成员不管属于哪个阶级或从事何种职业,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简单规则,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单位有时甚至可以以国家权力或行政权力、经济权力予以干预。

3.相对稳定性。社会公德作为“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的、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人类世世代代调整公共生活中最一般关系的经验的结晶。这种最一般的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里都存在着,因而,调整这种关系的社会公德在历史上比起其他各种道德分支来,具有更多地稳定性。而且社会公德总是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保存和发扬其进步的、合理的方面,剔除其落后的、不合理的部分。

⑷ 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观点各种观点的要义和区别何在(管理学)

管理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是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内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容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对管理者自身而言,可以说是管理者的立身之本、行为之基、发展之源;对企业而言,是对企业进行管理价值导向,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所需的一种重要资源,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源泉,可以说管理道德是管理者与企业的精神财富。管理道德观的有4种不同观点:功利主义的道德观;权利至上的道德观;公正主义的道德观和综合社会契约的道德观。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提倡追求“最大幸福”。边沁的功利主义最为著名。
追求幸福、效益并没有错。但是事事、时时以功利为目标、为目的,就会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虚假伪善、圆滑市侩。

⑸ 管理学论文管理与道德

管理与道德关系密切。管理伦理这门学科兴起也有很长时间。你给的题目还是有些大。管理是什么管理。公共管理还是其他。相对来说研究公共管理的著作蛮多。
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必然要体现“善”和“应当”的价值取向,公共管理行为必然是一种伦理行为;而普遍性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也必然会影响到公共管理的发生和发展,即公共管理与伦理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现代市场经济伦理诉求呼唤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公共管理产生于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公民社会,市场经济的伦理诉求必然使公共管理具有一种伦理价值取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公共管理必然要协调由于利益分化和冲突所引起的各种利益关系的紧张状态,维护社会的和谐有序,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追求善性的伦理化要求和价值取向。
2.现代管理发展的人本主义倾向促成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关注现实的人的需求满足和价值实现,必然需要协调各种各样的现实的社会关系,伦理作为维系人的社会性存在的重要基础,势必会在公共管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管理发展的人本主义倾向促使以道德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的形成,也即实现公共管理的伦理化。
3.社会秩序供给的合理化要求公共管理的伦理化。公共管理在提供社会秩序的过程中要做到科学
化、客观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同时更应该关注社会秩序在维护善、公正、正当等伦理价值方面
的作用和意义。
4.从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管理思维范式转换体现了一种管理伦理化的趋势。现代公共管理的服务理念的确立,人本原则的形成,责任意识的增强等等都体现了现代公共管理的人性化趋势。这种人性化趋势加强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公共管理的伦理化:管理者的自身道德责任感的增强,公共权力受道德约束的增强,社会公正观念的增强。(参见韩升的《公共管理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介绍,具体可以万俊人的《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以及如韩升等人的论文。
当然你写行政管理与道德也未尝不可。。。

⑹ 管理学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有:
一、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二、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三、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准则;四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五、设定工作目标;六、进行独立的的社会审计;七、在道德方面引导员工;八、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⑺ 什么是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
管理活动中,包含着人际关系,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有一个道德的问题。管理道德就是对管理者提出的道德要求,即要求管理者具有与管理活动相适应的道德素质,要求管理者的行为是有道德的行为。

道德,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管理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般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劳动和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为什么要提出管理道德?

管理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规范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职位、职权是管理者所特有的,管理者是积极主动地承担职位责任还是被动地承担甚至逃避职位责任,是正确地行使职权还是滥用职权甚至以权谋私,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力量来保证。

二、调整对象的特殊性。也就是说,管理关系的状况主要取决于管理者,在管理系统结构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关系的改善是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管理关系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以及管理者之间的特殊的职业联系,它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管理道德的出发点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是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因而也是管理道德的最高标准。

管理道德根源于管理系统的客观要求。

在管理系统中,一切管理关系都是建立在实现管理目标的前提下的,管理关系中的人际冲突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管理者之间由于认识不同造成的冲突;利益上的冲突;管理中的结构性缺陷造成的冲突;领导作风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冲突。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这四个方面人际冲突的存在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管理道德在管理关系的调整中,只发挥正的功能而决不产生负的功能,任何时候,道德都不会成为人际冲突的根源。

