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经济建设如何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法治经济建设如何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2-04-12 01:14:13

❶ 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重点在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提高认识。我们要建成的法治政府,既是一个尊法守法的政府,更是一个有为、有效、有力的政府。
二是抓住关键。推进法治建设,领导干部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带头运用法治思维思考处理问题,带头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完成任务,带头参加应诉出庭等法治实践,以自身实际行动维护法治、推进法治。
三是完善规则。建设法治政府,全面依法履行政府职能,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同时,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与协调,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奠定坚实基础。
四是健全体系。加强政府内部的制约和监督,以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为目标,努力实现行政执法监督从个案监督到体系监督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具有政治视野、又精通法律知识,既能坚持政治原则、又能捍卫法治精神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为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❷ 为何建设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一是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目标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职责依法全面履行。
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目标是提高政府立法质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使政府管理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三是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目标是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责任明确,决策法定程序严格落实,决策质量显著提高,决策效率切实保证,违法决策、不当决策、拖延决策明显减少并得到及时纠正,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大幅提升。
四是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目标是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章得到严格实施,各类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查处和制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明显减少,对行政执法的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
五是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标是科学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健全,各方面监督形成合力,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切实保障,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行政责任人依法依纪受到严肃追究。
六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目标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公正、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全面形成,行政机关在预防、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通过法定渠道解决矛盾纠纷的比率大幅提升。
七是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目标是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理念,恪守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等依法行政基本要求,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措施: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总结新一届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要求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取消和下放许可事项的“含金量”,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坚决整治“红顶中介”,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二是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明确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公布权力清单的要求和时限以及国务院部门开展编制权力和责任清单试点。强调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方式,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要求建立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收费基金项目,减轻企业和公民负担。
三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要求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四是完善宏观调控。要求健全发展规划、投资管理、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法律制度,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制定并公开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清单。制定并公布政府定价目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五是加强市场监管。要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2015年年底前实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全国一张网”,实行综合监管,推广随机抽查,探索“智能”监管。
六是创新社会治理。要求加强社会治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和法治化水平。
七是优化公共服务。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
八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❸ 如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性建议

市场经济是复法治经济和信用经制
济。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诚信体系中,政府应当率先垂范。一是通过增进公务人员的信用观念,建立控制性的责任制度,建立信用奖惩机制,保持政府法
规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减少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等措施,加强诚信政府建设;二是通过做好行政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为建设法治型政府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和保障。

