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性道德发展

性道德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4-12 15:47:39

A. 性道德的基本原则

性是人的本能,但性行为是人发起进行的,应该受到道德的约束。以下是传统的性道德的7个原则:
自愿原则
性行为自主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非自愿下的性行为,是对他人的粗暴侵犯,会给被害者造成肉体和心灵上的巨大创伤。
相爱原则
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必须具有爱情。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冲动,更主要是复杂的情感交流活动,是对对方相貌、体魄、气质、思想、品质、才华等许多方面爱慕的表现。
因此,男女之间只有在相互产生爱情的基础上发生的性行为,才是高尚的、道德的。

合法原则
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必须建立在依法缔结的婚约基础上。
必须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履行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婚姻。
隐秘原则
性生活都具有较强的隐秘性:
一是指对他人的性生活不应窥看,更不能拍照、录像加以传播(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除外)。
二是指性生活的双方,应注意隐蔽保密,在易被人发现的地方发生性行为,或者在公共场所表现性感极强的动作,都是不道德的。
常规原则
就是男女之间发生性行为,应采用常规模式。

不伤原则
性行为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尽管只是男女之间的事情,也会给社会带来种种后果。
如:导致生育、引起疾病传播等等。
因此,严重的传染病、精神病、性病患者,以及有遗传病的人,隐瞒其病,与健康人发生性行为是不道德的。
对后代的抚养、教育不承担义务的非婚性行为,是不道德的。
不洁性行为,往往会给对方带来肉体上的疾病,因此,也是不道德的。

勿仇原则
夫妻离婚以后,虽然不能共同生活,但是可以一起共事;不是夫妻,还是朋友;没有爱情,还有友谊。
建立这种离婚后的新型人际关系,既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又有利于抚育幼者,关照长者,这才是高尚的性道德。

B. 什么是性行为的道德标准

性道德的标准

●自愿原则 性道德的标准之一,就应该是建立在自愿原则上,即双方自愿的原则上。 在实际性活动中,所谓“自愿”,主要指女方自愿。无论从生物性性质或社会性性质上看,在性交过程中,一般说男性多是处在主动和进攻的地位。所以,在性行为中,做为男方,不仅要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上性的需要,也应顾及到女方的意愿。如违反自愿原则,就构成了强奸行为;自愿的原则也应有一定的范畴,就目前来说,有些青年男女受“性解放”、“性自由”思潮影响,未婚即随便进行性交,虽是“自愿”,却违反了大的性道德原则。
●无伤原则 “无伤”主要指两人之间的性行为不会伤害其他人的幸福,不会伤害后代的健康,不会伤害社会的安定发展。另外也有讲究性卫生,使性交行为不会损害于自己或对方的身心健康。
●爱的原则 人类具有超乎于动物界的思想与情感,因之在性活动中具有对异性的、尤其对特定的“某一个”异性的爱情,就成为人类性道德的重要原则。性爱不是单指性交,它是性行为中躯体的感受与心理的感觉有机的融合。为求单纯肉体上的一夜之欢的性交,很难说是存在着什么性爱的,只是为了满足性欲而已。
●婚姻缔约的原则 婚姻缔约,就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表现。两个异性之间产生爱情,而这爱情又是自愿与无伤的,也必须经过法律的程序予以认可,才是符合道德原则的。 “性交只有在结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长义堂说】性道德标准,即两性关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性行为最基本的原则。必须遵守,不许不在乎。

C. 性文化和性道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维护社会程序
2.延续人类历史
3.促进世界进步
4.发展社会文明

D. 性道德的特征有哪些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生理机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性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和其他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作用,主要特征如下:(1)是特殊的规范

性道德所制约的对象比较特殊,制约着人们的两性关系,是指导自己性生活的行为准则。而两性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感情色彩、最隐蔽、最动人心弦的一部分。其次表现在性道德的制约作用十分敏感,一旦有人越轨,很快就会引起舆论哗然,人们就会议论、谴责,连亲友都感到有失脸面。

在舆论的压力下,个人也易于产生良心上的责备。同时性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反性道德,进而走上性违法犯罪。

