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直立法

直立法

发布时间: 2022-04-13 01:10:44

❶ 乘法和除法和竖法是怎么算的,请说得人性化点,谢谢

15

x78
一一
120
105
一一一
1 1 70

❷ 书法中掌竖倒底是怎么个竖法

[转载]“腕平掌竖”考 内容提要:康有为主张的“腕平掌竖”执笔法,自认为“始自唐人”。本文追根溯源,从最早论及腕法的唐代欧阳询、李世民、韩方明三人入手,将他们的腕法与康有为的“腕平掌竖”作比较,发现康氏的“腕平”与唐人的“直腕”、“竖腕”、“平腕”有本质的不同。最后推断唐人的执笔法实为正确的“回腕法”,既非康有为的“腕平掌竖”法,也非清人过于胶着的“回腕法”。
主题词:不迷信权威
大凡论及执笔法总要强调“腕平掌竖”,它似乎已成为执笔法中的要决之一。“腕平掌竖”
本源于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执笔第十二》:“学者欲执笔,先求掌平,次求掌竖”。(1)他还颇详细地论述了得之于朱九江的这一执笔方法:朱九江先生《执笔法。曰,“”虚拳实指,平腕竖锋。”吾从之学,苦于腕平则笔不能正,笔正则腕不能平。因日窥先生执笔法,见食指、中指、名指层累而下,指背圆密,如法为之,腕平而笔正矣。于是作字体气丰匀,筋力仍未沉劲。先生曰:“腕平,当使杯水置上而不倾。竖锋。当使大指横撑而出。夫职运笔者腕也,职执笔者指也”。如法为之,大指所执愈下,掌背愈竖,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纽,抽掣肘及户臂。-------欲用一身之力者,必平其腕,竖其锋,使筋反纽,由腕入臂,然后一身之力得用焉。或者乃谓拨2法,始自唐人,六朝无不参指力者,可以《笔阵图》说证之。
此法描述清楚,所谓“腕平”是指与手掌相连的手臂两个骨节呈水平状,甚至可以在手臂上放杯水而不倾倒。此时若手执毛笔,其锋必偏右,其管必倾左,若使管直锋正,则腕又不平,若腕平则锋不正:既要腕平,又要锋正,非将手掌竖起,并反纽其筋不可(图1)。康有为称此法:“或者仍谓拨镫法,始自唐人,六韩无不参指力者,可以《笔阵图》说证之。”
不过,康氏所主张的“腕平掌竖”执笔法是否即为唐人所传的古法,这一点有必要进行考证。
古代书论中最早论及执笔问题的是卫夫人《笔阵图》,然亦仅一句话:“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3)既未论及如何执持,亦未谈到臂腕姿势,仅从“皆须尽一身之力送之”即来参证其“腕平掌竖”“反纽其筋”之说,未免有点牵强。至于唐人所传的古法,往往强调手指的如何执持,而对手腕状态论及甚少,最早言及“腕平”的,当属唐贞元年间韩方明的《授笔要说》,其中记述了“双苞”五指执笔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在《笔法诀》中也谈到了执笔时手腕的状态:“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次实指,指实则节力均平。次拳虚,拳虚则运用便易。”(7)此处的“腕竖”与康氏的“腕平”恐怕不是一回事。“腕”是专指手掌与臂的连接部位。“腕竖”只能理解为臂腕
处的两个骨节的断切面与桌面相垂直(图2),与康有为所说的“腕平”恰好相差90度。如果我们用双苞五指执笔法自然地将笔把住,若要使“腕平”——腕臂的两个骨节的断切面与桌面平行,此时,笔亦接近于横平。故必须“反纽其筋”将掌竖起,使笔锋变正,此为康氏之法。李世民的执笔法是“腕竖”——腕臂的两个骨节的断切面与桌面相垂直,此时手掌亦随腕之竖起而竖起,所执之笔亦接近直立,则笔锋必然正直。如果我们再拓展一下思路,看看此时的手臂的外侧面,腕及手背三者恰好处于接近同一平面的状态(图3),正好做到了“腕平”;而手掌即手背亦处于垂直于桌面的状态。恰恰做到了“掌竖”。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腕平掌竖”的新思路,这恐怕与欧阳询《八诀》中所主张的“虚拳直腕”(6)反倒是同一回事。康氏的“掌竖”——亦即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是指手腕的四个手指(除大指外的)根部断切面的竖起,与桌面接近垂直(图1);而我们推断李氏的“腕竖”——即小指到食指的断切面与桌面基本垂直(图2)。康氏是纵向手掌的竖起,李氏是横向手掌的竖起,虽然均可解释为“腕平掌竖”,然而康有为必须“反纽其筋”,其指腕必死。而李世民则主张“手腕轻虚”(8)。一优一劣昭然若揭。再则唐代书家多主张用“转指法”:韩方明《授笔要说》引徐公之言云:“今人皆置笔当节,碍其转动。”(9)卢携《临池诀》亦称“凡用笔,以大指节外置笔,令动转自在”(10)。林蕴《拨镫序》所主张的“推、拖、捻、拽”(11)似即转指之法,他匀均主张腕虚指灵、动转自如。如果说康有为的“反纽其筋”的执笔法即是
