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律令
A. 请问“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的英文翻译以及具体出处
I bit on, the stars brilliant; moral imperative, in my mind
B. 康德所言的道德律令的第三条法则是
“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的观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观念”,从而“每个有理回性的存在答,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由于意志自由而可能的目的王国中的立法者”。既然定言命令对一切有理性者普遍有效而且出于纯粹理性自身的目的,因而当我们按照定言命令而行动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按照自己制定的法则而行动,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有理性的存在,既是守法者也是立法者,这样一个纯粹理性的世界就是一个“目的王国”。
C.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什么意思
“Zwei Dinge erfüllen das Gemü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ü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这是大哲学家康德先生在《纯理性批判》里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后来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从新翻译成了更有中国诗词韵味的一段话,他的翻译是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在这里,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它不问行动的实质,也不问行动的后果,只问行动所遵循的形式和原则;行动之所以本质上是好的,就在于用心好.”更直接地说,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命令我们采取行动做某事,并非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时候,行动只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只有外在价值),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好的(这时候,行动不是或不仅仅是达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行动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即有内在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以下极端案例说明什么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跳水救起了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民,结果,前者牺牲了,后者得救了.问题是:这件事值不值得肯定?答案有三:①单就科学家与老农民这两条生命简单比较,前者对社会作用大,后者对社会作用小,于是,人们可能会得出这件事不值得肯定的结论;②站在人类整体的立场来考虑,科学家牺牲的收益要大于他保存生命却留下见死不救的恶例,于是,人们又可能会得出这件事还是必须给予肯定的结论;③排除功利考虑,而将救人视为人之所以为人者.这时候,之所以这样做(救人),是因为必须这样做(救人).于是,人们将毫无疑问地得出这件事值得肯定的结论.第一、第二个答案虽然相反,但都是将救人视为手段,将社会利益或人类整体利益视为目的.这时候,救人与否仅仅是一种达至更高目的的手段,本身并非目的;只有外在价值,本身并无任何价值.第三、第二个答案虽然相同,但推导的原则却不相同,即第二个答案所体现的原则是功利原则,第三个答案所体现的原则是道德律令.救人之为道德律令,它就无需再被追问它是要达至其他什么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它不是只有外在价值,而是本身就有内在价值.换句话说,之所以要救人,是因为他必须这样做.救人,正是人之所以为人者.
D. 康德的先验意识和道德律令是什么意思,简单准确的表达下。一定要简单。不需要详细解释
楼上抄渺渺说的理论没错,不过袭你可能不是很理解。我给你举例说明一下,“先验”即先于“验”,这个“验”就是我们能够感知、检验的客观存在,是“后果”,先验就是导致我们感知到客观世界之所以如此的一种可能存在的“前因”。比如:你刚走出门口,忽然上面掉下来一个花盆,你看到花盆掉下来是“经验的”,你推测花盆掉下来的原因这个“先于验的存在”。可能是风吹的;可能是小孩子不小心碰的;也可能是有人故意的,但是你并没有感知到花盆掉下来的“因”,你只是凭着“果”来推测,所以“先验”的存在不用置疑,而“先验”的方式有很多可能,且你又无法去验证它。 至于“道德律令”,我认为仅仅一句话就可以说明:“不愿自身及自身所在乎的东西受到伤害,当这个范围扩展到群体时就是:我不伤人,人亦不伤我。”这就是道德律令。
E. 怎样理解康德的三个绝对道德律令
1、“普遍立法”,即个人行为的标准必须可以成为普遍规律;
2、“人是目的”,即内人的行为必须把人当作容目的,而不是当作工具;