❹ 如何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部署,强调“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和着力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心。陕西省要确保与全国同步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必须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上实现新突破。
一、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
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改革发展也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社会利益调整更加复杂困难,这些都对建设法治政府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解决新时期各类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行政事务,把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准确落实到位,就能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保障和促进改革发展进一步深化。
建设法治政府是提高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政府要不负人民的重托,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至关重要的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建设法治政府,是促进各级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环境保护等职能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维护好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三个陕西”的基础和保障。赵正永书记在“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建设法治陕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必须要法治陕西,要确立“前提是法,关键在治,基础靠法制宣传教育”的理念。法治是实现“三个陕西”的有力保障。法治陕西是建设“三个陕西”的根本要求。因此,建设法治政府是陕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备条件和现实需要。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着力抓住六个重点
着力提高全省依法行政水平。依法行政既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也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抓好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落实。各级法制机构必须积极履行依法行政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等职能,并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要持续抓好依法行政示范创建活动,适度扩大范围,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推进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取得新成效。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法律学习培训和法律知识测试等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要组织3次以上领导集体学法,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干部培训的教学内容,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各级干部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努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着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政府治理始于决策,决策是否科学民主,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有重大影响。要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凡作出的决策不得与法律及其精神相抵触。凡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容易引触社会稳定问题的,必须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强化决策责任,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跟踪反馈评估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减少决策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对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追究责任,而且要终身追究。
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完备的法制是依法行政、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要求,要把立法重点转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上来,立经济社会急需之法,立人民群众期盼之法。同时,健全定期清理机制,及时修订和废止不适应形势、有碍发展的法规规章。要掌握真实情况,不盲目追求数量,制定真正管用的措施,使法规规章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省情实际,切实解决问题。要将群众路线贯穿于立项、调研、起草、审议等各环节,通过征集民意、专家咨询、座谈论证等方式,拓展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立法充分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体现民情。要严格立法程序,更加注重利益的协调平衡,重视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法制机构在立法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加强协调,坚决克服立法中的“部门利益化”倾向,多立高质量的法,提高立法的生命力。
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政执法是群众对政府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成效。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纵向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权,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在横向上,积极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和综合执法工作,着力解决多头执法、交叉执法和重复执法的问题。要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细化自由裁量权,最大限度地压缩执法“弹性”。不断创新执法方式,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狠抓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落实县级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和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行政执法经费要向基层倾斜,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罚缴分离制度,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决不允许无资格人员从事执法活动。
着力强化行政监督。要继续简政放权,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积极推进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理等,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创新公开方式,扎实开展“邀请公民代表走进政府”等活动,扩大重大决策、公共资源配置、部门财政预算等公开内容,不断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要依法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司法监督,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积极回应网络舆论监督。要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作为重点,加强对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和不当的执法行为。加强法制监督与行政监察的协调配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强化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在全省推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坚持好规范性文件“逢文必审”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从源头上防止行政行为违法。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切实发挥行政复议的主渠道作用,畅通复议受理渠道,改革和完善审理方式,提高行政复议的公信力。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在总结渭南、延安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推进行政复议机制创新。把行政调解作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重要职责,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引导当事人采用行政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加强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系。
三、发挥好三个作用,确保法治政府建设落到实处
发挥好各级领导的“领头雁”作用。建设法治政府,关键在领导。各级行政首长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应亲自研究部署,每年至少听取2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分管领导应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协调、督促和指导;其他领导也应坚持抓好依法行政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发挥好依法行政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依法行政纳入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科学的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不断完善考核监督制度,使法治政府建设真正成为一种硬标准、硬要求、硬约束。
发挥好法制机构的“参谋部”作用。重视和依靠法制机构推进依法行政,应是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明智选择。要进一步加强各级法制机构特别是县市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其充分履行职能。各级法制机构也要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规律和任务要求,担负起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重担,振奋精神、强化素质,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

