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道德
❶ 如何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1000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第二重身份:网民。现在的大学生几专乎都拥有网民这一身份,网络交友、属网络购物、网络游戏进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缺乏道德伦理的现状。譬如,网络谩骂、网络乱伦、网络人肉搜索、网络犯罪等不道德的行为,当前对于这些行为还没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控制,而且法律法规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成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目前网络秩序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要依靠道德这种具有自律性的行为来约束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言行。本文试图从内因外因两个层面,即大学生群体的道德观与整体社会的道德氛围两个角度出发,探索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道德观的内外措施。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观
网络道德观不外是人们尤其是大学生在网络空间,即虚拟的社会空间里体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是现实生活中道德观念在信息化时代的延生,是新时期所特有的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的道
❷ 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初探
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完全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时代给教学带来的变化,教师就必须进行角色的转换,不断提高信息素养。但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的新形势,肩负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变革中去。是我们当前亟待考虑的问题,使之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一、教师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1、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习模块的构建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信息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电脑网络进入学科课程教学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理论及观念、教学策略及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多年沿袭下来的“一个课本一张嘴”的授课模式也在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授课方式。教师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养也就变得更加重要。 2、课程改革的要求 当前的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把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目标的一部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方案》中提出要加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认知的工具和管理的手段,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课程的信息化水平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首先强化自身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实施和推动素质教育。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它要求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学科教学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收集、判断、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和信息化社会中的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要素。这就要求教师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从而来优化教学过程,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根据信息社会环境及其教学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可以将教师的信息素养归结为“技术”和“意识”两方面 1、信息技术方面: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使用各种信息传播工具获取信息。包括:(1)基本操作能力:了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操作系统基本知识。(2)写作能力: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写作,初步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及网页制作能力。(3)如会浏览互联网和网上图文资料下载方法,能正确下载和安装应用软件等。(4)能根据自己的目的对信息进行组织、编辑,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处理信息,用多媒体方式表达出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发布、教学、交流和讨论等。 2、信息意识方面:它不是具体信息技术层面的内容,而是就教师对信息的态度、认识层面的要素;但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信息素养中的观念性问题;而只有观念的更新和确立才是带有根本决定性意义的转变。包括:(1)快速获取信息:为解决问题而确认自己所需要获取的信息是什么,能制定获取信息的几种策略。(2)加工处理信息:能有效地整合信息以创造性地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工作中常有创新。(3)运用信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有积极学习和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的欲望,并能付诸行动;善于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能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信息工具,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4)信息道德修养:应具有辨别有用信息与无用信息、健康信息与污秽信息的能力,抵抗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污染;有责任和义务教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其中“信息意识”这一要素,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具备了对信息较强的敏感度,具备有主动获取、分析、加工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能力。才有利于教师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跨越式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 1、学校要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训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在起初的阶段的办法是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课件开发平台的使用、动画制作软件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一系列课程的培训。可以先以中青年教师为突破口,重点培训,以点带面。其次通过培训要重视教师的观念的更新,培养信息素养所包含的理念:数据的处理和使用过程,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数字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教师在英特网上查找新的有关信息素养方面的理论文章,通过教师交流学习、座谈讨论,写出学习心得体会。