韩方明所说的古人“平腕双苞”法,其手指如何能“动转自如”?而李世民所说的“腕竖”之执笔法,指腕完全可以随意运动。因此,可以说李世民的“竖腕”法倒是唐人的“平腕双苞”法。而且他还在韩方明之前,只是论之过于简略。包、康之说“反纽其筋”、“全身力到”之执笔法风行一时,虽使篆隶大盛,金石气横溢,而行草衰败则是事实(此点康有为晚年亦已察觉)。李世民等唐代书家主张“手腕轻虚”,手指“动转自在”,故楷、行、草书大盛,使唐代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鼎盛时期。执笔的不同,对书风的兴衰必然会产生某种关连。
李世民的“腕竖”执笔法与后人所说的“回腕法”极为相似。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回腕法,掌心向内,五指俱平,腕竖锋正,笔画兜裹。”(12)康有为之“腕平”执笔法掌心向外,李世民之“腕竖”执笔法掌心向内,且“腕竖锋正”,与周星莲的“回腕法”基本相类,应该说李世民的“腕竖”执笔法即唐人之回腕法。
宋黄庭坚《论书》中云:“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法,欲双钩回腕,拳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13)“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黄庭坚《山谷论书》)。宋代距唐不远,黄山谷所云当言之有据。(14)明-董其昌《容台集`论书》亦云:“唐人书皆回腕”。(15)这些也都可从另一个侧面来证明“回腕法”即唐人所传古法。不过,后人过于拘泥,往往使好端端的回腕法走样变调。周星莲主张的“回腕法”须“五指齐平”就大可不必。更有甚者,清代的段玉裁主张‘二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16)即大指与食指齐平,虎口处呈水平状,上可放酒杯。这又与康有为的臂上放杯水同样的僵化。还有何绍基在所临《张黑女墓志》后跋云:“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襦矣”。(17)如此用力回腕,均属不可取之列,难怪近人沈尹墨先生在《书法论》中对“回腕法”提出异议:“前人执笔有回腕高悬之说,这也是有问题的,腕若回着,便僵死了,不能运动,即失掉了腕的作用。”(18)其实,“回腕”不能理解为将手掌向内弯曲,使手掌与胸平行,这样腕就不平不直了,就与欧阳询的“直腕”,韩方明的“平腕”的原则相违背。正确的“回腕法”并不如清代人所说的那么胶着,而应该是手腕平直,“手腕轻虚”。当然,平直也并非绝对,手掌之竖起也不一定非要垂直不可,而是自然松灵,运动自如。执笔时“腕竖锋正”,挥运时则起倒自如,如虞世南《笔髓论》所说的那样“覆腕上抢,掠毫下开”,“其腕则内旋外拓,而环转纾结也”。(19)“覆腕上抢”,指笔毫向右或右上运动时,腕即平覆;“掠毫下开”,指笔毫向下或向左下运动时,腕即竖起。如此内旋外拓,腕关节不断竖起覆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运腕”,亦即沈尹默先生所说的“只须要将两个骨尖(著者按:即手掌根部与手臂连接处的两个突出的骨节)之一,换来换去地交替着与案面相切近。”(20)因此,正确的回腕法是手腕十分灵活,环转自如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康有为所主张的“腕平掌竖”的执笔法,并非是唐人所传之法,而真正的唐人古法恰恰是李世民所主张的“腕竖”执笔法,亦即正确的回腕法。由于欧阳询、虞世南及李世民为同时代人,并有师生之谊,李世民之“腕竖”法与欧阳。询所说的“虚拳直腕”(7)应当是一回事,只是站的角度不同罢了。韩方明《授笔要说》中自称授法于东海徐公寿,及清河崔公邈。卢携《临池诀》亦详论了崔邈得之于张旭,张旭得之于陆彦远,彦远得之于陆柬之,柬之得之于虞世南的笔法传授关系(20)。因此李世民的执笔法与韩方明的执笔法均得之于虞世南,亦即为同一方法,只是韩方明用“平腕”,欧阳询用“直腕”,李世民用“竖腕”,说法不一,执法不同。然而与包世臣,康有为所说的“腕平掌竖”却有本质上的不同,包、康错误地曲解了“腕平”的真正含义,将“腕平”想当然地理解为腕关节的断切面与桌面平行。为了自圆其说,不惜违背生理自然的原则,泡制出“反纽其筋”“全身力到”的怪招,不仅误已,还整整延误了一个多世纪的书法学子,过莫大焉。
不过,以上亦一已之得,仅以此求正于诸大方家。