❺ 如何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社会主义

一、政府要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口号已经提出相当长时间了,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有法可依的角度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是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依法治国首先就要依法治官,也就是官员要依法行政,如果官员不能依法行政,那还谈什么依法治国?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政府守法,不能够以政府官员的意志来代替法律。下面流传一句俏皮话:“法律不如红头文件,红头文件不如领导批示,领导批示不如领导口头指示”。在某些地方可能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如果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首先就要求全体官员一定要守法。
二、政府官员要讲理
政府官员不能不讲理,这个讲理有两个方面:
一是改革审批制。关于审批制也有一句俏皮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后来有人加了一个横批:“不服不行”,还有人加了一个备注:“说你行的人要行”。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到哪儿讲理去?当然,对于涉及到国家安全、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审批制还是必要的,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审批事项过多,审批过程不透明。克强总理宣布本届政府要大幅减少审批事项,但做起来很不容易。因为审批背后往往藏着部门利益,真正与部门利益攸关的审批事项,想让部门主动放弃是不容易的。要改革审批制,不但要取消一大批审批事项,而且要把一些审批事项改成核准制或者备案制。所谓核准制就是公布条件,有关人员来申请,申请以后在一定时间内主管部门要给予答复,并说明不核准的理由。如果对核准结果不满意,申请人还可以按照《行政诉讼法》提起诉讼。备案制则是由主管部门公布条件,申请人按程序备案即可,将来如果出问题再查处。用核准制和备案制来代替审批制,这是人大在立法过程中再三讨论的问题。凡是可以交给市场处理的事情,凡是可以交给社会组织例如行业协会等处理的事情,政府就不要多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审批事项。
二是不能因领导更换而改变原来的承诺。我听说,有一个城市引进台商投资,原来的书记说按照现有的城市规划,先发展城市东部,让台商在东边建一个大购物中心。等台商投资并建成后,书记换了。新任书记认为原来的规划不行,应该先发展西部。这样大量的人聚集到西部,东部这个购物中心人气大减,以致亏损。这种情况可能还不是个别的。
三、政府办事要提高效率
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注意综合处理问题,二是要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我是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的主席,到各地看过一些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给我展示的大部分都是电子政务,有的地方确实搞得不错。但是电子政务的目的不仅仅是用电脑来代替一些公文处理等事务性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支持政府决策。所以电子政务不但要有数据库,还要有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有比较友好的人机界面,才真正能够支持政府决策。知识库的重要性,就在于能把过去处理问题的案例都变成知识储存起来。政府一届一届地更换,过去处理问题的经验都藏在工作人员的脑子里,没有传下来,而过去的经验对今后处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法官在断案时既要讲律又要讲例,法律条文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具体情况,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援引案例。因此政府需要把过去的经验化为知识储存起来,在处理有关问题的时候可以参考。电子政务不要流于形式,不要搞花架子,领导也不要嫌麻烦而不去使用。曾经有这样一个单位,推行电子政务花了不少钱,搞了一套系统,最后领导觉得用起来不方便,就将系统闲置在那里,造成浪费。
四、政府要加强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非常重要,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任何政策都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制定的。政府出台一个政策,大家都说它好,但是往往没想它的负面作用。今天的一个好政策过了若干时间以后,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反而可能成为一个阻碍发展的政策。我们确实要加强政策研究,而且政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利弊权衡,在西方经济学中称为代价和效益的平衡分析。
例如2008年底我国启动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根据我的研究,如果当时不出台这个刺激计划,我国2009年的增长率就会下降到2.4%,肯定会造成严重的就业等社会问题。由于这一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实现了9.2%的经济增长,由此说明这一刺激计划是必要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当时确定中央政府共投资11800亿,2008年1800亿,2009年5000亿,2010年5000亿,以拉动地方政府和其他方面的投资。但实际上仅2009年银行信贷就增加了9.6万亿,再加上政府投资的5000亿,就超过了10万亿,这样当然会造成一系列的问题: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投资效益下降、环保问题增多、通货膨胀的危险增加、地方债务飙升、资产泡沫膨胀,等等。从2010年到现在政府都在处理这些问题。如果当时在政策研究上多下一点功夫,分析它的利弊,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过度,可能今天遇到的困难就会少一些。
应当加强政策研究,加强对政策出台后的利弊分析,注意兴利除弊。当然政策研究单靠政府是不够的,还要靠专家学者。我曾经讲过,专家学者的作用不是代替政府决策,但是要从探讨理论基础、借鉴国外经验、完善政策框架、分析实施难点四个方面支持政府决策。另外,学者提的意见不见得政府都能采纳,因为政府可能还有其他一些考虑问题的标准,不一定都采用最优决策,也可能采用次优决策。其实,学者的意见有60%-70%被接受就很好了。一是你提的意见可能本身不完善,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你提意见的时机可能不对,条件不成熟;三是领导可能不理解,如果你认为是正确的,可以再提。作为学者来讲,还应当做到我说过的两句话: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
五、政府要鼓励竞争,防止垄断
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因为在任何国家中,市场都是追逐效率、追逐利润的,在有关国家安全、人民生活保障、禁毒等问题上都不可能只依靠市场的力量。而且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所以宏观调控在任何国家中都是必要的。但是宏观调控不应违反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及竞争规律。
这里主要说一下竞争规律。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最后使消费者受益。如果保护垄断,限制竞争,实际上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有一种说法是反对重复建设,这是不对的。如果新建的工厂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低的成本,就应当允许建设,新装置建成后,会迫使原有的企业去提高劳动生产率,甚至迫使那些低效率的企业退出市场,最终对消费者有利,所以后来这句话改成了“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垄断本身既对社会不公平,也对劳动者不公平,因为同样劳动得不到同样待遇;对消费者也不公平,因为消费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接受垄断企业制定的“霸王条款”。所以,政府应该鼓励竞争,防止垄断,不要人为地限制竞争,保护垄断。
从企业角度看,已占有市场的企业肯定不愿意让新的竞争者进入。因为这些企业是既得利益者。就像以前挤公共汽车,没挤上去的时候就说还能再挤一下,等踩上汽车踏板之后,就跟后面的人说别挤了,等下一辆吧!政府要在市场准入方面准许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更先进的技术、更低成本的企业进入,当然进入是有门槛的。反垄断不是一般地反对企业占有垄断地位,因为有些产业门槛比较高,不可能大家都来干。《反垄断法》最主要的精神是反对企业利用其垄断地位来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六、政府要保障市场的公平,重视非公有制经济
从发展过程来看,改革开放之初说非公有制经济是对国有经济有益的补充,后来说是必要的补充。十五大将非公有制经济列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六大提出包括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新兴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十七大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八大再次强调这一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但是现在确实存在“玻璃门”等现象,国务院发布的两个非公经济三十六条中提出的“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也还没能做到,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对GDP的贡献、对就业的贡献、对财税的贡献上。这样理解是不够的,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还有三个更加重要的作用:一是鼓励创新和创业。国有企业不存在创业问题,因为资金是国家给的,而非公有制企业的资金是要靠自己筹集。提出一个创新的想法后,还要自己去筹集资金,将这个想法变成产品、变成企业、变成产业,这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可以说很多非公有制经济的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篇艰苦创业的历史。通过他们的努力和智慧,再加上政策支持,达到了今天的成功。当然也有部分人可能打了“擦边球”。美国的创业经济是它的重要动力,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原来都是普通人,最后通过创业成为富豪。所以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创新、创业,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作用。二是非公经济发展有助于打破垄断,最终使消费者受益。三是非公经济发展有助于完善市场。计划经济时期全靠国家来管理市场,实际上有两个缺陷:一是市场边角被忽略,很多小商品没人去生产。另一个就是有些新的市场需求没人去注意,因为政府计划人员不可能这么敏感。而非公经济的特点是只要市场有需求,它就会去满足。我多年前到湖北十堰看到在二汽周围兴起一批生产橡胶密封件的企业,就是给二汽配套的。
由此可见,非公经济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GDP、税收和就业的贡献,还对发展创业经济,打破垄断和完善市场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应当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一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写得更加明确,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现在非公经济和国有经济之间,在贷款、政府补贴等方面确实还有不公平的地方,需要平等地对待。还应当同等受到《物权法》等法律的保护,《物权法》经过了很大努力才最终出台,实际上强调的也是各种经济主体处于平等地位、享受同等权利、遵守同等规则、承担同等责任,这是《物权法》的重要精神。对非公经济的发展,看到它的重要性,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真正做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

