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道德的资料
㈠ 关于道德有哪些介绍
人类社会是由客观和主观两个世界构成的。人类的主观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现象系统,包括诸如素质、能力、意识、信仰、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心理、情感、性格等各种意识形态。
在这个系统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居于核心位置,起着主导作用。也就是说,道德是人类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具有的特殊属性。
㈡ 什么是道德,道德的功能和作用有哪些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版。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权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2)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
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㈢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主要内容有哪些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3)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
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大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社会的精英分子,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
㈣ 谁能告诉我关于道德品质的资料(狂急!!!)
道德品质的概述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社会集体生活中,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便产生了调节行为的准则。人们不仅根据这些准则来评论一个人的行动,而且也根据这些准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当一个人按他所处的社会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合乎道德的;一个人不按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或是直接违反这个集体的行动准则去行动时,我们就说他的行动是不道德的。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各个阶级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的反映,它具有阶级性;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道德准则。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是伦理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
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常常依据一定的行为准则采取某些有关道德方面的态度、言论和行动。道德品质就是指一个人在一系列有关道德的行动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经常而稳固的倾向和特征。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在社会道德舆论的熏陶下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它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道德品质作为个体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依存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条件,也有赖于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此,道德品质就成了心理学的一些分支(如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所研究的对象。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有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三种基本成分。这三种基本成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一般说来,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根据,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倾向;道德行动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指导与影响之下,通过一定的练习和锻炼形成起来的;同时,道德行动又可以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因此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就是这些基本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一种综合过程。学生具有道德品质不只是具有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而且要表现为道德行动,许多道德行动还应该培养成牢固的习惯。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矛盾斗争的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每达到一定的时间或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来。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动有着质的区别,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当然,这种差异也表现在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上。
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从各个不周方面去进行,有时可以从培养学生道德行动和习惯开始,有肘可以从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着手,有时可以从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做起,不能机械地遵循由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行动和习惯的途径。但是只有在这些基本的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时;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形成。
在我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和周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条例明:确规定的。但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性,由于心理活动的某些特点,学生的道德认识同成人往往并不完全相同;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征,尽管家长和教师都很熟悉,但可能并不真正理解它。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时,还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活动的规律性。道德品质的形成是发展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由社会影响和教育要求直接转化的简单过程。道德教育的效果不仅依赖于各种外部条件,同时也依赖于学生本身的各种内部条件。所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
㈤ 道德包括哪几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5)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㈥ 简述道德的起源和特征。
道德的起源:
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却不能分辨对错。
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
道德的特征:
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具体来说,不可以强求古人遵循今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小孩遵循成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女人遵循男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穷人遵循富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道德,这种说法反过来也是正确的,不可以强求今人遵循古人的道德。
也不可以强求成人遵循小孩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男人遵循女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富人遵循穷人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发达国家遵循发展中国家的道德。
(6)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
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㈦ 给我一些关于道德的资料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内包括忠、孝、仁容、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
㈧ 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实践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较为粗略,后者较为精密。思辨只有对错之分,没有中间状态,而实践的精髓正在于选择,并且中间状态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在对待恐惧时,有三种选择,鲁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这种选择就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两种选择就被认为是违反道德的,所以说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但是,一只燕子带不来春天,一次良好选择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还要多加一个限定,即养成习惯。综上所述,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
(8)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一、道德功能
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道德的活动既然是一种活动,当然也不能例外,它也是为了追求某种幸福。
人类的灵魂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部分,即营养和繁殖的部分,感觉和欲望的部分,心灵和理性的部分。道德既然与实践和活动密切相关,所以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类灵魂中感觉和欲望部分的幸福。
二、道德准则
既然道德是一种良好的选择习惯,像射箭一样有一个标靶,即人的幸福,所以也像射箭一样,需要在实践中根据感觉来调整和提高它的命中率。因此,说道德的准则是感觉当不为谬误。
有人说道德的准则是自由,而把自由又定义为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这话一半正确,一半不正确。因为相同人的幸福是相同的,不同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对幸福一概而论,是智力不成熟的表现。人的性格是有多样性的,有的人爱好思考,有的人爱好运动。
即便同一个人,小时候和长大了的性格也有可能不同。因此,幸福和快乐也具有多样性。对待不同的人,幸福既然不可以一概而论,相应的道德也就不可以一概而论。
如果对象全都是自由人,那么既不压迫人,也不受人压迫诚然是一种道德,但是如果对象一方是自由人,一方是奴隶,那么道德就是一方压迫另外一方。不可以强求相同的人遵循不同的道德,也不可以强求不同的人遵循相同的道德。
㈨ 有关道德行为的资料(文章或短文(简短))
诚实可贵——读《退钱》故事有感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这是我读了《退钱》这篇文章后所领悟的。
这篇文章使我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从而帮助我们从小树立起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一篇值得一读的好文章。
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方志敏退钱的一个故事,他是一个诚实的人,是一个正气凛然,坚贞不屈的人,当牺牲是,只有36岁。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推崇的一种美德,是一个人道德思想与道德行为的体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理解的亲和力,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诗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拥有诚实守信,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取得应有的成就拥有诚实守信,世界会无限大,生活会无限美好。
读了这篇短文,使我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它对我们的成长和成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要以诚待人,以信对人。在答应别人的事之前,一定要慎重,认真地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到的再答应,一旦答了,就要千方百计地去做好,这样才能不失信与人,才能值得别人的信任。
让我们携手来精心呵护我们纯洁的心灵,一起来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以诚实守信为航标向着目标而努力前进吧!
㈩ 道德包括哪些方面
从形式来看,道德包括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
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10)有关道德的资料扩展阅读: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念,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人们行为的规范。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大自然的次序关系,这个很容易理解,春种秋收,这就是道;苹果熟了自然落地,也是道;白天太阳升起,晚上月亮出来,这也是道。
“德”者“得”也,既然明白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那就要随顺大自然的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去做人做事,这就叫做德,比如父母慈爱儿女,这就叫德;儿女孝顺父母,也叫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也是德。
“道德”这两个字最早连起来用,见于荀子著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从此人们就一直沿用下来,做人做事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道德代表了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用以衡量人们行为是否正当合理,与法律相辅相成,共同起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