管理道德之所以能够在调节管理系统时发挥作用,是因为它能够满足公正性的要求和合理的功利要求。

管理道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管理道德有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

管理道德评价是考察和遴选管理人员的一个重要手段;

管理道德为管理活动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管理道德是管理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促进管理系统中人际关系的道德化。

无论管理道德的功能具有多么复杂的表现,都是通过管理者以及管理者内心道德信念的建立和健全来发挥作用的,正是管理者有道德的管理行为,才表现和增强着管理道德的功能。

做一个有道德的管理者:

要在下级面前以身作则;

要密切联系部属,虚心听取下级的批评意见;

要加强管理的民主化,要肯定部属的成绩;

正确应用情感激励。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在利益上是一致的,在政治上是平等的,所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无非是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框架下进行的指导与被指导的活动。总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道德关系,不同与一般的社会道德关系,它是基于根本利益一致的同一经济实体中的道德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协作关系中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负责,相互制约。

道德规范是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促进人的善行的规定,主要是通过激励人的善行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道德规范是具体的,每一种道德规范只是针对一类行为所做出的规定。然而,人际关系是复杂的,人的行为是多样的,所以,道德规范也是多样的。

尽管如此,最为基本的管理道德规范有以下几种:

一、忠于职守。是指管理者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创造精神,自觉地与官僚主义作斗争。

二、遵纪守法。具体要求:严以律己,为人表率,依法实施管理,尊重法律规定的人民的基本权利。

三、实事求是。包括的内容有:重视调查研究,反对主观武断,坚持表里如一,反对弄虚作假,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作风踏实,与人为善。

四、团结协作。管理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服从上级,尊重下级,尊重同事,协调友邻。

五、尊重人才。人才是管理系统生命活力之源,尊重人才往往是现代管理成败的关键,现代管理者的一个主要品德就是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管理人格也就是管理者的人格。是管理道德的最高实现,是管理规范在管理者心灵中的内化,表现为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这三个概念所指称的是管理者道德修养的三个层次,后者都是前两者的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因而也表现为后者是对前两者的综合。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人格又是管理者道德品质的升华。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管理者的管理人格:

1、自觉的责任意识

2、真诚的服务意识

3、清廉为公的追求

4、主持公正、维护正义

5、言而有信、行而必果

管理人格是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能够做到正直公道、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心他人、平易近人的充分条件,从而使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中是一种亲切感人的形象,因此得到被管理者的敬佩和爱戴。

管理道德的形成可以大致概括为管理道德评价、管理道德教育和管理者的自我完善三个阶段。

管理的道德评价是对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否合乎道德性所进行的价值评定,其目的是要帮助管理者树立道德观念,培养管理者的道德责任感,影响管理者的行为,以求扬善抑恶,改善管理系统中的人际关系。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考虑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选择自由和道德责任的统一。

管理道德教育是指为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管理人格而对其进行的道德知识的传播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的活动,管理者道德教育的过程包括提高管理道德认识、陶冶管理道德情感、锻炼管理道德意志、坚定管理道德信念等环节。

现代管理者是指具有管理科学知识和技能、拥有一定管理权力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管理者的道德自我完善是管理者个人人生修养的过程。人生修养是一个学习、磨练、涵养和陶冶的功夫,是需要经过长久努力才能达到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自我完善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表现为学习和磨练都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是管理者的自我修养意识的体现,意识到自我修养的必要性,能正确的估计自己,有自知之明。

⑻ 大一管理学中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课里的道德的最高准则

摘要 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

热点内容
民法115条 发布:2025-01-18 13:40:23 浏览:128
人民法院错案追究 发布:2025-01-18 13:21:33 浏览:81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与扶贫 发布:2025-01-18 11:55:00 浏览:887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
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发布:2025-01-18 11:10:53 浏览:208
2013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8 10:10:11 浏览:745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