❸ 如何才能把家收拾的整整齐齐

窗明几净,内心安宁。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幸福感、成就感,还能提升一个人的自控力、执行力,总之好处多多,下面就分享下如何把家收拾的更加干净、温馨。

第一步,先不着急收拾,简单列出当前家里卫生存在哪些问题,这样能够有的放矢。

第二步,把近一两年没用的东西都找出来,能扔的尽量扔了。从厨房开始打扫卫生,厨房对卫生要求程度比较高。一定要各个角落擦洗干净,灶面上不要放太多东西,能放进柜子的都放进去,放在柜子里的东西一定要摆放整齐。

然后把沙发、茶几、梳妆台这些家具类打扫下,注意要点是排放的东西一定要少而且要精致,琐碎凌乱的东西都收起来。例如沙发上只放几个必要的抱枕,茶几上只放一束花等等。

接下来可以打扫冰箱、玻璃、镜子等小家具、家电,力求干净。镜子如果比较破的话建议换个新的。

然后把床整理下,最好不要在床上放被子和衣服,如果要放就尽量叠整齐。7/8接着把卫生间和地板打扫下,拖地的时候不要留死角。

以上工作都完工后,对照你最初列出的问题,看看有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没有的话再查缺补漏,并且从总体布局、家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❹ 拍打腹部减肥法有哪些方法

平躺法

1

平躺在垫子上,手掌轻轻拍打腹部以及两侧。一般拍打力度,自己感觉到舒适就好了。用力拍肚子会对肠胃不好,严重时胃部等器官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禁止用力拍肚子。每天要坚持一个小时的锻炼,平常饮食还要减少脂肪和蛋白质,多余的肚子上的脂肪才会慢慢会减下来的。

注意事项

在饱腹时,千万不要拍打腹部。

❺ 八极拳的修炼 .