❻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我们该怎么做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做法:
第一,进一步改革完善行政体制。法治政府不仅是一个有限有为的政府,还应当是一个高效便民的政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具体而言,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行政组织程序的法制化。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行政组织和程序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重点要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现在我国的组织法并不健全,只有一个80年代的国务院组织法,只有十几条,远远不够用,各部门缺少组织法,而且组织体制和职责权限尚在变动过程中,还没有完全稳定到一定程度。所以,用部门规章规定组织的职能和权限,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的,而不能简单地靠“三定方案”解决。改革开放后开展了6次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调整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所以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很重;
二是要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不仅要理顺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还要理顺行政机关内部各种职能关系,要减少政府层级优化结构;三是要规范行政行为,减少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四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第二,完善立法、执法和司法,使体现正义的良法真正得到有效实施。目前,我国的立法、执法、司法这三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门立法仍然很普遍,部门起草法律,不可避免就有部门的色彩和因素,要改革现在的部门起草法律制度,要增加公众的参与、民主的论证,以及其他部门———特别是人民代表机构,对行政立法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让立法更加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顺应民心,反映民意。
执法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我们的法律还没有进入自动运转的状态,还是运动式的执法。法律是不自动运转的,法律的实施靠媒体的曝光、领导的批示。通常事情发生之后,先是媒体曝光,然后是领导批示,接下来才是执法司法机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所以,很多重要的法律被架空了,无法有效实施,甚至有越来越多的人试图规避法律,拒绝执行法律。法律不能自动运转,是目前中国法治领域最重要的现象。因此,如何增强法律的权威、保证法律有效实施是当前法学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也应当成为决策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司法公正尤为关键。司法在法律实施乃至公民权利保障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独特。如果司法不公或者司法腐败,司法不能公正、独立地行使审判权、监督权,这个作用也发挥不了。所以,现在严格实施法律的重点,是保证法院、检察院的司法权威,保证它公正、独立地公开行使这些审判权力、监督权力。
第三,进一步健全行政程序和激励监督制度,是未来行政法治很重要的任务。如果没有行政程序法,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制订行政程序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建议各地的党政部门,要把执行、实施法律,作为政绩考核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这个地方经济抓得好不好是一个指标,但是这个地方法治搞得好不好是更重要的指标。如果以牺牲、破坏法治的方式取得了经济的发展,那是一种倒退,应该受到批评、受到苛责。所以“法治GDP”比经济GDP更重要。因为政府的职能,政府的作用,就是实施法律、执行法律,保护老百姓的权利,维持社会的公共利益。如果不讲法治,继续走“经济GDP”崇拜之路,那我们就会离法治越来越远,不可能达到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这样宏大的目标。
第四,重新认识信访和诉讼等纠纷解决制度,将各类纠纷有效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必须对信访制度、诉讼制度等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的要求。重新认识信访功能,严格限制信访范围,使信访回归到下情上达、了解信息、转交信件的最初定位。尽可能限制信访在案件实体处理方面的功能,将各类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剥离至司法救济渠道。同时建立起信访与复议、诉讼、申诉等法定纠纷解决渠道的衔接机制。鼓励行政复议机关与人民法院在信访机构设立接待室,使大批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直接进入复议诉讼等程序。还应该修改相关法律,扩大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等受案范围,降低起诉条件,改革审判方式,扩大调解和解范围。改革两审终审制度,将审级增加为三级,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提高司法裁判的公信度,将各类争议尽可能引导到正式的救济渠道上来。各级领导在重视信访工作的同时减少批示、增加指导,将各类争议逐步引导到纠纷解决的主渠道上来。应当充分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分清主次,鼓励公众更加理性地选择救济渠道,更多运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五,弘扬法治精神,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文基础。进一步提高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公务员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人文基础。通过日益广泛的法学教育和普法宣传,树立法律的权威,目前社会公众特别是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尽管政府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进行了比较广泛的法律普及工作。但是,法学教育与普法效果并不平衡。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公众权利意识强,规则意识弱;公务员权力意识强,责任意识淡;上级政府法治观念强,下级政府法治意识弱。进一步完善法律普及与法律教育制度,重点做好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上级与下级的均衡普法,鼓励公务人员通过实践掌握与运用法律。提高公众的素质,减少和抑制纠纷,鼓励公众通过合法正当的渠道解决争议。