(2)有特殊层次性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性道德的形成有着民族自身的不同特点。如有的民族至今允许一妻多夫的性关系,不认为是不道德。有的民族曾流行抱婚,有的民族仍有掩婚等,都不认为是不道德行为。

对现代文明的正当的异性间的某些交往方式,在某些地区则可能会遭到非议。人类社会本身的多层次性,反映在性道德方面也出现了多层次的要求。

(3)有一定稳定性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来说都具有稳定性特点,既使经济基础改变以后,原来的上层建筑还将稳定地保留一定时期。性道德规范比其他上层建筑变化的速度更慢,有着更大的稳定性。

因为改变旧的观念,需要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和心理结构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比较缓慢的。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封建的道德观念仍然在有形无形地对人们发生影响的原因所在。

(4)有广泛社会性

性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与社会共存的。从横向来看,性道德涉及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到了生长发育期,都要受到性道德的约束,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都很大。

E. 性道德的核心有哪些内容

核心内容有:性道德标准、爱情观、贞操观、生育观。

1、爱情观

爱情是男女之间发自内心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终身伴侣的感情。性的吸引是爱情产生的自然前提。但爱情和性欲又有质的区别,爱情是人的一种社会感情,单纯的性欲只是动物的本能。

现代的性爱同古代的爱有着根本的不同:

第一,它以互爱为前提,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而古代的爱情则不一定都要征得妇女同意。

第二,情爱常常达到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而彼此分离,对双方都是难于接受的不幸。

爱情的特征表现为:

①对等性。双方以互爱为前提,情投意合,互相给予。

②专一性和排他性。爱情是一个男子与一个女子的爱慕关系,不允许第三者介入,因而是排他的。

③持久性。爱情是持久的感情生活,要求双方忠贞不渝,经得起人生道路上种种磨难的考验。

对待爱情的态度,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品质。

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应当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①事业高于爱情。没有事业的爱情是空虚的。事业和爱情并不矛盾,处理得当可以相得益彰。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生活的目的,人生最崇高、最重要的是事业。因此,必须坚持事业高于爱情,自觉做到爱情服从事业,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也会促进爱情。

②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男女双方在从恋爱到结婚组成家庭的过程中,要通过合乎道德的方式求得相互了解,必须尊重对方自愿选择的权利,任何强迫、威胁、欺骗的手段都是不道德的。

③坚贞专一。这是爱情生活最重要的原则。恋爱双方要互相忠诚,互相信守,不可见异思迁。

④负责与自重。恋爱过程中,应该用符合道德要求的方式表达互相爱慕的感情,理智地驾驭自己的行为。恋爱期间,双方都应保持贞操,自尊自重,也应互相尊重对方。

2、性道德标准

双方自愿原则。自愿是以不违反社会公德为前提。

无伤原则。不伤自己,不伤对方,不伤后代,不造成精神污染。

爱的原则。躯体感受与心理感受有机融合。

婚姻缔约原则。圣经上有句名言“性交只有在结婚的床上才是合乎道德的”。

科学计划生育原则。

性禁忌原则。某些遗传病及家庭伦理道德都有性禁忌要求。

制约性道德的手段除法律手段之外,最主要的是依靠传统美德教育,包括:羞耻感,义务感,责任感,良心感,公德感及贞洁感。

道德约束下的性与爱,追求人类高层次需求的性与爱,才会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醉人的歌,一杯甘美的琼浆,是人生旅途上的一段美好时光。

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性行为。

作为一种道德现象,性道德不仅表现为一定的观念、情感、思想,而且体现在具体行为和各种活动之中。

因此,通常可以把性道德的内容概括为:一个核心——性道德规范,三个性道德范畴——爱情观、贞操观和生育观,三种性道德关系——婚前性关系、夫妻性关系和婚外性关系,一个外部条件——性环境道德。

3、贞操观

指男女双方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节操。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历史性产物,也是对男女双方共同要求的一种美德。现代贞操观不反对爱人死后再娶或再嫁,不认为这是对以前爱情的不忠,恰恰相反,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贞操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婚姻的缔结必须以爱情为基础,确认彼此具有共同的生活理想和志趣,具有共同生活的人格特征;确认婚后能自觉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能给双方带来精神上的愉快和生活上的美满。婚姻双方自觉维护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婚姻便是贞洁和合乎道德的。