不需要从小修炼的八极拳之精义
夫人之生也,万事劳其形,百感困其志。无时无刻不处于天地万物困扰之中,先天所赋有限,苟非练后天以补先天,俾获得坚强之体魄,何能战胜世务之困扰,御侮以图存?八极拳者,正为此而做也。此拳将健身与技击熔为一炉,顺会先天自然之能,对人之精神与肉体并练,内脏与外躯兼修,内部循环,神经,消化,排泄,呼吸诸系统及躯干,筋骨经过锻炼更加坚强与协调一致,不独为技术,亦是养生延年益寿之良方也。
拳名八极者,乃取拳中八大招之出手起脚无所不用其极也。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八意者:惊慌、狠毒、猛烈、神急也。八型者:龙、虎、熊、猴、燕、犬、鹰、鹑(古有斗鹌鹑习俗)也。八面者:八方也。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立而搏人。八意,八形,劲发八面,均以极宗为宗旨。此拳名之所由来也。此拳又名开门子拳者,盖取应敌进招均不离硬开之意也。人之全身内外乃一完整之体,内动必型之于外;外动必发之于内;意动形随,气动血从,骨顺筋直,气到力发,怒形于色,喜形于面,呼气则胸缩,吸气则胸张;一肢动百骸随;一处静百处静;一极动百极响应;五脏动于内四肢全躯必形于外,此自然之理也。故八极拳每一出手起脚,必将八极冶为一气。形神合一,以意使气,以气活血,以气使力。论呼吸,讲含胸拔背,松肩,松胯,气贯丹田均为求内外协调一致也。此不仅为技击所需要,亦为健身所必由之路也。练习此拳,必须明主寄,辩三节,知根叶,通劲路,晓三催。心为元帅,本全躯动作之主;眼为先锋,乃通观四路所必须;脚为战马,专主运行;手为兵卒,为技击之主要;眼领意动,步随手准。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头为叶,身为枝,足为根。八极拳者乃一步拳也。全在骑马一步。无马步则身为虚。故练拳则先自站骑马桩始。所以先固根基也。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拳为叶。劲由肩发,经肘达于手指;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脚为叶。劲自腿(胯)催出膝达于脚趾。腰为纛,专主变化,以腰带动四肢,以下盘稳固为主,双足要落实,尾闾要中正,松肩下气,气沉丹田,是稳固下田之要旨。足踏偏空,则身为空。下盘不固,则步法虚浮,上重下轻,发招无力,势必偏重,一动则跌。三催者即:手催,身催,步催也。
力必出于自然,又贵乎于沉实,厚重,活泼,虚灵,如是方能运使自然,得心应手。忌用强力,僵力。所谓自然之力者,并非不用力,乃一顺先天自然之能,循序渐进,以求个部协调一致也。要以气为主,气顺则灵,气逆则滞,故气顺为发自然力之第一要义。气有呼有吸,力有吞有吐,形有屈有伸。吸为吞,为含蓄,为屈;呼为吐,为松放,为伸。吞吐合适与否,外求于形,内求于气。用气要内七外三,下贯丹田,胸腹松静,则力促肩胯松放,则力强。吸过深则缓,呼过度则蓄迟。善呼吸方能有吞吐。有吞吐,有含蓄,有松放,方能伸屈自如。吞若吸铁不见形,而劲已含蓄;吐似放箭势虽止,劲仍前贯。掌如瓦拢而力注掌根。出手要运使腋力。臂似直非直,似曲非曲。步要促,身要逼,胯要催,肩要松,气要下。“掌法歌”曰:“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闻声。推宜朝上起,紧逼短马蹬。三字‘沾,按,吐’,全凭‘小天星’(小天星者,在神为睛,在手为掌骨,在气功为小周天)”。
变要快,发要突,定要稳,劲要疾。变势如闪电,发招似鹑突,定式如泰山,劲似箭离弦。动作要外具八形,内存八意。
八形歌曰:
猛虎捕羊凶又狠,熊精硬靠踞山林。
紫燕穿帘迅敛翼,乌龙入洞回首频。
猿猴夺食手急冷,灵犬角斗巧伏身。
饥鹰捉兔力透首,鹑突冲撞势凌云。

八极拳八意者警惶,狠毒,猛烈,神急也。要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刚中有柔,柔里含刚。极刚猛,亦极自然。静时有随时可变之姿;动时有随时可定之象。如山峰之起伏,外型虽断,望之却一脉相连。其将发也,如饥鹰之下击,卑飞敛翼;如猛兽之将搏,缩爪张牙;其吐也,慎目切齿,雷霆万钧;其停也,稳重踏实,屹若泰山。不触则柔,一触即刚;遇刚则柔,遇柔则刚;极刚则柔,极柔则刚;有横有直,有上有下,直不离圆,横不离圈。出手如风驰电掣,耳不及掩,目不及瞬,瞬息万变,并无手迹可寻。若此,方称形神一致,气态完整。应敌以镇静,胆壮,精熟为主。逢机而入,遇隙即钻,不招不架,出入自然。镇定方能看出可乘之机,可蹈之隙。
应敌歌曰:
一要心力(整理者解曰:敢打必胜之信心)。
二要熟(整理者解曰:招数熟到不待思索,达到下意识程度)。
三要胆壮(整理者解曰:不怕对手凶狠)。
四要逼(整理者解曰:招数用进逼)。
五要精足镇静待。
六要精神对彼映。
七要气力全身注。
八要见势顺势行。九要急快如闪电。
十要发动无须停(无须臾停留。整理者解曰:数招连用)。

行动法走十大形:
走龙形,龙有闹海之能;
走虎形,虎有镇山之力。
走蛇形,蛇有钻绕之神;
走猴形,猴有闪身之灵。
走猫形,猫有上树之巧;
走鼠形,鼠有入洞之妙。
走鸡形,鸡有独立之势;
走鹞形,鹞有穿林之疾。
走燕形,燕有抄水之速;
走狮形,狮有滚球之功。

要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不招不架,步落招成。又曰:“打招如走路,看人如蒿草,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一动二静,必存应敌之心。发则金刚怒目;守若菩萨低眉;守而如妇静;奋而如虎搏。似狮用全力以搏兔,亦用全力声以惊之,猛势以逼之。身法要灵活,步法要相随。斜肩切胯,空胸紧背,折腰叠肚,屈腿束身,拧腰松胯,缩颈长臀乃身法也。你进我亦进,你退我亦进,手到步随乃步法也。
进退歌曰:
“进步捷如风,失机退宜快,乘势侧锋入,身稍向前迈。掌实即须吐,发声使惊怪,变化如蛟龙,迟速分胜败”。
又趋避歌曰:
“趋避须眼快,左右见机行,趋从避中取,实自虚处生,山重身难压,隙开且莫停,势猛君休惧,四两拨千斤”。
近用钻步远用箭,扣、合并裆用挨身。