同时聘请有关专家作相关的辅导报告,注重突出主体、模块结合、关联指导、反思升华的课程整合原则,突出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突出课程教材改革、突出课程的整合、突出信息技术的教育科研。 再次信息技术的培训要持之以恒,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要使教师适应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以常抓不懈的态度。但是在培训中要避免过分的注重技术层面的培训,主要是学习动画和网页、课件制作等;很少涉及关于有目的地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整理信息、发布信息进行交流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 2、学校要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搭建舞台 学校不仅要在教师技术培训方面下一定的功夫,还要让教师掌握利用现代技术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教学成果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这并不是一两次培训就能做到的,而必须是通过长期的学习与实践,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好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在注重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的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评比,或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的教学评比及各种信息技术的竞赛,同时对教师日常的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工作进行鼓励和督促。要让教师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不是应付几节公开课,应付评比,这样的化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无法提高的,而是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素养才会提高,教师才会有所感悟,才有利于学校的信息化的发展。 3、学校要创造环境让教师自己培养信息素养 目前很多学校都配置有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建设了校园网。开放了多功能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学校中所有计算机都能联入互联网;同时学校也相应成立了网络中心购进了大量的软件和教学资料,逐步在建立学校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同时在探索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和模式,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验研究,来推动整个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有自觉的学习和使用信息化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先自己培养适应网络阅读,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阅读;基于网络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教师应感到网络阅读将成为教师获取知识、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其次,教师应习惯用电脑写作。在电脑上写作,除了方便于编辑、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实现网络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即利用网上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来帮助写作。当然,还要掌握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写作。如教学课件、电子幻灯片、个人教学网站的建立等。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成就感。再次,教师应学会和主动地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体室或电脑室上课,是教师信息素养提高过程中的分水岭。对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并不要求一节课从头到尾都用信息技术,也不等于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教师应边学边用,逐步掌握和提高。最后,教师应经常培养自己多用电脑处理日常事务。只要能用电脑处理的事情,就要尽可能让电脑来做,如学生成绩统计、电话号码管理、家庭藏书管理、帮助子女学习等。教师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自我的培养,适应学校信息化环境才能加强自身信息素质。 4、教师应培养自我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 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最高层是信息应用。就是应用信息去解决学习生活,乃至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培养教师的高级思维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尤其是应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信息意识、信息技能都能在学科学习实践中得到体现。教师合理选用信息的能力,不应始终注重机械照搬现成的教学用课件上,这些课件并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而应有意识的注重在这些教学课件中的教学素材上,目前上海的语文学科教学配套课件中有很多与教学有关的素材,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进行适当的选用上,对于这些素材,可以说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的空间。教师只需进行适当的加工,就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理念,是未来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不需要教师成为计算机的高手,而是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加工的能力,更注重的是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筛选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应能主动的根据教学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化的探究学习,从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❸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
二十世纪末的今天,世界继新技术革命以后,又掀起了一场以加速社会信息化为宗旨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浪潮。信息正以其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渗透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空间。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计算机互连网络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计算机网络也像其它事物一样,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必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非凡是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大,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轻易受其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而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相应的信息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是非观念、规范行为,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一、明确目的,正确对待利用网络的娱乐功能