❼ 浅谈如何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

提高建设法治政府的途径:

1、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 实现政府职责、 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2、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 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 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

3、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制度建设要遵循并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 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 扩大政府立法工作公众参与程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法规、 规章修改、 废止的工作制度和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

4、 理顺行政执法体制, 加快行政程序建设,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权责明确、 行为规范、 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建立公开、 公平、 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

5、 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 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内容包括: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和政协的民主监督; 接受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

补充:

法治政府就是政府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法治原则,严格依法行政,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督促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❽ 如何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正理平治方能民安物阜;高悬秦镜方能比屋可封。法制政府建设是将政府的决策、执行,再到监督,形成一个严密的闭环流程,再用法律的执行力加以巩固,即可称为法制政府建设。法制政府建设是新时期打造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已经步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如何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事关小康社会的打造与国计民生的发展,因此本文从什么是法制政府建设做为切入,继而阐述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如何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更好的推进我国法制政府的建设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一、法治政府建设

在谈法治政府建设之前,我们先要搞懂什么是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内涵。广义的法治政府强调的是一切以法为大,从政府的设立、政策的出台、政府的运作、政府的人员变更等等,都要依法而行,依法来衡量其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而狭义的法治政府就是“公权力的执行者要依法来治理社会、行使权利,而不是用人的主观意识来治理社会、行使权利”。这种狭义法治政府的内涵,也是法治与人治的最根本的区别。不论是广义的法治政府,还是狭义的法治政府,它们的内涵简而言之的说,就是法大于一切。对执法者、对社会、对政府及职能机构,都要用法律来约束、依法来治理。