打人发手先,手失肘急变。
肘手不相离,胸肋护得严。

七十二招打法妙,全凭丹田运气灵。
武艺读到真经处,静养道德出圣明。

劲出于顺熟,不出于强力,出强力则滞;巧出于久练,全赖日积月累,久练精熟,即可心能忘手(下意识)。艺精于思,故艺不精,熟思则精。
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则“招”并无用处。故以健身为第一要义。练拳之外还须炼其他内功以养之。炼功又练拳,方能达到身心健康,技击神化之境界。故八极门除八极拳拳路外,又有各种基功,气功等,以补之。俾使气血更加调和,内脏及各器官更加坚实;筋骨更加坚强有力。则大敌当前能处之自如也。
总而言之,气功乃八极拳之主旨,八极拳乃气功拳也!八极拳基功

八极拳为内外兼修,意形俱练之工夫也。盖技击一道,必也内外坚实,心神镇静,招术精熟,方能大敌当前,心不为动,气力充沛,处之裕如也,所谓游刃有余也。若内脏脆弱,气血不充,则外力为无源之水;而只修内不修外,亦难临敌以致用。神志不清,杂念丛生,临敌必神魂动荡,心中无主,难操进退之机;招术不熟,必致临敌手足无措,难言制敌命中之方。故技击一道以坚实身体内外为根本;镇定意志为主宰;精熟招术以致用。八极拳本内外兼修之拳术,身心俱练克敌招术,已寓于各套拳路中,无一式不具备形神及克敌招术之锻炼。此外,对内外兼修,锻炼形神,尚有专门功夫,以炼后天补先天。此功夫不仅为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所必须;亦为增进拳功也。

一、调养功

此为固内脏,调气血,养精神之方法,专主宁心,平肝,壮肠胃,养肺,固精,条理气血。其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数息功
择空气清新(有松有水愈好,唯花草亦佳)避风宁静之地,当或子午或卯酉之时,全身放松,面南站立,两手插腰,两脚平行,相距肩宽,挺腰开胸(或马步式),双目微合,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舌尖轻接上腭,抛却一切杂念,用意轻守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息。缓吸长呼,纳清吐浊。蠕摩内脏,以资健康。数息自四十九度起,逐渐增多。除直立法外,更有跌坐法,睡法等。
练数息功中,忽觉有股真气自丹田)中下,过会阴,上尾闾,夹脊,玉枕,泥丸稍停后下重楼,过膻中,入丹田,稍停。如是称“进阳火”,转九度;逆转称退阴符,转六度,收功(真气会聚下丹田一点,此点愈小愈好。收功不可少。收功愈好,则效果愈佳。功中或受惊吓,切不可停或立收,须继炼之)。
继之精进,可进阳火三十六度,退阴符二十四度,再精进有,进二百十六度,退百四十四度。

(二)内动功
益用调息坐(或卧)功。以意导气检查全身各部几能(内视),并以意导气至患处而愈疾。
真气运行进二百十六,退百四十四度后,更炼之,则有:真气自丹田出,同时沿左右带脉运行至环跳,沿腿外侧下行经小趾至涌泉(此时为呼气);吸气:真气运向拇趾,沿腿内侧上行至会阴,过下鹊桥,上尾闾,命门,夹脊,经玉枕,达泥丸稍停;呼气同时真气下行过天目,经上鹊桥沿舌尖下重楼,顺左右肩分两路沿上肢内侧下行,达中指尖后从外侧回至天突汇合,再沿任脉下行至下丹田,达会阴。继而沿带脉分左右,经环跳,沿腿外侧而下继续运行——称此为经络周天。

(三)起居法
每日醒后按下列次序行之:
子。醒后先默想自身四周景物以意检查自身各部及血液流动。
丑。搓两手,并以两手搓眉,搓耳三十六次,上额及须部目及长揉枕骨,干漱口三十六次。舌兴沿唇内侧从左,下,右,上至左三十六次;逆之三十六次。左右各三十六次。
寅。卷伸腿各三次。曲伸指、趾各三十六次。
卯。起前左右各侧身片刻。
辰。坐起双手揉胸腹各三次。双手推揉两肋各三次。顺脊骨两侧身自上而下推揉五至七次。
已。将腿直伸,两手搬足尖。年。两手搓足心各三十六次,再搓足根外侧各三十六次。
未。睡前及起后以双手梳头七十二次(可避中风)。
申。睡前仰卧,双掌一前一后平按腹部,顺、逆时针各揉二十次(可助肠胃蠕动,顺利排泄)。