计算机是一种学习和工作的工具,也是一种娱乐工具。目前学生对计算机课的爱好往往不是来源于计算机知识本身,而是来源于对网上聊天、交友、网络游戏、网上恶作剧等的热衷。笔者所教的的学生中就有提问怎样用逻辑炸弹炸别人邮箱的,怎样当黑客的怎样套别人密码的等等。虽然不能就此认为该学生品质恶劣,但至少说明网络上的一些不良影响已经影响我们的学生。诚然为人们提供娱乐是网络的功能之一,但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正确对待利用网络的娱乐功能以游戏为例:有益的电脑游戏对练习学生的协调能力、判定能力等有一定的帮助,而且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但假如把电脑游戏视作计算机应用的全部,沉迷于此则只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同时市面上的许多游戏并不适合小学生玩,比如《反恐精英》,学生们在游戏中往往是被刺激的效果、精美的画面所吸引,而对其中的思想性和意义缺乏正确的熟悉,其中许多血腥、暴力的场面对他们是有害的。这时,我们要教育学生,现在还处于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帮助我们学习的工具,而不是作为高级的游戏机。
另外,还可以鼓励那些喜欢玩游戏的同学,假如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爱好,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培养信息辨别能力
按照传统的教育观念,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很多家长鼓励孩子加入互联网正是看中了互联网络强大的知识传播功能。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青少年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把握了多少信息。通过互联网络,孩子可以学习如何检索、核对、判定、选择和处理信息,以达到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这种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更为重要。但是,假如放任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驰聘,缺乏正确的引导,他们就会在网络中“迷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例如,有的学生分不清网络中的真实与虚假,把一些未经证实的消息到处传播;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反动、暴力甚至色情的内容等。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提取信息,还要学会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辨别是非,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才能更好地取用网络信息。经过教育,他们熟悉到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偏差,开始思考“为何用?怎样用?”的问题了。为了帮助大家正确使用网络信息,教师可以搜集一些与中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网址,并介绍他们上一些具有一定学习价值的教育网站如k12等,让上网的同学学会如何运用网络去实现自主学习。
三、努力规范网络行为
由于学生处在全新的网络环境中,操作计算机网络的机会较多,信息的交流及对事物处理和评价的方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已经不足以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因此,经常会发现学生在上网时的“不正常”行为。
例如:一些同学自恃计算机水平较高,他们私自携带软盘通过教学网络攻击教师机和服务器,造成教学网络的瘫痪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还有的强行控制别人的计算机,随意删除别人的软件及作品,破坏别人的工作和学习。对于这些“不正常”行为,我们要熟悉到它的潜在危害很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一旦不正常的行为养成习惯,步入社会后,将很难改变。俗话说“小来偷针,大来偷金”。现在可能只是恶作剧,到别人的电脑里做一些破坏,删掉一段文字或一幅图画,明天可能就是真做实干,当黑客到别的企业里毁掉一批数据或资料,做危害社会的事。对于以上这些行为,我们应当尽早建立网络环境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帮助广大学生增强网络法制和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提高是非的分辨能力,使其网上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要求。
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就为网络的负面影响而不让学生上网。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意识,减少由于网络负面影响所带来的损害,是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培养教育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人才的需要,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❹ 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到信息传输的安全、信息存储的安全以及对网络传输信息内容的审计三方面。
鉴别
鉴别是对网络中的主体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验证主体身份。一是只有该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密钥;二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令牌卡;三是只有该主体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字等。
口令机制:口令是相互约定的代码,假设只有用户和系统知道。口令有时由用户选择,有时由系统分配。通常情况下,用户先输入某种标志信息,比如用户名和ID号,然后系统询问用户口令,若口令与用户文件中的相匹配,用户即可进入访问。口令有多种,如一次性口令,系统生成一次性口令的清单,第一次时必须使用X,第二次时必须使用Y,第三次时用Z,这样一直下去;还有基于时间的口令,即访问使用的正确口令随时间变化,变化基于时间和一个秘密的用户钥匙。这样口令每分钟都在改变,使其更加难以猜测。
智能卡:访问不但需要口令,也需要使用物理智能卡。在允许其进入系统之前检查是否允许其接触系统。智能卡大小形如信用卡,一般由微处理器、存储器及输入、输出设施构成。微处理器可计算该卡的一个唯一数(ID)和其它数据的加密形式。ID保证卡的真实性,持卡人就可访问系统。为防止智能卡遗失或被窃,许多系统需要卡和身份识别码(PIN)同时使用。若仅有卡而不知PIN码,则不能进入系统。智能卡比传统的口令方法进行鉴别更好,但其携带不方便,且开户费用较高。
主体特征鉴别:利用个人特征进行鉴别的方式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目前已有的设备包括:视网膜扫描仪、声音验证设备、手型识别器。
数据传输安全系统
数据传输加密技术 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以防止通信线路上的窃听、泄漏、篡改和破坏。如果以加密实现的通信层次来区分,加密可以在通信的三个不同层次来实现,即链路加密(位于OSI网络层以下的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传输前对文件加密,位于OSI网络层以上的加密)。
一般常用的是链路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两种方式。链路加密侧重与在通信链路上而不考虑信源和信宿,是对保密信息通过各链路采用不同的加密密钥提供安全保护。链路加密是面向节点的,对于网络高层主体是透明的,它对高层的协议信息(地址、检错、帧头帧尾)都加密,因此数据在传输中是密文的,但在中央节点必须解密得到路由信息。端到端加密则指信息由发送端自动加密,并进入TCP/IP数据包回封,然后作为不可阅读和不可识别的数据穿过互联网,当这些信息一旦到达目的地,将自动重组、解密,成为可读数据。端到端加密是面向网络高层主体的,它不对下层协议进行信息加密,协议信息以明文形式传输,用户数据在中央节点不需解密。
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 目前,对于动态传输的信
❺ 什么是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加工、存贮、传播和利用等信息活动各个环节中,用来规范其间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的总和。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信念、价值观和习惯,从而使人们自觉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