基于法制政府的建设,我国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中有明确的指示,概况来说有八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能力与依法执政的能力;二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要进行有效的更改;三是,在决策上要依据科学民主的表决进行;四是,在执法方面要体现公正、文明的执法;五是,在行政方面要坚持政务公开;六是,在行政监督上要强化社会的监督与问责;七是,在解决社会矛盾上要依法进行;八是,在法制政府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以上八个方面的指示,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将我国的政府建设成为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效能政府、诚信政府和有限政府。

二、法治政府建设的意义

一个文明进步的国度需要依法治国,而建设法治政府又是一个现代的、文明的法治国家的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小康和谐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取得了喜人的成果。面对我国国力的逐渐强盛与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更应该搞好法治政府的建设,因为它是推进中国法治现代化、民主化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实现我国政治文明的又一重要的举措,就其意义而言广泛而深远,下面我们以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做简要的阐述。

第一,建设法治政府可以有效的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的行为,可以更好的保障广大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所以,我们从监督政府行政职能的角度来讲,建设法治政府最根本的受益者还是广大人民,以保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为目标,更好的体现了我国政府职能部门执政为民与执法为民的宗旨。

第二,建设法治政府可以促进我国小康和谐社会的打造。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政府职能部门更应该行驶好手中的权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保驾护航,为使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国家而做好服务与保障的工作。

第三,建设法治政府是提升我国政府职能部门行政水平的有效途径。行政水平强悍的政府职能部门,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民;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人员,才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切实的做好行政工作,所以,建设法治政府对行政人员的素质会有更高的要求,对行政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服务水平会有不断的促进的效能。

另外,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完全融入到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洪流之中,大力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良好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打造我国富强民主国家与对外改革开放形象的一种重要的体现与良好的姿态。

三、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已有多年的时间,并且也取得了实质的进展,然而,从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步伐来看,依然是比较怠慢,有些执法部门还存在有法不依、舞文弄法之事。下面我们以主要的几个方面进行例举。

(一)职能部门,尸位素餐

法治政府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应该是服务型的政府职能部门,然而,目前有些行政职能部门,对于法治政府建设依然是停留在理论上的认识,而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法治政府的建设中来,特别是广大百姓关心的问题,比如,在拆迁补偿、下岗再就业、医疗保障、孩子就学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百姓切身的利益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有些职能部门总是运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而不去解决实质的问题;还有的职能部门面对问题,总是采取绕开矛盾的办法,而不去触及实际的麻烦,或者采取视而不见或笑而不为的态度,网上我们看到的“微笑哥、手表帝”等等,这些行政人员的素质,实在令我们堪忧,对其深查,结果大多是问题官员。百姓之事无小事,如果我们解决不好就极易激化矛盾,使干群关系发生危机,使政府形象受损。

(二)粗暴执法,滥用权力

我国国务院对在责任政府的打造中指出:“人民委托政府行使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作为受委托人委托的政府,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必须以坚持对人民负责为原则”。然而,就目前来看,有些政府职能部门还存在粗暴执法、滥用职权的现象。比如,“部分城管人员对不法商贩的殴打、部分政府人员对于强拆的怂恿与暗中支持”等等。这些现象都严重的损害了政府的形象,玷污了我国执法机构执法为民的意愿。还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对于粗暴的执法不向内找,及时的纠正;而是向往去推,极力的寻找粗暴行为的借口,还美其名曰,说是“为了社会文明的需要、为了城市发展的需要”等等。对于这些现象执法部门不仅是工作上的不文明,而且是严重的执法犯法,对于这些现象如果我们不及时的纠正与处理,必将造成更为广泛的影响与伤害。
(三)依法违法,限制上访

有些地方执法部门对于社会矛盾,往往采取捂、压、瞒的办法,然而,不从实质上去解决矛盾的行为,也必将激起更深层的矛盾。比如,对于拆迁的钉子户,不采用人性化的办法,来寻求双方意见的统一,而是采取暴力的手段对待,这使很多弱势群体在上告无门、上告无人理的情况下,走上了上访之路,这种现象也是近些年来我国越级上访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越级的上访,一些地方执法部门为了捂住丑事、瞒住上级部门,往往采取更为偏激的做法进行处理。比如,以“非法上访”的罪名将上访者进行非法劳教,或以不稳定份子的帽子扣在上访者的头上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等等。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取消了劳教制度,但是,部分地区还是存在黑监狱的现象。