(四)养目功
有如下几种:
子。清晨每无风雨时于野外空旷处行之。其法:背向太阳,合眼,眼珠转七次,右转七次。而后尽力睁开视远处景物。若每清晨行二至三次,可增强视力。
丑。视微物法:微物视久则大。久练能视微物。
寅。搓耳根及眉际,可做以上两项之辅助功法。可随上述二项合并行之。
卯。夜眼功:于夜间院内或野外行之。

(五)聪耳功
有如下几种:
子。夜静时灭灯冥坐,静听周围细微声音,久之能聪耳。
丑。悬垂物察其声响。
寅。两手捉耳擦磨耳根;冬天以干热毛巾熨耳根及颈部。

(六)固齿功
睡前后扣齿三十六次,或于坐功时行之。

二、运使功

(一)地盆步
此步又曰骑马步,骑马式,马步。此为八极拳入门之基功。籍此练气下行。不独增强足胫力,且可免气血上浮,即可以固下盘也。其法:两足成平行,足尖微向里扣,两足相距为两足半至三足宽,两足放平,十趾抓地,身下蹲,膝向前屈,膝盖勿过两足尖,上身立直,头上顶,两手插腰,或两手向前平伸掌向外翻而两臂抱圆;松肩,松腰,松胯;两目正前视;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初立时往往腿足酸疼,再久反觉松懈无力,此为换力。练习时刻要逐渐增加之。能站两时辰仍觉轻松自然。逐渐能使足胫坚强达下盘稳固。八极地盆有四忌:
子,忌两足蹬下不能平整,五心不实。
丑,忌站立时腰背弯曲,如此气不能下达。
寅,忌一站即起,两腿全不受痛苦,则功不能成。
卯,忌肩耸头斜,及眼神乱视(练时肩要松,头要顶,颈要直,眼要平视)。

(二)半马桩
或称子午桩,长三式。

(三)弓箭步在于练胯膝。要左右变换练习。

(四)揉手功
练揉手功主要为练腋力,松肩,活腰,练习吐力及耸动劲。其法有定步揉手,活步揉手及双揉,单揉等法。练久能使腋肩耸力增加,吞吐灵活。每日练习逐步增加揉推次数,至每日推揉二三百次,肩即能松开,发力能吞吐自然,双臂劲快而有力,力能达于指尖。

(五)碾步
此功专练松腰,松胯,合膝,扣裆,松肩。乃肩胯腕臂之联合动作。久练则步灵,膝合。外三合。

(六)回环捋手
其法:做正骑马式,左右手捋带攥拳,以练小臂及掌根横力与十指抓力,并能活胯开裆,横力增强。

(七)提膝
尽力提起而抱之,左右交互行之,久练能使腿活。

(八)呼吸功
其法:马步下蹲两掌心朝上,随呼吸自下而上提至乳间而后两手随呼气向前推放,时两肩下沉,肩窝吐力。而后左右手向外分开,身体下蹲,两手抄起,如是反复行之。或用左右手交互行之,平手提时变拳,推放时变掌。

(九)活胯
其法有两种,功用各不相同。一为站骑马下蹲,猛蹲缓起。如是屡蹲屡起,每日蹲起十余次。蹲时上身要正直,两手插腰,蹲至胯矮于膝部。最后练到胯松而无强力,臀部能附于地,则胯与腰连接之筋即伸长而灵活矣。另为:两脚一前一后成长三式,前腿微向前弓,后腿向下按,前胯向前耸动自如,足胫坚强有力。
二式均需十趾抓地,两脚放平,身躯正直。用力时向外呼气,从丹田吐力,目向前视。

(十)练腰
两手插腰,咸弓裆步,以突然动作拧腰摆肩变成正骑式;由正骑式再变弓裆步,以腰力带两膀。弓步时后足根下蹬;两胯下掖,身躯要正直,两膝要内合。每日练二十次,久则腰力大增。