信息道德作为信息管理的一种手段,与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信息及信息行为的规范和管理。信息道德以其巨大的约束力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人们的信息行为,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必须考虑现实社会的道德基础,所以说,是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建立和发挥作用的基础;而在自觉、自发的道德约束无法涉及的领域,以法制手段调节信息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则能够发挥充分的作用;信息政策弥补了信息法律滞后的不足,其形式较为灵活,有较强的适应性,而信息法律则将相应的信息政策、信息道德固化为成文的法律、规定、条例等形式,从而使信息政策和信息道德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更加有法可依。信息道德、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三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各种信息活动的正常进行。
❻ 信息道德修养和网络安全是否同等重要
信息素养作为一个概念,从其最初的简单的获取、处理、发布信息的简单能力,逐渐上升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丰富的内在意义。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道德。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爱护信息公共设备。
2.信息意识。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3.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从使用的角度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社会的影响等;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和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会使用有关信息技术的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的故障;了解多媒体和网络,并能操作;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和浏览器等);掌握与各学科学习有关的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等;对简单的计算机软件通过帮助信息学会使用。
4.信息能力。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甚至为终身学习、将来在信息化社会中开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
❼ 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包含什么急用啊~~救命~~重赏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们慢慢地认识到信息化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是评价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美国、日本、挪威等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中明确规定了“所有的学生都将具备信息素养的能力”,我国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尤其是在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我们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在此总结出几点粗浅的经验,以作为引玉之砖。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
二、何谓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检索技能已经不仅仅是在有围墙的图书馆内对确定的出版物的检索能力,而是突破了固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物的概念,所检索的信息可能是在网络上的可视的、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信息检索能力必须与当代信息技术结合,成为信息时代的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设信息素养课程,以提高人们对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1987年,信息学专家Patrieia Breivik将信息素养概括为“一种了解提供信息的系统,并能鉴别信息的价值,选择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掌握获取和存储信息的基本技能,如数据库、电子表格软件、文字处理等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明白自己需要的信息,有能力获取、评价、有效地应用自己所需的信息。随着教育者对信息素养重要性认识的加深,1991年美国监督与课程发展协会(ASCD)提出信息素养应该成为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组成部分,竭力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1995年南澳大利亚大学认为,信息素养应该是“熟悉与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关的词汇与策略”。199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信息能力:创造学习的伙伴》中进一步制定了学生学习的9大素养标准:
1、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高效地、有效地获取信息。
2、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3、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4、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5、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文学作品和其它信息创造性的表达。
6、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努力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到优秀。
7、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认识信息对民主社会的重要性。
8、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
9、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积极参加小组的活动来探求和创造信息。
三、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
根据国外关于信息素养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教学的实际,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具有较好的信息道德伦理修养
信息伦理道德在信息时代尤其需要加强,这是因为传统的社会条件下人与人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人对某些问题的自律或良好的道德表象是由于受到社会的舆论的压力,但在信息时代,人与人的交往是隐现的,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网上说谎,使用粗言秽语,阅读不良信息,发放病毒、甚至各种各样的信息犯罪不断出现并呈上升趋势等令人担忧的现象,正是由于其信息交流的隐蔽性所导致的,缺乏直接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的压力。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更大。所以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的人。具体表现在能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地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甚至给计算机加设密码等;同时不制造不传播黄色的、反动的信息等;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不非法复制软件和购买盗版软件。不制造和传播病毒。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注重集体、敬业精神和高尚情操。能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法律法规。遵守信息法律法规,做到网上文明聊天、负责任的使用信息等。
2、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