人民群众的上访是宪法和我国法律赋予的权利。对于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依法违法的现象,应该受到全民的监督,并在国家法律的机制下,给予及时的纠正与处理,对于相关的责任人也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我国在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中,还应该更广泛的采取民主与科学决策的态度,不然,也会出现法令不周、深文周纳之事。

在2014年4月,我国的国家信访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这则办法中有两条是这样规定的:“1.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项,不予受理;2.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及执法部门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及错误现象,对于其它的一些不文明行为与错误现象还有很多,我们这里不一一例举,然而,这些错误现象与不文明的行为,与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却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所以,要想推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还是任重而道远。在下一章节,我们将在如何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方面,提出若干的建议,旨在引起同业的共鸣,共同促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走得更快、更稳。

四、董发挥政府法制机构职能

政府法制工作,是我国经济建设与国力发展的强劲保障;而政府法制机构,又是我国政府工作重要的基础架构,充分的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职能,对于推进我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意义。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作为政府法制机构还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侧重。

第一,要严把文件的制定、审查、备案、清理工作。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对于法治政府的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意义。有法可循方能执法如山、有法可依方能执政为民,而起草制定规范性的文件,又是政府法制机构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依法严格的制定、审查与发布规范性文件,才能从根源上树立起法制的公平与威严。在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过程中,还要严格执行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做到与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不相抵触;不违背普世的价值观与公民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广泛的采取各方的意见与广大百姓的意愿,在文件发布的十五天内,要向同级人大及上级政府报送,并接受其监督。

第二,要严把行政决策关。对于容易引起争议的决策,比如,土地征收、旧城改造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决策,要提前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并且要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守问责制度,加强执法过错的责任追查,做到奖惩分明、有错必纠,切实的做好政府职能的转变,为打造名副其实的服务型政府作出应有的努力。

第三,要加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执法监督意识。有执行就有监督,监督是防止执法错误与纠正偏差的最好办法。作为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不但要做好事前的审查,还要做好事中与事后的监督;另外,在机制建设方面还要有所侧重,要把与百姓生活、生存密切相关的行政执法,作为重点的监督对象,在监督的过程中还要采取公开公示、设立举报热线、办理行政复议等多种方式。

第四,要全力化解各种纠纷,做好行政复议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是建设法治政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在办理行政复议的过程中,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办案的作风,尽量为申请人提供便利的渠道,并采取公开、透明的审查模式,接受广大群众的广泛监督;同时,还要勤于总结成功的办案经验,并将之妥善的运用,以此做好各种化解与协调的工作。

第五,要做好法律的咨询与服务的工作。作为政府法制机构,不但要为政府做好法律顾问的角色,还要为广大百姓做好法律的咨询工作与必要的服务,让广大百姓能充分的利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另外,作为政府法制机构在工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工作的方法与思维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文件的审查、行政复议和对于行政执法的监督与调解等方面,还要把全力助推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放在首要的位置,并落到实处,比如,在行政制度和审批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为法治机构就应该积极的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对于政府的重要决策,就要敢于把关、积极的参与。

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功,非一个机构所能力及。它还需要政府的其它机构,还有我们整个社会与全民的参与。然而,具有政府的参谋、助手与法律顾问职能的政府法制机构,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却一直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本文着重阐述了政府法制机构,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所应实践的策略与所应付出的努力,当然,以上的观点只代表一家之言,有不当之处,还望同仁们能给予指正,共同为推进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作出贡献!

热点内容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
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发布:2025-01-18 11:10:53 浏览:208
2013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8 10:10:11 浏览:745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
过有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5-01-18 09:47:05 浏览:433
法治云端 发布:2025-01-18 09:46:08 浏览:560
委托代理经济法 发布:2025-01-18 09:45:21 浏览:196
司法局三下乡 发布:2025-01-18 09:44:41 浏览:370
坚持统一立法 发布:2025-01-18 09:35:30 浏览:236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09:31:40 浏览: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