如果缺乏爱情基础,而仅仅是基于金钱、地位、美貌而结合,则是不贞洁的,缺乏生命力的。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才有肉体接近的权力。

②贞操是双方对等的,并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现代贞操观结束了古代对女性的片面约束,成为对男女双方的共同要求,彼此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对待两性关系,珍视和保持各自的贞洁,提倡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二。

婚后不见异思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是互尊互爱,互谅互让,互相体贴,保持婚姻美满的基础。贞操观对维护家庭的幸福、培育子女、净化社会风气、保持社会安定,建设健康文明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4、生育观

指对于人类生殖和养育问题的总的观念。

生育观,一方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另一方面又表明了人类自身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代中国生育观要求把生育的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把生育的意愿同对社会、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

具体包括:

①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树立“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念,要求生育者以社会的利益和要求作为生育动机,避免把生育单纯当做实现个人或家庭目的的手段。“生育为公”的道德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口再生产,从形式上看,生育活动是在每个家庭内部进行;从内容上说,所生育的子女绝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个人的生育应从国家的需要出发,要服从国家利益。

“生育为公”的道德观是通过生育目的、生育动机和生育的结果反映出来的。

②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是生育道德的行为规范。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使人口的发展同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计划生育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生育的时间和密度,以达到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具体内容包括:提倡和鼓励晚婚和节育;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子女。优生优育是采取人为措施,使出生的儿童具有优良的遗传素质,同时进行科学养育,以提高人口质量。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道德规范对夫妻的性生活提出了相应要求:

首先,要求人们接受避孕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其次,为了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需要夫妻间性生活文明、科学与和谐。

③坚持晚婚晚育,是中国当代生育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研究表明,青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一般在23~25岁之间。如果过早结婚和生育,由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发育和健康,同时也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农村早婚早育、“早生儿子早得福”是生育为己的封建道德观念。要从科学道理上认清,早婚早育不仅有害于身体发育和健康,不利于后代的优生优育,而且还会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影响国家现代化进程,这是当代中国生育道德所不允许的。

(5)性道德发展扩展阅读:

特点


多样性

不同社会文化、民族和地域的不同,道德评价可能相差甚远。为此,性道德更表现出他的多样性。

人类历史上的性文化分为三大类:反性欲文化、亲性欲文化和中间性文化。反性欲文化将性行为看作是罪恶,亲性欲文化放纵性行为,对风流事加以鼓励,中间性文化是选择地制止不良性行为。


一致性

人类的大多数群体,是把人的性行为限制在婚姻范围之内,这一点在全人类具有共同性。显然,这不但有利于种族延续,而且有利于财产的继承。


继承性

人类在进化的进程中,总是将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风格一代代保留下来,性的道德继承就是这一性质的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人类自身发展的利益为参照系,决定保留和剔除哪些习俗行为。


双重性

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脱节:理想化的性行为的控制和期待,提出有利于社会和人群的性行为标准,告诉人们怎么做。而在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总是那么进行,人们有自己的参照系,参照点是怎样方便自己。

男女性道德评判不一致,不管是在旧时代文化还是主流文化,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存在。

F. 性道德的介绍

性道德是指人类调整两性性行为的社会规范的总和。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需要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性行为。 性道德则指规定每个人性行为的道德规范。性道德主要集中地表现在家庭婚姻道德领域,其内容较广,从恋爱、结婚、生育、抚养后代、经漫长的岁月,需要有一个维护家庭、忠贞配偶、繁衍后代、白头偕老的信念和意志。一味追求性行为的新奇感等某些不利于恪守性道德的行为,是遵循性道德、家庭婚姻道德的最大危险。

G. 父母该怎样对孩子性道德进行教育

青春期性道德规范的内容,与成年男女之间在恋爱、婚姻、家庭中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青春期初中学生的性道德规范主要涉及如何正确对待男女性别的差异,如何正确处理男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如何正确地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对此,家长应认真了解,并指导孩子努力践行。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