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意识,能快速的判断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渴望。如遇到问题想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如果知道做某一件事情必须要利用信息技术,自己一定会积极参加;一有空就使用信息技术等。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如利用信息技术能把事情做的更好;通过信息技术能知道更多自己想知道的信息;信息技术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更高的层次等。使用信息技术能获得美好的享受。如信息技术能做更有趣更富想象力的事情;信息技术能更具创造力的完成的任务;使用信息技术使自己感到很舒适等。能克服信息技术的恐惧症或消极影响。
3、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这是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基础。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知识都做了很好的规定,我国在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生信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从使用的角度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学生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主要包括:
(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社会的影响等。
(2)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的故障。
(3)认识多媒体和网络,并能操作。
(4)能理解信息技术的科普文章、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浏览器、FrontPage等)。
(6)掌握与各学科学习有关的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等。
(7)对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能理解并通过帮助信息学会使用
(8)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
4、具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是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中最具活力的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甚至为将来的终身学习、信息化社会中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具有快速的确定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并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确定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成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分析、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评价、筛选、判断、分类、存储信息的能力,具有组织、表达信息的能力。
(3)具有信息的通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如电子邮件、局域网、Internet等)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4)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等形式)展示自己作品(或学习成果)的能力。
(5)具有信息的加工能力,根据已有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利用计算机自主的解决其它学科问题的能力。
(7)对于信息资源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具有查错和纠错的能力。
(8)具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学科课程设置及软硬件环境支持
1、课程设置
我们于97年即参加杭州市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参与试点教材的编写,在开始的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选了“初识Computer”、“打开Windows”,“使用Word”,“应用Excel”及“漫游多媒体和Internet”这5个单元,共计60课时。另外还选编了阅读材料48个,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提高。至2000年,教材内容改为《Photoshop》、《Authorware》、《AutoCAD》、《ForntPage》四块内容,以设计创意为主。
2、硬件环境
我们从最早的2台服务器,用HUB、双绞线连接100多台电脑,实现校园网上的办公自动化、网页浏览、校内E-mail收发等功能,发展到现在9台服务器,400多个节点,主干千兆,桌面100兆的速率,功能上除了原有功能以外,还增加了VOD点播、科利华校园网络操作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功能。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学校每个教师配备电脑到办公桌,每个教室的电脑接入校园网,有二个多媒体的计算机教室和一个多媒体的语音实验室,配备了TP2000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物展示台,大屏幕投影仪。这三个教室同时还兼作电子阅览室,可向学生开放。所有电脑都接入到Internet。
3、软件环境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NT4.0,加装SP6.0、IIS5.0以DNS解析实现校园网上的虚拟Internet,用Exchangeserver5.0实现校园网上的E-mail收发,科利华校园网络操作系统实现了电子备课、校务管理、虚拟网站等功能。同时,我们的校园网上还有数万张的图片、GIF动画、上千首的MP3音乐、300多部电影、常用的教学课件、积件库、学科教学网站提供师生教与学的素材、学习心得、点评、心理咨询网站“心灵家园”实现实时的网上交流等等。
五、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些实践与研究
有合理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软硬件环境的支持,我们结合信息素养的概念及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容体系,在几年来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在各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一些信息素养培养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1、结合本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就像要学好武术,必先要学武德,同样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必先要学习信息伦理道德修养。
在每学期的开学初,第一课必是课堂常规,根据现代教育技术室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订一些实行细则,加以落实。如提前三分钟到机房前集中,规定“三带三不带”即要带教材,笔记,鞋套,不带饮料,零食,磁(光)盘。在机房外排队、肃静后进入机房,进入机房后填写《上机登记表》,发现机器问题及时报告教师,以便及时处理。下课后做到三检查,即检查电脑是否正常关机,鼠标键盘是否摆放整齐,凳子是否摆放整齐。每节课安排值日生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提醒学生在上课或上机练习过程中,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修改机器设置,不乱设置密码,不删除别人有用的文件,做到文明上课文明上机。
所有这些规章制度做到学前教育,即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之前进行教育,主要是一些课堂常规。学中教育,主要是针对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教育,如删除别人的文件,网上聊天的文明用语,磁盘光盘的带入管理等,在上课及上机练习过程,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组成几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创意,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分工合作,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学后反馈,即一节课结束后,发现问题及时查对登记表,找到学生进行教育,及学期结束后,结合本学期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方面的表现予以打分,记入平时成绩在学期总分中占一定比例,并与班主任联系。