3、“意志自律”,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即道德主体不受外界因素制约,为自己规定法则。
道德律令,是德国康德用语。指先天的可作为道德基础的普遍法则与条件。
(5)道德律令扩展阅读
康德的批判哲学认为,道德的形成不是建立在个人的、特殊的、经验的感受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切道德判断之上的先验规则之上。只有从纯粹理性的意志中衍生出来的先验规则,才能适用于所有的时代和所有的人。
道德规律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道德律令以绝对命令的形式出现,说明它是强制性的。康德认为人不仅受理性的控制,而且受物质欲望的诱惑。他们必须克服这种强迫形式的经验欲望。
F. 康德三大道德律是什么
您好:康德的三大道德律为:普遍的行为法则,人是目的以及意志自律。(详见《实践理性批判》)……以下,我参照一些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 1、普遍的行为法则——“要只按照你同时认为也能成为普遍规律的准则去行动。”……后来康德又对此准则做了一点延伸,即“你的行动,应该把行为准则通过你的意志变为普遍的自然规律。”这一经过变化了的定言命令,在突出行为准则需具备普遍性的同时,强调了如何实现准则向法则转变的关键在于人自身的意志,法则体现着对意志的命令,准则则体现着意志的选择,那么当我们回忆起定言命令表达着的是自身即为意图目的,而不是作为其他目的的手段时,我们知道了与这个道德律令相关联的意志就只能是我们的善良意志了。因为“善良意志,并不因它所促成的事物而善,并不因它期望的事物而善,也不因它善于达到预定的目标而善,而仅是由于意愿而善,它是自在的善。” 2、人是目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 该律令是在保证普遍性同时解决实践原则的质料问题,即目的的依据。康德指出,人之作为有限理性存在者是作为自在目的而存在着的,在任何时候都只能被当作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人在目的王国中是有尊严而不是仅有价值的。正因为人是最终的自在目的,人类的善良意志是自在的善,这才促使我们将道德律令看作是行为的直接决定者,道德毕竟是人性中的道德,道德上的善正是善良意志本身。“只有道德以及与道德相适应的人性,才是具有尊严的东西。” 3、意志自律——服从定言命令的人类自身就是道德规律的立法者。任何规律皆为自由的,道德规律亦不例外。人类正是在立法的参与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自在目的性。人的尊严、人的法则也因透显着与规律必然吻合的意志,才成为彻底善良的意志。“他之所以崇高,并不由于他服从道德规律,而是由于他是规律的立法者,并且正因为如此,他才服从这一规律。……既不是恐惧,也不是爱好,完全是对规律的尊重,才是动机给予行为以道德价值。只有在其准则可能是普遍立法的条件下才是行动的意志,才是人们可能的理想意志,才是固有的尊重对象。人类的尊严正在让他具有这样的普遍立法能力,虽然他同时也要服从同一规律。”对道德律的尊重最终实现的是对人性自身尊严的尊重,这样的一个道德律才是唯一值得尊重也是配得上服从的规律。
G. 怎么理解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和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按照看来势必增大或减小利益有关者的幸福的倾向,亦即促进或妨碍这种幸福的倾向,来赞成或非难任何一项行动。任何法律的功利,都应由其促进相关者的愉快、善与幸福的程度来衡量的。
康德的绝对道德律令:指总是按照那些同时可以成为普遍规律的规则行事。绝对命令是善良意志的自律,绝对命令是针对假言命令而言的,假言命令以经验为基础,是有条件的,而真正的道德命令是绝对的。这一命令适用于所有人,绝对命令无须涉及其他目的,其自身就是必然的一个行动。
(7)道德律令扩展阅读
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的意义:
1、功利主义首先是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标准,通过两个要素,快乐和痛苦去判断。边沁: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个强有力的主人的控制之下:痛苦和快乐。只有他们才能向我们指出应当做什么,并决定了会做什么。
2、人的行为是遵循一个苦乐原则的,这也是人本性的一种倾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边沁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他的功利主义学说,他的功利主义本质就是一种快乐主义。
3、功利主义的的这个功利是一种功效,是对快乐和幸福功效的追求,对痛苦功效的逃避。
4、边沁的功利主义是以个人为出发点的,但归宿是社会。
H. 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对吗
道德律令是民俗精粹,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而出,是规范人类自身绅令,大家要共同遵守,违背道德就要受到口诛笔伐。所以得常留心中作杠杆。
I. 在我头上灿烂的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是谁的名言
康德这句千古名言的意思是:星空是作为认识对象的自然界,“道德律令”是人生的准则。 “道德律专令”又称“绝属对命令”、“无上命令”,是康德伦理学的最高原则。康德认为,人的本性中有一种先验的“善良意志”,它决定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