男女平等、互相尊重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处理男生与女生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长期以来,由于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的影响和片面理解男女生理、心理的差异,“女的不如男的”的看法在某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歧视女性、轻视女生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这对孩子正确地认识男女关系是极其有害的。

应当看到,在儿童期女孩的智力发展比男孩稍快,在青春初期女孩的心理成熟,也比男孩早2年左右,而到了青春后期,男孩的身高和智力都赶上了女孩。一般来说,女孩的语言表达能力优于男孩,但男孩的理解记忆和抽象思维能力又高于女孩。所以,应当承认男女是有一定差别的。不过,男女生的差别,并非像有人所认为的那样:“女的不如男的”。从总体上看,男女生的智力和心理发展是在同一水平上的,只是各有千秋,无论从什么角度考察,都不能得出男性优于女性,或者女性优于男性的结论。这个观点,家长应当反复给那些有性别歧视思想的孩子讲,使他(她)端正认识。

首先,家长自己应当牢固地树立“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思想,在家庭生活中不说有性别歧视、性别伤害的话。对于自己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深切的期望,鼓励孩子努力成才。此外,还应引导孩子在和男女同学的交往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既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又能在学习中提高和发展自己。

男女交往互尊互爱

男女交往、互尊互爱,是青春期性道德的另一重要准则。对于男女生的交往,社会上有两种极端态度。一种是抵制态度,反对异性交往,认为初中男女交往消极作用大;另一种正好相反,主张随便由孩子交往。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表明,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对其成年之后的婚恋生活幸福也有奠基作用。所以,家长应当支持孩子同异性同学交朋友,发展正常的友谊。

男女同学以诚相待,互相尊重,这是建立真挚友情的前提和基础。男女同学到了一定年龄,对异性同学产生好感,希望和异性接近,这是心理发展的自然表现。不过,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在同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必须用理智来驾驭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走向早恋。为此,家长应当明确告诉孩子,不要随便与异性同学约会,更不要放任自己的情感,去追求某一异性同学,以免在同学中造成不良影响。要使孩子知道,这样做会干扰他人的平静生活和妨碍他人专心致志的学习。

在引导孩子与同性和异性同学相处时,家长还应教育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男女同学相处,不仅要注意仪表美,还应做到语言美和行为美。如同学相处中彬彬有礼、和蔼可亲、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恭恭敬敬地听别人的讲话,诚实地回答他人的提问,都是有礼貌的表现。反之,语言污秽、作风轻浮,必然遭到他人的厌烦。

端庄稳重自尊自爱

端庄稳重、自尊自爱也是青春期性道德的重要内容。一个少年如果能够做到举止端庄稳重,行为自尊自爱,就能自我保护,珍惜贞操,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为了做到这些,家长应当告诉孩子既要大胆地同异性同学交往,又要注意男女有别;既要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又要懂得男女各有隐私、不得越界,比如在一起时不开过分的玩笑,身体不要随意接触,杜绝产生早恋的土壤。

必须指出,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贞操观念像一条无形的枷锁束缚着女性的思想,男子可以休妻纳妾,而女子却不能离婚再嫁,男女之间是不平等的。新时代男女之间享有平等的权利,现在所倡导的贞操观同封建社会贞操观有着本质的区别,家长应教育孩子遵守新时代的性道德准则,珍惜贞操,保持高尚的独立人格,绝不拿自己的人格当儿戏。尤其是女孩子,更应做到自尊,自爱,自强,维护自己的名誉和人格。

H.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道德发展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

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

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8)性道德发展扩展阅读: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每五年循环一次的发展过程。在第一阶段岁~5岁)中,儿煮初步形成所有基本的道德态度。在以后的第二阶段(5岁~10岁)、第三阶段(1()岁~1 6岁)中,儿童只是进一步发展第一阶段已经形成的基本道德态度,使它们更为精细和完善。

普遍的伦理原则的定向阶段。公正被看作是与自我选择的伦理原则(要求在逻辑上全面、普遍和一致相符的、由良心作出的决断,这些原则是抽象的、伦理的,如金箴(基督)、绝对命令(康德的)等。

它们不是像圣经上的“十诫”那样的具体的道德准则。这些实质上都是普遍的公正原则,人的权利的公平和对等原则,尊重全人类每个人的尊严的原则。

I. 简述个人道德发展阶段

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第四阶段: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阶段包含如下的一些特征。