经过这样的一系列教育措施的落实,几年来,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基本做到了爱护公物,没有发生过一例故意破坏鼠标键盘等设施的事件。甚至没有发生过粗暴使用的事例,网吧老板常见的用户大力拍打鼠标键盘的事例,也没有在我们的教室里发生过。学生都非常爱护自已的设施,因为学生都懂得这是自己的设施,是为自己的学习服务的。
经过这样的教育及长期持之以恒的落实措施,学生基本上都能负责任的使用设备和信息。不随意地删除系统软件,篡改计算机的设置,或故意删除、修改他人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文件;能主动抵制黄、赌、毒、反动等不良信息的入侵。相信这样的学生以后出现在任何场所的机房中或网络环境中都会是一个具备有良好信息伦理道德的文明使者。
2、结合本课程,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积极的态度
我们合理的课程设置及先进的软硬件环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物质平台,也大大刺激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可充分发挥自已的创造力与想像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触到最新的知识,在教室里可以通过电脑找到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资料,可以查阅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查阅其他同学完成作业的情况。在课外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上网冲浪,可以继续完成课程中的作业,可以通过网络在“心灵家园”中倾诉、聆听,得到心灵的完全放松。
在信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一条主线,三条辅线,主线是用FontPage制作网站,发布信息。辅线是用Photoshop制作漂亮的静态图片及按钮;用Authorware创作多媒体动画作品,达到在互联网上发布;用Flash制作动态的标题及动态的按钮,让网页更富动感。而每条辅线之间又是相辅相成的,在Authorware和Flash课程中要用Photoshop来更改图片的大小,修改图片的瑕疵,甚至自已制作一幅漂亮的背景图片等等。在Authorware中可以插入一个Flash的作品等。
这样融会贯通,真正达到学以至用,学生明白并不是为了学习一个应用软件而学习,学会一个应用软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学会了Photoshop也并不是为了应用于FontPage或Authorware或Flash,其实它还有更大的用处,有些学生就用Photoshop制作出了精美的海报广告,制作出了漂亮的富有创意的班旗,制作出了校报校刊上的标题,制作出了学校电视台的台标,制作出了富有创意的作品参加竞赛等等。
我们的三个计算机房在中午、下午二个时段完全向学生开发,并有教师管理,参加的学生十分踊跃,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来参加上机的学生很少有玩游戏的,这与网吧里十分不同,来参加上机的学生大部分是来完成自己的作品的,上网的学生也有很多是在查找相关的资料。因为亲手完成一个作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可以获得很大的成功感及愉悦感,这种感觉比电脑游戏的感觉可能还要吸引人,这就是参加上机的同学很少有玩游戏的原因。
通过我们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与课外上机练习的有机结合,我们的学生都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的意识,能快速的判断所要解决的问题能否应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渴望。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能获得美好的成功体验。
3、结合本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至2001年,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内容改为《Photoshop》、《Authorware》、《Flash》、《ForntPage》四块内容,以设计创意为主。但是我们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时候并不局限于这四块内容,而是把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浏览器、邮件发送、上传下载等知识结合在内。
教材改革后,这四块内容在现有的课时量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显得十分紧张,那么又如何向学生传授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浏览器、邮件发送、上传下载等知识的呢?我们是通过教学网站《自助学习室》来完成的,通过局域网,学生只需输入网址即可进入教学网站,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需要来决定学习什么内容。
那么学生的这些需要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例如,在上Photoshop课程时,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到自学网站上下载一些另外的更高要求的作品来做,如果你不懂如何下载,那么,你到自学网站的“网页浏览下载篇”中去查找答案吧。再如,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后用E-mail发送给老师,老师只告诉学生发送的目标E-mail地址,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设置邮箱,如果你不知道邮箱的服务器是什么,如果你不懂如何添加附件,那么,你到自学网站的“邮件发送及邮箱设置篇”中去查找答案吧。
在自学网站上除了这些自学的内容外,我们还有一些最新的科普文章、学习论坛、一些程序设计的方法、其它学科的应用程序使用方法,如几何画板等。
通过这样在课堂教学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提出需要激发学生在课外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的方法,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我们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基本达到了人人都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学习、社会的影响等。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术语、信息技术工作的基本原理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常用设备,并能排除常见的故障。认识多媒体和网络,并能操作。能理解信息技术的科普文章、讨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浏览器、电子邮件、上传下载、FrontPage、Photoshop、Authorware、Flash、等)。掌握了一些与各学科学习有关的应用程序,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等。对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能理解并通过帮助信息学会使用。
4、结合本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1)校园网上丰富的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成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分析、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园网上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在教学方面有各学科的教学网站,如《数学网站》、《信息技术基础练习题》、《Photoshop练习指南》、《Authorware练习指南》、《Flash练习指南》、《FrontPage练习指南》等网站;在心理教育方面有《心灵家园》网站。
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及课外练习过程中,有了这些丰富的互动的教育教学素材网站,学生可谓是目不暇接,只要一进入有关网站就会被其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一种对未知领域充满兴趣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源于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强烈兴趣和不懈追求。看到这些内容丰富的色彩缤纷的互动的教育教学网站或素材、图片、音乐,学生首先就有了创新的动机,他们会以自己的审美眼光看这些素材、网站、设计的构思,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会尝试用自己在课堂里学过的知识、技能、技巧来解决一些问题,当尝试成功之后,他们会欣喜会骄傲,以求更进一步的尝试;当尝试失败,他们会找出原因,以求更进一步的学习,更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之而培养。