(十一)气口功
该功主要练内脏应变之机动也。气需内七外三。练法可由两人对操,或个人单操。练久能使气口坚实,应敌变化迅速。

(十二)靠桩功,楼桩功,打桩功,铁砂掌功,吊球功,挂带功,鹰爪功,点穴功等等。
靠桩功包括:背靠,膀(前,后)靠,肩扛。
楼桩功包括:小臂从上至下,从下至上,双臂交替,并掌尽量扣向腕侧面以此腕侧面砍桩;或马步使桩贴于大腿内侧以一臂曲(状如举方盘)掌心朝上以虎口磕桩。
打桩功中包括:掌打,肘顶,膝顶,脚踢。或以吊起之沙袋,墙上钉革蒙海绵(替代古时多层毛头纸),或以寸板高与人齐,下插水泥槽中等法代之。
铁纱掌功:先以双掌正反面拍打绿豆袋,六个月后换成掺半(体积)绿豆砂石袋,再六个后换成砂石袋,又再换成绿豆铁沙掺半之绿豆铁沙袋,经绿豆铁砂袋练习六个月后,最后换成铁沙袋炼三年以上铁沙掌功可成。
此功万不可求速成,务须循序渐进。且每一过程用力均须从低层开始,以在老师指点下习练为益。习练时须运丹田气。盲练必出偏颇,悔之晚矣。
吊球功:马步双手吊住泥球,双臂于体前平伸(球重与本人适应),泥球重量须渐增。或以二坛代替,内中可盛水,而水量可根据需要增加。或马步双臂平伸,以一手吊住已盛物之麻袋,拧身防于另侧,再以另手移回,如此反复。
挂带功:双肩挎直径尺许圆泥片若干,且以掌扇使动称扇球功。
鹰爪功:练指之抓捏力。
点穴功:须练指点与认穴。
练此等硬功,务须自两至三层力,二十四度始,早晚各一次。每三月加一层力(一年半后增至九层力不可再增),每三日增一度增至三十六,七十二,百零八后各练三月,增至百四十四度后无须再加。另有捧墙角功,练法亦同上。
练时须运气,练后须以药水浸手脚(增加功力,凉血解毒)。三、炼意法
术中以意为主宰,乃行动之司命。天之三宝日月星,人之三宝精气神。故,意不可不练,经日练空如打实;打实如练空。此云练拳路中即含练意也。除练拳路必须练意外,还须熟练意之基功,不外两端,一日静,二日活。静须养活,活须练静。静如闲云野鹤,无忧无虑,四大皆空;活如虎猛猴灵,蚊龙腾空,所向披靡。其法一日全身通明功(内视功),藉以养意也;二日意动法(静周天功);三曰内外齐动法(身内行大周天,身外行神拳。而大周天者,应在经络周天运行相当熟练之后方显。乃是真气在体内周身运行均已轻车熟路,收功真气或聚一点于下丹田,或聚一点于加脊。或云周身电麻感乃真气运行也,实此电麻感乃真气之初级阶段尔),藉以练活也。
如练小架,第一层功夫,每势间数息数皆相等(自三度始,渐增至六度,九度,十二度,二十四度为限)。第二层功夫为小周天运行(子:进九度退六度;丑:进三十六度退二十四度)。第三层功夫为大周天运行(子:经络周天;丑:大周天,亦即“翻江倒海”者也)。第二层,第三层功夫中不再称练拳,而称炼功。何也?此周天运行即炼丹也。每式间隙至少周天运行一次,或几次。收功时务将真气存入下田,真气聚合之点愈小愈好。

八极拳八要
一要:八极拳要相合,内外一致,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人乃一完整之躯,必须一致。要上下相随须用六合劲。即:眼与心合;心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上身与下身动作相随。
二要:身躯中正,不倚不偏,下盘稳固,劲发八面;尾闾中正不偏,方可前进后退运用自如;方能有横(爆也)力,不致出一面劲,方可变转灵活。
三要:提顶吊裆,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十趾抓地。
四要:呼吸自然,气贯丹田,内七外三,意静神恬。
五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力出自然,不僵不滞。
六要:碾步合膝,两足平整,五心要实。
七要:以腰为主,带动四肢,要发腋力。
八要:有吞有吐,有蓄有发,耸动有力,刚柔相济,变势要快,发力要横,定势要稳,节奏分明。

❻ 84除以7的竖法算式怎样写

84除以7的竖法算式怎样写?

算式如下
84÷7
=12

❼ excel表格里的字怎么竖着打

看怎么个竖法了.
有一种竖法是必须用字体才能打出来的,但是每个字都是躺着的.
另一种竖法,就要设置单元格格式,那样打出来的字,既可以立着,也可以躺着.
具体操作.在单元格内点右键->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选择右面的方向,可以直接点"文本",表示直立字体向下,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从+90度到-90度,都可以选,不过,文字是躺着向下或者向上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底下从右向左里面的文字方向,可以从右向左,也可以从左向右.
EXCEL的功能之强大,我们使用到的还不及之一二啊.