1、道德发展的各阶段都是一个“结构化了的统一体”,一个有组织的思想系统。

2、每一阶段的核心特征标志着阶段与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异。

3、这些阶段形成一个自然的连续顺序,在发展过程中,新的阶段从前一阶段中发展出来,因而是旧与新的综合体。

4、每一个体都是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积极努力,而不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规定的现成模式。

(9)性道德发展扩展阅读:

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介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

德育也象智育一样,应该以促进儿童对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的积极的思维为基础。儿童的品德是一个发展过程,儿童是从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中逐渐理解道德的。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

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就是能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具有形成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服从周围成人的道德判断。

基于这一道德教育观点,科尔伯格认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应该经常给儿童提供生活中所遇到的道德两难问题,引起他们的讨论,激发他们向更高的道德阶段不断前进的愿望和动机。

J. 作为大学生应如何培养良好的性道德价值观

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观

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形成和稳定、性生理成熟向性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有性的需要和冲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媒体网络的普及和西方不良性文化的影响,以及大学生结婚禁令的解除,在校大学生在性道德观念行为和性健康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大众媒体网络,对其更是造成了非常深重的影响。

对我们青年来说,已经到了性成熟的时期。从此向后延续的几个10年期间,正是一个人体力和精力最为旺盛,本领和技术水平最为纯熟,最能为社会做贡献、最能创造光辉成就与事业的时期。就在与此同时,也是一个寻觅异性对象,进行恋爱、结婚、组建家庭、养育子女等一系列性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每个大学生都存在爱情与事业并行发展、并行创造与建设的问题。因此,就存在性与人生的其他部分的关系问题。 毋庸讳言,性生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青年们为了保证学业和工作的顺利完成,健康圆满地踏上社会工作岗位,必须具备正确的性道德观念。

为了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我们必须正视网络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努力倡导正确的性道德观,避免网络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针对此问题,我们需要探讨一下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性道德观”形成的正负影响及解决的对策,以此来让大学生懂得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树立的解决对策。

首先,要明确的是,“性观念”、“性道德”、“性道德观”三者概念的区别和之间存在的联系。

“性观念”:指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性生理 、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和性文化等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包括恋爱观、婚姻观和对性别角色看法等。” “性观念是经过社会文化锻造的性心理,因此它带有浓重的性文化色调。性观念体现出特定社会文化对性问题的看法、态度。个人之间的不同的性观念与个人的志趣、所受教育、生活道路上的文化沟通有关,故而通常代表特定群体的思想倾向。”① “系指社会的性意向,即社会人群对‘性’的心理倾向。②

“性道德”:性道德是指调节人类性行为的道德规范。异性相吸,性爱、性冲动和性行为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但因为涉及第二者,并产生生物学、社会学后果,为了协调双方及与周围人的关系,必须有性道德。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家族和社会文化氛围,性道德是不同的。人,能够同禽兽区别开,成为真正的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道德。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有各自的道德准则,人们的性行为必须遵守性道德,否则要受到法律制裁和道德谴责。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 人类的性关系是婚姻家庭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性道德也是婚姻家庭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性道德是社会道德渗透在两性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调节人们生理机能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矛盾,是人们性行为的标准,也是衡量人类两性关系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性道德是一种社会形态,它和其它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有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作用。 “性道德观”:性道德观是一个人整体道德观和妇女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一成不变的性道德观是不存在的。透过性道德观的变革、更新 ,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

热点内容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
过有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5-01-18 09:47:05 浏览:433
法治云端 发布:2025-01-18 09:46:08 浏览:560
委托代理经济法 发布:2025-01-18 09:45:21 浏览:196
司法局三下乡 发布:2025-01-18 09:44:41 浏览:370
坚持统一立法 发布:2025-01-18 09:35:30 浏览:236
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2025-01-18 09:31:40 浏览:362
司法考试主观题题型 发布:2025-01-18 09:13:25 浏览:816
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8 08:36:27 浏览:777
中国古代经济法判例 发布:2025-01-18 08:20:17 浏览: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