通过这样多次的获取信息,加工获得的信息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作品的过程,学生能获得一种成功获取信息的愉悦感,这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能促使他更进一步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欲望,并能提高其分析、利用获得的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校园网上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自己作品的能力。 我们在校园网上设有师生的个人主页空间,可以在线申请个人主页,许多学生制作了自己的个人主页,通过FTP上传到服务器,当学生第一次在IE浏览器的地址栏上,输入自己的主页域名地址,跳入眼帘的是自己精心设计并为之付出心血的个人主页时,他们创新的信心随之倍增,成功的愉悦是无以言表的。
我们的信息学科教学充许学生当堂完成作业或在几天内完成作业,做好的作品就张帖在自己个人网站的作业栏内,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作业,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欣赏作品,共同探讨怎样可以做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评价、筛选、判断、分类、存储信息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谁都不喜欢自己的作品是最差的,谁都想在同学们面前显示自己的才华。优良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主体潜能和形成个性化的广阔天地。
(3)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的通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是一个人智慧的源泉,是每一位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直接而有效的过程,因为它首先都是从问题出发的。
在信息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改过去教师先讲概念、讲要点、讲设计,学生做笔记,最后学生上机操作的教学模式。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课时先向学生展示作品,讲述操作要领及所用到的一些工具,布置任务然后让学生自行操作,一节课贯穿二条线,一是教师演示部分,二是学生的作品部分,演示部分与学生作品部分内容不尽相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这一任务,完成这一任务的步骤与过程可以与教师演示的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用一种方法完成,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作品的结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所有作业的素材都在教学网站上可以找到,并不局限于一堂课完成一个作品,允许学生完成多个作业。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部分学生在自行看书,上网练习的过程中,超额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并不限制,反而鼓励学生超额完成任务,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问题探究中,在网上创设论坛,树立“假设”,启发学生讨论争辩,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深挖细研,多向思维,从中获得新见解新方法,并优选优化形成新方案。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时刻以自己独立创新的教学意识、行为、方法及能力,去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带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信息的通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如电子邮件、局域网、Internet等)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六、总结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完全可能的,但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要有合理的课程配置: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载体,只有合理的、先进课程配置才能做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果我们的课程配置还停留在DOS、WPS阶段,还是在教室里讲如何利用DOS命令新建一个目录,如何浏览某一目录下的文件,然后再到计算机房来做上机实验的话。那么,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是无从谈起的。
2、要有先进的软硬件环境支持:有了合理的、先进的课程配置,还要有足够数量的高性能的计算机,首先要保证上课时做到每人一机,最好有几台空余,以便在其它机器出故障时保证学生的练习不被影响。其次,计算机的性能至少能支持目前流行的一些应用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系列软件、图形处理、多媒体应用软件等。另外,最好能接入Internet,如果不能接入Internet至少建立校园网络,能在校园网上实现Internet的大部分功能。只有达到这些软件硬件方面的要求,学生才有可能在这个环境中接受信息技术知识的熏陶、信息技术能力的养成、信息素养的提高。
3、要有高素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及先进的教学方法:有了合理的课程配置,有了先进的软硬件支持,最关键的还是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是起到主要作用的,要培养出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其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至少具备信息素养的九要素,对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对整个教学过程、每堂课要解决的知识点、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培养做到胸有成竹。教师还应有先进的、适合于本课程的、适合于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在Photoshop的“贺卡DIY”一课教学中,本课非常适合于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DO It Yourself”以达到复习已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如果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很好,完全可以让学生“DO It Yourself”,但是如果这个班学生基础一般,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情况不是很好,那么就先得“Follow Me”、“Step by Step”,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在第二次课中才去“DO It Yourself”,这就是教无定法。
教师必须懂得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利用合理的课程配置、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从面达到信息素养的提高。
❽ 信息社会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维护网络环境和自身利益所需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网络文明,坚持文明上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上网习惯,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
(1)遵守网络法律和宪法 (2)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3)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4)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5)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