❽ 十字绣的反面必须要用背横、竖法吗我以前不是用的这两种方法绣出来感觉挺好而且还快现在我用背竖法感觉

其实“背竖法”只是外贸十字绣品的一项标准要求。至于你是不是也得必须这么绣,就看购买者的需求了,就因为有了这个标准,但凡那些懂得十字绣的客户都会查看绣品是否背竖,这个关键点也影响了绣品的售价。
你的疑问类似于是否标准化操作的问题,变革总是件困难的事!一件完美的十字绣品的标准是背竖或背横,但忽略了这个标准未必就不成型,只是购买者的购买欲会打些折扣。既然你选择要绣出来卖,为了卖得好,迟早要面对按标准化改正的问题,慢慢适应吧。
当然,如果你玩十字绣不为了交易,只是一种个人休闲娱乐,我认为大可不必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随意吧,怎么习惯怎么来。

❾ 十字绣背竖法是什么意思啊

  • 简单的说十字绣背竖法就是背后的线看起来都是竖着的,横着的线被隐藏了,整体显得比较美观整齐。

  • 背竖法步骤:

  1. 先起头,由于周边没有可以依靠的线,就采用绣布前面埋线的方法。


❿ 书法中的竖分别叫什么

书法中的竖法书写有:

1、下圆竖(垂露)

竖的形状亦多变化,大体可分“下圆竖”和“下尖竖”两种,二者均系自下而上运笔。所不同者,下圆竖下端为圆形、藏锋;下尖竖下端尖形、露锋。下圆竖端庄正直,亦称“直竖”。下端圆如露珠,似露水下垂,故有“垂露”之称。

下圆竖写法是:横入笔锋(竖以横起),逆锋起笔(欲下先上),顿驻转锋,提笔中锋直下,至末端顿驻回锋向上收笔。 写竖用笔欲疾,疾则力劲。

如此,则筋强力足,正直不倚。起笔须用力,方能正直到底。否则,竖虽短亦不直。竖应正直,但不可若以尺画线,呈笔直状。

2、腰粗竖

又称“铁柱”,因其形若铁柱,故名。 亦为下圆竖的一种。居字中而下不出头,或只上出头,用劲笔写,粗而稍短,如“王”“生”等。此“永”字八法中“努”法异势的一种。

3、上尖竖

下圆竖的一种。 居字左下的短竖,宜上尖稍斜,以接上应右,如“白”“何”等字。

4、相向竖

下圆竖的一种。左右有竖而中间笔画较多,呈全包围结构或半包围结构者,宜左右相向弯曲,作拱揖之情状,即两竖同时相向的写法。如‘固’‘幽’等字。”

5、相背竖

下圆竖的一种。凡字左右有竖而中间画少者,或两竖居中,两旁均有笔画者。两竖相背,左略细短,右稍粗长。与相向竖相反。如“山”“业”等字。

6、下尖竖(悬针)

其势若针之悬芒锋,故亦称“悬针”。 其画极为正直,不稍弯曲。其写法是:写竖画时,运笔至下端,不用顿转,而是提笔作收,笔锋露出,则成尖形。

7、曲脚竖

曲脚竖的写法是:起笔时像写竖一样,欲下先上,藏锋入笔,然后中锋下行,写到下面要曲笔时,速度放慢,仍然用中锋,沿弧线向右运笔,到笔画终点时向上提笔,向右下转锋,最后回锋收笔。注意这个曲脚竖的弧线要写出内在的张力。

热点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内容包括 发布:2025-01-18 08:36:27 浏览:777
中国古代经济法判例 发布:2025-01-18 08:20:17 浏览:732
公司瞒报收入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08:00:38 浏览:602
15年中级经济法讲义 发布:2025-01-18 07:09:07 浏览:878
经济法是属于政治吗 发布:2025-01-18 06:19:31 浏览:69
行政法法不溯及既往概念 发布:2025-01-18 06:16:35 浏览:329
读完劳动法感悟 发布:2025-01-18 05:53:41 浏览:571
新版劳动法对请病事假的规定 发布:2025-01-18 05:52:09 浏览:205
中美法学教育差异 发布:2025-01-18 05:32:42 浏览:811
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 发布:2025-01-18 05:25:08 浏览:239